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4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综合复习题(二十六)
1
选择题
1、下图中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 )
A.甲、丙两大洲可能曾经连为一体B.甲、丙两大洲之间距离不断缩短
C.鸵鸟具有长途飞行能力D.海牛具有远渡重洋的游泳能力
答案:A
从图中得知,甲是南美洲,丙是非洲,两大洲的轮廓相吻合和生物相似的特征证明了两大洲可能曾经连为一体。故A符合题意。
2、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 )
A.回归线B.赤道C.极圈D.本初子午线
答案:B
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A错误。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B正确。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C错误 。本初子午线是东经和西经的分界线,D错误。故选B。
小提示:
3、当灾害来袭时,掌握基本的求生自救方法,可以降低灾害带来的损伤,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当野外遇到龙卷风,应就近寻找低洼地伏于地面,且远离大树,以免砸伤
B.当地震发生时,应该立刻从楼梯跑到楼下躲避
C.在山区遭遇泥石流时,应沿着泥石流流动方向向下坡跑
D.遭遇洪水袭击来不及撤离时,应在身上捆绑重物,防止被洪水冲跑
答案:A
在野外遭遇龙卷风时,记住要快跑,但不要乱跑。应以最快的速度朝与龙卷风前进路线垂直的方向逃离,来不及逃离的,要迅速找一个低洼地趴下。正确的姿势是:脸朝下,闭上嘴巴和眼睛,用双手、双臂保护住头部;地震主要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多发生在板块的交界地带;当地震发生时,要保持镇静,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避震,在楼房里可用枕头护住头部,就近躲在床、桌下,千万不能跳楼、躲在窗下或乘电梯下楼,以免发生不必要的伤害;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应该往旁边与泥石流垂直的山坡上跑;遭遇洪水袭击来不及撤离时,应在身上捆绑重物,就沉入水底了,正确的做法是穿上救生衣,故本题选A。
小提示:野外求生虽因环境的差异,而致在方法上有所不同,但其内容则一,可分为下列九项:一、求生意志.二、求生计划.三、卫生与急救.四、方向判定.五、困难地形之克服.六、饮水食物的获得及处理.七、一般生活要领.八、紧急避难所的构筑.九、通信与联络.
4、关于某地(40°N,90°E)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半球、北半球、高纬度B.东半球、北半球、中纬度
C.东半球、南半球、中纬度D.西半球、北半球、低纬度
答案:B
由某地经纬度位置(40°N,90°E)可以看出,该地位于20°E以东的东半球,位于赤道以北的北半球,在30-60°之间的中纬度,故选B。
小提示:
5、据地震局专家介绍,虽然深圳地区近400年来无强震发生,但深圳一直是国家确定的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地震发生时,以下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在家中,选择浴室、厕所等有管道支撑的空间小、不易塌落空间避震,不能使用电梯
B.在教学楼内,应在老师的指挥下用书包护住头部,躲在安全位置;主震过后,迅速有序撤离
C.在操场或室外的应该马上回到教室去
D.在商场里,应躲在近处的大柱子和大商品旁边(避开商品陈列橱),或朝着没有障碍的通道躲避,然后屈身蹲下,等待地震平息
答案:C
若发生地震,我们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减轻损失.如:在家中,迅速关闭电源、燃气,选择浴室、厕所等空间小、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不能使用电梯;在教室,应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用书包护住头部,躲在课桌下、抓紧桌脚.主震过后,迅速有序的撤离教学楼。在操场或室外,马上蹲下或趴下,避开高大建筑物;无论在何处躲避,都要尽量用棉被、枕头、书包或其他软物体保护头部。所以当地震发生时,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有:迅速关闭电源、燃气,以免发生火灾;避开高大建筑物,以免被砸伤;注意保护头部等,千万不能返回教室内,要逃离到开阔的地带。故ABD选项正确,C错误,依据题意,故选C。
6、关于“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观点正确的是( )
A.现在的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自有地球以来便是如此
B.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以后都将固定不变
C.两亿年前地球上只有一块大陆,没有海洋
D.七大洲、四大洋是原始大陆分裂、缓慢漂移而形成的
答案:D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1912年提出了第一个提出“大陆漂移假说”,大陆漂移假说的内容是地球原先是由一块泛大陆被广泛海洋所包围,不断漂移形成现在的七大洲、四大洋,故答案选D。
7、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海陆变迁的是( )
A.荷兰的填海造陆
B.春夏秋冬、昼夜的交替
C.喜马拉雅山脉发现了海藻、海螺化石
D.我国东部海域海底发现水井和古河道
答案: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荷兰的围海造陆,属于海陆变迁现象;喜马拉雅山地区有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一片海洋,后来由于地壳隆起才抬升成为高山,属于海陆变迁的现象;我国东部海域海底发现水井和古河道属于海陆变迁的现象;春夏秋冬、昼夜的交替属于地球运动产生的现象,不属于海陆变迁的现象,依据题意,故选B。
8、地球上陆地和海洋的比例大约是
A.三分之二是陆地B.各占二分之一
C.四分之一是海洋D.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答案:D
我们生活的地球,从太空看是个蔚蓝色的美丽星球,它看上去更像“水球”。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小提示:本题考查世界海陆分布状况。
9、2012年5月下旬,意大利某地发生里氏5 .9级地震,造成人员伤亡。此次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该地位于
