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职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及教育策略(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2158934 上传时间:2024-05-21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2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及教育策略(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中职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及教育策略(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中职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及教育策略(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中职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及教育策略(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中职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及教育策略(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文摘要- 46 -目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在中小学中已经普遍开展,但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对薄弱,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存在着许多误区。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在学习心理、个性心理、人际关系心理、自我认识心理、情绪情感心理及择业心理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受到社会不良风气、不良信息、社会对中职生的歧视和人才使用上的偏见等大环境的浸染,也与中职校在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方法上的某些失误和偏差紧密相联;既受到家庭结构、家庭氛围特别是父母亲的教养态度、教育行为的影响,也与中职生自身个体心理发育不成熟息息相关。加强对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2、。具体途径有: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努力营造和谐的中职生社会心理生态环境,构建科学高效的中职校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建立稳定的中职生心理健康家庭保障体系,最终形成一种以社会需要为基准,以学校教育为主导,以家庭教育为保障的自我教育心理系统。关键词:中 职 生 心 理 健 康 现 状 原 因 教 育 策略AbstractAt present,the education in psychology health is paid more and more respect to,but the education in psychology health for the students in second

3、ary vocational schools is rather weak and it does not get much recognition, There are many mistakes Situations of the psychology health in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are not worth of being optimisticA lot of problems exist in their psychology of study,personality,personal relationships,self-re

4、alization,sex, emotion,choosing jobs and etcThe causes result in many aspects. The students are influenced by such enormous environment as the bad society custom,bad information,looking down upon them from our society and the prejudice on the using of the talented personsThey are also connected with

5、 some faults and deflections of teaching ways and teaching methods in which the vocational schools practice their students in their psychology healthThey are affected not only their family structure,their family atmosphere especially their parents teaching attitudes and teaching behaviors,but also t

6、he immature psychological growth of their ownIt is urgent to enhance the education in psychology of the student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The specified approaches are improving peoples cognitions;transferring peoples ideas;trying our best to construct the harmoniously social psychology existin

7、g environment;building scientific and efficient mechanism of education of psychology health at school center;Performing a stable,home and secure system of psychology health of the students in these schoolsEventually a self-education psychological system is formed,which is on the basis of social,need

8、s level,ruled by family education and secured by school educationKey words:the student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psychology health;current situation;causes; counter measure 前 言早在半个多世纪之前,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就提醒人们,要防止远比自然灾害更危险的人类心灵疾病的蔓延。他认为,随着人们对外部空间的拓展,人对心灵的提升停滞了;人们在智力方面收获过剩,心灵方面却沦丧殆尽。精神生活中的深度不安折磨着现代社会中最敏

9、感的人:苦闷,焦,孤独。几十年过去了,荣格的担心成为了现实。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加剧,许多人不堪重负,精神濒临崩溃的边缘。杀人、自杀等恶性事件频频发生,抑郁症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世纪病”。 转 引 自 张 玲 等 著 : 心 理 健 康 研 究 与 指 导 , 教 育 科 学 出 版 社 , 年还有更多的人,虽然表面看来一切正常,但内心也在默默地忍受越来越大的心理压力。作为思想最活跃、感受最灵敏、对自己期望很高、对挫折的承受力不强的一个特殊群体,青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正经受着极大的威胁和考验。近几年各地区所作的调查都显示出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严峻性。年月日光明日报报道,我国高中学生存在中度心理问题

10、的比例为,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比例为。 光 明 日 报 , 【 】 年 月 日年国家教委对全国万名大学生抽样调查,其结果表明大学生心理疾患率高达。在年月召开的全国第六届大学生心理咨询交流会上,一些专家提供了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分层次调查数据,数据表明大学生心理疾患率达左右 转 引 自 胡 凯 等 著 : 我 国 大 学 生心理 健 康 教 育 模 式 , 湖 南 省 高 校 思 想 政 治 教育研 究 优 秀 论 文 选 。由此可见,目前学生中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二十世纪教育改革运动的产物,由于既符合现代教育的思想,又能进一步丰

