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plc物品输送系统说明书.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221147 上传时间:2024-05-23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24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plc物品输送系统说明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plc物品输送系统说明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plc物品输送系统说明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plc物品输送系统说明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plc物品输送系统说明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plc物品输送系统说明书 作者: 日期:2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目 录前言31 课程设计任务说明41.1课题简介41。2课程设计的目的52 课程设计任务分析62.1设备机构组成分析62。2设备工作过程分析73 控制方案设计83.1任务分析103。2 设计主电路123。3 PLC选型设计133.4 I/O分配表143.5 I/O端子接线图164 控制流程分析174.1流程图174。2梯形图184.3指令表235 物品输送系统电气系统控制程序调试与仿真266 课程设计总结28参考文献29附录130前言本次课程设计主要是通过实践环节巩固和加强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所学的知识,掌握课程知识实际应用的能

2、力。我们通过此次课程设计实践环节巩固和加强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所学的知识,掌握课程知识实际应用的能力。学会运用机电传动控制的原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在设计过程中,综合已学知识,完成简单完整的控制系统设计,以增强控制系统设计能力,完成PLC控制程序设计,增强编程软件使用的能力,并在联机程序调试过程中,增强实际操作能力。本次课程设计我们可以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获得信息、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相应的思维方式;培养进行科学研究、产品开发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严肃、认真、科学的工作作风和勇于进取开拓的创新精神.由于本

3、人水平有限,设计中的错误和不妥之处必然存在,恳请老师批评指正.1 课程设计任务说明1。1 课题简介自动化生产过程中,物品输送系统是连接各个生产单元的关键设备,系统通常由传送带机构、物品移动机构和物品输送小车等组成。传送带一般采用电动机驱动,物品移动机构可以采用电动机驱动,也可以采用液压系统驱动,运送小车为电动机驱动.图1-1输送系统设备结构1.2 课程设计的目的机电传动控制课程设计为该课程的实践环节,在本课程设计的过程中,通过课程设计实践环节巩固和加强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所学的知识,掌握课程知识实际应用的能力。学会运用机电传动控制的原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在设计过程中,综合已学的知识,

4、完成简单完整的控制系统设计,以增加控制系统设计能力;并在联机程序调试过程中,增加实际操作能力。2 课程设计任务分析2.1 设备机构组成分析本题目针对上图所示运送系统设备设计相应的电气控制系统。图示输送系统有成直角分布的2条传送带、附属带的物品移动机构和1辆物品运送小车组成。物品运送系统将位于传送带1始端的物品送至尾端,然后通过物品移动机构将物品移送到传送带2始端,传送带2传送物品到带尾端,并通过物品移动机构将物品推入运送小车,运送小车运送物品到其他指定地点。系统中传送带和运送小车由电动机驱动,物品移动机构采用液压系统驱动,通过行程开关检测各个运动部件是否到达预定位置。系统设备结构及运动部件工作

5、循环如图21所示。图2-1输送系统设备机构及运动部件工作循环图2.2 设备工作过程分析 物品运送系统的工作过程如图2-2所示,当传送带1始端由工件时启动自动输送过程。经过输送带1到达尾端,在检测工件停靠到位的情况下,移动机构工件入输送带2始端。在测工件停靠到位的情况下,输送带启动。经过输送带2到达尾端,在检测小车停靠到位的情况下,移动机构推工件入小车,小车启动离开,卸空后返回,结束一次输送循环过程。图2-2 物品输送系统工作过程图3 控制方案设计物品运送系统控制要求(1) 物品运送系统工作过程物品物品输送系统的工作过程如图3-2所示,当传送带1始端由工件时启动自动输送过程。经过输送小车到达输送

6、带2尾端,在检测小车停靠到位的情况下,推工件入小车,小车启动离开,卸空后返回,结束一次输送循环过程.(2) 物品输送系统的控制要求物品输送系统的控制要求是通过满足物品输送系统工作要求形成的,控制系统的功能必须满足物品的输送系统所有的工作要求。物品输送系统的工作要求包含三个方面,工作方式要求、工作过程要求、安全稳定工作要求。1) 物品输送系统工作方式要求为保证物品输送系统能够处于正常工作,要求其具备两种工作方式: 整机全自动循环工作 运动部件能够点动向前调整,以及不在原位时能够快速复位2) 物品运送系统自动工作过程要求物品输送系统工作过程是正常输送工件时整机全自动循环的工作过程,物品输送系统输送

