1、差分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从初期的仅能提供坐标改正数或距离改正数发展为目前能把各种误差影响分离开来,向用户提供卫星星历改正、卫星钟差改正和大气延迟模型等各种改正信息。数据通讯也从利用一般的无线电台发展为利用广播电视信号中的空闲部分来发送改正信息或利用卫星通讯手段来发送改正信息,从而大幅度地增加了信号的覆盖面。差分改正信号的结构、格式和标准几经修改,也日趋完善。差分系统从最初的单基准站差分系统发展到具有多个基准站的局域差分系统和广域差分系统。随后出现的广域增强系统和地基伪卫星等,它们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了广域差分技术,更好地满足各类用户的需要,代表了差分技术的发展方向。在GPS差分技术中,如果是建立在
2、实时处理测站载波相位基础上的,它能实时提供流动站的三维坐标,也称为RTK(Real Time Knematic)技术。本章将主要介绍一下GPS差分技术发展的由来,差分技术的原理,RTK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以及目前RTK技术的局限性等。1. 2. 测量等工程的要求。位置差分、伪距差分、 伪距差分相位平滑等技术已成功地用于各种作业中。随之而来的是更加精密的测量技术 载波相位差分技术。载波相位差分技术又称为RTK技术(real time kinematic),是建立在实时处理两个测站的载波相位基础上的。它能实时提供观测点的三维坐标,并达到厘米级的高精度。与伪距差分原理相同,由基准站通过数据链实时将其载波观测量及站坐标信息一同传送给用户站。用户站接收GPS卫星的载波相位 与来自基准站的载波相位,并组成相位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能实时给出厘米级的定 整周固定:某些情况下固定的整周数是错误的,内符合很好,但外符合很差。 可靠性指标:某些仪器给出了95%、99%或者99。999%的精度指标,实际是可靠性指标,即达到正常精度的概率。 (3)适用性问题:遮挡条件下的作业 原因:遮挡造成信号失锁,导致重新搜索整周解决方法:单历元整周模糊度的固定,但目前的算法可靠性不高,是目前的研究热点。 运动中初始化:OTF,必须具备双频,采样率提高会有一定的好处。 (4)定位延迟 原因:信号传输、RT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