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宁新纺织示范基地可行性方案谋划书.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204886 上传时间:2024-05-22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14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宁新纺织示范基地可行性方案谋划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宁新纺织示范基地可行性方案谋划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宁新纺织示范基地可行性方案谋划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宁新纺织示范基地可行性方案谋划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宁新纺织示范基地可行性方案谋划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示范基地建设的可行性报告 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可行性报告(建设方案)梅州市兴宁宁新街道办事处目 录一、宁新概况3二、申报单位与合作部属高校产学研战略联盟情况4(一)宁新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宗旨及业务管理4(二)东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项目负责人与主要参加人员基本情况6三、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发展思路7(一)示范基地定位7(二)示范基地发展策略8(三)示范基地建设方案的选择和确定8四、示范基地发展目标和重点9(一)总体目标9(二)示范基地发展方向及重点11五、示范基地拟建设的重大科技项目21(一)科技创新公共平台建设22(二)重点推进的重大科技项目26六、示范具体

2、建设目标及进度安排28七、项目的合作内容、框架及任务分工28(一)合作内容29(二)任务分工29八、政策与措施29(一)加大扶持和奖励力度,促进企业争创名牌产品30(二)积极开展绿色环境保护体系认证30(三)加大科技研发的力度,推动企业技术中心建设31(四)鼓励企业上市融资,促进企业资本运营31(五)增加出口创汇的奖励,推动企业开拓国际市场31(六)进行技术改造,加速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利用32(七)实行外来投资者和专业技术人才子女教育优惠政策32一、宁新概况宁新街道办事处位于兴城东南,下辖12个村和5个居委会,总面积29平方公里,人口103163人。宁新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兴宁市委和

3、市文化活动中心的所在地,与市区共享发达的交通、通信、供水和供电设施。辖区内交通四通八达,205国道、S225线、梅河高速公路贯穿全境,梅河高速公路兴宁境内东出口站在辖区洋里村,形成了便利的交通网络。同时辖区内有岳宫市场、富兴市场、商业城市场、东风市场、城南市场、大岭市场、洋里市场等,其中东岳宫市场是粤东最大的商贸中心之一,东风市场是兴宁市纺织原材料集散地。便利的交通及产品原材料集散地为宁新的纺织企业与国内外的合作与交流提供了保障,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宁新纺织业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素有“纺织之乡”的美誉,早在建国前就有一定的规模,建国后由分散的个体生产逐步组织起来形成集体企业,特别是十一

4、届三中全会以后,得到迅猛发展,出现了镇办、村办、户办、联户办纺织企业。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纺织机械不断更新,由过去人力操作的木机生产,发展到现在的全自动化的纺织机械化梭织机,织造规模也得到空前发展,成为粤东地区产量最大、从业人员最多的纺织镇,生产的各种系列纺织产品闻名省内外,除满足本地市场外,还远销欧美、东南亚、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逐步成为宁新分布最广、产量最大、从业人员最多的特色产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据统计至2006年底宁新纺织业总产值5.32亿元,其簇群生产的模式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纺织专业镇。2000年被兴宁市政府授予“纺织基地镇”的称号,2005年被

5、广东省科技厅和梅州市科技局分别授予“广东省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单位”和“梅州市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单位”。宁新现有一定规模的纺织企业几百家,其中年产值超1000万元的近10家,年产值超100万元的近20家,纺织企业的产品主要有毛巾、浴巾、帐布、色织格布等100多种产品,从业人员近万人,纺织业已经成了宁新的支柱产业。 二、申报单位与合作部属高校科研优势、技术成果及其水平形成产学研战略联盟情况 宁新与东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产学研合作,组建了宁新生产力促进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作为宁新的产学研合作平台,为宁新纺织企业提供新产品新技术研发、产品检测等服务。(一)宁新生产力促进中心服

6、务宗旨及业务管理。为进一步推动宁新纺织专业镇的企业厂场(公司)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强产学研结合,提升产品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促进生产力和经济发展,宁新成立生产力促进中心。宁新生产力促进中心牢固树立和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科技兴镇、人才强镇、工业富镇”的发展战略,努力推动辖区纺织产业的技术优化升级,引导联发纺织有限公司、广东云冈毛巾厂、宁新染织厂、洋里染织厂等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建立和完善纺织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通过为企业开发申报自主知识产权提供服务。目前,全办事处已有5家纺织企业的产品申请注册了商标。本中心成立以来,促进了宁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

