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重点知识点大全族封建国家的发展重点知识点大全 单选题 1、资治通鉴记载,“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 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宜改姓元氏”。材料中“魏主”是指 A任用李悝变法的魏文侯 B顺应民族交融的北魏孝文帝 C敢于进谏唐太宗的魏征 D发兵灭蜀的曹魏权臣司马昭 答案:B 解析:北魏政权将汉族先祖黄帝视为自己的祖先,这体现了北魏政权顺应民族交融,而改汉姓是孝文帝的改革内容,B项正确;材料内容与战国的魏文侯、魏征、司马
2、昭无关,排除 A、C、D 项。故选 B 项。2、以临摹王羲之的名作或师其笔意自成一家的书法名家有隋朝智永,唐朝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孙过庭、怀素、张旭,宋朝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朝赵孟,明朝祝允明、文征明、董其昌等。这表明王羲之的书法 A是全人类共同的艺术财富 B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使书法开始成为艺术形式 D在楷书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答案:B 解析:据题意可知,隋朝、唐朝、宋朝、元朝和明朝的诸多书法家都临摹王羲之的名作和师其笔意,由此说明王羲之的书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B 项正确;“全人类共同的艺术财富”说法过于夸张,排除 A 项;书法在王羲之2 之前就已经开始
3、成为艺术形式,排除 C 项;王羲之的成就主要是在行书方面,排除 D 项。故选 B 项。3、巩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1)中央:确立_:通过具体规定和礼仪突出_的_地位。实行_。三公为主要辅佐大臣,九卿泛指分掌具体事务的诸卿。(2)地方:彻底废除分封制,在全国推广_。郡、县行政机构的官员由_考核。县(道)以下设_、里和亭,分别负责管理民众和治安。3 答案:皇帝制度 皇帝 独尊 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 中央任免 乡 解析:秦始皇确立皇帝制度;突出皇帝的独尊地位;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为主要辅佐大臣,九卿泛指分掌具体事务的诸卿。;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官员由中央任免考核,县以下设置乡里亭。4、“(三省六部制下)
4、三分相权,扩大了议政人员的名额,收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各部职责有明确的分工,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提髙了行政效率。”这表明三省六部制 A使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 B充分发挥了国家机构的效能 C有效的限制了皇权的滥用 D具有三权分立政治的民主性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收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提高了行政效率”得出充分发挥了国家机构的效能,B 项正确;使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的是明清时期,排除 A 项;根据材料“三省六部制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不利于限制君权,排除 C 项;三省六部制是君主专制下的中央官制,而不是民主制度下的三权分立,排除 D 项。故选 B
5、项。5、对比图 1、图 2 中汉武帝时期和南北朝时期我国农牧分界线的变化。这一农牧分界线的变化 4 A缘于北方农业耕作技术退步 B反映南北经济逐渐趋于平衡 C主要是由气候变迁而引发 D说明政局变化影响经济格局 答案:D 解析:据图片信息“对比汉武帝时期,南北朝时期农牧分界线向中原地区内移”并结合所学知识,南北朝时期游牧民族南下,北方战乱,北民南迁,促进南方的发展,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所以,政局变化影响经济格局,D项正确;农牧分界线的变化缘于游牧民族内迁,排除 A 项;唐朝南北经济逐渐趋于平衡,排除 B 项;气候变迁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C 项。故选 D 项。6、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
