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北医口腔组织病理学名词.docx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5704713 上传时间:2024-11-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4.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医口腔组织病理学名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北医口腔组织病理学名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北医口腔组织病理学名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北医口腔组织病理学名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北医口腔组织病理学名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病理名解总结-bytl陈秋雯,黄秀玲,primary epithelial band原发性上皮带:胚胎第6周,口腔上皮细胞增生(基底细胞增生),在未来牙槽突区,依据颌骨外形形成的一马蹄形上皮带。dental lamina牙板:胚胎第7周,口腔上皮细胞增生,在未来牙槽突上,原发性上皮带继续向深层生长,其舌腭侧分裂的上皮板。dental bud 牙蕾 牙板末端上皮增生形成的一团细胞,形状如花蕾。标志着牙胚发育的开始。Successional tooth buds 继承性牙蕾 在乳牙牙板的舌侧分化出恒牙的牙蕾。Dental papillae 牙乳头 成釉器凹陷的部分围绕的间充质部分。Dental s

2、ac / dental follicle牙囊:牙囊是包绕成釉器和牙乳头的外胚间叶组织。保护营养牙萌出动力tooth germ牙胚:由牙板细胞增生形成的产生牙体牙周组织的器官,包括成釉器、牙乳头和牙囊组成。牙胚的发生是口腔上皮和外胚间充质互相作用的结果。cevical loop颈环:也可称为颈圈,牙胚成釉器中内釉上皮和外釉上皮的相连处。在未来牙颈部与牙根发育有关,此处细胞将增生为上皮隔和上皮根鞘,形成于帽状期成釉器。enamel knot釉结:是在牙胚中央,内釉上皮局部的增厚,往往与釉索相连续。表达信号分子。enamel cord釉索:是由釉结向外釉上皮走行的一条细胞条索,似乎将成釉器一分为二。

3、enamel niche釉龛:是由于片状的牙板向内凹形成腔隙,内充满结缔组织。上皮珠 、Serres上皮剩余:有时有些残留的牙板上皮,以上皮岛或上皮团的形式存在于颌骨或牙龈中,较大的团块中央可角化,嗜伊红染色,称上皮珠。由于这些上皮细胞团类似于腺体,又称为Serres腺或Serres上皮剩余。42、基质小泡:在成牙本质细胞突起形成的同时,细胞浆中出现一些膜包被的小泡,称为基质小泡。reduced enamel epithelium缩余釉上皮:釉质发育完成后,成釉细胞、中间层细胞和星网状层与外釉上皮细胞结合,形成一层鳞状上皮覆盖在釉小皮上,称为缩余釉上皮.enamel cuticle釉小皮:在牙

4、冠形成后,成釉细胞变短,细胞器的数量减少,在釉质表面分泌一层无结构的有机物薄膜覆盖在牙冠表面上,称为釉小皮。epi. root sheath/Hertwigs root sheath上皮根鞘:内釉和外釉上皮细胞在颈环处增生,向未来的根尖孔方向生长,而同时牙冠向口腔方向做萌出运动。这样内、外釉上皮的增生呈桶状。这些呈双层增生的上皮桶,称为上皮根鞘。epithelial diaphragm上皮隔:上皮根鞘继续生长,离开牙冠向牙髓方向呈约45角弯曲,形成一盘状结构。弯曲的这一部分上皮称上皮隔。引导索 gubernacular cords 骨隐窝包绕发育中的牙,每个骨隐窝都有一个开口,牙囊的纤维从此开

5、口发出的将恒牙胚与口腔黏膜连接的纤维性延伸,称为引导索,与牙的萌出通道有密切关系。引导管gubernacular canals 乳牙萌出后,引导索位于骨性管中,称介个英文懒得找了。马拉瑟上皮剩余:断裂的上皮根鞘细胞进一步离开牙根表面,部分保留在发育的牙周膜中,这就是上皮剩余,也叫马拉瑟上皮剩余。托姆斯突牙发育过程中成釉细胞形成的结构,在分泌端分化出突起结构。是釉质的分泌和矿化部位Aprismatic enamel 无釉柱釉质在近釉牙本质界最先形成的釉质和多数乳牙表面、恒牙表层的釉质均看不见釉柱结构,电镜下可见晶体相互平行排列,称为无釉柱釉质,其矿化程度高,因为不含有机物较多的柱间质。ename

6、l-dentinal junction EDJ釉质牙本质界:釉质和牙本质的交界面称釉质牙本质界,釉质和牙本质相交不是一条直线,而是由许多小弧形线相连而成。从三维的角度来看,整个釉质牙本质界是由许许多多紧挨着的圆弧形小凹所构成,小凹突向牙本质,而凹面正与成釉细胞的托姆斯突的形态相吻合。enamel lamellae釉板:垂直于牙面的薄层板状结构缺陷,可以贯穿整个釉质的厚度,自切缘和牙尖向牙颈部走行,在磨片中观察呈裂隙状结构,釉质脱矿后经扫描电镜观察呈薄片状。釉板的形成可能属于局部釉质成熟过程中的缺陷,使水分和釉质基质残留在这些区域。enamel tufts釉丛:磨片中自釉牙本质界延伸至釉质厚度约

