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重点归纳笔记.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110681 上传时间:2024-05-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6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重点归纳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重点归纳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重点归纳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重点归纳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重点归纳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重点归纳笔记1单选题1、秦朝皇帝之下由三公九卿组成中央政府,负责管理全国的。三公指_、太尉、御史大夫,为主要辅佐大臣;九卿泛指分掌具体事务的诸卿。答案:丞相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秦朝皇帝之下由三公九卿组成中央政府,负责管理全国的。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主要辅佐大臣;九卿泛指分掌具体事务的诸卿。2、新时期时代表性的人类有:(1)新时期时代早期距今约_我国进入新时期时代。距今约70005000年黄河中游地区进入_时期,它的典型器物是_。以_等为主要栽培作物同期,黄河下游地区出现了_,长江下游出现_河姆渡居

2、民种植_并且掌握了_。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的国家(2)新时期时代晚期:距今约5000年的新时代晚期的_代表器物是_被称为蛋壳陶,同时,北方辽河上游有_,长江下游有_。他们出土了精美的_。答案:1万年前仰韶文化彩绘陶器粟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水稻养蚕缫丝龙山文化黑陶红山良渚玉器解析:根据所学,距今约一万年前我国进入新时期时代。距今约70005000年黄河中游地区进入仰韶文化时期,它的典型器物是彩绘陶器。以粟等为主要栽培作物。同期,黄河下游地区出现了大汶口文化,长江下游出现河姆渡文化。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并且掌握了养蚕缫丝。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的国家。新时期时代晚期:距今约5000年的新时代晚

3、期的龙山文化代表器物是黑陶被称为蛋壳陶,同时,北方辽河上游有红山,长江下游有良渚。他们出土了精美的玉器。3、有学者对中国历代名人词典统计发现,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名多取用佛、法、僧、宝、玄、道、之等字,唐代人名多取用文、德、武、儒、雅、士、颜、渊等字。这一变化反映出唐代A佛道思想在民间广为流传B三教合一的趋势不断加强C儒学已经出现复兴的迹象D中外文化交流的进程加快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对比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名,唐朝的人名多采用与儒家文化相关的字,这体现了唐朝时期儒家文化影响力增强,从侧面说明了儒学已经出现复兴的迹象,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魏晋和唐朝时期名人的取名情况,没有反映民间情况,排除A项;

4、材料只反映了名人取名情况,无法说明三教合一的趋势加强,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到与外国的文化交流,排除D项。故选C项。4、南朝时,扬州三吴地区“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荆州“田土肥美”,地跨“南楚之富”;广州粮食交易“多万箱之咏”。这可用来说明,南朝A农业得到长足进步B统治者重视发展农业C土地利用率的提高D经济中心南移的出现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扬州三吴地区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荆州田土肥美,地跨南楚之富广州粮食交易多万箱之咏”可知,南朝时南方粮食生产得到发展,农业得到长足进步,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统治者的态度,不能得出“统治者重视发展农业”的结论,排除B

5、项;材料反映的是南朝时南方农业和粮食生产得到发展,但并没有强调发展的原因,不能得出“土地利用率的提高”的结论,而且结合所学可知,南朝南方的开发主要得益于北民南迁,带去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经验以及生产工具,排除C项;结合所学可知,唐朝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而材料时间为南北朝,排除D项。故选A项。小提示:5、隋唐时期,贵族控制着国家的政治生活。宋代以后,官僚帝国的统治者总是具有“普遍化权力”的倾向,致力于扩张性的政治目标,于是士绅取代贵族成为中国帝国社会力量的主流、国家与民众之间的中间阶层。这说明了A世族政治走向衰弱B官僚政治发展完善C制度创新发挥作用D士绅阶层迅速崛起答案:C解析:从唐

6、朝到宋朝,国家治理的主要力量从贵族到士绅,体现政治权利的变动,社会阶层的流动,这一变化得益于科举制度,也就是制度的创新导致政治力量的变迁,C项正确;A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帝国政治力量的变化,不是侧重官僚政治的发展完善,排除B项;D项过于表象。排除D项。故选C项。二、填空题6、过程:_年,秦相继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的王朝_定都咸阳,随后秦朝又南征_,加强了对云贵一带西南夷的控制,北拒_,修筑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_答案: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秦朝越族地区匈奴万里长城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策略,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相继