11、富甚至提升现代教育的精神,因此,在短短数十年间就迅速成为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开展的教育活动。美国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日本在五十年代就已经在学校设有专职或兼职的学校心理学工作者从事心理辅教育硕十学伊论文导工作。当今,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学校心理辅导与教学工作被喻为现代学校的两个轮子。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兴起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经过近二十年代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开始“显山露水”,特别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迅速。年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和年月日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都十分明确地指出要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国有一

12、大批学者、专家和广大教师认真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有关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心理辅导等方面的课题越来越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出版物如专著、教材和科普读书层出不穷。其中质量较高、影响较大的当属一些重大研究课题组编写的理论专著、教材及参考书,如丛立新主编的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吴增强主编的现代学校心理辅导从书(册,上海教育出版社)和学校心理辅导活动指南江海燕主编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丛书、张履祥主编的学生心理素质结构优化指导丛书、沃建中主编的中小学生心理导向丛书、袁振国主编的心理健康研究与指导。另外,还有林崇德、郑日昌、刘华山、陈家麟等人撰写的学术专著等等。综观这些理论专著

13、,他们的研究主要集中表现在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等关键问题上。关于心理健康标准,形成了以发展标准为主的取向;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构建表现出了综合化取向,一是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结构综合化(一种有代表性的意见是主张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应由八个基本部分组成即“适应学习、适应生活、适应人际交往、学会做人、发展智能、发展个性、发展社会性、发展创造性”; 陈旭,张大均: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模式探析,教育研究,()二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构想综合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呈现出整合取向,提出了一种理想的模式即“生理一心理一社会一教育模式”。 张大均: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心理素质,河北师范大学

14、学报(教育科学版),伴随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蓬勃发展,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中职校)心理健康教育也从无到有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一大批有志之士开展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以下简称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有的学者通过对中职生心理健康标准的分析,提出了加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有的通过中职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分析,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有的就加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行了探讨;有的对近几年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述评,还有的学者进行了一些实证研究等等。不过,与大学生、中小学生相比,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处于相对被忽视的尴尬

15、境地。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关系着中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中职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目前,由于社会环境的浸染,学校教育的失重,家庭教育的失误,以及中职生自身认识上的偏差等各种原因,中职生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了中职生的健康成长,影响了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加强和重视对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本人从事中职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年,经历了中职校的辉煌到低迷再到慢慢回升这样一个曲折的过程。在这样一个知识经济时代,我深深感到中职生是在夹缝中求生存,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压力使得中职生心理负荷过重。而人们

16、对这一群体责怪的多,了解的少。加强对中职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和研究,作为中职校的思想政治教师责无旁贷。正是基于这一神圣的使命,我深入各中职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调查研究,希望通过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研究试图能唤起人们对中职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注,激发中职校领导、老师的使命感,加大对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力度,以实现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要求,实现教育的公平;也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能够起到一种抛砖引玉的作用,通过广大专家学者和教育工作者的研究和实践,力求完善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推动中职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建设,丰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一、 当前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中

17、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中职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中职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发现中职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中职生心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建议,为中职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事实依据,促进中职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有效地开展。年月,笔者采用问卷与访谈两种调查形式,随机取样调查了我校学生,获得了中职生心理健康现状的基本信息。调查的对象主要是一至三年级的学生,共发问卷份,收回有效试卷份,男生人,女生人,有效回收率。其中一年级人数最多,三年级人数最少,男女比例约为:。问卷的编制依据心理健康的内涵与内容标准,结合中职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日常生活、学习活动的实际并参照了一自评量表、

18、自测健康评定量表()和段安蜀的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态的调查、贺文瑾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孟淑青的中专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盛宏寿的江西省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研究的调查报告中的部分内容,编制了包含心理健康内容的题目。题目内容对每一个中职生来说都有普遍性和代表性,是中职生有所感、有所知或有所做的,共计个题目,涉及到人际关系、自我认识、情绪情感、择业心理、个性心理、学习心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等九个大的方面。经过五易其稿,最后才定稿(量表的内容见附录)。该量表每个项目采用二级评分制,正向问题回答“是”者记分,回答“否”者记分;反向问题回答“是”者记分,回答“否”者记分。两类记分