7、1/3的草丛样结构,似乎与釉柱走行于同一方向。矿化程度低,排列紧密。釉丛形成于托姆斯突形成和釉质沉积阶段,可能是釉基质蛋白的残余分布于低矿化的釉柱的边界区。enamel spindle釉梭:釉梭是位于釉牙本质交界处的纺锤状结构,在牙尖及切缘部位较多见。釉梭形成于釉质发生的早期,成牙本质细胞的突起穿过基底膜,伸向前成釉细胞之间。Cross striations 横纹 是釉柱上与釉柱的长轴相互垂直的细线,透光性低,在釉柱上呈规律性重复分布,间隔2-6m(平均4m)。横纹的形成与成釉细胞每天的周期性形成釉质有关。enamel incremental lines釉质生长线:釉质生长线又名芮氏线,在低倍

8、镜下观察釉质磨片时,此线呈深褐色。在纵向磨片中,生长线自釉质牙本质界向外,沿着釉质形成的方向,在牙尖部呈环形排列包绕牙尖、不到达釉质表面,近牙颈处渐呈斜行线。在横向磨片中,生长线呈同心环状排列。neonatal line新生线:在乳牙和第一恒磨牙的磨片上,常可见一条加重了的生长线。这是由于乳牙和第一恒磨牙的釉质一部分形成于胎儿期,另一部分形成于婴儿出生以后。当婴儿出生时,由于环境及营养的变化,该部位的釉质发育一度受到干扰,特称其为新生线。(新生线是研究釉质发育状况的一个标志)gnarled enamel绞釉 :釉柱自釉质牙本质界至牙表面的行程并不完全呈直线,近表面l/3较直,而内2/3弯曲,在

9、切缘及牙尖处绞绕弯曲更为明显,称为绞釉。Schreger line 施雷格线用落射光观察牙纵向磨片时,可见宽度不等的明暗相间带,分布在釉质厚度的内4/5处,改变入射光的角度可使明暗带发生变化,这些明暗带称为施雷格线。这是由于釉柱排列方向改变而产生的折光现象。Perikymata牙面平行线 釉质的表面虽然没有釉柱,但生长线仍达到釉质表面,称为牙面平行线。表现为同心圆状平行于釉牙骨质界的平行沟,平行沟由波浪状的平行嵴分隔。enamel cap and focal hole釉帽与灶性孔分别对应釉质侧面的一些小突起、小凹陷。前者可能是由于发育后期釉质沉积于非矿化碎片顶端所致,后者是釉帽被磨耗后留下的痕

10、迹。enamel cuticle釉小皮:是指覆盖在新萌出牙表面的一层有机薄膜,一经咀嚼即易被磨去,但在牙颈部仍可见残留。结构与上皮下基板相似。Pulpo-dentinal complex 牙髓牙本质复合体:牙本质为构成牙主体的硬组织,色淡黄,其冠部表面覆有牙釉质而根部覆盖牙骨质。牙本质围成的腔隙内充满牙髓组织。牙本质和牙髓由于其胚胎发生和功能上相互关系密切,故二者常合称为牙髓牙本质复合体。Dentin phosphoproteins,DPP/phosphoryn 牙本质磷蛋白 牙本质中的一种非胶原的特异性蛋白,约占所有非胶原有机质中的50%,为高度磷酸化蛋白,具有高度的钙离子结合能力,与牙本质

11、矿化过程有关,在牙本质矿化前沿分布。Dentine sialoprotein DSP 牙本质涎蛋白 牙本质中的一种非胶原的特异性蛋白,是一种磷酸化的,含大量涎酸的高度糖基化的蛋白质,可能在上皮与间充质的相互作用、成牙本质细胞分化,牙本质的形成与矿化中发挥作用。odontoblastic process 成牙本质细胞突起 是成牙本质细胞的胞质突,其胞体位于髓腔近牙本质侧,它们的突起伸进牙本质小管内,发出分支进入牙本质小管的分支内,并与邻近的突起分支相联系,一般分布在牙本质小管近髓端的1/2或1/3.periodontoblastic space成牙本质细胞突周间隙 成牙本质细胞突起于牙本质小管之

12、间有一小的空隙,称为成牙本质细胞突周间隙,间隙内含所谓的牙本质液(dentinal fluid)。Lamina limitans 限制板 牙本质小管的内壁衬有的一层薄的有机膜,含有较多的糖胺聚糖,可能代表矿化低下的管内牙本质。容易与成牙本质细胞突相混。peritubular dentin管周牙本质/intratubular dentine 管内牙本质:牙本质的横剖磨片中,可见到围绕成牙本质细胞突起的间质与其余部分不同,呈环形的透明带,称为管周牙本质,它构成牙本质小管的壁。(观察脱矿片时,该处结构消失,在成牙本质细胞突起周围形成一环形空隙。在球间牙本质和近EDJ处的牙本质中没有管周牙本质。)管周

