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2153982 上传时间:2024-05-2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是一个由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人口诸因素构成的复杂的庞大系统.系统中的各个要素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功能系统.教育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有的社会现象与社会活动,它的发展本身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或重要标志.同时又促进着社会的变革与进步。 社会发展虽然制约着教育发展,但教育发展对社会发展具有强烈的反作用。在促进社会发展的诸多要素中,教育的作用随着历史的推进而愈益突出地显现。教育作为一种特有的社会现象与活动,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教育发展亦有其自身的规律,它能动地作用于社会发展.第一节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一、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从历史上看,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教育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是与时俱进的。将这些认识予以归纳汇总,就形成了相应的教育独立沦、教育万能论、人力资本论、筛选假设理论、劳动力市场理论等教育的社会功能理论.(一)教育独立论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完全隶属于封建政治。近代以来的军阀割据和战争,使教育经费极其短缺,而各利益集团又从小团体的利益出发去干预教育。帝国主义在华学校由教会控制,侵害中国的教育主权。在此背景下,以蔡元培为代表的一些资产阶级思想家提出了教育独立论的主张,1922年2月12日。全国教育独立运动会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召开成立大会,发表教

3、育独立宣言书,要求教育经费独立和教育制度独立。蔡元培认为教育是一种发展个性、培养人才的工作,它有自己的规律,必须经过长期的积累才能见成效。他提出教育一是要独立于政党,二是要独立于宗教,应当完全交给教育家去办,保有独立的地位。蔡元培关于教育脱离政治、政府、政党的主张,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派要求摆脱军阀政府对教育的控制,希望按照教育规律办好教育事业、把教育交给教育家办理的美好愿望;教育脱离宗教的主张更含有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在中国独立自由地发展教育事业的进步意义。而在许多西方国家,教育独立论是以教育中立论形式出现的,主要表现为教育不受政党、教会的控制,在政治上、宗教信仰上保待中立。显而易见,教育本

4、身就是一种以“价值选择教育为核心的活动,在社会系统中谋求教育子系统不受任何其他系统的影响,甚至摆脱整体系统的影响,这种设想只会是一种乌托邦.(二)教育万能论 教育万能论是把教育的作用夸大到可以决定社会发展的程度,否定遗传素质差异对人的发展的影响的教育主张。教育万能论有两个基本主张:一是教育对个人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认为人的思想观点、个性是受他所生活的环境及所受的教育影响而形成的。二是教育是改造社会的最重要手段,认为通过教育来培养整个民族、国家以至社会的性格,能够改造社会,推动历史发展.18世纪法国的爱尔维修明确提出了“教育万能”的观点。他反对天赋观念,认为人的天赋是平等的,遗传素质不存在差别,

5、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人的性格、气质和精神都是教育的结果。“人受了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成为怎么样的人”,“教育是改造社会的最重要手段”。康德认为,人之所以成为人,完全靠教育。莱布尼茨也曾说,如果给他以教育的全权,不需要一百年,就可以使欧洲改观。20世纪二三十年代,胡适、蔡元培、陶行知等,强凋“教育救国”、“科学救国”,主张通过创办学校、普及教育来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尽管教育是可以培.养“社会人”,但是,在落后社会制度的大背景下,教育能发挥的作用也是有限的。(三)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是西方经济学中关于人力资本的形成、作用和收益的理论。人力资本是与物质资本相对应的概念。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沃尔什

6、最早应用,进而由舒尔茨首先给予理论阐述而获得特定含义的.人力资本是指人们在教育、培训、保健等方面进行投资所形成的资本。它是凝结在行为主体身上的体力、健康、经验、知识、技能等可以影响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可以在经济活动中给行为主体及其所属社会带来收益。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力资本(即设备以及单纯的劳动者数量)的作用。人力资本的基本观点是:第一,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主要的资源,人力资本投资的作用大于物力资本投资的作用。第二,教育不但是一种消费,也是一种投资活动。教育投资是一种生产性投资,教育活动是使蕴藏在人体内部的能力得以增长的一种生产性活动。第三,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教育投

7、资是人力投资的主要部分。由知识、技能、文化水平、企业精神等构成的后大能力部分,是教育的结果,是资本的一种形式。,第四,人力资本增长的速度比物力资本增长的速度快得多,投资于教育比投资于物质设备更为有利,人力资本投资的经济效益远大于物力投资的经济效益。第五,教育投资应以市场供求关系为依据,以人力价格的浮动为衡量的信号。人力资本理论加深了人们对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认识.在这一理论和经济发展需要的双重刺激下,教育的经济主义思潮获得了极大的张力。(四)筛选假设理论 1970年,伯格出版了教育与职业:训练大盗一书,该书将人力资本方法贬斥为“训练大盗”,认为教育只是用来作为区别个人能力的一种手段。此后,