7、面进步。本中心主要抓好以下八项业务管理:1、加强对技术创新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宣传。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以工业小区为载体,下功夫抓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调优结构、增加效益,形成以龙头企业相关产业连接众多中小企业的产业群。优势互补、规划引导,帮助服务企业,推进技术创新工作;2、以企业为主体,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技术创新。进一步“扶优、扶强、扶大”,发展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发展企业集团;3、大力推动与高校的“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和支持企业与有关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开展校企“产学研”结合;4、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推进社会信息化进程;5、加强企业技术创新服

8、务。组织和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为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和组织企业参加各种培训等;6、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拓宽技术创新融资渠道;7、增加投入,加快工业园区的建设。努力营造民营企业守法经营和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推进镇域经济的持续发展。8、努力推进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建设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基础设施完备、社会稳定、环境优美、经济繁荣和辐射粤东的中心城镇。(二)东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项目负责人与主要参加人员基本情况。 1、东华大学汪 军 东华大学纺织学院副院长、教授,研究方向:纺织工程。王华平 东华大学材料学院副院长、教授,研究方向:高分子材料。毛志平 东华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副院长、

9、教授,研究方向:染整工程。 2、华南理工大学严玉荣 华南理工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化纤。赵耀明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科目带头人,研究方向:轻纺。胡跃明 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自动化控制。 3、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刘 森 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纺织系主任,副教授,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纺织专业委员,省纺织工程学会副主任委员,省高级职称评委会委员。研究方向:现代纺织技术。主编全国纺织高等教育教材机织技术、纺织染概论等;广东省重大研究项目纺织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与创新的模式研究的总负责人。 刘宏喜 副教授/高级工程师,染整专业带头人,研究方向:染整技术与环境治理。有

10、20余年生产实践经验。 杜 沁 高级工程师,纺织工程专业带头人,研究方向:纺织教育与企业规划。曾任西樵轻纺城副总经理,张槎纺织创新中心副主任。 刘旭峰 博士,研究方向:数字化纺织技术与纺织清洁生产,纺织化工等。三、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发展思路(一)示范基地定位宁新作为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的定位是:粤东纺织核心区域。具体特色如下:1、建设成为在省内外纺织行业中具有巨大影响力的纺织特色产业基地和纺织制造中心。2、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建成以一流的科技创新公共平台为主干、多个企业研发中心为支点的专业镇科技创新体系。3、将东岳宫市场、富兴市场、商业城市场、东风市场、城南市场、大岭市场、洋里市

11、场及其它配套区域建成为省内闻名的纺织技术、信息、会展、商贸和物流中心。(二)示范基地发展策略根据我办事处的发展战略主题:“聚集资源,优化提升,开创宁新建设与发展的新局面”,我办事处制定的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未来四年的发展基本策略是:“创新支撑、名牌带动、名企引领”。将宁新的经济发展推上一个新的水平,必须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实施名牌带动战略,推进名企引领工作,优化提升第二产业,促进第三产业尤其是科技服务产业的发展。即以提高宁新纺织产业竞争力为核心,以结构调整、资源优化为主要任务,以优化产业结构、改善地区形象、建设区域品牌为着力点,全力开创宁新经济发展的新局面。(三)示范基地建设方案的选择

12、和确定自我办事处开展产学研工作以来,在省市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产学研合作成效显著。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专业镇建设的战略部署,提升我办事处纺织产业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宁新,按照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中心工作部署,我办事处将大力开展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的创建工作,“依托传统纺织产业聚集优势,加快生产基地发展壮大与总部经济建设,推进宁新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展,努力构建广东省创新示范专业镇系统工程。”根据我办事处纺织产业建设方案的目标要求,我们将依托宁新传统纺织产业聚集优势,利用纺织产业链的延伸效应,加大宁新纺织的辐射范围,加快先进设备及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推进我办事处纺织产业

