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南省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1单选题1、若某二倍体高等动物(2n=4)的基因型为DdEe,其1个精原细胞(DNA被32P全部标记)在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分裂过程中形成的其中1个细胞如图所示,图中细胞有2条染色体DNA含有32P。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形成图中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B该精原细胞至多形成4种基因型的4个精细胞C图中细胞为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D该精原细胞形成图中细胞的过程中至少经历了两次胞质分裂答案:B分析:已知该二倍体高等动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量为4,分析图示细胞可知,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两两分别移向两极,移向同一极的两条染色
2、体不含染色单体,因此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图示细胞中,分别移向两极的由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上同一位置的基因分别为d和D,且除该基因外染色体形态无其他差异,可推测形成该细胞的过程发生了基因突变,A正确;B、该精原细胞至多形成3种基因型的4个精细胞,B错误;C、由分析可知,图中细胞为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C正确;D、由于图中细胞只有2条染色体DNA含有32P,说明该精原细胞至少经过2次DNA复制,则至少经历了一次有丝分裂的胞质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胞质分裂,才形成图示细胞,D正确。故选B。2、关于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基因主要位于染色体上B果蝇的X
3、染色体比Y染色体短小,因此Y染色体上含有与X染色体对应的全部基因,而X染色体上不具备与Y染色体所对应的全部基因C基因在染色体上是由萨顿提出的,而证实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是摩尔根D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的基因可能不同,但所控制的是一对相对性状答案:B分析:一般同源染色体上的对应位置存在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性染色体是一对特殊的同源染色体,二者大小不同,存在同源区段与非同源区段。A、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因此基因主要位于染色体上,A正确;B、果蝇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具有同源区段,同源区段的对应位置存在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但各自具有一部分非同源区段,非同源区段存在着二者特
4、有的基因,B错误;C、萨顿通过类比推理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通过实验证实了这一假说,C正确;D、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可能等位基因,它们所控制的是一对相对性状,D正确。故选B。3、如果用纯种红牡丹与纯种白牡丹杂交,F1是粉红色的,有人认为这符合融合遗传理论,也有人认为这是不完全显性遗传的结果。为探究上述问题,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用纯种红牡丹与纯种白牡丹再杂交一次,观察后代的花色B让F1进行自交,观察后代的花色C对F1进行测交,观察测交后代的花色D让F1与纯种红牡丹杂交,观察后代的花色答案:A分析:若发生基因融合现象,则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若基因不融合,粉色是由于F1红色基因只
5、有一个,合成的红色物质少造成的,则F1进行自交或让F1与纯种白牡丹或者红牡丹杂交,后代均会发生性状分离。A、用纯种红牡丹与纯种白牡丹再杂交一次,其后代仍然是粉红色,无法确定是否发生了融合,A错误;B、让F1进行自交,若后代发生性状分离,比值为1:2:1,可以证明不是融合遗传,B正确;CD、让F1与纯种白牡丹或者红牡丹杂交,其中一个杂交组合为测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比值为1:1,可以证明不是融合遗传,CD正确。故选A。4、蜜蜂的雌蜂(蜂王和工蜂)为二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雄蜂是单倍体,由未受精卵发育而来。由此不能得出()A雄蜂体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B雄蜂精子中染色体数目是其体细胞的一半C蜂王减数
6、分裂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D蜜蜂的性别决定方式与果蝇不同答案:B分析:题意分析,蜜蜂的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成的,因而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雌蜂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其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蜜蜂的性别是由染色体sum决定的。A、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直接发育成的,是单倍体,因此雄蜂体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A正确;B、雄蜂精子中染色体数目与其体细胞的中染色体数目相同,B错误;C、蜂王是由受精卵经过分裂、分化产生的,其体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发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C正确;D、蜜蜂的性别决定方式与果蝇不同,蜜蜂的性别与染色体数目有关,而果蝇的性别决定与性染色体有关,D正确。
