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知识点汇总.pdf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2090248 上传时间:2024-05-15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702.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知识点汇总.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知识点汇总.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知识点汇总.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知识点汇总.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知识点汇总.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知识点汇总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知识点汇总 单选题 1、西汉编订的礼记关于婚礼的要求是“嫁女之室,有不息火之悲;娶妇之家,有不举乐之感”;唐会要记载唐代“婚姻之始,或奏管弦,以极欢宴”。唐代的婚礼与汉代礼书中要求的悲思之情相去甚远,这反映了唐代 A儒家正统地位动摇 B社会纲常伦理败坏 C时代风貌自由开放 D市民文化决定婚姻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唐代“婚姻之始,或奏管弦,以极欢宴”可知,唐代婚礼欢乐喜悦;而材料汉代礼记关于婚礼的要求是“嫁女之室,

2、有不息火之悲;娶妇之家,有不举乐之感”,其意为“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烛,思相离也。取妇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这体现了悲思之情。据上分析并结合所学可知,唐代婚礼习俗的变化体现了唐代自由开放之风,C 项正确;唐代儒学仍占正统地位,只是受到了佛道思想的挑战,排除 A 项;材料未涉及社会纲常伦理的败坏,而是强调人们对婚礼习俗观念的转变,排除 B 项;据所学可知,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排除 D 项。故选 C 项。2、约_,_建立夏朝;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从此,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_继承父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答案:前

3、2070 年 禹 启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禹建立了夏朝,时间是在公元前 2070 年,其子启继承王位。2 3、战国(1)时间:_-_。(2)开始标志:_、田氏代齐。春秋后期到战国前期,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大夫将晋国瓜分,齐国大夫田氏也取代了原来的姜姓国君。(3)经过长期纷争,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国,史称“_”。答案:前 475 年 前 221 年 三家分晋 战国七雄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是公元前 475 年-前 221 年,秦朝的统一。(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开始的标志是三家分晋,田氏代齐。(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过长期纷争,形成了齐、楚、燕、韩、

4、赵、魏、秦七个大国,史称“战国七雄”。4、唐朝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开创了政治新格局,结合所学可知,唐朝主要“新”在 A宰相集体议事,分工明确 B中央增设中朝,加强皇权 C创立科举制度,任人唯贤 D实行盐铁官营,增加财政 答案:A 解析:三省六部制将宰相一分为三,宰相集体议事,分工明确,加强了君主专制,A 项正确;中央增设中朝、实行盐铁官营是在汉武帝时期,排除 B、D 项;创立科举制度是在隋朝,不符合题意,排除 C 项。故选 A 项。5、下列有关隋朝历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3 A隋朝的建立者是杨坚,他是隋文帝 B隋文帝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开凿大运河 C隋文帝时,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繁荣 D

5、隋朝的都城在长安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隋炀帝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开凿大运河,而不是隋文帝,B 项错误,符合设问,所以选 B 项;隋朝的建立者是杨坚,他是隋文帝,隋朝的都城在长安,其统治期间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繁荣,史称开皇之治,ACD项正确,与设问不符,排除 ACD 项。故选 B 项。小提示:6、王莽统治(1)_新政:王莽针对西汉后期的社会矛盾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试图挽救社会危机,但措施不切实际,反而使社会矛盾更加激化。(2)政权覆亡:王莽统治末年,国家出现严重的_和蝗灾,_、赤眉等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23年,绿林军在_击败王莽军队主力。随后,绿林军攻入长安,推翻王莽政权。4 答案:王莽

6、 旱灾 绿林 昆阳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王莽针对西汉后期的社会矛盾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被称为王莽新政;王莽统治后期,国家出现严重的旱灾,绿林、赤眉等农民起义爆发;23 年,绿林军在昆阳击败王莽主力。7、西汉建立:_年,刘邦建立_,定都_,史称西汉 答案:公元前 202 年 汉朝 长安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建立:公元前 202 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得出:公元前 202 年汉朝长安 8、唐会要记载,初行两税法时,规定“其比来征科色目,一切停摆”,“此外敛者,以枉法论”。这说明,两税法()A扩大了收税对象 B减轻了农民人身控制 C简化了税收名目 D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7、答案:C 解析:根据“其比来征科色目,一切停摆”,“此外敛者,以枉法论”可知两税法规定了应收税赋的名目,在此名目之外滥收的都要受到处罚,由此可知两税法是简化了税收名目,C 项正确;两税法征收的对象没有发生变化,排除 A项;根据题意叙述无法体现减轻了农民的人身控制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排除 BD 项。故选 C 项。9、孝文帝推行“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姓氏、定族姓”等措施,增强了北魏实力,推动了历史进步。其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改革顺应民族交融趋势 B北魏实现北方统一 C孝文帝的改革决心坚定 D改革措施全面易行 答案:A 5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主要是封建化过程,增强

