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区域差异与区域发展阶段单元练鲁教版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区域差异与区域发展阶段单元练鲁教版年级:姓名:- 10 -第十单元区域差异与区域发展阶段(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20山东潍坊高三二模)我国正在实施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把未来的长江打造成“水清、岸绿、千帆竞渡”的生态走廊。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长江经济带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充分发挥其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等多种功能并兼顾环境效益,一方面三峡水库采取“蓄清排浑”的运行方式;另一方面三峡库区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下图为三峡库区月平均降水量和三峡水库月平均水位图
2、。据此完成13题。1.三峡水库“蓄清”的时间可能是()A.45月B.78月C.1011月D.12月至次年1月2.三峡水库每年59月保持低水位不是因为()A.伏旱天气,长江流域降水量小B.河流含沙量大,减少水库的淤积C.处于主汛期,腾出库容防洪D.增加下游泥沙来源,防止三角洲海岸线后退3.三峡水库“蓄清排浑”的影响有()A.大坝下游泥沙淤积增加B.增大下游水量供给C.水库调蓄洪水能力增强D.流域内水土流失减轻读新疆“四纵四横”铁路骨架示意图,完成45题。4.下列景观最能反映该区域风情特色的是()A.麻辣菜肴、吊脚楼房B.喇嘛寺庙、石砌碉房C.雪山戈壁、坎儿井渠道D.马头琴声、那达慕节庆5.造成新
3、疆南北铁路分布密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状况B.气候差异C.资源状况D.经济因素青海省有“三面孔”之称,是我国三大自然区的缩影,柴达木盆地有黄、白、黑三原色。读青海三大自然区图(图1)和青海省某地区不同系统人口、耕地、草场资源统计图(图2),完成67题。图1图26.关于青海的叙述,正确的是()A.对青海“三面孔”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的山脉是唐古拉山B.青南高原有万山之宗、万水之源的称号,建有三江源自然保护区C.柴达木盆地三原色中的白色是指盐和钾肥,黑色是指石油,黄色是指该地区的黄土地D.湟水谷地是该地区的重要农业区,主导因素是光照充足7.有关图2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持续增加是草场
4、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B.人均草场面积先增加后减少C.草甸草原区可持续发展方向是实施轮流打草、轮牧,提高草场载畜量D.荒漠草原区耕地面积最小水浇地是指除水田、菜地外,有水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的耕地。望天田是指无灌溉工程设施,主要依靠天然降雨种植水生作物的耕地。下图示意我国部分省区耕地利用结构。据此完成89题。8.据图推测,甲最有可能是()A.吉林B.上海C.新疆D.贵州9.关于图中各省区耕地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A.云南因为降水少,旱地的面积较大B.在各省区中西藏的水浇地面积最大C.福建气候湿润,水田面积居各省区之首D.安徽的耕地结构主要与降水有关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
5、图层上,可以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建立图层进行专题研究。据此完成1011题。10.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进行的专题研究可能是()A.建筑设计的合理性分析B.商业分布和规划C.计算城市水域面积D.估算农业生产总值11.分析大连市1990年与2010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能够()A.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C.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D.了解城市地域结构变化二、综合题(共46分)12.(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哈萨克斯坦(下图)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土地资源丰富,但土地生产力水平低下。图中甲是哈萨克斯坦人口最多的城市,该国1997年将首都由甲迁至乙。丙为该国的
6、重工业中心。(1)试分析哈萨克斯坦土地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原因。(6分)(2)简析甲市不适合继续作为首都的主要原因。(6分)(3)据图推断丙地的主要工业部门,简析工业发展对丙地城市化的推动作用。(6分)(4)从整体性角度分析山脉A对附近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6分)13.(22分)(2020福建福州高三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岛国(图1),位于本州岛西侧的白川乡合掌村四面环山,冬季多雪,稻田纵横,水库水渠众多,有独特的传统民居“合掌造”(图2)。“合掌造”一般坐北朝南,是一种屋顶以稻草和茅草覆盖的木造建筑,屋顶厚且陡峭,呈“人”字形,如同双手合十。(1)分析白川乡合掌村冬季
