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考点大全笔记1单选题1、_设置中外朝制制度答案:汉武帝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设置中外朝。2、文化遗存代表:距今约170万年的_。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的_。答案:元谋人北京人解析:文化遗存代表: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的北京人。3、三教合一的历史发展趋势出现的时期A夏商周B春秋战国C秦汉D隋唐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三教合一的历史发展趋势出现的时期是隋唐,D项正确;夏商周时期儒学还没有确立,排除A项;春秋战国佛教还没有传入,排除B项;秦朝时期儒学遭到打击,汉武帝时期,独尊
2、儒术,排除C项。故选D项。4、北魏孝文帝下诏:“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这一措施A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进程B激化了民族矛盾C加速北民南迁D导致北魏分裂答案:A解析:孝文帝追溯黄帝为先祖,改姓氏为汉姓,这有助于促进鲜卑族的汉化,促进民族融合,A项正确;孝文帝的举措有助于缓和民族矛盾,排除B项;北民南迁是战乱导致,而非孝文帝改姓导致,排除C项;北魏分裂是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导致,而非改姓导致,排除D项。故选A项。5、唐蕃和亲促进了汉藏经济文化交流,唐蕃会盟使唐蕃间基本上停止了纷争。唐与吐蕃“和同为一家”是指A唐朝实现了对吐蕃
3、的有效管辖B唐蕃之间建立了牢不可破的军事同盟C唐蕃之间的友好关系得到巩固D汉、蒙两族的民族融合进程大为加快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唐朝时的唐蕃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審会盟后双方的友好关系得到了巩固,C项正确;唐朝实现了对吐蕃的有效管辖说法太绝对,排除A项;唐蕃之间建立了牢不可破的军事同盟说法太绝对,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汉、蒙两族的民族融合进程大为加快,排除D项。故选C项。6、速亡:_年,在_、_领导下发动了中国历史上_农民大起义。公元前207年,_的军队攻入咸阳,秦朝灭亡答案: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第一次刘邦解析:结合所学知识,秦朝灭亡的过程是:公元前209年,在陈胜、吴广领导下发动了中国
4、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公元前207年,刘邦的军队攻入咸阳,秦朝灭亡。7、据记载,唐人最喜欢的花是硕大无比、富丽堂皇的牡丹,而宋人最为钟爱的花朵则是迎雪傲霜、含苞待放的寒梅,造成唐宋社会这不同喜好的主要原因是()A审美情趣不同B社会变迁影响C文人雅士倡导D统治理念各异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唐朝疆域统一,国力强盛,因此唐人最喜欢的花是硕大无比、富丽堂皇的牡丹,而宋朝处于分裂时期,而且面临其他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因此,宋人最为钟爱的花朵则是迎雪傲霜、含苞待放的寒梅,B项正确;审美情趣的不同和文人雅士倡导会影响人们对花朵的不同喜好,但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AC项;唐宋时期的统治理念都是加强专制主
5、义中央集权,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8、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含有胡旋舞等中亚元素。以上现象反映出唐朝文化的特征是A兼收并蓄B风格单一C反映市民生活D固守传统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中“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含有“中亚元素”,可见唐朝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征,A项正确;风格单一与题干中“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中亚元素”不符合,排除B项;题中信息并没有提及市民生活等有关世俗化的内容,排除C项;D项强调“固守传统”,与题干中“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中亚元素”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6、。9、影响:阶级矛盾和_矛盾尖锐化,最终爆发了农民起义。答案:统治阶层内部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秦朝末年,由于阶级矛盾激化,统治阶层内部矛盾逐渐尖锐化,加之六国旧贵族存在隐患,最终导致了秦末农民起义的爆发。10、“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诗圣杜甫所歌颂的这一盛世的开创者是A唐太宗B唐高宗C武则天D唐玄宗答案:D解析:题文中的“开元”是指唐玄宗前期的年号,“全盛日”是指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盛,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据此,“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反映的社会
