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鞍钢友好三、四街坊建设环境影响评价报告.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2216634 上传时间:2024-05-23 格式:DOC 页数:103 大小:2.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鞍钢友好三、四街坊建设环境影响评价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鞍钢友好三、四街坊建设环境影响评价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鞍钢友好三、四街坊建设环境影响评价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鞍钢友好三、四街坊建设环境影响评价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鞍钢友好三、四街坊建设环境影响评价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总则1.1 项目建设背景*三、四街坊是*住宅区之一,位于城区北部,项目拟建区域西南侧与*华英高中相邻,东、南、北三侧被友好巷、新兴街、团结街圈围,项目周围基本为居民住宅楼,拟建项目场地被友好街分成2块,即三、四街坊。拟建区域原为*住宅,区域内原有二层混砖楼共计26栋,居民1067户,人口3000人,主要为*职工及其家属,该地区住宅为50年代初建设,由于年久失修,破损严重,已产生不同程度的不均匀沉降并出现裂缝,部分构件塌落,墙体碱蚀、房屋下窖,雨季雨水倒灌,屋面漏雨、门窗腐朽,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对该类房屋进行全面加固及维修处理已失去实际意义。同时,该区内无暖气设施,居民冬季采暖采用自建小煤炉

2、,污染居住区环境,加上区内生活基础设施较差,排水设施不完善,部分居民的生活污水直接排至区内地面,人为因素对该区域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居住环境较为恶劣。为此,对三、四街坊进行旧房区改造已成形势所驱。本项目由*规划和国土资源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立项,批准文号为鞍规国土资发(2004)164号,现由*房地产管理开发部承担,开发并建设成现代化、新型住宅小区。本工程拟建一处16栋6层住宅楼及相应配套公建设施,项目建成后原居民基本全部回迁。本旧区改造项目对自然环境来说是清洁高效的,对使用者来说是健康舒适的,项目建成后原有低矮破旧的二层住宅将不复存在,新式建筑群将使人、建筑、自然三者的关系处在相融的和谐

3、之中,充分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精神要求和谐优美,三、四街坊的改建有利于改善建设区域的环境质量,有利于提高居民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更有利于提高城市知名度,也为*北部城区建设增加一处全新亮点,因而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环境效益。1.2 评价目的城市住宅小区建设项目有别于一般的建设项目,它有以下三个特点:其一是它除了可能影响周围环境外,本身就是环境保护目标,且保护级别和保护内容一般优于或多于周围环境,保护好小区自身的环境就是对周围环境的贡献;其二住宅小区的环境问题除涉及环境空气、水体和声环境等自然环境外,还包括更为广泛的环境要素,其中以人文和生态环境为核心的环境内容具有更高层次和更深内涵;其三城市住宅小区建

4、设具有显著的环境正面影响,它所带来的主要负面影响是施工期的扰民,而扰民又常常在发生城市之中,减缓这种影响的防治对策成为环评的重点之一。因此,结合住宅小区建设项目的特点,项目评价目的主要如下: 通过现场调查及监测,了解项目所在地自然和社会环境特征及环境空气、噪声等主要环境要素的质量现状,并对本项目周围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加以分析。 通过对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确定项目施工期和营运期的主要污染特征、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及其产生量。 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和分析,确定本项目施工期和营运期对空气、噪声等主要环境要素的影响;通过小区生态环境评价,分析小区规划设计目标及指标的合理性;分析评价范围内主要环境影响要素对建

5、设小区的影响。 根据国家及地方的环境标准、法规,有针对性地提出经济合理、技术上可行的控制和缓解污染影响的对策及建议,为建设单位优化工程设计和建设提供参考,为环境管理部门决策提供技术依据。1.3 编制依据1.3.1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5.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0.2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5.10.30)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4.29)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1998第253

6、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14号,2002年10月13日)辽宁省环境保护条例(1993.9.27)*环境保护条例(2005.2.28)*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管理规定和*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编制规范(*环保局鞍环保发200224号文,2002.4.1)*环境保护局关于加强建筑施工污染管理的通知(2000年4月9日)。1.3.2 与建设项目有关的文件、规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T2.4199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非污染生态影响(HJ/T 191997)城市居民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

