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产教融合的北部湾临港高校专业建设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173403 上传时间:2024-05-2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1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产教融合的北部湾临港高校专业建设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基于产教融合的北部湾临港高校专业建设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基于产教融合的北部湾临港高校专业建设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4年1 月第1 期学周刊学术探索LEARNINGWEEKLYJan.2024Vol.1基于产教融合的北部湾临港高校专业建设研究马梦远(防城港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广西防城港5 3 8 0 3 8)摘要:北部湾临港城市有着特定的产业结构特征,凭借海港优势,以海洋产业和物流产业为核心,三次产业蓬勃发展。但临港高校的专业建设现状与产业结构适应程度不高,发展比例不匹配,从而衍生出一系列不利于产教融合的问题,产教融合深度不足,资源配置失衡,难于形成良好的生态体系。为了更好地进行产教融合,参与各方应统筹兼顾,着力于政策制定、方案研究和机制建立等工作内容,根据区域产业特征,优化专业设置,做好专业建设

2、。关键词:北部湾;产教融合;专业建设中图分类号:G642D0I:10.16657/ki.issn1673-9132.2024.01.0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6 7 3-9 1 3 2(2 0 2 4)0 1-0 1 6 2-0 5钦州、北海、防城港三大港口城市(以下简称临港三市)在北部湾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以来,这三大港口城市无论是经济还是教育都得到了长足发展。港口城市的经济发展为高等教育院校的建设提供了经济基础,同时高等教育院校也为港口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科技服务与人才供给。产业聚集需要大量人才,也为人才培养创造了便利条件,为当地产教融合的发展提供基础。

3、一、临港三市产业集群分布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中有九大产业,分别是石化产业、林浆纸产业、能源产业、钢铁和铝加工业、粮油食品加工业、海洋产业、现代服务业、物流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其中临港三市的优势产业有海洋产业、能源产业、物流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临港三市的产业布局详见表1:表1 临港三市产业布局行业钦州第一产业米、水果、水产第二产业石化、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新能源材料、造纸、木材加工、食品加工第三产业物流、电商、金融、旅游、大数据、健康养老、现代商贸、教育畜禽、蔬菜、水果、水产养殖、北海特色林业电子信息、造纸、硅科技及光伏、玻璃、石化、新材料、能源产业高端服务业和文化旅游海洋渔业、渔港经济区、海洋防

4、城港新兴产业电子商务、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钢铁、有色金属、能源化工、粮油加工业、现代服务业作者简介:马梦远(1 9 8 1.8 一),男,汉族,广西百色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 0 2 1 年度基本建设研究专项课题“广西北部湾临港高校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研究”,课题编号:2021ZJY1934。-162-根据2 0 2 1 年产业数据,临港三市的经济产值加起来就已经逼近南宁的经济产值。在三次产业布局中,第一产业的占2021产业增速第一产业钦州7.90%北海5.90%防城港6.00%平均增速6.54%海洋产业,是临港三市中在第一产业中最具特色的产

5、业。临港三市地处滨海地区,也是热带地区,红树林遍布海岸线,渔业资源丰富,有大片浅海滩涂,非常适于海洋渔业的发展。海洋渔业在第一产业的占比过半。物流产业蓬勃发展,临港三市处于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是西南各省重要的出海通道。三市均以港口立市,其中防城港作为北部湾地区第一深水良港,拥有8 个十万吨级的泊位。三港在发展方向上趋向于一体化,立足于天然资源赋发挥比较优势,可打造三市一体的空间发展新格局,实现北部湾三港良性互动,形成功能完善的组合港,全面提升北部湾港整体竞争力。能源产业属于临港三市的新兴行业,三市利用了近海天然优势,实现清洁能源的制造。近2 5 0 0 万千瓦的海上风能规划也完成审批即将出