7、多雪的原因。(8分)(2)根据表格,简要说明“合掌造”建筑特点对适应当地地理环境的作用。(8分)建筑特点作用木造建筑坐北朝南屋顶以厚厚的稻草和茅草覆盖屋顶陡峭,呈“人”字形(3)简析合掌村水库水渠众多的原因。(6分)参考答案第十单元区域差异与区域发展阶段13.1.C2.A3.C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长江流域9月之后降水少,水土流失量小,因而河流含沙量小;10月开始蓄水,流速减慢,泥沙沉积,长江水相对清澈,12月水位开始下降,故1011月为三峡水库“蓄清”的时间。故选C项。第2题,夏季是雨季,是长江的汛期,下游地区容易受到洪灾的严重威胁。以防洪为首要目的的长江三峡水库,在汛期来临前,需大量排水
8、来降低水位,以腾出防洪库容;降水量大,水土流失量大,河流含沙量大,保持低水位可以减少水库的淤积;增加下游泥沙来源,防止三角洲海岸线后退;59月长江流域降水量大,A项说法不正确。故选A项。第3题,水库“蓄清排浑”会使大坝下游的泥沙淤积减少;下游水量供给总量变化不大;对流域内水土流失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蓄清排浑”的目的是增强水库调蓄洪水的能力。故选C项。45.4.C5.D第4题,麻辣菜肴、吊脚楼房属于我国西南地区的地域特色,A项错。喇嘛寺庙、石砌碉房属于青藏高原的地域特色,B项错。西北地区气候干旱,蒸发强烈,为减少水分蒸发,修建坎儿井,山脉纵横且海拔较高,有雪山分布,风力很大,风力侵蚀地貌广布,
9、C项对。马头琴声、那达慕节庆属于内蒙古地域特色,D项错。故选C项。第5题,影响铁路布局的主导因素为经济因素,新疆北部地区经济发达,所以铁路密度较大,故选D项。67.6.B7.D第6题,青海是我国三大自然区的交汇处。青海“三面孔”主要位于唐古拉山脉以北,故它没有起到分界的作用。昆仑山脉是青海省形成“三面孔”的界山,A项错。青南高原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建有三江源自然保护区,B项对。柴达木盆地的三原色中,黄色指的是风沙,C项错。青藏高原高寒,湟水谷地因地势较低成为该地区重要农业区,D项错。第7题,图2反映的是不同生态系统区的人口数量,也就是荒漠草原区、草甸草原区、农牧结合区各自的人口情况,
10、不能判定总人口的变化情况对草场面积的影响,A项错。人均草场面积也是荒漠草原区、草甸草原区、农牧结合区三地区各自的人均草场面积,不能判定人均草场面积的增减情况,B项错。草甸草原区实施轮流打草、轮牧是正确的,但提高草场载畜量属于过度放牧,C项错。三个区域中,荒漠草原区人口与人均耕地都是最少的,耕地面积也最小,D项对。89.8.B8.D第8题,据图可知,甲地的灌溉水田、菜地比重大,且菜地比重在图示省区中最高,说明城市化水平高,对蔬菜的需求量大;无旱地和望天田,说明该地区降水量丰富,应该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上海市最适合。第9题,云南因为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水通过地下暗河而流失,故旱地的面积较大,A项错
11、;在各省区中西藏的水浇地比重最大,面积不一定最大,B项错;福建气候湿润,灌溉水田比重居各省区之首,但因地形以丘陵为主,故水田面积不一定居各省区之首,C项错。故选D项。1011.10.B11.D第10题,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建立图层并叠加进行专题研究,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为商业网点选址,作出商业分布和规划。B项正确。第11题,分析大连市1990年与2010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能够了解大连市的城市地域结构变化。D项正确。12.答案(1)纬度高,热量不足,耕作熟制为一年一熟;气候干旱,灌溉水源不足;多风沙、寒潮等自然灾害;多荒漠土,土壤贫瘠。(2)地处国界线附近;周围城市较少,与其
12、他城市联系不便;周围沙漠广布,城市发展空间少;人口多,水源和土地压力较大。(3)煤炭(或钢铁、有色冶金工业等)。作用: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集中;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加速了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4)水汽受山脉阻挡,多地形雨;高山冰川成为河流重要水源;山麓形成土壤肥沃的冲积扇;山脉海拔较高,植被垂直分异明显(或垂直自然带差异明显)。(答3点得6分)解析第(1)题,从水热、风沙、土壤等角度分析哈萨克斯坦土地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原因。第(2)题,从位置、发展空间、交通联系、人地关系等方面分析甲市不适合继续作为首都的主要原因。第(3)题,根据丙地附近的资源推断其主要的工业部门,从产业结构、人口、观
13、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等角度分析工业发展对丙地城市化的推动作用。第(4)题,从地形对降水、河流、土壤、植被影响的角度分析山脉A对附近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13.答案(1)冬季盛行(寒冷干燥的)西北风,冬季风经日本海(海洋),增温增湿作用明显;合掌村位于冬季风迎风坡,降水多,冬季气温在0 以下,以降雪为主。(2)建筑特点作用木造建筑防震(减轻地震危害)坐北朝南有利于采光;减小冬季风的影响屋顶以厚厚的稻草和茅草覆盖冬季保暖,夏季隔热屋顶陡峭,呈“人”字形夏季利于排水,冬季减少降雪堆积(利于积雪下滑)(3)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率大,旱涝灾害频繁;国土面积小,山地多,河流短小,水流急,地表水易流失;水稻需水量大,需要引水灌溉。解析第(1)题,白川乡合掌村冬季多雪是其特殊的地形及海陆位置导致的。冬季,干燥的西北风经过日本海,获得了大量水汽;位于冬季风迎风坡,湿润的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产生大量的降雪。第(2)题,“合掌造”的建筑特点主要是为了适应当地多地震灾害、冬季寒冷多雪、夏季湿热的环境。第(3)题,水库水渠众多的原因主要从合掌村的气候、水源、地形、生活、生产用水等方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