7、93)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2005年17号)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水利部、建设部、农业部,2005.4.11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中国建筑出版社,2002版鞍计发200292号关于下达二二年基本建设计划的通知,*发展计划委员会,2002.4.25 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其它相关技术资料1.3.3 其它依据*新钢铁公司化工总厂二期技术改造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焦化耐火材料设计研究总院,2004关于*新钢铁公司化工总厂二期技术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辽宁省环境保护局,2004.5.24*化工总厂二期改造工程对友好地区卫生防护距

8、离的说明*焦化耐火材料设计研究总院1.4 评价内容及重点根据本项目的特点,评价内容包括两方面:一般性评价内容:包括工程分析、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施工期和营运期的环境空气、水、声环境;污染防治对策、环评结论等。住宅小区特有的环评内容:小区生态环境评价,包括自然和人文生态两方面。评价以工程分析为基础,重点进行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及其减缓措施。兼顾环境空气、水和声环境,以及固体废物的影响分析等专题。1.5 评价要素及评价因子根据住宅小区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特点,评价要素及因子如下: 环境空气现状评价因子:总悬浮颗粒物(TSP)、苯并芘(BaP)、硫化氢(H2S)、二氧化硫(SO2),影响评价因子:TSP

9、、BaP。 声环境评价因子:等效声级Leq(A)。 水环境评价因子:COD、BOD、氨氮、SS等。 固体废物分析因子: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等。 小区生态环境评价因子:生态住宅评估体系和生态适宜性指数。1.6 评价工作等级及范围1.6.1 评价工作等级本项目为房地产开发项目,主要水污染源为生活污水;主要废气污染源为居民生活燃用煤气废气、施工期产生的扬尘及汽车尾气等;噪声源主要为施工期施工设备产生的噪声。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及项目施工期和营运期污染源对各环境要素的影响及环境敏感程度,本次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大气和声环境评价、生态环境评价、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均为三级,其它可从简分析。1.6.2 评价范

10、围1.6.2.1 环境空气影响评价范围本项目大气污染源主要是:施工期扬尘,包括建筑材料堆放、裸露场地的风蚀扬尘和施工车辆产生的道路扬尘;营运期生活用燃气(煤气)设施产生的废气等,以上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量较小,主要以低空方式排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范围有限。因此,确定环境空气的评价范围以项目建设地点为中心,11km2。1.6.2.2 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项目主要噪声源是施工期的施工机械及营运期的设备噪声,根据环评导则,本项目声环境的评价范围确定为地块边界外扩100m以内。1.6.2.3 水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本项目施工期和营运期的主要水污染源是施工污水及生活污水,施工污水及生活污水通过城市污水管道外排,

11、营运期雨水主要通过小区内新建的暗渠外排。因此,废水排放的评价范围是项目污水排放口至市政管网的污水排放口。1.6.2.4 生态环境评价范围仅限于建设小区内。1.6.2.5 其它主要是固体废物,分析范围仅限于建设小区内。1.7 评价方法一般评价方法按环评技术导则进行。生态环境评价参照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体系中的绿色生态住宅小区要点技术导则(HJ/T 191997)和小区生态环境适宜性评价体系中的小区生态环境适宜性综合评价两种方法进行: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技术导则其评估内容包括环境规划设计、能源与环境、室内环境、水环境、材料与资源等五大部分,对住宅小区全面评价。小区生态环境适宜性综合评价评估内容

12、涵盖了环境质量状况、绿化与景观等自然生态环境和包括建筑与设施、文化教育、交通便捷性、人口密度与综合管理等人文生态环境。以上两种方法皆采用按规定细则评分方法进行综合评价。以百分制计算得分多少,以判定城市住宅小区生态环境等级。1.8 控制污染与环境保护目标项目开发地块为*友好居民区,区域内无名胜古迹、疗养院等特殊环境保护敏感点。根据本项目规模、建设性质、排污形式及特点(主要污染为施工期噪声和扬尘污染),本项目环境保护目标的重点是南侧*华英高中及东南角居民楼,东侧、西侧和北侧邻街居民楼,西北角*交通局及邻街居民楼,建设项目本身。1.8.1 水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水污染控制主要是针对小区生活污