13、牙本质矿化程度高,不含胶原纤维。Translucent/transparent dentine 透明牙本质 在增龄变化中,特别是在根部牙本质,管周牙本质可以完全封闭牙本质小管,形成透明牙本质,此时小管的内含与管间牙本质的反射指数相似。透明牙本质的量随年龄增多,且不受牙的功能和外界刺激影响。intertubular dentin管间牙本质:位于管周牙本质之间。其内胶原纤维较多,基本上为I型胶原,围绕小管成网状交织排列,并与小管垂直而与牙表面平行,其矿化较管周牙本质低mantle dentin罩牙本质:牙冠部最先形成的紧靠釉质的一层原发性牙本质,厚约15-20m;(5个特点:纤维与EDJ垂直;矿化

14、程度低5;牙本质小管分支多;通过基质泡发生矿化;含来自成牙本质细胞层下方的牙髓细胞产生的基质成份Korff纤维)hyaline layer透明层 根部最外层的牙本质,位于颗粒层的外侧,约20m宽,无小管,无结构样。circumpulpal dentin髓周牙本质:在罩牙本质和透明层内侧、前期牙本质外侧的牙本质,占牙本质的大部分。interglobular dentin球间牙本质: 牙本质的钙化主要为球形钙化,当钙化不良时钙化小球不能充分融合,而存留一些小的未矿化的基质,形成球间牙本质.Granular layer 颗粒层/Tomsgranular layer 托姆斯颗粒层 在牙纵剖磨片中见根部

15、牙本质透明层的内侧有一层暗色颗粒状的未矿化区,称托姆斯颗粒层。可能是由于成牙本质细胞突起分支多扭曲成袢状所致,或相当于很多小的球间牙本质。Predentine 前期牙本质:因为牙本质在一生中持续形成,因而在常规脱矿切片中在牙本质的最内层可见到明显浅染的、刚形成的、尚未矿化的的牙本质,称为前期牙本质。前期牙本质与矿化前沿相接,内含矿化小球。dentine incremental line牙本质生长线/von Ebner埃布纳线,是一些与牙本质小管垂直的间歇线纹。表示牙本质的发育和形成速率是周期性变化的,生长线有节律性的间隔即为每天的牙本质沉积厚度,约为4-8m。(如发育期间受到障碍,则形成加重的

16、生长线,特称为欧文线(Owen line)。对于乳牙与第一恒磨牙,其牙本质也因部分形成于出生前,部分形成于出生后,两者之间有一条明显的生长线,即新生线。)primary dentine原发性牙本质:是指牙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牙本质,它构成了牙本质的主体。secondary dentin继发性牙本质 是指牙发育完成(牙根发育完成、建立咬合关系)后形成的牙本质,是牙本质最明显的增龄性改变,与原发性牙本质的小管相延续,但走行方向不同。reparative dentin修复性牙本质:也称为第三期牙本质或反应性牙本质,当釉质因磨损、酸蚀、龋等破坏时,深部牙本质暴露,成牙本质细胞受到程度不等的刺激,并部分发

17、生变性。牙髓深层的未分化细胞分化为成牙本质样细胞,并与尚有功能的成牙本质细胞一起共同分泌牙本质基质,继而矿化,此为修复性牙本质。新形成的牙本质小管与原来的小管间无延续性sclerotic dentine硬化牙本质:由于龋病及磨耗等的刺激使管周牙本质不断形成造成牙本质小管封闭,牙本质呈透明性改变。与透明牙本质的表现相同,但前者是由于病理刺激所引起的,后者是增龄性的生理变化。Dead tracts 死区 :牙因磨损、酸蚀或龋等较重的刺激,硬化牙本质封闭牙本质小管,使得小管的连续性中断,小管内营养障碍,使小管内的成牙本质细胞突起逐渐变性、分解、小管内充满空气所致。显微镜下观察时呈黑色,称为死区。ac

18、ellularcementum无细胞牙骨质紧贴牙本质表面不含牙骨质细胞的、由细胞外基质(牙骨质层板)构成的牙骨质。多数分布于自牙颈部到近根尖1/3处。因其在发育上先形成,又称为原发性牙骨质。cellular cementum 细胞牙骨质 又称继发性牙骨质,由牙骨质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组成的牙骨质。位于无细胞牙骨质的表面,或者与无细胞牙骨质交替排列,根尖部1/3可全为细胞牙骨质。可能是由于牙骨质形成速度过快,成牙骨质细胞被埋在组织中形成牙骨质细胞(cementocyte)所致。Lacunae and canaliculi 陷窝和小管 细胞牙骨质中牙骨质细胞占据的空间称为陷窝,牙骨质细胞的突起延伸的管

