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生物与环境”单元教学中借助《诗经》渗透生态观教育.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195675 上传时间:2024-05-2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8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与环境”单元教学中借助《诗经》渗透生态观教育.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生物与环境”单元教学中借助《诗经》渗透生态观教育.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生物与环境”单元教学中借助《诗经》渗透生态观教育.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 0 卷总第1 1 4期中学理科园地科学素养“生物与环境”单元教学中借助诗经渗透生态观教育黄琼瑶(福建省泉州市东海中学)摘要:在全球遭遇生态危机和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背景下,对学生进行生态观教育势在必行。诗经中蕴含先秦时期生态文明思想,在“生物与环境”单元教学中可借助诗经中记载的生态现象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分析诗句背后的生物学知识,掌握相关的生态知识。同时,让学生领略诗经时代优美的生态环境和先民质朴的生态观,从而提高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达到生态观培育目的。关键词:生物与环境;诗经;生态观教育诗经作为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内容呈现了西周初到春秋中叶约50 0 年的生态环境特点。诗经提到1 1

2、 4种动物、1 3 7 种植物,全集3 0 5篇中涉及动物和植物的篇目各有140多篇,涉及自然现象的有8 9 篇,凸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理念!l。“顺应天时,合乎地宜”“仁及草木,德及昆虫”“乐山乐水”等诗句体现了顺应自然规律、取之有度、保护生态环境的思想。诗经可以说是反映先秦人民生态观的百科全书,它与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强调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建设美丽中国的理念是本源相通的。在“生物与环境”单元教学中借助诗经记载的生态现象展开教学,既能带学生领略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又能渗透生态观培育。1生态观教育内涵当前全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全球气候变暖、白色污染严

3、重、土地沙漠化等问题威胁到了生物生存,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人类面临的一大难题。2 0 2 1 年1 0 月,国务院发表我国第一部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介绍我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理念、举措和成效。中共十九大确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的基本方略。而当前中学生环境保护意识还比较薄弱,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观教育,培养中学生生态意识势在必行。生态观教育包括生态知识、生态价值观、生态情感、生态行为等方面的教育,通过挖掘教材中的生态学知识,帮助学生深刻认识自然的价值,认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进而养成良好的生态习惯。生态观教育本质是帮助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良好生态保护意识,在生产生活中践行保护

4、生态环境的行为 2 1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 0 2 3 年度协同创新”专项课题: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生物跨学科融合教学实践研究(Fjxczx23-136)研究成果112诗经在“生物与环境”单元教学中的应用“生物与环境”单元主要包含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人与环境等方面的内容,该单元是进行生态观教育的重要载体。笔者通过挖掘诗经中的生态现象,将诗经中蕴含的生态知识与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实现对学生生态观的教育。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包括环境(含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生物影响环境及生物适应环境等方面。小雅无羊中记载“众

5、维鱼矣,实维丰年。”这里的“众”指蝗虫,古人以为蝗虫在雨季来临的时候会变成鱼虾,事实上是蝗虫在土层中产卵,雨季来临后蝗虫的若虫跳被淹,庄稼安全生长,农作物丰收。相反,若是遇到久旱无雨的天气,就会出现大蝗灾,蝗虫所经之处植物被吃光。这个例子说明环境影响生物,生物也能反过来影响环境。在学习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时,引用诗句“既优既渥,既露既足,生我百谷”(出自小雅信南山),意思是水分丰沛充足,滋润四方大地,让庄稼蓬勃生长。“如彼岁旱,草不溃茂,如彼栖苴”(出自召),意思是到了干旱的年头,地里百草长得不茂盛,枯草东歪西倒的。这两句诗句讲述水分对植物的影响,水过多会造成水涝,水过少则是干旱,都直接影响

6、庄稼的收成,因此周人认为雨具有神力。小雅杜中讲到“陟彼北山,言采其杞。”意思是登上北山山顶,去采摘枸杞。枸杞喜冷?环境,耐寒性高,生长在海拔高温度低的山顶上,这例子说明温度影响植物分布。学习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时,引用诗句“楚楚者茨,言抽其棘。自昔何为,我艺黍稷”(出自楚茨),意思是自古以来种植高梁小米前都要清除田野中长势茂盛的带刺荆棘。这是因为杂草与庄稼之间是竞争关系,它与庄稼竞争阳光、无机盐等资源,从而影响庄稼的生长。另一句诗句“有子,螺赢负之”(出自小雅小宛)讲的是古人认为赢会将产的幼虫背回去养育,而事实上二者之间是寄生关系,螺赢将卵产在幼虫体内,螺赢卵孵化后吸收岭幼虫的营养 3 。教师