8、相继有阿罗、斯宾斯、斯蒂格利茨等人对人力资本理论提出了挑战,而把教育的作用归结为其筛选的功能,最终形成了“筛选假设理论. 该理论认为,教育的主要作用不在于提高人的认知水平,而是对具有不同能力的人进行筛选。教育作为一种筛选装置,它为雇主提供信号来帮助雇主识别不同能力的求职者,将他们安置到不同职业岗位。 该理论把教育过程看成根据个人先天能力进行排序的过程,把教育水平看成反映个人能力或未来生产率高低的有效信号。在当代社会,教育制度扮演着一种信号过滤器的作用。 该理论描述和解释了20世纪7年代以来困扰许多国家的教育文凭膨胀问题,但其不足是片面强调教育的信号筛选作用,否认教育通过提高人的认知技能来提高劳

9、动生产率的作用.(五)劳动力市场理论该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划分为不同部分,教育是将人们分配到不同劳动力市场的重要手段。教育的作用不在于提高个人的知识技能,而在于决定个人是在主要劳动力市场,还是在次要劳动力市场上工作。人力资本理论和筛选理论关于教育与工资显著正相关的结论,只能在主要劳动力市场中成立,而在次要劳动力市场中是不成立的。该理论在其最简单的形式上以“二元论”著称,故又被称为“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它揭示了教育在资本主义国家劳动力市场划分中的作用,解释了教育的发展未能改变各阶级、集团间收人不平等的现实。但是,它对教育与经济关系的论述是不全面的。二、教育与社会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下面我们分别从

10、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情境1: 澳大利亚一家体育用品公司分别在天津、深圳两地投资办厂,两年后天津的长利税达到2000多万,深圳的长却连年亏损。调查发现,在其他条件均不相上下的情况下,前者拥有大批训练有素的技术工人,后者却多是未经培训的民工。情境2:黄河边,有一个30户人家的小村庄-喇嘛营村,村里有一个独人校,教师叫任连生.他所任教的学校只有一间是教室,一间是办公室。32年过去了,任连生教出150名学生,喇嘛营再也没出一个青壮年文盲。全村近200口人中,有5名大学生6名高中生,70多名初中毕业生,那些发财致富专业户中,好多都是任连生的学生。生活富裕了,精神追求也高了。如

11、今村小成了村里的活动中心,逢年过节、农闲之余,村民们总爱走进学校,和任老师一块吹拉弹唱。村里没有偷盗的、赌钱的,更没有犯罪的,喇嘛营村真正成了一个富裕的文明村.情境3:据日本企划厅的报告,从1982年到1986年的5年间每年的实际经济增长的大约60%是由技术进步做出的贡献。美国从1900到1959年,由“人力资本”(即在教育上的投资)获得的利润增长了17。5倍,而由物质资本获得的利润只增长3.5倍。又据苏联经济学家斯特鲁米林的计算,苏联国民收入增加部分,大约有30是由学历构成高度化造成的。受过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劳动者,其功效或生产率分别是文盲劳动者的1.5倍、2倍和4倍.原理:教育

12、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基本上可以用“制约”和“促进”四个字来概括。“制约”与“促进”表明了社会与教育两者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社会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并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保证条件;教育通过提高人的素质、培养人才又反过来不断推动、促进社会的文明和进步,这实质上也是人类社会文明运动史的一条普遍规律。(一)教育与经济之间的关系 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 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一般说来,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是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成正比。教育事业的发展必须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即要有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学校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是以社会经济发展所提供的剩余产品和剩余劳动力

13、的数量为前提,经济的发展在对教育的发展提出了一定的客观需求的同时,也为教育的各个方面的发展提供了可能的物质条件.一般而言,教育事业的发展规模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扩大的。在几千年的古代社会中,教育发展的速度是很缓慢的,规模也是很小的.因为,它们是建立在手工使用简单工具的生产力基础上,整个的国民经济收入是很低微的,从根本上无法拿出多少钱来办教育,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有限,使得社会需要很多的人从事体力劳动,而社会物质条件的有限,所以在客观上不可能有较多的人接受学校教育和从事教育工作。同时,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低下,生产中的技术水平较低对劳动者的文化技术要求不高,生产者所需的劳动技术在直接的劳

14、动实践中即可获得,而无须更多的接受正规教育。所以,这一时期的学校教育的发展规模不大,速度也较缓慢,在组织形式上也只是以个别教育为主。进入现代社会,随着机器大工业这种新的生产力的出现,生产效率的提高,必然的整个国民经济的收入也大大增加,社会提供的物质条件越来越充足,使得社会有可能拿出更多的钱来办教育,使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不断扩大和增长.同时,由于生产中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需要有大量经过培训的劳动者, 人们接受文化教育的需求也不断增长,这些都推动着学校教育发展的规模不断增大,学校教育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从世界普及教育的发展程度上看,也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步提高的。在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的时代,

