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山东省济宁市邹城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225725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1.4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宁市邹城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山东省济宁市邹城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山东省济宁市邹城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山东省济宁市邹城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山东省济宁市邹城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邹城中学八年级(上)期末 物理试卷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2分)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A.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因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B.我国古书史记梦溪笔谈中都有海市蜃楼的记载,该现象中光发生了折射C.黑板卜.主要发生漫反射,光在发生漫反射时,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D.太阳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空气中的小水滴,经反射、折射后就容易形成彩虹2.(2分)清澈见底、看起来不过齐腰深的池水,不会游泳的人千万不要贸然下去,否则,可能会发生危险,因为它的实际深度会超过你看到的深度。这里涉及一个很重要的光学 规律,以下实例也涉及这个规律

2、的是()自行车尾灯格外亮激光束掘进机激光引导掘进方向D.量工用工瞄准鱼的下方才能叉到鱼3.(2分)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得5秒末的速度为9.0m/s,10秒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前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4.5m/sB.在后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6m/sC.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10.0m/sD.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1m/s4.(2分)生活中处处有物理。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汽车的“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来定位B.防噪耳塞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用B超检查身体利用的是声音能传递能量D.听诊器能使人的心脏振动幅度

3、增大5.(2分)中国自主研发的“海斗一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完成样本抓取后,抛弃原有重物,实现上浮。对于上浮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面是静止的B.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底是运动的C.以样本为参照物,“海斗一号”是运动的D.以抛掉的重物为参照物,“海斗一号”是静止的6.(2分)下列四个图象所示物体的运动速度相同的是()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7.(2分)小明手持一个凸透镜,在教室内从南边的窗户移向北边的白墙,离白墙近些时,看到窗外的物体在墙壁上成清晰的像。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像是光源 B.像一定是虚像C.像一定是倒立的 D.像一定是放大

4、的8.(2分)某同学为了测量碎玻璃和沙石的密度,用一只质量为1kg的空桶装满水,测得桶 和水的质量为11kg,再将1kg的碎玻璃放入盛满水的水桶中,水溢出后测得剩余质量为 H.6kgo另取一只完全相同的空桶,在桶里装满沙石,测得桶和沙石的质量为29kgo已 知p 7K=1.0义lOkg/n?,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沙石的密度比水的大B.桶的容积是O.Oln?C.碎玻璃的密度为2.5Xl()3kg/m3D.沙石的密度小于2.8Xl()3kg/m39.(2分)自然界中处处都有物理知识,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不是利用“力的作用是相互 的”是()A.|水母向下喷水而上升大象用鼻子搬运树木企鹅向后划水而

5、前进10.(2分)假如没有摩擦,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A.地面上滚动的球、行驶的车辆很难停下来B.手拿不住笔写字C.用吹灰之力就可以将火车沿铁轨推动D.人可以在地面上行走如飞二、填空题(14分)11.(1分)如图所示,用大小相同的力作用于同一根弹簧上,观察比较甲、乙两图,可知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有关。12.(2分)一块质量为1kg的冰,它所受的重力为.N,若它遇热熔化成水,水受到的重力将.(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13.(2分)某同学分别测量了三块橡皮泥的质量和体积,并根据测量数据画出如图所示的图象,橡皮泥的密度是 g/cn?.若另一块同种橡皮泥的体积为20cm3,其质量是14

6、.(3分)小明记录了一定质量水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在04间,水温升高时,水的体积将。当水温在4c时,水的密度是(选填“最大”或“最小”);罐装的饮料(可看作为水)在此温度下存放是最 (选填“安全”或“不安全”)。1.00101.00081.00061.00041.00021.00000 2 4 6 8 10 12 14 16 温度/七15.(4分)小波在湖边游玩时,看到茂密的树下有许多光斑,仔细一看是太阳的“像”,这是光的 而形成的;看到湖水中游动的“鱼”比其实际位置要(选填“深”或“浅”),这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时发生;湖面上拱桥在水中的“倒影”,这是由于光的 而形成的虚像

