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辽宁省本溪县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4月月考试题
辽宁省本溪县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4月月考试题
年级:
姓名:
10
辽宁省本溪县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4月月考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1+必修2第1~2章。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细胞物质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内有机化合物都是大分子
B.细胞内无机盐含量少,但不可或缺
C.脂质类物质的元素组成是C、H、O
D.淀粉、纤维素、蛋白质的单体种类相同
2.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结构不改变
B.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DNA,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是RNA
C.叶绿体的外膜上存在大量催化ATP合成的酶
D.细胞内的囊泡结构大都来自某两种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
3.冬季,某同学在教室内(室内温度约为18~25℃)用淀粉、蔗糖、α-淀粉酶(最适作用温度60℃)进行“探究酶具有专一性”的实验,实验设计见下表:结果发现1号试管内有蓝色产生,2号无蓝色产生。下面对实验的分析及改进,正确的是
试管
1
2
淀粉溶液
2mL
蔗糖溶液
2mL
α-淀粉酶溶液
1mL
1mL
充分反应后,用碘液检测
A.1号试管内有蓝色的原因是淀粉没有被分解
B.本实验的目的是要探究1号试管中淀粉是否被完全分解
C.用碘液检测前应将两试管在60℃水浴中保温足够时间再进行检测
D.应改用斐林试剂鉴定,这样就可以排除温度这一无关变量的影响
4.下列概念与实例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A.纯合子——基因型为AAbb或aa的个体
B.杂合子——基因型为aaBBccDD的个体
C.相对性状——人类的双眼皮与单眼皮
D.等位基因——基因A和a是一对等位基因
5.在下列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符合3:1性状分离比情况的是
A.基因型为bb的豚鼠在胚胎时期死亡
B.若红花(AA)×白花(aa),则子代开粉红花
C.基因型为Gg的波斯猫在形成配子时,g配子失活
D.高茎(Dd)豌豆产生的D、d两种类型配子数目相等
6.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校园生物角开展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的实验,选用黄色和绿色豌豆杂交,收获F1全是黄色豌豆,让F1自交收获F2,F2中黄色:绿色=3:1;同时选用纯合高秆玉米和矮秆玉米杂交,收获F1全是矮秆,让F1自交收获F2,F2中矮秆:高=3:1。接着小组成员选择F2中黄色豌豆和F2中矮秆玉米间行种植,收获F3,发现F3中豌豆和玉米的性状分离比分别为
A.2:1和2:1 B.5:1和8:1 C.5:1和5:1 D.3:1和3:1
7.某班级同学利用篮球(表示G)和红球(表示g)行“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每次抓取的小球,统计完以后必须放回原来的小桶内
B.从小桶中抓取小球的过程模拟了成对遗传因子分离的过程
C.若统计40次,小球组合中GG、Gg、gg的数量一定为10、20、10
D.全班总的统计结果一般比小组的统计结果更接近理论比值
8.自然界中某种植物的果实有圆形和扁形两种类型,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现用果实为圆形与扁形的植株杂交,F1全是扁形,F1自交得到的F2中扁形:圆形接近13:3。据此推断,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最可能为扁形:圆形为
A.1:1 B.3:1 C.1:2:1 D.1:1:1:1
9.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适用于所有的细胞生物
B.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都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后期
C.若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双杂合子自交后代的分离比不一定是9:3:3:1
D.利用基因型为AaBb测交,后代性状之比为1:1:1:1,可验证自由组合定律
10.豇豆是我国夏秋两季主要的豆类蔬菜之一,各地广泛栽培。研究人员为了研究其花色遗传机制,用纯种的紫花植株和白花植株进行杂交,F1均为紫花,自交后代F2中花色统计结果如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F2表现型
紫花
白花
浅紫花
植株数目
540
136
46
A.豇豆的紫花为显性性状
B.豇豆花颜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C.F2中紫花植株有4种基因型,白花植株有2种基因型
D.F2中白花与浅紫花植株杂交,后代中不会出现紫花植株
11.正常人体体细胞中含有23对染色体。下列有关人体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减数分裂I和减数分裂Ⅱ的比较,正确的是
A.两次分裂过程中的后期细胞内都有46条染色体
B.两次分裂过程中具有染色体数和核DNA含量相同的可能
C.两次分裂过程中都有同源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
D.两次分裂过程的后期细胞内都可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12.如图为某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bc段的产生是DNA复制的结果
