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职专业群建设评价体系构建.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196609 上传时间:2024-05-22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2.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职专业群建设评价体系构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职专业群建设评价体系构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职专业群建设评价体系构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3卷第5期2023年10月Jiangsu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Vol.23 No.5Oct.2023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职专业群建设评价体系构建刘晨阳,唐林伟(湖南师范大学职业教育研究所,湖南长沙410081)摘要:专业群建设是我国高职教育优化专业结构、整合教育资源、推动专业升级的重要选择。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离不开对专业群建设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现有对高职专业群建设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应用相对缺乏,存在评价体系停留在理论层面、评价体系建设标准缺失以及评价指标缺乏适切性等问题。由此,需要立足于教育部提出的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目标,结合全面、系统、科学、定量与定性在内的

2、多个评价原则,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高职专业群评价体系,通过对专业群建设过程中所包含的各方面进行分层,保证评价体系的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并从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专业群评价赋能、构建多元评价格局以及增强评价指标适切性等方面提出提升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评价体系应用成效的相关建议,以期实现以评促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关键词:职业教育;高职专业群;评价体系;层次分析法中图分类号:G710文章编号:2096-6725(2023)05-0046-09文献标志码:ADOI:10.15903/ki.jniit.2023.05.006高职专业群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专业群是以一个或多个办学实力强、就业率高

3、的重点建设专业作为核心专业,并由若干个工作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或专业学科基础相近的相关专业组成的集合。专业群建设是职业院校依据产业链、职业群或学科群逻辑对所办专业进行群集化规划、开发和整合的过程。2019年初,国务院印发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启动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1。在此之后,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 等一系列文件相继发布,要求“高职院校需要依据本区域经济发展情况,辐射行业及重点产业发展,聚力建设一批优质、且中国特色与世界水平兼具的专业群。依托优势特色专业,健全对接社会经济与区域建设,构建动态调整、自我完善的专业群建设发展机制

4、,从而推动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中的资源整合与结构优化,并激活集聚效能,提升服务能力,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与产业需求的全面融合”2。此后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绩效管理暂行办法 等文件的印发也助推高职专业群建设由初步探索迈入高质量提升阶段3。专业群建设已然成为我国高职教育优化专业结构、整合教育资源、推动专业升级的重要抓手。但在 2022年“双高计划”建设中期绩效评价中发现,代表着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最高水准和未来方向的197家高职院校及其承担的253个专业群建设,依然存在着与产业发展适配度较低、资源共享度不高、组织协同度较差等诸多问题4。如何评估专业群建设成效,目前相关研究仍十分缺乏,国家层

5、面也尚未出台统一的评价标准与方法。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对高职专业群建设的过程与成效进行评价,这不仅是深化新时代教育质量评价改革的重要步骤,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 2019 年重点课题“职业院校 人工智能+专业群 建设机制与优化路径研究”(编号:XJK19AZY010)。作者简介:刘晨阳(1999),女,广西柳州人,湖南师范大学职业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管理。46专题:“双高”建设与评估2023年第5期也是全面提升高职教育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路径5。本研究旨在依据目前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评价中存在的问题,理清问题产生原因,构建评价体系,推动高职院

6、校专业群内涵式发展。一、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现有评价存在的困境高职院校的专业群建设需要具有专业群建设特色、贴合建设需求的评价体系。专业群建设的正确方向,明晰的建设目标和工作内容,对专业群内各要素的指导与监督,都离不开科学的评价体系。但目前专业群建设评价体系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层面仍存在较多问题。职业院校在进行专业群建设时,迫切需要建立科学合理,兼具指导性与针对性的评价方式,对专业群建设进行评价。然而高职专业群建设评价仍处于起步阶段,评价体系的构建仍面临较多困境6。(一)专业群建设评价体系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自从专业群建设被提出后,很快成为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热点话题。在中国知网以“高职专业群”为

