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 录 第一章 旅游业发展现状与趋势2一、旅游业发展现状2二、发展旅游业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2三、旅游业发展的优势3四、旅游业发展的机遇3第二章 旅游资源结构及评价4一、旅游资源结构分析4二、旅游资源综合评价6三、旅游资源开发层次7第三章 旅游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7一、市场现状与结构7二、客源市场预测9第四章 旅游发展战略10一、规划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10二、旅游区性质定位与旅游业的产业地位11三、规划目标与实现目标的步骤12四、总体布局与旅游分区14第五章 旅游产品开发16一、旅游产品定位16二、旅游产品类型17三、旅游线路组织19第六章 旅游项目开发20一、重点旅游开发项目20二、辅助旅游
2、开发项目:红岩休闲度假旅游开发项目25三、后续旅游开发项目:牛街历史文化旅游开发项目26四、旅游项目开发时序27第七章 旅游形象策划与市场营销28一、旅游形象策划28二、旅游目标市场定位30三、旅游市场营销策略30四、旅游市场营销经费估算31第八章 旅游产业结构31一、直接产业要素31二、基础产业要素32第九章 旅游环境保护33一、旅游环境保护目标33三、重点旅游资源保护35四、旅游环境保护的保障措施36第十章 保障体系与对策措施37一、实施以政府为引导的旅游产业发展战略37二、建立多元化旅游投融资体系38三、加快建立旅游企业市场化经营机制39四、营造良好的旅游社会环境40五、提高旅游开发的科
3、技创新水平40六、建立高素质的旅游专业队伍41前 言弥渡县位于云南省西部,大理白族自治州东南,紧邻州府大理市,是昆明通往滇西和滇西南的咽喉要地。“九五”期间全县国民经济获得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由于弥渡县仍然是一个农业县,农业人口比重大(2001年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3.11%),城镇化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财源单一,财政困难;广大农村虽然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但农民增收难度很大。为了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全县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之一,使发展旅游业成为广大农民巩固温饱奔小康的重要途径,保证全县旅游业健康、有序、快速地发展,县委、县政府决定编制弥渡县旅游发展中长期规划。弥渡县
4、作为大理州的一个县,其旅游开发必将受到大理州旅游开发的深刻影响。弥渡县必须慎重选择具有差异性、独特性、互补性的优势旅游资源进行重点开发、深度开发,才能推动旅游业获得稳定、持续的发展。大理州旅游开发较早,是全省著名的旅游大州,形成了苍洱风景区、鸡足山风景区、石宝山风景区、巍宝山风景区、水目山风景区、茈碧湖温泉疗养区等享有不同知名度的旅游区,大理旅游已步入了建设世界旅游胜地的二次创业时期。弥渡县风光秀丽,气候温和,“九山一坝”、“水乡泽国”、“文献名邦”孕育了“一棵柱子”南诏铁柱、“一把扇子”弥渡花灯、“一首名曲”小河淌水、“一座名山”太极顶、“一位英雄”彝族农民起义领袖李文学、“一座奇桥”天生桥
5、等丰厚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具有较好的旅游资源与区位交通优势。但与州内旅游发达市、县相比较,弥渡旅游开发滞后,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至今尚未形成有较高知名度的旅游景区。州内已开发的“五山一湖”(苍山、鸡足山、石宝山、巍宝山、水目山、洱海)和“两大古城”(大理古城、巍山古城)景区,对于弥渡县山水旅游资源和南诏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将是激烈的近程市场竞争对手。对比弥渡县与周边市、县的主要旅游资源状况,在大理州境内弥渡县以其独具特色的汉族文化传承以及汉文化与地方民族文化的融合,特别是民歌、花灯更显其文化个性,可作为周边市、县的文化互补。鉴于此,弥渡县的旅游开发必须以地方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为切入点
6、,以“南诏铁柱”、“歌源灯乡”、“太极神韵”、“天桥奇观”为依托,强化旅游产品的原真性和深涵性,突出“歌源灯乡”、“史迹胜地”创精品,改善设施壮产业,加大促销拓市场,做好、做大弥渡县旅游业。弥渡县旅游发展规划(20022020年)将作为弥渡县今后20年旅游发展的行动指南,弥渡县旅游发展规划(20022020年)说明书是实施规划的参考文件,县委、县政府要建立健全实施规划的监督和跟踪制度,以行政手段保证规划的实施,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规划进行修正。第一章 旅游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弥渡县的旅游业起步较晚,2001年全县接待游客95026人次,其中外国游客8人次,旅游总收入504万元人民币。一、旅游业发展现状
