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常州市十三五十大产业链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246519 上传时间:2024-05-23 格式:DOC 页数:59 大小:729.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州市十三五十大产业链发展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常州市十三五十大产业链发展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常州市十三五十大产业链发展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常州市十三五十大产业链发展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常州市十三五十大产业链发展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常州市“十三五”十大产业链发展规划目 录前 言(6)一、发展基础及存在问题(8)(一)产业链发展初见成效(8)(二)存在主要问题 (13)二、面临形势 (16)(一)轨道交通产业链发展趋势 (16)(二)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发展趋势 (18)(三)农机和工程机械产业链发展趋势 (19)(四)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发展趋势 (20)(五)碳材料产业链发展趋势 (21)(六)新医药产业链发展趋势 (22)(七)新光源产业链发展趋势 (24)(八)通用航空产业链发展趋势 (24)(九)智能电网产业链发展趋势 (25)(十)智能数控和机器人产业链发展趋势 (26)三、总体思路、发展原则与目标 (28)(一)总

2、体思路 (28)(二)发展原则 (29)(三)发展目标 (30)四、主要任务及发展方向 (33)(一)主要任务 (33)(二)发展方向及具体任务 (36)五、总体布局 (52)(一)总体布局 (52)(二)十大产业链发展布局 (54)六、保障措施 (57)(一)推进规划落实 (57)(二)创新体制机制 (58)(三)加大财税支持 (58)(四)推动产金融合 (59)(五)加快人才引培 (59)(六)强化监测评估 (60)(七)开展应用示范工程 (60)前 言为了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产业体系,2013年我市制定了关于推进十大产业链建设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

3、,并编制了关于推进十大产业链建设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工作方案,成立十大产业链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逐年落实十大产业链推进计划。十大产业链建设是我市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和举措。自2013年至今我市十大产业链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在国内外经济形势日新月异的新常态下,尤其是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中国制造2025、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战略规划、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等一系列发展新战略,智能化、信息化、绿色发展、融合发展等概念与产业结合日益紧密,需要在新形势下梳理我市十大产业链的发展情况,找出优势和问题,提出发展的新思路。规划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

4、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江苏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国制造2025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战略规划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规划期:2016-2020年一、发展基础及存在问题(一)产业链发展初见成效1. 增长势头良好。2015年全市十大产业链实现产值3816.8亿元,同比增长8.9%;实现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33.3%;实现利税400.5亿元、利润256.6亿元;智能电网、汽车及零部件、

5、太阳能光伏、农机和工程机械四个产业链产值均超过500亿元,轨道交通和新医药突破400亿元,智能数控和机器人突破200亿元。十大产业链实现了持续3年稳定增长,产值从2013年的2963.4亿元增加至3816.8亿元,产值增加853.4亿元,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比例由29.4%提高至33.3%,占比提高近四个百分点。2. 创新能力提升。围绕“十大产业链”发展,我市企业采取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产学研合作等形式,加大研发投入,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至2015年末,全市“十大产业链”100家重点企业中共有72家企业建有172个各级研发机构(两站三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1家、企业技术中心4

6、3家、工程中心12家、院士工作站16家、博士后工作站20家,其中国家级创新平台达22家、省级创新平台86家。同时,我市还有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智慧城市、全国第二轮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等多个国家级试点及称号。我市通过加快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形成了“一核两区多园”的创新格局。 图1-1 十大产业链增长情况及结构图3. 产业特色突出。我市的“十大产业链”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业态,部分行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我市太阳能光伏、轨道交通、智能电网、农机和工程机械等产业在国内市场占有较大份额。我市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2015年产量约占全国的18%,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太

7、阳能光伏产业基地;我市轨道交通牵引传动系统占国内市场份额的45%以上,内饰产品市场占有率达65%;我市也是全国最大超高压、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制造基地,变压器产品结构覆盖大中小各式型号,市场占有率居国内之首,部分产品技术已达到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我市还是全球最大的高压油缸生产基地;在石墨烯领域,我市依托江南石墨烯研究院平台,抢占石墨烯领域技术制高点和行业“话语权”,成为全国石墨烯产业发展的“领头羊”。4. 重大项目突破。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将重大项目招引和项目建设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持续深入地开展“重大项目突破年”和“重大项目深化年”活动,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汽车及零部件方面,总投资85