19、道称小管。Intrinsic fiber内源性纤维 牙骨质中由成牙骨质细胞产生,与根面平行,较细的纤维。Extrinsic fiber外源性纤维/ perforating fiber or Sharpey fiber穿通纤维 牙周膜的主纤维束,一端埋入牙骨质,一端埋入牙槽骨,埋入牙骨质和牙槽骨的部分称穿通纤维。AEFC 无细胞外源性纤维牙骨质 位于根部近牙颈部1/2-1/3CIFC 有细胞内源性纤维牙骨质 位于根尖1/3和多根牙的根分歧处CMSC 有细胞混合性分层牙本质 在根尖区1/3和多根牙的根分歧处,无细胞外源性纤维牙骨质和有细胞内源性纤维牙骨质常呈交替的层状,称为有细胞混合性牙骨质。AA

20、C 无细胞无纤维牙骨质 见于成熟釉质的表面(釉牙骨质界)66、釉面横纹:是指釉质表面呈平行排列并与牙长轴垂直的浅凹线纹,间隔为30-100m宽,在牙颈部尤为明显,呈叠瓦状。这是牙呈节律性发育的现象,也是釉质生长线到达牙表面的部位。71、基质小泡:在成牙本质细胞突起形成的同时,细胞浆中出现一些膜包被的小泡,称为基质小泡.Marginal gingiva /free gingiva 边缘龈/游离龈:是指牙龈袖口样围绕牙颈部的游离可动部分。呈连续的半月形弯曲,与附着龈之间有游离龈沟为界,其色泽较附着龈稍红。Gingiva sulcus 龈沟:是指游离龈与牙面之间有一环状狭小的空隙,称为龈沟。其正常深

21、度约0.53 mm,平均深度1.8 mm。(介个书上木有)游离龈沟:在游离龈的根方,紧密附着在牙槽嵴表面,它与游离龈相连处常有一浅的凹沟称为游离龈沟。Mucogingival junction 膜龈联合附着龈(attached gingiva)在根方与深红色的牙槽粘膜相延续,其交界明显,称为膜龈联合。stippling 点彩:健康的附着龈色粉红,质坚韧,表面呈桔皮状,表面有许多小的点状凹陷称点彩。牙龈炎症时点彩往往消失。Gingival papilla 龈乳头:牙龈呈锥体状突起充填于邻近两牙接触点的下方的牙间隙部分称牙间乳头,也称龈乳头。gingival col龈谷:在牙邻面接触点下连接颊、舌

22、侧龈乳头部分的牙龈位置较龈乳头,向根方凹陷呈低谷样,称龈谷。龈谷是牙周组织的薄弱区,易形成菌斑与牙石,导致牙龈炎症。75、牙周袋:龈沟深超过3 mm时,通常被认为是病理性的,称为牙周袋。是由于结合上皮向根方移动,牙周组织与根面附着关系剥离,在两者间形成盲袋。Gingival papilla 龈乳头:牙龈呈锥体状突起充填于邻近两牙接触点的下方的牙间隙部分称牙间乳头,也称龈乳头。oral gingival epithelium 口腔龈上皮、牙龈上皮(附着龈上皮):为复层鳞状上皮,表面有角化或不全角化。上皮钉突多而细长,有时呈网状,较深地插入固有层中,使上皮与深层组织牢固地连接)。上皮内偶见黑色素细

23、胞,或含有黑色素颗粒,所以牙龈有时出现黑色斑块。sulcularepitheliim龈沟上皮、沟上皮:牙龈上皮在游离龈的边缘,转向内侧覆盖龈沟壁,形成龈沟上皮。该上皮是复层鳞状上皮,无角化,有上皮钉突(无菌时则无钉突),与结合上皮有明显分界。沟上皮也是牙龈中的薄弱组织。junctional epithelium结合上皮:是牙龈上皮附着在牙表面的部分,呈领口样包绕牙颈部。附着在釉质或牙骨质的表面。结合上皮是无角化的鳞状上皮。上皮细胞呈扁平状,其长轴与牙面长轴平行,无上皮钉突。但如受到刺激,可见上皮钉突增生,伸入结缔组织中。结合上皮最初来源于缩余釉上皮。Dentogingival junction

24、 龈牙结合结合上皮与牙的结合,是机体唯一的暴露于外界的软硬组织的结合。Dentogingival fibers龈牙纤维起自牙槽嵴上方根面牙骨质,呈放射状插入牙龈固有层,是牙龈中数量最多的纤维,起牵引、与牙紧密结合的作用。Alveologingival fibers牙槽龈纤维 从牙槽嵴顶及牙槽间隔的顶端放射状进入牙龈固有层的牙龈纤维。Circular fibers环行纤维走行于游离龈和龈乳头中,环绕每个牙纤维较细,有助于游离龈附着于牙上Dentoperiosteal fibers 牙骨膜纤维起自牙骨质,越过牙槽嵴插入牙槽嵴外侧的骨膜中,该纤维只存在于唇(颊)舌侧Transseptal fiber