6、。下列诗句中哪一句出自“诗圣”之手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D“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诗圣”指的是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是杜甫的诗句,A 项正确;BD 项是“诗仙”李白的诗句,排除;C 项是白居易的诗句,排除。故选 A 项。5 7、资治通鉴记载:“敕穿江南河,自京口至余杭,八百余里,广十余丈,使可通龙舟,并置驿宫、草顿,欲东巡会稽。”该记载描述的工程是 A灵渠 B大运河 C都江堰 D郑国渠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穿江南河,自京口至余杭”“八百余里”可知,这里记载的是大
7、运河,B 项正确;灵渠位于湘江上游,排除 A 项;都江堰位于成都地区,排除 C 项;郑国渠位于关中地区,排除 D 项。故选 B 项。8、原始社会分为_、_、_三个阶段,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母系氏族社会氏族成员成果共有,新石器时代晚期,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_已经产生,_日益明显。龙山文化时代史称“万邦”时代。有专家认为此时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答案:原始人群 母系氏族社会 父系氏族社会 私有制 阶级分化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原始社会分为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这三个阶段。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私有制已经产生,同时也产生了等级分化的现象。9、迦楼罗是印度神话中的神鸟,能够吞食蛇虫。日
8、本正仓院藏伎乐面中即有迦楼罗面具(如图),古希腊戏剧中的“酒神”面具经丝绸之路东传后,逐渐演化成为此类面具,唐代百戏饰演者往往戴此类面具。这表明当时 A日本积极吸收古希腊文化 B中外戏剧文化互相借鉴 C丝绸之路中心东移至日本 D艺术已有东西合璧色彩 6 答案:D 解析:题干中面具面部高鼻体现胡人特征、帽子是中原形式,体现了东西合璧,D 项正确;该面具无从体现是希腊文明特征,排除 A 项;面具体现了东方戏剧对西方的吸收,体现不了“互相”,排除 B 项;该面具经由丝绸之路传播,并不能体现中心东移,排除 C 项。故选 D 项。10、宋书记载:“江南至于元嘉(424 年453 年)末,三十有九载,兵车
9、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百姓)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扁(门上环钮),盖东西之极盛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江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北民南迁充实了劳动力 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的推广 南方政局的相对稳定 国家大一统政治局面的出现 ABCD 答案:B 解析:由材料“三十有九载,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百姓)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扁(门上环钮),盖东西之极盛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可知,这反映了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出现农业丰收,经济繁荣的景象。由所学知识可知,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主要有:北方人南迁,给江南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
10、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所以符合题意,B 项正确;南朝时期,国家南北分裂,没有出现大一统的政治局面,与题意不符,排除 A 项、C项、D 项。故选 B 项。小提示:11、杜甫的诗句“功盖三分图,名成八阵图”赞扬的是 A刘备 B孙权 C曹操 D诸葛亮 答案:D 7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八阵图相传是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所创,所以杜甫的这句诗赞扬的是诸葛亮,不是刘备、孙权和曹操,D 项正确,排除 ABC 项。故选 D 项。12、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必然趋势。在两汉之后重新实现全国统一的朝代是 A北魏 B东晋 C西晋 D前秦
11、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汉之后重新实现全国统一的朝代是西晋,C 项正确;北魏不是统一王朝,排除 A 项;东晋在西晋之后,而且偏安南方,排除 B 项;前秦不是统一王朝,排除 D 项。故选 C 项。13、主张:万物本原为抽象的“_”。这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史观。包含朴素的辩证法。政治上主张_,无为而治,甚至退回到_的时代。答案:道 顺其自然 小国寡民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思想核心是“道”。政治上主张顺其自然,无主而治。甚至退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8 14、下列选项中,唐代发明的农耕生产工具是 AB CD 答案:A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唐代发明的农耕生产工具是曲辕犁