7、再进一步介绍虫是农业害虫,引导学生讨论是否能利用二者的寄生关系对虫进行生物防治,减少杀虫剂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第2 0 卷总第1 1 4期学习生物适应环境时可引用桧风候人中“维鹅在梁,不其翼。”“维鹅在梁,不其味。”诗句描绘鹅鹅站在鱼梁上捕捉水中的鱼,并不会沾湿翅膀和喙。因为鹅羽毛上有皮下油脂腺分泌的油脂,具有防水的功能。这体现这类水禽对环境的适应,羽毛防水有利于鹅在水域中保持体温,还能减少运动阻力。2.2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诗经记载着许多生物通过捕食关系建立营养联系,如“皎白驹,食我场苗。”“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这里马吃嫩豆苗,鹿吃青苹都是生物间的捕食关系,生物通过捕食关系建立的营养联系

8、就是食物链。“并驱从两狼兮”讲的是猎人追赶捕杀狼的场景。古人因为狼会捕食鹿和羊,因而将它列为捕杀对象。事实上,狼与鹿羊和植物之间通过捕食形成食物链,三者相互制约,共同维持生态平衡。一味地捕杀狼,可能导致植食动物数量不受控制,植被退化,因此现在许多国家又将狼重新放回大自然。诗经中还有一些篇目(如大田甫田良粘等)展示西周农业生产方式,其中就蕴含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生态知识。“其铸斯赵,以茶蓼。茶蓼朽止,黍稷茂止。”讲的是用锄头除去杂草,杂草腐烂用来施肥,庄稼才能长得茂盛。这因为土壤中的腐生微生物分解杂草中的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无机盐等无机物,这些无机物又被庄稼吸收,实现了农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9、古人通过区制植物肥,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现在无污染生态农业就是由它发展而来。“硕鼠硕鼠,无食我麦!”“去其,及其贼,无害我田稚。”这里的“贼”分别指吃禾叶、禾心、禾根、禾节的害虫,在农作物生长期间去除害鼠和害虫,提高庄稼产量。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人们通过控制鼠害和虫害的方式,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2.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虽然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能够维持生态平衡,但如果外界因素对生态系统的破坏超过其所能承受的能力,则生态系统会被破坏。人类对环境无节制的开发和利用就是破坏生态平衡的重要原因。诗经中就有体现先民取之有度的“时禁生态敬畏观的篇目。逸周书卷三

10、文传解就记载文王下令按时获取动植物资源的条例:如“山林非时,不升斤斧(山林不到季节不砍伐)”“川泽非时,不入网署(河流湖泊不到季节不下渔网)”“不鹿不卵(不吃鸟卵和幼兽)”“渔以时(按季节打猎)”“童不天胎(不杀怀胎的羊)”等。教师在教学中利用这部分内容引导学生认同只有尊重自然发展规律,合理地开发动植物资源,才能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点。在诗经的记载中,黄土高原在当时有着极好的生态环境,是早期农业起源的中心,教师再将其与黄土高原现如今的面貌进行比较,带领学生分析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遭破坏的原因,激发学生保护坏境的生态情感。3从诗经看先秦生态文明,进行生态情感教育中学理科园地诗经中的诗歌大多以自然“景”

11、“物 开篇,许多篇目蕴含先秦人们纯真朴素、亲近自然的生态文明思想。在进行“人与环境”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从诗经看先秦生态文明,宣传保护生态环境重要性”为核心项目的项目式学习,学生围绕核心项目提出三个关键问题:(1)诗经时代具有怎样的生态环境特点?(2)诗经体现先秦时人与自然怎样的关系,当时的人们是如何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3)诗经体现的生态意识对当代人类有什么启发?学生通过小组分工合作展开项目式学习发现:(1)诗经时代生态环境优越,河流湖泊水量丰沛,森林资源丰富。“有有,鲤”意思是鱼鱼不计其数,鲤也成群出现在水波中。这里的“”“鲈”分别指中华鲟和白鲟,都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鱼类,因

12、人类滥捕和长江水域污染问题濒临灭绝,而在当时数量却很多,说明当时生态环境十分优越。“滔,大水貌”等诗句体现河流水量充沛,“河水清且涟猗”等许多诗句则体现当时水质很好。“瞻彼中林(远远望去成片树林)”“郁彼北林(栖息在郁郁苍苍的北树林)”等诗句说明当时植物葱郁,森林资源丰富。(2)诗句时代强调“天人合一”,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嘴嘴(山谷间美丽的黄莺轻轻地落在灌木林丛,发出婉转的鸣叫声)”等诗句都能反映人与万物的友善关系,在当时人们的主观意识中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不要让牛羊踩踏芦苇)。”先民对当时没有食用和使用价值的芦苇尚且有如此保护