13、生产基地的发展壮大,使宁新纺织向外发展和扩张,抓住宁新纺织产业良好的发展势头,大力推进宁新纺织经济的建设,进一步规划和改善宁新的投资环境,推进宁新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展,发挥其专业镇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带动作用,推进我办事处纺织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和企业产品研发技术中心的建设,努力构建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辐射范围广的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系统工程。四、示范基地发展目标和重点(一)总体目标建设政府支持,东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和宁新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依托,企业自主投入为主体的建设体系,实现良性互动的科技发展平台,全力支持发展纺织业特色经济,从而带动宁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争取将宁

14、新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成为比较完善的科技中介服务中心。经过4-8年的建设,本示范基地将实现如下目标:1、成为国内领先的中高档纺织产品制造中心。 (1)全面提高纺织产品档次,增加产品附加值,积极开拓国内市场,成为国内纺织市场的主要来源地。宁新纺织工业的年产值超过10亿元人民币。 (2)让宁新的纺织企业能够产生1-2个“中国驰名商标”,2-3个“广东名牌”产品。 2、成为环保的、清洁卫生的纺织工业区。 区内的纺织企业70%以上成为环保生产型企业。 3、成为纺织技术、信息、会展、商贸和物流中心。 (1)建立起完善的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系统工程,将宁新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成为省内一流的、国内知名

15、的集技术研究、技术监督检测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科技中介服务平台。 (2)把宁新东岳宫市场、东风市场发展成为省内一流的纺织专业会展中心和国内著名的纺织品展览平台。 (3)将宁新纺织专业镇网站建成为国内纺织行业信息交流中心。 (4)把宁新纺织专业镇发展成为省级的纺织商贸及物流中心。 (5)用3至5年的时间,建成一个集纺织生产、市场流通、科研信息于一体的现代化纺织工业园,整合“家庭作坊式”的“袖珍型”纺织企业,使各纺织企业之间形成集约化生产,力争培育出一批主业突出、拥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型纺织集团企业。(二)示范基地发展方向及重点在未来四年的工作中,我办事处将进一步加快传统纺织的发展壮大,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16、升级,发挥现有地缘、人才、技术和产业资源优势,把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信息技术有效嫁接,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全面提升办事处纺织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推动宁新专业镇的纺织特色产业发展。具体如下: 1、纺织产业的优化提升 (1)依托传统纺织产业聚集优势,优化提升专业镇产业,巩固宁新纺织的行业主导性地位。 为构建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系统工程,按照“推行环保生产,构建循环经济,促进和谐发展”的要求,发挥我办事处传统纺织产业聚集优势,推进我办事处纺织经济的建设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是未来的大势所趋。因此,我们未来将继续做大做强宁新纺织,大力推行和实施专业镇产业的优化提升,不断巩固宁新纺织在行业

17、中的主导性地位。将一批纺织企业提升至集团化经营模式,引导纺织企业向高档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继续推进联发纺织有限公司、宁新染织厂、广东云冈毛巾厂、洋里染织厂、东风染织有限公司、兴宁棉织厂等大型纺织企业进一步规模化经营,实现集团化管理,以点带面,促进宁新纺织企业的提升与发展,使宁新纺织进一步朝集团化规范化效益化的方向发展。其次,加快我办事处传统纺织产业的改造步伐,整合现在纺织资源,促进新的传统纺织企业发展,推动我办事处纺织企业二次发展与提升,以实现宁新纺织新的飞跃。 (2)结合我办事处作为兴宁附城的发展特点,积极推进纺织产业优化提升的战略,促进宁新经济的建设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地处兴宁的附城,宁新

18、未来的专业镇特色产业发展方向将实行“优化提升”战略,优化壮大我办事处现有的纺织产业,并逐步推进纺织产业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因中心城区的规划、地域的限制和纺织产业生产基地逐渐饱和的特性,今后宁新将大力推进纺织生产基地向外发展壮大的战略和做法,有利于纺织企业进一步做强做大,使宁新纺织逐步由宁新中心地带向周边地区辐射,促进宁新纺织产业优化提升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如联发纺织有限公司、宁新染织厂等近年来已逐步将纺织生产基地向外发展到兴田、福兴、江西的九江和吉安等地区,朝着集团化规模化专业化企业发展战略推动。 (3)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引导与建设纺织产业链工业区,大力延伸宁新纺织产业链的发展。 进一步巩固宁新纺