19、法的题目也尽量间隔排列,以避免产生系统误差。问卷数据由统计。测试结果分为四类:分数小于分者为健康水平高;分数在分之间者为健康水平中等;分数在分之间者为健康水平较低;分数在分之间者为健康水平低。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中职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着诸多误区,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虚无化。调查中发现,绝大部分中职校没有专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既使开设了这门课程,领导、老师也把它当作可有可无的事情,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教师安排随意化。目前,中职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多数是政治教师或其他从事德育的人,其专业的思维定式使得他们习惯于把中职生的心理问题当作思想品德问题,用德育的方式方法来

20、处理、对待中职生的心理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其应有的特色、生气和吸引力。()教育载体课堂化。有的中职校狭隘地理解心理教育的载体,将心理教育的空间局限在课堂上,片面地追求心理教育课程的开设,认为开课了,心理教育就到位了。教师只是在课堂上向学生灌输一些心理学或心理健康的有关名词、定义,要求学生记忆一些心理原理和规律,甚至像其他课程一样机械设定知识体系、目标和教学过程。采用考试或心理测验的方式来评价中职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发展,使得心理教育流于形式,空乏无力。这种做法不但没有提高中职生的心理素质,反而加重了中职生的心理负担,出现了事与愿违、适得其反的结果。()教育对象个别化。有的

21、中职校把心理教育的主要任务和工作对象放在解决少数学生的心理障碍与疾病上,忽视和消极对待绝大多数学生,导致大多数学生心理发展的需求得不到合理满足,心理健康的整体水平得不到真正提高,从而使中职校心理教育的路越走越窄。()教育技术简单化。有的中职校几乎将心理测验等同于心理教育,强制或半强制地要求所有学生参加各种心理测验,似乎惟有心理测验才是科学手段,似乎只有对学生进行名目繁多的心理测验,才能促进中职校心理教育的蓬勃发展。有的中职校不考虑心理测验的社会文化背景,直接移用国外的心理量表,并且随意地将心理测验的结果公开,轻率地、武断地给中职生的心理状况下结论、贴标签等等。()教育过程形式化。有的中职校把心

22、理教育看作一种时髦的教育口号和标志,抓心理教育只是为了满足一时之需,如应付检查、评比、达标等。开展一些名不符实的心理教育活动,为的是对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有一个“交待”。一些中职校的心理教育机构形同虚设,使中职校心理教育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所有这些误区的存在都源于当前我国中职校心理教育的功利化倾向。当然,在中职校心理教育发展的初期,出现“盲动和浮躁”是在所难免的。但需要指出的是,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匡正,很可能会使我国中职校心理教育事业偏离健康发展的轨道而误入歧途。、中职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了一定的认识。具体见表表问题答案比率“你认为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吗?”是否“你听说过心理健康教育吗?”是

23、否“你认为心理咨询是一件难以启齿的事情吗?”是否“你希望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相应的活动吗?”是否从以上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到,尽管大多数中职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但是由于中职生接受信息渠道的增多,大多数中职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希望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本次调查共人,分以下的人,占;一分的人,占;分的人,占;分的人,占。数据显示,的中职生存在各种程度的不良心理反应,的中职生存在各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敏感、忧郁、偏执、焦虑、学习、个性心理等几个方面。(二)中职生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中职生的年龄一般在岁。在这个阶段,个体

24、的自我意识有了很大发展,独立感与成人感迅速增长。他们越来越注重他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渴望他人对自己的尊重与理解。但由于受自身强烈的自尊心的驱使,常常在某些问题上表现得十分敏感,而且有时缺乏自信。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的成熟,情感的烦恼也随之产生。处于这一年龄阶段的中职生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矛盾:勤俭节约思想与超前消费意识的矛盾;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矛盾;接受信息量大与识辩能力不强的矛盾;情感的开放性与闭锁性的矛盾;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期望过高与就业困难的矛盾等等。这些心理上的矛盾与冲突对中职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一定的障碍。从调查和访谈中发现中职生的心理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

