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口腔组织病理学名词.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188145 上传时间:2024-05-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腔组织病理学名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口腔组织病理学名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口腔组织病理学名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口腔组织病理学名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口腔组织病理学名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口腔组织病理学名词(高旭广整理)名词解释1、神经嵴:神经板在发育中,外侧缘隆起,神经板的中轴处形成凹陷称神经沟,隆起处称神经褶。神经褶的顶端与周围外胚层交界处称神经嵴。2、神经嵴细胞:在胚胎第4周,两侧神经褶在背侧中线汇合形成神经管的过程中,位于神经嵴处的神经外胚层细胞,未进入神经管壁,而是离开神经褶和外胚层进入中胚层,这部分细胞即神经嵴细胞。3外胚间叶组织:迁移至头面部的神经嵴细胞形成该区的大部分结缔组织,所以这些结缔组织又称外胚间叶组织。4鳃弓:在胚胎第4周时,原始咽部的间充质迅速增生,形成左右对称的背腹走向的6对柱状隆起,称为腮弓。5颈窦:第2腮弓生长速度快,朝向胚胎的尾端,并覆盖了2、

2、3、4腮沟和3、4、5腮弓,并与颈部组织融合。被覆盖的腮沟与外界隔离,形成一个暂时的由外胚层覆盖的腔称为颈窦。6额鼻突:胚胎第3周,发育中的前脑下端出现了一个突起称额鼻突。7上颌突:胚胎的第4周,下颌突两侧的上方区域的间充质长出两个分支状突起,称上颌突。8口凹或原口:胚胎的第4周,在额鼻突、上颌突和下颌突的中央,形成一个凹陷,称为口凹或原口,即原始口腔。9口咽膜:口凹的深部与前肠相接,二者之间有一薄膜即口咽膜相隔,由内外两胚层构成。 10拉特克囊:约在胚胎第3周末,在口咽膜前方口凹顶端正中出现一个囊样内陷,称拉特克囊。 11颅咽管:拉特克囊与原口上皮间有上皮性柄相连,囊的起点由于原口的发育,最

3、后位于鼻中隔后缘,此后上皮性柄和拉特克囊退化消失,此囊的残余称颅咽管。12鼻板:胚胎第4周,口咽膜破裂。口腔与前肠相通。同时,额鼻突的末端两侧的外胚层上皮出现椭圆形局部增厚区,称嗅板或鼻板。鼻板细胞形成鼻粘膜及嗅神经上皮。13鼻凹或嗅窝:由于细胞的增生使鼻板中央凹陷,称鼻凹或嗅窝。鼻凹将来发育成鼻孔。14侧鼻突:嗅窝两侧的2个突起称侧鼻突。15中鼻突:两个嗅窝之间的突起称中鼻突。16球状突:胚胎第5周,中鼻突生长迅速,其末端出现两个球形突起称球状突。17面突的融合:有的突起和突起之间在生长过程中发生表面的外胚层相互接触、破裂、退化、消失,进而达到面突的融合。 18面突的联合:随着面部的进一步发

4、育,突起之间的沟就会随着面突的生长而变浅、消失,此为面突的联合。19、唇裂:唇裂多见于上唇,是由于球状突和上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所致。此种唇裂发生在唇的侧方,可以是单侧的,也可以是双侧的,单侧者较多。两侧球状突中央部分未联合或部分联合形成上唇正中裂;两侧下颌突在中线处未联合则形成下唇裂,这两种唇裂罕见。20面裂:上颌突与下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将发生横面裂,裂隙可自口角至耳屏前,较轻微者可为大口畸形;如联合过多则形成小口畸形。上颌突与侧鼻突未联合将形成斜面裂,裂隙自上唇沿着鼻翼基部至眼睑下缘。还有一种极少见的情况,因侧鼻突与中鼻突之间发育不全,在鼻部形成纵行的侧鼻裂。21嗅囊:胚胎第六周时,由于