13、意识,充分展现其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3)诗经记录了当时人们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理解,人与万物是相互依存的。大雅皇矣中写道:“帝省其山,域斯拔,松柏斯兑。”意思是太王省视周地岐山,发现树、树都已砍完,就在山间栽种苍松翠柏。这反映当时人们深厚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经济、科技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目前面临的一大挑战,而诗经时期“顺应天时,合乎地宜”的生态敬畏观,崇德、爱物的生态保护意识都对目前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文明社会具有启发作用。学生在分工合作解决项目关键问题的过程中,既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又被诗经中的生态美深深地冲击着,先民强调“人与自

14、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智慧更令人钦佩。学生在探索诗经生态文明思想的项目式学习中,深刻认识到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的关系,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4反思对学生进行生态观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生物教师应更新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态观,认真挖掘教材中的生态观内容,在生物课堂中渗透生态观教育。联系生活实际,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调查活动、植树公益行、环境保护宣传周等活动。采用多样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持续性的表现性评价,助力达成生态观培育目的。12科学素养第2 0 卷总第1 1 4期参考文献:1胡淼.诗经的科学解读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2.2张磊.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观教

15、育的措施探讨 .中中学理科园地华志愿者,2 0 2 1(6)3 2.3陈云贵,黄智刚.例析诗经中记载的生态学现象 J.生物学教学,2 0 1 9,44(1):6 4-6 5.科学素养252525252525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上接第1 0 页)学生的法治认同,树立基本的法规意识。另一方面,启发学生思考:泡菜制作是否需要标准化程序?引导学生按照发酵技术操作规程制作泡菜,同时意识到食品标准化生产的重要性;适时介绍2 0 2 0 年我国在ISO框架下主导制定了泡菜国

16、际标准,成为国际泡菜市场的行业标杆,激发民族自豪感的同时,强化对食品标准与规范的认同与信念。第三,探究与感悟。组织学生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探究其含量与腌制方式、时间等变量的关系。启发思考:为什么要测定亚硝酸盐含量?含量多少超标?借助国家标准(2 0 mg/kg)与食品安全法“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条例规定,进一步促进学生法治观念的内在生长。最后用“自制泡菜可以在市场上随意销售吗?作为拓展性思考,引领学生的法治观念养成向社会化与生活化方向转化,志于在社会生活中做“守法用法”的践行者,做法治中国的建设者。5把握跨学科机遇,增强政治认

17、同通过跨学科实践活动了解党情、国情、世情、民情,体会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的努力与取得的伟大成就,从而更加认同并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以“探究栽培一种植物所需要的物理和化学环境条件”实践活动为例。首先,展示沙尘暴侵袭的图片及视频片段,从自然环境已经遭到严重破坏人手,引起学生为建成优美生态环境而做出努力的兴趣,并主动思考作为大自然中的一员,我们能做些什么?其次,小组合作搜集资料,探究植物生长所需的环境条件。一方面从“如何选择适合在沙漠中栽培的植物类群”视角,引导学生思考环境条件对植物生长的必要性以及沙漠栽培植物的艰辛。另一方面以“陕北榆林

18、毛乌素沙漠地区荒漠化治理”为例,介绍该地区在党的领导和人民的努力下实现“人进沙退”的伟大成就,感受中国共产党为挽救生态环境做出的伟大贡献以及在治沙方面的中国智慧,启发学生对环境治理社会议题的深人思考,在积极探索的过程中激发对中国共产党的敬佩之心,增强政治认同感。然后,根据当地环境气候特点,教师组织学生选择适合的植物品种进行分组栽培并观察。学生观察并记录相关信息,如浇水时间、施肥数量、植物株高、叶片大小、叶片数量、开花时间等。在实践中体会栽培植物的过程,领悟治沙人工作的艰辛和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几十年如一日改造自然、改善生态环境的决心。最后,展示我国长期以来与蒙古国、哈萨克斯坦、非洲大陆等国家合作,

19、分享治沙经验、提供设备和技术支持等。学生国家荣誉感不断提升、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我国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基础。6结束语总而言之,随着课程思政在高校和中学的实践教学中的施行,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与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如何正确选择有效的实施策略是进一步需要研究的问题。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 0 2 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2 2.2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 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 0 1 7(1):3 1-3 4.3吴成军.生物学跨学科实践的内涵及实施建议 .中学生物教学,2 0 2 2(1 6):7-1 0.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