7、关键词进行搜索可见,自从 2019 年“双高计划”与“职教 20 条”发布之后,相关论文的数量飞速增长,这些文献大都围绕为什么要建设专业群、应该怎样建设进行相关研究。如图 1 与图 2 所示,以“专业群建设评价”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进行精准搜索,发现其发文量远小于“专业群建设”。“双高计划”正式实施后,虽然相关文献的数量有所增加,但文献研究质量仍显不足,大多聚焦于专业群建设评价体系构建意义、构建原则、建设主体等内容进行理论探讨,缺乏实证研究。此外,目前大部分专业群建设评价所采用的方法为定性分析,缺乏定量研究,且评价方式侧重结果性评价,缺乏从整体角度出发进行的对专业群建设的背景、过程以及专业群建设

8、推动产业发展、培养高质量人才、契合区域经济特点等评价。与此同时,专业群建设的评价主体较为单一,缺乏第三方与多元主体评价,评价结果难以保证客观与公正。图 1在中国知网上以“专业群建设”为关键词搜索的发文量图 2在中国知网上以“专业群建设评价”为关键词搜索的发文量(二)专业群建设评价体系标准缺失2019 年“双高计划”提出对专业群“制定项目绩效评价办法与定期跟踪评价”。同年,国务院颁发的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中明确47专题:“双高”建设与评估2023年第5期提出“完善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等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积极支持第三方机构开展评估”;在 2022 年 5 月正式施行的新版 中华

9、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当中明确提出“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吸纳行业组织、企业等参与评价,并及时公开相关信息,接受教育督导和社会监督,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质量评价体系,组织或者委托行业组织、企业和第三方专业机构,对职业学校的办学质量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及时公开”7。由此可见,无论是法律法规还是发展规划,均提出目前急需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群建设评价体系,对不同专业群建设成效进行横纵向比较,掌握专业群发展的真实情况,从而不断地提升专业群的建设水平,实现专业群建设目标。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与发展的关键支柱。但当前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仍存在较多问

10、题,建设成效较低,国家层面目前也尚未出台统一的评价标准与方法。虽然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绩效管理暂行办法(教职成 20208 号)中明确指出:“评价工作应当做到职责明确、相互衔接、科学公正、公开透明”,但就专业群建设的全过程而言,仍然缺乏规范性与科学性兼具的评价标准。与此同时,各级各类部门尚未制定专门指导专业群建设的指标体系,导致出现建设过程缺乏可衡量标准,建设效果与预期目标不匹配,建设方向容易迷失等问题。(三)专业群建设评价指标适切性不足目前,对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进行评价的方式有相当一部分与学校办学综合评价相混同,故评价结果在激活专业群内生动力以及增强专业群与区域经济产业、职

11、业群发展之间的外部联系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而且由于缺乏专门性的评价体系,专业群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迟迟未能改进。因此,目前急需构建针对性与适切性并重的专业群建设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引导、激励、诊断、调节和改进功能。然而高职学校迫于竞争压力、缩减工作量等多方面原因,会在专业群等内部评价中优先设置以办学绩效为主的评价内容,缺乏专业群建设过程中教师、学生、企业等核心利益主体关切的评价要素8。与此同时,我国高职院校的专业群建设大都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与发展规模,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师资配备、课程建设等方面有所侧重。然而,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依然沿用专业建设的既有指标体系,既无法反映专业群建设取

12、得的成效,也无法显示专业群建设相对于专业建设的优势和显著性成果,导致评价指标与现有专业群发展缺乏适切性9。二、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专业群建设评价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模式不仅是诊断专业群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的重要手段与检验专业群建设成效的重要工具,也是助力专业群建设提质升级的重要指南10。专业群建设评价本质上是一个诊断、鉴定和持续改进的过程,应包含建设各环节与全过程,同时需要考虑不易量化的因素。因此,本研究在采用层次分析法作为专业群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构建方法的同时,还辅以文献研究法、德尔菲法等,从相对客观的角度将人们对复杂问题的主观认识条理化、层次化。(一)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Analytic

13、Hierarchy Process)是20 世纪 70 年代初由美国匹兹堡大学萨蒂教授提出的一种系统化、层次化的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将复杂与亟待解决的问题置于一个存在交互影响的系统中,并且将问题分解为多个组成因素,根据支配或从属关系将其分组、编码,形成层层递进式结构。具体而言,该方法首先将复杂问题中分解的各个因素建构成为相互关联的有序层次,通过因素与因素之间两两比较计算出层次中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之后经过层层重组并基于相对重要性对各因素进行排序,最终得出因素之间相互比较后所占的权重,是一种多层次、多目标、多准则的决策方法。该方法原理是在分析复杂现象或问题之前,对现象或问题本质进行分析,并