25、学习心理问题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它占据了学生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而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出现的很多问题也与学习活动密切相关。学习心理与学习成绩是相互影响的,一方面,只有具有良好的学习心理,学生的学习效果才会提高,学习成绩才能达到较高的水平;另一方面,只有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了不错的成绩,体验到了学习的意义与乐趣,才能好学、乐学。胡清芬:走向心理健康:学校篇,华文出版社,年第版,第页因此,正确的学习态度,适当的学习动机,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是中职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相对于初中教育来说,中职生学习的主要特点是知识量大,进度快,能力和自觉性要求高。但“你 感觉 学习 压力 大吗 ?

26、”绝大多数中职生学习基础差,适应能力不强,缺乏应付这种变化的心理准备,产生了诸多学习上的心理问题。表现在:()学习目标不明,动力不足。如在对“你觉得学习没有目标,无动力,学起来没有劲吗?”和“你觉得学习不用功吗?”的回答中,分别有和的学生回答为“是”。通过学生对这二个问题的回答,可以看出超过一半的中职生对进入中职校学习显得自信心不足,他们的动机十分模糊,他们不知道自己究竟为什么要学习,只是觉得这个年龄不读书不行,其他人都这样,自己不这样家长也不会答应。他们要么对学习缺乏兴趣,没有长远的学习目标,学习的主动性和努力程度很低;要么过分追求学习上的急功近利和“短平快”,不愿意也不喜欢学习文化基础课和

27、思想品德课,觉得学了将来没有用等于在浪费时间,还不如不学。()学习信心不足,焦虑现象普遍。具体情况见表:表问题答案比率“ 你 认 为 补 考 对 自 己 有 较 大 影 响 吗 ?是否“ 你 上 课 注 意 力 难 以 集 中 吗 ?”是否“你觉得自己的能力比高中生差吗?”是否“你感觉学习压力大吗?”是否“你觉得自己是一个好学生吗?”是否从以上数据中可以得知,大部分中职生由于缺乏学习动力,上课注意力很难集中,对考试或某些课程的学习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恐惧心理,有明显的厌学情绪和行为。还有一部分中职生读不进书又不得不读,在家中瞒着父母,在学校应付老师,对学习有着“剪不断,理还乱”,摆脱不掉的心理压力

28、。有的中职生虽然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也制订了学习计划,但由于不知道怎样学更科学、更合理,没有掌握基本的学习策略,再加上学习基础较差,因而存在着想学又学不好的心理压力,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人际交往心理问题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能独自生活的人,不是野兽就是上帝。转引自张玲等著:心理健康研究与指导,教育科学出版社,年,第页社会是由人构成的,在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与他人交往,形成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而人际关系的好坏又作为一种社会心理因素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并进而影响身心健康。我国医学心理学家丁瓒教授说:“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

29、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的。”转引自李晖,郭林春汤腊冬主编:心理素质培育,中国经济出版社,年因此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中职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依据。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人际交往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心理成分。其中任何一种心理成分出现偏差,都有可能产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而中职生的人际交往问题也是因为认知、情感及行为偏差引起的。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这些方面:()代际交往隔阂严重在问卷调查中有的中职生由于与父母沟通交流比较困难,很难处理好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他们经常埋怨父母不理解、不尊重自己。还有的中职生认为自己的家庭生活不幸福,由于得不到家庭的温暖,他们不愿意回家,无视父母的存在和价值,