13、水。该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道,而后进入南沙河。因此,水污染控制目标是项目污水排放水质符合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要求。水环境保护目标是保护南沙河水体使用功能。1.8.2 空气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主要是控制施工期大气扬尘,控制目标是项目大气污染物符合相关标准。环境空气保护目标是项目及周围地区环境空气质量符合居住功能区标准。1.8.3 噪声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目标噪声控制目标是控制施工期噪声符合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噪声对小区的影响符合居住区标准。保护目标是小区内区域环境噪声符合居住区要求。1.8.4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主要是拟建小区,以及拟建区域周围生态

14、环境。1.9 评价标准根据项目建设地区的环境功能,以及污染控制要求,评价采用标准如下:1.9.1 环境质量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1类标准上述标准详见表1-1。表1-1 环境质量标准项目污染物取值时间单位浓度限值标准来源环境空气TSP年平均mg/m30.2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注:H2S标准取自TJ36-79日平均mg/m30.30SO2年平均mg/m30.06日平均mg/m30.15小时平均mg/m30.50BaP日平均g/m30.01H2S 日

15、平均mg/m30.008小时平均mg/m30.01声环境等效声级昼间dB55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1类夜间dB45水环境CODcr-mg/l30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标准。BOD5-mg/l6氨氮-mg/l1.51.9.2 污染物排放标准 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见表1-2。表1-2 不同施工阶段作业噪声限值 单位:Leq(A)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源噪声限值(dB)昼间夜间土石方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7555打桩各种打桩机等85禁止施工结构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机、电锯等7055装修吊车、升降机等6555水污染物排放执

16、行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见表1-3。表1-3 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项目名称单位最高允许浓度PH值6.09.0悬浮物mg/l150CODmg/l150BOD5mg/l100氨氮mg/l25 混凝土中氨的限量执行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混凝土外加剂中释放氨的限量(GB18588-2001),见表1-4。表1-4 混凝土外加剂中释放氨的限量建筑材料释放氨的限量(%)混凝土外加剂0.10(质量分数) 建筑材料放射性限量执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2001),见表1-5。表1-5 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建筑主体材料建筑主体材料中三种天然放射性核素的放射比活度

17、同时满足IRa1.0和I1.0;对于空心率大于25%建筑主体材料中三种天然放射性核素的放射比活度同时满足IRa1.0和I1.3;装修材料A类装修材料:满足IRa1.0和I1.3,使用范围不受限制;B类装修材料:满足IRa1.3和I1.9,不可用于住宅、幼儿园等民用建筑的内饰面,可用于外饰面;C类装修材料:仅满足I2.8,只可用于建筑物外饰面;I2.8的装修材料不可用于民用建筑。2 建设项目概况2.1 建设项目名称、性质、投资及法人代表项目名称:*生产街北曙光小区一、二街坊建设单位:*房地产管理开发部建设性质:新建房地产工程项目投资:19000万元项目法人:刘玠2.2 建设项目位置*中心地理坐标

18、为东经1225946,北纬410650。项目拟建小区位于*区,建设地点距市中心约4km。项目所在地原为*住宅,2层结构,环境较差。项目建设地点详见图2-1。2.3 占地面积及土地利用拟建小区建成后居住区规划用地为120000m2,土地利用详见表2-1。大气监测点位项目建设地点 大气监测点图2-1 项目地理位置及大气监测布点图(比例尺:1:13000)表2-1 用地平衡表用地性质面积(m2)占居住区用地比例(%)居住区规划用地120000100其中:住宅用地7920066 公建用地36003 道路用地72006 公共绿地30000252.4 项目建设规模及主要经济技术指标2.4.1 建设规模本工

19、程总建筑面积63834m2,其中住宅建筑面积59825m2、公建建筑面积4009m2,小区入住人数8886人。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表2-2,公建项目详见表2-3。表2-2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项目单位数值人均面积(m2/人)居住区用地内建筑总面积21.60 住宅建筑面积108436.98;65597.3720.25 公建面积11094.07;5649.531.36住宅平均层数层5、6居住户(套)数户(套)2962居住人数人10367户均人数人/户3.5人口毛密度人/ha住宅面积净密度(住宅容积率)%住宅建筑净密度%(建筑面积毛密度)容积率%1.497;1.32绿化面积300003.4人均绿化用地