12、,A 项正确;骨耜的使用,充分地显示了河姆渡人的聪明智慧,排除 B 项;双尖木耒是原始时期的农业工具,排除 C 项;凹形铁锄是春秋时期的耕作工具,排除 D 项。故选 A 项。小提示:15、下表是对唐玄宗和唐宪宗时期宰相出身的统计:时期 宗室 士族 庶族 待考证 唐玄宗 3 24 4 唐宪宗 1 19 2 3 由表可知 A科举制逐渐发展完善 B社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打破桎梏 C士族控制了国家政权 D君主专制权力受到世家极大制约 答案:B 9 解析:从材料中的数据可知,唐朝时期的士族地主仍然占据绝大部分比重,这说明当时的社会阶层有待进一步流动,B项正确;宋朝时期的科举制逐步走向完善,排除 A 项;士
13、族控制国家政权是在魏晋时期,排除 C 项;唐朝时期通过三省六部制强化了君主专制,D 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 B 项。小提示:填空题 16、隋朝巩固统一的措施_ _;开通大运河大运河开凿的意义:_ 灭亡:隋炀帝大兴土木,穷奢极欲,又三次大举征伐高丽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民不聊生最终引发大规模起义隋炀帝在江都背部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答案:广设仓库 兴建洛阳城 开通的大运河贯通南北,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解析:略 17、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各族人民一起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很多科技领先世界,作为炎黄子孙倍感自豪荣光。请完成下列图表。时间 人物 成就或地位 东晋
14、“书圣”北朝 贾思勰 西晋 禹贡地域图 唐朝 孙思邈 答案:王羲之、齐民要术、裴秀、千金方。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东晋书法家王羲之被称为“书圣”,贾思勰编著农书齐民要术,西晋裴秀作禹贡地域图,唐朝孙思邈著千金方,故分别是王羲之、齐民要术、裴秀、千金方。18、三教并行:魏晋南北朝时,_、_、_三教并行;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主张以_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10 答案:儒 佛 道 儒学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儒、佛、道三教并行;隋唐时期儒学家主张复兴儒学,以儒学为主。所以是儒,是佛,是道,是儒学。19、与突厥(战争设置机构)(1)东突厥:隋末中原动
15、乱,东突厥南侵,_初年唐朝大败东突厥,俘获东突厥可汗,东突厥汗国灭亡。草原各族共同尊奉唐太宗为“_”。(2)西突厥:高宗时灭亡西突厥。(3)设机构:唐朝中央政权加强对西域的管理,先后设置_和_,统辖天山南北。(4)结局:8 世纪中叶,安置在北方的突厥反叛唐朝被_所灭。从此,突厥在中国北方退出了历史舞台。答案:贞观 天可汗 安西都护府 北庭都护府 回纥 解析:略 20、背景:唐朝后期,宦官专权_和_之争,进一步削弱了唐朝的统治。答案:宦官专权 朋党 解析:略 21、隋朝建立:_年,北周外戚_代周称帝,改国号_,定都_,是为隋文帝。答案:518 杨坚 隋 长安 解析:略 22、数学:南朝_精确地算
16、出圆周率。11 答案:祖冲之 解析:略 23、道教的兴起:_。答案:东汉末,是中国本土宗教 解析:略 24、_: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_。答案:魏晋南北朝 新的发展 解析:略 25、_年曹丕称帝,定都_,国号_,东汉灭亡。刘备定都_,史称_,简称蜀。孙权定都建业,国号_ 答案:220 年 洛阳 魏 成都 蜀汉 吴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20 年曹丕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东汉灭亡。刘备定都成都,史称蜀汉,简称蜀。孙权定都建业,国号吴。得出:220 年洛阳魏成都蜀汉吴 材料分析题 26、私人藏书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私人藏书兴起。庄子记载“惠施(名家代表人物)多方,其书五车”,孔子“
17、藏书于周室”。汉书记载:孔子晚年整理典籍,创立了“为之作序”、“言其作意”的文献整理方法。墨子记载“今天12 下之士君子之书不可胜载”。韩非子记载“今境内之民藏孙(武)吴(起)之书者家有之”。材料二隋朝的私人藏书以许善心、柳辩二人最为著名,他们都藏书近万卷。唐朝的藏:书种类包罗万象,藏书万卷以上者近 20 人。隋唐藏书家还参用自己的藏书进.行目录编纂工作。摘编自吴修琴中国古代私人藏书发展述略等 材料三在目录学领域,私人藏书目录一直是重要的研究材料来源之一。很多的学术典籍虽失传于政府书库馆阁之间,却往往可以在私人藏书中一窥堂奧,因此不少私人藏书目录成为后世国史编纂的重要参考。乔楚古代私人藏书目录