B.染色体交叉互换发生于图中的cd段
C.减数分裂Ⅱ都发生于图中的ef段
D.cd段中染色体数与染色单体数始终为1:2
13.下列关于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者分裂次数与DNA复制次数均不同
B.两者发生联会时所含的同源染色体对数相同
C.两者都只发生一次着丝粒的分裂而使染色体消失
D.两者子细胞的核中,前者DNA分子数是后者的两倍
14.图中A表示某雌性动物的体细胞,B、C分别表示该动物处于不同分裂状态的细胞图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A→B的分裂方式是有丝分裂
B.C细胞的名称是次级卵母细胞
C.通常情况下,等位基因分离发生于过程②中
D.E和F细胞中只有一个细胞具有生殖功能
15.下列不属于萨顿提出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这一假说的科学依据是
A.产生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也随之自由组合
B.产生配子时,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
C.染色体和基因在杂交过程中均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
D.染色体和基因在体细胞中都是成对存在的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据“科学网”2020年4月29日报道,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邓宏魁课题组针对衰老细胞普遍具有的最典型特征——增强的溶酶体β-半乳糖苷酶(β-gal)活性,设计并合成了一个可以特异地被衰老细胞β-gal代谢激活的新型抗衰老化合物(SSK1)。当其进入衰老细胞,SSK1的β-半乳糖苷键会迅速被衰老细胞β-gal切割,释放具有杀伤性的毒性分子,诱导衰老细胞死亡;当SSK1进入非衰老细胞,由于β-gal的活性较低,SSK1不会被代谢激活,不会产生杀伤作用。分析上述信息,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溶酶体β-gal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
B.SSK1只能进入衰老细胞并发挥作用
C.衰老细胞中水分减少,酶的活性均降低
D.衰老细胞被激活的SSK1本身不能引起细胞死亡
17.孟德尔在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提出了遗传因子的说法
B.孟德尔所作假说的核心内容是“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C.假说能解释F1自交出现3:1分离比的原因,所以假说成立
D.“遗传因子在体细胞的染色体上成对存在”属于假说内容
18.小麦(两性花)的高秆和矮秆由等位基因A、a控制,抗锈病和感锈病由等位基因B、b控制,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将纯种矮秆感锈病植株与纯种高秆抗锈病植株进行杂交,F1均为矮秆抗锈病植株。再用F1与小麦植株甲进行杂交,F2有四种表现型,对每对相对性状的植株数量比例进行统计,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两对相对性状中矮秆和抗锈病为显性性状
B.若F1植株自交,则后代性状分离比为9:3:3:1
C.由图示结果可确定小麦植株甲的基因型为AaBb
D.若将F2中矮秆感锈病植株自交,则后代中纯合子占1/2
19.如图为某动物细胞处于细胞分裂某一时期的图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的前期
B.该细胞中有四个四分体,两对同源染色体
C.图中1与2为同源染色体,与3为非同源染色体
D.a和a′,c和c′在该图所示的下一分裂时期发生分离
20.如图是细胞分裂过程中相关物质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曲线①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的变化
B.图中曲线②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的变化
C.图中曲线③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的变化
D.间期细胞核中会进行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5分)
21.(11分)如图表示某高等植物体内的生理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中阶段Ⅰ表示______;阶段Ⅱ进行的场所是______。
(2)③过程称为______;若ATP和NADPH供应受阻,则叶绿体中X的含量会______(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Ⅲ阶段CO2和水产生的场所分别是______;若该植物是水稻,根部在水淹较长时间后,则其④过程的产物Y是______。
(4)根据图示,总结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在物质方面的关系:____________。
22.(9分)已知豌豆的红花与白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Y、y控制的,用豌豆进行下列遗传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亲本杂交组合
F1的数量及性状
实验1:红花×白花
860红花、830白花
实验2:红花×红花
960红花、330白花
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Y、y的遗传遵循孟德尔的______定律。
(2)由实验______可判断______(填“红花”或“白花”)为显性性状。
(3)属于测交实验的是实验______,其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
(4)实验2中红花×红花→红花、白花,该现象称为______;F1红花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______。
