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2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十七章-实验-第五节-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学案-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2185883 上传时间:2024-05-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9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十七章-实验-第五节-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学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2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十七章-实验-第五节-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学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十七章 实验 第五节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学案 新人教版 2022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十七章 实验 第五节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学案 新人教版 年级: 姓名: - 11 - 第五节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实验原理(见实验原理图) (1)保持质量不变,探究加速度跟合外力的关系。 (2)保持合外力不变,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3)作出a-F图象和a-图象,确定其关系。 2.实验器材 小车、砝码、小盘、细绳、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垫木、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导线两根、纸带、天平、米尺。 3.实验步骤 (1)测量:用天平测量小盘和砝码的质量m′和小车的质量m。 (2)安装:按照如实验原理图所示装置把实验器材安装好,只是不把悬挂小盘的细绳系在小车上(即不给小车牵引力)。 (3)平衡摩擦力:在长木板的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上一块薄木块,使小车能匀速下滑。 (4)操作:①小盘通过细绳绕过滑轮系于小车上,先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取下纸带编号码。 ②保持小车的质量m不变,改变砝码和小盘的质量m′,重复步骤①。 ③在每条纸带上选取一段比较理想的部分,测加速度a。 ④描点作图,作a-F的图象。 ⑤保持砝码和小盘的质量m′不变,改变小车质量m,重复步骤①和③,作a-图象。 规律方法总结 1.注意事项 (1)平衡摩擦力:适当垫高木板的右端,使小车的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正好平衡小车和纸带受到的阻力。在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把悬挂小盘的细绳系在小车上,让小车拉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匀速运动。 (2)不重复平衡摩擦力。 (3)实验条件:m≫m′。 (4)一先一后一按:改变拉力和小车质量后,每次开始时小车应尽量靠近打点计时器,并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且应在小车到达滑轮前按住小车。 2.误差分析 (1)因实验原理不完善引起的误差:本实验用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m′g代替小车的拉力,而实际上小车所受的拉力要小于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 (2)摩擦力平衡不准确、质量测量不准确、计数点间距测量不准确、纸带和细绳不严格与木板平行都会引起误差。 3.数据处理 (1)利用Δx=aT2及逐差法求a。 (2)以a为纵坐标,F为横坐标,根据各组数据描点,如果这些点在一条过原点的直线上,说明a与F成正比。 (3)以a为纵坐标,为横坐标,描点、连线,如果该线为过原点的直线,就能判定a与m成反比。 例1 在做“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时,计算出各纸带的加速度后,将测得的反映加速度a和力F关系的有关资料记录在表1中。将测得的反映加速度a和质量M关系的资料列在表2中。 表1 a/(m·s-2) 1.98 4.06 5.95 8.12 F/N 1.00 2.00 3.00 4.00 表2 a/(m·s-2) 2.04 2.66 3.23 3.98 /kg-1 0.50 0.67 0.80 1.00 (1)根据表中所列数据,分别画出a-F图象和a-图象。 (2)从图象可以判定:当M一定时,a与F的关系为________;当F一定时,a与M的关系为________。 (3)由a-F图象可知,M=________。 (4)由a-图象可知,F=________。 【答案】 (1)a-F图象和a-图象分别如图甲、乙所示 (2)正比关系 反比关系 (3)0.50 kg (4)4.00 N 例2 图甲为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图中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为50 Hz的交流电源,打点的时间间隔用Δt表示。在小车质量未知的情况下,某同学设计了一种方法用来研究“在外力一定的条件下,物体的加速度与其质量间的关系”。 甲 (1)完成下列实验步骤中的填空。 ①平衡小车所受的阻力:小吊盘中不放物块,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用手轻拨小车,直到打点计时器打出一系列________的点。 ②按住小车,在小吊盘中放入适当质量的物块,在小车中放入砝码。 ③打开打点计时器电源,释放小车,获得带有点列的纸带,在纸带上标出小车中砝码的质量m。 ④按住小车,改变小车中砝码的质量,重复步骤③。 ⑤在每条纸带上清晰的部分,每5个间隔标注一个计数点。测量相邻计数点的间距s1,s2,…。求出与不同m相对应的加速度a。 ⑥以砝码的质量m为横坐标,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作出-m关系图线。若加速度与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成反比,则与m处应成________(选填“线性”或“非线性”)关系。 (2)完成下列填空。 ①本实验中,为了保证在改变小车中砝码的质量时,小车所受的拉力近似不变,小吊盘和盘中物块的质量之和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设纸带上三个相邻计数点的间距为s1、s2、s3。a可用s1、s3和Δt表示为a=________。图乙为用米尺测量某一纸带上的s1、s3的情况,由图可读出s1=________,s3=________。由此求得加速度的大小a=______m/s2。 乙 丙 ③图丙为所得实验图线的示意图。设图中直线的斜率为k,在纵轴上的截距为b,若牛顿定律成立,则小车受到的拉力为________,小车的质量为________。 【解答】(1)①间距相等,⑥线性 (2)①远小于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 ②a== s1=(3.68-1.25)cm=2.43 cm s3=(12.00-7.28)cm=6.72 cm a== m/s=2.15 m/s。 ③设小车的质量为m′,则有F=(m+m′)a,变形得=m+,所以-m图象的斜率为=k,所以作用力F=,-m图象的截距为=b,所以m′=。 1.为了研究加速度跟力和质量的关系,应该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 A.控制变量法      B.假设法 C.理想实验法 D.图象法 2.在某次探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的实验中,某人得到的a-F图象如图所示,从这个实验图象可以得到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这些点并不全是在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上,因此,不能认为当m一定时,a与F成正比 B.在实验中总是会出现误差的,这些点偏离这条过原点的直线的原因,可能是误差造成的,如果没有误差,这些点是不会偏离该直线的。因此可以认为:当m一定时,a与F成正比 C.