25、s越隔纤维起自牙间隔以上的牙骨质,越过牙间隔,进入邻牙的牙骨质,保持相邻牙的接触,与近中移位有关。(不存在于牙的唇(颊)舌侧)periodontal ligament 牙周韧带、牙周膜 是位于牙根与牙槽骨之间的牙周间隙中的致密纤维结缔组织,胚胎学上来源于牙囊。在牙槽嵴表面与牙龈向延续,在根尖孔与牙髓相连。(牙周韧带、牙龈、牙骨质三者同城牙周组织 periodontal tissues)Principle fibers 主纤维束 牙周韧带中的胶原纤维多数形成直径约为5m的束,称为主纤维束。perforating fiber or Sharpey fiber 穿通纤维/沙比纤维:主纤维分布在整个牙

26、周间隙内,其一端埋入牙骨质,另一端埋入牙槽骨。埋在牙骨质和牙槽骨中的纤维称穿通纤维或沙比纤维。alveolar crest group牙槽嵴组自牙槽嵴顶放射状向牙冠走行,邻面无此纤维。其功能为将牙向牙槽窝牵引,对抗侧方力,保持牙直立。horizontal group水平组位于牙槽嵴组的根方,呈水平走向,功能:维持牙直立,对抗侧方力oblique group斜行组位于除牙颈部和根尖部外的全部牙周间隙向根方倾斜450 。功能:悬韧带的作用;将咀嚼压力转化为牵引力。apical group根尖组起自根尖牙骨质到牙槽骨,起固定牙根尖、保护血管和神经的作用。interradicular group根间组

27、只存在于多根牙,起自根分叉处的牙根间骨隔顶止于根分叉处牙骨质,防止牙根向冠方移动。Oxytalan纤维:是一种耐酸纤维、不成熟的弹性纤维。电镜下,微细的纤维束广泛地分布在牙周膜中。在根尖区该纤维束与牙骨质表面大致垂直,形成三维分枝网,包绕牙根。纤维止于根尖区的动静脉和淋巴管壁,与神经也有关系。Oxytalan纤维在颈部牙周膜中分布浓密,并与牙龈束胶原纤维平行排列,推测该纤维在咀嚼压力下可保持血流通畅。另外,在担负较大合力的牙中,纤维粗大、数量多,可能还具有支持功能。Cementicle牙骨质小体:在牙周膜中有时可见到圆形的钙化小体,称为牙骨质小体。单个或多个同时存在,游离于牙周膜中或附着在牙骨

28、质表面。牙骨质小体可能是变性的上皮细胞发生钙化而形成的。Malassez上皮剩余:在牙周膜中,邻近牙根表面的纤维间隙中可见到小的上皮条索或上皮团,与牙根表面平行排列,称Malassez上皮剩余。Malassez上皮剩余是牙发育期间上皮根鞘破裂后的残余。这些上皮剩余可增生,参与形成根尖囊肿及根侧囊肿,也可以形成牙源性肿瘤。Alveolar bone proper固有牙槽骨:衬于牙槽窝内壁,包绕牙根与牙周膜相邻,在牙槽嵴处与外骨板相连。它是一层多孔的骨板又称筛状板cribriform plate 。牙周韧带中的主纤维束埋在固有牙槽骨中,因而也称束骨 bundle bone。Alveolar cre

29、st 牙槽嵴牙槽骨咬合方向的游离端,约在釉牙骨质界下方1-1.5的水平。Osteoid 类骨质 任何正在形成的骨表面都有一层新沉积的、尚未矿化的骨基质,称为类骨质。Howship 陷窝 在骨吸收区,骨表面有蚕食状或坑状凹陷,称为howship陷窝或骨吸收陷窝,陷窝处可见破骨细胞。oral mucosa or oral mucous membrane口腔粘膜:覆盖于口腔表面,前借唇红与唇部皮肤相连;后与咽部粘膜相延续。唾液腺通过开口于口腔粘膜表面的导管将唾液排入口腔,使口腔粘膜经常保持湿润。Stratum germinativum 生发层 基底细胞与邻近的棘层细胞具有增殖能力,因此称为生发层。M

30、embrane-coating granules/Odland bodies 膜被颗粒 在棘层细胞中出现的一种小的膜包绕的颗粒,角化上皮的膜被颗粒由平行排列的板层构成,非角化口腔上皮中的膜被颗粒不成层板状。melanocyte黑色素细胞来源于神经嵴细胞(胚胎第十一周),位于上皮基底层不含张力细丝的非角质形成细胞,有突起细胞,H-E染色光镜下为透明细胞,胞质内含有黑色素小体。功能是形成黑色素,可通过细胞突起传给角质细胞 Langerhans cell朗格罕细胞:是一种有树枝状突起的细胞。S-1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主要位于棘层,也见于基底层,来自于造血组织。常规染色胞浆透明,核深染。对多巴染