7、旅游资源初步开发:弥渡县旅游资源类型较多,目前已开发建设了东山国家森林公园,形成了吃、住、游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天生桥风景名胜区的寺观等古建筑基本得到修复,并进行了一定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对铁柱庙中院、后院进行全面维修,对后院进行完善维修,基本恢复了明末清初的建筑风貌;在县城修建了双龙公园和花灯广场;开发了密祉花灯节;还开发了同紫园等休闲度假设施。注意塑造旅游形象:弥渡县以“唱响小河淌水,跳红弥渡花灯”为主线,以唱响一首民歌小河淌水、舞好一把扇子弥渡花灯、宣传好一棵柱子南诏铁柱、开发好一座名山太极灵山、弘扬一位民族英雄李文学、收集好一份资料白子国白崖城历史为主要内容,加强民族文化建设,树立弥
8、渡形象。先后制作发行了VCD歌碟、专题片,提高了弥渡的知名度。旅游设施有所改善:目前,全县共有各类各级具有接待功能的住宿设施13家,其中2星级饭店1家,涉外饭店3家;主要购物商场4家,集中在县城;国内旅行社1家。全县89个村(居)委会达到村村通公路,实现了县乡电话交换程控化,开通了全国联网的移动电话和无线寻呼网络;全县实现了村村通电;完成了县城人民路、中和路等市政建设工程、花灯雕塑和花灯广场的建设,以及县城至密祉乡的公路改造。弥渡县的交通、通讯、水电等旅游基础设施有所改善。二、发展旅游业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旅游产业地位不够明确:还未将商贸业和旅游业各自的产业地位予以明确的界定,而是比较笼统地提
9、出把“商贸旅游”建成国民经济发展新的产业支柱之一,这将有可能不利于旅游产业地位的落实。旅游投资乏力:弥渡县财政投入有限,而其他融资渠道还比较单一,这就造成了弥渡县发展旅游业的巨大瓶颈,导致整个旅游产业的产出效益较低。旅游人才缺乏:弥渡县旅游从业人员中,无大专及其以上学历者,高中及中专学历的仅占从业人员总数的8%,初中学历的员工所占比例也不及总数的40%;没有专业导游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中级管理人员旅游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缺乏,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低,旅游专业人员匮乏。区域竞争激烈:虽然弥渡县靠近昆明大理丽江迪庆旅游热线,但滇西北的旅游热点一直是大理市、丽江古城、香格里拉,加之这条线路上众多旅游资源丰
10、富且已先期开发的景区景点都要从这条线路上分流游客,给弥渡旅游的区域竞争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三、旅游业发展的优势旅游资源优势:弥渡县风光秀丽,气候温和,境内旅游资源种类较多,品位较高,南诏铁柱、天生桥、太极顶、弥渡花灯、弥渡民歌等都是高品位的优势旅游资源。弥渡花灯蜚声全国,小河淌水享誉海内外,被称为“东方小夜曲”,密祉花灯盛会被誉为“东方狂欢节”,弥渡县被国家文化部评为“中国花灯民间艺术之乡”,这些都非常有利于弥渡县的旅游形象宣传,也树立起了弥渡县的旅游品牌优势。区位交通优势:弥渡县拥有较好的地理区位优势和交通区位优势,广大铁路和楚大高速公路越境而过,214国道和320国道(老线)在县境北部纵横交
11、汇,并有连接线与楚大高速公路相通,是昆明通往滇西的必经之地和通往滇西南的咽喉要地。社会环境优势:一是弥渡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旅游业,并在全县国民经济发展“九五”计划和“十五”计划中都对旅游业的发展作出了战略部署;二是有关乡镇和各部门积极参与旅游经济发展,密祉乡等乡镇先后专门讨论了当地发展旅游业的举措;三是弥渡县群众的旅游意识与日俱增,要求发展弥渡县旅游业的呼声此起彼伏。四、旅游业发展的机遇中国薪假制度改革进一步刺激弥渡县旅游业的发展:对弥渡县来说,长假期为其附近大中城市如大理、昆明居民出游创造了条件;而且近年来薪酬体系的改革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上升,也会使得云南省内大中城市居民扩展自己的旅
12、游里程,拉动弥渡县旅游业的发展。云南建设绿色经济强省和民族文化大省是弥渡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云南省实施建设绿色经济强省和民族文化大省战略,将促进弥渡县的绿色经济和民族文化建设,将进一步促进弥渡县对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的保护,创造优美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为加快发展旅游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促进弥渡县绿色经济和民族文化的建设。大理实施建设旅游强州战略是弥渡加快步伐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机遇:大理州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力争在2015年把大理建设成为全国少数民族地区中的旅游强州,逐步把大理州建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
