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陕西省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定稿)本科论文.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2172998 上传时间:2024-05-21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297.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定稿)本科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陕西省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定稿)本科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陕西省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定稿)本科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陕西省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定稿)本科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陕西省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定稿)本科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陕西省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第1章 绪论1.1 问题的提出1.2 本文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工作1.3 本文的研究意义和结构第2章 核心竞争力及其测评系统研究2.1 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2.2 核心竞争力测评指标体系研究2.3 核心竞争力测评体系第3章 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测评指标体系的建立3.1 核心竞争力的测评原则和思路3.2 本文建立的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3.3 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方法第4章 核心竞争力的测评方法与模型研究4.1 逐项指标测评及分析的方法与模型4.2 整体性综合测评及分析的方法与模型第5章 应用与实证研究结论第一章 绪论1.1 企业核心竞争力测评问题的提出从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开

2、始,由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第一次提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或范式以后,就意味着建立在经济学和管理学长期研究的基础上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作为一个独立的理论而被创立,获得了管理学界的广泛认同。此后,大量从事理论研究和企业实践的管理专家,纷纷从传统管理理论、交叉科学和市场实战的角度不断检验、深化和完善这一理论,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专著、论文和探索层出不穷。关于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众多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有不同的理解:普拉哈拉德和哈默(1990)认为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其后又认为核心竞争力是能使企业提供附加价值给客户的一组独特的技

3、能和技术(1995)。蒂斯、皮萨诺和舒恩(Teece, Pisano and Shuen, 1990)将核心竞争力定义为提供企业在特定经营中的竞争能力和支柱优势基础的一组相异的技能、互补性资产和规则。埃里克森和米克尔森(1998)从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的角度认为核心竞争力是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有机结合,组织资本反映了协调和组织生产的技术方面,而社会资本显示了社会环境的重要性。伦纳德一巴顿(Leonard-Barton, 2000)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一:系统,包括员工的技能、物理体系中的知识、管理系统和价值观四种形式的技术竞争力。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认为核心竞争力是某一组织内部一系列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

4、,它具有使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能力(Hamel and Heece, 1994)。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曹建海认为,“企业竞争力”是由企业的一系列特殊资源的组合而形成的占领市场、获得长期利润的能力。徐平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某一市场上长期具有竞争优势的内在能力资源。一般意义上,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企业以知识为基础的战略决策能力、技术开发能力、快速反应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市场拓展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等。另外,还有人从知识的角度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一种方法性的初级知识,可以创造价值;从资产的角度认为核心竞争力是无形资产和智力资产中的关键部分,反映了企业的本质(杨浩、戴月明,2000)。概

5、括地说,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提供企业竞争能力和竞争优势基础的多方面技术、技能和知识的有机组合。随着对核心竞争力研究的不断深入,如何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有效测评,日益为人们所关注。但到目前为止,对核心竞争力测评的研究较少,对核心竞争力测评进行系统化、数量化的研究更少。而核心竞争力测评在核心竞争力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沟通核心竞争力的源和流的桥梁,如图1-1所示。 核心竞争力测评体系 企业内部资源 源 桥梁 流 外部市场 核心竞争力的 核心竞争力的 基本点和 运用和发挥 提高途径图1-1 企业核心竞争力逻辑联系核心竞争力的“源”是指企业的内部资源。如何利用这一内部资源存量,通过合理途径来增加

6、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存量,就是核心竞争力的增长机理与提高途径。核心竞争力的测评问题就是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深入剖析,分析其存量。而一个企业不能单纯为了核心竞争力而积累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最终要走向市场,为企业赢得显性的竞争优势,这就是核心竞争力的“流”,即核心竞争力的运用、发挥。因此,对核心竞争力的本质与作用进行量化的实证研究大有可为(Henderson and Cockburn, 1994),核心竞争力测评问题的解决,有助于企业在对己有核心竞争力清楚了解的基础上,规划和建立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有助于企业在发展中,不断监测核心竞争力的增长,以利于调整和修订战略;有助于企业明确现有核心竞争力,更好