6、台。临港三市也已规划完成海上风电新能源产业,并按计划发展产业集群。加上防城港核电站的每年1 5 0 亿千瓦时的产业效率,保障了充足的能源供应。三市拟建设新能产二级门类业农学第一产业农林牧渔大类比为1 6.7%,第二产业的占比为3 9.5%,第三产业的占比为43.8%,其中第二产业增速较为明显,产业增速数据详见表2:表2 临港三市产业增速第二产业11.80%9.20%13.50%11.36%源电池材料产业基地,可为新能源材料产业创造千亿级市场。现代服务业主体为文化旅游业。临港三市滨海旅游业经过逐年发展,已形成了完善的现代旅游市场体系,有着服务完备的度假景区和丰富的度假产品。广西壮族自治区计划在临

7、港三市建设1 3 7 个重点文旅项目,投资超3 5 0 0 亿元。临港三市将被打造成为北部湾国际滨海度假胜地,文化旅游业也将成为向海经济的主力军。临港三市中的产业集群也各具特色,如北海的新材料制造、钦州的石化、防城港的冶金等。三市在未来将打造石化、冶金、电信、能源、食品、制造、纸业等七大临港优势产业集群。二、临港高校专业分布情况截至2 0 2 2 年1 2 月,北部湾临港三市共有8 所高等院校,其中本科院校3 所,专科院校5 所,专业数共1 5 6 个。本科院校设置有3 7 个专业类的8 7 个专业,涵盖了三大产业门类的9个门科;专科院校专业设置有3 5 个专业类7 1 个专业,涵盖了三大产业

8、门类的1 2 个专业大类(详见表3)。表3 临港三市专业分布专业专业类专业类数数数比例林学类、水产类2渔业类1第三产业9.80%9.40%5.60%8.02%产业专业专业231.92%1第二产业装备制造大类材料类、测绘类、电子信息类、纺织类、海洋工程类、化工与制药类、机械类、计算机类、建工学筑类、交通运输类、矿业类、生物工程类、食品科学与工程类、水利类、土木类、自动化类机电设备类、机械设计制造类、汽车制造类、自动化类1642974226.92%-163-续表产二级门类业第土木建筑大类二产食品药品与粮食大类业专业专业产业专业专业类专业类数数数房地产类、建设工程管理类、土建施工类3食品类1比例54

9、2126.92%管理学工商管理类、公共管理类、旅游管理类、物流管理与工程类310教育学教育学类、体育学类16经济学金融学类、经济与贸易类23理学地理科学类、海洋科学类、生物科学类、数学类、物理学类56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类、新闻传播学类、中国语言文学类39艺术学美术学类、设计学类、戏剧与影视学类、音乐与舞蹈学类419第哲学三产财经商贸大类业电子与信息大类公共管理与服务大类交通运输大类哲学类财务会计类、电子商务类、工商管理类、金融类、经济贸易类、物流类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通信类公共管理类、文秘类城市轨道交通类、道路运输类、航空运输类、水上运输类16324112113711171.15%教育与体育教

10、育类、语言类大类旅游大类2餐饮类、旅游类245文化艺术大类表演艺术类、艺术设计类28医药卫生大类公共卫生与卫生管理类、护理类、健康管理与促进类、康复治疗类、医学技术类57-164-表3 显示临港高校开设的专业中,第一产业专业数为3个,占比为1.9%,第二产业专业数为4 2 个,占比为2 6.9%,第三产业专业数为1 1 1 个,占比为7 1.2%。其中二级门类专业数最多为工学(2 9 个),属于第二产业;其次为艺术学(1 9 个)财经商贸大类(1 2 个)电子与信息大类(1 1 个)和管理学(1 0个),均属于第三产业。三次产业中,占比较大的海洋产业、物流产业、现代服务业已有覆盖,能源产业相关