A.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碰撞挤压交界处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交界处
C.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交界处
D.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张裂交界处
答案:A
意大利地处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碰撞挤压交界处,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上,地壳活跃,因此意大利多火山、地震。故选A。
10、下列现象能说明海陆在不断变迁的是
A.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
B.两极冰川在不断融化,将会导致海平面不断上升
C.我国东海海域发现古河流的遗迹
D.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答案:C
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是地球公转运动的结果,与海陆变迁无关,A错误;两极冰川在不断融化,将会导致海平面不断上升,说明全球气候在变暖,不能说明海陆在不断变迁,B错误;我国东海海域发现古河流的遗迹,说明现在的海洋,曾经是一片陆地,体现海陆变迁,C正确;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是因为黄土高原植被破坏严重导致的,与海陆变迁无关,D错误。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提示:
11、四大洋中面积最小、最浅的大洋是( )
A.北冰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太平洋
答案:A
四大洋中面积最小、最浅的大洋是北冰洋;面积最大、最深的大洋是太平洋。故选A。
小提示:本题考查四大洋。
12、读图,能正确表示海洋和陆地面积比例的是( )
A.AB.BC.CD.D
答案:C
地球上海洋面积约占71%,陆地面积约占29%,地球表面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与图C所示比例一致,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3、关于世界陆地和海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分陆地,七分海洋B.世界上最大的大洋是印度洋
C.全球海陆分布均匀D.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是非洲大陆
答案:A
全球海陆分布不均匀的,地球上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29%,地球表面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故A符合题意。
14、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 )
A.苏伊士运河B.白令海峡C.巴拿马运河D.乌拉尔山脉
答案:C
分析:根据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全球共分为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七个大洲。七大洲之间有的相连,有的被运河或海峡分割,进行分析解答。
大洲之间往往以山脉、河流、湖泊、运河、海峡等地理事物为分界线。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该运河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C正确。苏伊士运河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A错误;亚洲与欧洲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D错误;白令海峡是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B错误;故选C。
小提示:本题考查大洲的分界线。
15、从下图看,陆地相对集中在( )
A.北半球和东半球B.北半球和西半球
C.南半球和东半球D.南半球和西半球
答案:A
读图可知,从左到右是西半球、东半球、北半球、南半球。从东西半球看,陆地集中在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陆地集中在北半球。故根据题意选A。
小提示:
16、北冰洋位于北极地区,环绕北冰洋的大洲有( )
A.北美洲、欧洲、非洲B.北美洲、欧洲、南美洲
C.亚洲、欧洲、大洋洲D.亚洲、欧洲、北美洲
答案:D
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彼此相连的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大西洋四个大洋。北冰洋位于北极地区,被亚洲、欧洲和北美洲所环抱。故选D。
17、下列大洲中,被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同时穿过的大洲是( )
A.非洲B.亚洲C.北美洲D.南美洲
答案:A
以上四个大洲中,非洲被赤道、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同时穿过,亚洲和北美洲都没有被南回归线穿过;南美洲没有被北回归线穿过,故选A。
18、蛟龙号深海探测器在大洋中发现新海底诞生且火山活动强烈的( )
A.大陆架B.大陆坡C.大洋中脊D.海沟
答案:C
海底地形包括:大陆架、大陆坡、洋盆、大洋中脊、海沟,其中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的延伸部分、深度般不超过200米,大洋中脊是海底地形中新海底诞生的地方,火山活动比较强烈。故C正确,ABD错误。故本题选C。
19、读海陆分布图,说法正确的是( )
A.陆地主要集中在南半球B.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C.世界海陆分布比较均匀D.南极以陆地为主,北极以海洋为主
答案:D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和东半球,排除A;地球上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29%,地球表面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世界海陆分布不均匀,北半球陆地面积小于海洋面积,排除BC;南极以陆地为主,北极以海洋为主,D正确;故选D。
20、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板块是( )
A.太平洋板块B.印度洋板块
C.美洲板块D.南极洲板块
答案:A
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位于海洋的板块为太平洋板块,其他板块海陆兼备,故选择答案A.