7、地运用和发挥己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从核心竞争力中充分获益。1.2 本文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工作1.2.1 发展建筑业的意义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对吸收投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吸纳劳动力就业等方面贡献巨大,它的繁荣发展对国民经济持续增长意义重大。陕西省受地理历史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观念转变等因素影响,建筑业的发展滞后,并随着我国加入WTO对开放建筑市场承诺期限的临近,提升陕西建筑企业竞争力已成为突出的问题。1.2.2 陕西省建筑企业发展现状1) 陕西建筑企业整体实力在全国处于中下水平。2003年,陕西建筑企业总产值为4404362万元,仅占全国(不含港澳台地区,以下同)的1.9%,在全国

8、位于第18位。企业个数为753个,占全国的1.5%。计算劳动生产率的从业人员472511人,占全国的1.8%。2) 企业的利润空间继续缩小。建筑市场秩序不规范,投资行为无约束,业主普遍要求承包单位垫资,压价,拖欠工程款仍以不同形式存在,市场恶性竞争。2003年,陕西建筑企业利润总额处于全国第24位,占全国利润总额的0.9%。3) 企业的生产效益与东部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按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为93212元/人,虽然高于全国平均的86666元/人,但与北京、上海、浙江等地相比,仍有相当差距(三地平均值为:137100元/人)。人均竣工产值55107元/人和人均施工面积82.5m2/人,均低

9、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为63464元/人,97.4 m2/人)。4) 企业资质等级结构处于尚需提高,在全省634家总承包建筑企业中,特级资质仅有4家,一级的为55家。总体水平还较低。图1-2 各级企业比例图5) 技术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从机械设备装备使用情况来看,2003年,陕西建筑企业自有机械设备总台数为155839台,仅占全国的1.9%;自有机械设备总功率为2556933千瓦,占全国的2.2%。1.2.3 本文的研究思路整个研究工作的过程主要包括调研、测评系统设计、测评思路与指标体系设计、测评方法与模型建立、应用实证研究等阶段。本文研究思路与工作过程如图1-2所示。 测评 指标 确定 测评

10、体系 实调 整体 确定 系统 设计 证研 研究 测评 总体 研 方案 思路 设计 究 建立测评 模型 图1-3 全文研究思路鉴于此,本文开展的“陕西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将从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和内涵入手,通过研究核心竞争力测评的指标体系,结合陕西省建筑业特点和建筑施工企业特征,以企业的市场技术管理层面为架构,建构测评陕西建筑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指标体系,最后运用AHP模糊综合评判法对陕西省实际的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了实证研究,检验本文建构的指标体系和测评模型的科学有效性。1.3 本文的研究意义和结构1.3.1 本文研究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作为相关行业赖以生存与

11、发展的基础性先导产业之一,建筑业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1989年到2001年,全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以下同)建筑业增加值从794亿元增长到6462亿元,年均增长12.6%(扣除价格上涨因素),高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同期增长速度9.3%;建筑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4.7%提高到6.7%,达到了支柱产业的指标标准。建筑业在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中居第4位(在工业、农业、商贸业之后),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做出了贡献。党的十六大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经验,明确提出,要在21世纪的前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

12、会,并且制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纲领。小康社会的建设必然会加速我国城镇化的进程,而城镇化的加速离不开城市基础设施和住宅建设的大发展,这必将为建筑业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可以预计,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将会不断加强,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将更加显著。本文针对陕西建筑企业进行的核心竞争力研究,将有利于建筑企业更好的认识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建筑业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地位,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更大的拉动作用。1.3.2 本文研究的结构第一章:绪论。提出了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测评研究问题,明确了本文研究的主要对象、思路,指出了研究的意义和研究结构。第二章:核心竞争

13、力及其测评系统研究。总结前人的核心竞争力及其测评系统的研究成果,提出本文的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概念和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测评体系。第三章:核心竞争力测评指标体系的建立。介绍核心竞争力的测评原则和思路,从比对其他学者的测评体系出发,建立适合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测评体系。明确所需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方法。第四章:核心竞争力的测评方法与模型研究。在建立测评体系的基础上,选择适合的评价方法,介绍了逐项指标测评法和整体性综合测评法。第五章:应用与实证研究。通过AHP模糊综合评判法,对陕西省的实际建筑施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了实证测评,检验出本文测评体系的科学性、有效性。结论:必须结合行业实赋,建立规范的测评指