7、景象出现在唐玄宗时期,D项正确;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排除A项;唐高宗在位时有“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史称永徽之治,排除B项;武则天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排除C项。故选D项。小提示:11、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完全以门第出身为选官标志,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隋朝推行()A世卿世禄制B察举制C三省六部制D科举制答案:D解析:材料“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完全以门第出身为选官标志”体现了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标准是门第,导致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为了改变这种局面,隋朝推行科举制,采取考试的方法,择优录取,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D项正确;世卿世禄制是先秦的政治
8、制度,排除A项;察举制是两汉的选官制度,排除B项;三省六部制和选官制度无关,不能解决材料中“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小提示:12、东晋和南朝为解决北方流民侨置问题,推行了整理户籍及调整地方行政区划的土断政策。其主要内容是划定州、郡、县领域,居民按实际居住地编定户籍。据此可知,土断政策A得到了士族的广泛支持B使社会矛盾不断激化C使侨民重新分得了土地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其主要内容是划定州、郡、县领域,居民按实际居住地编定户籍”可知,土断政策加强了国家对人口的控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得到了士族的广泛支持,排除A项;土断政策有
9、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使侨民重新分得了土地,排除C项。故选D项。小提示:13、教育成就以“_”的思想办学,打破了过去贵族阶层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推动了_的发展。答案:有教无类私学解析:根据所学,孔子的教育成就以“有教无类”的思想办学,创办了私学。14、商和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经济发展并走向繁荣的时期。农业生产中主要使用木、石、骨、蚌等材质的工具,_商和西周基本土地制度是_。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是_答案:青铜农具极少奴隶主土地所制井田制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的农业生产中主要使用木、石、骨、蚌等材质的工具,青铜农具极少;当时的土地制度是奴隶主土地所制;经营方式是井田制。1
10、5、影响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_运动。不仅为新兴的_登上历史舞台奠定思想理论基础,而且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_,影响十分深远。答案:思想解放地主阶级源头活水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思想解放运动。不仅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思想理论基础,而且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十分深远。填空题16、五代十国:(1)_年,_废唐称帝,国号_,史称_。(2)此后50年间,黄河流域先后经历_、_、_、_、_五个王朝,称为“_”。(3)同时,南方各地先后出现吴越、
11、南唐等九个割据政权,连同五代末期在山西建立的_,称为“_”。(4)五代十国后期,_世宗柴荣努力清除五代的弊政,为_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答案:907年朱温梁后梁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北汉十国后周北宋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907年,朱温废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唐朝灭亡,此后50多年间,黄河流域先后经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短命王朝,称为“五代”。同时,南方各地先后出现吴越、南唐等九个割据政权,连同五代末期在山西建立的北汉,称为“十国”。到五代十国后期,后周世宗柴荣顺应当时的形势,努力清除五代的弊政,实力逐渐增强,为后来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所以,处为90
12、7年;处为朱温;处为梁;处为后梁;处为后梁;处为后唐;处为后晋;处为后汉;处为后周;处为五代;处为北汉;处为十国;处为后周;处为北宋。17、北魏孝文帝改革:439年,北魏统一_答案:北方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439年,北魏统一北方得出北方18、_年,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_,定都_,是为隋文帝。_年,隋灭_,结束南北分裂的局面。答案:581年隋长安589年陈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581年,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隋,定都长安,是为隋文帝。589年,隋灭陈,结束南北分裂的局面。19、北朝(1)含义:4世纪末到7世纪初,北方先后存在的_、东魏和西魏、北齐和北周5个王朝合称北朝。(2)