8、亿元的众泰项目落户金坛;总投资超过100亿元的东风汽车常州基地整车项目和总投资50亿元的北汽(常州)汽车有限公司整车项目、总投资100亿元的北汽新能源汽车项目落户新北和武进。德国工业巨头蒂森克虏伯集团投资7500万欧元的电子助力转向系统项目也已经开工在建。另外,斯太尔动力和中航锂离子动力电池等重要汽车零部件项目也都落户我市。通用航空产业链,总投资50亿元的北京通航通用飞机制造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威翔固定翼飞机项目落户新北,市政府还与中航工业幸福航空控股有限公司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新医药产业链方面,总投资10亿美元的健亚胰岛素项目在常州生命健康产业园开工,将为新医药产业的持续发展注入后劲。5. 产

9、业加快集聚。近些年,我市加强对产业链布局的规划和引导,加快推进产城融合,各级产业园区也不断明确产业定位,促进特色产业集聚发展。大批产业链企业加快向各级开发区、产业基地、产业集聚区和特色功能区集聚。新北、武进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其他省级开发区承载能力有效提升。如:轨道交通产业链,我市相继被批准为国家火炬计划轨道交通车辆及部件特色产业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江苏省轨道交通特色产业基地;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我市被认定为“江苏省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还被列为全国第二轮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碳材料产业链,石墨烯科技产业园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石墨烯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10、等。6. 产业链完整性增强。产业链发展过程中,经过不断地“补链、增链、强链”,部分产业链的完整性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太阳能光伏产业链:产品涉及拉棒、铸锭、切片、电池、组件、光伏生产设备、辅材、光伏电网设备、光伏电站建设等除多晶硅提炼以外的几乎所有产业链环节;汽车产业链:目前已拥有北汽新能源、郑州日产、众泰和黄海等乘用车和商用车整车生产资质企业,产品覆盖乘用车、城市客车、轻型卡车、专用车等整车和发动系统、底盘系统、车身及其附件、汽车电子、通用部件及设备等各零部件门类,还包括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等关键零部件产品;智能数控和机器人产业链:已经有安川、金石、铭赛等一批整机企业,也有纳博

11、特斯克、易尔泰等一批减速器、伺服电机、直线导轨、齿轮等零部件生产企业,产业链在不断完善。同时,我市在智能电网、农机和工程机械等领域产业链也较为完整。7. 海外市场拓展加快。我市不同体制的企业积极参与海外战略布局和资源开发,天合光能在瑞士、美国、新加坡分别设立区域总部,在东南亚、印度建设电池组件项目;亚玛顿在迪拜设立工厂,在德国、日本设立分支机构;正信、有则分别在南非、日本设厂或分公司;江苏金昇实业在乌兹别克斯坦设立纺纱项目。部分龙头企业实施“借船出海”战略,如金昇埃马克收购德国埃马克50%的股份,亚玛顿参股美国SolarMax科技有限公司,恒立油缸先后收购了德国WACO公司51%的股权和德国哈

12、威InLine液压有限公司等。至2015年底,我市企业中建有和有意向设立海外研发机构的分别为41和17家,共涉及18个国家与地区。8. 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建立了市领导挂钩责任机制,建立健全了领导小组办公室、各辖市区政府、产业链牵头部门的协同推进机制;建立了产业链重大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和产业链统计数据库,加强了统计、监测和分析工作;每年组织制定产业链重点项目投资计划和产业链推进计划;设立了“三位一体”专项资金,从2014年起连续三年,市、辖市(区)财政每年安排6亿元,三年总计18亿元,用于支持包括十大产业链企业在内的设备投入,提升智能制造装备水平。还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聘请了一批各行业专家们在产业

13、链推进过程中随时出谋划策。这些都为产业链建设的持续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二)存在主要问题1. 部分产业链规模还较小。2015年通用航空、碳材料和新光源三个产业链产值都还不满百亿元。通用航空产业链2015年产值只有25.4亿元,占十大产业链的比重为0.7%。碳材料产业链2015年产值也只有71.8亿元,占十大产业链比重1.9%。新光源产业链2015年产值94.9亿元,占十大产业链比重2.5%。虽然相关链条环节还比较完整,但整体数量和发展质量并不乐观,缺乏规模效应和综合竞争力。这些产业都需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补链、强链”步伐。2. 部分产业链增长缓慢。随着我国许多行业整体呈现产能过剩状