7、。16.(2分)小芳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m处,镜中的像与她相距 m,若她远离平面镜,则镜中像的大小将 O三、作图题(5分)17.(2分)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镜面成30,请按照要求作答:画反射光线;标出 反射角。3018.(3分)请在图中画出细线悬挂的小球摆动到图示位置时受到的力的示意图(不考虑空气阻力)。四、实验探究题(15分)19.(4分)小亮学了密度知识后,用天平和量筒来测量一块漂亮的鹅卵石的密度。甲乙(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甲所示。调节该天平平衡时,首先应该 0(2)调节天平平衡后,测得鹅卵石的质量如图乙所示,则质量为 go(3)用细线拴住鹅卵石放入盛有适量水的量筒中测体积时

8、,发现鹅卵石上附着有气泡。为了排除气泡,你采用的方法是(写出一种方法即可),之后测得鹅卵石的体积 为 16cm3。(4)通过计算得到鹅卵石的密度为 g/cnA20.(11分)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1)如图所示的三次实验中,测量滑动摩擦力时,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水平方向做 直线运动。(2)甲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 No比较甲、乙两次实验数据,是为了探究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的关系;比较甲、丙两次实验数据,(选填“能”或“不能”)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的结论,判断依据 是 O(3)比较乙、丙两次实验,你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9、(4)图甲中,如果水平拉动木块向右做加速运动,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5)小明得出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积粗糙程度的关系后,还想探究滑动摩擦 力大小跟接触面大小的关系,他选择了一个长、宽、高不等且各表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木 块,设计了两种方案,你认为合理的是 (填序号)。A.木块平放在木板上,在木块上放不同质量的祛码,拉动木块,比较两次滑动摩擦力的 大小B.把木块分别平放、侧放在木板上,拉动木块,比较两次滑动摩擦力的大小(6)小明继续找来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A、B,通过改变木块上祛码的个数来改 变压力;记录多组滑动摩擦力f及压力Fn的大小,作出了如图丁所示

10、滑动摩擦力f随压 力Fn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长木板(选填A”或B”)的接触面更粗糙。(7)小明在实验中发现,弹簧测力计在运动过程中读数误差较大,于是又设计了如图戊 所示的实验装置,该实验方案的好处是;(8)在物理学中,两个物体间的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为f=pFN,四称为这两个接触 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在图戊所示实验中,木块重为6N,木板重为14N,木块与木板间的 动摩擦因数大小为0.3,木板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大小为0.4,若用拉力F将木板匀 速抽出,则拉力F=No五、计算题(6分)21.(6分)某品牌纯牛奶,盒内装有150mL、密度为l.lg/cn?的纯牛奶,不计外包装质量,已知物体在

11、月球表面时的重力是地球表面时的看。求:(g取10N/kg)(1)纯牛奶的质量0(2)纯牛奶的重力。(3)纯牛奶在月球表面时的重力。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邹城中学八年级(上)期末 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2分)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A.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因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B.我国古书史记梦溪笔谈中都有海市蜃楼的记载,该现象中光发生了折射C.黑板上主要发生漫反射,光在发生漫反射时,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D.太阳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空气中的小水滴,经反射、折射后就容易形成彩虹【分析】光现象有以下三种情况:(1)光在同

12、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如: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平面镜成 像、水中倒影等;光的反射又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即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彩虹的形成等。【解答】解:A、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这是利用光的直 线传播的原理,故A正确;B、海市蜃楼是一种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是由于空气的密度不均匀而引起的,故B 正确;C、漫反射时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所以我们能从各个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漫反射同样遵守光的反射

13、定律,故C错误;D、雨过天晴,天空出现了美丽的彩虹,这是由于空气中有大量的水,将太阳光进行反射、折射,由于不同颜色的光的折射程度不同,所以人们可以清晰地分辨出七种颜色的光,故D正确。故选:Co【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光的色散、光的折射、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的了解和 掌握,是一道基础题。2.(2分)清澈见底、看起来不过齐腰深的池水,不会游泳的人千万不要贸然下去,否则,可能会发生危险,因为它的实际深度会超过你看到的深度。这里涉及一个很重要的光学规律,以下实例也涉及这个规律的是()金色的“日环”A.瞄准鱼的下方才能叉到鱼D.【分析】(1)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当光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就会在物体后面光

14、所达到 达的地方形成一个阴暗的区域,这样的现象由:日食月食等;(2)自行车的尾灯是由相互垂直的平面镜组合而成的,利用光的反射将射来的光按照原 来的方向再次反射回去,进入自行车后面的汽车司机或摩托车司机眼中,就可以看清自 行车,从而避免交通事故;(3)利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进行分析,如激光引导掘进方向等;(4)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水中 筷子被“折断”、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解答】解:清澈见底、看起来不过齐腰深的池水,不会游泳的人千万不要贸然下去,否则,可能会发生危险,因为它的实际深度会超过你看到的深度,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 的。A、日食是光沿直线传