8、了北魏实力,推动了历史进步,所以其取得成功地根本原因是顺应了民族交融趋势,A 项正确;北魏实现北方统一,是改革的前提,排除 B 项;孝文帝的改革决心坚定是其中的一个因素,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 C 项;改革措施全面易行也不是根本原因,排除 D 项。故选A 项。10、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不仅有开放的对外政策,还有开明的民族政策。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体现了“开明的民族政策”()A遣唐使来华 B文成公主入藏 C玄奘西行天竺 D鉴真东渡日本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不仅有开放的对外政策,还有开明的民族政策。文成公主入藏体现了唐朝开明的民族政

9、策,密切了汉藏关系,B 项正确;“遣唐使来华”、“玄奘西行天竺”和“鉴真东渡日本”均属于中外交往,与“开明的民族政策”无关,排除 A、C、D 项。故选 B 项。小提示:11、明朝为了保证科举能选拔出不同地域的优秀人才,从 1427 年起,在会试中实行南北卷制度。后来南北卷演变为南北中卷,录取比例也逐渐稳定,南卷、北卷和中卷的录取比例分别为 55%、35%和 10%。由此可见 A明朝科举制度走向衰落 B地域间的矛盾得到解决 C分卷制度相对公平合理 D经济水平决定录取比例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明朝分卷制度考虑了地域上录取人数的平衡,在全局上体现了公平合理,C 项正确;明朝分卷制度体现

10、了公平合理,并不能反映科举制度走向衰落和地域间的矛盾得到解决,排除 AB 项;“决定”一说太绝6 对,经济水平影响录取比例,排除 D 项。故选 C 项。12、北魏时设立僧官制度,于僧徒内设立不同层次的僧官,使之等级化。这体现了()A佛教等级制度森严 B官僚制度日益完善 C儒家思想影响深远 D佛教的中国化趋势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于僧徒内设立不同层次的僧官,使之等级化”可知佛教的管理受到了中国等级制度的影响,逐渐中国化,D 项正确;材料只是说等级化,没有说等级森严,排除 A 项;僧官制度不属于世俗社会的官僚制度,排除 B 项;材料主要体现佛教的中国化趋势,没有体现儒家思想影响,排除 C 项

11、。故选 D 项。13、下面为唐宋进士成分情况表。该表可以用来说明()唐(830 名进士)宋理宗宝祐四年(570名进士)士族子弟 小姓 寒 素家 庭子弟 三代不仕 父亲有仕(官职多属低品)其他 70.96%13.14%15.9%53.86%22.63%24.51%A唐宋世家大族的影响巨大 B唐宋科举制选拔方式发生变化 C宋代科举取士的人数减少 D宋代社会阶层流动性得到加强 答案:D 解析: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与唐代相比,宋代进士中,更多的人祖上没有官职或者只是低级官吏,这说明宋代科举制下,门第对社会的影响力减弱,社会阶层的流动性更强,D 项正确;宋朝时期的世家大族影响力明显降低,排除 A 项;唐宋

12、科举选拔的方式并未发生变化,都是按照科举成绩选拔,排除 B 项;宋代科举录取人数超过唐代,排除 C 项。故选 D 项。小提示:7 14、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旧的贵族等级体系开始瓦解,新兴的_崛起并受重用。答案:士阶层 解析:根据所学,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旧的贵族等级体系开始瓦解,新兴的士阶层崛起并受重用。15、唐肃宗曾明令“谏议大夫论事,自今以后不须令宰相先知”;唐德宗时重申,“御史得专弹劾,不复关白于中丞大夫”。这些规定 A提升了中枢机构行政效率 B意在限制三省长官的权力 C赋予监察职权相对独立性 D强化了监察机构内部分工 答案:C 解析:由材料可知,