5、侧鼻突、上颌突向中线方向生长,将中鼻突的两个球状突向中线推移,并使其相互联合,使鼻凹外口不断抬高,变成了一个盲囊,称嗅囊,以后与口腔相通。22原腭:腭的发育来自于前腭突(原腭)及侧腭突(继发腭)。其中前腭突的发生早于侧腭突,因此称原腭。23侧腭突或继发腭:胚胎第6周末,从左右两个上颌突的口腔侧中部向原始口腔内各长出一个突起,称侧腭突或继发腭。24腭裂:是口腔较常见的畸形,为一侧侧腭突和对侧侧腭突及鼻中隔未融合或部分融合的结果。25颌裂:颌裂可发生于上颌,也可发生于下颌,但上颌裂较常见。上颌裂为前腭突与上颌突未能联合或部分联合所致,常伴有唇裂或腭裂。 下颌裂为两侧下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的结果。2

6、6侧舌隆突:在胚胎第4周时,两侧第一、二腮弓在中线处联合。此时,在下颌突的原始口腔侧,内部的间充质不断增生,形成三个膨隆的突起。其中两侧两个对称的隆起体积较大,称侧舌隆突。27奇结节:在侧舌隆突稍下方中线处为一个小突起,称奇结节。28联合突:在第二、三、四腮弓的口咽侧,奇结节的后方,间充质增生形成一个突起称联合突,主要由第三腮弓形成。29界沟:联合突向前生长并越过第二腮弓与舌的前2/3联合,形成甲舌的后1/3即舌根。联合线处形成一个浅沟称界沟。30甲状舌管: 甲状腺发育自奇结节和联合突之间中线处的内胚层上皮。胚胎第4周,此处上皮增生,形成管状上皮条索,称甲状舌管。31、舌盲孔:胚胎第6周甲状舌

7、管逐渐退化,与舌表面失去联系。但在其发生处的舌背表面留下一浅凹,即舌盲孔,位于界沟的顶端。32、正中菱形舌:在舌盲孔前方,有时可见小块菱形或椭圆形红色区域。此区域的舌乳头呈不同程度的萎缩,称为正中菱形舌。33、原发性上皮带:在未来的牙槽突区,深层的外胚间充质组织诱导上皮增生,开始仅在上下颌弓的特定点上,上皮局部增生,很快增厚的上皮互相连接,依照颌骨的外形形成一马蹄形上皮带,称为原发性上皮带或原发性上皮板。34、牙板:原发性上皮带继续向深层生长,并分裂为两个:向颊(唇)方向生长的上皮板称前庭板,位于舌(腭)侧的上皮板称为牙板。35牙囊:牙囊是包绕成釉器和牙乳头的外胚间叶组织。36牙胚:牙板向深层

8、的结缔组织内伸延,在其最末端细胞增生,进一步发育成牙胚。牙胚由三部分组成:(1)成釉器,起源于口腔外胚层,形成釉质;(2)牙乳头,起源于外胚间充质,形成牙髓和牙本质;(3)牙囊,起源于外胚间充质,形成牙骨质,牙周膜和固有牙槽骨。37、颈环:也可称为颈圈,是牙胚发育的一个组织学标志,指成釉器内釉上皮和外釉上皮的交界处,即在未来的牙颈部。形成于成釉器的帽状期。38、釉结:是在牙胚中央,内釉上皮局部的增厚,往往与釉索相连续。39、釉索:是由釉结向外釉上皮走行的一条细胞条索,似乎将成釉器一分为二。40、釉龛:是由于片状的牙板向内凹形成腔隙,内充满结缔组织。41、Serres上皮剩余:有时有些残留的牙板

9、上皮,以上皮岛或上皮团的形式存在于颌骨或牙龈中,由于这些上皮细胞团类似于腺体,又称为Serres腺或Serres上皮剩余。42、基质小泡:在成牙本质细胞突起形成的同时,细胞浆中出现一些膜包被的小泡,称为基质小泡。 43、缩余釉上皮: 釉质发育完成后,成釉细胞、中间层细胞和星网状层与外釉上皮细胞结合,形成一层鳞状上皮覆盖在釉小皮上,称为缩余釉上皮.44、釉小皮:在牙冠形成后,成釉细胞变短,细胞器的数量减少,在釉质表面分泌一层无结构的有机物薄膜覆盖在牙冠表面上,称为釉小皮。45上皮根鞘:内釉和外釉上皮细胞在颈环处增生,向未来的根尖孔方向生长,而同时牙冠向口腔方向做萌出运动。这样内、外釉上皮的增生呈