14、标体系,广泛收集企业数据,使用多种测评方法进行评价,才能真实、准确、有效地测评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进一步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推动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1.3.3 本文的结构框架图 陕西省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问题的提出 第一章 绪论 本文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工作 本文的研究意义和结构 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 第二章 核心竞争力及其测评系统研究 核心竞争力测评体系研究 核心竞争力测评系统 核心竞争力的测评原则和思路 第三章 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测评指标体系的建立 本文建立的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 测评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逐项指标 整体性综合测评法 第四章 核心竞争力的测评方法与模

15、型研究 测评法 基于AHP模糊综合评判法 第五章 应用与实证研究 的陕西省建筑企业实证研究 结论图1-4 本文结构框架图第二章 核心竞争力及其测评系统研究2.1 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2.1.2 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论研究 究竟什么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比较“正宗”的表述来自美国学者普拉哈拉德与哈默。1990年,他们共同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文,首次提出了核心竞争力概念,认为那是企业所拥有的独特竞争优势,是区别于其他竞争对手的知识体系,是在公司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知识与资产互动的体系。由于它具有稀缺性、难以模仿性、不易被取代和独特、长久的用户价值(或说市场价值一一这

16、比市场份额更受跨国公司的重视),它能使企业在某个市场中具备长期的竞争优势。它是“企业竞争能力”的核心。这一定义过于抽象,难以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正因为此,继普拉哈拉德与哈默之后,国内外经济学界、管理学界和企业界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一重大而现实的课题开展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从不同侧面对它的内涵和本质进行了阐述。 麦肯锡(Mckinsey)公司的凯文科恩,斯蒂芬霍尔和帕特里夏克里福德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以往投资和学习行动所积累的一系列互补的技能与知识的结合,它具有一定的特异性,是使一项或多项关键业务达到业界一流水平的能力。 D福克纳和C鲍曼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专有的、优异的、扎根于组织之

17、中的和适应市场机会的,更可能实现可持续竞争优势,获得超平均水平利润的一种复合性、整合性能力。 梯斯(Teece)认为,核心竞争力是指许多有差别的技能、补偿资产和惯例的集合,它可以在某些业务领域为企业提供竞争能力,强化企业竞争优势。 梅雅和乌特巴克(M. H. Meyer, J. M. Utterback)认为,核心竞争力特指企业价值活动各环节所蕴含的、区别于竞争对手的独特能力,如研究开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等。 奎因、道赖和帕克特(Quinn, Doorly, Paquette, 1990)认为,核心竞争力的积累与企业的持续发展、特别是企业核心产品与核心技术的发展过程息息相关。由于

18、产品与技术平台是需要通过长期学习和积累才能建立的,因此,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以往的投资和学习行为中所积累的独特专长(历史性的且难以仿效的知识集合)。 巴顿(Dorothy Leonard Barton)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使企业独具特色并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它取决于四个维度间强烈的相互作用:技巧和知识基、技术系统、管理系统、价值观系统,而且不易被其他企业所模仿。 张维迎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团队专有资源的结合体,其中的某些知识或技能是不可分割的。进一步说,可归纳成“五不”,即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溜不掉。 魏杰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强调的是较长时期内的竞争力,是规模效益的竞争力,

19、是别人不可替代和学习的竞争力。 周叔莲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在一定制度的框架下,企业所拥有的、基于独特知识技术积累的一种竞争能力。他还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能够做好什么的能力,以及为什么能够做得那么好。 李海舰、聂辉华认为,核心能力是一种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技术或知识)的能力。整合不是简单的综合,而是以我为主,将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各种驱动因素联为一体。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善于整合内部资源,更要善于整合外部资源。 张金昌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但主要是由企业内部各个环节的竞争力所决定,关键在于企业的总体创新能力。 徐希燕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随时间而积累的、不可仿效的、使利