15、播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自行车尾灯有很多相互垂直的平面镜组成,无论从哪个方向射来的光都能被沿原路反 射回去,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故B不符合题意;C、激光引导掘进机前进,是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故C不符合题意;D、瞄准鱼的下方才能叉到鱼,是光的折射现象,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是一道综合题。3.(2分)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得5秒末的速度为9.0m/s,10秒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前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4.5m/sB.在后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6m/sC.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

16、平均速度为10.0m/sD.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1m/s【分析】平均速度应由平均速度的定义式求,即物体的路程和发生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的比值,确定路程与总时间即可求解。【解答】解:(1)根据v=且,平均速度的计算应为路程和对应时间的比值,前5秒的路 t程未知,则无法计算;故AB错误;(2)百米赛跑中的平均速度为:总位移为s=100m 总时间为t=10s,则平均速度为:V=且=I。=10m/st 10s故选:Co【点评】本题考查平均速度公式的应用,求平均速度应由平均速度的定义式,严格按定 义式求解。4.(2分)生活中处处有物理。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汽车的“倒车雷达”利用超声

17、波来定位B.防噪耳塞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用B超检查身体利用的是声音能传递能量D.听诊器能使人的心脏振动幅度增大【分析】(1)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的回声定位工作的;(2)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3)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4)声音的响度的影响因素:振幅;距离,即距离越大,声音越分散,响度越小。【解答】解:A、因为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强的特点,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的回声定位工作的,故A正确;B、防噪耳塞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C、用B超检查身体,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特点,故C错误;D.“听诊器”不能能使人的心脏振动幅度增大,但是可以减小声音的分散,

18、从而让医生 听得更清楚,故D错误。故选:Ao【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有关知识,涉及到的知识点多,综合性强,但难度不大。5.(2分)中国自主研发的“海斗一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完成样本抓取后,抛弃原有重物,实现上浮。对于上浮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面是静止的B.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底是运动的C.以样本为参照物,“海斗一号”是运动的D.以抛掉的重物为参照物,“海斗一号”是静止的【分析】首先确定被研究的物体,若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发生位置的变化,被研 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A、上浮过程中,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斗一号”和

19、海面之间距离 不断减小,故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面是运动的,故A错误;B、上浮过程中,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斗一号”和海底之间距离不断增大,故 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底是运动的,故B正确;C、“海斗一号”抓取样本后上浮,“海斗一号”和样本之间没有发生位置变化,故以样本 为参照物,“海斗一号”是静止的,故C错误;D、“海斗一号”抛掉的重物下沉,“海斗一号”上浮,两者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大,故以抛 掉的重物为参照物,“海斗一号”是运动的,故D错误。故选:Bo【点评】本题考查了相对运动与静止的判断及参照物的选择,同一物体,参照物不同,运动状态也不同,同学们要仔细审题,认真分析。6.(2分)

20、下列四个图象所示物体的运动速度相同的是()甲 乙 丙 丁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分析】根据图像,利用丫=且求出甲速度的大小;根据图像分析乙、丙、丁速度的大小;t然后对比,得出结论。【解答】解:由图可知,甲的S-t图像为一条斜线,表明甲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为:v 甲=士巴=2空=10m/s;t甲 3s乙的v-t图像为一条斜线,说明乙做加速运动;丙的s-t图像为一条平行于t轴的直线,说明丙的速度为0;丁的v-t图像为一条平行于t轴的直线,说明丁做匀速直线运动,且丁的速度为10m/s;所以甲、丁的速度是相同的。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图像的识别,难度不大。7.(2

21、分)小明手持一个凸透镜,在教室内从南边的窗户移向北边的白墙,离白墙近些时,看到窗外的物体在墙壁上成清晰的像。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像是光源 B.像一定是虚像C.像一定是倒立的 D.像一定是放大的【分析】能被光屏接收到的像是实像;自身能发光的物体是光源。【解答】解:在教室内从南边的窗户移向北边的白墙,离白墙近些时,看到窗外的物体 在墙壁上成清晰的像,像能被接收到,所以像是实像,实像是倒立的;当物距改变时,像距会改变,像的大小也会改变,所以像可能是放大的,也可能是缩小的,还可能是等 大的;我们看到像,是因为墙壁反射了光,像自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综上所述,C 正确。故选:Co【点评】本题考查了凸