10、桶状。这些呈双层增生的上皮桶,称为上皮根鞘。46、上皮隔:上皮根鞘继续生长,离开牙冠向牙髓方向呈约45角弯曲,形成一盘状结构。弯曲的这一部分上皮称上皮隔。47马拉瑟上皮剩余:断裂的上皮根鞘细胞进一步离开牙根表面,部分保留在发育的牙周膜中,这就是上皮剩余,也叫马拉瑟上皮剩余。48、釉板:釉板是一薄层板状结构,垂直于牙面,有的停止在釉质内,有的达釉质牙本质界,有的甚至伸到牙本质内,在磨片中观察呈裂隙状结构。 49、绞釉 :釉柱自釉质牙本质界至牙表面的行程并不完全呈直线,近表面l/3较直,而内2/3弯曲,在切缘及牙尖处绞绕弯曲更为明显,称为绞釉。 50、釉丛 :釉丛起自釉质牙本质界向牙表面方向散开,

11、呈草丛状 ,其高度约为釉质厚度的1/5-1/4。51、釉梭:釉梭是位于釉牙本质交界处的纺锤状结构,在牙尖部位较多见。52、釉质生长线 :釉质生长线又名芮氏线,在低倍镜下观察釉质磨片时,此线呈深褐色。在纵向磨片中,生长线自釉质牙本质界向外,沿着釉质形成的方向,在牙尖部呈环形排列包绕牙尖,近牙颈处渐呈斜行线。在横磨片中,生长线呈同心环状排列。53、新生线:在乳牙和第一恒磨牙的磨片上,常可见一条加重了的生长线。这是由于乳牙和第一恒磨牙的釉质一部分形成于胎儿期,另一部分形成于婴儿出生以后。当婴儿出生时,由于环境及营养的变化,该部位的釉质发育一度受到干扰,特称其为新生线。54、釉质牙本质界 :釉质和牙本

12、质的交界面称釉质牙本质界,釉质和牙本质相交不是一条直线,而是由许多小弧形线相连而成。从三维的角度来看,整个釉质牙本质界是由许许多多紧挨着的圆弧形小凹所构成,小凹突向牙本质,而凹面正与成釉细胞的托姆斯突的形态相吻合。55、釉小皮:是指覆盖在新萌出牙表面的一层有机薄膜,一经咀嚼即易被磨去,但在牙颈部仍可见残留。 56、死区 :牙因磨损、酸蚀或龋等较重的刺激,使小管内的成牙本质细胞突起逐渐变性、分解、小管内充满空气所致。显微镜下观察时呈黑色,称为死区。 57、原发性牙本质:是指牙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牙本质,它构成了牙本质的主体。58、继发性牙本质:是指牙发育至根尖孔形成后,在一生中仍继续不断形成的牙本

13、质 。 59、透明牙本质:又称硬化性牙本质,当牙本质在受到磨损和较缓慢发展的龋刺激后,除了形成修复性牙本质外,还可引起牙本质小管内的成牙本质细胞突起发生变性,变性后有矿物盐沉着而矿化封闭小管,这样可阻止外界的刺激传入牙髓,同时,其管周的胶原纤维也可发生变性。由于其小管和周围间质的折光率没有明显差异,故在磨片上呈透明状而称之为透明牙本质。60、髓周牙本质:在罩牙本质和透明层内侧的牙本质又称髓周牙本质。 61、罩牙本质:紧靠釉质和牙骨质的一层原发性牙本质,其基质胶原纤维主要为来自于未完全分化的成牙本质细胞分泌的科尔夫(Korff)纤维,胶原纤维的排列与小管平行,基质矿化也较差。镜下呈现不同的外观,

14、在冠部者称罩牙本质,厚约15-20m;62、管周牙本质:牙本质的横剖磨片中,可见到围绕成牙本质细胞突起的间质与其余部分不同,呈环形的透明带,称为管周牙本质,它构成牙本质小管的壁。管周牙本质矿化程度高,含胶原纤维极少。 63、管间牙本质:位于管周牙本质之间。其内胶原纤维较多,基本上为I型胶原,围绕小管成网状交织排列,并与小管垂直,其矿化较管周牙本质低 64、球间牙本质: 球形钙化团不能充分融合,而存留一些小的未矿化的基质,形成球间牙本质.65、修复性牙本质:也称为第三期牙本质或反应性牙本质,当釉质因磨损、酸蚀、龋等破坏时,深部牙本质暴露,成牙本质细胞受到程度不等的刺激,并部分发生变性。牙髓深层的