21、板块构造学说不能用来解释
A.火山、地震的分布
B.高大山脉的形成
C.东非大裂谷的形成
D.洪灾的发生
答案:D
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板块和板块之间运动频繁,但力的方向不同.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其运动方向相反,板块之间的距离不断扩张,造成断裂陷落,地表会产生裂谷或海洋;板块发生挤压运动时,其方向是相向运动,板块之间的距离缩小,地表还会不断隆起,形成山脉,故选D。
小提示:本题考查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22、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的是( )
A.哥伦布B.魏格纳C.麦哲伦D.阿蒙森
答案: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哥伦布是意大利探险家、航海家,大航海时代的主要人物之一,是地理大发现的先驱者发现新大陆,A错误。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的科学家是魏格纳,B正确。麦哲伦率领船队完成环球航行,C错误。阿蒙森是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人,D错误。故选B。
23、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 .0级大地震,根据下图,分析这次地震是由以下哪两大板块挤压形成
A.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B.北美板块和南美板块
C.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D.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答案:A
板块运动学说认为,各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四川汶川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
24、根据有关板块的知识,未来地中海的面积应( )
A.扩大B.缩小C.不变D.有时扩大有时缩小
答案:B
板块学说认为,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大致由六大板块和一些小板块构成。板块是不断运动的,包括挤压运动和张裂运动,挤压运动形成高山和高原,张裂运动形成裂谷和海洋,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而这两个板块是在做挤压运动,故地中海未来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小,甚至会消失,故B符合题意,故选B。
小提示:
25、海洋和陆地处于不断运动变化之中,下列海洋变为陆地的结构图中数字含义正确的是( )
A.①—自然原因B.②—地壳变动C.③—海平面上升D.④—填海造陆
答案:B
海陆变迁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人为原因,如填海造陆,一种是自然原因,如海平面的升降和地壳运动。图中由海洋变为陆地的过程中,①属于人为原因,因而对应的是填海造陆,故A错误;②③对应的是地壳运动和海平面升降,故B正确,C错误;④对应的自然原因,故D错误。依据题意,故选B。
26、 经度和纬度都是零的地点,位于:( )
A.北半球B.西半球
C.南半球D.东半球
答案:D
我们以赤道即0°纬线为界将地球划分为南北半球,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将地球划分为东西半球,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因此经度和纬度都是零的地点位于东半球,故本题选D。
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和地球仪。
27、在宇宙中看地球更像一个“水球”,原因是
A.地球表面全部是海洋B.地球上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C.地球被水汽所包围D.地球上没有水
答案:B
地球总面积约5 .1亿平方千米,海洋越占71%,陆地约占29%,即“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因此人们经常说应该把我们所生活的星球命名为“水球”更为贴切,主要就是因为地球表面七分为海洋,三分为陆地。故B符合题意。
28、下列关于地球表面形态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表面形态是固定不变的B.地球表面形态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C.地球表面形态自古就是这样的D.地球表面形态部分地区变化,部分地区不变
答案:B
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海洋可能变成陆地,陆地也可能变成海洋,地球表面形态既有海陆面积的变化,也有海陆分布的变化。根据题意排除ACD,故选B。
