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3讲 寒潮教学案 中图版
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3讲 寒潮教学案 中图版
年级:
姓名:
- 6 -
第3讲 寒潮
考纲考情
核心素养
思维导图
[考纲展示]
重大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考情分析]
以区域气象灾害分布图为背景,考查气象灾害的成因、危害及其防御措施。
综合思维:(1)利用人地关系思想分析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的种类及时空分布、原因、危害及防御措施。
(2)结合区域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分析区域资源优势或灾害类型,制定合理的防御措施。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15页
考点 寒潮和其他气象灾害的危害和防御
1.寒潮及其发生的原因
(1)概念
冬半年强冷空气入侵造成的剧烈降温现象,并伴有大风、冻害、雨雪等天气。
(2)一般标准
当冷空气过境后,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10__℃以上,并且在这一天内,最低气温又在5 ℃以下。
(3)发生的原因
冬半年由很强的冷气团自高纬度地区向低纬度地区移动形成。
2.寒潮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1)危害
(2)发生季节
多发生在冬半年,但是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是春秋两季。
(3)预防措施
①发布准确的信息和警报。
②对农作物和牧区的牲畜采取措施,做好防寒准备。
③海上船只及时回港等。
寒潮只有危害吗?
提示:寒潮能带来大雪、冰冻、大风、降温等天气,给交通、农业等带来危害,可是寒潮还有诸多“功”:
(1)有助于地球表面的热量交换;
(2)是风调雨顺的保证;
(3)寒潮带来的低温是目前最有效的“天然杀虫剂”;
(4)寒潮还能带来宝贵的风力资源。
1.产生原理
2.寒潮在我国的时间分布特征
全国性的寒潮一般出现在9月下旬到第二年5月之间,3~4月是寒潮活动的最高峰,11月是次高峰,平均每年约有3~4次全国性寒潮,但各年之间差异较大。
3.寒潮对我国不同地区的影响
受寒潮影响,都会出现剧烈降温,伴随大风、雨雪现象,但区域环境不同,其影响地区、表现也有一定差异,列表如下:
影响地区
表现
西北及黄土高原
大风、少雪,极易引发沙尘暴天气
内蒙古高原
大风、暴雪、低温,易引发雪灾
华北、江淮地区
大风、雨雪交加,沿海出现风暴潮
东北地区
大风、大雪天气
长江以南地区
寒风、冻雨天气
特别提醒 寒潮影响我国的范围很广,东部季风区及非季风区的西北部都在其影响范围内,从寒潮和强冷空气出现的次数来看,东北地区最多,华北次之,再次为西北和长江流域,华南最少。青藏高原因地势高,强冷空气难以爬升,一般不会受其影响,四川盆地、滇南谷地因地势低洼,周围有高大地形阻挡,一般也不会受寒潮影响。
4.危害我国的其他气象灾害举例
类型
成因
灾害特点
我国的时空分布
主要防御措施
台风
热带、副热带海区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易引起洪涝灾害
每年的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
建立台风预警系统,及时预报和监测;加强海防建设
暴雨
锋面、气压系统造成短时间的集中降水过程
连续性的暴雨、短时的大暴雨易产生洪涝灾害
主要发生在南方地区和我国东部地区,春季在珠江流域,夏秋季在江淮地区和北方地区
加强预报;生态工程和防洪工程建设相结合
洪涝
暴雨、大暴雨造成的地表水泛滥和滞留
水位上涨,大范围地区大量积水
干旱
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
大气缺少水汽、地表少水、土地干燥、严重缺水
华北地区多春旱,长江中下游地区多伏旱
改变农业结构;种植耐旱作物;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发展节水农业
考法一 寒潮
1.下图为1969~2008年❶。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指出该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该特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2)当地菜农在寒潮到来之前,常采用浇水的方法来防御寒潮对蔬菜的冻害,其中的原理是什么?
[思维流程]
答案:❷纬度位置 ❸地形
(1)从西北向东南递减;盆地多于东西两侧的山地和高原(最高值出现在盆地北部地区,最低值出现在太行山脉以东地区)。影响因素:纬度位置、地形。
(2)水的热容量大,可减小地表温度的下降速度和变化幅度,减轻冻害。(若答出增加空气湿度、增强大气逆辐射、水汽凝结释放热量等也可)
考法二 其他气象灾害
素养解读:
区域定位:北部三区水旱灾害多,南部两区少。
综合思维:秦岭—淮河一线南北气候类型的不同,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的差异。
2.(高考经典题)河南省按水文气象特点可分为5区。下图示意河南省各水文气象区1450~1979年水旱灾害年数。
概括河南省1450~1979年水旱灾害空间分布特征,并解释原因。
解析:考查水旱灾害的特点与成因。由图可知,河南省1450~1979年水旱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主要是南部(两区)少,北部(三区)多。南北部大致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北部(三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两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南北部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不同,是南北水旱灾害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
答案:分布特征:北部(三区)水旱灾害发生年份相对较多,南部(两区)水旱灾害发生年份相对较少。
原因:[北部(三区)和南部(两区)基本上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分属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北部(三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半湿润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易发水旱灾害;南部(两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小,水旱灾害发生频率也较低。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