18、与政府藏书目录书写原则比较(1)阅读材料一、材料二,指出隋唐私人藏书与春秋战国私人藏书的差异,并分析推动这两个时期私人藏书发展的历史原因。(2)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和所学,分析古代私人藏书的文化价值。答案:(1)差异:春秋战国出现私人藏书,有一定的藏书规模,藏书多为诸子百家著作,形成了初步的文献整理方法。隋唐私人藏书十分兴盛,规模更大,种类丰富,藏书整理方法更加成熟。原因: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百家争鸣,私学兴起,推动私人藏书的出现。隋唐时期国家统一为私人藏书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科举制的推行、文化的繁荣扩大了对书籍的需求;造纸术、雕版印刷术等为书籍的刻印提供了技术支持。(2)保存了文献典籍,弥补了
19、官府藏书的不足;推动了学术研究,促进了目录学的发展;利于人才培养和传承民族文化。解析:(1)差异:春秋时期:根据材料一中“春秋战国时期,私人藏书兴起”可知,出现私人藏书;根据材料一中“其书五车”、“今天下之士君子之书不可胜载”、“今境内之民藏孙(武)吴(起)之书者家有之”可知,有一定的藏书规模;根据材料一中“惠施(名家代表人物)多方”、“孔子藏书于周室”可知,藏书多为诸子百家著作;根据材料一中“孔子晚年整理典籍,创立了为之作序、言其作意的文献整理方法”可知,形成了初步的文献整理方法。隋唐时期:根据材料二中“隋朝的私人藏书以许善心、柳辩二人最为著名,他们都藏书近万卷”、“唐朝的藏书种类包罗13
20、万象,藏书万卷以上者近 20 人”、“隋唐藏书家还参用自己的藏书进行目录编纂工作”可知,隋唐私人藏书十分兴盛,规模更大,种类丰富,藏书整理方法更加成熟。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春秋战国与隋唐时期私人藏书发展的社会环境、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作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百家争鸣,私学兴起,推动私人藏书的出现。隋唐时期国家统一为私人藏书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科举制的推行、文化的繁荣扩大了对书籍的需求;造纸术、雕版印刷术等为书籍的刻印提供了技术支持。(2)根据材料三中“在目录学领域,私人藏书目录一直是重要的研究材料来源之一”可知,推动了学术研究,促进了目录学的发展;根据材料三中
21、“很多的学术典籍虽失传于政府书库馆阁之间,却往往可以在私人藏书中一窥堂奧,因此不少私人藏书目录成为后世国史编纂的重要参考”可知,保存了文献典籍,弥补了官府藏书的不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的私人藏书有利于人才培养和传承民族文化。27、材料 西晋灭亡以后,司马氏在江南重建政权,史称东晋(317420 年)。在北方,各少数民族的上层分子和汉族官僚地主,在混战割据中纷纷建立政权,历史上叫做十六国时期。摘编自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主编:中国古代史 世说新语 言语有云:“(晋)元帝始过江,谓顾骠骑曰:寄人国土,心常怀惭。荣跪对曰:臣闻王者以天下为家,是以耿毫无定处,九鼎迁洛邑,愿陛下勿以迁都为念。”按东晋
22、元帝为南来北人的领袖,吴郡顾荣为江东士族的代表。元帝所谓“国土”,即孙吴的国土;所谓“人”即顾荣所代表的江东士族。从这二人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窥知当日南来的北人的心理及江东士族对此种情势的态度。顾荣的答语,实际上是一种默契,即允许北人寄居江左,并与之合作。双方协定既成,南人与北人戮力同心,共御外敏,赤县神州免于全部陆沉,东晋南朝三百年的世局因此决定。摘编自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东晋南朝显得死气沉沉,萎靡不振。为什么呢?一言蔽之,门阀政治把一切腐朽引到了极致。所谓门阀政治是以儒学为核心的汉文化向地方普及的新兴士大夫集团,累世为官而形成望族,是一种讲究门第阀阅的贵族政治。东晋时期只有皇室司马氏
23、与王氏共治天下,平衡秩序才得以维持,于是形成“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成为东晋一朝门阀政治的模式。摘编自樊树志著,国史十六讲 情境设问:通过教材历史纵横,列举东晋十六国并立局面形成的基本史实。归纳东晋南朝政治架构的基本概况,14 并进行简要评析。结合拓展材料,理解门阀士族在东晋南朝政治舞台中的重要地位。答案:基本史实:东晋的沿革:317 年,西晋宗室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420 年,武将刘裕篡夺皇位,改国号宋,东晋灭亡。“十六国”:东晋统治南方的时候,北方先后出现了一批割据政权,最主要的有 15 个,加上西南地区的成汉,合称“十六国”,长期混战中,原有民族布局被打乱,各族差异慢慢缩小