13、胜地。弥渡县作为大理旅游区不可或缺的部分加快旅游业的发展,是全州旅游业发展大局的需要,加快发展弥渡旅游业已是刻不容缓。弥渡县旅游业在实施县域产业结构调整战略中将获得加快发展的机遇:弥渡县旅游业的发展已列入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政府的扶持和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将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弥渡县旅游业正面临加快发展难得的历史机遇。第二章 旅游资源结构及评价一、旅游资源结构分析(一)旅游资源类型结构参照国家旅游局制订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1992),结合弥渡县的旅游资源赋存状况,对弥渡县旅游资源的类型结构归类如下:类型丰富,分布较广:弥渡县旅游资源在类型构成上包括2个大类,8个亚类,32个
14、基本类型,209个(处)旅游资源实体。自然与人文资源皆具,资源实体数量相当:在类型上,人文旅游资源涉及21个基本类型,而自然旅游资源涉及11个基本类型。从亚类数量看人文景观资源所占比例较大,但从单体数量分析,自然旅游资源实体102个(处),人文景观资源实体107个(处),自然旅游资源实体与人文景观资源实体的数量基本接近。基本资源相对集中:自然资源多集中于“山岳”(35处)、“泉”(24处)、古树名木(15处)等基本类型;人文旅游资源多集中于古遗址(11处)、古建筑(包括宗教与礼制建筑、楼阁等,共31处)、民俗风情(16种)、地方特产(15种)等。弥渡县旅游资源基本类型的这一归属趋势,使其资源构
15、成组合呈现出:“山林泉水+古迹古建+特色文化”的特色搭配,为弥渡县选取旅游资源的开发层次和开发方向奠定了较好的资源基础。人文旅游资源特色明显,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在弥渡的文化类旅游资源中,地方音乐,民歌、花灯特色极为明显,弥渡花灯享誉全省,小河淌水唱响中外,南诏铁柱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知名度。(二)旅游资源空间结构1、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分布密度:弥渡县9个乡镇都有旅游资源分布,但其数量及类型有所差别,资源分布的密度对比度上,全县由北向中再到南,旅游资源实体数量呈现从“密集”到“较密集”再到“相对疏朗”的变化趋势。北部地区包括红岩镇、新街镇、弥城镇、太花乡,有旅游资源实体74个(处);中部地区
16、包括寅街镇、密祉乡、苴力镇,有旅游资源实体64个(处);南部地区包括德苴乡、牛街乡,有旅游资源实体41个(处)。资源特征:北部地区旅游资源的富集程度相对较高,人文内涵相对厚重,区内有县内唯一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南诏铁柱及国家级森林公园东山森林公园,有特色明显的天生桥风景名胜区,大坝水库等,同时弥城镇又是弥渡县的游客集散中心,开发条件相对较好;中部地区旅游资源特色明显,人文与自然交相辉映,花灯、民歌品位高,小河淌水是有“东方小夜曲”之称的世界民歌极品,太极顶是一处具有综合功能的景区,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南部地区范围较大,旅游资源分布较为分散,但该区自然韵味浓厚,让人们更能感受到回归自然的趣味,牛
17、街李文学起义军帅府旧址、天生营彝族农民起义遗址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2、旅游资源的空间组合红岩旅游资源片区:包括红岩镇和新街镇,是弥渡县主要的休闲度假区,域内人文景观相对丰富,距集散中心弥城镇较近,道路交通方便,可作为县域内的次级资源开发区。弥城旅游资源片区:包括弥城镇和太花乡,区内的文物古迹分布较为集中,旅游资源具有类型多、级别高的特点,应成为弥渡县旅游资源开发的核心地区。密祉旅游资源片区:包括寅街镇、密祉乡和苴力镇,本区域旅游资源特色最具弥渡特色。本区可作为弥渡县旅游资源开发的第二核心区。牛街旅游资源片区:包括德苴乡和牛街乡,本区域旅游资源分布较为分散,加之目前交通不便,该区域宜作为后备旅游
18、资源开发区。二、旅游资源综合评价(一)县内旅游资源评价1、旅游资源分类分级评价国际吸引向性:在32个基本类型中,有4个基本类型旅游资源具有国际吸引力,占基本类型总数的12.5%;有15个基本类型旅游资源具有国内吸引力,占基本类型总数的46.9%。其资源开发应针对不同的市场来进行。旅游资源开发潜力级:在32个基本类型中,具有一级开发潜力的基本类型旅游资源有8类,具有二级开发潜力的基本类型旅游资源有10类,合占基本类型总数的56.3%,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较大。旅游资源开发限制型:弥渡县旅游资源开发的综合利用率不高,景观价值较高的自然景观资源对外宣传力度不够,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的结合不够。弥渡县旅游资
