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考点专题训练.docx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2167862 上传时间:2024-05-2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考点专题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考点专题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考点专题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考点专题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考点专题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考点专题训练1单选题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局动荡、战火连绵,长期处于分裂状态,其中统一过北方黄河流域的政权不包括A前秦B孙吴C北魏D北周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吴政权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属于长江中下游地区,B项符合题意;前秦、北魏和北周都曾统一过北方黄河流域,排除ACD项。故选B项。小提示:2、秦朝皇帝之下由三公九卿组成中央政府,负责管理全国的。三公指_、太尉、御史大夫,为主要辅佐大臣;九卿泛指分掌具体事务的诸卿。答案:丞相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秦朝皇帝之下由三公九卿组成中央政府,负责管

2、理全国的。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主要辅佐大臣;九卿泛指分掌具体事务的诸卿。3、隋朝建立后,将北周仿照周礼设立的官爵制度废除,设立了以三省六部制为主体的中央官僚体系。这一制度的设置A有利于强化君权B扩大了统治基础C对地方控制加强D避免了决策失误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设立了以三省六部制为主体的中央官僚体系”并结合所学可知,三省六部制将丞相一分为三,这有利于削弱相权加强君权,A项正确;三省六部制并没有扩大统治基础,排除B项;三省六部制加强的是君权而非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排除C项;“避免了”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小提示:4、有学者对中国历代名人词典统计发现,魏晋南北朝

3、时期人名多取用佛、法、僧、宝、玄、道、之等字,唐代人名多取用文、德、武、儒、雅、士、颜、渊等字。这一变化反映出唐代A佛道思想在民间广为流传B三教合一的趋势不断加强C儒学已经出现复兴的迹象D中外文化交流的进程加快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对比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名,唐朝的人名多采用与儒家文化相关的字,这体现了唐朝时期儒家文化影响力增强,从侧面说明了儒学已经出现复兴的迹象,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魏晋和唐朝时期名人的取名情况,没有反映民间情况,排除A项;材料只反映了名人取名情况,无法说明三教合一的趋势加强,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到与外国的文化交流,排除D项。故选C项。5、南朝时,扬州三吴地区“地广野丰,民

4、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荆州“田土肥美”,地跨“南楚之富”;广州粮食交易“多万箱之咏”。这可用来说明,南朝A农业得到长足进步B统治者重视发展农业C土地利用率的提高D经济中心南移的出现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扬州三吴地区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荆州田土肥美,地跨南楚之富广州粮食交易多万箱之咏”可知,南朝时南方粮食生产得到发展,农业得到长足进步,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统治者的态度,不能得出“统治者重视发展农业”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南朝时南方农业和粮食生产得到发展,但并没有强调发展的原因,不能得出“土地利用率的提高”的结论,而且结合所学可知,南朝南方的开发主要得益于

5、北民南迁,带去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经验以及生产工具,排除C项;结合所学可知,唐朝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而材料时间为南北朝,排除D项。故选A项。小提示:6、汉初政治统治(1)汉承秦制: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史称“_”。(2)郡国并行制:汉初地方行政制度采取_与_并行制。刘邦在统一战争中分封了七个异姓功臣为诸侯王,他们拥兵自重,对_造成严重威胁。不久,汉高祖将异姓诸侯王逐渐剪除,但又陆续分封了一批同姓诸侯王,给汉王朝的统治和稳定埋下了隐患。(3)“_”:汉景帝在位时,削减诸侯封地,引发了吴、楚等七国叛乱。但叛乱不得人心,三个月内即被平定。答案:汉承秦制郡县分封中央集权七国之乱解

6、析:(1)汉初沿袭了很多秦朝的基本制度,称之为“汉承秦制”。(2)、考查汉初地方行政制度,为郡国并行制,所以为郡国,为分封;是对郡国并行制影响的考查,结合图片及文字,得出中央集权。(3)结合图片信息及文字,可得出汉景帝时的“七国之乱”。7、过程:_年,秦相继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的王朝_定都咸阳,随后秦朝又南征_,加强了对云贵一带西南夷的控制,北拒_,修筑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_答案: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秦朝越族地区匈奴万里长城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策略,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相继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王朝秦朝,定都咸阳。随后,