29、我们生活的地球,从太空看是颗蔚蓝色的美丽星球,下图是地球表面海洋与陆地面积比例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A.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B.南美洲全部分布在南半球
C.地球上分布着七大洲、四大洋D.地球上陆地与海洋之比为31∶69
答案:C
无论从哪个半球看,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积均大于陆地面积,故A错误;南美洲北部被赤道穿过,该大洲地跨南、北两半球,故B错误;地球上分布着七大洲、四大洋,故C正确;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故D错误。故选C。
30、海牛生活在热带浅海环境中,鸵鸟生活在陆地上且不会飞,它们分布在大西洋两岸的原因是( )
A.两个大陆上的人们进行国际贸易的结果
B.在地质时期,两个大陆曾是紧密相连的整体
C.海洋干涸或大洋海水变浅时,它们从一个大陆迁移到另一个大陆
D.两大陆间的距离不断缩小,在偶然的机会中,它们在两大陆间来回活动
答案:B
两个大陆上的人们进行国际贸易,并不是鸵鸟、海牛生活在大西洋两岸的原因,A错误;在地质时期,两个大陆曾是紧密相连的整体 ,后来经大陆板块的漂移,形成了现在的鸵鸟、海牛分布在大西洋两岸的情况,B正确;海洋干涸或大洋海水变浅时,它们从一个大陆迁移到另一个大陆,这种说法的可能性不大,C错误;大西洋在不断扩张,两大陆间的距离是不断扩大的,D错误。故选B。
31、a大洲与d大洲的地理分界线是
A.苏伊士运河B.直布罗陀海峡
C.白令海峡D.乌拉尔山(河)、高加索山脉
答案:C
从图中可以看出,a为亚洲,b为非洲,c为欧洲,d为北美洲,a大洲与d大洲的地理分界线是白令海峡,故选C项。
32、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且地面起伏较小的地形是
A.平原B.高原C.山地D.丘陵
答案:A
地球上的五种地形类型中,海拔在200米以下,且地面起伏较小的地形是平原,大部分分布在沿海或是河流的中下游地区,高原是海拔在500米以上,且四周较陡峭,山地的海拔在500米以上,地形崎岖;丘陵的海拔在200米—500米之间,地势起伏较大,故选A。
33、地球表面上有浩瀚的海洋和广阔的陆地,其中海洋面积所占的比例约是( )
A.29%B.55%C.71%D.45%
答案:C
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上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占29%,俗称地球表面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故排除ABD,选C。
小提示:
34、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还是亚洲非洲分界线的是:( )
A.苏伊士运河B.巴拿马运河C.白令海峡D.直布罗陀海峡
答案:A
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位于非洲东北部的苏伊士运河,该运河全部位于埃及境内,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也就是沟通了大西洋和印度洋,A正确;巴拿马运河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白令海峡是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沟通北冰洋和太平洋,直布罗陀海峡是非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沟通地中海和大西洋,BCD错误。故选A。
35、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板块是( )
A.太平洋板块B.印度洋板块C.亚欧板块D.南极洲板块
答案:A
在六大板块中,太平洋板块以太平洋为主体,几乎全部为海洋,A符合题意。除太平洋板块外,其余板块都包括大面积的陆地,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36、读大洲和大洋分布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太平洋
B.大洋①将缩小,大洋②将扩大
C.跨四个半球的大洲有亚洲和大洋洲,跨四个半球的大洋只有大西洋
D.非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
答案:B
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北冰洋,故A不符合题意;依据板块运动学说,①太平洋将缩小,②大西洋将扩大.故B符合题意;跨四个半球的大洲有亚洲和大洋洲,跨四个半球的大洋大西洋和太平洋,故C不符合题意;非洲与亚洲的陆上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故D不符合题意。
小提示:
37、图中,①②③④地均位于大西洋两岸的陆地,则②大洲是
A.欧洲B.南美洲
C.非洲D.北美洲
答案:B
由图中四个点都位于大西洋两岸的陆地可知,②是位于南半球,又是位于西经20°的西边,也就是位于西半球,可以判断②是南美洲,故选B.
小提示:本题考查大洲的判断的有关知识.