19、源的开发尚需加入多种形式的打造和包装,强化形象设计与宣传,塑造弥渡县的旅游品牌。2、旅游资源质量定量评价应用模糊评判理论和方法对弥渡县各重点旅游区的旅游资源进行定量评价,结果是:有1个级旅游资源片区,即弥城旅游资源片区;2个级旅游资源片区,即红岩旅游资源片区和密祉旅游资源片区;1个级旅游资源片区,即牛街旅游资源片区。(二)县内外旅游资源对比评价1、旅游资源空间分布比较大理州历史悠久,山川秀丽,文物古迹荟萃,列级风景名胜旅游资源丰富,全州共拥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2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6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5个、州级自然保护区14个、国家森林公园4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个、
20、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3个、州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个、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6个,形成了苍洱风景区、鸡足山风景区、石宝山风景区、巍宝山风景区、水目山风景区、茈碧湖温泉疗养区等享有不同知名度的旅游区。弥渡县拥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个、州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个、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1个、国家森林公园1个、州级自然保护区2个,旅游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国家级与省级风景名胜旅游资源综合评分居全州1市11县第5位,但尚未形成有较高知名度的旅游区。2、旅游资源特色比较对比弥渡县与周边市县的主要资源的状况,可明显看出其旅游资源的个性色彩,同时又与相关县有着资源延续及互补的关系
21、。在大理州境内弥渡县以其独具特色的汉族文化传承以及汉文化与地方民族文化的融合,特别是民歌、花灯更显其文化个性,可作为周边市、县的文化互补。但是,在大理州境内有著名的苍山、巍宝山、鸡足山、石宝山、水目山等已具较高知名度的品牌型旅游资源,这对弥渡县旅游资源特别是山岳景观资源的开发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三、旅游资源开发层次根据弥渡县旅游资源的类型结构及开发条件,其旅游资源的开发层次为:在“绿色山岳,小河淌水”的地理地域背景上,充分体现弥渡县“九山一坝水乡泽国,民歌源流花灯唱响”的优势资源,选择南诏铁柱、花灯狂欢、太极神韵、天桥奇观等4种旅游资源为重点开发对象,古建观光、康体休闲、美食购物等旅游资源作为一
22、般开发对象,以丰富弥渡县旅游资源的开发层次。第三章 旅游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一、市场现状与结构(一)客源市场规模2001年,弥渡县全年接待游客9.5026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8人次),占大理州接待游客总数的1.73%;旅游总收入504万元人民币,占大理州旅游总收入的0.20%,占弥渡县国内生产总值的0.68%。市场规模较小,旅游经济效益不高。(二)客源市场结构地域结构:弥渡县旅游客源市场呈现出“以省内游客中的大理游客为主,省内及国内市场规模较小,海外市场基本未开发”的市场格局。省内游客占到了整体客源市场96%的份额,其中大理州的居民占72%、昆明市占7.4%、楚雄州占2.3%、保山地区占2.3%
23、、丽江地区占2%、临沧地区占2%、思茅地区占1%、其他地州市占7%。国内其他地区客源只占弥渡县客源的3%,海外游客占弥渡县客源市场的不足1%。年龄结构:2544岁占到游客总量的46.4%,4564岁占25%,1524岁占19.4%,65岁以山上占8.3%,14岁以下占0.9%。职业结构:专业技术人员、企事业单位职工、退休人员、家庭妇女、学生较多,占游客总数的79.8%;其次为商贸人员、政府工作人员、职员,占20.2%;军人、服务推销人员较少。文化程度:高中、中专文化占52%,初中以下占25.7%,大专及其以上占17.3%,文盲或半文盲占5%。经济收入:月收入在5001000元的占44.5%,5
24、00元以下占28.3%,10002000元占19.4%,2000元以上占7.8%。(三)旅游行为分析旅游动机:在赴弥渡县的游客中,观光游览的占41.3%,休闲度假占18.8%,宗教朝拜占16.5%,探亲访友和商务各占13.8%和5.5%,会议占0.5%,其他旅游目的占3.6%。县内流向:铁柱庙占34.7%,天生桥占22.1%,东山森林公园占16%,白云寺占6.8%,密祉东方花灯狂欢节占5.1%,太极顶占5.1%,青螺公园占3.4%,花鱼洞占2%,弥城温泉占1.7%,谷女寺占1%,李文学帅府和五台大寺各占1%和0.7%,李文学起义遗址占0.4%。宣传渠道:亲朋好友介绍的占48%,电台广告宣传知晓