14、将其分解为相关48专题:“双高”建设与评估2023年第5期因素,基于因素与因素之间的关系构建多层次的结构模型11。研究者可以借助相关经验或该研究领域专家的意见来判断与衡量各层次的重要性并进行权重排序,对其进行定量分析与比较。层次分析法的核心是将复杂问题分解为多个因素,将影响因素层次化和数据化,构成具有可比性的层次。该方法能使复杂问题直观化,由难到易地分解复杂、抽象问题或现象,从而对复杂问题或现象进行直观评估与决策。(二)构建评价体系1.确定评价指标与层次评价体系覆盖专业群建设的整个过程,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群建设评价体系有助于高职专业群依据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对接产业链、职业岗位群特征,明确专业群

15、未来发展方向与优先顺序,提升教育资源配置效率。评价指标是专业群建设评价体系中至关重要的部分,评价体系的构成离不开契合专业群建设的评价指标12。为了使专业群建设评价体系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本研究首先对涉及“专业群建设”的官方政策文本进行研究与分析。政策文本作为法定文本,在推动专业群发展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影响13。通过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政府网等官方网站,收集整理有关“专业群建设”“专业群评价”的政策文本,采用标记文本关键词的方法,依据政策导向与专业群建设要求,对政策中专业群建设需要考虑的因素进行编码分析。此后,广泛搜集、阅读有关专业群建设与评价的相关文献以及各高职院校发布的办学质

16、量报告,紧跟研究前沿与高职院校实践现状。基于政策文本、相关文献以及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实际情况,本研究将评价指标细分为以下七个维度:组织体系、师资队伍、课程资源、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科研创新、社会效益,并将每个维度分解为若干个二级指标,如图3所示。图 3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评价指标体系2.确定评价体系中各指标权重权重是指专业群建设评价指标在专业群评价体系中的相对重要程度,根据专业知识、经验积累和专家评定等方式,基于指标构建的原49专题:“双高”建设与评估2023年第5期则,对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中各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进行决策,计算出每个指标在该评价体系中的权重。首先,本研究使用德尔菲法对专业群建设

17、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指标进行筛选,该过程包含两轮专家咨询。首先邀请数十位目前在高职院校一线进行教学与管理的专家对评价体系中的指标层进行匿名主观赋值,并对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指标两两打分。专家的研究兴趣主要聚焦在职业教育学、专业群建设、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领域。之后,计算出专家们的赋权结果平均值,建构一级指标对专业评价的判断矩阵,得到每个指标的相对权重。如此能够排除由于个人认知能力与主观偏好而导致的结果误差和影响,以较为客观与多元的角度判断每个评价指标的重要性。采用萨蒂的 19 标度法构建判断矩阵14,如表 1所示。表 119标度法标度值13579倒数含义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具有同样重要性表示两个因素相

18、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稍微重要表示两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明显重要表示两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非常重要表示两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极端重要因素i与j比较为aij,则因素j与i比较为aji1 aij构建判断矩阵是运用层次分析法的关键步骤,能够显示专业群建设评价层次模型中当前层次各指标相对于上一层次某一指标之间两两相对的重要程度。在应用专业群建设评价体系对专业群建设成效进行评价时,则可以用获得的评价数据来建立各层级指标的判断矩阵,再用恰当的计算方法计算某一准则层各元素的相对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最后获得有效评价数据。专业群建设评价体系一级指标构建的判断矩阵15,如

19、表2所示。表 2一级指标对专业群建设的判断矩阵指标组织体系师资队伍课程资源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科研创新社会效益组织体系11/31/51/21/31/61/6师资队伍311/3321/31/4课程资源531531/31/3人才培养21/31/511/31/51/4产教融合31/21/3311/51/4科研创新6335511/3社会效益6434431为确保评价指标权重赋值的合理性以及判断矩阵结构的科学性,所构建的判断矩阵偏离一致性的程度不能过大。因此,构建判断矩阵后需要对其进行一致性检验,分析指标存在的合理性和重要程度。一致性检验计算后的比例(CR)小于 0.1 时,就表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处于允许存在