31、色呈阴性反应。电镜下见此细胞无张力细丝,无桥粒,胞浆内有特殊的棒状或球拍样颗粒,称郎格罕斯颗粒或Birbeck 颗粒),有单位膜包绕。此细胞表面特征与巨噬细胞很类似,作为一种抗原呈递细胞,可以激活T淋巴细胞,与粘膜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Birbeck颗粒 (Birbeck granules):形态:有多突起的细胞,光镜下透明,CD1、S-100免疫染色阳性;电镜观察在细胞质中有特殊的棒状颗粒(Birbeck granule)是一种呈杆状的管状结构,中央有一纵行条纹和平行排列的周期性条纹,形似一条小拉链,有时一端有泡状膨大似网球拍状。Langerhans细胞中含有大量Birbeck颗粒。(此来自t

32、l,参考,名解的可能性不大)Merkel cell 梅克尔细胞:此细胞位于基底层,常成群分布,可能来自于神经嵴或上皮细胞。HE染色切片中,染色较角质形成细胞浅,电镜下一般无树枝状突起,细胞内有少量张力细丝,偶见借桥粒与邻近角质形成细胞形成细胞连接。胞浆内可见发达的高尔基体和小而圆的电子致密性膜被小泡,内含神经递质。是一种压力或触觉感受细胞。Basement membrane基底膜:光镜下可见上皮和固有层之间有一膜状结构,称基底膜,厚约14m,PAS染色阳性。基板:透明板和密板来自于上皮细胞,统称基板,其主要成分是型胶原和层粘连蛋白。Epithelial rete peg 上皮钉突 与固有层乳头

33、交错的上皮嵴。Fordyce spot 福代斯斑 在口角的后方的咬合线区的颊粘膜上,有时可以出现成簇的的粟粒状淡黄色的小颗粒,为异位的皮脂腺,称为福代斯斑。Vallate papilla轮廓乳头:在舌乳头中体积最大,数目最少,约812个,沿界沟前方排成一列。该乳头呈矮柱状,高约11.5mm,直径约13mm,每个乳头的四周均有深沟(轮廓沟)环绕,轮廓沟外的舌粘膜稍隆起,形成乳头的轮廓结构。此乳头表面上皮有角化,但乳头的侧壁即轮廓沟壁上皮无角化,其上皮内有许多染色浅的卵圆形小体,称味蕾。Fungiform papilla菌状乳头:数目较少,分散于丝状乳头之间,位于舌尖和舌侧缘,色泽较红,呈圆形头大

34、颈细的突起状,高约0.71.5mm,直径约0.41.0mm,上皮较薄,表层无角化,固有层血管丰富,因而呈红色。有的菌状乳头的上皮内可见少数味蕾,有味觉感受作用(甜咸)。Filiform papilla丝状乳头:数目最多,遍布于舌背,舌尖部最多。丝状乳头体积较小,高约13mm,尖端多向后方倾斜,末端具有毛刷样突起。乳头表面有透明角化上皮细胞。Foliate papilla叶状乳头:位于舌侧缘后部,在人类此乳头为退化器官,呈58条平行排列的皱壁正常时此乳头不明显,炎症时往往肿大,且伴疼痛。Ebner gland 埃伯纳腺、味腺 在轮廓乳头的轮廓沟底附近的舌肌纤维束间有较多的纯浆液腺,称为埃伯纳腺、

35、味腺。味腺导管开口于轮廓沟底,其分泌物的冲洗可清楚食物残屑、溶解食物,有助于味觉感受器充分发挥味觉感受功能。Salivary glands 涎腺 导管开口于口腔黏膜的管泡状、局泌性、复合性外分泌腺。Demilune 半月板 混合性腺泡中浆液性细胞形成的新月样的覆盖在粘液性腺泡盲端的结构称为半月板。Myoepithelial cells 肌上皮细胞:位于腺泡细胞、闰管细胞与基底膜之间的带突起的树枝状细胞。光镜下,细胞体积小,形扁平,发出4-8分枝状突起,该突起呈放射状包绕着腺泡表面,形似篮子,故又称篮细胞。胞核大而扁,几乎占据整个细胞。 -此上by陈秋雯(正常组织部分)成釉细胞瘤(Amelobl

36、astoma)较常见的牙源性上皮性肿瘤,约占牙源性肿瘤的60以上。肿瘤内主要含成釉器样结构,但无釉质或其它牙体硬组织形成。大多数发生于颌骨内,颌骨的膨大和面部变形。虽然属良性肿瘤,但其生长具有局部侵袭性(locally aggressive),术后复发率较高,也有恶变、甚至远处转移的零星报道。临床特点:3049岁,性别无关,下颌磨牙及升支部常见。病理分型:滤泡型、丛状型、棘皮瘤型、基底细胞型以及颗粒细胞型等组织学亚型之分,但这些分型与肿瘤的临床行为之间并无明确的相关关系WHO分型:实性或多囊型(solid / multicystic)外周型或骨外型(peripheral / extraoseo

