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卷第 期 中州大学学报 年 月 “两个结合”视域下延安精神的内涵意蕴与时代价值黄磊,黄会奇(延安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延安 )收稿日期:基金项目:陕西省社科规划项目“习仲勋与陕甘边根据地的土地改革”();教育部重点项目“延安时期党中央对党政军民群集中统一领导的研究”()作者简介:黄磊(),男,陕西延安人,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黄会奇(),男,河南开封人,延安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教授。摘要:从“两个结合”的新视角出发,探讨延安精神的形成基础、内涵意蕴、时代价值三个方面。就形成基础来看,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长期
2、的革命斗争实践中,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哺育中形成的;就内涵意蕴来看,延安精神是对“两个结合”重要论断的实践与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两个结合”重要思想启示我们:延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精神锻造,是增强中华文化自信自强的底气所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关键词:“两个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延安精神;中国共产党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两个结合”的重要命题,强调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创新发展 世纪马克思主义,为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明了方向。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
3、不断坚持“两个结合”的历史。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把马克思主义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坚持立足国情实际,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这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理论根源。中共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精心培育了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既是在特殊革命斗争环境中形成的精神结晶,也是“两个结合”的重要产物,“两个结合”的重要思想为全党在新时代传承弘扬延安精神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一、“两个结合”的丰富内涵与内在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
4、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两个结合”的科学命题是中国共产党长期革命、建设、改革的经验总结,是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旺盛生机与活力的根本所在。“第一个结合”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本质上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指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目的和具体途径。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必须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 共产党宣
5、言 德文版序言中所指:“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 宣言 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纵观百年党史,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行积极探索并日趋成熟。年 月,毛泽东在 论新阶段 的报告中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命题:“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既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继毛泽东之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旗帜,立足中国实际,以改革开放的创新实践“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守正创新,坚持
6、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则,深刻回答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积极开拓创新,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第二个结合”是一种理论学说与文化形态的结合,本质上是植根于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实现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融合共生、交相辉映。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原本就有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扎根、开花、结果提供了思想沃土。习近平同志强调:“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
7、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刻揭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的内在关系,进一步凸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话语分量。“第二个结合”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与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推进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总体而言,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是中国共产党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对历史经验和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总结,对未来理论创新路径的深刻洞悉。“两个结合”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立足点,分别指向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研究者提出“两个结合”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如刘仓认为“两个结合”
8、是大前提与小前提、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过程,“第一个结合”统领并包含着“第二个结合”,“第二个结合”服务“第一个结合”。荣开明认为“两个结合”各有侧重,“第一个结合”,侧重于理论和实践的相互关联;“第二个结合”,侧重于思想文化的内在融通,但“两个结合”从内容、方向、目标和任务上看是基本一致的。新时代背景下,深入理解并持续推进“两个结合”,既要科学把握其内涵要义、结合方式,又要正确领悟“两个结合”的内在联系,充分彰显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强大生命力。二、从“两个结合”中探寻延安精神的形成基础伟大时代孕育伟大精神。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要使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
9、化相结合的重要命题。延安精神作为“两个结合”的重要产物,它的形成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统一的必然结果。(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延安精神形成的理论基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延安精神的形成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延安精神的具体内容就是在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上产生的。延安精神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灵魂,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生动体现。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为黑暗中的东方带来一丝胜利的曙光。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
10、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并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但在实际运行中却发生过一些偏差,遇到一些磨难和挑战。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在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还有很多不足,出现过多次严重的教条主义错误,最后付出了惨重代价。延安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积极主动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于中国的革命战争中,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用新的理论指导革命实践。延安时期,毛泽东相继撰写了 实践论 矛盾论 共产党人 发刊词 新民主主义论 改造我们的学习 论联合政府 等重要著作,注入了“延安窑洞里的马列主义”的印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不断发展成熟。年,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增强了全党的团
11、结与巩固。延安时期,毛泽东思想成熟的过程,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就是延安精神产生与形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思想为延安精神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指南,延安精神是毛泽东思想的具体运用和生动体现,延安精神的形成过程就是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的过程。(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是延安精神形成的实践基础马克思在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导言 中说:“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从这个逻辑来看,延安精神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理论与实践、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以来,就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紧密结合,扎根中国