7、秦朝又征服了南方越族地区,加强了对云、贵一带西南夷的控制。在北方,秦朝击退了游牧民族匈奴的进攻。公元前214年,秦朝在原有北方诸侯国旧长城的基础上,修筑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所以,处为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处为秦朝;处为越族地区;处为匈奴;处为万里长城。8、宋朝科举制度的完善使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不少人官居高位,人们的婚姻择偶也不再关心祖先名望。时人将这些变化概括为“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这说明A商品经济改变了社会结构B社会流动影响门第观念C国家对社会控制相对松弛D社会成员身份实现平等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科举制度发展,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发

8、生改变。宋朝人们的婚姻择偶,不再关心祖先名望,时人将这些变化概括为“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这反映了门第观念日趋淡化,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商品经济,排除A项;材料与社会控制更为松弛无关,排除C项;社会身份实现平等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9、以临摹王羲之的名作或师其笔意自成一家的书法名家有隋朝智永,唐朝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孙过庭、怀素、张旭,宋朝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朝赵孟,明朝祝允明、文征明、董其昌等。这表明王羲之的书法A是全人类共同的艺术财富B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C使书法开始成为艺术形式D在楷书方面取得很高成就答案:B解析:据题意可知,隋朝、唐朝

9、、宋朝、元朝和明朝的诸多书法家都临摹王羲之的名作和师其笔意,由此说明王羲之的书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B项正确;“全人类共同的艺术财富”说法过于夸张,排除A项;书法在王羲之之前就已经开始成为艺术形式,排除C项;王羲之的成就主要是在行书方面,排除D项。故选B项。10、_:禹死后,其子_继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答案:世袭制启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世袭制:禹死后,其子启继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11、巩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1)中央:确立_:通过具体规定和礼仪突出_的_地位。实行_。三公为主要辅佐大臣,九卿泛指分掌具体事务的诸卿。(2)地方:彻底废除分封制,在全国推广_

10、。郡、县行政机构的官员由_考核。县(道)以下设_、里和亭,分别负责管理民众和治安。答案:皇帝制度皇帝独尊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中央任免乡解析:秦始皇确立皇帝制度;突出皇帝的独尊地位;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为主要辅佐大臣,九卿泛指分掌具体事务的诸卿。;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官员由中央任免考核,县以下设置乡里亭。12、文化遗存代表:(1)分布特点:文化遗存数量多,且分布广泛,奠定了_的发展基础。(2)主要代表: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黄河中游地区进入_时期,典型器物是_,以_等为主要栽培作物;黄河下游出现了_;_有河姆渡文化,居民种植_,掌握了_技术。距今约5000年:黄河流域进入_时期,代表器物是_

11、。在北方_上游有_。_下游有_。这些文化遗址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并且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答案:多元一体仰韶文化彩绘陶器粟大汶口文化长江下游水稻养蚕缫丝龙山文化黑陶辽河红山文化长江良渚文化解析:文化遗存代表:(1)分布特点:文化遗存数量多,且分布广泛,奠定了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2)主要代表: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黄河中游地区进入仰韶文化时期,典型器物是彩绘陶器,以粟等为主要栽培作物;黄河下游出现了大汶口文化;长江下游有河姆渡文化,居民种植水稻,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距今约5000年:黄河流域进入龙山文化时期,代表器物是黑陶;在北方辽河上游有红山文化;长江下游有良渚文化。这些文化遗址

12、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并且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13、下图是中国古代一个时期僧尼占总人口的比重变化,其中导致至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藩镇割据造成社会经济破坏B佛道儒实现了三教合一C选官制度变革导致世族没落D政权更迭加剧社会动荡答案:D解析:据材料从曲线图中至看到,此时期是北魏(宋齐)统治时期,僧尼数目急剧增长;结合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不断,政权更迭频繁;给人们带来灾难,人们需要精神寄托,导致佛教盛行;且统治者提倡,故出现僧尼人数急剧增多的现象,D项正确;藩镇割据是唐安史之乱之后出现的历史现象,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强调僧尼数量此时期增多,未涉及佛道儒实现了三教合一,排除B项;魏晋