37、us)促结缔组织增生型(desmoplastic)单囊型(unicystic)病理特点:肉眼见肿瘤大小不一,剖面常见囊性和实性部分。囊性区内含黄色或黄褐色液体,实性部分呈白色或灰白色滤泡型(follicular):孤立性上皮岛由间质分隔,癌巢周边为规则排列的立方或柱状细胞,中间为疏松排列的星形细胞。丛状型(plexiform):肿瘤上皮排列成网状联结的上皮条索,条索被一层柱状细胞所环绕,其中含较少的星网状层样细胞棘皮瘤型(acanthomatous):肿瘤细胞岛内有广泛的鳞状化生,有时伴有角质形成并可见角化珠。颗粒细胞型(granular cell type):肿瘤细胞胞浆出现颗粒变,颗粒细胞

38、部分或全部的代替了星网状细胞,甚至代替了周边部的柱状细胞或立方细胞。颗粒细胞大,胞浆内含丰富的嗜伊红颗粒基底细胞型(basal cell type):肿瘤上皮密集成团或树枝状排列,星网状层分化不明显,类似皮肤基底细胞癌。外周型或骨外型(peripheral)较少见,患者年龄在4060岁之间,局限于牙龈或牙槽粘膜内,一般不侵袭骨组织,完全切除一般不复发。促结缔组织增生型(desmoplastic):临床:上下颌发病相同,前部多发,下颌磨牙6,特殊X线表现(透射/阻射混合影) 病理:肿瘤内结缔组织增生显著,胶原丰富,肿瘤性上皮岛或条索位于纤维束之间。单囊型(unicystic):颌骨囊肿伴有典型的

39、成釉细胞瘤上皮衬里临床:侵袭性弱,复发率低,年轻男性多发,下颌磨牙及升支高发。膨胀性的X线投射影。病理:单囊,上皮衬里呈现成釉细胞瘤典型特征,可能伴有囊腔内结节和囊壁肿瘤岛浸润。分为三型:I型单纯单囊 II 单囊伴有囊腔内结节 III单囊伴有纤维囊壁浸润性肿瘤岛,伴有或不伴有囊腔内结节。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临床:最常见涎腺肿瘤,多形性结构,肿瘤易复发,病程长或多次复发者易恶变。好发:腮腺及腭部,30-60岁,女性稍多见。病理变化:镜下观: 肿瘤上皮:细胞构成:肌上皮细胞+导管细胞 细胞排列组织结构:多形性 肿瘤间质: 少量结缔组织,可玻变、钙化、骨化肌上皮团片:

40、细胞呈梭形、上皮样、浆细胞样或胞浆透明,团片间有散在细胞连接导管样结构:由2-3层上皮构成,内层立方或柱状,胞浆粉染、核圆;外1-2层细胞边界不清,多角形或不规则形或胞浆透明。腔内含均质粉染的上皮性粘液鳞状上皮样结构:肿瘤性肌上皮、鳞状化生现象粘液样结构软骨样结构:均匀淡染的基质中有陷窝样结构,内有深染的肌上皮细胞,胞浆呈空泡状。生物学特点:l 良性肿瘤l 包膜不定:有时不完整,有时见瘤细胞浸润,有时局部无包膜l 瘤细胞易种植生长,切除不彻底易复发l 病程长或多次复发者易恶变临床恶变可疑指征:生长突然加快,出现神经受侵症状,肿瘤与周围组织粘连,破溃等组织学恶变可疑指征:结缔组织明显玻璃样变性、

41、纤维化、钙化,间质骨化,局灶性出血、坏死出现,细胞丰富,肿瘤明显的结节化及浸润性生长等提示:病程超过510年,直径大于4cm易形成局灶恶变或包膜外浸润恶性多形性腺瘤WHO classfication (2005) 多形性腺瘤癌变:良性区域中有恶性变; 癌肉瘤:上皮及间叶组织均见恶性组织; 转移性多形性腺瘤:原发瘤与转移瘤均为良性鉴别诊断:肌上皮瘤( myoepithelioma)同:临床、病理、生物学行为及来源均似多形性腺瘤异:导管样结构的存在?Batsakis认为:不含腺管样结构;Dardick认为:腺管样结构少于510 软骨样结构:争论预后:透明细胞为主者低度恶性,也有认为具有潜在恶性。腺