20、/人3.4绿化率%25表2-3 公建项目一览表 类别建筑项目公建面积(m2)层数备注商业服务网点87192物业管理2001社区服务14001煤气调压站351换热站7003文化体育活动中心2001合计网点内主要经营一些为社区居民服务的便民项目,如理发、美容、家电维修、超市、菜市场,具体项目未定。2.5 总体规划布局2.5.1 建筑规划本地区处于丘陵向平原过渡段,地势较为平坦,海拔3335m,其地质为混合花岗岩上厚度不等的第四纪粘土。项目主要依靠该区域局部取土填平凹区,住宅按原地势建设。根据小区用地范围、地形特点及功能定位,规划按居住小区分2个街坊,太平俱乐部及东侧为一街坊,工业街东侧依次为二街坊

21、。小区基本以东西联排式建筑为主体,其中106、107、113、204、206、207、208、211、222、221栋楼为5层结构;临曙光路西侧118栋为2层结构,做为农贸大厅;其它均为6层。根据小区用地范围、地形特点等情况,将小区临太平街一侧的外围住宅楼底层部分做为商业网点。104、219栋底层设置社区服务。一街坊共建住宅楼17栋,1291户居民,4519人;二街坊共建住宅楼22栋,1671户居民,5848人,一、二街坊共建住宅楼39栋,拥有居民2962户。在小区内共设自行车厂4处,分别位于三街坊305栋楼处,四街坊403栋楼处。小区内街道绿化情况良好,整个小区设计绿化率为25%。项目平面布

22、置详见图2-2。*环境保护研究所第 16 页图2-2分区规划图*三、四街坊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5.3 建筑特色拟建小区位于工业街以东,曙光路以西,环境较好,交通便利,另外在小区内人均绿化面积大,使住户每天都会享受到大自然的美感。建筑设计新颖别致,色彩和谐,极具现代感,处处体现了设计以人为本的理念。小区户型设计中体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充分利用南向空间,完善生活起居条件为提高生活质量提供有利条件。户型平面合理、分区明确、保证客厅与主卧室、餐厅有良好的朝向和景观。强化入口空间的功能与形象,突出门厅的空间过度与引导作用。重视家庭中储藏间、洗衣间、工作阳台等辅助空间的设计,使其实用完备。2.5.4 道

23、路系统规划拟建地点西侧为工业街,东侧为曙光路,南侧为生产街、北侧为太平街,本项目建设地由太平俱乐部及育红小学一分为二。由此可见,拟建区域原有周围交通情况十分完善。小区对外交通便利,使居民出行方便,同时在规划交通道路时又兼顾了小区景观的要求。小区建成后对通向市区道路不作改动。2.6 市政设施2.6.1 能源小区内居民使用的主要能源为电和煤气。2.6.1.1 用电小区内用电来源于市电业局供电网,本项目在小区内不设置变电所。2.6.1.2 煤气小区地处*区,属市政煤气规划区,小区拟在218栋南侧建1座35煤气调压站,并在小区内形成供气网络。小区年用气量约88.86104m3。2.6.2 给排水2.6

24、.2.1 给水小区供水来自城市自来水管网,小区内不设自来水泵站。本小区最高日用水量约1500m3/d,包括居民生活用水、公建设施用水和绿化用水等,其中主要是居民生活用水,人均用水定额为0.13m3/d。该用水指标的选取虽然略高于我国目前人均水平(0.1m3/d ),但为*居民日用水平均值,符合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国情。小区用水情况详见表2-4。表2-4 小区用水情况序号项目使用单位数(人)用水定额(L/人.d)用水量(m3/d)1住宅1036713013502公建12050603绿化300003l/m2.d90合计465.92.6.2.2 排水根据小区排水总体规划,小区排水为分

25、流制。雨水沿小区内地下设置的管道就近排入排水暗渠及排水管道。生活污水量按生活用水的80%计,日生活污水排放量约1128m3/d。小区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由市政排水管网最终排向南沙河。2.6.3 供暖小区供暖由孟家沟2锅炉房集中供暖,小区内设有1栋700的换热站,采用分户供暖形式给住户供暖。2.6.4 邮政和通讯2.6.4.1 邮政小区属*邮政局投递服务范围,小区内不另设邮电局。2.6.4.2 通讯小区建成后预计电话使用2998对号线,归属铁道电信局,小区内设有15配线房。2.6.5 环卫为保障居住小区环境卫生,小区住宅楼内不设垃圾道,在小区内设置集中封闭式袋装垃圾房收集垃圾,最后集中由市环卫