19、织产业专业镇的地位,不断提高我办事处纺织织造业水平。依托专业镇特色纺织产业集聚优势,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纺织机械制造业及其配套产业,延伸纺织产业链,促进纺织产业链向研发、服务等附加值较高的层次延伸。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吸引一批纺织上下游关联企业及配套企业落户宁新发展,实现产业联动,加快宁新纺织产业链的建设,增强纺织业发展的后劲和竞争力,以此培育和推进我办事处纺织产业链及其它相关行业的发展。 (4)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全面提升我办事处纺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与发展水平。 根据宁新创建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的目标要求和我办事处“十一五”规划的产业集聚提升战略,我们坚持走新型工业化的路子,积极采用最新

20、的工艺和技术发展传统纺织产业,大力实施纺织产业的优化提升战略,使宁新由传统纺织生产基地向高科技现代纺织业生产与研发基地转变。 第一、推动产学研合作,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今后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依托办事处纺织产业的集聚优势,加快纺织企业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步伐,推进纺织企业技术创新和节能降耗,促进企业技术改造上新台阶,提高纺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政府的引导和帮扶,积极开展宁新生产力促进中心这个纺织行业服务平台的建设,按照生产、研发、市场等相结合的原则,将研发逐步从生产中分离出来,推动我办事处的产学研合作。 第二、协助企业建设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积极鼓励和

21、引导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工作,加大科技研发的力度,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鼓励企业申报与建设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和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对成为市级、省级和国家级的研发中心给予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引进先进技术,自主研发具有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对获得省和国家级奖励的新技术和新产品给予物质奖励,促进企业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工作,推动纺织企业走高、精、尖的科技发展之路,促进宁新纺织企业二次发展与腾飞。 (5)推动环保型纺织生产,加快节约型社会建设。 抓好环保生产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以点带面,推进节能降耗生产工作,推进我办事处环保的纺织工业建设,加快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工作,促进纺织废旧棉纱的

22、回收和利用,大力控制纺织企业污水、废气、固体废气物和噪声等各种工业污染,进一步推进宁新的环保型纺织生产。 第一、大力推进环保型生产,控制和治理工业污染,推动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提高工业的环保化水平。 第二、重点扶持工业污染的整治项目及新产品开发利用等,对这些项目省市科技部门从科技三项经费中给予经费支持。 第三、加大对重点污染企业的整治力度,逐个落实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和削减目标。 第四、加快节水技术、设备和工艺流程的研究开发,大力推广先进节水技术、工艺和设备。 第五、组织实施重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示范工程,组织环境污染治理项目科技攻关,加快企业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技术改造,通过省、市办事处和企业

23、的四级联动,解决行业共性技术问题。 第六、加快发展附加值高、污染小的高新技术产业。 通过清洁生产创新平台的建设,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提升,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和发展空间,争取把宁新建设成为广东省创新示范专业镇和广东省乃至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 2、将宁新纺织特色产业园建成为国内纺织基地,加快纺织商贸物流区建设。(1)加快宁新纺织基地建设规划调整,推进宁新纺织特色产业园建设,促进宁新第三产业发展。为了形成纺织产业群和实现规模效应,宁新拟规划在兴城东排污沟文峰段地块兴建一个集纺织生产、市场流通、科研信息于一体的现代化纺织特色产业园。宁新纺织特色产业园将是宁新作为纺织专业镇的一个强大的载体。由专家

24、策划、政策规划,市场化运作、以企业投入为主的宁新纺织特色产业园将是省内外纺织的商贸物流中心、会展中心、技术中心、信息中心、营销中心。园内道路、供水、排污、供电、电信等管网已基本齐全,与产业园相配套的污水处理厂正在筹建中。通过建设纺织特色产业园,整合“家庭作坊式”的“袖珍型”企业资源,使各纺织企业之间形成集约化生产,力争培育出一批主业突出、拥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型纺织企业集团。并筹建宁新纺织技术创新中心和宁新纺织协会,为解决纺织企业的共性技术问题和实现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提供平台。为将宁新创建成为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兴宁市和宁新街道办事处两级政府已决心将宁新纺织特色产业园打造成综合性的纺