13、政权更迭:4世纪末建立北魏,_年统一北方;6世纪前期,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稍后又分别被北齐、北周取代;北周内政修明,灭掉北齐;隋朝取代_,灭掉陈朝,完成统一。(3)北魏孝文帝改革时间:_世纪后期。措施:迁都_;改穿汉族服饰;朝中统一说_;改姓汉姓;仿士族划分门第,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意义: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及_的出现打下了基础。答案:北魏439北周5洛阳汉语隋唐盛世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方先后存在北魏、东西魏和北齐北周;439年北魏统一北方;隋朝取代的是北周,灭掉陈,统一全国;5世纪后期,北
14、魏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统一说汉话;北魏孝文帝改革为隋唐盛世奠定基础。20、内容:中央委任_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答案:中正官解析:略21、朝代制度选拔方式选拔标准作用曹魏_中央委任中正官评定重视家世科举制作用:_隋唐_考试德才答案:九品中正制科举制作用: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的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科举制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央委任中正官评定的选官方式是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作用主要是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的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隋唐时期以考试为选拔方式,注重德才的是科举
15、制。所以是九品中正制,是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的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是科举制。22、魏孝文帝的措施中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利于大统一局面的出现的是:行汉制、()、讲汉语、()、通婚姻、改籍贯等答案:易汉服改汉姓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魏孝文帝的措施中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利于大统一局面的出现的是:行汉制、易汉服、讲汉语、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等。23、唐太宗(1)措施:吸取隋亡教训,_、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2)盛世局面:国家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史称“_”。答案:轻徭薄赋贞观之治解析:略24、影响:科举制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
16、对公平的_参与政权,_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_,加强了中央集权。答案:考试扩大文化素质解析:略25、_年,刘裕夺取皇位,改国号宋。此后170年南方先后经历了_、_、_、_四个王朝,合称南朝。四个王朝均定都_,加上先前在此定都的_和_,统称为_答案:420年宋齐梁陈建康吴东晋六朝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420年,刘裕夺取皇位,改国号宋。此后170年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合称南朝。四个王朝均定都建康,加上先前在此定都的东晋和吴,统称为六朝。得出:420年宋齐梁陈建康吴东晋六朝材料分析题26、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的大规模交融,使这一时期的文化更趋于多元走向。阅读下列
17、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匈奴、鲜卑、羯、氐、羌等草原游牧民族打破了“与中国壤断土隔”的文化生态环境的疆域线,进入了与汉文化相适应的生态环境,于是,胡文化自然而然地转化为一种低势能文化与此反观照,汉文化理所当然地成为高势能文化,并充分展现出其优胜性。胡汉文化之间的“社会距离”,产生了胡汉文化质的不相容性文化冲突中的对立诸面不可避免地在文化冲突中改变自身原有文化心理结构,从对方吸收于己用的文化质,从而在调整、适应的过程中趋于一体化。冯天瑜中华文化史材料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中,应该说汉化是总体的趋势,但是文化的融合并非只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甚至是多向的。伴随着胡族入居中原,背景广阔的异质
18、文化汇入汉族社会,在对传统文化造成剧烈冲击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新鲜而有活力的因素。实际上正是由于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特别是得益于突破国家、民族、地域限制的丝绸之路的畅通,最终促进了南北统一后隋唐文化新的整合,造就了空前的辉煌盛世。阴法鲁等中国古代文化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人民的生产方式发生的变化。(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措施,并指出这些措施产生的影响。答案:(1)变化:从游牧文明到农耕文明。(2)汉化措施: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定门第等级、通婚姻、改籍贯,实行均田制、三长制、租庸调制。影响:促进民族交融;推动北魏政权汉化(封建化)