20、润增殖最快的创新能力。这种能力包括研究开发、技术创新、制度设计、经营理念和品牌塑造等。其载体是知识、信息和制度。其表现形式为专利和无形资产等。 管益忻认为,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的一种经营能力,并进而获得赢利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企业能够为顾客提供显著增值,并且有别于一般同行的别具一格的集束、整合性的知识、能力和文化。他还进一步强调指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本质内涵是“消费者剩余”。 张彦宁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开发独特产品、发展独特技术和创造独特营销手段的能力,它使企业在战略上与众不同。以上所列中外学者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概念的阐述,只是大量研究成果中的一小部分,但己经可以囊括几乎全部主要观点。综合以上

21、阐述,主要有这样四种观点:一是认为核心竞争力就是核心能力、组织能力或战略能力,它与企业资源共同构成企业竞争优势;二是认为核心竞争力是资源函数,它与企业能力的整合.可以有效增强企业竞争优势;三是认为核心竞争力是能够提供最大战略价值且有别于竞争对手的组织资源的组合,它与企业能力都是战略资源,二者共同构成企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四是认为核心竞争力的本质内涵是消费者剩余,也是就是企业让消费者(或顾客)得到真正好的、高于竞争对手的不可取代性品质和价值的能力,它与企业能够利用和整合的内外资源共同构成企业的持久竞争优势,见图2-1A: B: 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 组织和战略能力 竞争优势 资源函数 竞争

22、优势 资 源 能 力C: D: 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 组织资源整合 竞争优势 消费者剩余 竞争优势 能 力 资 源图2-1 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四类观点2.1.2 本文关于核心竞争力的定义虽然分歧较大,但大家对于以下几点还是具有一致或近似一致认识的,一是核心竞争力是指某一个企业所专有的,不能或难于被其他企业所模仿的能力;二是这种能力是能有效增强企业竞争优势的,而且这种优势还是可持续性的;三是这种能力是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中逐渐形成的,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从别的企业学来或移植来的;四是这种能力不是单一的,而是一种综合实力的体现。按照这样的界定,企业的赢利产品、技术、品牌、专利、实物资产、交

23、往能力、团队协作、变革管理、质量、生产率、客户满意度等都不能单独成为核心竞争力。据此,我们可以这样来定义企业核心竞争力,即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过程中经过有效整合技能、技术和资源而形成的能使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独特综合能力。这种能力是企业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是企业内部集体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一般意义上的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它能持久维持企业的竞争优势,而不是短暂或一段时间内增强企业竞争优势;在于它不能被模仿也不能通过模仿得来,是一种有很高市场价值的稀缺性战略资源;在于它是人的能力而不是物或可以继承的能力。2.2 核心竞争力测评指标体系

24、研究竞争力评价是运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方法来探索企业竞争力的性质、来源、配置等基本因素以及其相互关系,并用统计学的方法以数量化的指标把竞争力的状况显示出来。企业竞争力指标一般被分为两类:评价指标和分析指标。评价指标反映的是竞争的结果,而分析性指标反映的是企业竞争力的原因或决定因素。企业竞争力评价的一般原则是要尽可能用具有综合性的测评指标,特别是具有显示性的指标,把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所拥有的能力和取得业绩即竞争力的结果表现出来,形成企业竞争力强弱的最终表现。我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开始开展关注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并进行各类竞争力评价。目前主要形成的有国家和地区(城市)竞争力、行业竞争力、企业

25、(学校)竞争力三类竞争力评价体系。其中企业的竞争力评价最为活跃,理论研究和评价体系也最为完整,虽然不同学者和机构解释企业竞争力以及核心竞争力的层次和角度不同,研究方法各异,对企业竞争力的识别和标准等问题尚未达成共识,但是,企业竞争力蕴含的基本思想即已达成共识,着重价值创造,倡导创新,关注社会责任,兼顾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强调系统整体对外部环境的应变能力,追求自身发展与外部环境的动态和谐。我国日前流行的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一般包括企业规模、经营能力、经营安全能力、盈利能力、市场控制能力、信息技术水平、技术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力资本、企业文化、资本运营能力、跨国经营能力、环境协调能力等指标。企

