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重点知识归纳1单选题1、据记载,唐人最喜欢的花是硕大无比、富丽堂皇的牡丹,而宋人最为钟爱的花朵则是迎雪傲霜、含苞待放的寒梅,造成唐宋社会这不同喜好的主要原因是()A审美情趣不同B社会变迁影响C文人雅士倡导D统治理念各异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唐朝疆域统一,国力强盛,因此唐人最喜欢的花是硕大无比、富丽堂皇的牡丹,而宋朝处于分裂时期,而且面临其他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因此,宋人最为钟爱的花朵则是迎雪傲霜、含苞待放的寒梅,B项正确;审美情趣的不同和文人雅士倡导会影响人们对花朵的不同喜好,但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AC项
2、;唐宋时期的统治理念都是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2、孔子和老子及百家争鸣学派时间代表人物学说道家春秋老子“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无为而治、朴素辩证法战国庄子逍遥自由儒家春秋孔子战国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战国荀子隆礼重法、“性本恶”墨家战国墨子“兼爱”;“非攻”;“尚贤”;提倡节俭(代表下层平民利益)法家战国韩非子积极变法革新;以法治国;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阴阳战国邹衍五行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相生相胜”百家争鸣历史意义:答案:孔子:核心是仁;“克己复礼”;中庸;有教无类,开创私学;因材施教;晚年整理编撰出“六经”百家争鸣历史
3、意义: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应,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不仅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而且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十分深远。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针对礼崩乐坏、社会动荡的形势,就伦理和政治重建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意为关爱他人,进而主张统治者顺应民心,爱惜民力,“为政以德”,通过以身作则的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孔子对现实不满,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同时也承认制度随着时代变化应当有所改良。孔子在教育方面成就显著。他以“有教无类”的思想办学,打破
4、了过去贵族阶层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推动了私学的发展。相传孔子晚年对诗书礼易乐春秋等文献进行整理,后来这些文献成为儒家的经典。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经济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不仅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而且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十分深远。所以,孔子的学说是核心是仁;“克己复礼”;中庸;有教无类,开创私学;因材施教;晚年整理编撰出“六经”。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应,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不仅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
5、思想理论基础,而且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十分深远。3、影响:阶级矛盾和_矛盾尖锐化,最终爆发了农民起义。答案:统治阶层内部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秦朝末年,由于阶级矛盾激化,统治阶层内部矛盾逐渐尖锐化,加之六国旧贵族存在隐患,最终导致了秦末农民起义的爆发。4、姓氏改革是孝文帝改革的重要内容,如拓跋氏改姓为元,步六孤氏改姓为陆,贺兰氏改姓为贺,独孤氏改姓为刘等。孝文帝上述做法()A推动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B顺应了民族交融的趋势C促进了北方经济发展繁荣D完成了鲜卑族汉化过程答案:B解析:孝文帝改汉姓的做法加速了鲜卑民族的汉化,这就顺应了当时民族融合的历史发展趋势,B狭隘观念正确;孝文帝的做
6、法是促进了鲜卑民族的汉化,而非推动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排除A项;鲜卑族改汉姓和促进北方经济发展繁荣之间没必然的联系,排除C项;“完成了”的说法过于夸张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5、主观条件秦_优越,_雄厚。数代秦王励精图治,_,_较为_。_后,秦尊奉法家,奖励耕战,国家日益强盛。答案:地理位置物质基础广纳贤才吏治清明商鞅变法解析:本题考查秦朝统一的主观条件。(1)从位置上看,秦国有位居高原,控扼黄河上游,对整个东方有以高凌下之势,地理位置优越,加之几代诸侯王的经营和积累,秦物质基础雄厚。(2)秦历代君主励精图治,严明法令,广纳贤才,国家吏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3)秦自商鞅变法后,国家尊崇法家
7、思想,奖励耕战,军事实力强,国家日益强盛。6、安史之乱后,均田制度瓦解,农民大量逃亡,政府赋税收入减少。为解决财政困难,唐政府推行了“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的赋税制度。这一制度是A租庸调制B两税法C一条鞭法D摊丁入亩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及所学知识可知,唐德宗年间实行两税法,以原有的地税和户税为主,统一各项税收,分夏、秋两季征收。它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而“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使古代赋税制度由“舍地税人”到“舍人税地”方向发展,B项正确;租庸调制以人丁为征税标准,开始实行于唐高宗时期,后被两税法取代,排除A项;一条鞭法实行于明朝,