25、弥渡县的占19%,旅行社组织的占7%,通过电视、报刊杂志介绍知晓弥渡县的占7%,其他占19%。消费结构:交通占26%,住宿占30%,餐饮占19%,购物占11%,游览和娱乐各占7%。旅游消费结构尚不合理,游览、购物和娱乐所占比重偏低。停留天数:来弥渡县的游客中以停留一日的居多,占59%;打算停留两天的游客居第二位,占17%;打算停留三天或四天以上的各占9%和15%。组织方式:来弥渡县的游客中,与亲朋好友结伴和与家人同行的各占36%和34%,只身一人的和单位团体组织的各占18%和6%,其他占8%。交通方式:交通方式以坐公共汽车居第一位,占54%;自己开车占24%,跟旅游团队占2%,坐火车占1%,其
26、他方式占19%。重游率:有99%的游客表示会重游,只有1%的游客表示不会重游。满意程度:由于弥渡县旅游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旅游服务从总体上还不能令游客满意,必须大力加强其建设和管理,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各项指标平均得分及评价等级分别为:住宿3.5分,良;餐饮4分,良;交通3分,中;娱乐1.5分,差;购物2分,差;导游1.5分,差;邮电通讯1.5分,差。(每项满分为5分)二、客源市场预测以弥渡县2001年的游客规模和旅游收入为基数,结合弥渡县旅游业的发展趋势以及与周边著名旅游景区的合作情况,对弥渡县20022020年的游客规模与旅游收入及其经济带动效应分高、低两套方案预测如表3-1、表3-2、表3-
27、3、表3-4所示。表3-1 弥渡县20022005年游客人数与旅游收入预测表时 序预测项目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游客总数(万人次)高限12.213.714.815.8低限11.012.313.414.2旅游总收入(万元)高限73295911841580低限66086110721420表3-2 弥渡县2005、2010、2020年游客人数与旅游收入预测表时 序预测项目2001年(基准年)2005年20012005年年均增长率(%)2010年20052010年年均增长率(%)2020年20102020年年均增长率(%)游客总数(万人次)高限9.502615.813.629.414
28、.463.08.4低限14.210.626.612.157.07.6旅游总收入(万元)高限504158031.3558630.12205015.3低限142029.6505427.51995014.1表3-3 弥渡县旅游业直接经济效应预测表时 序预测项目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10年2020年旅游GDP(万元)上限403528651869307212128下限363474590781278010973旅游税收(万元)上限374859792791103下限33435471253998旅游就业人员(人)上限61068574079014703150下限55061567071013
29、302850表3-4 弥渡县旅游业间接经济效应预测表时 序预测项目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10年2020年旅游GDP(万元)上限26434542656920117938下限23831038651118197182旅游税收(万元)上限22293648168662下限20263243152599旅游就业人员(人)上限3050342537003950735015750下限2750335033503550665014250第四章 旅游发展战略一、规划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一)规划指导思想以国家西部大开发为背景,云南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战略部署为指导,大理州建设
30、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精品旅游区、弥渡县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依据,制定弥渡县旅游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为:以超前的眼光,审视新世纪国内外旅游发展的趋势与潮流,与时俱进,拓宽发展思路,树立大旅游观念,按照大产业、大文化、大服务、大市场的要求规划弥渡县旅游业的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思想,以弥渡县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组合特征为基础,以旅游资源和环境的科学利用为前提,以市场需求为规划开发导向,合理构建弥渡县旅游产业结构;高起点、高品位、高标准地进行旅游产品和旅游项目的设计与开发,打造特色鲜明的弥渡旅游形象;充分发挥弥渡旅游的后发优势,逐步把旅游业建设成为弥渡县国民经济中的新兴支柱产业。(二)规划基本原则发展大产