15、未分化细胞可移向该处取代变性细胞而分化为成牙本质细胞,并与尚有功能的成牙本质细胞一起共同分泌牙本质基质,继而矿化,此为修复性牙本质。 66、釉面横纹: 是指釉质表面呈平行排列并与牙长轴垂直的浅凹线纹,间隔为30-100m宽,在牙颈部尤为明显,呈叠瓦状。这是牙呈节律性发育的现象,也是釉质生长线到达牙表面的部位。67、施雷格线 :用落射光观察牙纵向磨片时,可见宽度不等的明暗相间带,分布在釉质厚度的内4/5处,改变入射光角度可使明暗带发生变化,这些明暗带称为施雷格线。68、托姆斯颗粒层: 在牙纵剖磨片中见根部牙本质透明层的内侧有一层颗粒状的未矿化区,称托姆斯颗粒层。69、牙髓牙本质复合体:牙本质为构

16、成牙主体的硬组织,色淡黄,其冠部表面覆有牙釉质而根部覆盖牙骨质。牙本质围成的腔隙内充满牙髓组织。牙本质和牙髓由于其胚胎发生和功能上相互关系密切,故二者常合称为牙髓牙本质复合体。70、前期牙本质: 在牙本质形成中,矿物质沉积晚于牙本质有机基质的形成,因此在成牙本质细胞层与矿化的牙本质间总有一层有机基质,称为前期牙本质.71、基质小泡 :在成牙本质细胞突起形成的同时,细胞浆中出现一些膜包被的小泡,称为基质小泡.72、牙本质生长线:又称埃布纳线,是一些与牙本质小管垂直的间歇线纹。表示牙本质的发育和形成速率是周期性变化的。如发育期间受到障碍,则形成加重的生长线,特称为欧文线。73、游离龈:是指牙龈边缘

17、不与牙面附着的部分。它游离可动,呈连续的半月形弯曲,其色泽较附着龈稍红。74、龈沟:是指游离龈与牙面之间有一环状狭小的空隙,称为龈沟。其正常深度约0.53 mm,平均深度1.8 mm。75、牙周袋:龈沟深超过3 mm时,通常被认为是病理性的,称为牙周袋。是由于结合上皮向根方移动,牙周组织与根面附着关系剥离,在两者间形成盲袋。76、游离龈沟:在游离龈的根方,紧密附着在牙槽嵴表面,它与游离龈相连处常有一浅的凹沟称为游离龈沟。77、点彩:附着龈色粉红,质坚韧,表面呈桔皮状,有许多点状凹陷称点彩。78、龈乳头:牙龈呈锥体状充填于邻近两牙的牙间隙部分称牙间乳头,也称龈乳头。79、龈谷:在后牙,颊侧和舌(

18、腭)侧龈乳头顶端位置高,在牙邻面接触点下相互连接处低平凹下,像山谷故称龈谷。 80、牙龈上皮:为复层鳞状上皮,表面有角化或不全角化。上皮钉突多而细长,较深地插入固有层中,使上皮与深层组织牢固地连接)。上皮内偶见黑色素细胞,或含有黑色素颗粒,所以牙龈有时出现黑色斑块。81、龈沟上皮:牙龈上皮在游离龈的边缘,转向内侧覆盖龈沟壁,形成龈沟上皮。该上皮是复层鳞状上皮,无角化,有上皮钉突,与结合上皮有明显分界。82、结合上皮:是牙龈上皮附着在牙表面的部分。附着在釉质或牙骨质的表面。结合上皮是无角化的鳞状上皮。上皮细胞呈扁平状,其长轴与牙面长轴平行,无上皮钉突。但如受到刺激,可见上皮钉突增生,伸入结缔组织