8、时间不符合,排除C项;摊丁入亩实行于清朝,时间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B项。7、是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答案:元谋人解析:元谋人是我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距今约170万年,元谋人已经懂得用火了,发现大量的打制石器、动物化石。小提示:8、随着魏晋南北朝时期门第观念的强化,士族子弟“造次必以礼”“动依礼典”“动循礼度”“恒以礼法自处”,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这反映出A门阀士族的崛起B儒学受到了释老思想的冲击C士族客观挽救了儒学的衰落D士族注重品德修养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保持门第观念,士族子弟注重遵守礼制,在日常生活中以礼作为生活的重要内容,这在客观
9、上有利于传承儒学,挽救了当时正在受到佛、道教冲击的儒学,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士族子弟注重遵守礼制,未涉及“门阀士族的崛起”,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儒学受到了释老思想的冲击”,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士族注重礼制,而非品德修养,排除D项。故选C项。小提示:9、在东晋统治南方的时候,北方先后出现了一批割据政权,史学研究中将这一时期的众多割据政权统称为“十六国”下列“十六国”中属于西南割据政权的是A后燕B成汉C南凉D南燕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东汉末年,魏、晋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大多迁入中原地区黄河流域并建立政权,成汉是唯一位于南方的政权,B项正确;后燕、南凉、南燕政权均在黄河
10、流域,与材料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小提示:10、汉武帝时,全国划分为_个监察区,每个区域设置_一人,监察地方。答案:十三刺史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时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地方的豪强、官吏进行监督,公元前106年,将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每个区叫做部,每部派出一名刺史。中央的刺史叫做司隶校尉,其他十二个州都叫刺史,负责监察地方。故答案为十三;刺史。11、南朝时,君主多以宗室子弟为州镇军政长官(刺史),以寒人为典签进行控制。州镇要事,须典签签署方能实行。典签每年数次回京向皇帝报告情况,“刺史行事之美恶,系于典签之口”。这反映了当时()A庶族地主力量上升B中央集权制度遭受破坏C门阀士族影
11、响巨大D地方行政效率得到提高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南朝君主面对强大的地方豪强势力,派皇家子弟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以抑制地方豪强势力,但宗室往往兴兵犯上,为了监视他们,皇帝另派寒人出身的典签佐之,实际是代表皇帝监视诸王,牵制地方军事大政,题干材料“刺史行事之美恶,系于典签之口”反映了南朝时寒人出身的庶族地主的政治地位上升,A项正确;根据以上分析,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加强,排除B项;由题干可知,士族势力遭到限制和打击,排除C项;分化事权,加强了中央集权,但不利于提高地方行政效率,排除D项。故选A项。小提示:12、西汉建立:_年,刘邦建立_,定都_,史称西汉答案:公元前202年汉朝长安解析:
1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得出:公元前202年汉朝长安13、巩固统一统一车轨、_、货币、法律和度量衡。修建驰道、直道,颁行_。编制_,迁徙六国贵族豪强,整顿社会风俗等。答案:文字法律户籍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大规模推行巩固统一的措施,如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修驰道、直道,颁行法律,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豪强到关中、巴蜀等地,整顿社会风俗等。因此,处为文字;处为法律;处为户籍。14、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不仅有开放的对外政策,还有开明的民族政策。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体现了“开明的民族政策”()A遣唐使来华B文成公主入藏C
13、玄奘西行天竺D鉴真东渡日本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不仅有开放的对外政策,还有开明的民族政策。文成公主入藏体现了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密切了汉藏关系,B项正确;“遣唐使来华”、“玄奘西行天竺”和“鉴真东渡日本”均属于中外交往,与“开明的民族政策”无关,排除A、C、D项。故选B项。小提示:15、“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时代。”最能够反映该时代风貌的文学艺术成就是A戏曲情节曲折复杂,趋向长篇化创作B文学风格各异,有建安文学、田园诗等
14、C绘画不强调写实,重意境和笔墨情趣D书法融汇南北不同风格,创出新风格答案:B解析:魏晋时期,文学风格各异,有建安文学、田园诗等,B项正确;明清时期戏曲情节曲折复杂,趋向长篇化创作,排除A项;宋元时期,绘画不强调写实,重意境和笔墨情趣,排除C项;隋唐时期,书法融汇南北不同风格,创出新风格,排除D项,故选B项。填空题16、江南的开发:从西晋末年起,北方人民大批为躲避战乱而南下,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_,也充实了劳动力资源。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手工业方面,纺织、矿业、陶瓷、_、造纸等行业都有明显进步。在江南开发的过程中,许多删去的少数民族也逐步与汉族交融。答案:
15、技术造船;解析:从西晋末年起,北方人民大批为躲避战乱而南下,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也充实了劳动力资源。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手工业方面,纺织、矿业、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都有明显进步。在江南开发的过程中,许多删去的少数民族也逐步与汉族交融。17、近代世界变迁根据提示,完成从“史前到隋唐时期“的时间轴A_B_C_D_E_答案:青铜3民族隋(朝)贞观之治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夏商时期,中国已进入青铜时代,故A项应为青铜;秦朝统一结合春秋战国的割据混乱局面是公元前221年,应为公元前3世纪,故B项应填3;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动荡不堪,政权更替频繁,西晋五胡乱华
16、后,少数民族南下中原,加快了民族融合进程,故C项应填民族;公元581年隋朝统一全国,开始了隋唐统一新局面,故D项应填隋朝;唐朝初年唐太宗在位期间出现的清明政治,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史称贞观之治,故E项应填贞观之治。18、_年,刘裕夺取皇位,改国号宋。此后170年南方先后经历了_、_、_、_四个王朝,合称南朝。四个王朝均定都_,加上先前在此定都的_和_,统称为_答案:420年宋齐梁陈建康吴东晋六朝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420年,刘裕夺取皇位,改国号宋。此后170年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合称南朝。四个王朝均定都建康,加上先前在此定都的东晋和吴,统称为六朝。得出:420年
17、宋齐梁陈建康吴东晋六朝19、过程:_年,身兼三镇节度使的_趁机在范阳起兵,和他的部将_一起发动叛乱,历时八年,后被唐平定。答案:755安禄山史思明解析:略20、城市:唐都_成为当时的国际性大都会。答案:长安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唐都长安城内人口上百万,还云集着边疆各族和世界各国的人,既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21、三省六部制当中的_负责审核、封驳答案:门下省解析:三省六部制当中的门下省负责审核、封驳22、科技(1)印刷术:唐朝已有了_的佛经、日历和书籍。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品是_。(2)火药:唐中期的书籍记载了火药的配方;唐末,火药开始用于战争,火箭是最早
18、的火药武器。答案:雕版印刷金刚经解析:略23、北魏孝文帝改革:439年,北魏统一_答案:北方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439年,北魏统一北方得出北方24、隋朝巩固统一的措施_开通大运河意义:_答案:广设仓库兴建洛阳城开通的大运河贯通南北,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的各项建设较多,规模宏大。在长安、洛阳两都和地方广设的仓库,既包括供应朝廷粮食和物资的仓库,又包括备水旱赈济而遍置于乡间的义仓,积储丰富。隋炀帝兴建的洛阳城,宏伟壮丽,闻名于世;开通的大运河,贯通南北,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起了
19、重要作用。所以,处为广设仓库;处为兴建洛阳城;处为开通的大运河贯通南北,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起了重要作用。25、与吐蕃(和亲会盟)(1)唐太宗把_嫁给吐蕃赞普_,促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2)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会盟,民族纷争基本停止。答案:文成公主松赞干布解析:略材料分析题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材料有同学按时间先后顺序将“中国古代的主要选官制度”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整合:序号名称表述世官制主要实行于先秦时期;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由贵胄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该制度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九品中正制实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委任中正
20、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予官职;该制度以门第作为选官主要依据,为士族政治的实行提供了制度保障,不利于中央集权。参照,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的表述。答案:察举制;主要实行于两汉,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为中央和地方行政选拔了干练的官吏,使中下层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有了受驾驭的机会,一定程度上清明了吏治,为选士制度开了先河。科举制;产生于生于隋朝,发展于唐朝,完备于宋,延续至元、明、清,前后经历了1300年之久。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央集权的需要。科举制度打破世家大族的特权垄断,选拔公平促进了社会稳定,有利于重学风气的形成;对中国的
21、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培养了大量人才,吸收了大量出身中下层社会的人士进入统治阶级。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内容。要求学生熟悉中国古代各朝代的选官制度名称及其内容。据材料可知,为先秦时期的世官制,故可填汉代的察举制,表述可答察举制的特征,对当时和后世的作用。即察举制是主要实行于两汉,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为中央和地方行政选拔了干练的官吏,使中下层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有了受驾驭的机会,一定程度上清明了吏治,为选士制度开了先河。据材料可知为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的选官制度,故可填起源于隋唐的科举