24、,但民族隔阂仍然广泛存在。基本概况:晋朝的政治体制为世族政治,政治制度由汉代的三公九卿制走向晋朝的三省制。评析:自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威胁中央集权。三省制的创立,为了隋唐的三省六部制的建立奠定基础,对后世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重要地位:世族的形成源自汉魏,主要由地方豪强、经学世家或累世为官者组成。220 年曹魏实施九品中正制作为拔选人才的制度,以取代因战乱而崩溃的察举制度。魏晋时担任审查的中正一般为二品,但二品官几乎都为世族,使得世族获得拔选人才的权力。由于拔选往往重视家世而忽略才德,最后形成“上品无寒门
25、、下品无世族”的局面。九品中正制不仅维护门阀统治的主要工具,也构成其一部份。东晋时,世族政治达到巅峰,以侨姓世族为主。东晋末年,起于寒门的士人子弟逐渐在军队及实务部门掌握实权。最终,握有兵权的刘裕即皇帝位,国号宋,东晋灭亡,由此开启了南朝政局。南朝政治,先后有刘宋、萧齐、萧梁和南陈,多为禁军首领政变所建。鉴于东晋王室孤微、门阀势盛的教训,南朝皇帝为维护皇权和制衡高门世族,往往以宗室子弟掌握军权,守为外藩。但皇室与外藩诸王之间,多有猜忌,常起冲突,以致骨肉相残,政局更迭,各朝维持的时间都不甚长。解析:关于基本史实:根据材料“西晋灭亡以后,司马氏在江南重建政权,史称东晋(317420 年)。在北方
26、,各少数民族的上层分子和汉族官僚地主,在混战割据中纷纷建立政权,历史上叫做十六国时期。”和所学知识可知,东晋的沿革:317 年,西晋宗室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420 年,武将刘裕篡夺皇位,改国号宋,东晋灭亡。“十六国”:东晋统治南方的时候,北方先后出现了一批割据政权,最主要的有 15 个,加上西南地区的成汉,合称“十六国”,长期混战中,原有民族布局被打乱,各族差异慢慢缩小,但民族隔阂仍然广泛存在。关于基本概括: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晋朝的政治体制为世族政治,政治制度由汉代的三公九卿制走向晋15 朝的三省制。关于评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从世族政治、中央官制的影响方面分析,即自三国、
27、西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威胁中央集权。三省制的创立,为了隋唐的三省六部制的建立奠定基础,对后世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关于门阀士族在东晋南朝政治舞台中的重要地位:根据材料“所谓门阀政治是以儒学为核心的汉文化向地方普及的新兴士大夫集团,累世为官而形成望族,是一种讲究门第阀阅的贵族政治。”和所学知识可知,世族的形成源自汉魏,主要由地方豪强、经学世家或累世为官者组成。220 年曹魏实施九品中正制作为拔选人才的制度,以取代因战乱而崩溃的察举制度。魏晋时担任审查的中正一般为二品,但二品官几乎都为世族,使得世族获得拔选人才的权力
28、。由于拔选往往重视家世而忽略才德,最后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九品中正制不仅维护门阀统治的主要工具,也构成其一部份。东晋时,世族政治达到巅峰,以侨姓世族为主。东晋末年,起于寒门的士人子弟逐渐在军队及实务部门掌握实权。最终,握有兵权的刘裕即皇帝位,国号宋,东晋灭亡,由此开启了南朝政局。南朝政治,先后有刘宋、萧齐、萧梁和南陈,多为禁军首领政变所建。鉴于东晋王室孤微、门阀势盛的教训,南朝皇帝为维护皇权和制衡高门世族,往往以宗室子弟掌握军权,守为外藩。但皇室与外藩诸王之间,多有猜忌,常起冲突,以致骨肉相残,政局更迭,各朝维持的时间都不甚长。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汉武帝即位
29、后,注重经营西域。在击败匈奴后,西汉于公元前 115 年,设立酒泉、武咸两郡,移民实边,将屯田和防御相结合。公元前 60 年,郑吉被任命为西域都护,“护车师以西北道”,统管天山南北各地,府治乌垒城,西域地区自此划入中央政权的版图。西域都护府为往来使者、商旅供应食宿,提供安全保护,并陆续清理和增辟新的道路,以确保中原与西域交通的畅通。摘编自郭丽西汉时期的西域开发及其民族关系 材料二 李世民提出的“胡汉一家,厚德载物,汉胡合治”是唐朝治理西域战略思想的集中体现。根据不同地区的社会实际和民族情况,唐朝在西域地区实行不同的管理制度,逐渐形成了由州县管理、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以及羁縻州府构成的多重管理
30、体系。在政治区划方面坚持分而自治,推行轻税制,以西域四镇诸胡子弟与蕃将为捍卫边疆的主要力量,在文化方面,唐朝实行兼容并包的文化政策,以华夏文化为主导,与诸胡语言文字、文化民俗并存。大唐治理西域 150 余年,天山东部伊西庭三州核心地区基本安定,汉胡人民团结奋发,将西州16 (高昌城,今属吐鲁番)建成丝纲之路枢纽、国际都市。摘编自程喜霖略论唐朝治理西域的战略思想与民族政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经略西域的主要措施及其意义。(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西汉相比,唐朝经略西域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经略西域取得显著成效的原因。答案:(1)措施:设立郡级行政区划移民屯田设立西
