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阴尺动脉在五里”考释.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183194 上传时间:2024-05-22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4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阴尺动脉在五里”考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阴尺动脉在五里”考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年第 期“阴尺动脉在五里”考释安徽中医药大学(合肥,)陶连波 牛淑平 摘要:“阴尺动脉在五里”出自灵枢本输篇。现行通行译著本多将“五里”直接理解为手阳明经的“手五里”穴而将此句译为“属于阴尺动脉处,是手阳明经的五里穴”。然而无法解释的是,阳经的穴位为何冠以“阴尺”?还有学者直译为“足五里”穴,但译文在篇中上下文中甚显突兀而令人费解。我们考释分析认为,这里的“五”应通“伍”,次第,依次之义。“在五里”,是指依次行于内部之义,“阴尺”指手之阴经。“阴尺动脉在五里”整句大义依上下文应是“至于手之阴经脉气依次行于人体内部”。关键词:针刺 灵枢 阴尺 五里 本腧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基

2、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基于朴学方法的灵枢经校诂研究”()通信作者,:“阴尺动脉在五里”出自灵枢本输第二篇原文:“足阳明挟喉之动脉也,其腧在膺中。手阳明次在其腧外,不至曲颊一寸。手太阳,当曲颊。足少阳在耳下曲颊之后。手少阳,出耳后,上加完骨之上。足太阳挟项大筋之中发际。阴尺动脉在五里,五腧之禁也。”本段原文介绍了经脉在颈部循行的布局规律。关于此文最后一句“阴尺动脉在五里,五腧之禁也”,今人理解多有歧义。现行教材及通行译本多将“五里”按字面理解为手阳明经的“手五里”穴。如有通行注释本的译文作:“属于阴尺动脉处,是手阳明经的五里穴。如误刺该穴,会使五腧穴所内通之脏气竭尽,所以禁针”。然

3、而这里无法解释的是,阳经穴为何却冠以“阴尺”?还有学者认为是指足五里,如法国医学博士弗朗齐尼塞尔日认为,“阴”字当句头字,与“尺”有何相关?手五里穴部为何提及动脉?他进一步提出自己的想法,“阴尺”言在身阴部像尺形质皮肤区(见灵枢第 篇:“夫臂与胻,其阴皮薄,其肉淖泽”)。“阴尺即阴部之像尺者”,股阴面有大动脉,为足五里穴部而禁刺(参见素向 刺禁论篇:“刺阴股中大脉血出不止死。”)。与之持相同观点的还有晚清著名经学大师廖平,他指出“尺字当为足字之误”。认为“手、足皆有五里穴,足穴动,手穴不动。本输云:尺动脉在五里,则尺之当为足,不待智者而知矣”。我们认为,这些解释似乎都有些牵强,本段原文在专题论

4、述颈部经脉的循行问题,这里为何突兀地插入一个足部穴位的内容?我们先来分析原文背景,朱四会等认为,灵枢本输篇原文内容大体有四个层次:“第一是论述向心性经脉论理体系下的五输穴原理。第二是七次脉理论,即颈之经穴理论。因经脉的向心性而上汇于头,皆须过颈之峡关处。第三是表里经理论,十二经脉本是首尾交接的大循环,之所以还能呈向心性,主要是十二经阴阳表里经之间的小循环而形成的向心性态势。第四是四季脉气规律及针刺原则,因十二经的三阴三阳规律与阴阳四时规律是息息相关的。全篇内容层层相扣,从理论到临床应用一脉相承。”而“阴尺动脉在五里”原文就出自专论颈部经穴的“七次脉”论述,阳经皆走头面,所以七次脉介中医文献杂志

5、绍的是手足六经和任督脉在颈部的基本布局规律。包括任脉经的天突、足阳明经的人迎、手阳明经的扶突、手太阳经的天窗、足少阳经的天容、手少阳经的天牖、足太阳经的天柱、督脉的风府。关键是,本输篇认为,颈部穴位群不仅包括阳经,还包括阴经穴。手三阴从胸走手,从内而外,在出胸处也行于颈之附近的体表,所以原文特别强调了肺经的天府、心包经的天池也是颈部穴群的组成内容。本段原文中“阴尺动脉在五里,五腧之禁也”,即是与紧跟的上一段原文中“腋内动脉手太阴也,名曰天府;腋下三寸手心主也,名曰天池”相呼应的。根据上下原文大意,我们认为,这里的“阴尺”应指行于手臂的阴经(手太阴肺经和手厥阴心经,黄帝内经以心包经代行心经功能)

6、。隋代杨上善、唐代王冰等都认为“尺”可指“尺肤”,即手臂。日本人丹波元简也认为素问脉要精微论中所言“尺内”的部位“即诊尺肤之部位”。尺肤实可代指手臂。“在五里”之“在”,介词,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的处所、时间、范围或事物存在的位置。而“五”,是“伍”的古字,有行列、次第、依次之义。吕氏春秋必己载:“孟贲过于河,先其五。”高诱注:“先其伍,超过次第也。”陈奇猷校释引毕沅曰:“古伍字作五”。“里”,通“裏”。指里面,内部。素问刺腰痛篇载:“肉里之脉,令人腰痛。”王冰注:“里,裏也。”所以“在五里”,是指“依次行于内部”之义。至于“五腧之禁”,是指腧穴中部位相对隐秘的穴位(阴经穴)。“禁”有隐秘、秘密

7、之义,史记孝武本纪载:“天子独与侍中奉车子侯上泰山,亦有封,其事皆禁。”如“禁方”,即秘方。“阴尺动脉在五里,五腧之禁也”的大意应是:至于手之阴经(手太阴、手厥阴)依次行于人体内部,多属腧穴中较隐秘之穴。所以整段原文的大意是:足阳明经夹喉两旁而行,其脉气输布于胸。手阳明经行于足阳明经之外侧,后距曲颊(下颌角)约一寸远。手太阳经正行于曲颊处(上行)。足少阳经行于曲颊之后。手少阳经则行耳后,上行过完骨(乳突)。足太阳经则沿项部大筋外侧(斜方肌)从发际下行。至于手之阴经依次行于人体内部(从胸走手),其腧穴多属较隐秘之穴。这样译之,全篇上下文气贯通。总之,颈部穴位群在内经腧穴理论中是一个重要的穴位群。

8、七次脉说、根溜注入说、天牖五穴说等皆是一脉相承的颈穴理论阐释,在临床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参考文献 郭霭春黄帝内经灵枢校注语译 贵州:贵州教育出版社,:弗朗齐尼塞尔日内经中尺及阴尺浅考中医杂志,():廖平黄帝内经太素诊皮篇补证成都:存古书局,:,朱四会内经“七次脉”理论概括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丹波元简素问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收稿日期:)(上接第 页)参考文献 赵晓明,宋芸,乔永刚,等甲骨文披露薏苡酒的发明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邓子新中国酒曲制作技艺研究与应用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熊子书中国小曲酒的调查与研究(上)酿酒科技,():包启安再谈曲糵(下)酿酒科技,():周恒刚制曲入药酿酒科技,():,李霖,叶依能我国古代酿酒技术的发展中国农史,():孙伟论汉代饮酒的世俗化与平民化趋势长沙:湖南师范大学,李传军,金霞疾疫与汉唐元日民俗:以屠苏酒为中心的历史考察民俗研究,():王赛时唐代酿酒业初探中国史研究,():(收稿日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