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3年春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检测试题.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256414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3.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春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检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3年春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检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3年春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检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3年春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检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3年春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检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练习2023.1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两则节选文段,完成下面小题。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节选)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日:“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日:“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日:“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日:“吾与点也!”齐桓晋文之事(节选)日:“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土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 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 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 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

2、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 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 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 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 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 未之有也。”1 .下列选项中,关于两则节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从“鼓瑟”到”而作。短短九字,生动地描绘出了曾皙从容、洒脱、清高的情态;而 “舍”“作”两个动作,又表现了他对老师的恭敬态度。B.曾皙没有直接指出怎样从政治国,而是描绘出一

3、幅“风清俗美,人民安乐”的太平盛 世的风情画,展示出自己的政治理想,并表现了一种“安贫乐道”“澡身浴德”的高洁志趣。 C.孟子例举了霸道的种种危害之后,齐宣王表示愿意就教,于是孟子水到渠成地推出 了他的仁政主张,即“制民之产和谨庠序之教”。D.孟子认为,只有使人民拥有“恒产”,固定在土地上,安居乐业,他们就不会去触犯 刑律,为非作歹。这是推行王道、施行仁政的最终目的。E.孟子认为,等到百姓犯了罪,然后用刑法去处罚他们,这样做是陷害百姓。这是一 个有仁德的君主不会犯的错误。2 .朱熹四书集注引程子日:“孔子与(曾)点,盖与圣人之志同,便是尧舜气象也。” 对此你是否赞同?试作简要分析。作为人质,才

4、出兵。”赵太后不同意,大臣们极力劝谏。太后明白地对身边近臣说:“有再 说让长安君为人质的,我一定朝他脸上吐唾沫!”左师触龙对太后侍臣说,希望拜见太后。太后怒气冲冲地等着他。触龙走入殿内就用快 走的姿势慢慢地走着小步,到了太后面前道歉说:“老臣的脚有毛病,不能快跑,很长时间 没能来拜见您了。我私下原谅了自己,但是又怕太后的贵体有什么不适,所以想来看望您。” 说:“我也是脚有毛病全靠坐车走动。”触龙说:“您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太后说:“就喝点粥罢了。”触龙说:“老臣近来特别不想吃东西,还是强迫自己走走,每天走三四 里,稍微增加了点食欲,身体也舒适些了。”太后说:“我做不到像您那样。”太后的脸

5、色 稍微和缓了些。左师公说:“犬子舒祺,年龄最小,不成器;可是臣已衰老,私心又疼爱他,希望您能 让他补充黑衣卫士的人数,来保卫王宫。我冒着死罪来禀告太后!”太后说:“答应您!年 龄多大了? ”触龙回答:“十五岁了。虽然还小,但想趁我未死之前来托付给您。”太后说: “男人也疼爱小儿子吗?”触龙回答:“比妇人爱得厉害些。”太后笑着说:“妇人更厉害。” 触龙回答:“老臣认为您疼爱燕后超过爱长安君。”太后说:“您错了,不像疼爱长安君那 样厉害。”左师公说:“父母爱子女,就要为他们考虑得长远些。您送燕后出嫁时,她上了 车还握着她的脚后跟为她哭泣,惦念、伤心她的远嫁,这也够伤心的了。送走以后,不是不 想念

6、她了;但每逢祭祀您一定为她祈祷,祈祷说:千万不要被赶回来啊这难道不是从长 远考虑,希望她有子孙相继为王吗? ”太后说:“是这样。”左师公说:“从现在算起往上推三代,一直到赵氏建立赵国的时候,赵王的子孙凡被封 侯的,他们的子孙还有能继承爵位的吗? ”太后说:“没有。”触龙又问:“不仅是赵国, 其他诸侯国君的被封侯的子孙的后继人有还在的吗? ”太后说:“我没有听说过。”触龙说: “他们当中祸患来得早的就会降临到自己头上,祸患来得晚的就降临到子孙头上。难道国君 的子孙就一定不好吗?根本的原因是他们地位高贵却没有功,俸禄优厚却没有劳,而且拥有 的贵重宝器太多了啊!现在您把长安君的地位提的很高,并且把肥