42、淋巴瘤(Warthins tumor,adenolymphoma, papillary cystadenoma lymphomatosa )仅次于多形性腺瘤的常见唾液腺良性肿瘤,腮腺浅叶下极,可见多发,5070岁男性多见;生长缓慢,无症状,常有消长史;与吸烟、辐射和自身免疫有关;摘除后不复发肉眼观察:圆形或卵圆形肿物/包膜完整 /切面红褐色,多为实性,质均匀细致/ 部分区域见小囊腔,囊内壁可见小乳头,内含粘液或干酪样物镜下观察:肿瘤由腺上皮和富于淋巴细胞的间质组成。上皮成分常形成不规则的腺管或囊腔并呈乳头状突入囊腔内;上皮细胞排列成假双层,由高柱状细胞和立方状基底细胞组成,胞浆呈细颗粒状,嗜伊

43、红,电镜见胞浆内含有大量异常线粒体;间质内含不等量的淋巴样组织,可见淋巴滤泡和生发中心;肿瘤内偶见杯状细胞、皮脂腺细胞和纤毛柱状上皮细胞。生物学行为: 良性肿瘤;术后复发少;偶见恶变。组织发生: 上皮性肿瘤腺内或周围淋巴结内易位的唾液腺导管 肿瘤性增生伴淋巴组织重度继发反应的纹管增生粘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iod carcinoma)临床表现:在唾液腺恶性肿瘤中属多见者(30)3050岁多见,儿童唾液腺恶性肿瘤多为此型(女性多见)临床表现因分化程度不同:高、中、低分化肉眼观察:肿瘤可有不完整包膜或无包膜, 圆形或不规则形。切面灰白或粉红色,其中可见大小不等的囊腔,内含粘液镜下观察:

44、肿瘤由表皮样细胞、粘液细胞和中间细胞构成。根据三种细胞的比例、排列方式和分化程度,可将其分为高、中、低分化三种。高分化:黏液样细胞50,囊腔多,分化好中分化:黏液样细胞1050,囊腔少,分化差,增殖明显低分化:黏液样细胞10,实性结构为主,增殖活跃生物学行为:高分化者五年生存率90,低分化者易复发、转移,预后差组织来源:排泄管储备细胞;口腔黏膜;囊肿上皮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又名筛状癌(cribriform carcinoma)、圆柱瘤(cylindroma);是形态学善良,却具有强侵袭性的肿瘤;在唾液腺恶性肿瘤中常见,占唾液腺上皮性肿瘤的11,占恶性肿

45、瘤的27;多见于40-60岁,腮腺、腭腺多见,尤其舌下腺的肿瘤首先应该考虑腺样囊性癌;临床生长缓慢,但易出现早期疼痛、功能障碍;肿物界限不清,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腭部者可见溃疡、腭骨穿孔镜下观察: 细胞:导管上皮细胞+肌上皮细胞,肌上皮细胞占大多数。瘤细胞大小一致,增殖及异型性不明显。 结构:筛状型、管状或小梁型、实性型 间质:纤维结缔组织,常玻璃样变 常见侵犯神经及其它周围组织筛状型:细胞团块内有筛孔状囊腔,孔内有粘液样物质,有的囊腔内为粉染的玻璃样变性的间充质,周围为基底膜样结构。细胞团块的周围是肌上皮细胞,似基底细胞。管状型:或伴有小导管、小条索、小团块。管腔外围是肌上皮细胞,腔内有粉

46、染粘液。条索周围常为大量玻璃样变性的间充质。实性型:上皮团块,核分裂像多,间质多少不一,常明显玻璃样变性生物学特点:与细胞形态不一致(“Is a wolf in sheep clothing”);组织浸润范围往往远远超出肉眼可见范围;沿神经、血管、纤维、骨等迁徙;复发、血行转移率较高;实性型预后差。组织发生: 闰管或闰管储备细胞 -此上by黄秀玲(肿瘤部分)粘膜病:Ps:老师说1-4是重点,棘层内疱(寻常性天疱疮)、基层下疱(类天疱疮)也常考,糜烂和溃疡也是常考的,大病理可能考过了。别的就次之了。1. 过度角化(hyperkeratosis):有角化部位的上皮角化层增厚,无角化部位上皮出现角化

47、。过度正角化(hyperorthokeratosis)和过度不全角化(hyperparakeratosis)指粘膜或皮肤的角化层过度增厚,临床上为乳白色或灰白色。组织学上分为过度正角化和过度不全角化两种。过度正角化为增厚的角化层内细胞核消失;而过度不全角化为增厚的角化层内有细胞核残存2. 角化不良(dyskeratosis):棘层或基底层出现单个或成团的细胞角化。出现在高度增生的上皮钉突中;或异常增生上皮中及鳞状细胞癌中也称错角化,是指在上皮棘层或基底层内出现个别或一群细胞的角化。角化不良有两种情况:(1)良性错角化多见于高度增生的上皮钉突内(2)恶性错角化细胞异形性明显,多见于原位癌及鳞状细胞癌3. 棘层增生(acanthosis):即棘层增厚,常伴钉突延长。原因为细胞数目增多或体积增大4. 上皮异常增生(epithelial dysplasia):上皮分化紊乱导致的形态学改变,与非典型性(atypia)不同。表现:基底细胞极性消失、基底细胞增生、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