7、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王朝秦朝,定都咸阳。随后,秦朝又征服了南方越族地区,加强了对云、贵一带西南夷的控制。在北方,秦朝击退了游牧民族匈奴的进攻。公元前214年,秦朝在原有北方诸侯国旧长城的基础上,修筑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所以,处为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处为秦朝;处为越族地区;处为匈奴;处为万里长城。7、资治通鉴记载,“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宜改姓元氏”。材料中“魏主”是指A任用李悝变法的魏文侯B顺应民族交融的北魏孝文帝C敢于进谏唐太宗的魏征D发兵灭蜀的曹魏权臣司马昭答案:B解析:北魏政权将汉族先祖黄帝视为自己的祖先,

8、这体现了北魏政权顺应民族交融,而改汉姓是孝文帝的改革内容,B项正确;材料内容与战国的魏文侯、魏征、司马昭无关,排除A、C、D项。故选B项。8、以临摹王羲之的名作或师其笔意自成一家的书法名家有隋朝智永,唐朝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孙过庭、怀素、张旭,宋朝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朝赵孟,明朝祝允明、文征明、董其昌等。这表明王羲之的书法A是全人类共同的艺术财富B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C使书法开始成为艺术形式D在楷书方面取得很高成就答案:B解析:据题意可知,隋朝、唐朝、宋朝、元朝和明朝的诸多书法家都临摹王羲之的名作和师其笔意,由此说明王羲之的书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B项正确;“

9、全人类共同的艺术财富”说法过于夸张,排除A项;书法在王羲之之前就已经开始成为艺术形式,排除C项;王羲之的成就主要是在行书方面,排除D项。故选B项。9、巩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1)中央:确立_:通过具体规定和礼仪突出_的_地位。实行_。三公为主要辅佐大臣,九卿泛指分掌具体事务的诸卿。(2)地方:彻底废除分封制,在全国推广_。郡、县行政机构的官员由_考核。县(道)以下设_、里和亭,分别负责管理民众和治安。答案:皇帝制度皇帝独尊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中央任免乡解析:秦始皇确立皇帝制度;突出皇帝的独尊地位;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为主要辅佐大臣,九卿泛指分掌具体事务的诸卿。;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官员由中央任免考核

10、,县以下设置乡里亭。10、“(三省六部制下)三分相权,扩大了议政人员的名额,收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各部职责有明确的分工,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提髙了行政效率。”这表明三省六部制A使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B充分发挥了国家机构的效能C有效的限制了皇权的滥用D具有三权分立政治的民主性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收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提高了行政效率”得出充分发挥了国家机构的效能,B项正确;使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的是明清时期,排除A项;根据材料“三省六部制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不利于限制君权,排除C项;三省六部制是君主专制下的中央官制,而不是民主制度下的三权分立,排

11、除D项。故选B项。11、对比图1、图2中汉武帝时期和南北朝时期我国农牧分界线的变化。这一农牧分界线的变化A缘于北方农业耕作技术退步B反映南北经济逐渐趋于平衡C主要是由气候变迁而引发D说明政局变化影响经济格局答案:D解析:据图片信息“对比汉武帝时期,南北朝时期农牧分界线向中原地区内移”并结合所学知识,南北朝时期游牧民族南下,北方战乱,北民南迁,促进南方的发展,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所以,政局变化影响经济格局,D项正确;农牧分界线的变化缘于游牧民族内迁,排除A项;唐朝南北经济逐渐趋于平衡,排除B项;气候变迁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12、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下列诗句中哪一句出

12、自“诗圣”之手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D“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诗圣”指的是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是杜甫的诗句,A项正确;BD项是“诗仙”李白的诗句,排除;C项是白居易的诗句,排除。故选A项。13、思想主张核心观念是“_”,主张统治者顺应民心,爱惜民力,“_”,通过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_,同时也承认制度随着时代变化应当有所_。答案:仁为政以德礼乐制度改良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孔子的思想主张。核心观念是“仁”,主张统治者顺应民心,爱惜民力,“为政以德”,通

13、过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同时也承认制度随着时代变化应当有所改良。14、原始社会分为_、_、_三个阶段,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母系氏族社会氏族成员成果共有,新石器时代晚期,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_已经产生,_日益明显。龙山文化时代史称“万邦”时代。有专家认为此时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答案: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私有制阶级分化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原始社会分为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这三个阶段。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私有制已经产生,同时也产生了等级分化的现象。15、迦楼罗是印度神话中的神鸟,能够吞食蛇虫。日本正仓院藏伎乐面中即有迦楼罗面具(如图),古