19、中。83、Oxytalan纤维:是一种耐酸纤维。电镜下,微细的纤维束广泛地分布在牙周膜中。在根尖区该纤维束与牙骨质表面大致垂直,形成三维分枝网,包绕牙根。纤维止于根尖区的动静脉和淋巴管壁,与神经也有关系。Oxytalan纤维在颈部牙周膜中分布浓密,并与牙龈束胶原纤维平行排列,推测该纤维在咀嚼压力下可保持血流通畅。另外,在担负较大合力的牙中,纤维粗大、数量多,可能还具有支持功能。 84、穿通纤维:主纤维分布在整个牙周间隙内,其一端埋入牙骨质,另一端埋入牙槽骨。埋在牙骨质和牙槽骨中的纤维称穿通纤维或沙比纤维。85、牙骨质小体:在牙周膜中有时可见到圆形的钙化小体,称为牙骨质小体。单个或多个同时存在,

20、游离于牙周膜中或附着在牙骨质表面。牙骨质小体可能是变性的上皮细胞发生钙化而形成的。 86、Malassez上皮剩余:在牙周膜中,邻近牙根表面的纤维间隙中可见到小的上皮条索或上皮团,与牙根表面平行排列,也称Malassez上皮剩余。87、固有牙槽骨:衬于牙槽窝内壁,包绕牙根与牙周膜相邻,在牙槽嵴处与外骨板相连。它是一层多孔的骨板又称筛状板88、朗格罕细胞:是一种有树枝状突起的细胞。S-1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主要位于棘层,也见于基底层,来自于造血组织。常规染色胞浆透明,核深染。对多巴染色呈阴性反应。电镜下见此细胞无张力细丝,无桥粒,胞浆内有特殊的棒状或球拍样颗粒,称郎格罕斯颗粒或Birbec

21、k 颗粒),有单位膜包绕。此细胞表面特征与巨噬细胞很类似,作为一种抗原呈递细胞,可以激活T淋巴细胞,与粘膜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89、Micil细胞:此细胞位于基底层,常成群分布,可能来自于神经嵴或上皮细胞。HE染色切片中,染色较角质形成细胞浅,电镜下一般无树枝状突起,细胞内有少量张力细丝,偶见借桥粒与邻近角质形成细胞形成细胞连接。胞浆内可见发达的高尔基体和小而圆的电子致密性膜被小泡,内含神经递质。是一种压力或触觉感受细胞。90、口腔粘膜:覆盖于口腔表面,前借唇红与唇部皮肤相连;后与咽部粘膜相延续。唾液腺通过开口于口腔粘膜表面的导管将唾液排入口腔,使口腔粘膜经常保持湿润。91、轮廓乳头:在舌乳头

22、中体积最大,数目最少,约812个,沿界沟前方排成一列。该乳头呈矮柱状,高约11.5mm,直径约13mm,每个乳头的四周均有深沟(轮廓沟)环绕,轮廓沟外的舌粘膜稍隆起,形成乳头的轮廓结构。此乳头表面上皮有角化,但乳头的侧壁即轮廓沟壁上皮无角化,其上皮内有许多染色浅的卵圆形小体,称味蕾。92菌状乳头:数目较少,分散于丝状乳头之间,位于舌尖和舌侧缘,色泽较红,呈圆形头大颈细的突起状,高约0.71.5mm,直径约0.41.0mm,上皮较薄,表层无角化,固有层血管丰富,因而呈红色。有的菌状乳头的上皮内可见少数味蕾,有味觉感受作用。93丝状乳头:数目最多,遍布于舌背,舌尖部最多。丝状乳头体积较小,高约13

23、mm,尖端多向后方倾斜,末端具有毛刷样突起。乳头表面有透明角化上皮细胞。94、叶状乳头:位于舌侧缘后部,在人类此乳头为退化器官,呈58条平行排列的皱壁正常时此乳头不明显,炎症时往往肿大,且伴疼痛。95、粘膜:粘膜一词指与外界相通的体腔表面衬覆的组织。一般有腺体的导管开口于粘膜表面,其分泌物可以保持粘膜湿润。 96、基底膜:光镜下可见上皮和固有层之间有一膜状结构,称基底膜,厚约14m,PAS染色阳性。97基板:透明板和密板来自于上皮细胞,统称基板,其主要成分是型胶原和层粘连蛋白。98、肌上皮细胞:位于腺泡和小导管的腺上皮与基底膜之间。光镜下,细胞体积小,形扁平,发出4-8分枝状突起,该突起呈放射

