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12 全球气候变化与气候类型的判读鲁教版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12 全球气候变化与气候类型的判读鲁教版年级:姓名:- 8 -全球气候变化与气候类型的判读(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2020广州市番禺区模拟)地表反照率是指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与入射太阳辐射之比。下图为青藏高原地表反照率、积雪覆盖率图(图1)和植被指数(反映植被生长状况)的年变化图(图2)。读图,完成12题。图1图21近几十年青藏高原年均地表反照率呈递减趋势的主要原因是()高原气温日较差大气候变暖,积雪减少经济发展,人类活动增多生态环境改善,植被覆盖率增加ABCD2近几
2、十年青藏高原年均地表反照率的降低,可能会导致该地()A地面温度升高 B蒸发量减少C大气的削弱作用增强 D大气的逆辐射减弱1B2.A第1题,读图可知,地表反照率主要受积雪覆盖率和植被指数影响,青藏高原的地表反照率与积雪覆盖率呈正相关,故气候变暖,积雪减少可以导致地表反照率呈递减趋势,正确;青藏高原的地表反照率与植被指数呈负相关,生态环境改善植被覆盖率增加可以导致地表反照率呈递减趋势,正确;地表反照率与气温日较差和经济发展,人类活动增多关系不大,错误。第2题,读图可知,青藏高原地面反射率下降与积雪融化和植被增加有关系。读图可知,近几十年来青藏高原的积雪覆盖率减小,反照率降低,则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加
3、,则地面温度升高,A对;地面温度升高,则蒸发量增加,B不对;地面反照率变化与大气的削弱作用、大气的逆辐射关系不大,C、D不对。(2020云贵川黔四省名校联考)研究表明,过去150年间,海洋吸收了气候变化90%的能量,海洋生物为此可能也在被迫发生迁移,以保持它们的环境温度不变。据此完成35题。3海洋吸收的气候变化90%的能量直接来自()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C大气辐射 D地热能4为保持环境温度不变,海洋生物在水平迁移过程中将经历()A地球自转的速度减小 B昼长变化幅度增大C正午太阳高度一定减小 D四季变得更加分明5浮游植物、珊瑚等浅水域地栖物种向深处迁移受到阻碍,主要是因为()A水压增大 B气温
4、降低C光照减弱 D营养盐减少3C4.B5.C第3题,气候变化主要指气候变暖。气候变暖是因为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吸收了大量的地面辐射热能,而这些热能又以大气辐射的形式传递出去,其中指向地面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故海洋直接吸收的是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属于大气辐射的一部分,C正确,A、B、D错误。第4题,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海洋环境也会不断变化,生物也在被迫发生改变。要想在不断升高的温度中存活下来,海洋物种可能会向极地迁徙或向更深处垂直迁徙,以保持它们的环境温度不变。海洋生物在水平迁移即向两极迁移的过程中,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减小,角速度不变,A错误;越向两极昼夜变化幅度越大,进入极圈后会出现极昼极
5、夜现象,B正确;若是在回归线外向极地移动,正午太阳高度一定减小,若在回归线内,直射点正午太阳高度最大,C错误;温带地区四季分明,热带地区全年皆夏,寒带地区全年皆冬,D错误。第5题,浅水域主要有光照充足、水温较高等优势,故这些生物向深处迁移受到阻碍主要是因为光照减少,C正确;越往深处,水压增大,但水压不是对生物生存影响最大的因素,A错误;全球变暖背景下,为了维持环境温度不变,就是需要向水温较低的深处迁移,且和气温关系不大,故水温降低、气温降低都不是阻碍因素,B错误;海底深处往往沉积了大量的营养盐,故营养盐不会减少,D错误。(2020辽宁省实验中学模拟)读中国雨季类型图,回答68题。6图中地区雨季
6、类型为()A全年干旱多晴区 B夏半年多雨区C夏雨集中区 D冬雨区7图中M地区夏秋季节多雨的主要原因是()A受西南季风影响 B受高压脊的影响C受台风影响 D多对流雨8导致N地类型界线向西北凸出的因素主要是()A水源B土壤C地形D人类活动6C7.A8.C第6题,读图,图中地区是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雨季类型为夏雨集中区,C对;是全年干旱多晴区,A错;是夏半年多雨区,B错;是夏雨区,D错。第7题,图中M地区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夏秋季节多雨的主要原因是受西南季风影响,雨季长,A对;受高压脊的影响区是少雨区,B错;该地位于内陆,不受台风影响,C错;该地西南季风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D错。第8题,图中N地位于