26、部门统一清运处理。2.6.6 交通小区道路主要由城市干道、小区道路及宅前路组成,宅前路宽约3m。周围交通道路有工业街、生产街、太平街等,交通较方便。2.7 绿化拟建小区体现环境“均好性”原则,在小区两街坊中建有集中绿地,用灌木、乔木、草坪等合理搭配,并在楼与楼间、楼前和楼后设有花坛。将中央环境景观与两街坊院落有效衔接,组织串联不同尺度与层次的庭院空间,将街道、院落、平台绿化同步进行,形成一个完整的多层面绿化背景。通过中央景观车行系统和景观步行系统及独特的地形地貌,将社区各景点与不同尺度与节奏的庭院连成整体,使整个小区形成一个点、线、面互相结合的生态绿化系统。小区的公共绿地为?m2,项目规划绿化

27、率为25%。2.8 物业管理小区内物业管理由*房地产物业公司负责。3 工程分析本工程属新建住宅小区工程,对环境产生污染主要为施工期噪声、扬尘及营运期排放的生活污水等。本工程施工期和营运期主要工序及污染流程图见图3-1。3.1 施工期污染分析3.1.1 施工工艺和主要原材料及设备项目施工主要原材料为水泥、钢材、砖、混凝土等,用量见表3-1。主要建筑工程量见表3-2。表3-1 主要原材料用量名称单位用量产地钢筋t1596本地水泥t12767本地砖万块864本地砼m331917本地表3-2 主要建筑工程量项目单位数量开挖土方万m325126回填土方万m310051房屋建筑面积万m363834施工期间

28、采用的主要设备有:挖掘机、塔吊、混凝土搅拌机、电焊机、钢筋切断机、电锯及各种运输车辆等。具体见表3-3。表3-3 主要施工设备序号主要设备名称数量(台/套)1挖掘机42翻斗车(运输车)163搅拌机84混凝土泵车24混凝土振捣器165电焊机26钢筋切断机27塔吊169运输车10*环境保护研究所第 22 页*三、四街坊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扬尘噪声填平场地扬尘、尾气勘察设计噪声平整场地施工期固废物(建筑残土)开挖基槽扬尘固废物砂石基础砌筑水泥噪声搅拌机水主体施工砂石固废物水泥搅拌机噪声房屋设计安装水固废物内外装饰固废物配套设施施工有关部门验收生活污水住宅楼、公建、网点固废物烟气营运期图3-1 工程主要

29、工序及污染流程图3.1.2 施工期污染源及污染物施工期污染源及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是施工现场产生的扬尘、施工设备作业时产生的噪声、施工车辆排放的汽车尾气、基础施工及施工设备清洗产生的废水及弃土等。工程施工期间可能会对该区域周围居民楼、西南侧华英高中的正常生活秩序产生影响,给该区域人群的生活、工作、交通造成短期不便。同时,施工产生的噪声、扬尘等污染也会影响当地的环境质量。项目施工期主要环境污染及其特征分述如下:3.1.2.1 噪声污染施工期噪声污染主要来源于施工现场的施工机械运行及作业产生的噪声,以及车辆运输产生的噪声。噪声源包括挖掘机、塔吊等各种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这些噪声源的数量和种类较多,即有

30、固定源,也有流动源,有的是连续源,也有不少属瞬时源(突发性噪声),但一般其噪声源强较大,易产生扰民问题。根据相关类比资料,一般建筑施工主要机械设备及其噪声源强列于表3-4。表3-4 主要施工设备及噪声源强序号主要设备名称源 强测距(m)Lpmax(dB)1挖掘机5.076-852翻斗车(运输车)3.084-893混凝土振捣器12804电焊机1.0935钢筋切断机7.0776塔吊15.071-763.1.2.2 空气污染施工期空气污染源主要有两种,即扬尘源和机动车尾气污染源。扬尘源主要有旧房屋拆扒、场地平整、挖土、土方装卸及回填、场地夯实、车辆行驶等施工过程,以及裸露地面、弃土和建筑材料堆放等,