22、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光源的定义,属于基础题。8.(2分)某同学为了测量碎玻璃和沙石的密度,用一只质量为1kg的空桶装满水,测得桶 和水的质量为11kg,再将1kg的碎玻璃放入盛满水的水桶中,水溢出后测得剩余质量为 11.6kg0另取一只完全相同的空桶,在桶里装满沙石,测得桶和沙石的质量为29kgo已 知p水=L0X lCkg/n?,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沙石的密度比水的大B.桶的容积是O.Oln?C.碎玻璃的密度为2.5Xl()3kg/m3D.沙石的密度小于2.8Xl()3kg/m3【分析】(1)已知空桶和装满水后桶和水的质量,可求出水的质量,从而可求出桶的容 积;(2)已知桶和水的总质量、

23、碎玻璃的质量以及放入碎玻璃溢出水后剩余质量,则可求出 溢出水的质量,从而求出溢出水的体积,即为碎玻璃的体积,从而求出碎玻璃的密度;(3)已知空桶和装满沙石后桶和沙石的质量,可求出沙石的质量,从而求出沙石的密度。【解答】解:空桶装满水后水的质量为:m7K=mi-m桶=llkg-lkg=10kg,由p=JB可知,桶的容积为:V=V水=叫及=-处1-=10-2m3=0.01m3,V p 水 1.ox io3kg/m3故B正确;溢出部分水的质量为:m溢=mi+m碎玻璃-m2=llkg+lkg-11.6kg=0.4kg,则碎玻璃的体积为:V碎玻璃=V溢=摩-=-2d孽-=4X 10-4m3,P 水 1.

24、OX 103kg/m3所以碎玻璃的密度为:p碎玻璃=m碎坡璃=lk5,-2.5X103kg/m3,故C正确;V碎玻璃 4X10-4m3因为沙石的质量为:m沙石=m3-m桶=29kg-lkg=28kg,所以沙石的密度为:p沙石=巾处石=28kg=2.8X l()3kg/m3,比水的密度大,考虑到V 0.01m3沙石之间的空隙,测出的沙石体积要大于沙石的真实体积,所以沙石的真实密度要大于测得的密度值,故A正确、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密度公式的应用,关键是求溢出水的质量及碎玻璃的体积,属中 等难度题目。9.(2分)自然界中处处都有物理知识,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不是利用“力的作用是相互

25、 的”是()B.A.水母向下喷水而上升觥鱼向前喷水而后退C.大象用鼻子搬运树木D.企鹅向后划水而前进【分析】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 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解答】解:A、水母向下喷水对水施加向下的力,同时水对水母施加向上的力使水母上升,故A不 符合题意;B、觥鱼向前喷水对水施加向前的力,同时水对觥鱼施加向后的力使鲸鱼后退,故B不 符合题意;C、大象用鼻子搬运树木,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是利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原理,故C符合题意;D、企鹅向后划水对水施加向后的力,同时水对企鹅施加向前的力使企鹅前进,故D不 符合题意。故选:Co【点评】

26、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和掌握,是一道易错题。10.(2分)假如没有摩擦,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A.地面上滚动的球、行驶的车辆很难停下来B.手拿不住笔写字C.用吹灰之力就可以将火车沿铁轨推动D.人可以在地面上行走如飞【分析】摩擦力的概念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 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如果物体与物体间的摩擦突然消失,就会看到与平常生活中相反的现象;但是,摩擦力消失,并不影响其它力的存在,如重 力仍是存在的。【解答】解:A、地面上滚动的球、行驶的车辆靠它与地面间的摩擦停下来,若没有摩擦,足球将很难停下来;故不符题意;B、写字时

27、,手和笔之间有摩擦,我们才能拿住笔;故不符题意;C、由于火车与铁轨之间没有了摩擦,故一阵微风(即很小的力)就可以推动铁轨上的火 车;故不符合题意;D、人走路依靠的就是脚与地面的摩擦力,如果没有摩擦力,人便无法走路;故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我们生活的是有关充满摩擦的世界,在摩擦消 失后,要用无摩擦的观点去分析各选项。二、填空题(14分)11.(1分)如图所示,用大小相同的力作用于同一根弹簧上,观察比较甲、乙两图,可知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方向 有关。甲 乙【分析】本题考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都影响 力的作用效果。【解答】解:由两