14、况,我市部分产业链产品结构问题也凸显出来。由于智能化程度不高、与市场需求脱节等因素,部分产业发展速度明显放缓。智能电网产业:2015年实现产值727.8亿元,是十大产业链中规模最大的,但增速是十大产业链中最慢的,同比增长-0.3%。农机和工程机械产业:2015年实现产值567.8亿元,同比增长只有0.9%;我市是全国最大的小柴生产基地,但随着农业规模化生产的推进和农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国家对通用类农机的补贴向大马力机型倾斜,经营户也青睐于产品性能好、作业效率高的大功率农业机械,因此我市原有的以小功率、中低端产品为主的产品结构已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工程机械行业整体性下滑仍在继续,产能过剩。2015

15、年全行业市场销量同比下滑超过40%,形势非常严峻。受纺织行业不景气影响,智能数控和机器人产业链中的纺织机械增长也较为缓慢。这些行业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加强品种、品质和品牌建设,适应市场需求。3. 部分产业链链性发展不足。我市部分产业链纵向链条还不够完整。新光源产业链:作为LED芯片生产过程中最关键的MOCVD设备,正在逐步实现国产化,而我市还没有相关生产企业;轨道交通产业链除缺乏电力机车整车企业带动外,在车站设备方面的自动售检票系统、中央空调系统、消防系统、给排水系统,关键部件方面的制动系统、安全系统等,目前还没有企业涉及。新医药产业链:链条较短,结构完整性不够,上游研发力量不足,中

16、游中试和临床实验缺乏专业服务机构和设施条件,同时产业链内部横向发展、融合发展也不够。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目前产业链各环节已经相对完整,但新引进的整车企业原本拥有各自的零部件供应链,尚未与本土零部件企业形成密切合作关系,相互间的融合度还不够。碳材料产业链:目前我市已拥有高端碳纤维、石墨烯等材料制备技术,但下游应用领域仍需进一步拓展。4. 创新能力不足。近些年来,我市持续鼓励和引导科技创新,取得较好成效,无论是从研发机构数量、企业研发投入、发明专利数量在省内都位居前列,但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仍较为突出,“五缺”现象比较明显(即:缺乏高端研发机构、缺乏高端关键装备、缺乏核心技术、缺乏重要原材料和关键零

17、部件、缺乏领军型人才)。虽然大中型企业以及高技术企业90%以上都建有研发机构,但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并不多,多数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并不强。在不少产业链中,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仍未改观,仿制和中低水平竞争情况大量存在。5. 高端人才缺乏。我十大产业链发展存在一定的人才瓶颈,高端人才及复合型人才缺口较大,存在人才引进困难,无法满足企业走向智能化的需要。例如我市智能数控和机器人产业面临技术工人“四多四少”的状况,即初级技工人数多,高级技工人数少;传统型技工人数多,现代型技工人数少;单一型技工人数多,复合型技工人数少;短期速成的人数多,系统培养的人数少。从高级人才看,行业领军人物和高水平的技术

18、开发、市场运营、社会融资等领域人才也较为缺乏;新医药产业高层次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企业发展一是缺乏经验丰富的产品设计、药品研发人才,二是缺乏专业的体系认定、产品报批人才,三是缺乏熟练的生产技工人才。6. 生产性服务业支撑力不足。围绕十大产业链的金融、科技服务、现代物流、软件和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于制造业的发展,总量偏小、结构偏传统,规模品牌企业少,比重偏低,专业化人才数量相对不足,人才素质有待提高。以科技服务业为例,我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低于深圳等先进城市;各类科技咨询、专利申请/查询、科技开发、专业研究等科技服务类企业数量偏少,且仍处在单兵

19、作战阶段,尚未形成产业集群,资本装备水平较低,从业人员不足万人,持续发展能力较弱,对十大产业链发展的支撑效应不够显著。同时,大多数制造类企业仍处在封闭式自我服务阶段,通过生产性服务业外包降低成本的意识淡薄。二、面临形势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规模扩张的粗放发展方式难以为继,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向创新驱动转变,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要求更加迫切,对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消费结构升级换代,加快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扩大有效投资,增加有效