(5)实验2中,F1出现红花与白花的比例约为3:1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23.(13分)牵牛花是重要的园艺植物,其花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B基因与细胞液的酸碱性有关,其中BB、Bb和bb液泡中的pH分别呈低、中和高三种状态。A基因控制色素的合成且无A基因均为白色,该色素分布在液泡中,在低pH下显白色,在中pH下显红色,在高pH下显紫色。回答下列问题:
(1)红色牵牛花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若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则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F1中开红花的植株自交,其后代开紫色花的个体占__________。
(2)植株开白色花的原因有色素无法合成和色素在低pH下显白色两种情况。为确定某植株开白花的原因,应让其与基因型为__________的植株进行一次杂交即可确定。
(3)现有一株紫花植株,欲验证其是否为纯合子,请设计实验,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及实验结果和结论。
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12分)下图表示某雄性动物(2n=4)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含量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b表示的是______;b消失的时期是____________(用文字表述)。
(2)细胞类型由A→B的过程,细胞内发生的物质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源染色体联会发生于细胞类型______中,有______个四分体。
(3)细胞C的名称是______;由B→C的细胞分裂过程称为______。
(4)从细胞数和染色体变化分析,细胞类型B→A与细胞类型B→D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10分)图1表示某动物细胞分裂处于不同时期的图像,图2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例的变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该动物属于______(填“雌性”或“雄性”),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1中甲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是______,对应于图2中的______时期。
(3)图1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细胞______;同源染色体是指____________。基因的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图1的______(填“甲”“乙”或“丙”)细胞中。
(4)图2中,DE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溪县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4月月考·高一生物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B 2.D 3.D 4.B 5.D 6.B 7.C 8.B 9.A 10.C 11.A 12.C 13.D 14.B 15.B
16.AD 17.BCD 18.ABD 19.BD 20.D
21.(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1分)
(1)光反应 叶绿体基质
(2)CO2的固定 升高 X为C3,ATP和NADPH供应受阻,C3被原减少,同时仍有部分C5续将CO2
定为C3(2分)
(3)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 酒精和CO2(2分)
(4)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有机物和O2;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水和)CO2(2分)
22.(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9分)
(1)分离
(2)2 红花
(3)1 Yy、yy
(4)性状分离 1/3
(5)亲本红花的等位基因Y与y在减数分裂时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的结果(2分)
23.(除注明外,每空2分,共13分)
(1)AABb和AaB 紫:红:白=3:6:7 5/24
(2)aabb
(3)让该植株进行自交,观察其子代开花的情况 若后代均开紫花,则说明该植株为纯合子;若后代出现白花(紫花:白花=3:1),则说明该植株为杂合子(3分)
24.(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2分)
(1)染色单体 有丝分裂的后期和减数分裂Ⅱ的后期(2分)
(2)DNA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2分) B 2
(3)次级精母细胞 减数分裂Ⅰ
(4)前产生两个子细胞,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与亲代细胞相同;后者产生四个子细胞,无同源染色体,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为体细胞的一半(3分)
25.(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0分)
(1)雌性 丙细胞(初级卵母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2分)
(2)有丝分裂中期 CD
(3)甲和丙 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2分) 丙
(4)着丝粒分裂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