20、误差的范围内;否则,就需要修正判断矩阵16。本研究运用 SPSSPRO 在线数据分析平台进行一次性检验运算,经过检验,CI=(最大特征根-n)/(n-1),值为 0.0886,小于 0.1,该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因此可以得到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评价一级指标体系权重,如表3所示。表 3高职专业群建设评价一级指标权重项组织体系师资队伍课程资源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科研创新社会效益特征向量3.17331.10410.63142.39351.44780.41780.3122权重值0.33470.11650.06660.25250.15270.04410.0329最大特征根7.5316CI值0.0886基于

21、层次分析法,对二级指标判断矩阵依次进行一致性检验。在层次排序及一致性检验计算结果的基础上,计算出高职专业群建设评价体系中各二级指标的权重,根据权重高低进行层次总排序,如表 4所示。基于以上分析及一级、二级评价指标的选定,同时对专家判断的一致性进行了检验,在 CR 值均小于 0.1 的情况下,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系数。50专题:“双高”建设与评估2023年第5期表 4高职专业群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目标层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组织体系师资队伍课程资源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科研创新社会效益一级指标权重0.33470.11650.06660.25250.15270.04410.0329二级指标专业群

22、组织结构专业群管理制度专业群定位专业群管理团队专业群内部组群逻辑教师结构师生比专业带头人教师获奖情况兼职教师数量教师创新团队建设课程群组织实践课程比校内外实践课程资源数量课程资源共享效率线上线下课程资源比例新生质量学生技能竞赛获奖数毕业生对口就业率毕业生就业质量职业资格证书获得数量现代学徒制推行产业学院建设企业合作平台、项目数合作标准开发合作人才培养科研成果科研项目技术服务社会服务示范作用特色与创新层内权重0.22350.07630.46740.07290.15990.33490.29260.10970.14790.05380.06110.45270.27540.13170.07950.060

23、70.05120.13490.36350.36350.08690.10980.04570.35630.16640.32170.53960.29700.16340.16340.53960.2970总权重0.07480.02550.15640.02440.05350.03900.03410.01280.01720.00630.00710.03010.01830.00880.00530.00400.01300.03410.09180.09180.02190.02680.00700.02540.05440.03910.02380.01310.00720.00540.01780.00983.评价指标分析

24、通过分析得到的各指标权重值,能够为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和发展提供导向作用。从评价体系中一级指标的权重值可以看出,组织体系在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当中起关键作用,在对专业群建设进行评价时应对专业群组织体系更加关注。同时,师资队伍、产教融合与人才培养仍然是职业院校进行专业群建设的重要内容。虽然科研创新与社会效益在评价体系中占一定比重,但所占比重较小,说明相关主体在专业群的建设过程中对科研与产生的社会效益这两方面不太重视。而在 32 个二级指标中,一级指标“组织体系”下设的“专业群组织结构”“专业群定位”,“师资队伍”下设的“教师结构”“师生比”,“课程资源”下设的“课程群组织”,“人才培养”下设的“毕业

25、生对口就业率”以及“就业质量”,“产教融合“下设的“合作标准开发”“合作人才培养”等二级指标在整个指标体系中所占权重较大,说明这些指标是高职院校在建设专业群过程中的着重点,同时也是专业群建设评价所关注的重要部分17。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专业群建设评价体系的应用建议专业群作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新的组织形式,在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增强专业设置的适应性与灵活性,提升院校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51专题:“双高”建设与评估2023年第5期要作用18。对专业群建设进行评价是衡量高职专业群发展成效的重要一环。层次分析法把复杂的多目标问题视为系统,将复杂问题转化为多个目标或准则,构建层次分析模型。因此,基于层次分析

26、法的高职院校专业群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有助于增强高职专业群整合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资源的能力,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能力19。本研究根据构建的高职专业群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结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研究结果以及目前高职专业群发展状况,提出以下建议。(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专业群评价体系赋能在教育信息化浪潮中,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不仅会对专业群整体生态、建群方式和专业群内外部治理等方面产生影响,同时也将引领着专业群的发展20。在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专业群评价指标体系时,应注重辅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对专业群建设评价体系与评价结果进行科学分析。除此之

