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读书笔记.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2190335 上传时间:2024-05-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读书笔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读书笔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读书笔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读书笔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读书笔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 教育概述一、 教育的概念广义:凡是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可以称作教育,它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狭义: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二、 教育的三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三、 教育的形态(一) 制度化教育与非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是指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制度化教育是人类教育的高级形态。(二) 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习教育1. 家庭教育的特点:先导性,感染性,权威性,针对性,终身性

2、 局限性:内容的零散性,教育方式的随意性2. 社会教育类型:社会举办型,学习举办型特点:开放性,群众性,多样性,补偿性,融合性3. 学校教育含义:学校教育是指通过专门的教育机构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传授知识与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与体力的教育活动。特点:职能的专门性,组织的严密性,作用的全面性, 内容的系统性,手段的有效性,形式的稳定性(三) 原始社会教育,古代社会教育与近代社会教育四、 教育的本质及基本规律(一) 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即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1. 教育是人

3、类社会所独有的社会现象和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2. 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3. 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影响三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4. 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相对独立性,历史时代性(二) 教育的基本规律1. 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规律。教育受经济,文化,政治等等所制约并对他们的额发展起作用。2. 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的规律。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第二节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一、 教育的起源(一) 神话起源说:宗教(二) 生物起源说:第一个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代表人物:利托尔诺(19世纪 法国)、桑代克(美国)、沛西能(英国)理论:人

4、类的教育起源于动物界的生存本能活动。错误: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三) 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孟禄(美国)理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错误:否认了教育是在意识支配下产生的目的性行为。(四) 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米丁斯基、凯洛夫等(苏联)理论:教育是在劳动的基础上产生的。二、 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一) 原始社会教育特点:1. 具有一定的目的性,谈不上严密的计划性 2. 没有阶级性,教育是为生产斗争和社会生活服务 3. 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 4. 教育手段:身教,言传 5. 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 6. 生活教育教育直接为生产生活服务 7. 男女教育有区别,根源在于分工 8. 教育水平低

5、,没有专门人员,机构场所和组织形式 9. 教育与原始的宗教和仪式有着紧密的联系(二)古代封建社会教育1. 古代中国古代学校的萌芽:五帝之大学:成均(董仲舒春秋繁露)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庠,序,校)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学在官府,政教一体,官师合一)春秋战国:私学百家争鸣儒家:孔子,孟子,荀子墨家:墨翟及其后学道家:老子,庄子法家:商鞅,韩非秦朝:文化专制,教育为维护国家统一和君主集权的封建统治制度服务法家思想占统治地位严禁私学,颁“挟书令”,焚书坑儒,吏师制度汉代:对以后两千年的封建社会教育起了规范化和定型化的作用教育发展的条件:国

6、家的统一,经济的繁荣,帛和纸作为书写工具出现独尊儒术魏晋: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度宋代: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四书五经成为基本教材和科举依据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明代:八股文成为科举考试固定格式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科举开学堂2. 古代印度教育控制在婆罗门教和佛教手中,等级制度。3. 古希腊,古罗马古代雅典教育: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内容丰富,教育方式灵活古代斯巴达教育: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严厉。罗马帝国灭亡后:教会教育:七艺:三科(文法,修辞,辩

7、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骑士教育:七技:骑马、击剑、打猎,投枪、游泳、下棋、吟诗4. 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宗教性(三) 文艺复兴以后的欧洲教育:人文主义教育,新教教育和天主教教育(四) 近代社会教育1. 国家加强了教育的重视与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 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3. 教育的世俗化。4. 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五) 二十世纪以后的教育1. 新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民主化一方面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包括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教育过程中享受教育资源的机会均等,甚至包括教育结果的均等

8、;另一方面追求教育的自由化。(4) 教育的多元化:培养目标,办学形式,管理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标准(5)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2. 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1)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 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 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三、 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一) 教育的终身化终身教育的思想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欧洲,由法国人保罗朗格朗首先提出。(二) 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全民化是指教育对象的全民化(三) 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

9、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四) 教育的多元化(五) 教育手段和技术的现代化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第三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概念及研究的基本问题(一)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二) 教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1. 教育本质,揭示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2. 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问题3. 教育目的问题4. 教育制度问题5. 教育过程的规律性问题6. 思想品德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性问题7. 学校管理问题二、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 教育学的萌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学这一时期的教育学著作:论语、 孟子、 老子、 四书集注

10、(朱熹)、传语录(王守仁)、 大学(无名氏)、 师说(韩愈)政治学(亚里士多德)、 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古罗马 昆体良)1. 中国古代教育学思想孔子(儒家):(1)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有教无类(2) 教学纲领:博学于文,约之于礼(3) 基本科目:诗,书,礼,乐,易,春秋(4) 教学思想和方法:承认先天差异,但更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学习与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墨翟(墨家):(1)兼爱非攻(2) 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使用技术的传习。(3) 对于获得知识的理解,墨家认为有“亲知”,