19、;促进经济发展。解析:(1)根据“牧马图”和“耕牛图”可知变化是从游牧文明到农耕文明。(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孝文帝改革中的汉化措施包括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定门第等级、通婚姻、改籍贯,实行均田制、三长制、租庸调制等。影响根据“伴随着胡族入居中原,背景广阔的异质文化汇入汉族社会,在对传统文化造成剧烈冲击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新鲜而有活力的因素。实际上正是由于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特别是得益于突破国家、民族、地域限制的丝绸之路的畅通,最终促进了南北统一后隋唐文化新的整合,造就了空前的辉煌盛世”可知主要是促进民族交融;推动北魏政权汉化(封建化);促进经济发展。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晋
20、末年永嘉之乱,中原人民在阶级和民族的双重压迫下,纷纷越淮渡江,相率南下。此后中原每一次较大的政治变动,如淝水之战、刘裕北伐等,都有一次较大规模的人口南徙。据研究,截至刘宋为止,南渡人口约共有90万,占当时刘宋全境人口的1/6。西晋时北方诸州,约700余万口。南渡的90万口占其1/8强。北来的侨民集中在长江上游的成都平原、江汉流域的襄阳、江陵、武昌以及长江下游的今江苏省境内。史书中关于“百官流亡者十八九”和“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的记载很多。十六国以来,许多少数民族在中原与汉族杂居,一遇变乱,同样成为流动人口。波澜壮阔的人口大流动,从短时态来看是加剧了社会动乱,但它也对社会的久远进步,开辟了
21、道路。改编自曹文柱等著乾坤众生整理材料二敦煌莫高窟壁画胡旋舞(注:在唐朝的十部乐中,除了燕乐、清商乐外,西凉乐、天竺乐、龟兹乐、高丽乐、安国乐、疏勒乐、康国乐、高昌乐都是外来乐。除了宫廷,高官和民间大贾家中也有出现私人乐队。该图真实再现了当时的乐舞场面。)(注:胡旋舞是来自西域游牧民族的一种舞蹈。)(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角度分析其影响。(2)文物是形象的历史。从材料二中提取一条历史信息并加以说明。答案:(1)特点:由北向南迁徙;迁徙规模大,参与人口多;迁徙活动范围广;迁徙涉及阶层广,民族成分繁杂。影响:促进落后地区的开发,有利于加强全国各地
22、区经济文化发展的平衡性;有利于国内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推动各民族经济的进步发展;有利于江南的开发,推动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2)示例信息:唐朝文化深受异域文化影响。说明:唐朝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经济繁荣,疆域辽阔,统治者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加之海陆交通条件便利,各民族之间、中外之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文化艺术受西域文化及周边外来文化影响较深。解析:(1)特点:根据“相率南下”“人口南徙”得出由北向南迁徙;根据“一次较大规模的人口南徙”得出迁徙规模大,参与人口多;根据“”得出迁徙活动范围广;根据“北来的侨民集中在长江上游的成都平原以及长江下游的今江苏省境内”“许多少数民
23、族在中原与汉族杂居同样成为流动人口”,概括得出迁徙涉及阶层广,民族成分繁杂。影响:根据材料和所学,可从促进落后地区的开发;有利于国内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江南的开发,推动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等角度总结回答。(2)本问为开放型试题,解答时应先提取一条历史信息,再加以说明。如从图示信息及文字说明“外来乐”“来自西域游牧民族的一种舞蹈”可以得出:唐朝文化深受异域文化影响。说明:联系所学,从唐朝国家统一强盛、统治者奉行开明开放的政策、中外交往频繁等方面来说明唐朝文化深受异域文化影响的原因。还可以根据材料信息从唐朝文化特点的角度,联系所学有关内容进行说明。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南
24、朝湖川山泽甚广,在国民生计中占有重要地位,常常成为大族、小农和朝廷三者之间利益冲突的焦点。宋孝武帝即位(453-464年在位)三个月后,下诏“其江海田池公家规固者,详所开池。资成竞利,悉皆禁绝”。孝建二年(455年)开放皇家苑林,同时颁布“占山格”,规定“官品第一、第二,听占山三项;第三、第四品,二项五十亩;第五、第六品,二顷;第七、第入品,一顿五十亩;第九品及百娃,一顿。皆依定格,条上资薄。若先已占山,不得更占;先占朗少,依限占足。若非前条旧业,一不得禁”。封建专制政权下,各种所谓禁令实际上只禁小民,对官势豪强往往毫无作用。孝武帝将山泽普遍开放,并对官势人家占山护泽有所限制,虽没有直接材料证
25、明老百姓能从中得到多少利,但至少可以看到两点结果:第一,山川湖泽将得到更多的开发;第二,豪强大族霸占山川所得到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转移到国家手里。据严耀中评宋孝武帝及其政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孝武帝颁布“占山格”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孝武帝颁布“占山格”的作用。答案:(1)背景:湖川山泽众多;北方战乱,人口大量南迁;门阀士族肆意侵占山林川泽;大族小农朝廷存在利益冲突。(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2)作用:确定了不同阶层山泽占有私有权,有利于缓解山泽占有矛盾;推动了山川湖泽的开发,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门阀士族肆意侵占山林川泽现象;有利于增加政
26、府的财政收入。(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解析:(1)背景:根据材料“南朝湖川山泽甚广”可知,湖川山泽众多;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北方战乱,人口大量南迁;根据材料“封建专制政权下,各种所谓禁令实际上只禁小民,对官势豪强往往毫无作用”可知,门阀士族肆意侵占山林川泽;根据材料“在国民生计中占有重要地位,常常成为大族、小农和朝廷三者之间利益冲突的焦点”可知,大族、小农、朝廷存在利益冲突。(2)作用:根据材料“官品第一、第二,听占山三项;第三、第四品,二项五十亩;第五、第六品,若先已占山,不得更占;先占朗少,依限占足。若非前条旧业,一不得禁”可知,确定了不同阶层山泽占有私有权,有利于缓解山泽占有矛盾