14、希腊戏剧中的“酒神”面具经丝绸之路东传后,逐渐演化成为此类面具,唐代百戏饰演者往往戴此类面具。这表明当时A日本积极吸收古希腊文化B中外戏剧文化互相借鉴C丝绸之路中心东移至日本D艺术已有东西合璧色彩答案:D解析:题干中面具面部高鼻体现胡人特征、帽子是中原形式,体现了东西合璧,D项正确;该面具无从体现是希腊文明特征,排除A项;面具体现了东方戏剧对西方的吸收,体现不了“互相”,排除B项;该面具经由丝绸之路传播,并不能体现中心东移,排除C项。故选D项。填空题16、创立隋朝建立后,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_时,始建_,_制度形成。答案:隋炀帝进士科科举解析:略17、_年曹丕称帝,定都_,国号_,

15、东汉灭亡。刘备定都_,史称_,简称蜀。孙权定都建业,国号_答案:220年洛阳魏成都蜀汉吴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20年曹丕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东汉灭亡。刘备定都成都,史称蜀汉,简称蜀。孙权定都建业,国号吴。得出:220年洛阳魏成都蜀汉吴18、隋炀帝时,开设_,科举制形成。答案:进士科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形成。19、医学:(1)_完成医学名著_;(2)唐高宗时编修的_,是世界上_。答案:孙思邈千金方唐本草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解析:略20、(1)职权_明确,又彼此_,有利于提高工作_。(2)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政治制

16、度的重大变革,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影响。答案:分工制约效率解析:略21、隋朝巩固统一的措施_;开通大运河大运河开凿的意义:_灭亡:隋炀帝大兴土木,穷奢极欲,又三次大举征伐高丽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民不聊生最终引发大规模起义隋炀帝在江都背部部将杀死,隋朝灭亡答案:广设仓库兴建洛阳城开通的大运河贯通南北,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解析:略22、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各族人民一起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很多科技领先世界,作为炎黄子孙倍感自豪荣光。请完成下列图表。时间人物成就或地位东晋“书圣”北朝贾思勰西晋禹贡地域图唐朝孙思邈答案:王羲之、齐民要术、裴秀、千金方。解析:结合所学可

17、知,东晋书法家王羲之被称为“书圣”,贾思勰编著农书齐民要术,西晋裴秀作禹贡地域图,唐朝孙思邈著千金方,故分别是王羲之、齐民要术、裴秀、千金方。23、农学:北朝_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答案: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解析:略24、与突厥(战争设置机构)(1)东突厥:隋末中原动乱,东突厥南侵,_初年唐朝大败东突厥,俘获东突厥可汗,东突厥汗国灭亡。草原各族共同尊奉唐太宗为“_”。(2)西突厥:高宗时灭亡西突厥。(3)设机构:唐朝中央政权加强对西域的管理,先后设置_和_,统辖天山南北。(4)结局:8世纪中叶,安置在北方的突厥反叛唐朝被_所灭。从此,突厥在中国北方退出了历史舞台。答案:贞观天可汗安西都护

18、府北庭都护府回纥解析:略25、背景:唐朝后期,宦官专权_和_之争,进一步削弱了唐朝的统治。答案:宦官专权朋党解析:略材料分析题26、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段时期,它所创造的灿烂文化,至今还闪耀着熠熠光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律疏议共十二篇三十五卷五百条,其篇名为: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其内容特别重视“孝”,要求维护“孝”的律文有几十条。自辽宋金元迄于明清,刑法律条基本上都以唐律为蓝本。古代朝鲜、日本、越南等国的立法,多半从模仿唐朝法律而来。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整理材料二隋朝统一之后,由于士族没落,依据门第选官的制度已不再适应政治

19、和社会需要,隋文帝便规定每州每年贡士三人,后又分设各种不同科目推举人才,特别是隋炀帝时设进士科,以试策取士。科举制到唐代日臻完善,成为中央统一分科、定期举行的考试选官制度。摘编自岳麓版历史政治文明历程材料三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司马光资治通鉴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唐律疏议的地位,并指出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隋唐时期把科举制作为官员选拔新制度的历史背景;请列举2例唐以后科举制发生重大变化的史实。(3)