7、祁连山山麓,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所以不是干旱多晴区,导致界线向西北凸出,所以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C对;该地水资源短缺,A错;土壤是气候作用影响的结果,B错;人为活动不是该区域干旱多晴天的主要原因,D错。(2020河北沧州模拟)下图示意海南岛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单位:)。据此完成911题。9根据海南岛气温分布特点推断,影响海南岛冬季与夏季气温分布的主导因素分别是()A地形、降水 B纬度、地形C地形、季风 D洋流、纬度10图中甲地所在区域,1月等温线发生弯曲的主要原因是()A地处河谷地带,河流向北注入海洋B深居岛屿内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C地形低洼且狭长,狭管效应较显著D南下冷空气影
8、响大,海洋调节作用小11与丙地相比,乙地7月平均气温较高,其主要原因可能是()A地形闭塞,大气保温作用强B长期人类活动影响,植被遭到严重破坏C地处东南季风背风坡,夏季降水少D沿岸有季风洋流流经,增温效应显著9B10.D11.C第9题,图示1月等温线总体上呈东西延伸,说明受纬度影响很大;7月等温线呈闭合的同心圆状,且气温中部低、四周高,结合海南岛地形中间高四周低,可判断影响7月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第10题,图示甲地1月等温线向南凸,说明该地气温低,其弯曲方向与冬季风风向一致,则可能是冬季风影响所致。第11题,乙、丙两地纬度、距离海洋均相近,海拔差别也不大;但丙位于山地的东南部、乙位于山地的
9、西部,在夏季风作用下,丙位于迎风坡而降水多、增温较慢,乙位于背风坡而降水少、增温快,从而气温不同。二、综合题12(2020湖南省长郡中学、雅礼中学等四校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冰川累积面积比率(AAR)是指冰川处于稳定状态时,非消融区的冰川面积与冰川总面积之比。冰川累积面积比率(AAR)的世界最大值在青藏高原内陆地区,最小值在天山伊犁河谷地区。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提供的数据显示,过去30年间,青藏高原及其相邻地区的冰川面积退缩幅度达15%,冰川融化强度在过去2 500年间达到最强。祁连山和喜马拉雅山不同海拔冰川面积分布(1)说明伊犁河谷地区冰川累积面积比率偏低的原因。(2)分析祁连山
10、与喜马拉雅山冰川分布差异产生的原因。(3)说明近代以来青藏高原冰川消融速度加快的原因。(4)推断青藏高原冰川加速消融初期和末期对当地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解析第(1)题,深入的盛行西风受地形的抬升作用,地形导致伊犁河谷冬季降水较多,使得其雪线偏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伊犁河谷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该区域的气温年较差比较大,其雪线高度季节变化大,其冰川消融区的面积比较大。第(2)题,读图可知祁连山的冰川的分布下限比喜马拉雅山的冰川分布下限的海拔要高;祁连山的冰雪分布的最大高度低于喜马拉雅山;祁连山的冰雪面积的比率大于喜马拉雅山。原因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喜马拉雅山受湿润的西南季风影响比较显著,降水较多
11、,冰川分布的海拔更低,而祁连山深居大陆内部,受夏季风影响小,降水比较少,冰川分布的海拔较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喜马拉雅山海拔更高,冰川发育规模更大,而祁连山海拔较低,冰川发育规模较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喜马拉雅山地处板块交界地带,地形抬升作用显著,山体坡度更大,各海拔冰川面积占比较小,而祁连山形成时间相对较长,外力作用显著,山体坡度较小,各海拔冰川面积占比较大。第(3)题,近代以来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导致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大幅度增加,全球变暖加剧;近代以来人类大量使用氟氯烃等物质导致臭氧层破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强;人类大量的不合理活动导致地球表面的植被破坏严重,加剧了全球气候的变暖;此外,青藏