13、谏议大夫、御史在行使监察权时无需向宰相和中丞大夫等上级主管官员汇报,这些规定赋予监察官员独立行使监察权的特殊地位,C 项正确;监察权非行政权,无法提高行政效率,排除 A 项;材料强调唐代监察体系的独立和完善,与“限制三省长官权力”无关,排除 B 项;材料未体现“监察机构的内部分工”情况,排除D 项。故选 C 项。填空题 16、北朝(1)含义:4 世纪末到 7 世纪初,北方先后存在的_、东魏和西魏、北齐和北周 5 个王朝合称北朝。(2)政权更迭:4 世纪末建立北魏,_ 年统一北方;6 世纪前期,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稍后又分别被北齐、北周取代;北周内政修明,灭掉北齐;隋朝取代_,灭掉陈朝,完成统

14、一。8 (3)北魏孝文帝改革 时间:_世纪后期。措施:迁都_;改穿汉族服饰;朝中统一说_;改姓汉姓;仿士族划分门第,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意义: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及_的出现打下了基础。答案:北魏 439 北周 5 洛阳 汉语 隋唐盛世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方先后存在北魏、东西魏和北齐北周;439 年北魏统一北方;隋朝取代的是北周,灭掉陈,统一全国;5 世纪后期,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统一说汉话;北魏孝文帝改革为隋唐盛世奠定基础。17、武则天废唐称帝,改国号为_。当权期间,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15、9 答案:周 解析:略 18、唐中后期:两税法(1)背景:天宝年间,土地买卖和_之风盛行,政府直接支配土地减少,均田制无法推行,_制也无法维持,政府财政收入锐降。(2)实施:780 年,唐德宗接受宰相_的建议,实行_。(3)内容 每户按_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为夏季和秋季_次纳税。(4)影响 两税法_税收名目,_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改变了自_以来以_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_。答案:兼并 租庸调 杨炎 两税法 人丁和资产 两 简化 扩大 战国 人丁 人身控制 10 解析:略 19、文学艺术 项目 时间 成就 文学 魏晋南北朝时期 此时文

16、学有了很大发展。东汉末年开始,先后出现以曹操父子为代表_东晋_的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_等文学形式;诗歌 唐朝 进入黄金时代,诗仙是_诗圣是_ 书法 东汉 成为一种艺术,魏晋南北朝时期 此时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等各种书体均已完备。东晋书法家_世称书圣。隋唐 融合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创出新风格。_的颜体和_柳体最为有名。绘画 东晋 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所画人物栩栩如生。代表作_。隋唐 绘画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宗教化生活气息浓厚,人物画注重表现人的形态,山水,花鸟也成为绘画主题。唐朝的吴道子被称为_ 石窟 魏晋至南北朝时期 著名的石窟有_、_、_ 答案:建安文学 陶渊明 民歌 李白 杜甫 王

17、羲之 颜真卿 柳公权 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 画圣 山西大同云岗石窟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甘肃敦煌莫高窟 解析:略 20、魏孝文帝的措施中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利于大统一局面的出现的是:行汉制、()、讲汉语、()、通婚姻、改籍贯等 答案:易汉服 改汉姓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魏孝文帝的措施中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利于大统一局面的出现的是:行汉制、易汉服、讲汉语、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等。21、十六国(1)含义:东晋时期,北方先后出现的 15 个割据政权,加上西南地区的_,合称“十六国”。11 (2)特点:大部分由内迁少数民族建立;大都采用_ 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民族差异逐渐缩小但民族隔阂仍然

18、广泛存在。(3)淝水之战 背景:4 世纪下半叶,_ 建立的前秦统一北方,随后进攻东晋。后果:前秦军队被击败,前秦政权崩溃,民族矛盾重新加剧。答案:成汉 中原 氐族 解析:(1)东晋统治南方的时候,北方先后出现了一批割据政权,最主要的有 15 个,加上西南地区的成汉,合称为“十六国”。(2)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部分内迁少数民族建立了十六国,它们都采取了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3)4 世纪下半叶,氐族建立的前秦统一北方,随后进攻东晋,前锋被击败于淝水,政权迅速崩溃。22、与回纥、靺鞨(册封)唐玄宗封回纥首领_为怀仁可汗,东北的_粟末部首领_为渤海郡王。答案:骨力裴罗 靺鞨族 大祚