27、外,需要构建专业群评价体系的云共享指标库,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根据高职专业群发展情况实时更新指标库数据,淘汰落后的评价指标,使专业群评价指标体系符合各高职院校的实际发展情况。有条件的院校可搭建专业群建设评价体系平台,供相关主体查阅与参考,也可依据院校自身数据整合或开发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数据库,扩大原始数据的收集范围,创新运用数字化技术,基于不同主体、不同专业、不同方向,从多角度、多维度出发,量化呈现专业群建设过程,并对其进行动态跟踪21。对专业群建设过程中的人才培养、师资队伍、课程资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面发展也要进行及时监测和评价,为各方利益相关者提供具有可靠性与可操作性

28、的数据。此外,需要在专业群建设过程中促进不同主体之间的协作与交流,不仅便于达成目标与解决问题,还能充分激发各利益相关者参与专业群建设评价的内在活力,从根本上提高诊断效果。(二)吸纳多方力量参与,构建多元评价格局新修订的 职业教育法 规定应发挥企业在职业教育评价方面的作用,各方应当建立健全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吸纳行业组织、企业等参与评价。因此,在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专业群建设评价体系及其各级指标层时,需考虑参与主体是否包含学校、行业、企业、政府、社会等22。高职院校自身应在专业群建设过程中发挥评价主体作用,将专业群建设评价成果纳入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之中。行业组织依据区域经济或产业发展情况,

29、对高职院校专业(群)布局、培养人才、供给人才的质量进行全方位评价。高职院校在培养专业人才的过程中离不开企业的深度参与,企业可通过多种方式观测高职院校专业群人才培养的质量,依据学校毕业生或实习生在企业工作时的表现以及工作岗位适配度等多指标结果对专业群建设进行反馈。政府应在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中发挥指挥棒作用,通过发布相关政策文件、科学规划资源供给等方式支持示范性专业群建设,提升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质量。与此同时,社会参与也一直在职业教育办学与建设过程中扮演“监督者”与“检验员”的角色23,需要重视相关社会主体在高职专业群建设及评价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总之,高职院校在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指标体系时,应考虑

30、评价主体的丰富性、评价指标的倾向性与评价功能的全面性。以“谁来评价”“如何评价”等问题为重点,从构建评价体系、设置评价指标、激活评价功能等方面推进评价工作,提升专业群评价指标体系的适用性与科学性;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对专业群进行评价,推动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专业群评价,多方面解读评价结果,对专业群之后的建设路径提出多角度的改进建议,并在实施过程中持续跟踪落实,建立“评价治理再评价再治理”的良性循环与发展过程,促进各方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互动与合作,进一步释放专业群发展的潜力24。(三)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增强评价体系适切性“定量与定性相统一”的原则应贯穿高职专52专题:“双高”建设与评估2023年第

31、5期业群建设评价的全过程。定量评价不仅能克服对获取数据进行简单累加评价的局限性,还能利用大数据技术动态捕捉与采集专业群建设过程中的关键质量信息,及时反映到评价指标体系中。然而,在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全过程中,不是所有建设结果都能通过量化数据来分析,仍有大量信息需要具有专业群建设经验的专家和一线教研与管理人员进行专业评估,因而定性评价可以较好弥补定量评价的不足。在定量评价基础上,定性评价应着重考察定量评价无法有效评估的关键质量信息,例如高职院校专业群在组群上是否合理、教学运行是否协调、建设成果是否丰富、社会贡献是否显著等。使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高职院校专业群进行评价时,评价指标与结果也

32、应遵循定性与定量相统一的原则。指标体系建构可采用基础指标与差异指标相结合的形式,其中体现专业群建设初始状况的基本指标作为整个指标体系的前提,评价标准相对统一;差异指标则是对专业群建设情况进行细致考察和比较,反映各专业类别、学校特色在专业群建设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评价内容相对抽象,评价标准可以通过定性描述也可以通过有同行参与的案例形式呈现,通常采取“打分制”或“等级制”。通过构建基础指标与差异指标相结合的结构化指标体系,既兼顾了专业群建设的各方面需求,也能够更好地解决使用单一指标时存在的不独立甚至是相互重合的现象,提升评价结果的信效度。四、结语本研究依据高职院校部分专家所具有的一线专业群建设与管理