7、故选B。5、某家族中患有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其中一种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相关遗传图谱以及相关遗传基因的电泳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人群中甲病致病基因的频率男女相等,乙病的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B2的相关基因电泳图可能出现两条带、三条带,但不会出现四条带C图中的条带1.2为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且条带1为致病基因D1一定含有条带1和条带4且体细胞最多有3条带出现答案:D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3和4不患甲病却生出了患甲病的女儿,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题中“其中一种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又1和2不患病生出患乙病的儿子,则乙病为
8、伴X隐性遗传。根据1可知,条带2和4为致病条带,又根据3和4均为甲病的杂合子,因此可以推断条带2为常染色体致病基因假设为基因a,则条带4为X隐性致病基因假设为基因b,条带1为A,条带3为基因B。A、根据3和4不患病却生出了患甲病的女儿,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人群中乙病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A错误;B、根据1可知,条带2和4为致病条带,又根据3和4均为甲病的杂合子,因此可以推断条带2为常染色体致病基因假设为基因a,则条带4为X隐性致病基因假设为基因b,条带1为A,条带3为基因B,因此2的基因型可能为AAXBXB、AAXBXb、AaXBXB、AaXBXb,2的相关基因
9、电泳图可能出现两条带、三条带,也可能会出现四条带,B错误;C、图中的条带1.2为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且条带2为致病基因,C错误;D、1的基因型为AAXbY、AaXbY,所以1一定含有条带1和条带4且体细胞最多有3条带出现,D正确。故选D。6、某哺乳动物卵原细胞形成卵细胞的过程中,某时期的细胞如图所示,其中表示染色体,ah表示染色单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所处时期为前期B与的分离发生在后期,与的分离发生在后期C该细胞的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均为卵细胞的2倍Da和e同时进入一个卵细胞的概率为1/16答案:D分析:题图分析,图中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两两配对联会的现象,处于减数第一
10、次分裂的前期,该细胞的名称为初级卵母细胞,据此答题。A、根据形成四分体可知,该时期处于前期,为初级卵母细胞,A错误;B、与为同源染色体,与为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均发生在后期,B错误;C、该细胞的染色体数为4,核DNA分子数为8,减数分裂产生的卵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核DNA分子数为2,C错误;D、a和e进入同一个次级卵母细胞的概率为1/21/2=1/4,由次级卵母细胞进入同一个卵细胞的概率为1/21/2=1/4,因此a和e进入同一个卵细胞的概率为1/41/4=1/16,D正确。故选D。7、下图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家系图,其中一种遗传病为伴性遗传。人群中乙病的发病率为1/256。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3和6的基因型不同C若1与某正常男性结婚,所生正常孩子的概率为25/51D若3和4再生一个孩子,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1/17答案:C分析:根据233可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相关的基因为A/a;根据题意可知,甲病为伴性遗传病,由于甲病有女患者,故为伴X遗传病,又因为3患甲病,而1正常,故可以确定甲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设相关的基因为B/b。根据人群中乙病的发病率为1/256,可知a基因概率为1/16,A基因频率为15/16,则AA=15/1615/16=225/256,Aa=21/1615/16=30/256。A、根据分析可知,甲病为伴X染色
12、体显性遗传病,A错误;B、根据3同时患甲病和乙病可知,3的基因型为AaXbXb,根据4患乙病可知,6为AaXbXb,二者基因型相同,B错误;C、根据3同时患甲病和乙病可知,2和3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Y、AaXbXb,则1为1/3AAXBXb或2/3AaXBXb,正常男性XbY乙病的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30/256(30/256+225/256)=2/17,二者婚配的后代患乙病的概率为2/32/171/4=1/51,不患乙病的概率为1-1/51=50/51,后代不患甲病的概率为1/2,故后代正常的概率为50/511/2=25/51,C正确;D、3的基因型为aaXBXb,4甲病的基因型为XbY,
13、乙病相关的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30/256(30/256+225/256)=2/17,为AA的概率为1-2/17=15/17,后代患乙病的概率为2/171/2=1/17,患甲病的概率为1/2,再生一个孩子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1/171/2=1/34,D错误。故选C。小提示:本题易错点在于很多考生容易把乙病当成伴Y遗传病,在分析遗传系谱图时,要把所有患有相同疾病的个体统一分析,准确判断。判断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女患者),父子患病为伴性;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男患者),母女患病为伴性。8、二倍体高等雄性动物某细胞的部分染色体组成示意图如下,图中、表示染色体,a、b、c、