13、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是注重门第的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兴盛,排除C项。故选D项。14、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已经使用天然火,最早懂得人工取火的是()答案: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已经使用天然火,最早懂得人工取火的是北京人。解析:元谋人北京人15、思想主张核心观念是“_”,主张统治者顺应民心,爱惜民力,“_”,通过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_,同时也承认制度随着时代变化应当有所_。答案:仁为政以德礼乐制度改良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孔子的思想主张。核心观念是“仁”,主张统治者顺应民心,爱惜民力,“为政以德”,通过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

14、,同时也承认制度随着时代变化应当有所改良。填空题16、数学:南朝_精确地算出圆周率。答案:祖冲之解析:略17、创立隋朝建立后,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_时,始建_,_制度形成。答案:隋炀帝进士科科举解析:略18、建立618年,李渊在_称帝,建立唐朝。唐朝的繁荣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吸取_的教训,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在他统治时期,国家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史称“_”。武周:武则天当权期间,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开元盛世:_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制,将唐朝推向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民族关系(1)突厥:先后出兵灭东突厥和西突厥,加强对西

15、域的管理,先后设置_和_,统辖天山南北。(2)吐蕃:_入藏,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唐蕃和亲促进汉藏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会盟,此后唐蕃基本上停止了纷争(3)靺鞨:唐玄宗封其首领_为渤海郡王答案:长安隋亡贞观之治唐玄宗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文成公主大祚荣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随后,唐军逐渐消灭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统一全国。继位的唐太宗李世民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在他统治时期,国家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唐高宗之孙李隆基即位,是为唐玄宗。他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

16、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制,将唐朝推向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唐朝中央政权加强对西域的管理,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7世纪前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他多次遣使向唐朝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大批手工艺品和多种技术、医药书籍等。唐蕃和亲,促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会盟,此后,唐蕃间基本上停止了纷争。唐玄宗统治时期,东北的靺鞨族粟末部强大起来。唐玄宗封其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所以,处为长安;处为隋亡;处为贞观之治;处为唐玄宗;处为安西都护府;处为北庭都护府;处为文成公主;处为大祚荣。19、_年曹丕称帝,定都_,

17、国号_,东汉灭亡。刘备定都_,史称_,简称蜀。孙权定都建业,国号_答案:220年洛阳魏成都蜀汉吴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20年曹丕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东汉灭亡。刘备定都成都,史称蜀汉,简称蜀。孙权定都建业,国号吴。得出:220年洛阳魏成都蜀汉吴20、北魏:_改革时,颁布_,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成年男子负担一定的徭役。均田制表受田者露田(死后还给国家)桑田(不再收回)一夫一妇120亩20亩丁男20亩为户主者有20亩男18岁以下答案:孝文帝均田令解析:略21、医学:(1)_完成医学名著_;(2)唐高宗时编修的_,是世界上_。答案:孙思邈千金方唐本草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解析:略22、宗教东晋

18、法显从长安出发,经_到天竺_时高僧玄奘,在贞观初年去天竺取经唐朝高僧_六次东渡日本,传授佛法。日本新罗也派人来长安求法,典型的有_答案:西域唐鉴真空海解析:略23、宗教:东晋的_从长安出发,经_到天竺。唐朝的高僧_,在_初年去天竺取经。唐朝高僧_六次东渡日本,传授佛法。日本新罗也派人来长安求法,典型的有_。答案:法显西域玄奘贞观鉴真空海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晋的法显从长安出发,经西域至天竺,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唐朝的高僧玄奘,在贞观初年也西行前往天竺取经。唐朝高僧鉴真六次东渡,历尽艰险最终到达日本,传授佛法。日本、新罗等国常常派学问僧来长安求法,日本的空海就是很有名的一位高僧。所以,处为法