33、经验,以及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统一的原则,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专业群建设评价体系,以期提高专业群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公正性。目前,我国高职专业群建设评价体系尚处于探索阶段,为更好指导各高职院校做好专业群建设,需要在明确专业群建设内涵的基础上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计算指标权重,定期组织考核,提升专业群建设质量。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相关主体一方面需要通过科学方法构建合理有效的专业群建设评价体系,另一方面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改进与更新,实现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和发展的良性循环,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

34、通知 EB/OL.(2019-01-24)2023-03-07.http/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EB/OL.(2019-04-01)2023-03-10.http:/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关于印发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绩效管理暂行办法 的通知 EB/OL.(2020-12-23)2023-03-09.http:/ 褚金星,李博.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逻辑审思、突出问题与实践进路基于集群优势竞争理论视角 J.教育与职业,2023(2):35-40.5 雍莉莉.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成

35、效评价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2(18):46-50.6 曾亭,林克松.“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研究回顾与实践展望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22(6):1-6.7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 教 育 法EB/OL.(2022-04-20)2023-04-21http:/ 9cf.shtml.8 王安安,梁燕.高职学校专业群校企合作质量评价:理论审视与推进方略 J.教育与职业,2023(10):35-41.9 孙佳鹏.“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评价指标研究基于 CIPP 评价模式 J.职教通讯,2021(5):44-51.10 陈小娟.“双高计划”视

36、域下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的路径选择基于广东省 5 所“双高计划”建设院校的实证分析 J.职业技术教育,2022(9):33-37.11 赵焕臣,许树柏,和金生.层次分析法:一种简易的新决策方法 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53专题:“双高”建设与评估2023年第5期12 马燕,汪爱珠,郭惠芬,等.基于 AHP 的教师教育学科群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J.现代教育管理,2021(7):81-88.13 于杨,吕悦.新工科教师胜任力模型的建构与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3):32-38.14 储敏.层次分析法中判断矩阵的构造问题 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5.15 吴泽宁,张文鸽

37、,管新建.AHP中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和修正的统计方法 J.系统工程,2002(3):67-71.16 魏翠萍,章志敏.一种改进判断矩阵一致性的算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0(8):62-66.17 黄丹,张睦楚.“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特色定位、组建逻辑与构建路径 J.教育与职业,2022(24):52-58.18 李书光.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群建设的研究综述 J.职教通讯,2018(14):18-21.19 任聪敏,陈宇.基于互利共生理论的高职专业群现代化治理体系的内涵、发展策略与实施路径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28):33-37.20 宋楚平,陈正东,路雅淇

38、,等.大数据背景下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成效评价体系构建 J.职业技术教育,2021(29):71-75.21 史娜,张茂刚.人工智能时代高职专业现代化建设J.教育与职业,2021(8):52-57.22 王亚南.“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群整合的模式建构及实现路径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7):53-60.23 陆宇正,汤霓.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估中的利益相关者:角色定位与行动机制 J.职业技术教育,2022(1):12-17.24 宋志敏.“双高”建设中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及其指标体系构建 J.职业技术教育,2020(13):12-16.Construction of Evaluation

39、 Syste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Specialty Clusters Based o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LIU Chenyang,TANG Linwei(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1,China)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specialty clusters is an important choice for optimizing the specialty structure,integrating educational

40、 resources,and promoting specialty upgrad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can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eval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pecialty clusters.There is a relative lack of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on the e

41、valuation syste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specialty clusters,with problems such as theevaluation system staying at the theoretical level,the lack of evalu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standards,and thelack of appropriateness of rating indicators.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build an evaluation

42、 system forvocational colleges specialty clusters based on the goals propos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combinedwithmultipleevaluationprinciplesincludingcomprehensive,systematic,scientific,quantitative,andqualitative analysis based o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By layering the various aspects inv

43、olved in theconstruction of specialty clusters,scientificity,standardization,and rationalization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 areensured.In addition,relevant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for specialty cluster construc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p

44、erspectives of empowering specialty clusterevaluation with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constructing a diversified evaluation pattern,and enhancingthe appropriateness of evaluation indicators,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promoting highquality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hrough evaluation.Key words:vocational education;vocational specialty cluster;evaluation system;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责任编辑:刘浩)54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