14、d表示染色单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一个DNA分子复制后形成的两个DNA分子,可存在于a与b中,但不存在于c与d中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同源染色体与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面上C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2条X染色体会同时存在于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D若a与c出现在该细胞产生的一个精子中,则b与d可出现在同时产生的另一精子中答案:D分析:分析题图可知,此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形成四分体,、为同源染色体,a、b为姐妹染色单体,c、d为非姐妹染色单体。A、一个DNA分子复制后形成的两个DNA分子,存在于同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所以可存在于a与b中,但不存在于c与d中,A正确;B、在减数第
15、一次分裂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面上,B正确;C、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两条子染色体,所以2条X染色体会同时存在于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C正确;D、若a与c出现在该细胞产生的一个精子中,则b与d不可能出现在同时产生的另一精子中,D错误。故选D。小提示:在解决减数分裂的相关问题的关键是,需要考生特别铭记:减数第一次分裂进行的是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进行的是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再结合题图解题即可。9、一个基因型为DdTt的精原细胞产生了四个精细胞,其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见下图。导致该结果最可能的原因是()A基因突变B同
16、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C染色体变异D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答案:B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从图中看出一个DdTt的精原细胞产生了DT,Dt,dT和dt四种精子,而正常的减数
17、分裂只能产生四个两种类型的精子,所以最可能的原因是这个精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体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产生四种精子。故选B。小提示:本题需要考生识记减数分裂的基本过程,结合图中四个细胞的基因型进行分析。10、以下关于四分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四分体是指生殖细胞中的四个染色体组B四分体是指体细胞的四对同源染色体C四分体是指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体单体D四分体是指能产生四种非同源染色体组合方式的一组染色体答案:C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因此一个四分体就是一对同源染色体,由此可判断一个四分体含2条染色体(2个着丝粒),4条染色
18、单体,4个DNA分子。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联会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含有4条染色单体,称为一个四分体。因此一个四分体就是指一对同源染色体配对时的四个染色单体,所以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即C正确。故选C。11、如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遗传病可能存在多种遗传方式B若-2为纯合子,则-3是杂合子C若-2为纯合子,可推测-5为杂合子D若-2和-3再生一个孩子,其患病的概率为1/2答案:C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分开
19、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A、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或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正确;B、若-2为纯合子,则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3是杂合子,B正确;C、若-2为纯合子,则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无法推测-5为杂合子,C错误;D、假设该病由Aa基因控制,若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2为aa,-3为Aa,再生一个孩子,其患病的概率为1/2;若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为Aa和-3aa,再生一个孩子,其患病的概率为1/2,D正确。故选C。12、下列有关同源染色体与姐妹染色单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所含的遗传信息都相同B姐妹染色单体来自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自