38、读世界轮廓图,图中数字①、②、③表示的大洋是( )
A.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B.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C.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D.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答案:B
读图可知,①表示的是太平洋;②表示的是大西洋;③表示的是印度洋,故答案选B。
39、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壳中比较活跃的地带是( )
A.板块内部
B.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
C.大陆内部
D.陆地与海洋交界地带
答案:B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坚硬岩石组成的岩石圈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故选B。
40、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B.欧洲是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
C.非洲是黑色人种的故乡D.南极洲是跨纬度最多的大洲
答案:D
亚洲地面起伏大,中部地势高,四周地势低,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故A正确;目前世界上共有20多个发达国家,它们主要分布在北美洲、欧洲、大洋洲;欧洲是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故B正确;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即非洲的中部和南部,主要分布着黑色人种,是黑色人种的故乡;故C正确;亚洲是跨纬度最多的大洲,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故D错误.根据题意,故选D.
小提示:本题考查七大洲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填空题
41、世界海陆比例:
地球表面有连续而广阔的海洋,陆地被海洋分割、包围。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______,而陆地面积仅占球表面积的______。因此人们常说,地球表面是“______”。
答案: 71% 29%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读图可知,世界上的海洋是连成一片的,而陆地被分割成许多块,海洋面积占全球面积的71%,陆地面积占全球面积的29%,海陆面积比例大约是7:3,即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小提示:
4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冰岛境内冰川和火山大范围并存,温泉广布,85%的人口利用地热取暖,被称为“冰与火之国”。如图是冰岛地形示意图。
冰岛位于板块张裂地带,多火山、温泉,____(能源)丰富。
答案:地热
冰岛位于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张裂地带,板块张裂,多火山、温泉,地热丰富。
小提示:
43、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________平原,最高的高原是________高原.
答案: 亚马孙 青藏
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位于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最高的高原是亚洲的青藏高原。
44、读图写出下列板块的名称。
A____板块;B____板块;C____板块;D____板块;E____板块;F____板块。
答案:A亚欧板块;B太平洋板块;C美洲板块;D印度洋板块;E非洲板块;F南极洲板块。
全球有六大板块组成,六大板块包括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依据位置,读图分析可知,图中A为亚洲和欧洲所在的亚欧板块;B为全部是海洋的太平洋板块;C为北美洲和南美洲组成的美洲板块;D为大洋洲所在的印度洋板块;E为非洲板块;F为地球最南端的南极洲板块。
小提示: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45、海陆变迁的例证:
例证一:科学家在北美洲落基山脉上发现了大量的三叶虫化石。三叶虫生活在距今约2 .4亿年~5 .6亿年前的海洋中,说明这里曾经是海洋,后来由于______地面隆起并抬升成为高山。
例证二:图瓦卢,这个陆地最高处只比海平面高出4 .5米的太平洋岛国,将成为全球第一个因______而全民迁移的国家。
例证三:日本是一个地窄人稠的岛国,多年来通过填海的方式扩大陆地面积,说明______可以使海洋变为陆地。
答案: 地壳变动 海平面上升 人类活动
世界上海洋和陆地是不断变化的,海陆变迁的事例很多。如科学家在北美洲落基山脉上发现了大量的三叶虫化石。说明这里曾将是海洋,后来由于地壳运动地面隆起并抬升成为高山;图瓦卢,是太平洋岛国,将成为全球第一个因海平面上升而全民迁移的国家,说明海平面升降也是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日本是多年来通过填海的方式扩大陆地面积,说明人类活动也可以使海洋变为陆地。
小提示:
46、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答案: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洲与欧洲同处亚欧大陆,两大洲的分界线也是洲界线中最长的,自北向南分别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
47、能够比较容易的判读处各种各样的地形,以及地势起伏的是________ 可以更直观的表示地面上沿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的是________
答案:分层设色图、地形剖面图
试题分析:分层设色图通过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海拔高度,对于地形的地势起伏一目了然,而要沿同一方向看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则用地形剖面图,可以更直观地看出此处的起伏和陡缓。
考点:本题考查如何用不同的地图看出地形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48、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位于________大陆,属于________洋板块。
答案: 亚欧; 印度洋
从板块构造示意图看出,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位于亚欧大陆上。
小提示: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大致划分为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