12、高原冰川消融,地面反射率下降,区域增温迅速,这也是导致近代以来青藏高原冰川消融速度加快的重要原因。第(4)题,冰川加速消融的初期:随着冰川融水量的增加,会导致洪水、泥石流以及滑坡等自然灾害多发。冰川加速消融末期:随着冰川资源的大量消失,该区域的河流水体补给量逐渐减少,甚至会导致流域内水资源短缺;随着大量冰川资源的消失,青藏高原一带的气候会更加干旱,植被也会随之大量的枯死,该区域的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会比较凸出;随着大量冰川的消失,该区域甚至更大范围内的自然环境变差,生物多样性减少。答案(1)原因:深入的盛行西风受地形抬升,导致伊犁河谷冬季降水较多,雪线偏低;伊犁河谷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
13、温年较差大,雪线高度季节变化大,冰川消融区面积大。(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原因:喜马拉雅山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多,冰川分布的海拔更低(或祁连山受夏季风影响小,降水少,冰川分布的海拔较高);喜马拉雅山海拔更高,冰川发育规模更大(或祁连山海拔较低,冰川发育规模较小);喜马拉雅山地处板块交界地带,地形抬升作用显著,山体坡度更大,各海拔冰川面积占比较小(或祁连山形成时间相对较长,外力作用显著,山体坡度更小,各海拔冰川面积占比较大)。(答出其中三点即可)(3)原因:化石燃料的使用导致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全球变暖;人类大量使用氟氯烃等物质导致臭氧层破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强;人类不合理活动导致植被
14、破坏严重,全球变暖加剧;青藏高原冰川消融,地面反射率下降,区域增温迅速。(答出其中四点即可)(4)影响:冰川加速消融初期:融水增加导致洪水、泥石流以及滑坡等自然灾害多发。冰川加速消融末期:河流水补给减少,导致流域内水资源短缺;青藏高原植被减少,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加剧;自然环境变差,生物多样性减少。(答出其中三点即可)13(2020福建八县联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温哥华位于太平洋东岸,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宜人,是全加拿大冬季最暖和的城市,1月平均气温为3,7月平均气温为17 。温哥华局部山地年降水量在2 000 mm左右,降水40%以上集中在冬季。本区夏季常吹西北风,而冬季多刮西南风。
15、上图为温哥华所在区域简图。(1)描述7月等温线的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2)指出温哥华的气候类型,并分析该地降水集中在冬季的原因。(3)结合大气环流知识,说明本区冬、夏季主导风向的成因。(4)分析温哥华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的主要自然原因。解析第(1)题,据图描述7月等温线的特征,其弯曲的原因主要是受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影响。第(2)题,气候类型根据所处纬度和海陆位置判断,大陆西岸4060之间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集中在冬季的原因是受洋流、地形及盛行风影响。第(3)题,结合大气环流的特征,冬夏季高低压中心位置的变化,再加上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不同的主导风向。第(4)题,温哥华冬季气温比同纬
16、度地区高的主要自然原因是暖流增温增湿、山地阻挡寒冷气流。答案(1)特征:向北凸(弯曲)。原因:西侧海洋7月温度较低;东侧为高大的山脉,海拔高,温度低;海拔较低的温哥华温度较东西两侧高,所以等温线向北凸。(2)温带海洋性气候。原因:该地区西侧受北太平洋暖流影响,增温增湿;冬季,西南风从海洋上带来丰富的暖湿气流;位于西风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影响,降水丰富。(3)冬季时高压中心位于本区的南方,受其影响风自南向北吹,并在地转偏向力(右偏)的作用下偏转成西南风;夏季时高压中心北移至本区西侧,而陆地上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同时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西北风。(4)北太平洋暖流增温增湿;东部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阻挡了从美洲大陆内部吹来的寒冷干燥气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