20、我复制C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发生交叉互换D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答案:B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进入不同的细胞。姐妹染色单体是指间期DNA复制后所形成的一个着丝点连接的两个单体,姐妹染色单体随着丝点的分裂而分开。A、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有可能是相同基因,也有可能是等位基因,如A和a,等位基因所含的遗传信息是不同的,A错误;B、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会进行复制,形成由一个着丝粒连接着的两条完全相同的染色单体,B正确;C、同源染色体的非姐
21、妹染色单体间可发生交叉互换,C错误;D、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D错误。故选B。13、图是某二倍体动物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染色体组成示意图,H(h)、R(r)表示两对等位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B基因突变导致姐妹染色单体同时出现H、h基因C细胞正常分裂,含有HhRr基因组成的细胞可能是极体D该细胞最终形成含有Hr基因的卵细胞的概率为1答案:C分析:根据题图分析可知: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且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发生了互换,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A、图中有2对同源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A错误;B、同源染色
22、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互换导致姐妹染色单体同时出现H、h基因,B错误;C、细胞正常分裂,若次级卵母细胞基因型为Hhrr,则极体基因型为HhRr,C正确;D、若次级卵母细胞的基因型为HhRr,则该细胞最终形成含有Hr基因的卵细胞的概率为1/4,;若次级卵母细胞的基因型为Hhrr,则该细胞最终形成含有Hr基因的卵细胞的概率为1/2,D错误。故选C。14、正常情况下科莫多巨蜥通过正常的有性生殖产生后代,但在长期没有雄性时,雌性个体也会进行孤雌生殖。已知该生物的性别决定类型是ZW型,孤雌生殖时雌性个体会让一个与卵细胞同时产生的极体代替精子与卵细胞结合。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该雌性个体能产生两种类型的
23、卵细胞,比例为1:1B孤雌生殖过程中也可能出现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C通过孤雌生殖产生的子代中只有雌性,不会出现雄性D孤雌生殖是科莫多巨蜥对环境变化的一种适应答案:C分析:根据题意,雌性科莫多巨蜥进行孤雌生殖时会让一个与卵细胞同时产生的极体代替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即会产生性染色体为WW、ZZ的后代,WW在胚胎期死亡,只有含有ZZ染色体的雄性胚胎能孵化。雌性巨蜥(性染色体为ZW)与雄性后代(性染色体为ZZ)交配,产生后代性染色体组成为ZZ、ZW两种。A、该雌性个体(性染色体组成为ZW)能产生Z和W两种类型的卵细胞,比例为1:1,A正确;B、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都能发生在细胞分裂的
24、过程中,孤雌生殖过程会通过减数分裂产生卵细胞和极体,此过程也会发生上述三种变异,B正确;C、孤雌生殖时会让一个与卵细胞同时产生的极体代替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即会产生性染色体为WW、ZZ的后代,WW在胚胎期死亡,只有含有ZZ染色体的雄性胚胎能孵化,C错误;D、孤雌生殖能产生雄性个体进行交配,避免物种的灭绝,是科莫多巨蜥对环境变化的一种适应,D正确。故选C。小提示:15、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显著的特征是()A染色体进行复制B同源染色体联会和分离C有纺锤丝的牵引D着丝点分裂答案:B分析: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的比较:A、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在间期都要进行染色体复制,A错误;B、同源染色体的联会
25、和分离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和后期,B正确;C、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前期都形成纺锤体,C错误;D、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会发生着丝粒的分裂和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D错误。故选B。多选题16、下图表示某二倍体动物某器官中处于三个不同时期的细胞的分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正常情况下,该动物的细胞最多有四个染色体组B甲细胞处于减数分裂I中期,含4个四分体C乙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最终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D丙细胞通过分裂产生两个基因型相同的卵细胞答案:AC分析:据图可知:甲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乙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为初级卵