31、业:从大产业的角度,整合弥渡县“行、游、住、食、购、娱”等旅游产业要素,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充分发挥旅游业在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先导带动作用,尽量延长旅游产业链,加快相关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立足竞争优势:虽然弥渡县旅游资源的种类、数量、级别都有一定的竞争能力,但和周边市县旅游资源相比较,弥渡县旅游资源开发较晚,部分资源开发的市场门槛较高,且在市场开拓方面“五山一湖”(苍山、巍宝山、鸡足山、石宝山、水目山、洱海)屏蔽影响显著,并无绝对优势。弥渡县必须慎重选择具有差异性、独特性、互补性的优势资源进行重点开发、深度开发,才能推动旅游业获得稳定、持续的发展。发挥文化优势: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
32、文化的载体。只有突出文化特色,才能最大限度地吸引游客。弥渡县是“文献名邦”,是被文化部命名的“花灯民间艺术之乡”,省政府命名的“文化先进县”,历史悠久,文化厚重,重点景区景点几乎都与独特的文化相联系,这是弥渡县发展旅游业的最大优势。争取优势互补:弥渡县旅游发展规划应与云南省,尤其是与大理州旅游业发展规划相互协调,相互衔接,把弥渡旅游纳入大理州旅游开发的组成部分来发展。在旅游产品开发与旅游线路设计和客源输送等各方面,要充分注意与周边旅游区的互补性,加强与周边旅游区的协调合作、共谋发展。突出特色,创精品名牌:特色是旅游的精髓。目前,弥渡县特色鲜明、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吸引力的景区景点还不多。因
33、此,弥渡旅游的发展应坚持走挖掘历史文化、展现地方风情的内涵拓展道路,全方位展示弥渡作为“花灯之乡、民歌之乡”独特的原真性文化氛围,从而形成自身的不可替代的品牌特色,使弥渡县成为水平较高、特色鲜明的旅游目的地。协调配套,合理布局:发展旅游业是一个巨大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包括城建、文物、环境、交通、文化、工商、农业等各部门的协调配合与统筹安排,同时其内部的“行、游、住、食、购、娱”等诸要素也要形成系统,各方面均应综合配套、协调发展、合理布局,以实现最大的综合效益。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社会参与:由于弥渡县旅游业尚处于不发达阶段,旅游市场运作机制还不健全,必须充分发挥以政府为引导的宏观调控作
34、用,按市场需求引导旅游产品和项目的建设。同时,放手发挥旅游市场运作的自主功能,吸引更多的投资主体在弥渡旅游中谋求发展。此外,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形成全县发展旅游的社会共识,通过利益结合的经济纽带形成发展旅游业的社会合力,通过政府引导协调形成发展旅游的社会工程,营造旅游发展的社会环境和氛围。统一规划,远近结合,突出重点:为了使旅游规划的前瞻性、指导性与规划实施的现实性、可操作性相结合,必须贯彻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分清主次、远近结合的原则,做到重点突出、开发有序。可持续发展: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把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放在首位。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项目的建设,要既有利于保护旅游业
35、赖以生存发展的生态环境,又有利于后代人的发展。在发扬地方文化特色,保护文物古迹与生态环境的同时,正确处理好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协调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旅游区性质定位与旅游业的产业地位(一)旅游区性质定位基于对弥渡县的旅游背景、资源条件、客源市场等要素的综合分析,弥渡旅游区的性质定位为:以弥渡县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为基础,以天桥奇观、南诏铁柱、太极神韵、花灯狂欢等优势旅游资源为突出重点,以古建观光、康体休闲、美食购物等一般旅游资源为辅助,以强化旅游产品的原真性、深涵性为开发方向,以凸现“歌源”、“灯乡”、“史迹胜地”为品牌特
36、色,融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文化旅游、生态旅游、节庆旅游、宗教朝拜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生态旅游区,大理州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滇西旅游大区中的新亮点。(二)旅游业的产业地位“十五”期间,弥渡县根据“调优第一产业、加快第二产业、调快第三产业”的产业发展原则,在强化传统支柱产业的同时,加大开发和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力度,努力把商贸旅游业建设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之一。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必须在近期(20022005年)把旅游业建设成为弥渡县第三产业的龙头、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中期(20062010年)为把旅游业建成支柱产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远期(20112020年)把旅游业基本建成支柱产业之一。