28、图可知,向下用力和向上用力,产生的效果不同,由此可知,力的作 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故答案为:方向。【点评】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这叫力的三要素。12.(2分)一块质量为1kg的冰,它所受的重力为9.8 N,若它遇热熔化成水,水受到的重力将 不变(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分析】(1)已知质量可根据G=mg求出重力;(2)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只有在所含物质的多少发生变化时才会改变,如果只 是改变了形状、状态、位置则不会发生改变;由此可知其重力是否改变。【解答】解:(1)质量1kg的水重力:G=mg=lkgX9.8N/kg=9.8N;(2)因为质量是

29、物质的一种属性,与其形状、温度、位置、状态均无关系,所以,水凝 固成冰后,其质量不变;所以若它遇热熔化成水,水受到的重力将不变。故答案为:9.8;不变。【点评】明确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的变化而变化是解 答此题的关键。13.(2分)某同学分别测量了三块橡皮泥的质量和体积,并根据测量数据画出如图所示的 图象,橡皮泥的密度是2 Rcn?.若另一块同种橡皮泥的体积为20cm3,其质量是40g【分析】(1)从图象任选一组数据,根据公式p=g可求密度的大小;(2)橡皮泥的体积为20cm3,从图象上可以看出其质量的大小。【解答】解:(1)从图象可以看出,当质量为60g时,体积为3

30、0cm3;橡皮泥的密度p=2g/cm3o V 30 cm?(2)m=pV=2g/cm3X20cm3=40go故答案为:2;40o【点评】本题考查密度公式的应用,关键是能从图象中找到有用的数据,本题属于中档 题。14.(3分)小明记录了一定质量水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在04间,水温升高时,水的体积将 变小。当水温在4时,水的密度是 最大(选填“最 大”或“最小”);罐装的饮料(可看作为水)在此温度下存放是最 安全(选填“安 全”或“不安全0 2 4 6 8 10 12 14 16 温度/七卜体积1cm1.0010/1.0008/1.0006/1.0004/1.0002/1.0000-

31、【分析】观察图像,可以直接看出体积随温度变化情况;由密度公式p=可知,质量一定时,体积越小密度越大,结合图像中体积的变化,确定 V密度的大小。【解答】解:由图像可知,水在04之间,随着温度升高体积逐渐变小;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随温度变化,在4c时,水的体积最小,由p=可知,在质 V量一定的情况下,体积最小,密度最大;由图像可知,温度低于4时,水的体积随着温度降低而增大;高于4时,水的体积随 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罐装的饮料(可看作为水)在4时体积最小,在4c以下或以 上时,体积均增大,故在4c存放罐装饮料是最安全的。故答案为:变小;最大;安全。【点评】此题考查的是质量一定时,水的体积随温度

32、变化特点知识的掌握,能够正确分 析图像是解题的关键。15.(4分)小波在湖边游玩时,看到茂密的树下有许多光斑,仔细一看是太阳的“像”,这 是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看到湖水中游动的“鱼”比其实际位置要浅(选填“深”或“浅”),这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时发生 折射;湖面上拱桥在水中的“倒影”,这是由于光的 反射 而形成的虚像。【分析】(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应用的实例有:小孔成像、影子的 形成、日食和月食现象;(2)水中的鱼反射出的光线由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 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鱼变浅了;(3)倒影属于平面镜成

33、像,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解答】解:(1)茂密的树下有许多圆形光斑,属于小孔成像现象,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而形成的太 阳的“像二(2)水中的鱼反射斜射向水面,折射进入人眼,此时光线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角大 于入射角,即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看到的是鱼经水面折射所成的虚像,且虚 像在实际鱼的上方,所以从岸边看到水中“鱼”的位置比鱼实际位置要浅一些。(3)湖面上拱桥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像。故答案为:直线传播;浅;折射;反射。【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几种常见的光现象,对于光的折射现象,不论是在岸上看水中的 物体还是在水中看岸上的物体,看到的“虚像”都比