7、沃的土地封给他,还给他 很多贵重的宝器,却不趁现在让他有功于国,一旦您百年之后,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立身呢? 老臣认为您为长安君考虑得太短浅,所以认为您对长安君的爱不如燕后。”太后说:“您说 得对。任凭您指派他吧!”于是为长安君备车一百乘,到齐国去作人质。齐国才出兵。子义听到这事说:“国君的孩子,可算是国君的亲骨肉了,尚且还不能凭靠无功的尊位、 没有劳绩的俸禄来守住金玉宝器,更何况是人臣呢!”9.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邻之厚君之薄也可使有勇且知方也赤也为之 小孰能为之大C C项,“朝济而夕设版焉”意思是“可是,晋惠公早晨渡过河去,晚上就筑城来防备您”, 济:渡河。故选C。10. D A项,“章甫”,

8、名词作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B项,“善 形容词作动词, 揩拭。C项,“鄙 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D项,”活。使动用法,使活。 例句“止、使动用法,使止。11. C C. “庄子采用夸张、对比、描摹、想象等多种手法”分析错误,庖丁解牛这则寓 言中没有采用想象手法。12. C C项,“乘,古时一车一马为一乘”错误,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13. A A.“拙于应变”理解有误。文中刻画项羽的情节有:一听说刘邦欲王关中,立刻大怒, 简直是怒不可遏;但第二天见到刘邦谢罪,却洋洋自得,并脱口把曹无伤告密之事和盘托出; 樊哙尖锐的指斥,竟未能引起他的反感;听说刘邦逃走,也仍处之泰然,这充分显示了项羽 简

9、单暴躁而又刚愎自用的性格。没有选项中说的“拙于应变工甲:是期望值过高(无异于缘木求鱼)乙:本末倒置之嫌丙:对于统治者的“性善”寄予厚望14. 启示1:人应正视自己。当河伯见至百川灌河”的雄壮时,以为“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直到见至不见水端的北海,才发现“以为莫己若者”的自大与狂妄,于是有了“长见笑于大 方之家”的感叹。启示2:百闻不如一见。如果河伯不亲眼看一看大海,也就无法明白自己的微不足道,就可 能会被大方之家耻笑。【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秋水一文意在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暂时的,变化莫测的,庄子是借这篇 文章来宣扬他的相对主义和不可知

10、论,这种认识事物的方式虽有辩证的因素,但它属于主观 唯心主义体系,是不可取的。而庄子在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很少作抽象的概述或理论性的逻 辑论证,喜欢用寓言来说明道理,寄哲理于形象之中,人们对寓言的理解往往超出庄子本身 的写作意图。课文节选的是秋水全文的开头一段,作者本是通过对河伯看到黄河的壮阔 而骄傲自满,见到北海后却自叹不如的情节描写,来说明事物的大小是相对的这一道理,但 答案第5页,共8页把它作为一个单独的寓言故事来看,带给我们的启迪却是多重的,如:不要拘泥于一己之 见而固步自封;要保持谦虚的美德,谦受益,满招损;人贵有自知之明;有比较才有 鉴别;知耻而近乎勇;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自大是由于无

11、知;只有不断地超越自己, 才会有所发展;要有广阔的胸襟和远大的志向;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要懂得山外有山, 天外有天,应该努力学习不断上进。在无限的宇宙面前,我们因为时代局限,因为空间的局限,因为认识的局限,都是相对的, 有限的存在,没有绝对的东西。人在宇宙自然面前,是渺小的,如过分狂妄自大一定会出问 题的。以前,我们常说人定胜天,做了很多不符合自然规律的事情,但随之自然就会报复我 们,饥饿、灾荒什么都来了。作为个体的人,我们更应该谦虚,知道自己的不足,知道自己 的局限,对自己有个合理的定位,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自卑自怜。如此方能有所进步。 17 .【范文】尊重规律,顺应自然“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12、。手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崎,耄然向然,奏刀靡然,莫不中 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为什么庖丁解牛的技术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呢?首先,他必须长期专门从此项工作,这是他解牛技术之所以能够达到此境界的外因。由 此可见,研究任何事物,对外界的客观条件是不可忽视的。“孟母三迁”的故事证明孟母很注 重她儿子所处的环境优劣这个外在的客观条件。“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不也说明了这 个道理吗?当然,也有“出污泥而不染”的。但是,作为普通的规律来说,无论对人对事,还 是应当考虑一下外界的客观条件为好。“没有条件也要上”这个口号已经被“渤海2号事件”证 明是错误的。我想,不是长期专门从事此项工作的人,要