26、业规模、经营能力数据一般依靠企业内部统计和对外公布的财务数据获得。后部分大都靠调查问卷取得。其内容全而、标准统一,易于各行业间乃至各国之间企业竞争能力的比较。但缺点是:没有体现现代经济运行特点,忽略了在资源稀缺型经济社会中,企业所应担负的社会责任;其次缺乏行业特征,宜于进行行业内企业竞争力比较,难以进行跨行业比较;最后是统计内容繁杂,问卷部分较多,体现出理论上完整,但实际中难以实现。2.2.1 较有代表性的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 (1)中国企业联合会根据企业的经济效益、财务状况、管理水平、科技进步、员工素质、对外开放、社会效益等七个因素100多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排名。“中国企业500强”则以营业

27、收入为基础,国家统计局的中国“1000”企业以营业额为基础。两者均属于跨行业的综合排名,表现出了企业的经营状况,但不能表现其企业价值的竞争力。(2)经济的“中国上市公司企业竞争力100强”,中国证券报的“上市公司100强”,主要集中在上市企业的经营业绩和竞争力评价,其行业跨度大,但其评价目标范围较窄,适用于财务投资分析。中国社会科学院与中国经营报开发的“企业竞争力监测体系”采用了主营收入、每股收益、每股现金流量、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等硬指标:也包含了生产规模、技术水平、研发能力、自主知识产权、经营管理团队、人力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措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品牌知名度、信誉度、主要客户群等软指标。是一

28、个比较完整的竞争力评价体系,既可进行行业内评价,也适用于跨行业比较,但也仅限于上市公司。(3)WEF评价指标体系。世界经济论坛(简称WEF)是国际上最有影响的竞争力研究机构之一,每年出版全球国际竞争力报告,有53个国家参评。企业竞争力作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包含其中。在企业竞争力评价部分,有比较 稳定的理论、评价体系和方法。WEF的全球国际竞争力报告以未来5-10年的中长期人均GDP的经济增长为基础,建立多因素决定的系统评价体系,其理论基础是新古典派经济增长理论、技术进步内生化经济增长模型和大量经验性研究文献的综合。WEF体系包括195个指标,其中硬指标68个,软指标127个,指标体系划分8大

29、要素和主要经济指标9个部分。8大要素分别是:劳动力、政府管理、金融、基础设施、信息技术、法律和社会文明、企业管理、国际化。其中企业管理因素分为管理质量、市场营销、员工培训、激励机制以及内部财务控制系统等,企业管理指标18个,附加企业及微观经济环境指标17个。指标数据的获得采取专家评议方法,对参评国家和地区的4314位专家进行问卷调查,从而获得数据。每个指标权数均等。主要是采用回归、因子分析方法构造增长指数和微观经济竞争力指数方法进行评价。(4)IMD评价指标体系。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简称IMD),每年以世界竞争力年鉴的形式发表数据及评价结果。该评价体系多年来基本保持一致,但对指标的分类及指标

30、归入的类别变化较大。1994年企业管理国际竞争力指标分为四大类38个指标,1995年分为六大类37个指标,1996年调整为四大类25个指标,1997年与上年基本相同分四大类27个指标,1998年比1997年多了公司文化这一类5个指标。总体上,将企业管理国际竞争力要素划为劳动生产率、劳动力成本、公司业绩、管理效率四个类别。指标来源主要有四个:上市公司公开的财务与核算指标;各级政府统计或企业上报到各级政府的指标;专家、客户或职工调研指标;企业为测评其竞争力或制定竞争力战略等提供的指标。WEF和IMD的评价:WEF和IMD关于企业管理国际竞争力评价的指标,是由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企业角度入手建立的,