34、物体的实际位置要高一些。16.(2分)小芳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m处,镜中的像与她相距2 m,若她远离平 面镜,则镜中像的大小将不变。【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 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解答】解:小芳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m处,根据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 以小芳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1m,所以小芳和小芳的像之间的距离是2m。小芳在平面镜中成像大小和小芳的大小有关,跟小芳到平面镜的距离、平面镜的大小都 没有关系,所以小芳远离平面镜时,小芳像的大小不变。故答案为:2;不变。【点评】人靠近平面镜时,感觉像变大,实际上像的大小

35、不变,是眼睛看像的视角增大,感觉像在变大,是一种错觉。三、作图题(5分)17.(2分)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镜面成30,请按照要求作答:画反射光线;标出反射角。30【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 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 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要掌握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 法线的夹角。【解答】解:过入射点O做出法线ON,已知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则入射角 等于90-30=6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的右侧即可做出反射光线OB.如

36、下图所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首先要熟记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并要 注意入射角与反射角的概念。18.(3分)请在图中画出细线悬挂的小球摆动到图示位置时受到的力的示意图(不考虑空 气阻力)。【分析】不考虑空气阻力。小球摆动过程中,受到重力和绳子拉力的作用。根据规则物 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然后过重心表示出重力的方向和拉力的方向。【解答】解:不考虑空气阻力。小球摆动过程中,受到重力和绳子拉力的作用。过球心 作竖直向下的重力和沿绳了斜向上的拉力。如图所示:【点评】此题考查的是重力和拉力示意图的作法,关键是确定压力和重力的作用点和方 向。四、实验探究题(15分)19.(4分)小

37、亮学了密度知识后,用天平和量筒来测量一块漂亮的鹅卵石的密度。甲 乙(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甲所示。调节该天平平衡时,首先应该 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2)调节天平平衡后,测得鹅卵石的质量如图乙所示,则质量为 41.6 go(3)用细线拴住鹅卵石放入盛有适量水的量筒中测体积时,发现鹅卵石上附着有气泡。为了排除气泡,你采用的方法是多次来回拉动细线使鹅卵石在水中上下运动(写出 一种方法即可),之后测得鹅卵石的体积为16cm3。(4)通过计算得到鹅卵石的密度为 2.6 g/cm3o【分析】(1)天平使用前的调节:放:把天平放到水平桌面上;移:把游码移到标尺左 端零刻度线处;调:调节平衡

38、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左偏右调,右偏左调;(2)利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物体质量等于祛码的质量和游码对应的刻度值之和;(3)物体浸没在水中,物体表面有气泡,要上下拉动物体使物体在水中运动;(4)根据密度公式计算鹅卵石的密度。【解答】解:(1)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首先应该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然 后再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2)由图乙可知,鹅卵石的质量m=20g+20g+l.6g=41.6g;(3)用细线拴住鹅卵石放入盛有适量水的量筒中测体积时,发现鹅卵石上附着有气泡,为了排除气泡,多次来回拉动细线使鹅卵石在水中上下运动,使气泡排出;(4)鹅卵石的密度 p J=6M

39、=2.6g/cm30V 16cm3故答案为:(1)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2)41.6;(3)多次来回拉动细线使鹅 卵石在水中上下运动;(4)2.6o【点评】本题考查了固体密度的测量、天平的使用与读数、密度的应用等,是一道综合 题,难度不大。20.(11分)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1)如图所示的三次实验中,测量滑动摩擦力时,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 它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2)甲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 1.4 No比较甲、乙两次实验数据,是为了探究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比较甲、丙两次实验数据,不能(选填“能”或“不能”

40、)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的结论,判断依据是 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同。(3)比较乙、丙两次实验,你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当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 动摩擦力越大。(4)图甲中,如果水平拉动木块向右做加速运动,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将不变(选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5)小明得出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积粗糙程度的关系后,还想探究滑动摩擦 力大小跟接触面大小的关系,他选择了一个长、宽、高不等且各表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木 块,设计了两种方案,你认为合理的是 B(填序号)。A.木块平放在木板上,在木块上放不同质量的祛码,拉动木块,比较两次滑动摩擦力的 大小B.把木块分别平放、侧放在

41、木板上,拉动木块,比较两次滑动摩擦力的大小(6)小明继续找来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A、B,通过改变木块上祛码的个数来改变压力;记录多组滑动摩擦力f及压力Fn的大小,作出了如图丁所示滑动摩擦力f随压力Fn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长木板 A(选填A”或B”)的接触面更粗糙。(7)小明在实验中发现,弹簧测力计在运动过程中读数误差较大,于是又设计了如图戊 所示的实验装置,该实验方案的好处是不需要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8)在物理学中,两个物体间的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为f=N,称为这两个接触 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在图戊所示实验中,木块重为6N,木板重为14N,木块与木板间的 动摩擦因数大小为03木板与