49、写出字母对应板块名字:A____B____C____D____E____F____
答案: 非洲板块 印度洋板块 亚欧板块 太平洋板块 美洲板块 南极洲板块
分析: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的运动着;这六大板块分别是A非洲板块、B印度洋板块、C亚欧板块、D太平洋板块、E美洲板块、F南极洲板块。
小提示:
50、七大洲的地形特点:
地势
地形
特色
亚洲
中间高,四周低
中部高原、山地为主,四周平原、丘陵
地势起伏最大的大洲
欧洲
南北高,中间低
平原为主
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
非洲
东南高、西北低
高原为主
北美洲
东西高,中间低
山地、高原为主
南美洲
西高东低
西部高大山脉,东部高原、平原交错
大洋洲
东西高,中间低
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
南极洲
地势低、海拔高
高原为主
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答案:非洲为高原大陆;北美洲呈南北纵列分布;南美洲呈东中西相间交错分布;大洋洲是“孤独”的大陆。
根据所学知识,非洲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地形以高原为主,总体上看地势较为平坦,为高原大陆;北美洲地势东西高,中间低,地形山地、高原为主,总体来看呈南北纵列分布;南美洲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上看西部为高大山脉,东部高原、平原交错,呈东中西相间交错分布;大洋洲地势东西高,中间低,地形上看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是“孤独”的大陆。
51、德国的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后来人们根据他的大陆漂移说,提出了________。
答案:板块构造学说
大陆漂移假说是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来的,后来的科学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所以答案是:板块构造学说。
52、地球上任何半球上都是______面积大于______面积(海洋/陆地)。从东西半球来看,陆地主要集中在______半球;南北半球来看,陆地主要集中在______半球。
答案: 海洋 陆地 东 北
将地球分为水半球和陆半球,陆半球上依然是海洋多于陆地。所以,无论怎样划分半球,都是海洋多于陆地,陆地集中于北半球、东半球。
53、地球的陆地面积占地表总面积的________%,海洋占地表面积的________%.
答案:29;71
地球上绝大部分地方被海洋覆盖,占了71%的海洋,而剩下29%为陆地,所以有“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说法。
54、世界之最:世界上最大的盆地是________ 盆地;
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________ 平原;
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是________高原;
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________ 高原;
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________ 山脉;
答案:刚果;亚马孙;巴西;青藏;安第斯
世界上最大的盆地位于非洲中部的刚果盆地,面积达到337万平方千米;最大的平原是位于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约500万平方千米;最大的高原是位于南美洲的巴西高原,约560万平方千米;最高的高原是位于亚洲中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屋脊”;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位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长达9000千米。
小提示:本题考查世界之最,这是对学生掌握世界地理的基本要求。
55、在板块的交界处,两个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_______或_______,两个板块发生碰撞,在陆地常常形成_______。
答案: 裂谷 海洋 山脉
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岩石圈并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大致划分为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停的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两个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和海洋,两个板块发生碰撞,在陆地常常形成山脉,故填“裂谷、海洋、山脉”。
56、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多火山地震( )
答案:错误
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火山地震少,故说法错误。
57、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大致划为________ 大板块。
答案:六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属于海洋板块,尤其是太平洋板块几乎全是海洋。
58、板块构造理论认为,板块的内部比较________ ,二板块边缘地壳运动比较________
答案: 稳定 活跃
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可知,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而在板块边缘地壳活动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灾害。
59、南、北美洲之间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___。亚洲、非洲的分界线是_____。
答案: 巴拿马运河 苏伊士运河
试题分析:在世界重要的运河中,有两条运河是大洲的分界线,其中巴拿马运河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是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故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七大洲的分界线。
60、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面是由________大板块构成,板块是在不断________的.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________ , 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________ , 多________和________发生.