26、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离的后期;丙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细胞质非均等分裂,为次级卵母细胞,图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A、该动物为二倍体动物,含有2个染色体组,在有丝分裂的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体组数目也加倍,因此该动物的细胞最多有4个染色体组,A正确;B、甲细胞正在进行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现象,即联会,因此处于减数分裂前期,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含有4条染色单体,称为一个四分体,因此含有2个四分体,B错误;C、乙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最终导致形成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C正确;D、丙细胞细胞质不均等分裂,通过分裂产生两个基因型相同的较大的卵细胞和较小的极
27、体,D错误。故选AC。17、下图表示某基因型为AaBBEe的二倍体哺乳动物体内细胞某个分裂时期,数字和字母表示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此图表示减数分裂前期,图中有1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4个核DNAB复制前对全部DNA进行3H标记,经普通培养分裂一次产生的子代细胞均含放射性CA和a互为等位基因,5和3互为非等位基因,a和B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D若6为e基因,则此e可能是由于交叉互换形成,正常配子中不会同时出现两个E答案:ABD分析:1.等位基因:决定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2.非等位基因: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基因互为非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有两种类
28、型: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和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遗传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若此图表示减数分裂前期,图中所示为一对同源染色体,且配对形成1个四分体,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每条染色体单体上有1个DNA,共有4个核DNA,A正确;B、DNA复制的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子代DNA是由一条母链(含有3H,有放射性)和一条子链(新合成的,没有放射性)组成,因此被3H标记的DNA,经普通培养分裂一次产生的子代细胞的DNA均含有放射性,B正确;C、A和a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互为等位基因;5和3位于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互为非等位基因;a和B是同源
29、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遗传上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D、若6为e基因,则此e可能是由于交叉互换形成;由于减数分裂的特点,形成的每个配子中都只含有图示中四条染色体单体中的一条,所以正常配子中不会同时出现两个E,D正确。故选ABD。18、下图是一种致病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不考虑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病是隐性遗传病,-4是纯合子B-7与正常男性结婚,儿子可能患病C-8与正常女性结婚,女儿会患病D该病在男性人群中的发病率可能低于女性人群中的答案:CD分析:伴X隐性遗传病的特点:女患子必患。伴X显性遗传病的特点:父患女必患。A、若该病是隐性遗传病,
30、由于致病基因在性染色体上,且不考虑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情况,则4号患病,所有儿子都应该患病,与图示6个体正常不符,因此该病不可能是隐性遗传病,该病应为伴X显性遗传病,A错误;B、根据A项分析可知,该病应为伴X显性遗传病,-7表现正常,不含致病基因,与正常男性结婚,儿子不可能患病,B错误;C、-8患病,与正常女性结婚,-8的致病基因会传给女儿,女儿会患病,C正确;D、根据A项分析可知,该病应为伴X显性遗传病,在男性人群中的发病率低于女性人群中,D正确。故选CD。19、某种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该昆虫幼虫的正常体壁(D)对油质体壁(d)为显性。一对正常体壁的雌雄亲本杂交,F1中雄性全部为正
31、常体壁,雌性正常体壁油质体壁11。已知d基因使卵细胞致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基因D/d位于Z染色体上,W染色体上没有其等位基因B雄性亲本为纯合子,F1中有部分个体只能产生雌性后代C油质体壁性状只能出现在雌性个体中,不可能出现在雄性个体中D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理论上产生的后代中雌雄比例为31答案:BD分析:题意分析,正常体壁(D)对油质体壁(d)为显性。一对正常体壁的雌雄亲本杂交,F1中雄性全部为正常体壁,雌性正常体壁油质体壁=11,说明基因D/d位于Z染色体上,亲本的基因型为ZDZd、ZDW。A、正常体壁的雌雄亲本杂交,F1中雄性全部为正常体壁,雌性正常体壁油质体壁=11,说明基因D/
32、d位于Z染色体上,W染色体上没有其等位基因,A正确;B、由分析可知,亲本正常体壁雌性与正常体壁雄性的基因型为ZDW、ZDZd,雄性亲本为杂合子,B错误;C、由于d基因使卵细胞致死,即群体中没有Zd类型的卵细胞,因此群体中不可能出现油质体壁ZdZd,C正确;D、题中F1的雌性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为ZdWZDW=11,由于基因d使卵细胞致死,所以群体中卵细胞的基因型和比例为ZDW=12,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理论上产生的后代中雌雄比例为21,D错误。故选BD。20、某雌雄异株植物,性别决定为XY型,其叶型有宽卵型和倒卵型两种,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纯种植株进行的杂交实验如下:实验1:宽卵型倒卵型子代
