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3讲 寒潮教学案 中图版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3讲 寒潮教学案 中图版年级:姓名:- 6 -第3讲寒潮考纲考情核心素养思维导图考纲展示重大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考情分析以区域气象灾害分布图为背景,考查气象灾害的成因、危害及其防御措施。综合思维:(1)利用人地关系思想分析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的种类及时空分布、原因、危害及防御措施。(2)结合区域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分析区域资源优势或灾害类型,制定合理的防御措施。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15页考点寒潮和其他气象灾害的危害和防御1寒潮及其发生的
2、原因(1)概念冬半年强冷空气入侵造成的剧烈降温现象,并伴有大风、冻害、雨雪等天气。(2)一般标准当冷空气过境后,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10_以上,并且在这一天内,最低气温又在5 以下。(3)发生的原因冬半年由很强的冷气团自高纬度地区向低纬度地区移动形成。2寒潮的危害和防治措施(1)危害(2)发生季节多发生在冬半年,但是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是春秋两季。(3)预防措施发布准确的信息和警报。对农作物和牧区的牲畜采取措施,做好防寒准备。海上船只及时回港等。寒潮只有危害吗?提示:寒潮能带来大雪、冰冻、大风、降温等天气,给交通、农业等带来危害,可是寒潮还有诸多“功”:(1)有助于地球表面的热量交换;(2)是风
3、调雨顺的保证;(3)寒潮带来的低温是目前最有效的“天然杀虫剂”;(4)寒潮还能带来宝贵的风力资源。1产生原理2寒潮在我国的时间分布特征全国性的寒潮一般出现在9月下旬到第二年5月之间,34月是寒潮活动的最高峰,11月是次高峰,平均每年约有34次全国性寒潮,但各年之间差异较大。3寒潮对我国不同地区的影响受寒潮影响,都会出现剧烈降温,伴随大风、雨雪现象,但区域环境不同,其影响地区、表现也有一定差异,列表如下:影响地区表现西北及黄土高原大风、少雪,极易引发沙尘暴天气内蒙古高原大风、暴雪、低温,易引发雪灾华北、江淮地区大风、雨雪交加,沿海出现风暴潮东北地区大风、大雪天气长江以南地区寒风、冻雨天气特别提醒
4、寒潮影响我国的范围很广,东部季风区及非季风区的西北部都在其影响范围内,从寒潮和强冷空气出现的次数来看,东北地区最多,华北次之,再次为西北和长江流域,华南最少。青藏高原因地势高,强冷空气难以爬升,一般不会受其影响,四川盆地、滇南谷地因地势低洼,周围有高大地形阻挡,一般也不会受寒潮影响。4危害我国的其他气象灾害举例类型成因灾害特点我国的时空分布主要防御措施台风热带、副热带海区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易引起洪涝灾害每年的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建立台风预警系统,及时预报和监测;加强海防建设暴雨锋面、气压系统造成短时间的集中降水过程连续性的暴雨、短时的大暴雨易产生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
5、南方地区和我国东部地区,春季在珠江流域,夏秋季在江淮地区和北方地区加强预报;生态工程和防洪工程建设相结合洪涝暴雨、大暴雨造成的地表水泛滥和滞留水位上涨,大范围地区大量积水干旱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大气缺少水汽、地表少水、土地干燥、严重缺水华北地区多春旱,长江中下游地区多伏旱改变农业结构;种植耐旱作物;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发展节水农业考法一寒潮1下图为19692008年。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指出该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该特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2)当地菜农在寒潮到来之前,常采用浇水的方法来防御寒潮对蔬菜的冻害,其中的原理是什么?思维流程答案:纬度
6、位置地形(1)从西北向东南递减;盆地多于东西两侧的山地和高原(最高值出现在盆地北部地区,最低值出现在太行山脉以东地区)。影响因素:纬度位置、地形。(2)水的热容量大,可减小地表温度的下降速度和变化幅度,减轻冻害。(若答出增加空气湿度、增强大气逆辐射、水汽凝结释放热量等也可)考法二其他气象灾害素养解读:区域定位:北部三区水旱灾害多,南部两区少。综合思维:秦岭淮河一线南北气候类型的不同,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的差异。2.(高考经典题)河南省按水文气象特点可分为5区。下图示意河南省各水文气象区14501979年水旱灾害年数。概括河南省14501979年水旱灾害空间分布特征,并解释原因。解析:考查水旱灾
7、害的特点与成因。由图可知,河南省14501979年水旱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主要是南部(两区)少,北部(三区)多。南北部大致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北部(三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两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南北部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不同,是南北水旱灾害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答案:分布特征:北部(三区)水旱灾害发生年份相对较多,南部(两区)水旱灾害发生年份相对较少。原因:北部(三区)和南部(两区)基本上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分属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北部(三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半湿润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易发水旱灾害;南部(两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小,水旱灾害发生频率也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