11、的专业较少。三、临港高校专业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高校专业进行产教融合时优先选择与本地企业进行校企类别产业结构高校专业高校专业规模远远无法满足当地产业需求,两者数据相差超8倍。第二产业中,产业结构比例仍比高校专业高出近1.5 倍,产业人才需求趋紧张。第三产业无论在产业结构还是高校专业中,结构比例都是最大的,尤其在高校大部分专业服务于第三产业。高校第三产业的专业规模远超产业,呈现过剩现象。第一产业体量充足,高校专业数量过少,产教融合深度不够。专业数量少的原因在于第一产业的招生人数不理想,普遍的观念认为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强度较大,工作报酬不高,难以获得较高的预期回报。从特征来看,三市中海洋渔业产值在第

12、一产业中占较大比重,但上规模的企业却很少。这是因为在实际的生产中,受当地环境影响,大多采用集散形的生产模式,难于形成规模化养殖。高校对应第一产业专业在师资共享、岗位实习、技术交流、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有一定的组织难度。第二产业结构比例与高校专业结构比例相当,但产教融合仍存在一定阻力。首先,临港三市中第二产业的企业多数为大型企业和龙头企业,在校企合作中,校方处于弱势地位,难以形成互利互惠的关系,导致企业方参与热情不高。其次,随着智能制造的推广和工作机器人的普及,制造业岗位职工参与程度越来越低,学生能够参与的实训环节有限。企业对实训过程中的学生管理和生产安全的顾虑也成为产教融合的重要障碍。最后,第

13、二产业中的大型企业多数为借助港口优势人驻的外来企业。原有的校企合作关系对本地校企合作有一定的排斥作用。以人驻防城港的柳钢集团为例,其与柳州高校签订了订单班,再难于促成与本地高校的类似合作。第三产业中高校专业占比远远超出产值结构占比,行业合作,因为无论从产教融合的可行性还是资源便利性上看,本地企业优于外地企业。在此,我们着重从临港三市的产业结构出发来讨论高校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进而探讨专业建设中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临港三市的产业结构与高校专业比例对比数据,如表4所示。从表4 数据可以看出,临港高校专业的三次产业比例与当地的产业结构严重不匹配,适应程度相当低。以产业结构为对照,高校专业的设置明显失

14、调。其中第一产业适配性最低,表4 临港三市产业结构与高校专业比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16.7%39.5%1.9%26.9%体量无法满足专业对产教融合的需求。此部分的专业往往属于招生热门专业,高校对专业建设的投人也无须太大,这是第三产业专业在高校中设立占比较高的原因。专业过剩导致相对应的产业资源紧张,企业资源紧缺。院校在尝试与企业进行校企合作时存在一定的挑战,影响了产教融合的稳定性。基于以上情况,临港高校专业在产教融合建设中衍生出以下问题。(一)产教融合深度不足北部湾临港三市中大部分高校专业都与本地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但实际上的合作形式仅停留在实训基地共建和订单班培养等常规形式,而更深层次的合作

15、,如人才培训方案的修订、教材的开发、课程模块化建设、科研课题研发等活动少有涉及。这些活动的开展离不开企业兼职教师的参与。第一产业从业的技能人员能作为兼职教师参与教学活动的数量有限,且教学水平不高,即使产业配比充足也无法满足产教融合需求。第二产业工匠型人才较多,从数量上可以满足产教融合活动需求,但往往工业生产占用了工匠大部分时间,难以抽出时间参与教学与科研活动。第三产业的技术能手无论在行业还是在教学活动中都能够发挥比较重要的作用,但产业配比不足本身就引起人才资源的紧缺,吸引力不足的高校很难找到合适的企业兼职教师。(二)产教融合资源配置失衡产业与高校专业配比失调给临港三市产教融合的资源配置带来了一

16、定难度。产教融合是校企双方资源共享的过程。这些资源包括资金、师资、场地、软件、设施设备等。产业发展不仅需要人才补充,还需要借助高校资源来攻克行业技术难题-165-第三产业43.8%71.2%和突破行业困境。高校专业的发展更离不开企业提供的各种资源来帮助专业建设与协同育人。资源的共享是双向的,在产业与专业适应程度高的情况下,资源的配置自然会达到一个平衡点。如果产业与专业适应程度不高,资源配置会出现失衡现象,在校企合作时,资源共享的话语权往往就会掌握在拥有优势资源者手中。资源配置失衡可能会成为校企合作的障碍。(三)难以形成良好的产教融合生态体系产教融合是专业建设的原动力,也是产业发展的催化剂。多方