13、有这样的技术是不可能的。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是庖丁解牛的技术之所以能达到“游刃有余的另 一个因素,即内在因素,因为庖丁经过长期解牛,反复实践,不断积累经验,认识和掌握好 解牛的内在规律,所以能“游刃有余因此,不论做何事,都有一个渐变的过程,只有很好地认识和掌握好事物的内在规律。 荀子的劝学篇大讲其“积”的重要,不也是说明了这个道理吗!也正如现实生活中的一些 人变好或者变坏,这也不是“一日之功工“天下之物,莫不有理。”一切事物都有它的规律,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须要 象庖丁解牛那样善于掌握和认识事物的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去办事。相传在我国古代善于治水的圣人大禹,他根据水流的

14、规律,采用了疏通引导的方法,才使各地的洪水流入大海,取得了治水的成功,为世人所称颂。可是在大禹之前,大禹的父亲 治水却违背了水流的规律,到处堵水,结果致使洪水泛滥,灾情未见减轻,治水失败。地球上的万物,要受地心引力的作用,在物理学上这叫做万有引力定律,这是牛顿根据 苹果为什么落地而发现的一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由于这条规律的作用,水就必然由高处往低处流,于是,人们就利用这一规律进行水力 发电或引水灌溉,为人类造福。大禹治水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就是因为他采取的治水办法 符合水流的规律,而大禹的父亲的思想却违背了规律,采取了错误的治水方法,致使治水失 败。庖丁解牛亦然!成功之道,在于尊重

15、规律,顺应规律。所以,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按规 律办事,应顺应自然的规律,而不能去违背自然的规律。【审题】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首先指出:经典是艾柯所说的“开放的作品这就给了学生广阔的思考空间,阅读经典 可以在充分、深入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多方位、多角度进行解读。比如,对于庖丁解牛, 有人读出了“顺应自然”,有人读出了“保全天性”,如果从庖丁的角度思考,庖丁解牛游刃有 余,是经历了多年的实践才获得的自由,“缘督以为经是他十几年解牛经验的总结,是解牛 之“道”,也就是解牛技巧的“大纲”。如果从庖丁解牛遇到筋骨盘结的难为之处所采取的“怵 然为戒“、凝神专注的角度思考,我们还可以得出遇到困难,行事更要

16、小心谨慎的寓意。庖 丁成功后“善刀而藏之”,教导我们的是凡事应内敛,不宜过于张扬,要“顺应自然才能保 全天性工当然还有人读出了其它的寓意避开矛盾,顺应规律,注重实践,善于思考,发挥主观能 动性等。【立意】顺应自然,尊重规律;避开矛盾,从空隙处下手;注重实践,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善于思考,总结规律;认识和掌握规律,进而发挥主观能动性。【素材】1.庖丁的技艺之所以如此高超,与他善于专研、勤于实践是分不开的。日复一日年 复一年的解牛工作是枯燥无味的,有的人选择了离开,有的人虽然是在坚持,可也只是在杀 牛、换刀。庖丁十几年来解牛无数,但面对每一次的任务,他都会认真对待每个步骤与细节, 所以才能圆满完成任

17、务。庖丁在解牛时抓住了事物的精髓所在,既省时又高效。这说明了按 答案第7页,共8页照事物本身的规律办事、抓住事物的本质,不仅能把事情办得又好又快,而且也会把付出的 成本降到最低。社会的复杂如牛的筋骨盘结,处理世事应当“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并持“怵 然为之戒”的谨慎,还应“以善刀而藏之”为自处之道,在各种矛盾缝隙中生存,要像保护刀 刃一样来保护自己,这样才能做到“游刃有余、以达到养生的目的。2 .世界上的事情虽然千万别,不尽相同,但是对于每个人每件事,都有规律可循。就得善 于掌握它的规律,顺着它的规律疏导,遇到难解的节设法绕道沟通。避免违背它的规律硬砍 硬崩。如果不按规律事,不知道拐弯,拼着力