22、制,表述可答科举制制的特征,对当时和后世的作用。即科举制产生于生于隋朝,发展于唐朝,完备于宋,延续至元、明、清,前后经历了1300年之久。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央集权的需要。科举制度打破世家大族的特权垄断,选拔公平促进了社会稳定,有利于重学风气的形成;对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培养了大量人才,吸收了大量出身中下层社会的人士进入统治阶级。小提示:27、选官春秋官员,是国家政治活动的重要参与者,也是国家政权存在的重要基础之一。在中国古代,为封建王朝选拔合格的官员一直是中央政府统治的重要一环,选拔官员的方式与标准也随着时代发展而在不断进步与变化。(1)中国古代的官员选
23、拔制度经过了长时期的发展,请将与下列选官制度与时代相对应(填字母)。A察举制B科举制C九品中正制D世官制E.军功爵制针对选官制度的史料历来相当丰富,以下是两段相关史料,请阅读后回答问题。材料一: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其有老死于文场(考场)者,亦所无恨。故有诗云:“太宗皇帝其长策,嫌得英雄尽白头!”【五代】唐摭言卷1散序进士材料二:学秀才的,经学、词赋是两等自隋唐以来,取人专尚词赋,人都习学的浮华了【元】通制条格卷5学令科举(2)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涉及什么选官制度?两位论者对该制度态度有何不同?请从时代背景的角度分析论者为何会持这样的态度?图片说明:左图是老北京的一款游戏“升官
24、图”的部分截图,玩法类似于“大富翁”。图上有各种官位名称,玩家从白丁(平民)开始,通过掷骰子随机决定升降,最终可上升到三公之位。当走到有些官位时玩家可以快速升官,而有些官位则升迁不易,甚至可能降职。(3)升官图对于研究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是否拥有史料价值?通过升官图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在使用升官图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什么问题?(4)有一种说法称这种游戏形式在汉代就出现了,你是否认同这种说法?如认同,请运用历史知识进行证明,如不认同,则依据历史知识推测其大致可能出现的时代。答案:(1)选官制度:1-D;2-E;3-A;4-C;5-B。(2)选官制度:科举制。不同:材料一认为唐朝科举考试,进士科很难
25、考;材料二认为自隋唐朝以来,科举考试专尚词赋,使人变得浮华了。原因:材料一所处的五代时期,科举考试主要以明经、进士科为主;材料二所处的元朝,受程朱理学的影响,更重视德行。(3)史料价值:升官图对于研究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信息:了解朝廷组织架构;了解历代官制的变化;了解印刷术的进步;了解民俗等。问题:要注意辨别真伪,挖掘其有价值的因素。(4)态度:同意。证明:汉代实行察举制,平民可能会被察举做官;汉承秦制,中央设置三公。解析:(1)选官制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西周时期实行世官制,所以与1(西周)相对应的选官制度是D(世官制);秦朝实行军功爵制,所以与2(秦)相对应的选官制度是
26、E(军功爵制);西汉实行察举制,所以与3(西汉)相对应的选官制度是A(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所以与4相对应的选官制度是C(九品中正制);隋朝实行科举制,所以与5相对应的选官制度是B(科举制)。(2)选官制度:根据材料一“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材料二“自隋唐以来,取人专尚词赋”,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内容涉及科举制。不同:根据材料一“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其有老死于文场(考场)者,亦所无恨”,可知,材料一认为唐朝科举考试,进士科很难考;根据材料二“自隋唐以来,取人专尚词赋,人都习学的浮华了”,可知,材料二认为自隋唐朝以来,科举考试专尚词赋,使人变得浮华了。原因:根
27、据材料一的出处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所处的五代时期,科举考试主要以明经、进士科为主;根据材料二的出处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二所处的元朝,受程朱理学的影响,更重视德行。(3)史料价值:根据材料“图上有各种官位名称,玩家从白丁(平民)开始,通过掷骰子随机决定升降,最终可上升到三公之位。当走到有些官位时玩家可以快速升官,而有些官位则升迁不易,甚至可能降职”,并结合所学可知,升官图对于研究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信息:根据材料升官图中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了解朝廷组织架构、历代官制的变化、印刷术的进步、民俗等方面得出升官图提供的信息。问题:结合所学可知,在使用升官图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要注意辨
28、别真伪,挖掘其有价值的因素。(4)态度:结合所学可知,我同意升官图游戏出现在汉代的说法。证明:结合所学可知,汉代实行察举制,平民可能会被察举做官;汉承秦制,中央设置三公。由此可知,官图游戏有可能出现在汉代。小提示: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下列为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变化的一组图片材料二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29、平斗桶权衡丈尺。摘自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三有学者认为,北魏孝文帝登基时与商鞅初到秦国时所面临的形势差不多,南北朝对峙的局面已经很久,拓跋贵族的社会发展水平不如南方;而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远远落后于东方六国,“诸侯卑秦,丑莫大焉”。(1)材料一图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什么史实?图二反映社会哪两大新阶级的出现?(2)指出材料二与材料一两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3)根据材料三,概括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有何相似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两次变法或改革能成功的原因。答案:(1)史实:春秋战国时期已经使用铁制农具、牛耕;阶级: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2)联系:两者之间是因果关系。材料二商鞅变法