20、供给,满足有效需求,促进消费加快升级,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国家实施“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互联网+”战略,推进“军民融合”、“制造业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推动产业加快向高端化发展;随着我国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创新驱动所需的体制机制环境将更加完善,科技创新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机结合更加紧密,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配置持续优化,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新动力。(一)轨道交通产业链发展趋势1. 电力化趋势明显:电力机车运行性能优良且更为环保,铁路机车由内燃机车向电力机车(动力集中)再向动车、高铁(动力分散)升级,因此轨道交通总体朝着电力化方向发展。2. 市场需求旺盛:预计“十三五”期

21、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将新增2.9万公里,其中新增高铁1.1万公里,城际铁路5000公里左右;新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3000公里。3. “走出去”节奏加快:发展高速铁路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多国积极建设完善高速铁路网络,国外需求旺盛。中国南车、中国北车合并之后国内产能过剩,“走出去”是我国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的必须之选。4. 服务化转型加速:随着高铁、动车及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运营维护市场不断扩容,铁路行业将逐渐由大规模“设计建造”阶段转入“设计建造与运营维护并重”的服务化阶段,铁路服务业将快速增长。表2-1 轨道交通市场需求及政策导向产业门类市场需求政策导向轨道交通预计到2020年,铁路营业里程

22、达到15万公里,新增2.9万公里,其中新增高铁1.1万公里,城际铁路5000公里左右;全国43个城市在建轨道交通,预计到“十三五”末将新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3000公里。“十三五”期间,我国每年铁路投资达8000亿元。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提出打造以沿海、京沪等“八纵”和陆桥、沿江等“八横”铁路网发展战略。中国制造2025:提出重点发展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二)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发展趋势1. 自主品牌加速发展:2015年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销售873.76万辆,占乘用车销售市场的41.3,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比不断扩大。2. 新能源汽车高速增长:2015年新能源汽车销售33万多辆,同比增长3.4倍,新能

23、源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50万辆。到2020年我国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将达到500万辆。3. 产品结构加快调整:轿车发展速度放缓,SUV、MPV等车型呈快速增长趋势;节能减排约束愈发明显,带涡轮增压、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等装置的节能减排型汽车产品将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4. 信息技术成为汽车产业的核心技术:智能汽车及智能交通系统(ITS)将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新趋势。表2-2 汽车及零部件市场需求及政策导向产业门类市场需求政策导向汽车及零部件到2020年我国汽车产销规模达到3000万辆,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将达到500万辆,发展空间巨大。“十三五”汽车工业发展规划意

24、见:对汽车工业提出了八方面的发展目标,其中之一就是“积极发展智能网联汽车”。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提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目标、技术路线和主要任务。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计划:到2020年,充电桩的铺设计划新增50万个分散式公共充电桩,800座城际快充站。(三)农机和工程机械产业链发展趋势农机:1. 向大型化方向发展:为适应农业生产规模化发展趋势,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机装备将从小型机械化阶段,迈向大型化、自动化阶段。2. 智能化发展趋势:农机装备将朝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化方向发展,逐渐具备远程定位、自我监测、诊断、管理等智能功能。3. 可靠性越来越高:随着关键

25、材料技术和生产工艺不断提升,我国农机装备的可靠性将大幅提高。4. 复合化:农机装备未来将注重一机多能,向着作业功能多元化方向发展。工程机械:1. 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动力换挡和传动(电控)无极变速、GPS定位导航系统、工程机械智能电传控制系统等新技术的不断推广运用,将推动工程机械的智能化发展。2. 两极化趋势明显:风电、核电等新领域建设需大型化的工程机械设备,新型城镇化及城市的修缮保护、城市小型工程项目需小型、微型工程机械,未来工程机械为满足市场需求,将呈现两极化趋势。3. 功能日趋多元化:未来单一功能的工程机械设备将越来越少,“一机多用”的多功能化将成为主流。4. 人性化设计将备受关注:驾乘

26、舒适、操作简捷、外观漂亮将成为工程机械技术的主流,个性化要求更加突出。表2-3 农机和工程机械市场需求及政策导向产业门类市场需求政策导向农机和工程机械未来几年,农业机械市场虽受经济形势影响,但总体上将会保持持续增长势头,节能环保型、智能型农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工程机械行业虽然市场多年连续下滑,“十三五”期间预计将有所反弹,智能化、多功能化、节能环保型设备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到2020年该行业销售规模将达到9000亿元。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农机装备、工程机械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和关键基础材料。农机装备制造发展行动方案:从财政、金融和机制等方面,更是在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作业起到了重大推力作