33、雌株全为宽卵型,雄株全为宽卵型实验2:倒卵型宽卵型子代雌株全为宽卵型,雄株全为倒卵型根据以上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实验1.2子代中的雌性植株基因型不同B实验2结果说明控制叶型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C仅根据实验2无法判断两种叶型的显隐性关系D实验1子代雌雄杂交的后代不出现雌性倒卵型植株答案:AC分析:实验1:宽卵型与倒卵型杂交,子代均为宽卵型,说明宽卵型对倒卵型为显性性状;实验2:纯种的倒卵型与宽卵型杂交,子代雌株与父本相同,全为宽卵型,雄株与母本相同,全为倒卵型,说明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宽卵型对倒卵型为显性性状。ABC、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根
34、据上述任意一个实验均能说明宽卵型对倒卵型为显性性状,若相关的基因用B、b表示,实验1亲本的基因型为XBXB、XbY,子代雌雄株的基因型依次为XBXb、XBY,实验2亲本的基因型为XbXb、XBY,子代雌雄株的基因型依次为XBXb、XbY,即实验1.2子代中的雌性植株基因型相同,AC错误,B正确;D、实验1子代雌(XBXb)雄(XBY)杂交的后代雌株的基因型为XBXB、XBXb,不会出现雌性倒卵型植株,D正确。故选AC。21、果蝇的红眼与白眼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有眼与无眼由另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已知A/a与B/b不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一只无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交配,F
35、1全为红眼,让F1随机交配得F2,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眼雌果蝇:无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白眼雄果蝇:无眼雄果蝇=6:2:3:3:2。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性状BA/a与B/b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F1红眼雄果蝇测交子代中红眼占1/2DF2红眼雌果蝇产生配子的基因型有四种答案:ABD分析:分析题意,分别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可知:雌/雄果蝇中:有眼:无眼=3:1,说明有眼为显性性状,有眼与无眼的遗传与性别无关,因此A/a位于常染色体上,F1的基因型均为Aa;有眼雌果蝇均为红眼,有眼雄果蝇红眼、白眼均有,说明红眼为显性性状,红眼与白眼的遗传与性别有关,由于题干已知“A/a与
36、B/b不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因此B/b位于X染色体上,F1的基因型分别为XBXb和XBY。A、由分析可知,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性状,A正确;B、由分析可知,A/a位于常染色体上,B/b位于X染色体上,故A/a与B/b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C、F1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F1红眼雄果蝇测交(AaXBYaaXbXb)子代中红眼(AaXBXb)占1/21/2=1/4,C错误;D、F2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有AAXBXb、AaXBXb、AAXBXB、AaXBXB,产生配子的基因型有四种,D正确。故选ABD。22、下图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家系
37、图,其中一种遗传病为伴性遗传。人群中乙病的发病率为1/25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II3和6的基因型相同C若1与某正常男性结婚,所生正常孩子的概率为25/51D若3和4再生一个孩子,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1/34答案:BCD分析:1.根据2和3不患乙病,但3为患乙病的女性可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相关的基因为A/a;根据其中一种遗传病为伴性遗传可知,甲病为伴性遗传病,图中存在甲病女患者,故为伴X遗传病,又因为3患甲病,而1正常,故可以确定甲病不属于伴X隐性遗传,应为伴X显性遗传病,设相关的基因为B/b。2.根据人群中乙病的发病率为1
38、/256,可知a基因频率为1/16,A基因频率为15/16,则AA=15/1615/16=225/256,Aa=21/1615/16=30/256。A、根据分析可知,图中甲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而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错误;B、3患甲病和乙病,基因型为aaXBXb,3的基因型为AaXbXb,4患乙病,其基因型为aaXbY,则6为AaXbXb,故3和6的基因型相同,B正确;C、2和3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Y、AaXbXb,则1为1/3AAXBXb或2/3AaXBXb,正常男性关于乙病的基因型为AA或A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其中Aa的概率为30/256(30/256+225/256)=2/1
39、7,二者婚配的后代所生正常孩子的概率为25/51,C正确;D、3的基因型为aaXBXb,4甲病的基因型为XbY,乙病相关的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30/256(30/256+225/256)=2/17,为AA的概率为1-2/17=15/17,后代患乙病的概率为2/171/2=1/17,患甲病的概率为1/2,所以二者再生一个孩子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1/171/2=1/34,D正确。故选BCD。23、某雌雄异株植物(XY型)花萼的颜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花萼的紫色和黄色由基因A、a控制,基因B、b中某个基因可使形成花萼色素的酶失活而呈现白色。一株紫色雌性植株与若干株白色纯合雄性植株杂交,F1中雌