24、状包绕着腺泡表面,形似篮子,故又称篮细胞。胞核大而扁,几乎占据整个细胞。99. 混合性腺泡:由粘液细胞和浆液细胞组成。前者组成腺泡之大部分,紧接闰管;后者呈新月状覆盖于腺泡的盲端表面,又名半月板。浆液细胞的分泌物由细胞间小管通入腺泡内。100、浆液性腺泡:呈球状,由浆液细胞组成。分泌物水样稀薄,含唾液淀粉酶和少量粘液。光镜下,细胞呈锥体形,基底部较宽,紧附于基底膜上,顶端向着腔内。胞核为圆形,位于基底部1/3处。胞浆嗜硷性,胞浆中含PAS阳性的分泌颗粒,称酶原颗粒,其直径约1微米。当细胞分泌时,分泌颗粒减少;同时,细胞体积变小,胞核增大,核仁明显。101、粘液性腺泡:粘液性腺泡呈管状,由粘液细

25、胞组成。酶成分较少,蛋白质与大量碳水化合物结合,形成粘液。故其分泌物较浆液细胞粘稠。光镜下粘液细胞亦呈锥体形。分泌产物少时胞核较大,色浅;分泌产物多时细胞核扁平,位于细胞底部,染色较深。因胞浆内含丰富的粘原颗粒,在固定及染色过程中,粘原颗粒常被破坏,故胞浆透明呈网状结构。网架是胞浆和沉淀的粘原所构成,着色微嗜硷性,淡蓝染色。其成分为数量不等的酸性粘多糖(阿辛蓝及粘液卡红染色阳生)和中性粘多糖(PAS染色阳性)。102.胎生牙:在出生时或出生后2-3个月即萌出的乳牙。多见于下颌乳切牙。103.额外牙(多生牙): 正常牙数之外多生的牙。104.先天性缺额牙(无牙症): 指根本未曾发生的牙。可个别或

26、数个牙缺额或全部无牙。105.巨牙: 牙体积超过正常范围与牙列中其他牙明显不对称,叫做巨牙。106.融合牙:多系牙发育期间两牙胚融合在一起发育而成,其融合部位的牙本质是相连的。107.双生牙:系由一个内向的凹陷将一个牙胚不完全分开而形成,通常为完全或不完全分开的牙冠,有一个共同的牙根和根管。 108.结合牙:指两个发育完成之后的牙借增生的牙骨质结合在一起。其牙骨质结合在一起,但牙本质是分开的。109.牙内陷:系呀发育期间成釉器过度卷叠或局部过度增殖,深入到牙乳头中,牙发育后呈囊状深陷畸形。110.畸形舌侧窝:为牙内陷的一种较轻的发育畸形,表现为牙舌侧窝呈囊状深陷。111.畸形舌侧尖:为牙内陷的

27、一种发育畸形。此畸形除舌侧窝内陷外,舌隆突呈圆锥状突起形成一牙尖,易磨损引起牙髓及根尖周病。112.畸形中央尖:指牙牙合面中央窝伸出一个额外的牙尖。113.釉珠:为局限性釉质增生过长的小球形团块。常发生在磨牙根分叉处的牙骨质表面,接近釉牙骨质界。114.牙本质发育不全症:又称遗传性乳光牙本质: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表现为牙本质发育异常。115.氟牙症:又称氟斑釉,是由于过多的氟进入机体造成的。氟化釉质的组织学特征为过度矿化和矿化不全相伴。多见于上前牙,牙面有白垩状斑点或黄褐色斑点,甚至釉质缺损,牙面粗糙不平。 116.先天性梅毒牙:是在牙冠形成期,梅毒螺旋体侵入牙囊后引起的切缘中央的缺

28、陷畸形。117.四环素牙:是在牙胚发育期间服用了四环素类的药物,从而影响牙的发育和矿化,导致釉质发育不全的畸形。118釉质发育不全:是由于成釉细胞出现变化,继而不能产生正常量的釉基质,但形成的基质仍可像正常釉质一样矿化。119.龋:是一种牙硬组织的感染性疾病。由于细菌作用,使得牙无机晶体溶解破坏和有机物分解崩溃而导致牙硬组织的缺损。120.菌斑:是一种薄的致密性膜状物,是细菌生长的微生态环境,细菌在其中进行着复杂的代谢活动。菌斑是由细菌和唾液粘蛋白、细胞外多糖的有机基质组成,其中包含白细胞和脱落的上皮细胞。 121.急性龋:又称猖獗龋。此病进展过程较快,常在短期内引起全口牙或多数牙发生龋。龋坏