19、荣 解析:略 23、_年,刘裕夺取皇位,改国号宋。此后 170 年南方先后经历了_、_、_、_四个王朝,合称南朝。四个王朝均定都_,加上先前在此定都的_和_,统称为_ 答案:420 年 宋 齐 梁 陈 建康 吴 东晋 六朝 解析:12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420 年,刘裕夺取皇位,改国号宋。此后 170 年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合称南朝。四个王朝均定都建康,加上先前在此定都的东晋和吴,统称为六朝。得出:420 年宋齐梁陈建康吴东晋六朝 24、隋唐时期创立的_,有利于明确分工,提高行政效率,又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独尊,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时期另一项重要的制度发明是_,打

20、破了士族垄断官场的情形,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能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答案:三省六部制 科举制 解析:根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创立三省六部制,三省是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分别管辖起草、审核、执行,六部是指立户礼兵刑工,三省六部制的实行有利于分割相权,加强皇权,并且分工明确,办事效率提高,为后世所沿用,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处是三省六部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创立科举制,以考试作为主要选官标准,因此该选官制度的创立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并打破了士族垄断官场的情形,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能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因此处应是科举制。25、汉代:_,儒学独尊地位确立

21、后,在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下呈现_。答案:汉武帝时期 繁盛之势 解析:略 材料分析题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汉武帝时,汉军破匈奴右地,占据河西地区,朝廷先后设置酒泉、张掖、敦煌、武威四郡。在此后百余13 年的经营中,西汉王朝通过布防军队、移民屯田、修筑长城和设置障塞亭燧等,使河西地区不仅成为重要的绿洲农垦区,而且在“断匈奴右臂”和连接西域与开辟丝路交通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河西四郡在历代中原王朝的西北边疆战略中始终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摘编自雍际春河西四郡及其战略地位论要 材料二 凉州在河西走廊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其地“山川险阨,土田沃饶,唐之盛时,河西陇右三十三州,凉州最大。”武德初,

22、置凉州总管府。贞观年间,改都督府,督凉、肃、甘、沙、瓜、伊、芳、文八州,其所领之地,横贯今甘肃大部和新疆东部。凉州都督常奉朝命,行西北道安抚大使或安西都护,职权范围大大超越凉州。武德初,杨恭仁为凉州总管,他采取措施防御东突厥的进犯,妥善处置了瓜州刺史贺拔威的叛乱事件,在凉州镇守近 7 年,有效地守护了河西走廊。摘编自张雄唐太宗经营河西走廊略述(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唐经营河西地区的相同之处。(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河西四郡在中国古代边疆治理方面的战略价值。答案:(1)相同之处:设置机构,加强管理;采取措施,防范少数民族政权进攻;移民屯田;保护商旅往来。(2)战

23、略价值:有利于中央政府经略西北,巩固西北边防;加强对少数民族区域的有效管辖;加强内地与边疆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与整合;推动了陆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促进民族交融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解析:(1)依据材料中西汉王朝“反击匈奴设置酒泉、张掖、敦煌、武威四郡”得出,设置机构,加强管理;根据“布防军队、移民屯田、修筑长城和设置障塞亭燧等”可得出,采取措施,防范少数民族政权进攻;移民屯田;保护商旅往来。(2)根据材料,汉武帝设置河西四郡有利于中央政府经略西北,巩固西北边防;加强对少数民族区域的有效管辖。从“使河西地区不仅成为重要的绿洲农垦区,而且在断匈奴右臂和连接西域与开辟丝路交通中发挥了关键

24、作用”14 可知,河西四郡的设置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加强内地与边疆地区交流等价值及推动了陆上丝绸之路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再从民族交融,统一多民族国家等角度分析说明。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北魏孝文帝统治时期,各种灾害频发,农业歉收,饥荒威胁百姓生命。为维护政局稳定,孝文帝在沿袭前代救灾经验的基础上,首次采取赈粥、赈赐孝悌力田、借贷、开放皇家山川苑囿、放免宫女等方式救济灾民。受儒学影响,孝文帝推行开仓赈济、减免租赋、仓储备荒措施,还下罪己诏、祈雨消灾、清理冤狱等。孝文帝设定地方性保险经费,该经费占国家财政总经费的一成之强,是从中央经费分离出来存放于地方,用于预防灾害、控制谷物价格。