19、显;处为西域;处为玄奘;处为贞观;处为鉴真;处为空海。24、“六朝”:三国时期的吴、东晋、_、齐、梁、_均定都今天的南京,统称为六朝。答案:宋陈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东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六个王朝均定都在今天的南京,南京因此被称为“六朝古都”。25、农学:北朝_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答案: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解析:略材料分析题26、中外交通。材料一京杭运河自隋代开通之后,虽然路线几经变迁,但是历代朝廷无不极其重视大运河的维护疏浚,这是因为运河承担着漕运这一维系王朝正常运转的重要活动。自隋至清,无不如此。清代前期,为了维持漕运的需要,清政府不惜耗费巨资,对京

20、杭运河精心维护,以保证王朝生命线的畅通。在漕运的带动下,大运河商贸兴旺,由此带动运河沿线地区城乡经济的发展,使运河沿线的城乡经济一派繁荣景象。清代中期以后,漕粮改行海运,再加上黄河决口、战争等原因,运河渐趋衰落。随着轮船、火车等近代交通工具的使用,京杭运河在经历前期的兴盛之后,最终被铁路和海运所取代。摘自孙金浩清中期以后京杭大运河衰落对运河地区城市城乡经济的影响材料二英国运河时代(17611835年)。英国近代第一条运河是1757年开通的连接圣海伦斯煤矿与默西河的桑基运河。随之布里奇沃特运河于1761年7月通航,它同1830年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通车一样,成为英国运输史上的重大转折点。该运河通航

21、后运费大减,丰厚利润的“示范效应”刺激起第一次投资高潮,一大批运河法案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此时主要立足于中北部工业城镇向四周扩散。80年代下半期,随着经济发展步伐的明显加快,运河开凿业掀起第二次高潮,运河兴建遍及全国。1835年伯明翰曼彻斯特运河的竣工通航,标志着英国运河系统的构建基本结束。英国近代运河体系的最后一笔由19世纪90年代曼彻斯特轮渡运河的疏通完成。摘编自邵会莲英国工业革命中运河运输业发展的经验教训(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运河作为“王朝生命线”的主要表现,并概括大运河衰落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进入运河时代的原因。答案:(1)表现:是漕运的主要通道

22、(南粮北运的主要通道);沟通南北,加强对南方的控制。衰落原因:海运的兴起;河道於塞、黄河决口、战争等因素的影响;近代交通运输的兴起。(2)原因: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工业革命的开展,煤炭等大宗物资运输的需要;低廉的运费和丰厚利润刺激投资的涌入;政府立法的推动。解析:(1)表现:根据材料“这是因为运河承担着漕运这一维系王朝正常运转的重要活动”,可以得出是漕运的主要通道;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京杭运河的开通沟通南北,加强了统治者对南方的控制。原因:根据材料“清代中期以后,漕粮改行海运,再加上黄河决口、战争等原因,运河渐趋衰落”,可以得出海运的兴起、河道於塞、黄河决口、战争等因素;根据材料“随着轮船、

23、火车等近代交通工具的使用,京杭运河在经历前期的兴盛之后,最终被铁路和海运所取代”,可以得出近代交通运输的兴起。(2)根据材料“桑基运河”“布里奇沃特运河”“伯明翰曼彻斯特运河”等信息,可知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再结合材料“英国运河时代(17611835年)”的时间和所学知识,可以答出工业革命的开展,蒸汽机使用下的煤炭等大宗物资运输的需要;再根据材料“该运河通航后运费大减,丰厚利润的示范效应刺激起第一次投资高潮”,可以得出低廉的运费和丰厚利润刺激投资的涌入;根据材料“一大批运河法案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可以得出政府立法的推动。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代周易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24、,做人不可不讲正气、气节;认为“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尚书主张“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把为真理、为国家、为民族牺牲视为最大的“仁”,即所谓“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同时孔子强调“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北宋范仲淹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感叹,南宋文天祥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儒家的仁、义、礼、智、信诸原则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朱西周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演变与时代价值材料二公元前后,佛教东来,开异族文化侵入之端。五胡乱华,露异族入主中国之兆。然二者虽促成政治、社会、宗教、哲学各方面之骚动与进步,而未曾引