40、株花萼紫色:黄色:白色=3:1:4,雄株花萼紫色:黄色:白色=1:1:2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等位基因A、a位于X染色体上BB基因抑制形成花萼色素酶的活性,雌性亲本的基因型是bbXAXaCF1雌性植株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1/8DF1植株中的紫色植株随机交配,产生的F2中黄色植株所占的比例为1/8答案:AD分析:一株紫色雌性植株与若干株白色纯合雄性植株杂交,F1雌株与雄株中的表现型比例不同,由于花萼的颜色受到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说明有一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有一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紫色植株肯定含有A基因,由于“基因B、b中某个基因可使形成花萼色素的酶失活而呈现白色”,如果是由B基因
41、存在导致白色的形成,根据题干信息“一株紫色的雌性植株与若干株白色纯合雄性植株杂交”,则白色纯合雄株一定含有BB或XBY,子代雌株都是B_或XBX-,全部表现为白色,不符合题意,因此是因为b基因的存在导致白色的出现,假设等位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B、b位于X染色体上,单独分析每一对等位基因,子代雄株的X染色体来自于雌株,且子代雄株出现了白色,因此亲代雌株的基因型一定为XBXb,由于子代出现紫色和黄色且雄株的紫色:黄色=1:1,故双亲的基因型一定为Aa和aa。故亲本紫色雌性植株的基因型为AaXBXb,而若干株亲本白色纯合雄性植株的基因型为aaXbY或aaXBY,若亲本白色纯合雄性植株只有aaX
42、bY,则后代F1中雌株花萼紫色(AaXBXb):黄色(aaXBXb):白色(AaXbXb和aaXbXb)=1:1:2,若亲本白色纯合雄性植株只有aaXBY,则后代F1中雌株花萼紫色(AaXBX-):黄色(aaXBX-)=1:1,无论何种情况(包括亲本白色纯合雄性植株同时含有aaXbY和aaXBY),F1中雌株花萼紫色与黄色的比例一定为1:1,与题意不符合,所以A/a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B/b位于常染色体上。则紫色基因型是B_XA_,黄色基因型B_XaXa和B_XaY,白色基因型是bb-。一株紫色的雌性植株(B_XAX_)与若干株白色纯合雄性植株(bbX-Y)杂交,形成的F1雌株花萼紫色:黄色
43、:白色=3:1:4,雄株花萼紫色:黄色:白色=1:1:2,由于子代出现了白色,因此亲代雄株一定是bb,雄株的X染色体来自于雌株,且子代雄株出现了黄色,因此亲代紫色雌株的基因型是BbXAXa,F1中雌株花萼紫色:黄色:白色=3:1:4,由(3:1)(1:1)变形而来,因此亲代白色纯合雄性植株基因型有bbXAY:bbXaY=1:1。A、由分析可知,A/a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b位于常染色体上,A正确;B、由分析可知,b基因(纯合)抑制形成花萼色素酶的活性,雌性亲本的基因型是BbXAXa,B错误;C、亲代紫色雌株的基因型是BbXAXa,亲代白色纯合雄性植株基因型有1/2bbXAY,1/2bbXaY
44、,单独分析每一对:F1雌性植株中Bb:bb=1:1,XAXA:XAXa:XaXa=1:2:1。所以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1/21/2=1/4,C错误;D、单独分析每一对,F1紫色植株的基因型为Bb,随机交配,产生的F2中B-:bb=3:1,F1植株中的雌性紫色植株的基因型为XAXA:XAXa=1:2,产生的XA:Xa=2:1,F1植株中的雄性紫色植株的基因型为XAY,产生的XA:Y=1:1,随机交配,产生的F2中XAXA:XAXa:XAY:XaY=2:1:2:1,故黄色植株(B-XaY)所占的比例为3/41/6=1/8,D正确。故选AD。24、如图是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假设这种遗传病在人群中的
45、发病率为19%,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此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8与4属于近亲,二人若婚配,生出此病患者的几率会增加B此病通常体现为世代连续发病,且男性患者通常多于女性患者C9与11的基因型相同,6一定为杂合子D若12与一患有该病的女性结婚,他们所生的子女正常的概率为938答案:AB分析:分析系谱图:4和5患病,9正常,说明为显性遗传病,又6患病,而6正常,则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假设用A/a表示控制该病的等位基因。A、由分析可知:此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图中8与4属于近亲,但二人都正常,若婚配,生出此病患者的几率为0,A错误;B、此病通常体现为世代连续发病,且男性与女性患病
46、率相同,B错误;C、由于12正常,基因型为aa,9与11的基因型相同,即为Aa;6有正常孩子,一定为杂合子,C正确;D、若12(Aa)与一患有该病的女性结婚,这种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9%,即A_=19%,aa=81%,a%=0.9,A%=0.1,因此Aa的概率=20.90.1/(10.90.9)=18/19,因此他们所生的子女正常的概率为1/418/199/38,D正确。故选AB。小提示:25、果蝇的红眼对白眼为显性,为伴X遗传,灰身与黑身、长翅与截翅各由一对基因控制,显隐性关系及其位于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上未知。纯合红眼黑身长翅雌果蝇与白眼灰身截翅雄果蝇杂交,F1相互杂交,F2中体色与翅型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灰身长翅:灰身截翅:黑身长翅:黑身截翅=9331。F2表现型中不可能出现()A黑身全为雄性B截翅全为雄性C长翅全为雌性D截翅全为白眼答案:AC分析:假设控制红眼和白眼的基因用W、w表示,控制黑身和灰身的基因用A、a表示,控制长翅和截翅的基因用B、b表示,已知F2中灰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