18、气砍坏了解牛的刀,没有了武器,不但解不了 牛,就连鸡也杀不了。这样做势必会陷入尴尬而没有回旋的余地。那么如何研究牛的结构掌 握其规律呢?3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是庖丁解牛的技术之所以能达到“游刃有余”的另一 个因素,即内在因素,因为庖丁经过长期解牛,反复实践,不断积累经验,认识和掌握好解 牛的内在规律,所以能“游刃有余”。3 .孔子对曾点之志,喟然而叹。面对孟子所推崇的“王道”蓝图,你觉得孔子会作何评 价?请说一说你的理由。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日:“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19、师必退。“公从之。辞日:“臣 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日:“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 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缝而出,见秦伯,日:“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 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 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 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 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日:“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20、;失其所 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节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触龙说赵太后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日:“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 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日:”老臣病足, 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郑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 日:“老妇恃辇而行。”日:“日食饮得无衰乎? ”日:“恃粥耳。”日:“老臣今者殊不欲食, 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也。”太后日:“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左师公日:“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

21、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日:敬诺。年几何矣? ”对日:“十五岁矣。愿及未填沟壑 而托之。太后日: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对日:“甚于妇人。“太后笑日:“妇人异甚!” 对日:“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日:“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 日:“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 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日: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 王也哉?“太后日:“然。”左师公日:“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其继有在者乎? ”日:“无 有。”日:“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 ”日:“老妇不闻也。日:

22、此其近者祸及身,岂人 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而封之以膏腴之地,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 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日:诺。恣君之所使之。”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与齐,齐兵乃出。子义闻之日:“入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已守金 玉之重也,而况人臣乎。”(节选自战国策赵策)4 .下列选项中,相关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之后,又想扩张它西边的 疆界。B.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因为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

23、的。C.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希望趁我还没入土就托付给您。D.太后日诺。恣君之所使之太后说:“好吧。任凭您指派他。”5.下列选项中,有关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今老矣,无能为也已L烛之武连用语气助词,引发多重感叹,传达出他内心的满 腹牢骚,让人倍感辛酸。A. “君之所知也”,一个“也”字表明烛之武尽可能以客观陈述的语气,让秦伯相信这一切都是为了秦国着想。c.旧食饮得无衰乎、疑问语气词“乎”看似是平日里闲谈式的问候,恰恰为触龙进谏的成功拆除了第一道屏障。D. “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触龙采用反问语气,是对已经意气渐平,能听 人言的太后的一次助推,结果自然而然赢得了一声“然6 .简

24、析烛之武和触龙这两位老臣的出场有何异同?7 .烛之武和触龙这两位辨士的游说艺术有异曲同工之妙,试作简要分析。8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这可以看作是对“烛之武退秦师”的高度评价。请以整句的形式,也拟写两句对“触龙说 赵太后”的评价。二、情景默写9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孟子认为,只要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那么天下 就很容易治理了。(2)烛之武指出,秦、郑相隔遥远,晋、郑却是近邻,因此亡郑会导致“, ”这种对秦国不利的后果。(3)子路认为,如果由他来治理夹在大国中间、有军队来攻打、又有饥荒的千乘之国, 等到三年,便会“

25、, ”。(4)对于公西华所述志向,孔子评价道:”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 , ? 三、选择题10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视力)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等待) B.批大郤,导大嶷(引导,这里指引刀进入)沛公则置车骑(放弃,丢下) C.籍吏民,封府库(登记)朝济而夕设版焉(成功) D.素善留侯张良(友善、交好)又欲肆其西封(延伸、扩张) 1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A.如会同,端章甫B.善刀而藏之 C.越国以鄙远D.项伯杀人,臣活之 12 .下列选项中,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鸿门宴语言精练、绘声绘色

26、,人物形象鲜明生动。项羽的话,骄横气盛;刘邦 的话,礼仪备至;范增的话,老谋深算;张良的话,老练透辟;樊哙的话,豪壮威严; 项庄的话,似巧实拙。B.烛之武退秦师开篇寥寥数语,既点出了战事兴起的原因,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 又为下文烛之武退秦师埋下伏笔。C.庖丁解牛这则寓言中,庄子采用夸张、对比、描摹、想象等多种手法,表现庖丁 解牛技巧的纯熟,神态的悠然,动作的优美,节奏的和谐,身心的潇洒。D.孟子用“以羊易牛”一例,肯定了齐宣王的“不忍”,认为齐宣王已具备“保民”的基础。 同时也为下文论说齐宣王没有实行“王道”,是“不为”而非“不能”埋下了伏笔。13 .下列选项中,有关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27、是试卷第4页,共6页A.衅钟是周朝的一种礼仪。在古代,钟被视为一种神器,新铸成的钟要用牛羊的鲜血 予以祭祀。B.孟子梁惠王上:“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庠序, 即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指学校。C.乘,古时一车一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D.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的历史, 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二 14.下列选项中,对课内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羽一听说刘邦欲王关中,简直怒不可遏。但是第二天见到刘邦来谢罪,却洋洋自 得,还将曹无伤告密之事和盘托

