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闻学专业《新闻采访与写作》试题.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190574 上传时间:2024-05-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4.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学专业《新闻采访与写作》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闻学专业《新闻采访与写作》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6级新闻学专业《新闻采访与写作》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记者要善于发现和捕捉新闻,就要掌握一把判断新闻的“尺子”,这就是(   ) A.新闻意识 B.新闻价值 C.新闻头脑 D.新闻政策 2.记者要正确有效地运用新闻选择标准,就要综合考虑新闻价值要素,全面权衡新闻政策标准,还要(   ) A.考虑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 B.考虑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 C.正确处理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的关系 D.正确处理主观需要与客观可能的关系 3.记者在拟定采访计划时,主要考虑明确采访目的,确定采访的重点,设计采访的主要方式,以及(   ) A.选择采访的时机 B.选择采访的突破口 C.选择采访的场所 D.选择采访的基本点 4.在采访中,记者“有意图”与“带框框”是有原则区别的。这种原则区别集中表现于(   ) A.是否服从报道需要 B.是否完成采访任务 C.是否尊重事实 D.是否符合单位工作需要 5.记者采访中运用开放式提问,可以让采访对象的回答(   ) A.思想更加开放 B.有思想活动 C.有细节与故事 D.不受答案的限制 6.新闻采访的首要任务是(   ) A.了解新情况,发现新问题 B.发现新闻,报道新闻 C.发现新闻并采集相关的新闻材料 D.采集新闻材料 7.事实与新闻之间的关系,是一种(   ) A.流与源的关系 B.源与流的关系 C.并列关系 D.等同关系 8.新闻采访和一般的调查研究相比,具有鲜明的特点,除了新闻性、突击性、广泛性、持续性外,还有(   ) A.求实性 B.多变性 C.灵活性 D.公开性 9.1958年11月,一位中央领导同志对《人民日报》负责人说:“记者的头脑要冷静,要独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这位中央领导同志是(   ) A.刘少奇 B.毛泽东 C.周恩来 D.邓小平 10.新闻线索的作用,表现在可以触发记者的新闻敏感,指明采访的去向,还可以(   ) A.决定报道的质量 B.赢得采访的主动权 C.提高采访的工作效率 D.把采访引向深入 11.有各种访问类型中,因争论访问的主要意图是(   ) A.针对某一问题,了解各方的不同看法 B.介绍某一方面的经验和成就 C.体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成绩 D.尽快反映世界新的变动情况 12.记者采访一位著名学者后,把自己写的稿件请其订正。这是(   ) A.找本人核实 B.物证核实 C.多方核实 D.技术检验核实 13.新华社湖南分社记者被派往江西采访,这一采访方式叫(   ) A.巡回采访 B.交叉采访 C.蹲点采访 D.易地采访 14.中央电视台记者在淮河抗洪抢险现场采访中,主要采用的观察方式是(   ) A.事前观察 B.事后观察 C.同步观察 D.逆向观察 15.记者边采访边思考写作的一些问题,作用是(   ) A.使作品的新闻性更突出 B.提高采访效率 C.记者工作顺手 D.凸显新闻活动的目的 16.机关报记者十分重视抓问题,是因为(   ) A.有利于上下结合的思考 B.写出的报道指导性强社会影响大 C.有利于反映民情民意 D.有利于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17.作为报道原则与写作技巧,新闻区别于文学、评论最显著的标志是(   ) A.适当合理想象 B.表达严谨 C.用事实说话 D.个体真实 18.新闻主题题要正确并且有针对性,必须能体现党的政策,准确把握当前形势,同时还要注意(   ) A.紧跟形势 B.调查研究 C.客观实际 D.舆论导向 19.新闻文风,总体表现为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具体要求为态度明朗,言之有物,短而精粹和(   ) A.高潮迭起 B.委婉曲折 C.新鲜活泼 D.鲜艳华丽 20.报纸不同于书籍、杂志的最显著标志是(   ) A.刊载通讯 B.刊载新闻 C.刊载故事 D.刊载散文 21.动态消息的特点包括:给人以动态感,反映事物的最新动态;一事一报;以及(   ) A.