12、实践和人民生活,注重把党的正确理论送到田间地头。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延安时期是中国革命从低谷走向高潮、从苦难走向辉煌的重要时期。延安精神是党和人民在延安这块红色沃土上,经过 年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而形成的崇高革命精神。从 年 月,中共中央抵达陕北后,延安就成为中共中央所在地和中国革命的指挥中枢。我们党在这里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切实执行党制定的“十大政策”,推进陕甘宁边区民主政权建设,开展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以及“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双拥运动,最终夺取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实现了解放战争的重要转折。延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过
13、程中,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实践中形成了伟大的延安精神。(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延安精神形成的历史基因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精神风貌、价值取向、信仰追求、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的总体表征。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程中,十分重视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研究。毛泽东认为,民族新文化应该建立在对中国文化、中国历史深刻研究的基础上。他强调,“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能割断历史”。从历史的长河来看,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延安精神生成的原生性基因,其所蕴含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
14、、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与延安精神的精髓要义相互连通、高度契合。另一方面,延安精神扎根于中华大地、脱胎于中华文明,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和时代表达。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继承“马列老祖宗”的同时,不忘中国自己的老祖宗,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延安精神。但值得注意的是,延安精神虽然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自身的历史文化基础,但它绝不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简单硬套,而是在汲取中华文明优秀成分的同时,结合时代特点与要求,对其进行丰富与升华。三、从“两个结合”中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意蕴延安精神的形成是“两个结合”世界观、方法论的重要体现。延安精神的形成表明,中国共产党不仅能够
15、成功地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且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相结合,使中华文明和中国道路始终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一)“两个结合”与“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崇高而坚定的理想信念。政治方向是关于走什么路,举什么旗的重大问题,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和事业的兴衰成败。马克思把人类社会划分为五种依次更替的社会形态,并认为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漫长的中华文明史上,涌现出“天下为公、天下大同”“揭竿而起、反抗暴政”“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团结一心、抵御外侮”“大一统”“和实生物”等优秀政治思想。从逻辑关系上来看,马克思
16、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例如马克思主义“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的理论与中华传统文化中“揭竿而起、反抗暴政”“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民族精神遥相呼应;马克思所主张的“共产主义社会”也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天下为公、大同社会”“大一统”等传统政治思想如出一辙。延安时期,中华民族面临千年未有之大浩劫,中国人民饱受日本帝国主义摧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学说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内容,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改造和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政治方针政
17、策。延安时期的政治方向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正确方向,是实现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人民解放的方向,体现了我们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有机统一。年 月,毛泽东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回答“在抗大应当学习什么”时,明确指出“首先是学一个政治方向。政治方向可以有许多不同的方向,你们要学一个正确的政治方向,这就是要打日本、怎样打日本、为什么日本帝国主义一定能打倒的正确的政治方向”。回顾延安十三年的光辉历史,从“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再到后来“推翻国民党反动派”,无一不体现中国共产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视作照亮中国革命前进方向的灯塔,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行。(二)
18、“两个结合”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一方面,这一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马克思在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中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马克思主义虽然是科学的理论体系,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富有创造性的理论,是“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另一方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智慧
19、成果。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强调的“辩证法”及其所蕴含的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与“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变革精神异曲同工。从 礼记大学 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到晚清“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思想解放之新风,都反映了中国古代仁人志士解放思想、善于革新的进步思想观念。从“修古好学,实事求是”的优良品质,到宋明时期“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等思想,都蕴含着古代仁人志士注重实际、唯物求实的精神。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要使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相结合的重要命题。年 月,毛泽东在 改造我们的学习 中指出:“实事 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 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
20、律性,求 就是我们去研究。”赋予“实事求是”新的内涵和外延。年 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出 关于在全党进行整顿三风学习运动的指示,开始了全党范围的整风运动,并号召全党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等不正之风,端正对待马列主义的态度。在整党整风过程中,中共中央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为此,党内很多领导人率先垂范。以张闻天同志为例,他于 年 月至 年 月,亲率农村调查团在陕北、晋西北进行了一年多时间的调查研究。在调查过程中,张闻天坚持深入实际,实事求是,认真向地方干部和当地群众学习,并整理出多份调查研究报告。延安时期的成功经验表明,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我们党才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1、,国家事业发展才能充满希望。(三)“两个结合”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致力于实现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彻底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确立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基本观点。“民本”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一个核心领域,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存在高度的契合性。尚书 记载:“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哀公 讲:“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晏子也认为“卑而不失尊,曲而不失正者,以民为本也”。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为指导,深入中国革命实际,在对党的宗旨认识不断