30、是在材料一春秋战国生产力发展和新剥削方式产生的基础上进行的;变法顺应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促进了社会转型。(3)相似之处:都处在分裂割据的时代,都面临着增强国力的任务等。原因: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国君的支持;变革者的政治才干和智慧;敢于同旧势力斗争;制订一系列具体有效的措施,深入人心。解析:(1)史实: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图一中的人正在使用牛作为动力,使用铁犁作为工具进行耕作,因此我们可以得出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开始铁犁牛耕的史实了;阶级:根据材料二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了地租,而地租是地主向农民征收的,因此我们可以得知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了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
31、知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争霸,但是这一时期也是生产力飞速发展的时期,各个大国出于争霸的需要,都开始进行变法以大力发展本国的生产,而众多变法中商鞅变法是最为彻底的,因此推进了新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工具的革新,由此引发了铁犁牛耕的生产力大变革,极大的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新的生产方式意味这小农经济的出现和发展,因而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也由此出现并逐渐壮大。(3)相似之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孝文帝处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而商鞅身处战国时期,二者所处年代都是大分裂大动荡时期;根据材料三“拓跋贵族的社会发展水平不如南方”“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远远落后于东方六国”可知都面临着增强国力的任务。原因:根据所学知
32、识可知,商鞅顺应了发展生产力,进行统一战争的时代潮流,而孝文帝的改革顺应了少数民族汉化和封建化的历史趋势,因而两人都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孝文帝本身就是皇帝,而他大力的进行改革,商鞅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因此两人都得到了国君的支持;商鞅制定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行之有效,符合当时秦国的国情,而孝文帝的措施符合当时北魏的世纪情况,因此两人都制订一系列具体有效的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面对守旧的奴隶主贵族势力,而孝文帝面对鲜卑贵族,因而这两人都凭借着自己的政治智慧和守旧势力进行斗争,并取得了胜利,促进了改革的成功和国家的进步。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齐民要术正文分成10卷92篇,11万字。书中
33、援引古籍近200种,所引汜胜之书、四民月令等现已失传的汉晋重要农书。书前有自序、杂说各一篇,其中的序广泛摘引圣君贤相、有识之士等注重农业的事例及由于注重农业而取得的显著成效。收录1500年前中国农艺、园艺、造林、蚕桑、畜牧、兽医、配种、酿造、烹饪、储备,以及治荒的方法,把农副产品的加工(如酿造)以及食品加工、文具和日用品生产等形形色色的内容都囊括在内。摘编自农耕饮食文化讲堂材料二物种起源从大结构上来看,全书可分3个部分。第1部分是全书的主体及核心。在此,达尔文首先提出的是随机变异自然选择学说,标志着自然选择学说的建立;第2部分,达尔文设想站在反对者的立场上给进化学说提出了质疑,并做出针对性解释
34、;第3部分,达尔文用其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进化论对生物界在地史演变、地理变迁、胚胎发育中的各种现象进行令人信服的解释,使这一理论获得了进一步支撑。在书中他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遗传变异”等影响巨大的观点,并用大量资料证明了形形色色的生物都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在遗传、变异、生存斗争中和自然选择中,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不断发展变化的,这种变化是自然界内部矛盾斗争的结果。(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部著作产生的历史背景。(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部著作在内容上的不同,并分析它们的历史价值。答案:(1)背景:齐民要术背景:秦汉以来统治者重视农业,以农业为本;秦汉农
35、业科技发展;北魏政权统一了北方,社会秩序稳定,社会经济逐渐恢复并发展;北魏孝文帝改革,刺激了农业生产发展、民族融合和社会经济进步。物种起源的背景: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得到完善,火车、汽船等近代交通工具发明并运用,科学研究的手段和技术进步。(2)内容:齐民要术保存了汉代农业技术的精华;系统总结了六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劳动人民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以及治荒的方法。物种起源:提出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论。历史价值: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为研究南北朝经济、政治、科学、社会生产和汉语发展等提供了重要的