31、其指标或数据的获取,与一个个体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的获取,有很大不同。但其建立的企业管理竞争力指标体系,对于研究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其借鉴和指导作用。(5)国家经贸委经济研究中心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1.评价指标体系内容。国家经贸委经济研究中心竞争力项目组(2002)曾经建立了移动通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分为124个指标,其中硬指标89个,软指标35个。后来,在参照WEF、IMD以及国内外关于核心竞争力评价的体系和方法,建立了新的五大分类指标体系,包括规模竞争力、市场开拓竞争力、管理竞争力、学习与创新竞争力、政策与环境竞争力等五个一级指标,25个二级指标和79个评价指标。特别地

32、,该中心通过指标的“收敛”,产生了一个只含少量指标的体系,这个收敛体系同样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企业竞争力的全貌。该中心以上面所指的移动通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收敛为例,将124个完整指标体系收敛为66个指标的体系,再经过合并与分析,最后形成了一个有40个指标的收敛体系。2评价。国家经贸委经研中心建立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是吸收了WEF、IMD以及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关于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指导意见和该中心竞争力项目组关于移动通信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成果,利用卡普兰提出的“综合平衡计分卡”方法,构建起比较全面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是我国目前较为完善、与

33、我国大中型企业结合较为密切的指标体系。但因为该指标确立的目标或曰初衷是为大企业定位国际竞争力,因此,对于广大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来说,不够完善。(6)其他学者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1.胡大立综合性评价指标体系。胡大立(2001)在企业竞争力论中将企业竞争力分显性竞争力和隐性竞争力进行评估,其中显性竞争力分4类23个三级指标,隐性竞争力分8类47个三级指标。具体如表2-1。该体系比较全面,但给人一种多点开花、把全面东西都揉在一起的感觉。根据前文分析,核心竞争力并不是1+l2这么简单的事,也不是把所有的优势揉合在一起,就必然地创造出核心竞争力。而且,诸如组织结构、企业文化等软性指标的存在

34、,削弱了最后结果的客观性、准确性程度。表2-1 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的理论指标体系评价要素评价指标评价要素评价指标营运能力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组织结构组织结构的合理性、组织外向拓展能力、均衡率、生产能力有效利用率经营安全能力自有资本构成比率、产权比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已获利息倍数人力资本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指数、员工平均受教育程度、员工的观念素质综合指数、员工的信息技术水平、顾客受教育程度、顾客的信息技术水平、人均利税率、人力资本开发成本率、人力资本开展成本利润率获利能力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企业文化聚

35、合力、企业文化适应性、企业文化建设投资率市场控制能力市场占有率、市场覆盖率、市场应变能力、市场拓展能力、国际化销售密度、企业社会形象、营销能力、顾客忠诚度资本运营能力附加经济价值EVA,资本保值增值率、固定资产使用率、规模一一单位成本函数、企业融资率、企业资信度、留存盈余比率/股利支付率信息技术水平信息技术拥有率、信息技术无保障率、信息技术使用率、信息技术投资收益率、信息技术投入增长率知识管理能力知识管理的环境指数、知识收集能力指数、知识运用能力指数、知识传播能力指数技术创新能力人均技术装备水平、设备先进程度、能源消耗利润率、技术创新投入率、技术开发人员比率、新产品开发成功率、新产品产值率、新

36、工艺产值率、专利水平外界环境关联水平企业经营权力系数、社会责任成本率、社会贡献率、社会积累率、政治经济政策对企业的影响2.鲁开垠、汪大海核心评价指标体系。鲁开垠等人(2001)在核心竞争力企业永续制胜之路中将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分为核心技术能力、应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企业影响力等四类核心竞争力体系。组织核心竞争力的指标体系为:R&D能力,包括企业科技人员比重、R&D人员占科技人员比重、R&D经费比重;创新能力,包括专利拥有比例、新产品产值率、产品和技术领先当时科技水平的程度、同类产品更新换代速度、企业具有与自己技术有关的产品族;应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包括聚合力、生产能力有效利用率;企业影

