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第七单元测试(语文九上).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2244163 上传时间:2024-05-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单元测试(语文九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七单元测试(语文九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七单元测试(语文九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七单元测试(语文九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七单元测试(语文九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九年级第七单元检测卷班级: 号数: 姓名一、补全词语论( )语 冠( )者 自省( ) 舞雩( )蹴( )尔 寝衽( ) 绳m pin 死gu 得 一dn 食 zh g 二、积累与运用1见贤思齐焉, 2莫春者,春服既成, ,童子六七人, , , 。3白日放歌须纵酒, 。4 ,上有黄鹂深树鸣。5有约不来过夜半, 。6 ,浓睡不消残酒。7 ,中间多少行人泪。 ,可怜无数山。8论语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它与 、 、 、合称“四书”,主要记载我国伟大的 家、 家孔子的言行。9成为君子是儒家的做人目标,那么,孔子认为君子的标准是 ,对待别人的事情,应该 , 。他的门人曾子则认为君子要经常反省自己,要思考

2、 ,面对困难要以 来勉励自己,这与屈原的 的精神是一致的。10人生常常面临种种选择,当生和义不能两全时,我们应像孟子说的那样 由此,我们想到了文天祥的名句 。1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颔联是 ,表现诗人迫不及待、归心似箭心境的句子是 。12古代诗人善于借景(事)抒情,表达心境,如滁州西涧中的 , 。约客中的 , ,书江西造口壁中的 , ,而李清照却采用设问、借代、比喻等手法写出风雨后花叶的神采 13幸福是什么?幸福是白居易“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的流连忘返;幸福是陶渊明“ , 。”的悠闲自得;幸福是苏轼“ , ”的美好愿望。14写出与“月”相关的两组诗句,并简要说明诗人所抒发的情怀。(

3、6分) 例: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抒发情怀:对人生的美好祝愿 , 抒发情怀: , 抒发情怀: 15一部水浒传,塑造了多少流传百世的英雄形象,点亮了多少闪耀天空的罡煞 之星。话说梁山第十四条好汉武松,为兄报仇怒杀 、潘金莲;发配孟州途中,在 酒店结识 (母夜叉);醉打蒋门神,替(金眼彪) 夺回 ;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为躲避官府缉捕,削发扮成 正是:“山中猛虎,见时魄散魂飞;林下强人,撞着心惊胆裂。”(2)你喜欢武松这个人物形象吗?为什么?(2分)三、阅读理解(一)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4、,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

5、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故不为苟得也( ) 蹴尔而与之( ) 万钟于我何加焉( ) 此之谓失其本心( )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2下列“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A.舍鱼而取熊掌也B.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C.向为身死而不受D.呼尔而与之 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该句中的“是心”是指什么?“此之谓失其本心。”该句中的“此”指什么?“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作者特意交代这一句的意图是“鱼”与“熊掌”在文中分别比喻

6、什么?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的目的是什么?5孟子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6.联系实际,简要评说孟子所主张的“义”(二)订鬼何以效之?传曰:“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宋之庖丁学解牛,三年不见生牛,所见皆死牛也。”二者用精至矣。思念存想,自见异物也。人病见鬼,犹伯乐之见马,庖丁之见牛也。伯乐、庖丁所见非马与牛,则亦知夫病者所见非鬼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何以效之( ) 顾玩所见( ) 犹伯乐之见马( ) 庖丁之见牛也( )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宋之庖丁学解牛,三年不见生牛,所见皆死牛也 二者用精至矣。思念存想,自见异物也 3选文列举了 和 的知名例子作为论

7、据,运用了 的论证方法,证明“ , ”的道理。4有关庖丁的一个成语是 ,其意思是: 5结合生活实际,你认为王充的观点在今天还有什么意义?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 找出文中的通假字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不以千里称也( ) 马之千里者( )策之不以其道(

8、) 执策而临之(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 )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4用原文填空。(1)本文选自 ,作者是 朝的 家和 家 (人名),他和 、 、 、 、 、 、 、一起称为“唐宋八大家”。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 _ _ 。(2)描述千里马被埋没的具体情形的句子是_ _。(3)全面总结食马者不知马的表现的句子是_ _ _。(4)本文的中心句是_ _。(5)写出“食马者”愚妄无知的句子是_。(6)表现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的句子是_。(7)“其真无马邪”照应上文“_”一句。5对对联 上联:无才难做千里马 下联: 6本文通过描写

9、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参考答案一、 ln gun xng y c rn纆 骈 苟 箪 鹧鸪二、1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冠者五六人 浴乎沂 风乎舞雩 咏而归3青春作伴好还乡4独怜幽草涧边生5闲敲棋子落灯花6昨夜雨疏风骤7郁孤台下清江水 西北望长安8大学中庸孟子 教育 思想9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10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1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12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有约不

10、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13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14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日暮乡关的思乡之情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征战戍边的怨恨之情15西门庆 十字坡 孙二娘 施恩 快活林 行者 (2)言之有理即可,如喜欢武松的勇敢,艺高人胆大;不喜欢武松的滥杀无辜三 (一) 1苟且 踩踏食物的样子 增加,带来好处 天性,天良 通德,感激1、 B2、 所以(人们)喜爱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人们)厌恶的事情有比死亡更厉害的。 万钟的俸禄如果不分辨一下是否合于礼仪就接受了,万钟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4.指“所欲有甚于

11、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指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及“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强调人生本来就有羞耻心,这是一种善心,可以帮助人们在“义”与“不义”之间作出正确的选择。但有的人却因经不起利欲的诱惑,丧失了这种善心,干出见利忘义的事;而那些敢于坚守正义的“贤者”,只不过是能够自觉保护和发扬这种固有的善心罢了。“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其目的是引出舍生取义的命题,同时暗含“生”与“义”孰轻孰重的关系。5比喻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如“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借鱼、熊掌来比喻生、义进行说明6.提示:孟子所说的“义”有

12、其特定的阶级标准,但在中国历史进程中,这一道德范畴经过人们的充实与阐发,已经超过儒家的思想范围,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人格。(二)1验证 仔细端详 正如 助词,放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2宋国的庖丁学着解牛,三年之中看不见一头活牛,看到的都是杀死了的牛的部件 这两人用心是到了极点了啦,胡思乱想,自然会看到怪异的事物。3伯乐相马无非马 庖丁解牛不见生牛 举例论证 “思念存想,不见异物”4庖丁解牛 形容技术或技能非常熟练5王充认为鬼是不存在的,鬼“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是“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他在近两千前就否定了鬼的存在,是非常了不起的,这对于现代人中迷信鬼神者,是一个绝大的讽刺。(三)

13、1食饲 见现 材才 2称呼 助词,无实义,定语后置的标志 鞭打 马鞭 表反问语气,难道 表推测语气,大概3日行千里的马,有时一顿能吃一石谷子 。 想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不能够,又怎么能让它日行千里呢?4(1)昌黎先生集 唐 文学 思想 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苏轼 苏辙 王安石 曾巩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2)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3)策之不似其遭,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其真不知马也(5)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也(6)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7)天下无马5有志可吞九霄云6借千里马的故事提出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见解,讽刺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人才、摧残人才的愚昧和昏庸,表达了作者痛感“伯乐不常有”和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