11、“闻知”,“说知”三种途径。道家:回归自然,道法自然学记:战国后期出现的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系统阐发了 教育的作用和任务,学校制度,教育目的,教学原则,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等,尤其以教学原则总结最为突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学”: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主张课内外相结合,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主张开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对学生提出比较高的要求,但不要使学生灰心;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但不提供现成的答案“学不躐等”: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

12、特点,学习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2. 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苏格拉底:1. 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2. 问答法分三步:(1)苏格拉底讽刺(2)定义:在问答中经过反复诘难与归纳,得出明确定义。(3)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思索,得出结论柏拉图:1. 著作:理想国2. 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亚里士多德:1. 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2. 政治学3. 历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是古罗马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二) 独立形态的教育学形成时期这一时期的关键人物和著作: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洛克教育漫话卢梭爱弥儿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福禄贝尔人的教育斯宾

13、塞教育论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 教育学学科的建立(1) 近代实验科学鼻祖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2) 夸美纽斯教育史上的哥白尼、捷克1) 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2) 主要观点:教育要适应自然,不能违背自然规律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法则的原则 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以及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要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提出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艺术。(3) 卢梭爱弥儿出自造物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变坏了(4) 康德德国: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

14、于康德1776年在德国的柯尼斯堡大学的哲学讲座中讲授的教育学。(5) 裴斯泰洛齐瑞士(6) 洛克英国1) 白板说:“人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2) 主张绅士教育3) 轻视国民教育2. 规范教育学的建立(1)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德国1) 1806年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2) 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3) 四段教学法:明了,联合,系统,方法4) 教学理论:l 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主张采用班级授课制进行教学l 强调教材的重要性,主张学生以学习间接知识为主,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l 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及权威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2) 杜威

15、民主主义教育学1) 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2) 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三)20世纪以来的教育学的发展1. 实验教育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1) 代表人物:梅伊曼实验教育学纲要、拉伊实验教育学2) 基本观点l 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强调思辨的教育学l 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运用于教育研究,使教育真正的“科学化”l 把教育实验分为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和论证三个基本阶段l 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特征及其智力发展水平,用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的依据3) 不足之处:唯科学主义2. 文化教育学19世纪末,德国1)

16、代表人物: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2) 基本观点:l 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l 教育的研究必须采用科学或文化科学的方法进行l 培养完整人格的主要途径就是陶冶和唤醒,发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作用,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3) 不足之处:思辨气息很浓,带有很强的哲学色彩,忽视了教育中客观规律的存在3. 实用主义教育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1) 代表人物:杜威民主主义教育学,经验与教育克伯屈设计教学法2) 基本观点:l 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而不是为将来的生活做准备l 教育使学生个体经验不断增长,除此之外,教育不应该具有其他目的l 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学生在其中要学习现实

17、生活中所要求的基本态度,技能,知识l 课程的组织以学生经验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l 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中心l 教学过程应该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特发展,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3) 不足之处: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系统知识的学习,忽视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校的特质4.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苏联1) 代表人物: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最早探讨教育学问题的著作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教育诗凯洛夫教育学杨贤江新教育大纲(1930年),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2) 基本观点:l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l 教育

18、起源于社会性生产劳动,劳动方式和性质的变化必然引起教育形式和内容的改变l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l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l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l 教育一方面受政治经济文化的制约,另一反面又反作用于它们5. 批判教育学20世纪70年代后,西方国家1) 代表人物美国:鲍尔斯 金蒂斯(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育,1976) 阿普尔(教育与权力,1982)法国:布迪厄(教育、社会和文化的再生产,1979)2) 基本观点:l 当代资本主义的学校教师是维护社会不公平的工具,是造成社会差别,社会歧视和社会对立的根源l 学校教育的功能就是生产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和文化关系和经济结构l 批判教育学的目的是揭示看似自然的背后的利益关系,帮助教师和学生积极寻找克服教育及社会不平等和不工作的策略l 教育现象不是中立和客观的,教育理论研究不能采用伪科学主义的态度和方法,而是要采用实践批判的态度和方法6. 制度教育学20世纪60年代,法国1) 代表人物:F.乌里、A.瓦斯凯、M.洛布罗2) 基本观点:l 教育学研究应以教育制度为优先目标l 教育制度是造成教育实践中的官僚主义,师生与行政人员间疏离的原因l 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完成预想的社会变迁,这就要求进行制度分析l 教育制度的分析不仅要求要分析显性的制度也要分析隐性的制度9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