20、指出材料三描述的赋税制度确立的原因。答案:(1)地位:中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是礼法结合的典范。影响:历代王朝大多以此为蓝本创制法律;对周边国家的法律制定产生积极影响。(2)背景:社会阶级关系变化;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史实:宋代,“取士不问家世”(或糊名法、“眷录法”等);明代,南北卷制度、八股取士;明清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与殿试三级;清代,1905年废除科举制。(3)原因:土地兼并导致均田制遭到破坏;租庸调制无法维持。解析:(1)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是礼法结合的典范。影响:根据材料“自辽

21、宋金元迄于明清,刑法律条基本上都以唐律为蓝本”可知,历代王朝大多以此为蓝本创制法律;根据材料“古代朝鲜、日本、越南等国的立法,多半从模仿唐朝法律而来”可知,对周边国家的法律制定产生积极影响。(2)背景:由材料“隋朝统一之后,由于士族没落,依据门第选官的制度已不再适应政治和社会需要”及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把科举制作为官员选拔新制度的历史背景是社会阶级关系发生变化,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史实:由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取士不问家世”(或糊名法、“眷录法”等);元代曾一度废止科举制,后恢复;明代实行南北卷制度、八股取士;明清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与殿试三级;清代于1905年废除科举制。(3)原因:由材

22、料“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可知,材料三所述赋税制度为两税法,它确立的原因是土地兼并导致原有的均田制遭到破坏,以均田制为基础的租庸调制无法维持。27、隋唐时期,中央官制有了重大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书省为天子的秘书官,司掌起草诏令敕书、批答臣下的奏章。这些诏书或的颁发或敕令的下行要取得门下省的同意,门下省有反驳的权利,若中书省起草的文稿有不当之处,门下省可以批驳,甚至将其封还材料二群体的宰相,协同议事,分工合作,互相监督,提高了办事效率,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

23、义。对唐朝前期三省六部制结构与特点的探讨材料三这既有利于发挥臣下才智,又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帝的权力。宰相办公的政事堂会议是协助皇帝统治全国的决策机关,一切军国大政都在这里商定,最后由皇帝裁决实行。对唐朝前期三省六部制结构与特点的探讨(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三省六部制中“三省”具体指哪三个?分别负责什么?六部具体指什么?(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三省六部制有何特点?(3)综合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三省六部制的积极作用。答案:(1)中书省,负责草拟皇帝的诏令(决策);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有不.妥者驳回(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六部:吏、户、礼、兵、刑、工(2)职权分工明确,又彼此制约

24、(意思对即可)(3)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减少决策失误,提高办事效率/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影响。解析:(1)根据材料“中书省为天子的秘书官,司掌起草诏令敕书、批答臣下的奏章。”可知中书省,负责草拟皇帝的诏令(决策);根据材料“门下省有反驳的权利,”可分析出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批驳;结合所学知识,“三省”还有尚书省,负责执行。结合所学知识,六部指吏、户、礼、兵、刑、工。(2)根据材料:“群体的宰相,协同议事,分工合作,互相监督,”可知三省六部制职权分工明确,又彼此制约。(3)根据材料“这既有利于发挥臣下才智,又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帝的权力。”可分

25、析出三省六部制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减少决策失误,提高办事效率/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影响。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隋唐时期伴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监察制度得以基本形成。隋朝虽历时较短,但隋文帝对原有的监察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为进一步完善官僚系统,将监察机构的规模扩大,并取消御史直属官制度,使御史脱离了宫禁,提高了其独立性,并恢复了地方巡查制度。同时监察机构的职责更加清晰、明确,中央与地方的监察机构相分离,中央官吏由御史台负责监察,下设治书侍御史、侍御史、殿内侍御史、监察御史,并且下属官吏不再由御史大夫任命更换,而是由吏部任命。地方官吏

26、则由司隶台和谒者台,专掌州县监察。摘编自杨联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变迁、特征及启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文帝改革监察制度的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文帝改革监察制度的意义。答案:(1)措施:扩大监察机构的规模;提高御史监察的独立性;恢复了地方巡查制度;明确监察机构的职责;中央与地方的监察机构相分离;御史台下属官吏由吏部任命。(2)意义:加强了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完善了监察制度;有助于吏治的清明;为制度提供了借鉴。解析:(1)根据材料“将监察机构的规模扩大”可知扩大监察机构的规模;根据材料“取消御史直属官制度,使御史脱离了宫禁,提高了其独立性”可知提高御史监察的独立性;