29、组织往往较软而湿润,呈浅黄或灰白色,多见于青少年,某些系统性疾病,以及头面部放疗导致局部抵抗力明显下降者。122.慢性龋:病变的进展缓慢,通常成年或老年人的龋属于此类。龋坏组织相对较硬,呈棕褐色或棕黑色。由于进展缓慢,病损相对应的髓腔侧往往可以形成一定量的修复性牙本质。123.静止龋:是指龋在进展过程中,速度逐渐变慢,最终呈静止状态者。常因致龋因素消除使龋损停止发展。静止龋外形呈浅碟状,外口大而浅。由于唾液中矿物盐及色素逐渐沉积于表面而呈棕褐色、质硬。 124.釉质龋:是指发生在牙釉质内的龋,从临床角度看属于浅龋。125.平滑面龋:常发生于牙邻接面,相邻牙接触点下方。当釉质深层受累时,病损区呈

30、三角形,三角形的基底部向着釉质表面,顶部向着釉牙本质界。病损区内呈现不同的层次,它反映了釉质不同的脱矿程度。126.窝沟龋:损害性质与平滑面龋相同,但由于窝沟的特殊解剖形态和周围釉柱的排列方向与平滑面釉质不同,故其形成的三角形的龋损区其基底部向着釉牙本质界,顶部围绕着窝沟壁龋损结果形成口小底大的潜行性龋。 127.再矿化:由于釉质表面唾液薄膜的阻遏、唾液中的同种离子浓度和电化学梯度的影响,或菌斑下局部PH上升造成局部微环境中的钙、磷浓度达到过饱和状态,从而在部分溶解的晶体上出现新的晶体生长或重新形成比原来正常晶体大的新晶体的现象。128.牙髓炎:指的是发生在牙髓组织的炎症反应。129.牙髓变性

31、:牙髓组织受到长期慢性刺激,或因根尖孔缩窄、牙髓供血不足,使牙髓组织代谢障碍,表现出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和功能变化。130.牙髓网状萎缩 :多由于牙髓供血不足,牙髓组织出现大小不等的空泡状间隙,其中充满液体。牙髓细胞减少,成牙本质细胞、血管和神经消失,牙髓整体呈纤维网状结构。 131.成牙本质细胞空泡性变:是指成牙本质细胞内和细胞间液体积聚形成水泡。132.根尖周组织疾病:简称根尖周病,系指发生在根尖周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的疾病。133.根尖周炎:是根尖牙周膜受到各种刺激所引起的炎症性反应,常累及邻近牙槽骨和根尖部牙骨质,使其吸收破坏。 134.牙周炎:是由菌斑微生物引起的牙周组织炎

32、症性破坏性疾病。其主要临床特征为:牙周溢脓,牙齿松动。主要病理变化为:龈牙结合上皮破坏致使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牙周炎的发展过程为活动期与静止期交替出现。晚期牙齿松动、脱落。135.软垢:牙面上的一种软的白色物质,黏附于牙颈部及牙间隙内。主要由细菌、白细胞及脱落的口腔上皮以及黏液、事物残渣等组成。136.牙石:是附着在靠近牙龈边缘的牙面上或在牙龈沟内的沉积物,牙石表面粗糙,又可促进新菌斑的形成,是矿化了的菌斑和软垢,通常又称龈上牙石及龈下牙行司,是口腔卫生不良的主要标志。137.龈袋:又称假性牙周袋。是牙槽骨尚无明显的吸收,牙槽骨的高度并未丧失,仅仅是是牙龈组织由于炎症性增生、肿大,导致牙龈