15、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到电动机的发明和应用的时代,提出了普及初级中等教育的要求;在核子和电子应用的时代,提出了普及高级中等教育的要求;信息革命后,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 当然, 由于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各国的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也不相同。总的说来,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 教育经费在整个国民生产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也比较高。反之,就较低。事实表明,任何一个社会、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办学规模, 不是凭人们的主观决策或善良的愿望, 而是由社会生产力的水平决定的,也就是说,是社会生产的客观需要与提供的物质基础的可能决定的,是这两者的有机结合.(2)经济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16、社会再生产的水平、方式,决定着劳动力的规格,同时也决定着所要培养的人的规格。 因此, 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有密切的关系。如前所述, 在古代社会, 由于生产力发展的迟缓和水平的低下,直接从事生产的劳动者一般不需要经过学校教育的培养和训练,学校一般没有培养生产劳动者的任务,而只有培养政治人才的任务. 到了机器大工业生产的现代社会, 手工劳动被机器操作所替代,生产经验由个人的技能转化为知识形态, 并被概括和总结为各种自然科学、工艺学,还加速了知识的老化和更新,劳动中的科技含量日益增加,社会生产的变革直接导致了对劳动者需求的变化。这一变化直接影响了学校的人才培养规格,它要求学校必须

17、培养会读写算的工人和受过训练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生产管理人员,而且随着生产力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劳动者的智力成分日益增加,这就意味着广大的劳动后备力量都必须经过学校来完成其教育与训练.例如,1930年, 美国单纯体力劳动者是1000万人, 半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共是3500万人;到1960年,单纯体力劳动者下降到600万人, 而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上升到6000万人。在联邦德国的工业中,工人总数从1961年到1966年减少了221600人,在前苏联,1960年至1970年,工作人员总共增加了27%,而工程技术人员增加了92%。劳动力表现了高度的智力化趋势。学校人

18、才培养规格的变化就整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人才的类别和人才的层次的培养变化上。生产力的发展也同时会引起教育结构的变化。教育结构从广义上说,是指相互联系着的各种教育机关的总体系,包括学前教育、学校教育机构、以及为成人设立的各种文化教育机构等的联系和比例构成。从狭义上说,通常是指学校教育而言,即各种不同学校类型和级别的比例及其衔接。教育结构的划分有多种多样的分法:如以层次为区分标准,有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并构成金字塔形的层次结构;以学习内容来划分,则有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之别;以办学形式加以区分,可分为全日制、半日制、业余、补习学校。以上各种不同类型和级别的学校,按照一定的比例有机的

19、结合,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体系,称之教育结构,教育内部结构一般包括四个大的方面,即: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教育结构中,国名经济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直接影响教育的管理体制结构,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制约着教育的专业结构,国民经济的技术结构又制约着教育的层次结构,国民经济的体制结构,制约着教育的体制结构.衡量一个国家的教育结构是否合理,主要是看这个国家的教育事业发展水平以及培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能否符合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即教育的不同层次和类别都要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社会的产业结构相适应。否则会导致教育内部的比例失调,即或者出现人才过剩的现象,或教育培养的人才不能满

20、足社会经济的要求.长期的比例失调必然阻碍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生产的发展。所以各国都注意根据社会生产的发展变化,适时调整教育结构,使之正常运行,发挥最大的教育功能和效益。(3)社会经济的发展制约着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学校里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更新也同样的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并为其所制约。如在古代社会,由于其生产技术只是一种直接经验,它主要存在于个别劳动者的技能中,大部分都还没有发展成为与直接劳动相分离的独立的知识形态,它主要表现为一种生产的方法而不是科学理论.这种生产方式主要通过直接经验来摸索,靠师傅带徒弟的方法来传授。因此,以传授间接经验、书本知识为主的学校课程也就很少反映

21、这种生产技术。此外,即使那些已经上升为知识形态的科学技术,也还没有分门别类的形成各自的独立体系,而是囊括于自然哲学之中,这也就决定了学校课程的设置范围是很有限的.因此,在古代的学校中,普遍存在着重文轻理的倾向,文科(包括神学)构成课程体系的中心,大多数是属于哲学、政治、道德、宗教等人文学科以及语言、文字等工具课程,与生产力直接联系的自然科学和技术方面的课程很少,所占比例甚微,某些自然科学课程的设置也往往是为了形成学生的一定观念。但是到了产业革命以后,这种情况开始发生变化。各门自然科学逐一地从自然哲学中分化出来,各自构成独立的科学体系。以西欧学校为例,在14世纪自然科学方面仅有算术、几何和天文学