注重现场感 B.强调简短 C.强调生动 D.注重时效 22.导语中进行今昔、新旧、正反、是非、优劣、得失、纵横等两相对比,形成强烈反差,以突出新闻事实的个性特征及其意义,被称为(   ) A.对比式导语 B.并列式导语 C.描写式导语 D.评述式导语 23.消息中,有关事物的性质、特征,彼此的联系、对比,发展变化的主客观条件等背景材料,称为(   ) A.社会背景 B.客观背景 C.文化背景 D.事物背景 24.通讯表达方式中的叙述,包括记叙和(   ) A.描述 B.说明 C.刻画 D.议论 25.报纸上常见的“风闻”、“巡礼”、“侧记”、“纪行”等形式,属于(   ) A.工作通讯 B.概貌通讯 C.旅游通讯 D.风物通讯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新闻记者间接获取新闻线索的渠道有(     ) A.上级渠道 B.社交渠道 C.书面渠道 D.会议渠道 E.传播渠道 27.记者采访中适于开座谈会的情况是(     ) A.事件情况错综复杂 B.某一问题矛盾众多 C.对同一问题看法不一 D.工作头绪多 E.需要广泛调查研究 28.隐性采访应当注意的问题有(     ) A.不能涉及党和国家的机密 B.选择好采访对象 C.不能涉及个人隐私 D.与显性采访结合起来 E.注意观察的使用 29.现代新闻体裁多种多样,常见的有(     ) A.读者来信 B.报告文学 C.通讯 D.消息 E.新闻特写 30.新闻语言的构成因素有(     ) A.事务语言 B.说明语言 C.群众语言 D.文学语言 E.评论语言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31.特派记者 32.新闻观察 33.调查报告 34.目击新闻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35.在采访中,记者怎样才能“面上找题目,点上作文章”? 36.为什么采访中记者要努力获取第一手材料? 37.消息写作中如何运用背景材料? 五、简单应用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8小题15分,第39小题13分,共28分) 38.某大城市车友会发出倡议,号召私家车主“每周少开一天车”。请你以此为新闻线索准备一份采访提纲(至少包括确定采访对象,拟定各自的提问内容)。 39.指出下列消息中的背景材料(可以在有关内容下面划线标明),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火车首次跨越“世界屋脊”   新华社拉萨7月1日电 中国今天创造了历史:第一对满载乘客的列车沿着连接西藏和中国内地的高原铁路首次跨越了“世界屋脊”。   当两列庆典列车“青1”和“藏2”分别驶出格尔木和拉萨车站时,世界为之瞩目。数千名身穿各色民族盛装、讲各地方言的群众目睹了这一历史时刻,高呼“扎西德勒”。   国家主席胡锦涛为首趟进藏旅客 列车开通剪彩。“这不仅是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伟大壮举,也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一大奇迹。”他对会聚格尔木火车站参加庆典的2600多名各界代表说。   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圆了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梦想,也攻破了美国现代旅行家保罗·泰鲁“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到不了拉萨”的断言。   青藏铁路从西宁至拉萨,全长1956公里。其中814公里的西宁至格尔木段已于1984年通车,格尔木至拉萨段2001年6月29日开工建设。   这一工程被喻为“奇迹”,因为人们过去普遍认为沿线的多年冻土层根本无法支撑铁轨和火车。青藏铁路从此取代秘鲁利马至万卡约的铁路成为世界最高的铁路。   行车海拔超过4000米时,列车开始弥漫式供氧,旅客还可以随时用吸氧管吸氧,以免出现高原反应。   造价330亿元的青藏铁路建成通车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又一个伟大成就,并两次证实中国已跻身世界强国之列。“这一成功实践再次向世人昭示,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不断创造非凡的业绩,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他说。   1300多年前,文成公主和亲吐蕃,从现在的西安到拉萨,走了近3年。今天,从北京到拉萨仅需48小时。   据悉,中国政府还计划在10年内将青藏铁路延伸至日喀则、林芝和亚东。届时西藏铁路总里程将突破2000公里,部分贸易物资可不再经过马六甲海峡,直接从南亚出入境。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 BCBCD 6-10 CBCBA 11-15AADCB 16-20BCCCB 20-25DADBB 二、多项选择题 26、ABCDE 27、ABCE 28、ACD 29、CDE 30、ACDE 三、名词解释题 31、特派记者,是新闻机构为某项重要的采访任务而特别派遣的记者。