28、出。这充分体现了项羽恃勇骄横、胸无城府、拙于应变 的性格。B.去鸿门“谢罪”,虽有项伯居中调停,实则深入虎穴,刘邦做到忍辱负重、能屈能伸。 回到军中立诛曹无伤,则体现他的坚决果断。c.烛之武以国家利益为重,是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他能在两军交战、生死未卜之时. 出使秦师,勇闯秦营,是一位勇士;同时他还是一位不卑不亢、机智善辩的辨士。D. “子路率尔对日”之后“夫子哂之”,“率尔”一词充分体现出子路鲁莽直率、好胜自诩 的性格特征。四、语言表达15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在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语句语意连贯,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孟子在其“仁政”制度思想中提倡“以民为本”“民为

29、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里有 可贵的“民贵”“民本”内容,体现了孟子的仁爱精神。“为仁由己推己及人”“扩而充之” 施之个人的修身养性未尝不可,但是欲“以不忍人之心”“发为不忍人之政”,借此来要求 当时的统治者成为“圣君明主”,并施仁政于民”,故推恩足以保四海”,显然 甲。 况且,他的“民本、民贵、君轻”之说也有 乙 。既然“君轻”,何以终其一生,惶 惶不可终日,周游列国,游说君王,而不似墨子游走于臣民之间呢?听其言,观其行, 庶几近之矣。纵观中国历史,“暴君、昏君史不绝书,而“圣君明主”却凤毛麟角。孔孟 之道 丙 ,而对其“兽性”却过于低估;殊不知,没有约束的制度或权利必然导致 专制与滥用。这种

30、泛道德化和道德先验主义的价值取向与本体预设,将人性之善的可能 性推导为必然性,将使然视为当然;无不令人高山仰止,可望不可即。(选自孤独的孟子) 甲:乙:丙:16 .庄子一书文字汪洋咨肆,充满了大量妙趣横生、意蕴深邃的寓言。阅读秋水 (节选),说出两条你得到的启示,并加以简要阐释。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浚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 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且 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 门,则殆矣,吾长

31、见笑于大方之家。”启示1:启不2:六、材料作文17 .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作文。(列作文提纲即可)经典是艾柯所说的“开放的作品”,我们无法穷尽其含义,但却长久滋润我们的心 灵。阅读经典寓言,你更能读出多重寓意。有人认为庖丁解牛表达了 “顺应自然” 的思想,有人则认为主要是强调人要“保全天性”对于庖丁解牛的寓意,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阐述你的 观点。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抄袭、 套作。参考答案:l.AD Af生动地描绘出了曾皙从容、泗脱、清高的情态”理解错误。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展 现了是曾皙从容、洒脱,“清高”表述不当。D.”这

32、是推行王道、施行仁政的最终目的”理解有 误。原文说到“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施行仁政的最终目的是要成就王业,一统天下。 2不完全赞同。孔子不但盛赞,而且喟然有感慨。曾皙勾勒了一幅童子、冠者风咏而乐的画 面。盛赞,是由于曾皙所描述的是礼乐之治下太平盛世的情景,这与孔子的政治理想是高度 相吻合的。喟然有感慨,是因为孔子正经历“毋吾以也”的遭遇,自己也有过“道不行,乘椁 浮于海”的设想,抱有“君子固穷”的态度。(赞同或者反对,言之成理即可).孟子和孔子在政治理想上具有一脉相承性。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主张恢复一整套周 礼制度。他也提出过“节用爱人.使民以时”等主张。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

33、,主 张推行“仁政”,提出民为贵,君为轻,孟子的“王道”思想认为:百姓有恒产者才有恒心; 统治者要兴办学校,用孝悌进行教化,引导百姓向善。这些都是儒家所崇尚的理想社会图景, 孔子对孟子的“王道”蓝图应该会持肯定态度。(从孔孟之道的继承与发展出发,言之成理即 可)【点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 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翻译以直译为主,要求准确、通顺。结 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 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对古今