当m一定时,a与F成正比这条规律应该不会错,实验得到的结果与该规律不符合是实验做错了 D.上述说法都是错的 3.某同学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的实验时,画出了如图所示的三条图线,这三条图线表示实验中的________不同。 4.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备有下列器材: A.打点计时器  B.天平  C.秒表  D.低压交流电源 E.电池  F.纸带  G.细绳、砝码、小车、小盘  H.薄木板  I.装有沙的小桶 其中多余的器材是:________。(填器材前面的字母) 缺少的器材是:________。 5.图1为“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砂和砂桶的总质量为m,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为M。实验中用砂和砂桶总重力的大小作为细线对小车拉力的大小。 (1)试验中,为了使细线对小车的拉力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先调节长木板一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接下来还需要进行的一项操作是(  ) A.将长木板水平放置,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调节m的大小,使小车在砂和砂桶的牵引下运动,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B.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撤去砂和砂桶,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轻推小车,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C.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撤去纸带以及砂和砂桶,轻推小车,观察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2)实验中要进行质量m和M的选取,以下最合理的一组是(  ) A.M=200 g,m=10 g、15 g、20 g、25 g、30 g、40 g B. M=200 g,m=20 g、40 g、60 g、80 g、100 g、120 g C.M=400 g,m=10 g、15 g、20 g、25 g、30 g、40 g D. M=400 g,m=20 g、 40 g、60 g、80 g、100 g、120 g (3)图2是试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A、B、C、D、E、F、G为7个相邻的计数点,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量出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sAB=4.22 cm、sBC=4.65 cm、sCD=5.08 cm、sDE=5.49 cm、sEF=5.91 cm、sFG=6.34 cm。已知打点计时器的工作效率为50 Hz,则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m/s2(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1.在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同时测出物体的质量、加速度和力,能容易发现三者之间的关系 B.保持物体的质量不变,一定要测出加速度的数值,才能找出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C.可以利用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来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D.质量一定时,如果加速度与力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则加速度与力成正比 2.(多选)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为了减小实验误差,悬挂物的质量应远小于车和砝码的总质量 B.为减小小车、纸带受到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需要把小车运动平面起始端尽量抬高 C.采用描点法画图象,是为了减小误差 D.采用a-坐标作图,是为了根据图象直观地作出判断 3.(2019全国卷Ⅱ)如图(a),某同学设计了测量铁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所用器材有:铁架台、长木板、铁块、米尺、电磁打点计时器、频率50Hz的交流电源,纸带等。回答下列问题: (1)铁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用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θ、重力加速度g和铁块下滑的加速度a表示) (2)某次实验时,调整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θ=30°。接通电源。开启打点计时器,释放铁块,铁块从静止开始沿木板滑下。多次重复后选择点迹清晰的一条纸带,如图(b)所示。图中的点为计数点(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重力加速度为9.8 m/s2。可以计算出铁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_____________(结果保留2位小数)。 4.某同学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面上,将细绳一端拴在小车上,另一端绕过定滑轮,挂上适当的钩码使小车在钩码的牵引下运动,以此定量研究绳拉力做功与小车动能变化的关系。此外还准备了打点计时器及配套的电源、导线、复写纸、纸带、小木块等。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若要完成该实验,必需的实验器材还有哪些? (2)实验开始时,他先调节木板上定滑轮的高度,使牵引小车的细绳与木板平行。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下列的哪个(填字母代号)(  ) A.避免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发生抖动 B.可使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点迹清晰 C.可以保证小车最终能够实现匀速直线运动 D.可在平衡摩擦力后使细绳拉力等于小车受的合力 (3)平衡摩擦后,当他用多个钩码牵引小车时,发现小车运动过快,致使打出的纸带上点数太少,难以选到合适的点计算小车的速度。在保证所挂钩码数目不变的条件下,请你利用本实验的器材提出一个解决方法: (4)(多选)他将钩码重力做的功当做细绳拉力做的功,经多次实验发现拉力做功总是要比小车动能增量大一些,这一情况可能是下列哪些原因造成的(  ) A.在接通电源的同时释放了小车 B.小车释放时离打点计时器太近 C.阻力未完全被小车重力沿木板方向的分力平衡掉 D.钩码做匀加速运动,钩码重力大于细绳拉力 第五节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课堂练习 1.A 2.B 3.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 4.C、E 毫米刻度尺、带滑轮的长木板 5.(1)B (2)C (3)0.42 【解析】要使砂和砂桶的重力mg近似等于小车所受合外力,首先要平衡摩擦力,然后还要满足m≪M。而平衡摩擦,不需挂砂桶,但要带纸带,故(1)选B,(2)选C。(3)用逐差法a=,求得a=0.42 m/s2。 课后练习 1. D 2. ACD 3.(1) (2)0.35 4.(1)刻度尺、天平(包括砝码) (2)D (3)可在小车上加适量的砝码(或钩码) (4)CD 【解析】(1)根据实验原理可知,需要验证mgx=Mv2,同时根据运动学规律可知,此实验中需要测量钩码质量、小车质量和位移,故还需要的器材有:刻度尺和天平。 (2)分析小车受力可知,在平衡摩擦力的基础上,使细绳与木板平行是为了让细绳的拉力充当小车所受合外力,故选项D正确。 (3)纸带上打出的点较少,说明小车的加速度过大(即小车过快),故可知减小钩码质量或增加小车质量(在小车上加上适量的砝码)。 (4)在此实验中,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钩码的重力大于细绳的拉力,而实验中用重力代替拉力会导致拉力做功大于小车动能增量;如果实验未平衡摩擦力也会导致拉力做功大于动能增量,故选项C、D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