36、一手史料;物种起源发展了生物进化论,冲击了上帝创世说,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和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改造提供了思想武器。解析:(1)背景:根据材料一中“广泛摘引圣君贤相、有识之士等注重农业的事例”可知,古代统治者以农业为本,重视农业;根据“引汜胜之书、四民月令等”可知,秦汉农业科技发展;根据“收录1500年前中国农艺、园艺、造林、蚕桑、畜牧、兽医方法”,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民族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分析可知,齐民要术创作的背景还包括,北魏政权统一了北方,社会秩序稳定,社会经济从屡遭破坏的萧条景象中逐渐恢复过来,得到发展,北魏孝文帝改革,刺激了农业生产发展、
37、民族融合和社会经济进步。根据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分析可知,1859年物种起源发表之前,英国已完成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得到完善,火车、汽船等近代交通工具发明、应用和科学研究手段、技术进步。(2)内容:根据材料一中“书中援引古籍近200种,所引汜胜之书、四民月令等现已失传的汉晋重要农书”可知,齐民要术保存了汉代农业技术的精华;根据“收录1500年前中国农艺、园艺、造林、蚕桑、畜牧、兽医、配种、酿造、烹饪、储备,以及治荒的方法,把农副产品的加工(如酿造)以及食品加工、文具和日用品生产等形形色色的内容都囊括在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六世纪以前
38、黄河中下游地区劳动人民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以及治荒的方法。根据材料二中“提出的是随机变异自然选择学说”“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进化论对生物界在地史演变、地理变迁、胚胎发育中的各种现象进行令人信服的解释”可知,物种起源提出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论。历史价值:根据材料一中“书中援引古籍近200种”“广泛摘引圣君贤相、有识之士等注重农业的事例及由于注重农业而取得的显著成效”,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可知,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为研究南北朝经济、政治、科学、社会生产和汉语发展等提供了重要的一手史料;根据材料二中“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遗传变异
39、等影响巨大的观点,并用大量资料证明了形形色色的生物都不是上帝创造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物种起源发展了生物进化论,冲击了上帝创世说,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和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改造提供了思想武器。30、唐代是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一座高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三省六部制是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唐代中书、门下、尚书三省职权的分配如下:中书省主管命令的拟定,经过画敕成为皇帝的命令后再送达门下省。门下省对每一道命令都有副署权,如果门下省不同意副署,中书省的命令就不能下达。诏书经过门下审核以后,送到尚书省执行。尚书省是最高权力执行机关,总揽六部。这样,在最高决策权
40、和最高行政权之间形成了一种较为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摘编自王小甫等创新与再造:隋唐至明中叶的政治文明材料二九品中正制,本想替当时用人定出一客观标准,还是不失此项制度所应有的传统精神的。但后来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唐代针对此弊,改成自由竞选,所谓“怀牒自列”,既不需地方长官察举,更不需中央九品中正评定;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经由各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之考试。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指出唐代三省制的运作程序,并分析这一制度的主要优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科举制度的意义。答案:(1)运作程序:中书草拟
41、,门下审核,尚书执行。主要优点: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三省相互制衡,防范三省长官擅权;利于减少决策失误,提高行政效率;弥补政务繁多而丞相才干不足的缺陷。(2)意义:打破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促进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人才选拔更加公平、公正;人才选拔权收归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回答四点即可)解析:(1)第一小问运作程序,根据材料“中书省主管命令的拟定”得出中书草拟,根据材料“诏书经过门下审核以后”得出门下审核,根据材料“尚书省执行”得出尚书执行。第二小问主要优点,根据材料“形成了一种较为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三省相互制衡,防范三省长官擅权;利于减少决策失误,提高行政效率;弥补政务繁多而丞相才干不足的缺陷。(2)根据材料“九品中正制.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有利于打破世族垄断做官途径;根据材料“唐代针对此弊,改成自由竞选”得出促进社会阶层自由流动;根据材料“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得出扩大了统治基础;根据材料“参加中央之考试”得出促进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根据材料“唐代针对此弊,改成自由竞选”得出人才选拔更加公平、公正;根据材料“经由各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得出人才选拔权收归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