27、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四)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趋势1. 我国光伏发电容量持续扩大:预计“十三五”期末,将扩展到150GW;分布式光伏发电比重显著增加,“十三五”期末,分布式光伏发电将达到70GW。2. 补贴逐步下降:清洁能源基金缺口持续扩大,光伏补贴下降成必然趋势。3. 光伏空间布局重大调整:“十三五”期间电力体制改革对分布式光伏发展潜力的释放、光伏领跑示范项目增加以及光伏扶贫项目的推进,将使我国光伏发电的开发布局呈现东、中、西部并举的新局面。4. 新技术应用和新产品开发速度加快:光电转化效率是光伏产业发展的核心要求,平价发电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光伏领跑者

28、计划”将进一步拉动高效电池需求。5. 国内光伏企业加快开拓海外市场:欧美的“双反”,迫使我国光伏企业加快海外产能布局和开拓新兴市场,印度、非洲等新兴市场光伏产品需求逐年增加,“一带一路”地区光伏市场需求将逐渐释放。表2-4 太阳能光伏产业市场需求及政策导向产业门类市场需求政策导向太阳能光伏到2020年,太阳能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50GW,其中地面电站80GW,分布式70GW(分布式光伏装机年均复合增速有望达63.1%)。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积极参与有关国家风电、太阳能光伏项目的投资和建设。关于改善电力运行调节促进清洁能源多发满发的指导意见: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按

29、照本地区资源条件全额安排发电。关于实施光伏发电扶贫工作的意见:明确开展光伏发电产业扶贫工程。太阳能利用“十三五”发展规划(五)碳材料产业链发展趋势1. 市场规模不断增大:预计石墨烯到2020年形成百亿产业规模,2025年突破千亿。预计2019年全球碳纤维复合材料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2.8%。2. 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我国石墨烯产业化已有一定基础,应用于电池材料、功能涂料、导电油墨和散热膜的石墨烯产品均已经实现量产。半导体产业、电子元件、消费电子、复合材料4个应用领域也将在下一步重点突破。3. 军民融合发展:石墨烯和碳纤维在飞机、导弹、宇宙飞行器、卫星领域的应用将不断突破。4. 资本市场持续看好:

30、各类创业投资、股权投资等产业投资基金积极布局石墨烯研发中试和产业化项目,推动石墨烯产业发展进程。表2-5 碳材料市场需求及政策导向产业门类市场需求政策导向碳材料碳纤维方面,预计2019年,全球碳纤维复合材料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2.8%,其中汽车领域复合年增速有望达到23.2%。石墨烯方面,到2020年要形成百亿产业规模,2025年要突破千亿。中国制造2025:高度关注颠覆性新材料对传统材料的影响,做好超导材料、纳米材料、石墨烯、生物基材料等战略前沿材料提前布局和研制。(六)新医药产业链发展趋势1. 技术创新不断深入:医药方面的新型疫苗、生物技术类药物、新型化学药物成为发展重点;高端医疗器械取得

31、突破发展,如高端医学影像设备及先进治疗设备、高端医用耗材等;3D打印技术、人体传感器技术、可穿戴与植入式芯片等智能化应用也逐步兴起。2.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十三五”期间我国医药工业的年均增长率将保持在9%左右,发达国家公共卫生服务医疗设备采购转向发展中国家,国内企业市场占有率较低的高端影像诊断设备和体外诊断设备领域目前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相关政策的刺激将加速其国产化进程。3. 化学药产业面临转型:随着生物药的不断发展,我国化学药产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出现增速不断下滑,原料药生产能力过剩,化学药产业面临转型压力。4. 区域分工协作越发明显:医药产业向园区集聚、向经济发达地区集聚、向专业智力密集区集

32、聚,研发环节进一步向具有人才、资本优势的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集聚,制造环节向具有基础设施、龙头企业和配套能力优势的江苏、山东等省集聚。5. 行业并购成发展趋势:为改变医疗器械“小而散”的局面,医疗器械行业的并购活动将会不断出现。表2-6 新医药市场需求及政策导向产业门类市场需求政策导向新医药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医药及医疗器械、生命健康服务等需求仍将保持快速增长。“十三五”期间,中国医药工业的年均增长率将保持在9%左右。预计到2022年我国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未来整体发展潜力巨大。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国制造2025:发展针对重大疾病的化学药、中药、