25、织中心,我办事处将进一步加快对宁新纺织特色产业园的规划工作。现在正在计划开发宁新纺织特色产业园土地,抓紧园区建设,发展宁新纺织特色产业园。引进知名企业,发展好综合纺织市场,形成完备的产品销售配套,通过规模和功能扩张增强宁新纺织特色产业园的聚集效应,促进产品批发零售兴旺,将宁新纺织特色产业园打造成兴宁优势产业的商贸物流平台,建成兴宁和粤东地区最大、档次最高的纺织集散地、物流基地和国际会展中心。(2)加快“一个物流走廊”和“一个批发市场”建设,不断推进宁新产业物流载体的建设。我办事处未来的专业镇产业发展方向是如何科学规划合理的纺织产业发展方向,加快纺织商贸物流载体建设。“一个物流走廊”是指国道沿线

26、纺织物流走廊物流商贸区,“一个批发市场”是指东风路沿线专业批发市场。第一、205国道沿线纺织物流走廊依托205国道、官汕路等主干道便捷的交通优势,加快建设205国道宁新纺织特色产业园官汕路“两线一点”纺织商业物流走廊建设。对国道沿线较低档次的纺织厂门面和商业铺位进行拆建改造,统一规划与建设标准,把临路一带建成多座大型的纺织物流商厦、营销中心及商铺,后面则建成仓库与之配套,有利于205国道两旁景观建设,推进我办事处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宁新纺织商贸物流区的建设步伐。第二、东风路沿线纺织专业批发市场为加快我办事处物流区建设,按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的要求,推进东风路沿线的物业发展。计划建设大型纺织生产原料

27、和补助料专业批发市场,该批发市场地处东风路、官汕路旁,邻近市区商业中心带,交通便利,充分发挥我办事处纺织产业集聚优势,大力发展纺织产业的生产原材料专业批发市场,积极引进纺织机械及零配件批发销售,打造粤东地区第一个大型的纺织生产所需的棉纱、染化料、零配件专业批发市场,促进我办事处的商贸经济和第三产业的发展。(3)进一步完善宁新纺织专业镇网站,以信息化带动国际化,促进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工作的开展。第一、完善纺织专业镇网站,加速网络信息技术的交流。作为专业镇的网络技术创新服务平台,2005年12月我办事处已建成宁新纺织专业镇网(第二、利用信息技术的便捷优势,拟建立虚拟物流中心我们计划以宁

28、新纺织特色产业园的物流区为核心,以现有的遍布全国的纺织销售网点和仓储为基础,通过现有的宽带网络平台,建设依托宁新纺织专业镇网,形成虚拟物流中心和网络交易平台。虚拟物流中心将集约全国甚至全世界各纺织产品供应商仓储信息,使各供应商的仓储按信息数据交换要求实施标准化管理。在此基础上,应用相关现代化管理系统软件实现电子化纺织产品的交易和运送。在具体的运用上,推广以条码技术、商品分类编码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数据流通标准化技术;以电子收宽机、前台交易数据管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信息系统为主要内容的商品销售信息化管理技术;以电子订货系统、电子数据交换、仓储管理自动化为主要内容的商品通讯和配送信息化技术等

29、。大型商业企业建立以数据库为核心的决策支持及运营系统。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与数据库技术,条码技术等手段实现商品流通过程中的数据管理功能的自动化。通过数据库管理实现“虚拟库存”,降低流通运营成本和持有实际库存商品的市场风险。宁新纺织专业镇网与宁新纺织特色产业园将形成有形网络与无形网络的优势互补,使最大的纺织生产基地的优势和现代科技互联网优势结合在一起,产业、市场、网络三者互为推动互为提高,谱写出现代产业的新篇章。(4)组织长三角、珠三角采购团,拓展长三角、珠三角市场积极推进宁新生产力促进中心与东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合作,组织长三角、珠三角采购团,积极开拓我办事处纺织的长三角、