30、与父母的矛盾冲突不断,甚至可能产生严重的行为冲突。()师生交往缺乏信任在问卷调查中,有的中职生认为和老师交流有困难,特别是女学生与男老师的交流更为困难,高年级的情况稍好。师生间交流困难主要是双方缺乏必要的沟通。一些中职生对中职校的老师有一种疏远感,想与老师亲近又怕受冷落。一旦老师在处理或对待与自己相关的事情不够恰当时,便会产生强烈的不满或偏见,形成对立情绪,出现逆反行为,不配合、不支持老师的工作。有的中职校教师主动与学生沟通不够,以致于师生关系只是纯粹的教与学的关系,师生间关系淡漠。()异性交往出现偏差随着性意识的觉醒,中职生已经逐步度过了异性疏远期,渴望与异性多接触,和异性谈话会觉得十分高兴

31、,和异性在一起活动感到特别兴奋、愉快。他们渴望有能够亲近的异性朋友,希望建立良好的异性交往关系。由于情感的冲动性,不少中职生分不清友谊和爱情的界限,不能理智对待自己艨胧的情愫,过早地追求所谓的爱情,因而中职生早恋现象比较普遍,由此而引发的中职生品德心理问题和性行为过错等违纪现象比较多见。在谈到对早恋的看法时,认为早恋是一只青涩的果子,不宣摘的学生占;担心早恋会影响学习,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的学生占;认为早恋是处于青春期男女的一种正常的情感表达的学生占;持早恋只要不影响学习就行的观点的学生占,还有的学生选择“没感觉”这一选项。这说明超过一半的中职生对早恋持支持态度,有的学生甚至认为在中专不谈恋爱是

32、一种人生遗撼。但是另一方面,有的中职生害怕与异性交往,出现异性交往恐惧症。他们对那些喜欢与异性交往的同伴怀有一种不可言喻的敌意。这些都造成了中职生交往障碍,妨碍了中职生正常的人际交往。()网络交往失度失控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中职生都有上网的经历,其中经常上网的占。如今,不少中职生偏重于“人机”对话式的网上人际交往,热衷于网络交友,迷恋上网寻找所谓的友谊,甚至为此荒废了学业。在网络世界里,更有一些中职生有一种“特别自由”的感觉和“为所欲为”的冲动,自我约束力不足和道德自律意识不强,违背网络交往道德规范,做一些平时不可能做也明显是不道德的行为,如粗言恶语、人身攻击、网恋或多角恋等。沉溺于网络交

33、往容易导致中职生忽视真实可信的人际关系,使得人际关系更加冷漠,造成人际情感的逐渐萎缩,产生严重的人际交往心理障碍。、自我意识心理问题自我意识,是意识的核心部分,就是对“自我”的意识,或者说就是自己对自己的认知,是自我概念、自我评价、自我理想的辩证统一。它包括个体对自己的存在以及自己对周围的人或物的关系的认识。“自我意识”一般包括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层意义,即知、情、意的统一。恰当的自我认识,真实的自我体验,合理的自我控制是健康的自我意识的特点,也是中职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但是,在调查中发现,相当一部分中职生缺乏正确的自我意识。表现在:()严重的自卑自贱心理自卑心理是个体在外界的消

34、极暗示下,由于现实“我”与理想“我”之间产生强烈的反差而引起的自我贬低、自我否定的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它的外在表现就是看不起自己,对个人的能力与品质做出不符合实际的偏低评价,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即使对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也往往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问卷显示,的中职生对自己的身材相貌不满意,的中职生没有一定的兴趣和特长,的中职生觉得自己活得没有价值,的中职生觉得自己没有优点。这说明部分中职生由于长期处在被别人瞧不起的地位,常常听到的是指责和不满,常常看到的是歧视的眼光,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矮人三分”,容易出现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等消极表现。()一定的自私自利心理从调查结果来看,的中职

35、生能够主动帮助别人,在需要帮助时也能够寻求别人的援助,但也有的中职生特别是独生子女中职生过分关注自己的感受,而很少考虑甚至丝毫不考虑别人的想法和利益;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却很少去考虑尊重别人;希望索取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但不愿意去真诚地关心帮助别人。的中职生存有嫉妒心理,特别是女生,她们看不得别人比自己强,总是想方设法贬低别人以抬高自己。部分中职生以“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表现为时时处处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得失,却很少自觉地关心他人和集体。()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在调查中发现有的中职生不能接受别人的批评,这一部分中职生由于在家庭生活中长期以自我为中心,习惯于随

