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四单元相关读物《中庸》节选导学案(有答案).docx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2154569 上传时间:2024-05-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0.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四单元相关读物《中庸》节选导学案(有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四单元相关读物《中庸》节选导学案(有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四单元相关读物《中庸》节选导学案(有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四单元相关读物《中庸》节选导学案(有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四单元相关读物《中庸》节选导学案(有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四单元相关读物中庸节选导学案(有答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四单元相关读物中庸节选导学案(有答案)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四单元相关读物中庸节选导学案(有答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 业绩进步

2、,以下为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四单元相关读物中庸节选导学案(有答案)的全部内容。6 / 7中庸节选导学案一、文本助读1. 连线作者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一般认为它是孔子的孙子子思(前483前402)的著作。子思在儒家学派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上承孔子中庸之学,下开孟子心性之论,并由此对宋代理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三字经中有“作中庸,乃孔伋,中不偏,庸不易”的描述。北宋徽宗年间,子思被追封为“沂水侯;元朝文宗至顺元年(1330),又被追封为“述圣公”,后人由此而尊他为“述圣”.早在西汉时代就有专门解释中庸的著作,汉书艺文志载录有中庸说二篇,以后各代这方面的著作相沿不绝。但影

3、响最大的还是朱熹的中庸章句,他把中庸与大学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中庸被推崇为“实学”,被视为可供人们终身受用的经典,成为后世读书人求取功名的阶梯。2。整体感知中庸是儒家阐述“中庸之道”,并提出人性修养的教育理论著作。它强调“中庸之道”是人们片刻也不能离开的,但要实行“中庸之道”,还必须尊重天赋的本性,通过后天的学习,即中庸所说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要人们贯彻孔门相传的“忠恕之道”,说:“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正是孔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思想的发挥,要求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上合于“中庸之道”。中庸又提出了有德之人必须好“三达德”,实行“五达道”,才能达到

4、“中庸”的境界。所谓“五达道”即“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处理这五方面关系的准则是:“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夫义妇顺”“兄友弟恭”“朋友有信”。“五达道”的实行,要靠“三达德”:智、仁、勇。而要做好“三达德”,达到“中庸”的境界,就要靠“诚”。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人们努力进行主观心性的养成,以达到“至诚”的境界.二、 基础导练1。识字注音中庸(yng)须臾(y) 不肖(xio)笃行(d)2.一词多义(1)率(2)诚3、古今异义(1)从容中道,圣人也古义:自然而然.今义:不慌不忙、镇定、沉着。(2)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古义:坚守不渝。今义:(性情或态度)古板执著,不肯变通。(3)博

5、学之,审问之古义:审慎地询问.今义:即审讯,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或法院向民事案件中的当事人或刑事案件中的自诉人、被告人查问有关案件的事实。4、词类活用(1)致中和,天地位焉(名词作动词,“有其位置、安于其位”的意思)(2)修身也,尊贤也(形容词作名词,贤能的人)(3)体群臣也(名词作动词,体恤、体谅)(4)子庶民也(意动用法,以为子,爱护)(5)来百工也(使动用法,使来,招致)(6)柔远人也(形容词作动词,安抚,怀柔)(7)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数词作动词,做一遍,做百遍,做十遍,做千遍)(8)虽愚必明(形容词作名词,愚昧的人)(9)虽柔必强(形容词作名词,柔弱的人)5、。特殊句式

6、 (1)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判断句)(2)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介词短语后置句)(3)莫见乎隐,莫显乎微(介词短语后置句)(4)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判断句)(5)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判断句)三、探究文本1.“中庸”的精神实质是什么?其具体的思想是什么?提示:所谓“中庸之道,其实就是君子之道,就是君子模范遵守社会规则(原意还应该包括“天道”即自然法则)之道。儒家哲学注重的是人的自身修养,要与身边的人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提倡人要到达温、良、恭、俭、让的道德境界。“中庸”是做人的完美境界。具体的思想是:对待长辈要尊敬讲礼貌;朋友之间要真诚守信用