37、为了把旅游的产业地位落到实处,并逐步巩固旅游的产业地位,必须按照发展大旅游、培育大市场、建设大产业的思路,深度开发有效利用旅游资源,培植优质名牌旅游产品,建立集观光游览、文化生态、休闲度假、美食购物为一体的综合旅游产品体系,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环境建设,积极推进旅游企业改革和管理创新,全面提高旅游产业整体素质。旅游产业的培植与旅游产业地位的确立,还必须与相关产业的优化建设密切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旅游业产业链长、带动辐射面大的产业优势,与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包括畜牧业和水产业)、林业、加工业、商贸服务业相结合,实现旅游业和特色农业、特色加工业的强强联合,共同促进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三、规划目标
38、与实现目标的步骤(一)规划目标1、定性目标通过规划期内的逐步建设和滚动发展,使全县重要旅游资源基本上得到有序开发,建成一批精品景区景点和特色旅游产品,尤其要通过对县城旅游中心区和密祉旅游片区的深度开发,使之成为滇西新兴的特色旅游景区;以弥城旅游中心区为先期龙头,形成食、宿、行、游、购、娱配套的综合旅游产业体系,完善各类旅游功能和设施,建立健全全县旅游产业发展决策协调体制、行业管理体制和行业自律协调体制,营造良好的旅游发展的法制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充分发挥旅游业在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先导拉动作用,把旅游业建成弥渡县的新兴支柱产业,把弥渡县建设成为在省内有较大影响的旅游区。近期(200
39、22005年),把旅游业建成为弥渡县新的经济增长点;中期(20062010年),把弥渡县建成滇西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为把旅游业建设成为支柱产业打下坚实的基础;远期(20112020年),把弥渡县建成优秀旅游县,旅游业基本建设成为全县的支柱产业之一。2、定量目标近期(20022005年):到2005年,全县接待游客141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4001600万元,旅游业总收入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1.5%;直接和间接旅游税收110130万元,直接和间接旅游就业人数43004700人。中期(20062010年):到2010年,全县接待游客273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0005600万元,旅游业总收
40、入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3.5%;直接和间接旅游税收400450万元,直接和间接旅游就业人数80008800人。远期(20112020年):到2020年,全县接待游客576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000022000万元,旅游业总收入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6%;直接和间接旅游税收16001800万元,直接和间接旅游就业人数1710018900人。(二)实现规划目标的步骤近期(20022005)重点开发建设期。本时期规划为新世纪弥渡县旅游业发展的初创期,属于旅游设施投入较大的重点发展阶段。本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在“政府引导”发展模式推动下,实施精品带动战略,确定全县旅游发展的战略和目标,制定
41、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近期旅游发展的重点建设计划和实施方案,构架建设全县旅游产业体系,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旅游经济成为全县新的经济增长点;系统完善核心景区的各项功能,丰富旅游活动内容,全面提升核心景区的市场占有率;依托地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提升旅游产品和旅游项目的文化内涵,着重开发建设南诏铁柱、天生桥、密祉花灯、弥渡民歌等对整个弥渡县旅游业发展能起到龙头带动作用的重点景区景观,努力把天生桥建设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同时为开发太极顶景区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加强旅游接待设施和旅游基础设施以及旅游人才培养,到2005年基本形成“行、游、住、食、购、娱”综合配套的全县旅游产业体系,形成一定的旅游产业规模。中