33、缘覆盖牙冠而形成的龈袋。138.骨上袋:牙周袋底在牙槽嵴顶的上方,由于牙槽嵴为水平型骨吸收,其高度明显降低,导致骨上袋形成。 139.骨内袋:牙周袋位于牙槽嵴顶下方,牙槽骨在袋的侧方,牙周袋处于牙根面与牙槽骨之间。主要由牙槽骨发生所垂直型吸收所致。此时牙槽骨的高度轻微变化,但牙根周围的固有牙槽骨吸收。140、牙周萎缩:主要指的是牙龈退缩。一般先有牙槽骨嵴的吸收,即先有骨的退缩、牙槽骨高度变低,后出现龈退缩。未到高龄的牙龈退缩又称之为早老性萎缩141、牙周变性:是指牙周组织的非炎症性、营养不良性变化。牙周组织变性改变包括水样变性、粘液变性、玻璃样变等。142斑:是黏膜或皮肤的颜色异常,范围一般较

34、局限,大小不的,不高起,不变厚,也无硬度的改变,可为暂时性或永久性。143、丘疹:是黏膜或皮肤上突出的小疹,直径为1-5mm,较硬,色灰或发红,消失后不留痕迹,丘疹的基底为圆形,顶端有尖、圆、扁平各型不一。144.疱:为黏膜或皮肤内储存液体而形成的。疱的内容物有浆液(水疱)、血液(血疱)、及脓液(脓疱)。疱突出于黏膜,表面呈半圆形,周围有红晕。直径超过5mm的为大疱。145.过度角化:也称角化亢进,是指黏膜或皮肤的角化层过度增厚,临床上为乳白色或灰白色。在组织学上可分为过度正角化和过度不全角化。146.过度正角化:是角化层增厚,细胞界限不清,细胞核消失,形成均匀性嗜酸性染色的角化物。伴有粒层增

35、厚且透明角质颗粒异常明显。147.过度不全角化:过度不全角化为增厚的角化层胞核未分解消失,粒层增厚不明显。148.角化不良:也称错角化,为上皮的异常几哦暗花,是指在上皮棘层或基底层内个别或一群细胞发生角化。角化不良有两种情况:一为良性角化不量,多在高度增生的上皮钉突中出现;另一种为恶性角化不良,有时可见胞核,细胞形态有一定异形性,见于原位癌及鳞状细胞癌。 149.微脓肿:可见与白色念珠菌粘膜病或其他疾病。镜下可见到上皮浅层有一些微小脓肿,主要由坏死的中性粒细胞堆积而成成灶性。150.角化不良:为上皮的异常角化,是指上皮棘层或基底层内个别或一群细胞发生角化。分良性和恶性两种情况。151、天疱疮细

36、胞:天疱疮时棘层松解,松解的棘细胞没有细胞间桥,细胞肿胀呈圆形,核染色深,常有胞浆晕环绕着周围,这种游离为单个或数个成团的细胞,称之为天疱疮细胞。152.癌前病变:一种已发生形态学改变的,与相应的正常组织比较更易发生癌变的组织。(白斑、红斑与倒吸烟有关的腭部角化症)其共同特点是上皮异常增生。153糜烂:为上皮浅层破坏,未侵犯上皮全层叫糜烂。154溃疡:是黏膜或皮肤表层坏死而脱落形成凹陷为溃疡。155假膜:为灰白色或黄白色的膜,由纤维素、坏死组织和炎细胞组成。156细胞凋亡:又称程序化细胞死亡,是一种受基因控制的主动性细胞自杀过程,为生理性细胞死亡的一种形式。其表现为细胞皱缩,胞浆嗜酸深染,胞核染色质边聚,细胞间失去连接,核碎裂后形成凋亡小体,周围无炎症反应。157、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是最常见的颞下颌关节疾病,好发于青壮年,女性多见,临床特征为:关节区痛,为自发痛、咀嚼痛及开口痛,可反射到头、颈部肌肉;关节弹响或有杂音;关节运动障碍,开口运动异常,开口型偏斜或歪曲,开口度过大或受限。158、牙囊肿:又称滤泡囊肿,是指包含一个未萌牙齿的牙冠并且附着于该牙牙颈部的囊肿。159、萌出囊肿:指一个正在萌出的乳牙或恒牙的牙冠部,缩余釉上皮与釉质之间液体潴留而成的囊肿。160、牙源性上皮性肿瘤:即牙源性上皮、牙源性间充质或牙源性上皮和间充质共同发生的一组肿肿瘤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