36、意支配、指使别人,听不进别人的批评,进入中职校后仍然希望别人围着自己转,但现实情况正相反,许多独生子女中职生就会产生严重的失落感。由于缺乏合理正当的表现机会,一些中职生就试图通过逆反的或对立的角色和行为如夸张炫耀、标新立异、逆反言行等表现来突出自我的存在,设法引起别人对自己的关注,以此获得异常的自我满足感。、情绪情感心理问题情绪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而产生的心理体验,是伴随特定生理反应与外部表现的一种心理过程。正如诺尔曼丹森所言:情感规定着人的存在。没有情感的日常生活将是一种毫无生气、缺乏内在价值、缺少道德意义、空虚乏味而又充满无穷无尽交易的生活。因为一个真正的人,必须是一个具有

37、丰富情感的人。所以他认为,情感的本质就是自我的感受。 转引自张玲等著:心理健康研究与指导,教育科学出版社,年,第页常言道:“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俄国伟大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指出:“愉快可以使你对生命的每一次跳动,对于生活的每一印象易于感受,不论躯体和精神性的愉快都是如此,可以使身体发展,身体健康。” 转引自张承芬、孙维胜主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警官教育出版社,年,第页确实,情绪情感不仅影响一个人的身体健康而且还影响人的心理健康与人格发展。因此,保持积极的情绪,进行丰富的情感体验是中职生心理健康的又一标志。但是由于中职生的年龄大多在岁之间,他们正值青春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高潮阶

38、段,也是最富于激情的时期,他们的情绪情感具有自身的特点。()情绪不稳定,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处于青年初期的中职生具有明显的情绪两极性,容易出现高强度的兴奋、激动,或是极端的愤怒、悲观。他们的情绪变化很快,常常是稍遇刺激,即刻爆发,出现偏激情绪和极端的行为方式,冲动性强,理智性差。在问卷调查中有的中职生容易烦恼和激动,情绪躁动不安,动不动就想哭,有时又会大惊小怪,给人一种装腔作势、无病呻吟的印象;有的中职生动不动就与同学、朋友争论,甚至发生激烈的争执;有的中职生总是不能控制地大发脾气,稍不如意就大叫大喊或摔砸东西。()情感严重压抑,情绪体验消极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只有进入重点学校才是

39、进了大学的门,才有前途和出息,进入中职校,等于是成才道路上领到一张红牌,被判定“下场”或没出息。在社会和家庭的双重影响刺激下,中职生的心理压力增大,常常有身心疲惫感,觉得自己活得真累。特别是一些单亲家庭、特困家庭或家庭关系不和睦的中职生,不愿意和别人交流自己的真实感受,也不善于合理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更容易产生抑郁、焦虑、悲观等消极情绪体验。具体情况见表:表:问题答案比率“你 感 到 孤 独 吗 ?”是否“ 你 无 缘 无 故 地 突 然 感 到 害 怕 吗 ?”是否“ 你 觉 得 无 聊 、 空 虚 吗 ?”是否“ 你 感 到 紧 张 或 容 易 紧 张 吗 ?”是否()感情容易受挫,承受能

40、力较弱。面对当今社会的文凭歧视和社会偏见,以及劳动力市场上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职生群体普遍感到巨大的压力和深受伤害,对生活逆境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清楚如何把握自己的命运。一些中职生稍遇挫折就觉得受不了,产生“还不如死了为好”的厌世心理。调查表明有的中职生曾有自杀的念头,有的中职生有打架的经历。这说明中职生应对挫折的能力比较薄弱。()情感表现冷漠,缺乏应有的激情。中职生应该是情感丰富,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一群人。但事实上,不少中职生情感冷漠,对人对事的态度冷淡,漠不关心,有时近乎“冷酷无情”,对集体活动冷眼旁观,置身于外,给人一种“看破红尘”的感觉。有的中职生不喜欢参加一些社会集体活动。有人说