答案:六;运动;稳定;活跃;火山;地震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面是由六大板块构成,板块是在不断运动的.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 多火山和地震发生。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大多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如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马地震带。
解答题
61、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填出板块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
答案: 南极洲板块 太平洋板块 美洲板块 印度洋板块 非洲板块
试题分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面的地壳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组成的,亚欧大陆组成亚欧板块,以非洲为主组成非洲板块,以印度洋为主组成印度洋板块,以南极洲为中心组成南极洲板块,以美洲为主组成美洲板块,以太平洋为主组成太平洋板块,故A是南极洲板块,B是太平洋板块,C是美洲板块,D是印度洋板块,E是非洲板块。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六大板块。
62、读“东、西半球大洲大洋分布示意图(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③表示的大洲是________,④是表示的大洲________;图中⑥表示的大洋是________,⑧表示的大洋是________
(2)图中,海洋面积最广的是________(东/西)半球。
(3)完全位于北半球的大洋是________(填名称),完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是________(填名称)。
(4)赤道穿过的大陆有________个。
答案:(1) 南美洲 非洲 北冰洋 大西洋
(2)西
(3) 北冰洋 南极洲
(4)2
分析:本大题以东、西半球大洲大洋分布示意图为材料,涉及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读图,根据大洲和大洋的轮廓可以判断,图中③表示的大洲是南美洲,④是表示的大洲非洲;图中⑥表示的大洋是北冰洋,⑧表示的大洋是大西洋。
(2)从东西半球看,陆地集中在东半球,西半球海洋面积更大。从海陆分布看,无论是西半球,还是东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因此图中,海洋面积最广的是西半球。
(3)完全位于北半球的大洋是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都跨南北半球;完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是南极洲,其余大洲除欧洲、北美洲全部位于北半球,剩余四大洲都跨南北半球。
(4)赤道穿过的大陆有非洲大陆和南美大陆,共2个。
小提示:
63、读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序号表示的大洲和大洋名称:①________、⑧________.
(2)①和③的分界线是________.
(3)全部在南半球的大洲是________.(填代号)
(4)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________.(填代号)
答案:(1)亚洲;太平洋(2)苏伊士运河(3)⑤(4)⑪
地球上海洋面积约占71%,而陆地面积仅占29%。
(1)海洋71%,陆地29%,三分陆地,七分海洋,从图中可知,①亚洲;⑧太平洋。
(2)从图中可知,①亚洲,③非洲,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
(3)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从图中可知,⑤南极洲完全在南半球。
(4)全球共有四大洋,太平洋面积最大,⑪北冰洋大部分位于北极圈内,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洋。
64、读大洲和大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大洲是____,A和B两洲的大陆部分是一个整体,称做____大陆,它是地球上最大的一块大陆。
(2)穿过赤道的C大洲是____,C大洲北部地区人口稀疏的主要原因是____。D、E两洲的分界线是____,D、E两洲主要分布在____(东、西)半球。
(3)G大洲是____,它位于地球的最____(东、南、西、北)端,气候寒冷。
(4)世界第一大洋是____,纬度最高、面积最小的大洋是____(填数字)。
答案: 亚洲 亚欧 非洲 终年炎热干燥 巴拿马运河 西 南极洲 南 太平洋 ①
分析:本大题以大洲和大洋分布图为材料,涉及世界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大洲分界线等知识点,考查学生的读图识记能力和分析能力。
(1)读图,根据为主和轮廓判断,A是亚洲,是世界大一大洲,B是欧洲,亚洲和欧洲的大陆连在一起,是亚欧大陆,是地球上最大的一块大陆。
(2)读图可知,赤道穿过的大洲有C非洲、A亚洲、F大洋洲和E南美洲。C非洲北部地区人口稀疏的主要原因是这里是热带沙漠气候,气候过于干燥。D北美洲和E南美洲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D、E两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3)读图可知,G是南极洲,位于地球的最南端,纬度最高,气候最寒冷。
(4)读图可知,世界上最大的大洋是②太平洋,纬度最高、面积最小的大洋是①北冰洋,位于北极点周围,也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洋。
小提示:
65、世界上火山和地震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答一处即可)
答案:板块构造学说认为,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主要分布在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地带;世界上两大火山地震带是环太平洋沿岸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地带.所以答案是:环太平洋沿岸地带
试题分析: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主要分布在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地带;世界上两大火山地震带是环太平洋沿岸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地带.
考点:本题考查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66、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05年4月2日,我国“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从青岛起航,开始执行我国首次横跨三大洋的科学考察任务,预计2006年1月返回青岛,总耗时300天,这也是我国第一次现代意义上的环球大洋科考。
(1)图中字母代表的是:A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