42、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大小为0.4,若用拉力F将木板匀 速抽出,则拉力F=9.8 N。【分析】(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力是平衡力,此实验的思路是让木块保持匀 速直线运动,利用二力平衡的条件,通过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来得到摩擦力的大小;先看 清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再根据指针位置读数;(2)(3)(4)(5)要探究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关系,需使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压力 不同;要探究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需使压力大小相同,接触面的粗糙程 度不同;(6)探究滑动摩擦力跟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时,控制压力大小不变,分析图像解答;(7)如图丙所示的实验装置,木块相对水平桌面处于静止状态,根据二力平

43、衡条件分析;(8)已知A、B两个木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大小为0.4,分析如图丁所示实验中,将木 块B匀速抽出时受力情况根据动摩擦因数定义求出受到的两个摩擦力大小,根据力的合 成得出拉力大小。【解答】解:(1)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则木块水平方 向上受到拉力和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这两个力平衡,根据二力平衡条件,滑动摩擦力大 小等于拉力大小;(2)弹簧测力计分度值为0.2N,此时示数为1.4N,故滑动摩擦力为1.4N;甲、乙两实验压力大小不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所以甲、乙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 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比较如图甲和丙两次实验可知,两次实验中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

44、糙程度都不相同,不 能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的结论;(3)比较乙图和丙图所示实验,可以看出压力相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同,拉力不同,故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当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4)甲图中,如果水平拉动木块向右做加速运动,由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不变;(5)要想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跟接触面受到压强的关系,需要控制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 程度相同,改变受力面积,来改变压强,故B方案合理;(6)由图像可知,当压力相同时,A接触面上产生的滑动摩擦力大,说明A接触面更粗 糙;(7)按图丙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拉动长木板向右运动,木块相对于水平

45、桌面处于 静止状态,木块受到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与长木板施加的摩擦力为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故该装置的优点是:a.不需要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稳定,便于读 数;(8)已知木块的重力为6N,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大小为0.3,木块受到的摩擦力 为:f 木块=piF 木块=。.3 X 6N=1.8N;根据力的相互性可知,木块对木板的摩擦力大小为:f板=1.8N;已知木板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大小为04木板对地面的压力等于木块和木板的总重力,为 F 板=14N+6N=20N:则地面对木板的摩擦力为:f板=|12F板=0.4X20N=8N;两个摩擦力的方向都是水平向右的,由力的合成可

46、知,拉力F=f板+f/=1.8N+8N=9.8No故答案为:(1)匀速;(2)1.4;压力大小;不能;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同;(3)当压力 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4)不变;(5)B;(6)A;(7)不需要长木 板做匀速直线运动;(8)9.8o【点评】本题是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把握住利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实验结论 的基本思路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所在。五、计算题(6分)21.(6分)某品牌纯牛奶,盒内装有150mL、密度为l.lg/cn?的纯牛奶,不计外包装质量,已知物体在月球表面时的重力是地球表面时的。求:(g取10N/kg)6 (1)纯牛奶的质量。(2)纯牛奶的重力。(3)纯

47、牛奶在月球表面时的重力。【分析】(1)知道纯牛奶的密度和体积,利用m=pV求出纯牛奶的质量;(2)根据G=mg求出纯牛奶在地球上所受的重力,已知物体在月球表面时的物重是地 球表面时的,从而求出该牛奶在月球表面时的物重。6【解答】解:(1)纯牛奶的体积V=150mL=150cm3,纯牛奶的密度p=l.lg/cn?,由p=典可得,该纯牛奶的质量为:m=pV=l.lg/cm3X 150cm3 165g=0.165kg:(2)纯牛奶在地球上所受的重力为:G 地=mg=0.165kgX 10N/kg=1.65N;(3)由题可知,该牛奶在月球表面时的物重为:G 月=GW1=X1.65N=0.275N。6 6答:(1)纯牛奶的质量为0.165kg;(2)纯牛奶的重力为1.65N;(3)该牛奶在月球表面时的物重为0.275N。【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和重力公式的应用,是一道较为简单的计算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物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