25、北魏时期,中央派遣前往灾区视察情况的使臣往往是临时指派,救灾事宜全部由地方长官亲自负责。遇到灾害,一些体察民情的官吏会把个人财产用来救济灾民。摘编自宋霖北魏孝文帝时期救灾减灾措施研究(1)根据材料,概括北魏孝文帝时期救灾减灾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魏孝文帝时期救灾减灾的作用。答案:(1)特点:措施继承创新受到传统儒家思想影响出现保险经费体制不健全出现私人救灾现象。(2)作用:挽救了人民生命,保护了劳动力促进了农业生产恢复发展有利于经济繁荣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统治秩序为后世救灾减灾积累了工作经验。解析:(1)特点:依据材料“孝文帝在沿袭前代救灾经验的基础上,首次采取赈粥、赈

26、赐孝悌力田、借贷、开放皇家山川苑囿、放免宫女等方式救济灾民”可以得出措施继承创新;依据“受儒学影响”可以得出受到传统儒家思想影响;依据“孝文帝设定地方性保险经费”可以得出出现保险经费;依据“中央派遣前往灾区视察情况的使臣往往是临时指派,救灾事宜全部由地方长官亲自负责”可以得出体制不健全;依据“遇到灾害,一些体察民情的官吏会把个人财产用来救济灾民”可以得出出现私人救灾现象。(2)作用:依据材料“北魏孝文帝统治时期,各种灾害频发,农业歉收,饥荒威胁百姓生命”和材料中的改革措施,结15 合所学从挽救了人民生命,保护了劳动力,促进了农业生产恢复发展,有利于经济繁荣;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统治秩序;为后

27、世救灾减灾积累了工作经验等角度进行分析。28、材料 隋文帝中央恢复“三公、五省”官制,三公为荣誉虚职,五省中的尚书、内史、门下三省真正掌握国家政务,三省六部制度,自隋定型。地方官制初期沿旧制设州、郡、县三级,因“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所谓民少官多存要去闲,并小为大”,文帝罢去郡一级,采取州、县两级制。“地方大小之官,悉由吏部任命。”地方官年终到中央“上考课”,中央也经常派员巡察地方政绩,加强了中央集权。文帝颁布均田令,并采取租调赋役制度与之相适应。与前代相比,隋朝的赋税更薄、力劳更轻,农民也多少获得一定土地,有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和扩大耕地面积。文帝还清查人民户口,整顿钱币

28、和度量衡,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摘编自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主编:中国古代史 开皇初年两次“更定新律”,史谓开皇律。隋朝统治者鉴于北齐律“法令明审,科条简要”,将其作为制定开皇律的主要参考,并“采魏、晋刑典,下至齐、粱,沿革轻重,取其折衷”,成文“十二卷”。新律制罪二十等,废除“前代鞭刑及枭首”等“苛惨之法”,“以轻代重,化死为生”;定罪 500 条,删繁就简,比旧律减少死刑 81条、流放刑 154 条、劳役刑等一千余条。据隋书 依据材料,列举隋文帝“开皇之治”的措施,通过这些措施,评价其积极影响。答案:措施:政治上:改革中央官制,实行三省六部制;改地方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二级制;废除豪强士族

29、垄断的选拔用人制度,加强对官员考核;经济上:颁布均田制,实行租庸调制;统一货币和度量衡。法律上:制定开皇律 影响:加强皇权,加强中央集权;减轻人民负担,促进国家农业生产;整顿钱币和度量衡,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开皇律承袭了前朝法制长期发展的经验,经过删繁就简、补充完善,使封建法典的编纂进一步系统化、规范化,为我国封建法律的定型作出了极为宝贵的贡献。16 解析:关于措施:根据材料“三公为荣誉虚职,五省中的尚书、内史、门下三省真正掌握国家政务,三省六部制度,自隋定型”得出改革中央官制,实行三省六部制;根据材料“文帝罢去郡一级,采取州、县两级制”得出改地方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二级制;根据材料“地方