34、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 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 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节选)(曾点)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来,回答说:“我和他们 三人的才能不一样呀!”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曾点)说:“暮春时节(天气和暖),春天的衣服已经穿着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 六七个少年,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雪台上吹吹风,唱着歌走回家。”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点的想法呀!”齐桓晋文之事(节选)(孟子

35、)说:“没有长久可以维持生活的产业而常有善心,只有有志之士才能做到,至 于老百姓,没有固定的产业,因而就没有长久不变的心。如果没有长久不变的善心,(就会) 不服从约束、犯上作乱,没有不做的了。等到(他们)犯了罪,随后用刑法去处罚他们,这 样做是陷害人民。哪有仁爱的君主掌权,却可以做这种陷害百姓的事呢?所以英明的君主规 定老百姓的产业,一定使他们上能赡养父母,下能养活妻子儿女;年成好时能丰衣足食,年 成不好也不致于饿死。这样之后督促他们做好事。所以老百姓跟随国君走就容易了。如今, 规定人民的产业,上不能赡养父母,下不能养活妻子儿女,好年景也总是生活在困苦之中, 坏年景免不了要饿死。这样,只把自己

36、从死亡中救出来,恐怕还不够,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 义呢?大王真想施行仁政,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来呢?(给每家)五亩地的住宅,种上桑树, (那么)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织的衣服了;鸡、小猪、狗、大猪这些家畜,不要失去(喂 养繁殖的)时节,七十岁的人就可以有肉吃了; 一百亩的田地,不要(因劳役)耽误了农时, 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饿了;重视学校的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叮咛 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再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走了。老年人穿丝衣服吃上肉,老百 姓不挨饿受冻,如果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那是没有的(事情)。”. B B.“因”解释为“因为”有误,应为“依靠”。“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37、”翻译为“依靠别人的 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3 . A A.“引发多重感叹”表述欠妥。这些语气助词只是传达出他满腹牢骚,没有引发多重感 叹。4 .出场背景相似:两人都是在秦国进攻、国家危在旦夕的情况下出场的,让后人领略了 他们力挽狂澜,最终化险为夷的高超才华。出场心态不同:烛之武出场前,在郑伯面前满 腹牢骚。他对国君不能早用己,以致光阴虚度,到年老之时才想到他的做法,倍感辛酸。郑 伯及时承认错误,烛之武“许之”。触龙则是在群臣无计可施的情况下,主动请缨,甘愿冒遭 受唾面之辱的风险,出面说服赵太后。5 .替对方打算,不暴露游说目的。烛之武先讲明秦晋围郑,于秦并无多大裨益。同时分

38、析晋出征目的在于扩张领土,且晋言而无信,欲壑难填。这让秦伯觉得枉费心机,又倍感危 险将至。不动声色间,达成游说目的。触龙首先变相息怒缓和气氛,再用反证法”老臣窃以 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来巧设鱼饵,引之上钩,推出“为长安君计短也”的结论。用婉言相劝,忠言顺耳利于听。烛之武用“敢以烦执事”“君知其难也”“君亦无所害”“君之 所知也亦唯君图之”等婉言相劝。触龙嘘寒问暖“曾不能疾走窃自恕”没话找话,话 题轻松,铺设情境,利于接受。巧施攻心术,先对方之忧而忧。烛之武长于外交辞令,他抓准秦伯担忧“帮晋灭郑后反而 惹火烧身”的心理,申明围郑对秦无任何好处,晓之以利害来打动对方。触龙深刻了解赵太 后爱子、

39、怜子之心,便将心比心,以己子做诱引,动之以情,申明大义,进而解开了太后心 结。6 .例1:左师悟太后,句句闲语,步步闲情;老臣尽苦心,诚则生巧,天花满目。例2:同病相怜,稍解太后不和之色;闲闲说入,终令威后自然感悟。参考译文:烛之武退秦师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的 同时又从属于楚。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假如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 郑文公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 作为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

40、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 ”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楼放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 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 然而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 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 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乏 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 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

41、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晋国,怎么 会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 使秦国土地亏损,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 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秦伯就回国了。晋国大夫子犯请求出兵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就没有 我的今天。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 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 郑国。触龙说赵太后赵太后刚刚掌权,秦国就加紧进攻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说:“一定要用长安君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