30、珠三角市场。2007年8月,我们组织了采购团一行六人参观了纺织业发达地区珠三角(主要是南海西樵),学习他们先进的织造技术和管理理念。并把握这次访问契机,进一步发挥宁新生产力促进中心与珠三角交流公共平台的作用,通过组织珠三角采购团,让我办事处的纺织企业与珠三角的外商零距离接触,对企业了解国内外不同层次市场需求、扩大出口市场以及提高企业国际知名度有重要意义。同时,我们也让外商实地考察宁新纺织企业的实力,吸引外商来采购,增强外商对宁新纺织的信心,并为我办事处纺织企业提供准确的产品产销信息,推介宁新生产力促进中心的产品研发、品质保证、生产工艺更新、产品上档次、鲜艳柔软、信息服务等,有利于我办事处纺织企

31、业拓展国际市场,更好地发挥宁新生产力促进中心的纺织产业国际化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3、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建成以一流的科技创新公共平台为主干、多个企业研发中心为支点的产学研结合示示范基地新体系。在建设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的过程中,宁新生产力促进中心作为宁新街道办事处的的广东省专业镇技术创新示范单位公共服务平台,我们将发挥生产力促进中心在建设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系统工程中的技术核心作用,加快以行业技术创新中心和企业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为骨干、以产学研合作为形式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用高新技术优化提升纺织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五、示范基地拟建设的重大科技项目为创建广东省教育部产学

32、研结合示范基地,我办事处积极开展产学研创新体系构建工作。采用政府引导创新和企业自主创新相结合,大力推进宁新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使之成为本示范专业镇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的主力。同时,加快与东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的合作步伐,推进宁新纺织技术研究所建设,发挥联发纺织有限公司、广东云冈毛巾厂、宁新染织厂、洋里染织厂、红大毛巾厂等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利用宁新生产力促进中心以点带面的优势,引导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工艺,推动和协助企业建设国家、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和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力争培育出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推动我办事处企业的科技品牌创建工作,不断提高宁新自主创新

33、能力的建设与水平,推进产学研建设步伐,形成合力,创新思维,共同构建一个立体的系统的多层面的综合角度的广东省创新示范专业镇科技创新体系。(一)科技创新公共平台建设宁新生产力促进中心大力推进纺织产业科技创新公共平台建设,主要建设项目如下:1、建设新产品设计开发平台纺织新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技术服务公共平台的建设,为兴宁以及周边地区的纺织企业提供了一个新产品的设计与开发的技术服务平台,对于纺织行业的产业升级,产品设计与技术水平的提高等方面将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填补了兴宁产业群缺少设计与技术服务平台的空白。有利于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行业分工,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避免重复投资,节省各企业的资金

34、,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效利用资源的新途径。本平台的创新与先进之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一个集纺纱面料、印染手段以及产品样式的设计与开发的新模式;(2)可以为企业提供新信息;(3)可以为企业提供开发的新产品服务;(4)企业可以通过本中心数据库对纺织新产品相关参数的查询,且本中心可以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5)引进最新纺织机械,使织造规模得到大力发展。本平台的服务推广领域主要是纺织,同时还包括纺织的新工艺和高技术纺织等。服务推广范围主要是宁新纺织以及周边地区,同时为广东以及全国纺织企业服务。本平台的建设,可以加快兴宁及周边纺织产品的更新换代,提高兴宁及其周边地区纺织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

35、力,产品研发试验的建设将大大缩短产品开发到应用于生产的时间。2、建设纺织专利数据库,提供纺织行业的专利查询平台。随着越来越多的纺织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知识产权的保护与查询已日渐提上议事日程。通过与各级知识产权部门进行紧密的磋商联系,我办事处准备进行一个有关纺织行业信息的专利数据库建设工作。我们在宁新辖区范围和周边地区进行广泛的调研,咨询了许多纺织企业对建立纺织专利数据库的意见和建议,普遍反映建立纺织专利数据库是纺织行业发展和广大纺织企业的强烈要求。纺织专利数据库将落户宁新生产力促进中心,预计用5年时间将数据库建成纺织行业广受欢迎的一个数据中心,并将有关纺织企业发展成为纺织专利数据库的会员单位