17、共赢的产教融合需要有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以促成良性产教融合生态体系的建立。产业与专业的适应性恰如化学试剂的配比,适应程度高可催化产业发展,也可赋能专业建设。临港三市产业配比失调弱化了产教融合对区域经济的催化作用,不利于产业资源与教育资源要素的相互转化,也不利于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的衔接,难以形成良好的产教融合生态体系,从而制约了社会经济的提速。四、建议(一)完善顶层设计,做好政策引领政府可引导高校围绕临港三市产业集群布局专业设置,以区域经济产业发展方向引领专业建设工作。在专业设立之初拟好企业资源配置,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实现本区域产教融合的良性发展。院校应把握临港三市的产业发展脉络,并结合自身

18、实际,优化专业布局与专业建设。政府根据特有的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特征,从宏观层面为校企合作设计政策保障,并采取配套措施实现多方共赢,有效推动校企积极互动,提高产教融合效率。企业要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中的主体地位,针对岗位需求做好院校人才资源对接,主动参与学徒制教学、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和课程建设,将前沿专业技术带到课程,让院校成为企业人才储备库。(二)与产业结构相适应的产教融合方案院校在专业建设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的产业特征,鼓励校企合作模式创新,充分利用各自优势资源,拓宽产教融合范围的广度,增加产教融合精准对接的深度。在第一产业中,可利用国家促农政策,在产教融合时做好案例,树立示范典型,引导企业和学生积

19、极参与产教融合。与第二产业的企业合作时,积极推进校企共建模拟实训基地,做足前期工作,进行实习岗前安全培训,为学生购置实习保险,打消企业顾虑。拓宽第三产业的校企合作范围,开展线上合作,在尽可能少占企业有限资源的情况下,在实习实训课程中让师生使用专业知识为企业创造额外价值,吸引更多企业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内容可包括校企共同做好人才培养计划,共同设置专业实训课程体系,共同培养“双师型”教师,共同培育“学以致用”人才,让课堂的专业技术可以从企业中来,到企业中去。(三)完善专业设置机制规范高校专业设置机制,提高产教融合效率。在专业建设时明确专业与区域产业集群的融合,以此作为专业建设的重要达标条件。在

20、专业验收时,严格审核专业建设工作是否达到产教融合设计标准。同时,专业设置应采取动态机制,专业可随着产业集群的发展而进行调整,既要保持特色专业的相对稳定性,又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专业设置机制是产业与专业适应性的重要量度,可有效预防所设专业与当地产业不匹配的情况发生,从源头上减少产业配比失调对产教融合的不利影响。总之,北部湾临港三市高校的专业布局与产业结构并不相适应,产教融合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政府、企业和高校有必要正视以上问题,科学合理地制定应对措施,促进各专业的产教深度融合,为北部湾临港城市的发展做出应有贡献。参考文献:1 李书文.提升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保障力N.钦州日报,2019-08

21、-08(1).2 陈艳华.北部湾经济区人力资本积累与产业结构优化互动发展模式分析 J.商业经济研究,2 0 1 6(2).【3 李珏.与经济产业结构相适应的高校成人高等教育专业建设研究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例 J.中国成人教育,2 0 1 2(2).4 】韩志刚,陈丽金,张良军,等.北部湾经济区人才需求与高职专业设置研究 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 0 1 0(2)5贺祖斌,谢明明.广西高校专业设置与北部湾产业集群发展的适应性研究 J.广西社会科学,2 0 1 4(1).6谢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背景下产教深度融合职业教育模式构建 J.广西教育,2 0 2 0(3 6).【责任编辑李媛-166-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