25、起政治思想之转变。盖佛教为宗教而非政治思想,其消极出世之人生观又适与老庄思想有相近之处,其不能对政治思想有所贡献,亦意中事。至于晋代乱华之诸朝,其文化均低,占据中原以后,文化则自动“用夏变夷”。明清海通之后,欧洲文明随传教士而播于中土。加以闭关自守之局即破,昔日大一统之“天下”突然变为世界上列国之一。而积弱之余,更屡为外国所侵侮。如此空前之剧变,自不免激起之革命。此殆为转变时期见于明清之主要原因。然则蒙古入主中国,人民备受异族之欺凌荼毒,儒家之仁义礼乐,法家之尊君重国,明法饬令,道家之知白守黑、任天无为,以及一切中国固有之政理治术,均经历史之事实证明,不足以保民族之自存,则穷极生变,明清政治思

26、想不得不另辟蹊径,向新方面以前进矣。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外来思想传入中国时呈现出哪些特点。分析外来文化的传入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答案:(1)内涵:重视以人为本;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感;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主张和而不同。(2)特点:渐近性(均经历较长时间演变)本土化(吸收中国元素)阶段性(以明清为界,影响截然不同)或分别说明广泛性(渗透进社会各个领域)借助宗教思想冲突融合并存。影响:冲击中国传统社会。丰富发展了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学说。解放了

27、人们的思想。在客观上加速中国文明的发展演进。佛教传入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封建统治。西方学说传入客观上推动中国走向近代化。解析:(1)内涵:根据“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可知重视以人为本;根据“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可知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根据“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知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感;根据“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可知”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根据“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可知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根据“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可知主张和而不同。(2)特点:综合材料内容可知外来思想在传入中国时经历了较长时间,体现l了渐近性

28、;吸收中国元素,体现了本土化;以明清为界,影响截然不同,体现了阶段性;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体现了广泛性;同时借助宗教思想,冲突融合并存。影响综合材料内容可知冲击了中国传统社会。但也丰富发展了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学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在客观上加速中国文明的发展演进。佛教传入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封建统治。西方学说传入客观上推动中国走向近代化。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丞相,“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并无决策权。“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但实际上大概未曾有具体选任担当这一职务的官员。御史大夫“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御史大夫的主要职责

29、,一是传承皇帝诏令制书,二是监察百官。三公之下,则有分掌朝廷和国家各项事务的“诸卿”,或习惯地称为“九卿”,但实际名额并不限于九。据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二唐朝时期.三省六部制趋于规范和完善,这主要体现在:第一,唐之前,中央行政机关的权力行使较依赖掌管特定行政权力的个体,而在三省六部制中,尚书省、门下省都是实务部门,而非个人职位;第二,中央层面出现了“三权分立”,确立了中书出令、门下封驳、尚书执行的体制;第三,后设机构政事堂,承担起中央行政决策中心的职能与角色,有助于提升决策效率;第四,有效地理顺了三省各部间的关联及其实现职能的范畴.以确保中央政令的畅通。摘编自黄璐隋唐时期“大部制”的特点与启示(

30、1)材料一中的秦朝的官职有哪些?根据材料,试分析秦朝行政架构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述唐朝三省制的内容及其作用。答案:(1)三公九卿。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指分掌朝廷和国家各项行政事务的官员。特点:形成了金字塔形的权力结构,三公九卿,实行分权,相互制约权力层层集中到皇帝之手。(2)内容:中书省草拟诏令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作用:分散了相权,加强了君主专制封建官僚体系日趋严密有利于提高决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解析:(1)官职:根据材料“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

31、及所学知识可得,这指的是三公九卿制度;:根据材料“御史大夫的主要职责,一是传承皇帝诏令制书,二是监察百官”、“三公之下,则有分掌朝廷和国家各项事务的诸卿”及所学知识可得,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指分掌朝廷和国家各项行政事务的官员。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形成了金字塔形的权力结构,三公九卿,实行分权,相互制约权力层层集中到皇帝之手。(2)内容:根据所学知识可得,三省六部制指的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吏户礼兵刑工,中书省草拟诏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作用:根据材料“有效地理顺了三省各部间的关联及其实现职能的范畴.以确保中央政令的畅通”及所学知识可得,三省六部制分散了相权,加强了