7、过程需要满足如下要求: 当输送带1始端检测有工件,其他位置无工件,停靠到位时,启动自动输送过程; 检测输送工件到达输送带2尾端,停止输送带1,1秒钟后,移动机构将工件推入输送带2; 检测输送带2始端有工件,输送带2启动输送工件; 检测输送工件到达输送带2尾端,在检测小车空车停靠到位的情况下,推工件入小车; 确认工件到达小车内,小车启动离开,卸空后返回到位,结束一次输送循环过程;3) 物品输送系统控制元件配置与工作要求物品输送系统输送带电动机为1.2kw,小车电机为2。2kw,移动机构动作方向通过电磁阀控制。自动循环工作时,所有工作状态切换由行程开关控制.电器元件工作关系表如表3-1。31 电器

8、元件工作关系表工作状态(工步)移动机构方向阀电磁铁输送带电机小车电机主令电器阀1阀2YV1YV2YV3YV4M1M2M3输送带1运行+SQ1输送带1停,延时1秒SQ2移动机构1推工件+SQ5、T1移动机构1返回+SQ6输送带2运行+SQ3输送带2停,延时1秒SQ4移动机构2推工件+SQ7、T2移动机构2返回+SQ8小车运送工件件延时件+SQ9、SQ10小车返回+SQ104) 物品输送系统安全稳定工作要求 具有运动部件间安全工作的联锁功能 具有位置保护功能(如极限位、越位、相对位置保护); 电气控制系统具有短路,电动机过载等保护功能; 具有应急操作功能; 具有照明、指示灯辅助功能.3.1 任务分

9、析任务分析阶段是设计的初步阶段,有此阶段通过对设备的工作要求分析、工作环境和条件分析、操作和安全要求分析、电气控制装置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性分析,确定电气控制系统装置的技术性能、基本构建形式及主要技术参数。(1)物品输送系统控制要求分析依据物品输送系统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任务分析,确定设备条件个控制要求如下:1) 电气控制系统的控制对象为自动循环运输零件的机械设备,采用电气-液压-机械组合的传动方式进行驱动和控制。设备位于温带室内空间,工作环境较好,对控制系统无特殊要求;2) 设备安装在生产线上,由车间低压电网供电,设备驱动电压380V,供电频率50赫兹;3) 设备电气控制为普通开关量控制,要求自动完

10、成零件运输过程,单个输送带或小车能够独立调整操作,同时设备具有电气保护及联锁保护等功能;4) 设备驱动电动机由设计人员选定,设备配置有三台异步交流电动机,2台输送带电动机功率为1。2kw,小车电动机功率为2。2kw,电源要求交流电源电压380V,电动机无制动要求,电动机功率不大,可采用直接启动方式启动;液压系统使用电磁换向阀,阀电磁铁工作电压为直流24V;(2)物品输送系统控制要求分析结果可确定控制方案如下:1)物品输送系统控制采用开关量控制;2)基于设备自动工作的要求,选择PLC为主要控制器件构成控制系统,由于控制对象为单机设备,控制系统属于小型系统,因此选用三菱公司型号为FX2N的PLC产

11、品;3)由于工作要求确定,控制系统可运行在2种模式下,即全自动工作循环和手动调整工作。4)3台电动机均为直接启动控制,单方向转动。电动机无制动控制;5)电动机驱动电路三相电源供电,线电压380V;6)PLC主机工作电源为交流电源,电压220V,交流接触器线圈使用交流电源,电压220V;电磁阀的电磁铁使用24V直流电源,主令控制电器及行程开关等使用24V直流电源;7)控制系统具有短路和过载保护功能,机床各运动部件之间具有联锁保护功能;8)使用信号灯显示机床工作状态。3.2 设计主电路主电路设计见下31图物品输送系统电气控制系统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电动机驱动系统(主电路)和由PLC设备构成的控制部

12、分,驱动系统通过交流接触器主触点控制电动机电路的接通与断开,采用熔断器和热继电器进行短路过载保护,同时通过控制变压器,提供满足系统工作以及PLC设备需要的电源电压,系统电路图如图31所示,系统使用电器元件明细表如表32所示。表3-2电器元件明细表符号名称及用途符号名称及用途M1输送带1电动机QS电源隔离开关M2输送带2电动机TC控制变压器M3小车电动机FU1、FU2、FU3、FU4、FU5、FU6短路保护熔断器KM1输送带1起动接触器HL1、HL2输送带工作指示灯KM2输送带2起动接触器HL4、HL5液压系统工作指示灯KM3小车起动接触器SB1急停按钮KM4小车返回接触器SB2输送带1起动按钮