42、期(20062010)配套建设发展期。本时期规划为弥渡县旅游业发展的成长期,其主要任务是完善重点旅游产品的建设,形成一定数量的旅游精品,不断配套和完善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及配套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积极发展各种旅游企业,培植壮大龙头主导旅游企业,形成结构合理的旅游企业群体,建立旅游产业支柱,夯实旅游产业基础,加强旅游产业薄弱环节建设,完善旅游产业结构;强化旅游行业管理,基本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并与国际接轨的旅游管理体制,广泛引进国际通行的服务质量标准(如ISO9000质量管理认证体系)和环境保护标准(如ISO1400环境保护认证体系),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旅游环境保护与建设力度,树立良好的旅游服务形
43、象;加强旅游人力队伍建设,大力提高旅游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素质,为提高旅游产业质量提供可靠的人力资源保证;形成较大的旅游产业规模,顺利实现弥渡旅游业从初创期向成熟期的转变。远期(20112020)系统建设完善期。本时期规划为弥渡县旅游业发展的成熟期,应基本完成各项规划建设项目。本时期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实现旅游产品的精品化和多元化,旅游产业基本要素(行、游、住、食、购、娱)全面、协调发展,并富有弥渡特色,旅游产业结构健全完善;省内、国内、海外旅游市场得到全面开发,形成本地区、省内、国内、海外市场相结合的稳定、协调发展的旅游客源市场体系;建立起政府引导、市场调控与企业运作相结合的规范经营、竞争有序的
44、旅游市场经济体系,以及与国际接轨的旅游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旅游经济产业化、社会化、市场化水平显著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协调发展,实现旅游经济从数量型扩张向质量提升型的根本转变,旅游业总产出在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有相当份额,成为支柱产业之一,并走上平稳、持续、高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四、总体布局与旅游分区(一)总体布局根据弥渡县旅游资源的空间组合结构,结合弥渡县旅游发展的时序与分段建设目标,构建弥渡县“一个中心、三个片区、五项产品、四大项目”的旅游发展总体布局。一个旅游中心:弥城文化胜迹旅游中心三大旅游片区:密祉生态文化旅游片区、红岩休闲度假旅游片区牛街历史文化旅游片区五项旅游产
45、品:观光体验旅游产品、文化体验旅游产品、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生态体验旅游产品、节事庆典旅游产品四大旅游项目:弥城文化胜迹旅游开发项目、密祉生态文化旅游开发项目红岩休闲度假旅游开发项目、牛街历史文化旅游开发项目(二)旅游分区1、弥城文化胜迹旅游中心区域范围:弥渡县城(弥城镇)、太花乡及其邻近景点。主要景点景观:主要包括铁柱庙、铁柱庙踏歌会、天生桥、天生桥庙会、天桥营锁水阁、弥蒙古驿道、鸟道雄关、朝阳寺、王母阁、回龙山塔(文笔塔)、白总旗温泉、高芹温泉、夹石洞温泉、石咀温泉、青螺公园、双龙公园、花灯广场、县城风貌等。主题创意:天桥奇观无双景,铁柱标绩撼古今功能定位:观光旅游、历史文化体验旅游片区,是弥
46、渡县旅游开发的核心区域。市场定位:以省内旅游市场为主,国内旅游市场为辅,积极开拓海外旅游市场。开发方向:在完善观光旅游产品的基础上,努力开发历史文化旅游产品、节事旅游产品等新兴的专题旅游产品,以富有原真性、深涵性的旅游产品带动弥渡旅游开发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超越式发展。开发时序:近期重点开发。2、密祉生态文化旅游片区区域范围:密祉乡。主要景点景观:太极顶、密祉花灯节、密祉大寺、小河淌水源头、千年古桂、开南古驿道、文盛街古驿铺、亚溪河、凤凰桥、珍珠泉、太极顶朝山会等。主题创意:太极灵山清幽境,山歌花灯欢乐乡功能定位:观光旅游、生态文化体验旅游片区,全县的重点旅游区。市场定位:国内旅游市场为主,积极开拓海外旅游市场。开发方向:在完善观光旅游产品的基础上,积极开发文化与自然生态体验旅游、宗教朝拜旅游等多形式旅游产品。开发时序:近期启动,中期重点开发。3、红岩休闲度假旅游片区区域范围:红岩镇与新街镇。主要景点景观:大坝水库、谷女寺、白崖城遗址、金殿窝遗址、定西岭古驿道、东山国家森林公园、永增玉皇阁(二十村玉皇阁)、五十三村玉皇阁等。主题创意:休闲度假好去处,湖光山色总相宜功能定位:森林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片区,全县的辅助旅游区。市场定位:周边区域旅游市场为主,积极开拓省内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