7、;为官者要清廉爱民;做人要有自知之明,尽份内事;统治者要仁政爱民;对待其他人要博爱;对待上司要忠诚;对待父母亲属要孝顺;尊重知识;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由此可见,儒家思想追求的是理想人格圣人.2.“中庸的主要原则是什么?提示:慎独自修,忠恕宽容,至诚尽性。3、怎样理解“修、齐、治、平”?4、 请结合现实谈谈你对“中庸”精神的认识.提示:“中庸”一词,今人普遍认为就是不偏激不过头不过激的意思,就是不左不右不上不下,凡事不表明自己的态度做和事佬的意思。这其实是对“中庸”本身的一个错误理解,也是对“中庸之道”的歪曲和庸俗化。中庸之道注重人在处世的行为及态度上的“适度”。要求人们时时检点自己的行为和心态

8、,不断地反省自己的言行举止,辨察、修正其中的丑恶,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准。以求在为人处世上达到最理想的效果!中庸之道的关键是对人的思想及精神世界的构建,重在时时刻刻对人的灵魂进行洗礼,让灵魂保持纯洁、高尚以及正直!中庸不是教人软弱,而是教人自立、自强、自信!“中庸之道”实际上是一种理想状态。是做人的最高境界,也是完美境界,所以它是无法达到的,但是可以无限地接近.四、 课后练习1。下列句中加点词词义解释不当的一项是()A。致中和,天地位焉 致:达到。B.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 措:放下。C。小人反中庸 反:反对。D。子庶民,则百姓劝 劝:勉励,指受到勉励而勤奋努力。解析:反,违背. 答案:C2.下

9、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喜怒哀乐之未发A。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 B.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C.填然鼓之 D。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解析:A项与例句均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指示代词。C项,音节助词,无义。D项,助词,的。 答案:A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从容中道,圣人也 B。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C。好学近乎知 D。吾从而师之解析:A项,古义:指自然而然。今义:不慌不忙、镇定、沉着。B项,古义:指审慎地询问。今义:即审讯,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或法院向民事案件中的当事人或刑事案件中的自诉人、被告人查问有关案件的事实.D项,古义:是两

10、个词,从,跟随;而,表动作的承接。今义:一个词,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 答案:C4。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 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C。尊贤,则不惑 D.子庶民也解析:A、B、C三项均为形容词作名词;D项,意动用法。答案:D5。默写下列名句名篇。(1)中也者,;和也者,。(2)好学近乎知,,。(3),明辨之,笃行之.(4)诚者,;诚之者,。答案:(1)天下之大本也天下之达道也(2)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4)天之道也人之道也6。完成下面的文学常识填空。“四书”是指、四部著作,其中是礼记中的

11、一篇,相传是孔子的孙子子思所作。答案:中庸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10题。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

12、食也,鲜能知味也。”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率性之谓道率:遵循。 B。发而皆中节中:适合,符合。C.万物育焉育:繁育、生长.D.中庸其至矣乎至:达到。解析:至,至道(最高的道德标准)。 答案:D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 B.C. D。解析:A项,代词;语气助词,表推测。B项,均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均为助词,表停顿。D项,均为疑问代词,没有谁,没有什么。答案:A9。下面对文意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普遍通行的行为准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

13、繁育了。B。孔子认为中庸之道之所以不能实行,是因为:聪明的人自以为是,认识过了头;愚蠢的人智力不及,不能理解它。他还说:中庸之道只有贤能的人才能做到,不贤的人根本做不到。C.作者认为中庸是最高的德行,最高的道德标准,所以,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实行它。这正如我们要求“大公无私”,很少有人能做到一样。D.作者认为君子之所以中庸,是因为君子随时做到适中、恰当;小人之所以违背中庸,是因为小人肆无忌惮,好走极端。也就是说,过分与不够貌似不同,其实质都是一样的,都不符合中庸的要求。解析:B项中“只有贤能的人才能做到”一说有误,原文强调“贤者过之”,即贤能的人做得太过分。 答案:B10.请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2)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参考答案:(1)中,是天下人最重要的根本;和,是天下人普遍通行的行为准则。(2)中庸的道理不能实行的原因,我知道了:聪明的人常常做过了头,愚昧的人则常常达不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