13、SQ1、SQ2输送带1行程开关SB3输送带2的点动按钮SQ3、SQ4输送带2行程开关SB4小车启动按钮SQ5、SQ6移动机构1行程开关SB5小车返回按钮SQ7、SQ8移动机构2行程开关SB6移动机构1点动按钮SQ9小车返回原位行程开关SB7移动机构1长动返回按钮SQ10小车左行行程开关SB8移动机构2点动按钮SA自动/手动SB9移动机构2长动返回按钮QS电源隔离开关YV1、YV2控制移动机构1电磁阀电磁铁TC控制变压器YV3、YV4控制移动机构2电磁阀电磁铁QFPLC电源开关VC整流器HL3小车启动指示灯FR1、FR2、FR3电动机过载保护热继电器3。3 PLC选型设计 由设备条件和控制要求分

14、析,物品输送系统信号分为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两大类,其中,输入信号又包括主令控制信号(按钮及选择开关信号)和传感器信号(现场设备检测信号),输出信号包括控制交流接触器工作线圈信号,控制电磁阀电磁铁的信号和各种照明及指示灯信号。1) 输入信号分析输送系统工作要求,物品输送系统有下列几类输入开关信号: 完成停止控制的按钮开关信号,电器元件为: SB1; 完成点动调整的开关按钮开关信号,电器元件为:SB2、SB3、SB4、SB5、SB6、SB8; 移动机构复位按钮,电器元件:SB7、SB9 完成设备自动运行过程中获得设备状态信号的传感器信号,电器元件为:SQ1、SQ2、SQ3、SQ4、SQ5、SQ6、

15、SQ7、SQ8、SQ9、SQ10。2) 输出信号分析输送系统工作要求,物品输送系统有如下几类输出驱动电器元件: 控制电动机电路接通与断开的交流接触器工作线圈,电器元件为:KM1、KM2、KM3、KM4; 控制移动机构液压系统的电磁阀电磁铁,电器元件为:YV1、YV2、YV3、YV4; 控制显示物品输送系统工作状态的指示灯,电器元件为:HL1、HL2、HL3、HL4、HL5。3.4 I/O分配表电器元件信号与PLC通道分配的目的是为每一个需要plc处理的设备信号获得进入plc的通道和存放信号状态的地址,依据控制方案选定的三菱FX2n系列plc产品,以及对设备信号分析结果,电器元件信号与plc连续

16、的通道分配如表3-3所示。表33 I/O分配表输入输出元件通道地址说明元件通道地址说明SB1X000总停按钮HL1Y000输送带1工作指示灯SB2X001输送带1起动按钮HL2Y001输送带2工作指示SB3X002输送带2点动按钮HL3Y002小车运送工作指示灯SB4X003小车点动按钮HL4Y003移动机构1复位指示灯SB5X004小车返回的点动按钮HL5Y004移动机构2复位指示灯SB6X005移动机构1点动前进按钮KM1Y010输送带1起动接触器SB7X006移动机构1返回复位KM2Y011输送带2起动接触器SB8X007移动机构2点动前KM3Y012小车起动接触器SB9X010移动机构

17、2返回复位KM4Y013小车返回接触器SAX011自动/手动选择开关YV1Y020控制移动机构1电磁阀电磁铁SQ1X012输送带1始点行程开关YV2Y021控制移动机构1电磁阀电磁铁SQ2X013输送带1终点行程开关YV3Y022控制移动机构2电磁阀电磁铁SQ3X014输送带2始点行程开关YV4Y023控制移动机构2电磁阀电磁铁SQ4X015输送带2终点行程开关SQ5X016移动机构1始点行程开关SQ6X017移动机构1终点行程开关SQ7X020移动机构2始点行程开关SQ8X021移动机构2终点行程开关SQ9X022小车复位行程开关SQ10X023工件装入小车行程开关3.5 I/O端子接线图图

18、31 系统I/O端子接线图4 控制流程分析4。1 流程图自动工作控制流程设计是将设备控制程序的结构框架用控制流程图方式给予描述.控制流程图简洁明了的反映设备自动工作过程,以及工作过程中各个工作状态之间的相互关系,与此同时,控制流程图还将各个工作状态的开始与结束控制条件,工作状态中完成驱动的输出一一给以描述。控制系统选用三菱系列plc,采用的步进控制是用状态转移的方式简化控制条件,使得控制程序设计简洁方便,物品输送电气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为典型的顺序控制,因此采用步进控制,其控制流程设计采用与控制流程图功能一致的状态转移图 (功能图)描述本课题中,我们使用SB3选择物品输送系统自动或手动(点动)调

19、整工作,根据选择不同,进入不同的工作状态。触发状态器S20进入自动工作状态,触发状态器S30进入手动调整工作状态。使用SB4选择传送带2自动或手动(点动)调整工作。行程开关SQ的触点,时间继电器触点T0、T1等信号为各状态器触发信号,实现相应工作状态的转换。见附录1。4.2 梯形图 图4-1系统梯形图4.3 指令表图42 系统指令表5 物品输送系统电气系统控制程序调试与仿真设计完成的控制系统中,完成工作控制的plc程序是否能正确完成所有的控制要求,需要给予检验,以防止安装实际设备后不能满足控制要求。程序检验采用仿真设备进行,仿真设备有输入设备,输出信号显示设备、plc设备,和plc程序输入设备