27、;根据材料“山川湖泽将得到更多的开发”可知,推动了山川湖泽的开发,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根据材料“豪强大族霸占山川所得到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转移到国家手里”可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门阀士族肆意侵占山林川泽现象、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29、世界历史是一部多种文明并存和相互碰撞、融合的历史。材料一佛教传入中国,必然会有一个与本地文明撞击的过程例如,孝在中国的政治伦理中占极重要的地位,帝王也提倡以孝治天下。佛教要求信徒出家,这就与中国孝道对立起来东汉桓帝时“宫中立黄老浮屠之祠。此道清虚,贵尚无为,好生恶杀,省欲去奢。”在东汉以后本土编撰的佛经中讲到:“欲令众生孝养父母故,以是因缘故,放斯光明。”以适
28、应中国的伦理道德。季羡林著中印文化交流史材料二17世纪上半叶,荷兰一家公司进口了近300万件中国瓷器,这对欧洲的制瓷业产生了巨大影响(以中国瓷器为样品、装饰中国图案等)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英王查理二世,她的嫁妆中有中国茶具和茶叶。品茶从此成为英国宫廷时尚。文化交流与传播工业化及其后果(1750年1914年)在西欧发生的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不断发展,使得西欧人的思想传播至世界其他地方,并成为指导人类处理问题的各种方法。这些智力和文化发展有助于将理性科学作为衡量和解释自然世界以及人类行为的标准。世界史:大时代(1)根据材料一概述文明交流中碰撞、融合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佛教对中国思想
29、文化的重大影响。(2)依据材料二以中国与西欧为例,说明近代世界各地区文明的相互影响与促进。答案:(1)过程:佛教传入之初与儒家的孝道相冲突。东汉以来佛教开始适应本土文化;相互吸收。影响:魏晋隋唐时期,佛教对儒学形成挑战,呈“三教合流”趋势。宋代,儒学吸收佛道思想,形成理学。(2)随着全球贸易网逐步形成,中国瓷器、茶传到西欧;促进了两地的文化交流、传播。西欧科学革命与启蒙运动促进了中国工业化发展、思想解放和社会变革。(二点)解析:(1)过程:根据材料“孝在中国的政治伦理中占极重要的地位,帝王也提倡以孝治天下。佛教要求信徒出家,这就与中国孝道对立起来”可知,佛教传入之初与儒家的孝道相冲突。根据材料
30、“在东汉以后本土编撰的佛经中讲到:欲令众生孝养父母故,以是因缘故,放斯光明。以适应中国的伦理道德”可知,东汉以来佛教开始适应本土文化;相互吸收。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佛教的传入,对中国思想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如魏晋隋唐时期,佛教对儒学形成挑战,呈“三教合流”趋势。宋代,儒学吸收佛道思想,形成理学。(2)根据材料“17世纪上半叶,荷兰一家公司进口了近300万件中国瓷器,这对欧洲的制瓷业产生了巨大影响(以中国瓷器为样品、装饰中国图案等)”“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英王查理二世,她的嫁妆中有中国茶具和茶叶。品茶从此成为英国宫廷时尚”可知,随着全球贸易网逐步形成,中国瓷器、茶传到西欧;促进了
31、两地的文化交流、传播。根据材料“在西欧发生的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不断发展,使得西欧人的思想传播至世界其他地方,并成为指导人类处理问题的各种方法”可知,西欧科学革命与启蒙运动促进了中国工业化发展、思想解放和社会变革。30、时代教育社会变迁与教育的关系引入深思。材料一魏晋以后,门阀政冶影响及于选才,“高门华族,有世及之荣;庶族寒门,无寸进之路。”隋唐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扭转了这种局面。惟科举设进士、明经诸科,”进士以声的为学,多昧古今;明经以帖诵力功,罕穷旨趣。”“一诗一判,定其是非,适使贤人君子,从此遗逸。”天下士子以科举力唯一出路,科举遂成教育重心。改编自唐代科举制度研究等根据材料一,概述隋唐
32、科举产生的原因及影响。答案:原因:魏晋时期的门阀势力逐斩形成,垄断仕途,不利选官制度;按门第选官,隋唐时期采取科举制度加以纠正。影响:正面影响:抑制了门阀势力;扩大官员来源,加强统冶基础;有利于社会阶层的上下流动;促进人才选拔的公平;将选官权力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负面影响:科举所考内容如声韵、帖诵等与实用差距甚大,有真才实学的人反而“遗逸”;使得教育成为科举的附属。解析:原因:依据材料一“高门华族,有世及之荣庶族寒门,无寸进之路”可知,魏晋时期的门阀势力逐斩形成,垄断仕途,不利选官制度;依据“隋唐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扭转了这种局面”并结合所学可知,九品中正制按门第选官,隋唐时期采取科举制度加以纠正。影响:依据材料一“高门华族,有世及之荣;庶族寒门,无寸进之路。隋唐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扭转了这种局面”、“惟科举设进士、明经诸科”并结合科举制的积极影响可知,抑制了门阀势力;扩大官员来源,加强统冶基础;有利于社会阶层的上下流动;促进人才选拔的公平;将选官权力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依据材料一“进士以声的为学,多昧古今;明经以帖诵力功,罕穷旨趣”、“一诗一判,定其是非,适使贤人君子,从此遗逸”、“天下士子以科举力唯一出路,科举遂成教育重心”并结合科举制的消极影响可知,科举所考内容如声韵、帖诵等与实用差距甚大,有真才实学的人反而“遗逸”;使得教育成为科举的附属。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