36、。3、拟建设公众学术交流平台本公众学术交流平台主要是针对当前纺织生产技术发展迅速的情况,建设面向行业的开放式技术信息交流平台,其特色与创新之处在于:(1)与中国部分纺织设计师合作,探索交互式新产品开发方式,推动以设计为龙头的品牌发展模式;(2)与中国纺织文献信息中心合作,建立区域性纺织文献信息中心和开放式阅览室,疏通和缩短企业的技术信息渠道;(3)采用沙龙、论坛以及中心网站和刊物等方式构建立体互动学术交流平台,以百家争鸣促百花齐放;(4)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在本中心开展公共式的学术讲座,同时为国内外知名企业推荐新产品、新技术提供平台。 公共学术交流平台的建设,为兴宁以及周边地区的纺织行业人士了解

37、当今国内纺织发展的动态及先进的纺织技术开辟了一个窗口。在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方面,本中心将邀请国内外专家在本中心面向全行业人士开展学术讲座和技术交流。同时,将有诸多的国际知名企业借助本窗口推荐他们的先进技术产品。诸如此类的学术讲座与技术交流,有利于纺织行业人士更好地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紧跟国际纺织发展的步伐,必要时可以实行“拿来主义”,减少投资资金,加速企业的发展。4、建设国际合作的推广平台我们将把平台国际化作为一项重要使命,旨在为纺织行业架起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桥梁,借“外力”帮助企业提高“破垒”能力。国际化的平台,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我国纺织行业整体发展水平以及在国际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对于企业的提升

38、、内部管理水平及市场占有率的提高等方面都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对企业的战略策略的制定和实施、国际品牌的建立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1)通过与一些机构的合作,致力在以下几方面为企业创造利润:第一、结合国内实际,引进国外先进纺织生产技术、安全环保工艺、成本控制方法等;第二、帮助企业搜集各国市场的需求信息,提供产品技术标准及各国国际贸易立法的咨询;第三、作为技术交流中介和贸易中介,组织专家团和采购团到各纺织产区参观、交流、采购;(2)研究国际纺织产品标准和检测技术规范的适用性,并根据技术及产品的更新换代及时提出修订意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订工作。此外,还可以借鉴和引进各国先进技术及标准,提升

39、国内纺织产品的竞争力。促进中心的建设可以增进国内外纺织同行的交流,提高我国纺织行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对于纺织行业的持续发展有着强大的推动作用。本平台建立后,将立足于兴宁及周边地区,不断扩大服务领域和项目,为我国的纺织行业的高速发展铺平道路。(二)重点推进的重大科技项目1、纺织企业节能减排可行性研究及技术开发(1)项目意义近年来,我们宁新街道办事处始终把保护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责无旁贷的重要任务来抓,并与东华大学合作建立产学研相结合基地,积极参与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准备攻克高品质天然纤维织物的无甲醛免烫整理、超临界CO2流体染色、纺织废水深度处理及中水回用、微胶囊化分散染料清

40、洁染色、生态毛织物清洁生产、针织废水回用技术与设备研发、纺织品等离子体加工、有机氟化合物的合成与应用、紫外激光和准分子紫外线织物表面技术处理等多项关键技术,加速各项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实现纺织企业节能减排,预计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需要推进的工作 高品质天然纤维织物的无甲醛免烫整理一直是困扰纺织行业的技术难题,我们准备研发符合生态加工特征的新型免烫整理剂。该项目将吸纳国际同类产品的技术优点,但在合成方法上采用水相聚合的新技术,避免国际上采用的溶剂法多相聚合的方法存在的分离和溶剂回收等问题,所研制的产品在纺织品上的整理效果与传统的含甲醛整理剂相当,从根本上解决天然纤维与纤维制品免

41、烫整理中存在的甲醛危害问题。 超临界CO2流体染色是上世纪90年代由欧洲发明的无水染色新技术,但国外对该项技术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一些关键技术及零部件的转让价格十分昂贵。我们准备与东华大学一起成立攻关小组研制超临界CO2流体染色小样机、超临界CO2流体分散染料溶解度测定装置和25L生产型染色中样机。并将在研制的染色装置上完成分散染料对涤纶纤维、聚乳酸纤维的染色机理、染色工艺等基础理论和应用工艺试验的研究。我们准备与东华大学一起开展超临界CO2流体生产型中样试验和超临界CO2流体对天然纤维的染色研究。超临界CO2流体染色作为一种前瞻性无水染色技术,对减少印染行业耗水量和污物排放量、实现清洁生产