31、域都护府大力发展丝路贸易。意义:密切了中原与西域地区的联系实现了中央王朝对西域地区的直接管辖促进了西域地区的开发与发展增强了政治认同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2)不同:创设多重管理体系采取兼容并包的文化政策。原因:唐朝国力强盛统治者推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前朝治理政策的继承与创新丝绸之路的畅通民族交融的深化。解析:(1)措施:根据“西汉于公元前 115 年,设立酒泉、武威两郡,移民实边,将屯田和防御相结合。公元前 60 年,郑吉被任命为西域都护”得出设立郡级行政区划,移民屯田,设立西域都护府,根据“西域都护府为往来使者、商旅供应食宿,提供安全保护,并陆续清理和增辟新的道路,以确保中原与西域交通
32、的畅通”得出大力发展丝路贸易。意义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主要是密切了中原与西域地区的联系,实现了中央王朝对西域地区的直接管辖,促进了西域地区的开发与发展,增强了政治认同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2)不同:根据“朝在西域地区实行不同的管理制度,逐渐形成了由州县管理、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以及羁縻州府构成的多重管理体系”得出创设多重管理体系,根据“唐朝实行兼容并包的文化政策,以华夏文化为主导,与诸胡语言文字、文化民俗并存”得出采取兼容并包的文化政策。唐朝经略西域取得显著成效的原因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主要是由于唐朝国力强盛,统治者推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前朝治理政策的继承与创新,丝绸之路的畅
33、通民族交融的深化。29、经济关系的变动和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当时的社会状况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7 图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生产工具 图二废井田开阡陌(1)分别提取材料一两幅图的信息,并从唯物史观角度指出二者之间的关系。(2)模仿下面的示例,简介两税法。示例:租庸调制 唐初实行的赋税制度。规定凡是均田人户,均按丁承担定额的租调,并负担一定的徭役。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租庸调制有利于农业的恢复和发展。两税法 答案:(1)图一:铁农具的使用 图二:井田制废除,土地私有制确立。关系: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革。(2)唐中期的税制改革。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
34、缴纳地税分夏、秋两次征收。两税法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解析:(1)第一小问信息,根据图一可知是一堆农具,明显有铁器的痕迹,是铁农具使用的见证,根据图二商鞅变法中的“废井田,开阡陌”可知是废除的井田制,从而确立了土地私有制。第二小问关系,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图一代表的是生产工具,当时是最先进的,图二废除井田制,代表的是生产关系的变革,即生产力的变化促使了生产关系的变革。(2)根据示例“唐初实行的赋税制度。规定凡是均田人户,均按丁承担定额的租调,并负担一定的徭役。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租庸调制有利于农业的恢复和发
35、展”可知对“两税法”的说明可以从征收标准;征收时间;税制改变带来的影响等方面归纳即可。30、唐太宗对待周边少数民族的政策、举措及影响。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唐太宗 答案: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18 举措:军事打击;设置羁縻府州,册封,当地民族首领世袭官职;设置机构管理;和亲、会盟。影响:推动周边民族的和平交往,促进民族融合;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和疆域拓展。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民族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对周边民族地区采取的举措有:军事打击;设置羁縻府州,册封,当地民族首领世袭官职;设置机构管理;和亲、会盟。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推动周边民族的和平交往,促进民族融合;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和疆域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