31、主要污染物是扬尘等。机动车尾气污染源主要有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等,主要污染物是NOx、CO、HC。扬尘源的产生主要在原场地拆扒、平整、土石方和结构施工阶段,扬尘大小与施工管理、气象(特别是风速)条件等密切相关。一般在大风天气和干旱季节较为严重,是施工期的主要大气污染源。尾气污染源在整个施工期也一直存在,其源强大小主要取决于施工机械维护保养和作业机械的数量及密度。一般情况下,由于施工机械作业的流动性、阶段性和间断性的特点,施工场地平均单位时间排放的尾气污染物总量并不大。3.1.2.3 水污染施工期水污染源主要是基础施工和清洗搅拌设备排放的含泥浆废水,以及施工人员排放的生活污水等,其中施工废水量相对

32、较多,含泥沙量较高,为施工期特征水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是悬浮物,一般产生在基础施工阶段。另外,施工期场地平整、挖基础等产生的裸露地面、弃土和回填土等形成大量疏松土,在雨季,特别是暴雨时如堆放、运输等过程管理不当会造成水土流失及地表雨水径流污染。同时,大量泥沙可能阻塞市政下水管网系统,雨水径流将施工现场的各类地面污染物带入水体,对受纳河流水质会造成污染。3.1.2.4 固体废物项目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拆除拟建区域内原有民房产生的建筑垃圾,土方施工产生的残土,施工中产生的废建筑材料以及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上述固体废物应及时妥善处置,如处置不当,将成为扬尘源及潜在的水污染源,对周围环境将

33、产生一定影响。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本项目土方部分回填,部分由工程队外运至由环卫处指定的刘二堡排土场,排土场未填满前应每日洒水抑尘,填满后表层应做植树等绿化处理,保护生态环境。3.1.2.5 对拟建区域原有生态影响原有建设场地平整、挖掘土方将破坏部分植被,挖出的泥土、建筑材料堆放也会给拟建项目区域生态带来一定影响;扬尘和汽车尾气影响该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噪声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学习;施工车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该地区交通的畅通,整个施工过程会对该地区生活和景观产生一定影响。3.2 营运期污染分析拟建小区以居住为主,根据小区构筑物建设和使用功能规划,以及相关配套设施规划,营运期产生的污染源主要有以下

34、几方面:3.2.1 水污染项目营运期入住居民约为2955人,商业网点等公建单位人员约为100人,主要水污染源是居民楼和公建设施内排放的生活污水,这些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城市下水管网。根据小区规划居住人口及公建设施用水量,按用水量的80%估算小区居民和公建设施排放的生活污水量约372.7m3/d,年排放量13.6 万m3/a,主要污染物为COD、BOD5、SS、氨氮等。根据*城市生活污水的类比调查,污水水质一般为COD430mg/L、BOD5200mg/L、SS310mg/L、氨氮35mg/L、PH 69。因此,预计项目排放的污水中主要污染物最大浓度及排放量见表3-5。 表3-5 项目主要水污

35、染物浓度及排放量项目CODBOD5SS氨氮pH水质浓度(mg/L)430200310356-9污染物排放量(t/a)58.4827.242.164.76-标准值(mg/L)150100150256.0-9.0本项目废水排入南沙河,南沙河流域无污水处理厂,本项目废水排放浓度超过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要求,对南沙河水体将产生一定影响。建议建设单位采取切实可行的污染治理措施(如:埋地式一体化接触曝气污水处理装置),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3.2.2 空气污染3.2.2.1 燃烧煤气产生的废气居民入住后,家居生活使用煤气作为燃料,煤气用量根据*统计每户每日约0.8m3,按此值计算,该小区入住户数为98

36、5户,日用量为788m3,年用量为28104m3。根据中国环境保护工作手册中提供的“燃烧1百万m3燃料气排放的各污染物量”的参数计算,该项目煤气排放的各种污染物量见表3-6。由表3-6中数据可见,厨房烟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很少,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大的影响。表3-6 燃烧煤气排放的污染物量统计表污染物排放量燃烧1百万m3燃料气排放的各污染物量(kg/百万m3)日(kg/d)年(kg/a)SO20.496176.4630烟尘0.23884.6302.03.2.3 噪声3.2.3.1 配套设施的设备噪声根据建设单位所提供资料,项目建成后,项目本身不建诸如煤气调压箱、水泵房等高噪声源配套设施,因此,来自配