20、构成,各组成部分使用快速连接接头连接,可以依据仿真程序要求进行搭接。程序调试与仿真工作内容包括使用程序输入设备(计算机及编程软件)输入编制的控制程序,编制输入/输出信号与工作状态关系表,依据设备要求搭接仿真控制系统,仿真检验程序以及修改程序。仿真设备使用仿真设备主要由输入设备,输出信号显示设备,plc设备,和plc程序输入设备构成,其中输入设备通常使用手动开关,人为操作仿真现场信号输入;输出设备采用信号灯显示方法,用信号灯点亮和熄灭对应输出状态;plc主机输入端接开关元件,输出端接信号灯元件,通讯端口与仿真设备用计算机连接。物品输送系统电气系统控制程序输入控制程序输入使用计算机中的编程软件完成

21、,打开与仿真设备连接的计算机调出三菱公司FX系列plc产品编程软件,按软件使用要求,输入程序,输入完成后的梯形图窗口截图如图4-1所示.编制输入/输出信号与工作状态关系表由于仿真设备使用手动开关和信号灯仿真仿真输送系统电气控制设备的控制信号电器和执行电器,通过人为方式建立机床自动工作循环中各个工作状态内的信号状态,并逐步检查输出是否符合要求,所以编制输入输出信号关系表能够在仿真过程中帮助正确设置开关电器的状态,并依次检查输出状态。信号关系表的数据来自控制功能图和plc端子地址分配表如图33.运行仿真设备及调试程序仿真运行plc程序目的是检验控制程序是否满足要求.完成仿真设备导线连接,在计算机上

22、数去控制程序,并将该程序下载到plc主机后,即可运行仿真设备检验程序。检验过程中,按照输入输出信号与工作状态关系表工作顺序,逐个工作状态操作开关元件,检查表示输出的信号灯状态是否与控制要求符合,在不符合输出要求的情况下,对程序进行修改,最终获得正确的程序.调试与仿真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在调试与仿真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不少问题,尤其在对我们的初始程序如下进行调试仿真运行时,SET S0与STL S0始终高亮显示,在询问老师后,我们找到了解决方法,加入了M1继电器,其语句为LD X001OR M1ANI X000OUT M1运用M1继电器强制通电,来仿真控制后续流程步。6 课程设计总结从6月27日

23、到7月1日,我们进行了为期5天的课程设计。此次课程设计,我们这组完成的工作总结如下:1。通过熟悉典型设备分析的一般方法,认真分析了电气控制系统的需要和条件(包括设备机构组成分析,设备工作过程分析等),在查阅技术资料和手册的基础上,合理选用针对本次课题物品输送系统控制的设计方案;2。我们根据设计方案没完成了电气控制系统的电气原理图设计;3.我们掌握了使用计算机软件编制plc程序的应用方法,完成了PLC设计(包括PLC选型设计,I/O分配,I/O端子接线,控制流程图分析等);4.使用仿真设备调试程序。在这短短的5天,我们这一小组都认真的沉浸在此次课程设计中,在一步步设计过程中,我们拓宽了知识面,锻

24、炼了能力,综合素质得到较大提高。学会运用软件解决实际问题,增强了系统设计能力.由于时间有限,我们仍存在有许多问题,没有深入解决,例如:1。我们在设计本课题中,主要针对一次循环的物品输送,而实际生活中,厂方为了节约时间,提高效率,涉及到可以同时运送多个工件该如何去实现。2。由于前几天在程序设计上花了不少时间,而导致我们在FX软件运用上练习的时间较少,不够熟练,没有深入摸索,在调试仿真运行时,仍存在很多疑问。 参考文献1 海心,赵华主编。机电传动控制。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8年。2 周军,海心.电器控制及PLC.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6月.3 海心,马银忠,刘树青主编。西门子PLC开

25、发入门与典型实例。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年1月.4 张万忠主编.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1月。5 张桂香主编.电气控制与PLC应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6 廖常初主编。PLC基础及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1月。7 陈志新,宗学军。电器与PLC控制技术.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8 宋伯生。PLC编程实用指南。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29 洪志育。 例说PLC。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610 付家才,PLC实验与实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11 陈志新,宗学军。电器与PLC控制技术.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812 汪小澄,袁立宏,张世荣。 可编程序控制器运动控制技术.北京:械工业出版社,2006,129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技术指导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