特派记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往往要比一般记者高出一筹。 32、记者“用眼睛采访”,又称目击采访。它作为一种新闻采访方式,就是记者对客观事实进行由表及里的查看与思考活动,借以印证与收集新闻素材和线索。 33、作为调查研究成果性质与文字的书面报告,也是一种新闻边缘文体。它与工作总结、工作通讯相近,不同的是其分析更加深刻、理论性更强。它具有信息性、动态性、全面性和具体性等特征。 34、着重强调“目击”,具有很强的视觉感,即通过记者在现场亲眼目睹,及时报道新闻事件。这种消息的题材,有时是可预见的,有时带有偶然性。 四、简答题 35、①首先应该对面上的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对形势的发展、社会矛盾的焦点、群众关心的问题有所了解。 ②从中初步选择报道的方向与单位,再逐步收拢,明确典型。 ③面和点指的是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整体与局部。本做法就是要善于把点上的个别事实和面上的普通事实联系起来。 36、第一手资料,是记者不经过任何中转环节直接从他要报道的事实那里获得的材料,包括记者的直接观察和物证材料等。 记者发出的报道中,有没有必要和足够的第一手资料,是一个记者是否进行独立的、不可替代的、卓有成效的采访的重要标志。 ①第一手资料具有很强的实证性。记者亲自耳闻目睹的事实与别人转述的事实,其分量和价值量是大一样的。它直接关系到事实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②第一手资料是记者认识客观事实和检验间接材料的依据。 ③第一手材料,往往是形象生动的、富有吸引力的。中外优秀的新闻作品,往往都是建立在大量的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 37、①不同类型消息区别对待。通常非事件性新闻的背景交代要比事件性新闻的多一些。 ②因时因地因读者对象制宜。着重看主要读者对象,设身处地地为读者着想。 ③服从新闻表达的需要,不可喧宾夺主。“引旧意在显新”是交代新闻背景的根本宗旨。 ④要省而精,简明扼要。应当尽力选择和使用典型的、“多功能的”背景材料。 ⑤要灵活穿插,但不要牵强附会。背景应当随着表达新闻事实和新闻主题的需要而灵活安排。 五、简单应用题 38.首先确定采访对象,然后针对不同的采访对象准备相应的提问内容。 ①车友负责人:组织这项活动的背景、目的、意义;如何保证这项活动长久、顺利开展;对这项活动的预期。 ②私家车主:会否以实际行动响应车友会的倡议;为什么参加这项活动;这项活动的意义何在;这项活动对私家车主产生的影响。 (车友会负责人、私家车主是基本的采访对象,不可缺少。) ③市交管局:如何看待车友会组织的这项活动的可行性及意义; ④市环保局:如何看待车友会组织的这项活动;这项活动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市交管局、市环保局两类采访对象,涉及其一即可得分) ⑤公交公司:车友会倡导的这项活动对公共交通的影响;如何看待这项活动。 ⑥无车族:如何看待这项活动。 (公交公司、无车族两类采访对象,涉及其一即可得分。) 39.①背景材料1: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圆了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梦想,也攻破了美国现代旅行家保罗.泰鲁“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到不了拉萨”的断言。 作用:透过这一背景的交代,反衬了中国走上科技进步的现代化道路,而且颠覆了西方人“青藏高原不可战胜”的妄断。更加突出青藏铁路这一“奇迹”工程,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②背景材料2:青藏铁路从西宁至拉萨,全长1956公里。其中814公里的西宁至格尔木段已于1984年通车,格尔木至拉萨段2001年6月29日开工建设。 作用:这一背景材料的补充,说明青藏铁路的关键点、艰难程度以及中国在攀登科技高峰的道路上的不断超越。 ③背景材料3:这一工程被喻为“奇迹”,因为人们过去普遍认为沿线的多年冻土层根本无从支撑铁轨和火车。青藏铁路从此取代秘鲁得马至万卡约的铁路成为世界最高的铁路。 作用:这一背景材料烘托、强化主要新闻线索—火车首次跨越“世界屋脊”的新闻线索和重要意义。 ④背景材料4:1300多年前,文成公主和亲吐蕃,从现在的西安到拉萨,走了近3年。今天,从北京到拉萨仅需48小时。 作用:通过前后对比,表明青藏高原天堑变通途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进一步证明高原铁路工程的伟大和中国人的智慧。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