33、生物技术药物新产品;提高医疗器械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实现生物3D打印、诱导多能干细胞新技术的突破应用。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对医疗器械行业实现政策松绑。(七)新光源产业链发展趋势1. 应用领域不断拓展:除了传统的照明、背光源之外,LED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如智能照明、医疗照明、植物照明、汽车照明等。2. 新技术不断涌现:如电视LED背光导入覆晶技术日益成熟,UV LED、IR LED 出现,车用头灯技术不断创新,可调色石墨烯LED产业化加快。3. 增速不断放缓:因产能过剩,平均价格大幅度下滑、LED的效率提升导致LED使用颗数减少以及下游市场增速放缓等原因造成产业增速放缓。4. 兼并重组加

34、快:因市场竞争加剧,龙头企业分别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新光源领域并购案例将不断发生。 表2-7 新光源市场需求产业门类市场需求政策导向新光源除了传统的照明、背光源领域外,LED的应用已经扩展到智能照明、医疗照明、植物照明等领域。据全球三大照明巨头估计, LED照明到2020年将达到70%的市场份额。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十三五”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规划。江苏省关于加快推进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的意见。(八)通用航空产业链发展趋势1. 航空产业面临良好发展前景:通用飞机方面,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500个以上通用机场,通用航空器达到5000架以上,年飞行量达到200万小时以上;无人

35、机方面,预计到2020年中国无人机年销量将达到29万架,未来几年将保持50%以上的增长。2. 民营企业介入通用航空产业仍有较大难度:通用飞机用途广泛,种类繁多,需要经过不断开发、不断改进改型形成系列产品,具有高投入、高风险、回报周期长的特点,将影响民营企业大规模介入。3. 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全国在建通航产业园区140余家,同质化问题突出,发展模式趋同。4. 引进多自主创新少的局面短时间内难以改变:自主研发少,更多采取国际并购合作引进的方式。表2-8 通用航空市场需求及政策导向产业门类市场需求政策导向通用航空到2020年,建成500个以上通用机场。通用航空器达到5000架以上,年飞行量200万小

36、时以上,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通用航空企业。通用航空业经济规模超过1万亿元。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强化通用航空交通服务功能扩大通用航空应用领域;加大通用航空市场的培育力度;通用航空制造,鼓励开展军民合作,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综合或专业示范区,促进产业集聚。(九)智能电网产业链发展趋势1. 发展空间依然较大:“十三五”期间,我国智能电网已经进入全面建设的重要阶段,城乡配电网的智能化建设也将全面展开,现代主动配电网建设将成为新重点。2. “走出去”步伐加快:我国智能电网部分技术国际领先,受益于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走出去”步伐将不断加快。3. 超高压特高压长距离输送成为趋势:我

37、国用能中心和耗能中心的分离,注定了电力长距离输送的特点,大电流高压长距离输送具备电能损耗少的特点,直流大于110万伏、交流大于80万伏成为我国电网建设的趋势。4. 智能化发展:微电网技术、储能技术、高级电力电子技术、通信技术、智能调度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等智能化技术广泛应用。 表2-9 智能电网市场需求及政策导向产业门类市场需求政策导向智能电网全球新一轮电力投资,我国“十三五”期间特高压电网建设、新一轮农网改造、智慧城市建设等都将为智能电网产业带来巨大的机遇。到2020年我国先进发电装备产业规模达到每年1亿千瓦,总体自主化率达到90%;输变电行业产值达到2.2万亿元,装备关键零部件自主化率达到8

38、0%以上。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推进智能电网用输变电及用户端设备发展。关于促进智能电网发展的指导意见:初步建成安全可靠、开放兼容、双向互动、高效经济、清洁环保的智能电网体系,提升输配电网络的柔性控制能力,满足并引导用户多元化负荷需求等目标。(十)智能数控和机器人产业链发展趋势数控机床:1. 技术将不断进步:数控机床将朝高速化、高精度化、高可靠性、复合化方向发展,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将不断提升。2. 智能化将进一步加强:基于网络化和人工智能化技术,数控机床将实现自动编程、简化操作、智能诊断、智能监控。3. 柔性化、集成化不断提升:从点、线向面、体的柔性自动化系统方向发展。4. 国产化趋