30、大小之官,悉由吏部任命。地方官年终到中央上考课,中央也经常派员巡察地方政绩”得出废除豪强士族垄断的选拔用人制度,加强对官员考核;根据材料“文帝颁布均田令,并采取租调赋役制度与之相适应。”得出颁布均田制,实行租庸调制;根据材料“文帝还清查人民户口,整顿钱币和度量衡”得出统一货币和度量衡。根据材料“开皇初年两次更定新律,史谓开皇律”得出制定开皇律 关于影响:根据措施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加强皇权,加强中央集权;减轻人民负担,促进国家农业生产;整顿钱币和度量衡,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开皇律承袭了前朝法制长期发展的经验,经过删繁就简、补充完善,使封建法典的编纂进一步系统化、规范化,为我国封建法律的定型

31、作出了极为宝贵的贡献等方面分析作答。2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吾今所遣斗兵,尽非我国人(鲜卑人)。城东北是丁零与胡,南是氐、羌。设使丁零死,正可减常山、赵郡贼;胡死,减并州贼;氐、羌死,减关中贼。魏太武帝与南朝交战的战书 材料二 史书记载,自北魏建国至魏孝文帝执政前近一百年间,北魏境内各族人民起义多达八十余次,这些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北魏的统治。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这一问题对北魏的统治有何影响?(2)材料一和材料二是什么关系?面对这些问题,孝文帝采取了什么措施?(3)结合材料一、二,谈谈对民族关系的认识。答案:(1)民族矛盾尖锐。严重威胁着北魏统治的巩固。(2)因果关系。进行了自上

32、而下的改革。17 (3)认识:制定正确的民族政策,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有利于社会稳定、发展。解析:(1)根据“城东北是丁零与胡,南是氐、羌。设使丁零死,正可减常山、赵郡贼;胡死,减并州贼;氐、羌死,减关中贼。”得出民族矛盾尖锐。根据所学严重威胁着北魏统治的巩固。(2)根据材料一的问题可得出,民 族矛盾尖锐引起了人民起义,因此是因果关系。根据所学可得出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3)认识:综合所学可得出制定正确的民族政策,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有利于社会稳定、发展。3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民族关系既是历史环境和条件的产物和积淀,更是现实环境和条件的一种折射和反映。下图为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

33、分布图(669 年)。18 请在上图中,任意选择一空白方框,填写出相应少数民族(政权)名称,简述中央王朝与该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并试从中央王朝视角分析其原因。(要求:填写符合史实,理由准确充分,表述清晰。)答案:选择 1,民族为西突厥;关系:唐高宗联合回纥灭西突厥。原因:西突厥政权在西北地区的活动,不利于北方的安定,威胁西域的安宁,灭掉西突厥,可加强中央政权对西域地区的管理,有利于丝绸之路的畅通。选择 2,民族为东突厥;关系:唐太宗时期大举反击东突厥,灭掉东突厥;原因:东突厥多次南下进攻,威胁到北方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安定;打败东突厥,有利于北方安定。选择 3,民族政权为吐蕃。关系:唐蕃

34、间多次和亲、会盟。原因: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多次遣使求婚,朝廷派文成公主入藏和亲;之后,金城公主再次和亲;两政权间联系紧密,是舅甥关系,为使双方关系更好,决定通过会盟,约定暴掠不作,长久和平。解析:首先,阅读题目,观察图片,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图中一空白方框,填写出相应少数民族(或政权)名称,如选择方框 3,就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为唐朝时期的西南民族政权吐蕃;然后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当时的唐朝中央政府与该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如选择 3 即可指出唐蕃间多次和亲、会盟;接着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从当时中央王朝的视角说明两个政权产生相关关联的原因,如指出唐蕃间和亲是因为吐蕃赞普松赞干布19 多次遣使求婚,诚意交好,朝廷特将宗室女文成公主派去吐蕃和亲;之后,有金城公主再次和亲,两政权间关系更加紧密,为了强化舅甥关系,相互约定暴掠不作,朝廷决定与吐蕃会盟,以期长久和平;解题过程注意填写内容符合史实,理由准确充分,表述清晰。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