42、将起到突破性作用。 纺织废水深度处理及中水回用技术是多年来国内外同行一直关注的热门课题。我们将与东华大学一起组织相关科研人员对印染废水的处理进行研究,开发污染流体的亚滤处理方法及其处理设备、阴离子染料废水脱色、大通量聚氯乙烯中空纤维膜及其设备、一种污染流体的处理方法及其设备、废水的陶瓷膜处理方法及其处理设备等,并准备将这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集成,把物化预处理、多孔陶粒过滤、曝气生物滤池、陶瓷膜、复合纤维等技术,按需要进行优化组合以适应不同废水、污水的深度处理和回用,开发出通量大、反洗周期长、能耗低、适用于废水深度处理的系统处理技术,将实现中水回用及多种资源回收的目标。 涤纶纤维近一半需

43、进行染色加工处理,而染色加工是耗水多、耗能高、排放污染物多的加工环节。我们将与东华大学研制开发一种原创型的微胶囊化分散染料清洁染色技术,该技术可免去现有染色过程中的染色后水洗还原清洗等环节,染色过程无需使用助剂。采用该技术后,每吨涤纶织物染色仅消耗35吨水和860千克标准煤,可大大减少涤纶染色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并可降低加工成本。六、示范具体建设目标及进度安排1、2007年下半年,巩固完善办事处生产力促进中心,提升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2、2008年上半年,巩固和完善办事处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加强与产学研高校的联合,加快适用工程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帮助企业攻克技术难关,尽快掌握关键技术,加快科技成

44、果转化。3、每年度组织科技和企业中高层人才培训一次以上,及时了解和掌握国际国内科技最新发展动态,致力培养人才的创新发展能力,实现人才的合理开发和优化配置。4、尽快组建纺织行业协会,发挥协会组织的职能作用,为中小型企业提供服务。七、项目的合作内容、框架及任务分工(一)合作内容共同设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完成项目论证,分阶段组织实施;依托产学研模式,共同规划、拟定技术创新与中试项目,并共同申报各类科技项目;科学设计平台、子平台、各部门的运作机制和管理制度;共建专家库,提供技术咨询服务;系统设计培训课程;科学监督,合作完成平台建设。(二)任务分工宁新生产力促进中心,主要负责平台建设工作的组织和落实工作

45、,负责配置工作人员,组建平台的各个职能部门。东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教授负责平台项目的整体设计、运行机制设计、制度设计以及信息化基础平台的设计工作,指导监督项目实施,参与技术开发和合作,兼任技术顾问及管理咨询顾问,设计培训课程,参与科技培训、管理培训等。八、政策与措施根据教育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合作协议和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关于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广东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见(粤府200688号)的精神和要求,结合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认定和管理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加快推进宁新的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建设工作,我们制定了

46、推动企业上规模上档次奖励办法和扶持措施,加快宁新产学研工作向纵深方向发展。(一)加大扶持和奖励力度,促进企业争创名牌产品。为大力实施名牌带动战略,推动我办事处企业上规模上档次,进一步发挥专业镇集聚优势,推进大型企业集团的发展,继续优化提升民营经济,发挥现有优质企业和现有品牌的辐射效应,提高企业集约化的程度和水平。我办事处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和奖励力度,对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奖励10万元;对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产品、广东省著名商标和广东省百强民营企业的奖励2万元,对被评为国家免检产品的奖励1万元。(二)积极开展绿色环境保护体系认证,实施清洁生产,推进我办事处循环经济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工作。为进一步实施清洁生产,构建循环经济,促进我办事处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我办事处大力支持清洁生产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和应用,加快不可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建立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推动绿色环境保护体系认证,推进我办事处企业向环保型和生态化的方向发展。对取得广东省清洁生产企业荣誉称号的奖励1万元;对取得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生产管理企业,分一般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