41、中职生情感世界中的“冻土层”很厚,因为在初中阶段老师关爱的“阳光”照耀到他们的时间不仅短而且热量少。国外心理研究者指出:在现代社会中,不少青年在心理上处于“三无”状态,即无动于衷,谓之无情;缺乏活力,谓之无力;漠不关心,谓之无心。这在中职生中表现更为突出。、个性心理问题个性一般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亦即人在各种心理过程中经常地、一贯地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倾向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一定倾向性”是指人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等,“心理特征”则是指能力、气质、性格等。 张承芬,孙维胜主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警官教育出版社,年,第页心理倾向性和心理特征组成诸成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错综复杂地交织于一

42、个人身上,构成了人与人之间千差万别的个性。个性是人的心理行为的基础,也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心理基础,与人的心理健康有密切关系,因此,塑造良好的性格,发扬积极的气质特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健全的人格去面对生活的磨难是中职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但是由于中职生中“落水者”的心态、“失败者”的心态、“多余人”的心态比较普遍,使得他们难以拥有一个健康健全的人格和振奋向上的个性面貌。 贺文瑾: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祈,载教育与职业,()()缺乏应有的兴趣和爱好强烈的兴趣可以调动人们认识事物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是 人们活动的强有力的动机之一。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3、”爱因斯坦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转引自李晖,郭林春汤腊冬:心理素质培育,中国经济出版社,年,第页一个人做自己感兴趣的事,会表现得孜孜不倦,往往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但由于不少中职生是不得已才进入中职校的,他们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没有兴趣,更无所谓爱好。因而往往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思想上不求进步,学习上不思进取,生活上自由散漫,他们整天想着怎么样才能溜出校门,躲进网吧,在网络世界中放纵自己,沉沦下去。()社会适应能力较差从调查中发现的中职生不能妥善处理在学习生活中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不愉快的事情,的中职生不能较快地适应新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环境,的中职生不喜欢参加社会集体活动,的中职生没有较多可以与

44、自己分享快乐和忧伤的朋友。确实,现在的中职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由于受到来自长辈的过分关爱,生活自理能力差,缺乏集体生活的磨练,交际能力弱,难以顺利适应中职校的集体生活。()不良性格特征大量存在。具体情况见表表问题回答比率“你看到别人比你强就不舒服吗?是“你有与别人攀比的念头吗?”是“你有自杀的念头吗?”是“你感到大多数人不可相信吗?”是“你有打架的经历吗?”是“你有撒谎的经历吗?”是“你觉得无聊空虚吗?”是“你做事必须反复检查吗?”是“你容易烦恼和激动吗?”是“你常常难以入睡吗?”是这说明妒忌、敌对、孤僻、抑郁、神经质、偏执性、攻击性等不良的性格倾向已经成为相当一部分中职生的个性心理特征。一些

45、中职生可以毫不犹豫地说谎、欺骗甚至敲诈、偷盗,“边缘性人格”、“双重人格”在少数中职生言行举止中也有一定的表现。、择业心理问题中职生与普高生的培养目标不同,普高生的学习目标是为了考大学,而中职生学习的目标是为了学到一技之长找一份好工作,因此,择业就业就成了当前中职生非常关心、特别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确实,对于中职生来说,择业就业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的一项重要抉择。在这种抉择面前,他们的心情相当复杂,既兴奋又紧张还伴随着忧虑。()择业思维定势心理据调查,大部分中职生都希望能进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或外资企业工作,职位最好是管理人员,他们极不愿意到车间做普工。在他们看来,读了书还是去做普工还不如不读,根本不从发展的层面去思考问题。还有少数中职生为所学的热门专业所困,他们希望找到体面轻松、收入高待遇好的理想的工作岗位。一旦要放弃所学的专业,就显得无所适从,心理极度矛盾。()择业依赖退缩心理虽然现在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