27、根据材料“并恢复了地方巡查制度”可知恢复了地方巡查制度;根据材料“同时监察机构的职责更加清晰、明确,中央与地方的监察机构相分离,中央官吏由御史台负责监察,下设治书侍御史、侍御史、殿内侍御史、监察御史,并且下属官吏不再由御史大夫任命更换,而是由吏部任命。地方官吏则由司隶台和谒者台,专掌州县监察”可知明确监察机构的职责;中央与地方的监察机构相分离;御史台下属官吏由吏部任命。(2)根据材料“隋唐时期伴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监察制度得以基本形成。”可知加强了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完善了监察制度;有助于吏治的清明;为制度提供了借鉴。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行仁政与王,莫之能御也。”“处无为之事

28、,行不言之教。”“明法者强,慢法者弱。”材料二东汉中后期,由于宦官专权,政治腐败,察举选官名实不符,很难选拔到真正的人才。同时,汉末以来,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百姓背井离乡,“人士流移,考详无地”,难以掌握士人的真实情况,使察举制无法实施。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上册)材料三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经过唐代的发展,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这样,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政府择

29、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1)概括材料一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九品中正制建立的背景。(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的进步性。答案:(1)主张:实行仁政;无为而治;强调法治。背景:政治上,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经济上,铁犁牛耕推广,井田制破坏。(2)背景:汉末社会动荡,察举制失去了社会基础;察举制被世家大族所操纵,干扰人才的选拔。(3

30、)进步性: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的基础;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促进了古代教育发展,有益于形成社会重学风气。解析:(1)主张:根据“行仁政与王,莫之能御也”得出实行仁政;根据“处无为之事”得出无为而治;根据“明法者强,慢法者弱”得出强调法治。背景结合所学内容进行作答即可。政治上是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经济上是铁犁牛耕推广,井田制破坏。(2)背景:根据“东汉中后期,由于宦官专权,政治腐败,察举选官名实不符,很难选拔到真正的人才”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是汉末社会动荡,察举制失去了社会基础;察举制被世家大族所操纵,干扰人才的选拔。

31、(2)根据“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得出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的基础;根据“政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得出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根据“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得出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促进了古代教育发展,有益于形成社会重学风气。30、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贞观四年(630年)击败东突厥后,唐太宗接受诸暮君长所奉“天可汗”称号。数

32、月后,唐太宗将归附的东突厥诸部主要安置在今河套地区,设立羁縻府州以统辖之,未再立大可汗,并明确提出希望东突厥“善守中国之法”。对铁勒诸部的处置同样如此。羁縻府州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其部落首领仍可以保留原有权力,并自理内部事务,但其具有州县形式,都督、刺史须由皇帝任命,同时由边州都督府、都护府统摄,有的羁縻州甚至还会由朝廷派遣汉官。唐太宗打破隋代迫使东突厥称臣的模式,以“皇帝”兼有“天可汗”称号,羁縻制度被写入令式之中,成为唐代国家基本制度的一部分。摘编自刘子凡“天可汗”称号与唐代国家建构(1)根据材料,概括唐太宗“天可汗”称号的政治内涵。(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经营中国边疆对唐代

33、国家建构的意义。答案:(1)政治内涵:实际统治北部草原归附部落;取代东突厥大可汗;形成兼容胡汉的政治文化;体现统一皇权的扩展。(2)意义:促进北部边疆民族对唐朝的认同;推动便疆与中原行政体制一体化;丰富了唐代国家政治制度的内涵;加强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解析:(1)根据材料“贞观四年(630年)击败东突厥后,唐太宗接受诸暮君长所奉天可汗称号。”得出实际统治北部草原归附部落;根据材料“数月后,唐太宗将归附的东突厥诸部主要安置在今河套地区,设立羁縻府州以统辖之,未再立大可汗,并明确提出希望东突厥善守中国之法”得出取代东突厥大可汗;根据材料“羁縻府州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其部落首领仍可以保留原有权力,并自理内部事务,但其具有州县形式,都督、刺史须由皇帝任命,同时由边州都督府、都护府统摄,有的羁縻州甚至还会由朝廷派遣汉官。”得出形成兼容胡汉的政治文化;根据材料“以皇帝兼有天可汗称号,羁縻制度被写入令式之中,成为唐代国家基本制度的一部分。”得出体现统一皇权的扩展。(2)根据材料“以皇帝兼有天可汗称号,羁縻制度被写入令式之中,成为唐代国家基本制度的一部分。”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促进北部边疆民族对唐朝的认同、推动便疆与中原行政体制一体化、丰富唐代国家政治制度的内涵、加强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等方面思考作答。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