39、势不断增强:国产机床技术质量不断提升,以及国际知名企业和本土企业的合作进一步增强,国产机床的市场占有率将显著提高。机器人:1. 我国市场发展空间巨大: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应用市场,预计到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价值将达到33亿美元,销售收入将占全球的25%,我国服务机器人年销售收入要超过300亿元,在助老助残、医疗康复等领域实现小批量生产及应用。2. 国产机器人的比重将大幅提升:2020年我国自主品牌产品将要达到全部市场销量的2/3,自主品牌机器人比重大幅提升。3. 应用领域不断拓展: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我国工厂自动化的发展,工业机器人在军事、精细外科和危险作业等领域的应用也将逐步

40、展开,机器人也将从汽车工业向一般工业延伸,如军工、食品工业、医药设备等领域。4. 关键零部件技术将会得到突破:困扰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关键零部件如伺服电机、精密减速机技术将获突破,受制于人的局面将得到扭转。表2-10 智能数控和机器人市场需求及政策导向产业门类市场需求政策导向智能数控和机器人到2020年,我国智能制造产值有望超过3万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约20%。到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价值将达到33亿美元,销售收入将占全球的25%;2020、2025和203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的目标分别是15万台、26万台和40万台。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机器人产业十三

41、五规划智能制造中长期发展战略智能制造十三五规划三、总体思路、发展原则与目标(一)总体思路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握中国制造2025的历史机遇,重点关注“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互联网+、制造业服务化”等新理念,以我市产业现状为基础,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制定十大产业链差异化发展战略,加速重大技术突破,着重颠覆性技术和替代性技术等创新与应用,促进我市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集聚化、绿色化、信息化方向发展,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着力营造良好环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全面提

42、升企业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促进十大产业链稳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形成良好产业生态,为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二)发展原则坚持创新发展。把创新驱动作为推动十大产业链的核心动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健全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机制,完善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全面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产业组织方式创新,充分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坚持绿色发展。推行绿色低碳发展方式,强化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和绿色制造,主动淘汰落后产能,推进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建立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制造体系,促进产业链绿色发展。坚持集约发展。坚持把

43、集聚集约发展作为十大产业链发展的基本模式。优化产业布局,推动资本、技术、人才等有效集聚和供给,提升产业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以产业链和创新链协同发展为途径,培育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带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坚持智能发展。以信息化与十大产业链深度融合为原则,深化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十大产业链制造领域的应用和创新,加快工业装备与产品的智能化升级,加快生产方式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转变,全面提升制造业重点行业和企业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坚持军民融合发展。将国家军民融合战略融入产业链发展理念,把握军民融合发展重点,找准定位,推进产业链与军工经济的双向联动,促进创新发展。落实军民

44、融合发展举措,构建政府主导、需求牵引、市场运作、军民深度融合的产业运行体系。坚持开放发展。在扩展国内市场的同时,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发挥十大产业链基础优势,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结合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和国际产能合作,鼓励企业到海外兴办企业,创建技术中心,拓展海外市场,发挥存量资产的效益,推动我市产业链开放发展。坚持转型发展。做好产业链向高端方向发展的同时,引导企业通过业务流程再造,向产品设计、工程承包、远程故障诊断、再制造等多元化、服务化发展,促进企业从产品设备供应商向系统总承包商和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三)发展目标为增强创新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抢占未来产业的科技制高点,促进

45、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高质量效益,制定未来我市十大产业链发展的主要目标: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到“十三五”末,十大产业链规模明显壮大,成为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到2020年十大产业链实现产值600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7%左右,形成3个超千亿产业链(汽车及零部件、太阳能光伏、智能电网)、3个超五百亿产业链(轨道交通、农机和工程机械、新医药)、3个超百亿的产业链(智能数控和机器人、碳材料、新光源)和1个超五十亿的产业链(通用航空)。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十三五”期末,十大产业链规模以上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销售收入比重在3%以上;新建省级以上创新平台30家

46、,建成一批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和技术创新联盟;培育壮大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十大产业链建设实现量质并举,建设质量与效益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内涵不断深化。到“十三五”期末,十大产业链增加值率力争达到26%。产业转型进一步深入。产业链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深入推进,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提升成效明显。到2020年,产业链龙头企业基本实现从单纯生产制造向制造和服务复合型转变,龙头骨干企业的服务性收入占企业总收入的比重达10%以上。表3-1 我市十大产业链目标指标体系序号指标类别具体指标2015年2020年目标1产业链总产值(亿元)3816.860002产业链占比(%)33.3373产值指标轨道交通(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