37、套设施的设备噪声的影响基本没有。3.2.3.2 交通噪声项目建成后,小区周围交通道路过往车辆产生的交通噪声将成为建设区域的主要噪声源。3.2.4 固体废物3.2.4.1 居民生活垃圾项目营运期固体废物主要是生活垃圾。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一般在0.51.0kg/人d的范围内,按平均0.8kg/人d计,生活垃圾产生量约862t/a。由于小区内生活、取暖均不用燃料煤,生活垃圾中没有煤灰,因此,本项目主要居民生活垃圾成分为厨余、果屑、塑料、纸张、玻璃等。3.2.4.2 商业垃圾商业垃圾的主要成分是纸、塑料、金属废料等等,部分能够回收利用,垃圾产生量按生活垃圾的10%计,产生量约86.2t/a。3.2.4

38、.3 建筑垃圾主要为居民入住前室内装修产生的建筑垃圾。3.3项目建成前后污染物排放情况对比分析3.3.1原有污染状况项目建设地点原有二层混砖楼共计26栋,居民1067户,人口3000人,主要为*职工及其家属,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为污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由于本项目建成后原有低矮破旧的二层住宅将不复存在,故原排放的各种污染物均不再排放。3.3.1.1 水污染项目原有居民约为3000人,主要水污染源是居民排放的生活污水,这些污水直接排入城市下水管网。项目排水按用水量的80%估算,本项目原居民排放的生活污水量约357.6m3/d,年排放量13.0万m3/a,主要污染物为COD、BOD5、SS、氨氮等。根

39、据*城市生活污水的类比调查,污水水质一般为COD430mg/L、BOD5200mg/L、SS310mg/L、氨氮35mg/L、PH 69。因此,预计项目排放的污水中主要污染物最大浓度及排放量见表3-7。 表3-7 项目主要水污染物浓度及排放量项目CODBOD5SS氨氮pH水质浓度(mg/L)430200310356-9污染物排放量(t/a)55.92640.34.55-3.3.1.2环境空气污染该区内原无暖气设施,居民冬季采暖采用自建小煤炉(无任何除尘、脱硫等设施),污染居住区环境,本项目主要大气污染源为住户自家自建小煤炉排放的烟气,烟气由烟囱排出,属有组织点源排放,主要大气污染因子为TSP、

40、SO2。按每户用煤1.5t/a计算,拟建项目原有居民1067户,因此,本项目全年燃煤量约为1600t,项目年排放的总烟气量及污染物量,详见表3-8。项目原居民住宅家居生活使用煤气作为燃料,项目建设前居民为3000人,每年产生的厨房烟气量,详见表3-8。表3-8 项目建设前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 单位:t/a燃煤产生量 煤气燃烧产生量 合计烟尘SO2烟尘SO2烟尘SO217.818.90.0940.19717.919.13.3.1.3固体废物本项目原有固体废物主要为城市生活垃圾,人均垃圾产量按0.8kg/人d计算,则原三、四街坊居民固体废物排放量约为2.4t/d,每年876t/a。3.3.2 项目建

41、成前后污染物排放情况对比分析项目建成前后污染物排放情况如下:表3-9 项目建成前后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对比污染物种类改建前改建后增减量水废水量(万m3/a)13.013.6+0.6CODCr(t/a)55.920.4-35.5BOD5(t/a)2613.6-12.4SS(t/a)40.320.4-19.9NH3-N(t/a)4.553.4-1.15废气烟尘(t/a)17.90.17-17.7SO2(t/a)19.10.08-19.0固体废物(t/a)876948.2+72.2从表3-9中可见,项目建成后废水排放量比原来有所增加,增加原因主要为项目建成后另增加了公建(如网点)等用水,而原居住区仅为生

42、活用水,因而水量有所增加,但废水污染物中污染因子排放量均全部降低,这是由于项目建设前废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建成后废水排放执行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废水达标排放后,污染因子浓度明显降低,而项目建设前后废水产生量差不多,因而污染因子年排放量降低。项目建设后废气减少主要原因为项目建成后采用*余热水集中供暖,将原来住户自己使用的煤炉完全取代,减小了环境污染。项目营运后公建等也要排放一定固体废物,而原住区无公建,因此项目建成后,固体废物量略显增加。3.3 拟建小区布置合理性分析拟建小区平面规划布局基本符合城市居民区规划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GB50180-93)中的控制指标,详见表3-10。表3-10 拟建小区主要指标比较分析项目规范控制指标本工程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