22、深化的基础上,主动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中华优秀传统民本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理论层面来看,中国共产党对党性宗旨、人民群众的认识不断深入。毛泽东在 年月的 论持久战 一文中说到“兵民是胜利之本”,认为人民群众是革命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力量。年 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上说:“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年 月,毛泽东又在 论联合政府 的政治报告中强调:“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在党的七大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被写入党章,并影响至今。从实践层面来看,党中央和边区政府在政治上实行民主选举
23、和“三三制”的原则,厉行廉洁政治,保障各民族平等团结等;在经济上,制定“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方针,实行“减租减息”政策,鼓励私有经济,建立合作社,积极开展大生产运动等;在文化上,积极开展马列主义教育活动、创办各类学校、夜校、识字班、读报组,普及文化教育等;在社会生活上,积极开展灾民难民救济工作,成立延安保育院、医疗合作社等。总之,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依靠人民群众,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这不仅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识,也是我们克敌制胜的秘密武器。(四)“两个结合”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
24、自力更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关于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艰苦奋斗”则充分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哲学。在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中,中华民族向来以自强不息、刚健有为、吃苦耐劳、勤劳勇敢、不怕牺牲、敢于斗争等美德著称于世。周易 里记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指天体的运动刚劲强健,君子也应效法于天,追求自我进步,刚健有为。史记 里也记载:“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史表明,只有自力更生才能把握命运,只有艰苦奋斗才能成就伟业。陕北地区位于黄土高原腹地,长期以来就偏僻封闭、交通不便、土地贫瘠、物资匮乏。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之后,一边是日军对敌后各抗日根
25、据地实行残酷野蛮的“扫荡”“清乡”“蚕食”和“三光”政策,另一边还要面对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为了克服经济困难,毛泽东发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发动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各根据地军民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他们“一手拿枪,一手拿锄”,依靠“困难有天大,我比天还大”的革命豪情,和“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顽强意志,成功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毛泽东在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方针 一文说:“我们的方针要放在什么基点上?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叫作自力更生。”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善于并能够运用马克思
26、主义理论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在深刻把握历史规律和发展大势的基础上积极进取,敢于作为,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中国革命最恢宏的史诗!四、从“两个结合”感悟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延安精神跨越时空、辉映未来、历久弥新,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在新的历史发展关键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有强大的文化基础和精神支撑,我们要继续以“两个结合”重要思想为指针,自觉肩负起弘扬伟大延安精神的时代重任。(一)延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精神锻造习近平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广博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具有与时俱进的理
27、论品质。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并没有出现水土不服,反而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取得一系列丰硕的理论创新成果。延安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主动将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时代特征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创造的优秀传统文化,使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同过去相比更为复杂和多元化,面临的考验之大前所未有。基于此,我们必须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时刻以马克思主义审视、理解、把握中国社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新需要,坚持守正创新,自觉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自觉
28、学习和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二)延安精神是增强中华文化自信自强的底气所在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延安精神深深扎根中国大地,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延安精神所蕴含的文化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导向,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它是无产阶级领导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延安精神作为延安红色革命文化的重要内容,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革命战争时代的思想升华,又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优秀基因。延安精神可以说凝聚了中国共产党最深层的价值追求和文化底蕴,是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
29、来源。年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指出:“第二个结合 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在当今全球化及多元文化激烈碰撞的社会背景下,有很多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缺乏全面了解,盲目崇拜西方文化,出现信仰缺失、文化自卑、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各种社会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原则,成为我们党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方针。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必须从“两个结合”的角度深入理解延安精神,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30、,摒弃一些极端错误文化的侵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同时,我们还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推进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协同互动,在弘扬伟大延安精神中坚定中华文化自信。(三)延安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贯穿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最主要、最鲜明的主线,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最美好的夙愿。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来看,延安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在过去,党和人民在延安精神的鼓舞下,相继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
31、有的发展奇迹。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事业,需要亿万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需要一代代中国人为之不懈奋斗。迈向新征程,延安精神是我们的传家宝、压舱石、定盘星,非但没有过时,反而放射出更璀璨的光芒。当前,“两个大局”同步交织、相互激荡,我们要从延安精神中总结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从延安精神中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符号,更要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行力量,坚定“四个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勇于担当作为,在新的征程上不断创造新的辉煌!参考文献:习近平 论中国共产
32、党历史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北京:人民出版社,:,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毛泽东选集:第 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共中央宣传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 北京:学习出版社,:刘仓“两个结合”的丰富内涵、时代价值和实践路径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荣开明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相结合”四个问题的讨论 江汉论坛,():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毛泽东选集:第 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毛泽东选集:第 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人民日报,(责任编辑许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