32、君主专制封建官僚体系日趋严密有利于提高决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29、材料府兵制的创建是西魏宇文泰军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西魏大统八年(542),宇文泰以六镇鲜卑人为骨干,收编关陇豪强的乡兵部曲,逐渐建立起一套府兵制度。此后,征兵对象扩大为所有均田户,汉族士兵的比重进一步增加。府兵制共设八柱国为长官,以下分设十二大将军,再下为二十四开府。每个柱国的军队分配一定数量的土地,士兵在农忙时劳作,农闲时练兵。战争结束后,将帅解除兵权,兵各归其府。府兵的管理采取了早期鲜卑部落兵制的形式,军官皆恢复或赐予鲜卑姓,如李虎赐姓大野氏、杨忠赐姓普六茹氏等,军士一律以主将之姓为自己的姓氏,一定程度上照顾

33、了六镇军人的反汉化情绪,也加强了军队内部的凝聚力。府兵制历经北周、隋至唐中期,历时约二百年。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宇文泰府兵制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宇文泰府兵制改革。答案:(1)特点:鲜卑族和汉族为主要兵源:兵农合一:兵将分离:保留部落兵制色彩。(2)评价:有利于提高军队战斗力,减轻国家负担:缓解民族矛盾:对防唐军制改革产生重要影响:建立在均田制之上,随着均田制的瓦解而废除。解析:(1)根据材料“宇文泰以六镇鲜卑人为骨干”和“汉族士兵的比重进一步增加”可得出以鲜卑族和汉族为主要兵源;根据材料“士兵在农忙时劳作,农闲时练兵”可得出兵农合一;

34、根据材料“战争结束后,将帅解除兵权,兵各归其府”可得出兵将分离;根据材料“府兵的管理采取了早期鲜卑部落兵制的形式”可知保留部落兵制色彩。(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宇文泰府兵制改革采取鲜卑族和汉族为主要兵源,并且采取兵农合一的措施,这有利于提高军队战斗力,同时一定程度上减轻国家财政负担;根据材料“府兵制历经北周、隋至唐中期,历时约二百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宇文泰府兵制改革对防唐军制改革产生重要影响,该兵制是建立在均田制之上,随着均田制的瓦解而废除。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隋唐时期伴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监察制度得以基本形成。隋朝虽历时较短,但隋文帝对原有的监察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为进

35、一步完善官僚系统,将监察机构的规模扩大,并取消御史直属官制度,使御史脱离了宫禁,提高了其独立性,并恢复了地方巡查制度。同时监察机构的职责更加清晰、明确,中央与地方的监察机构相分离,中央官吏由御史台负责监察,下设治书侍御史、侍御史、殿内侍御史、监察御史,并且下属官吏不再由御史大夫任命更换,而是由吏部任命。地方官吏则由司隶台和谒者台,专掌州县监察。摘编自杨联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变迁、特征及启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文帝改革监察制度的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文帝改革监察制度的意义。答案:(1)措施:扩大监察机构的规模;提高御史监察的独立性;恢复了地方巡查制度;明确监察机

36、构的职责;中央与地方的监察机构相分离;御史台下属官吏由吏部任命。(2)意义:加强了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完善了监察制度;有助于吏治的清明;为制度提供了借鉴。解析:(1)根据材料“将监察机构的规模扩大”可知扩大监察机构的规模;根据材料“取消御史直属官制度,使御史脱离了宫禁,提高了其独立性”可知提高御史监察的独立性;根据材料“并恢复了地方巡查制度”可知恢复了地方巡查制度;根据材料“同时监察机构的职责更加清晰、明确,中央与地方的监察机构相分离,中央官吏由御史台负责监察,下设治书侍御史、侍御史、殿内侍御史、监察御史,并且下属官吏不再由御史大夫任命更换,而是由吏部任命。地方官吏则由司隶台和谒者台,专掌州县监察”可知明确监察机构的职责;中央与地方的监察机构相分离;御史台下属官吏由吏部任命。(2)根据材料“隋唐时期伴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监察制度得以基本形成。”可知加强了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完善了监察制度;有助于吏治的清明;为制度提供了借鉴。19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