37、响力,包括市场占有率、产品美誉度。该指标体系又过于简单,过多地关注了企业内部,缺乏外部特别是“市场”这一关键性因素。3.张志强、吴健中的能力指标体系。张志强、吴健中(1999)企业竞争力及其评价将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因素归纳为企业生存能力、企业的发展能力和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和转化能力,并以此设置了三类指标,其中生存能力包括:全员劳动生产率、市场占有率、投资收益率、资产负债率和贷款回收率;发展能力包括:R&D经费比率、企业积累率、资信度、自有资产增值率、设备先进程度;内外部环境和转化能力包括:企业文化建设、政治和政策因素、社会负担占利润比重、信息沟通能力。4.中国企业联合会的指标体系。自.19%年起,

38、中国企业联合会专门组织力量研究开发企业竞争力指标体系,并于2001初完成,其指标体系见表2-2。这些指标综合反映了企业的可持续成长能力、盈利能力、市场占有能力、销售能力、产品创新能力、技术开发能力、人财物利用能力及对社会贡献能力等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满分为1000分,定量指标占72%,定性指标占28%。表2-2 中国企业联合会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经济效益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全员劳动生产率职工素质企业职称结构、职工学历结构、职工教育费用财务状况净资产、资产负债率、存货周转率对外开放程度利用外资情况、出口创汇情况管理水平市场占有率、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产销率社会效益环保设施投入、为社会提供的就业

39、人数、纳税额科技进步设备新旧度、技术改造收益率、科研成果转化率5.徐文芹的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在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及其综合评价中,徐文芹(2001)认为1998年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考核指标体系有缺陷,一是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设置不合理,二是资产负债率与经济效益内涵不符,资本保值增值率的计算公式不合理。徐将其改进为: 资本保值增值率、销售利润率指标、总资产周转率、净资产收益率、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产品销售率、总资产贡献率。并用改进后的指标体系结合几十家企业进行了因子分析法的实证研究,旨在说明因子分析法在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中的应用。6.王毅的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王毅(

40、2002)在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实证研究建立了一套评价指标(见表2-3),对33家企业的有效问卷41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持续竞争优势之源,企业的取得性和成长性都以强大的核心竞争力为基础;而且,我国企业己经历基于战略核心竞争力和组织核心竞争力的竞争,它们分别是企业成长和盈利的重要源泉,在下一个竞争阶段,我国企业将进入基于技术核心竞争力的竞争阶段。表2-3 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战略核心竞争力政策整合能力,竞争环境整合能力,技术环境整合能力,战略营销能力,战略预测能力,战略领导能力组织核心竞争力研究发展能力,制造能力,营销能力,子公司/事业部能力,功能之间

41、的界面整合能力,子公司/事业部之间的界面整能力,内部管理意识,核心人才管理能力技术核心竞争力学科整合能力,单元技术核心竞争力,产品整合能力,产品子系统整合能力经过实证分析,王毅博士得出结论:战略核心竞争力对企业的成长性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这与普拉哈拉德和哈默的观察是一致的。组织核心竞争力对企业的获利性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与我国企业正处于转型经济有很大关系。但技术核心竞争力与企业的获利性、成长性关系都不显著,这说明,在过去的10年中,技术核心竞争力既不是长期成长性的重要贡献因素,也不是企业盈利性的重要贡献因素。7.王建华、王方华的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他们(2002)在企业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

42、系研究一文中,在竞争优势理论的指导下,分析出竞争力评价的维度,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科学了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见表2-4。表2-4 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价指标经营环境宏观环境主要考虑外部环境的经济层面,如国家的金融税务,市场竞争的完善程度,国家经济发展状况以及要素市场的状况等方面进行评估,作为评价竞争力的宏观层面指标。产业环境反映产业竞争的激烈程度,通过产业的卖方和买方集中度,产业的价格变化情况,产业利用状况,产业内企业的平均规模等指标来衡量产品市场竞争力产品销售获利性总资产贡献率,这是评价和考核企业现有产品竞争力的核心指标市场占有率市场占有率企业战略能力领导层的教育程度公司治理结构长期经营业绩如:几年内的平均利润率生产能力效率性指标劳动生产率,原材料的利用效率,设备使用效率柔性化程度转产的时间耗费,跨组织参与性质量特征优等品率,产品合格率市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