22、.从文艺复兴开始到16世纪中期,这方面的课程增加了地理学和力学。到1718世纪,社会生产力和自然科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时学校的课程中又增加了代数学、三角学、植物学、动物学、物理学、化学等。特别是近几十年来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在课程的结构上普遍加强了数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课程比重。当代有的课程理论认为,普通中学的课程设置应与基础科学的分类相适应。并且要根据基础科学分类结构的变化来预测和调整教学的科目。这种理论实际上是要使学校的课程更好的适应科学和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必然引起教学内容的更新,促使教学内容不断丰富发展。学校所传授的课程内容,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属于生产力

23、的范畴.如数、理、化、生等方面的知识内容,是一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 它所揭示的内容是自然界运动的规律。这一部分教学内容的产生、发展和变革也是由生产力所决定的.当代教育理论认为,课程内容如果落后于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就不可能取得教育投资的效果.实践证明,世界各国许多重大教育改革都是以课程改革、教学内容改革为核心。 而每次重大的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都反映了生产和科技发展的新水平和新要求。(4) 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学的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学校的物质设备、教学的仪器和手段,是一定的生产工具和科学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都是直接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所决定的,而这就直接影响着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

24、的运用,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在古代社会,由于其生产力水平不高,教学方法一般只采用讲授法、问答法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方法出现了实验法、演示法等。在教学手段方面,随着现代大生产的发展,照相机、幻灯机、收音机、电影机、电视机、录音机等在近代相继进入教学领域.在当代,计算机、网络、人造卫星等都已成为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是与教学手段相联系的,随着科技进步,它也由个别教学、班级教学发展到远距离教学, 扩大了教育、教学范围,引起了教学组织的巨大变革.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文档为个人收集整理,来源于网络2、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

25、重要的因素。这里所指的人是指具有一定的生产经验、知识和劳动技能的人。当人还不具有任何科学知识和生产经验、劳动技能时,只能是一种可能的生产力.我们常说科学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可是当科学知识还没有转化为生产工具并为劳动者所掌握时,它还只能是一种生产的精神潜力.教育的一个重要作用是使上述这两种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结合起来,也就是使科学知识与人结合起来。教育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把可能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过程。在当代社会中,教育的这种转化作用,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而显得更加重要。这主要是因为在现代化的生产中,是以现代的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生产,现代科学技术在生产上的广泛采用,要求劳动者必须具备

26、生产技术和工艺规程方面的较高的理论基础知识。因此,各种专门劳动力的再生产就越来越依赖学校教育,如果离开了教育对于人的培养和训练,不通过教育来实现科学与人的结合,也就不可能有现代化的生产。据统计,一个熟练工人接受一年的科技文化教育,比工人在工厂工作一年,平均能提高工作效率1.6倍. 另据1983年有人对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底盘分厂作过有关调查,调查数据表明,在损坏工具的工人中,高中程度的占9%,初中程度的占91%。教育对人的劳动能力的提高,表现为教育可以提高劳动力的素质,改变劳动力的形态.教育中的普通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可以通过普通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授,提高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从而大面积提高劳动

27、者的基本素质。教育中的专门教育即职业教育可以把具有普通文化素质的劳动者转变为某一行业的专门劳动力,或者把原先属于某一行业的专门劳动力训练成为另一个行业的专门劳动力,改变劳动力的形态。总之,教育通过劳动力的再生产,使劳动力适合社会生产的需要,进而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文档为个人收集整理,来源于网络(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和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的基本职能是向受教育者传授科学知识,在学校里通过教学,在较短的时间内把人类社会数千年积累起来的科学知识同时传授给许多学生,使知识的传授达到高效率化。这正如马克思所说,这种“再生产科学所必要的劳动时间,同最初生产科学所需

28、要的劳动时间是无法相比的,例如学生在一小时内就能学会二项式定理。通过这种科学知识的再生产,使科学知识得到普及,先进的生产经验得到推广,从而起到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作用。学校不仅是再生产科学知识的重要场所而且也能生产出新的科学知识.因为现代的高等学校能够利用它本身学科齐全、人才云集、学术思想活跃、信息来源丰富的优势,积极从事科学研究, 对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作出重要的贡献。 从世界范围看,高校师资是一支科研生力军,它约占全国科研人数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如我国1993年共有科研人员242。63万人, 其中高校约占32.2% . 高校每年承担约10万项课题取得上万项的科技成果。 19

29、95年高校承担的国家科研基金项目占总数的60,在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中获奖项目分别占同类获奖项目总数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在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中为社会创造效益达上千亿元.再如美国约有150个高科技工业园, 美国的“硅谷”是以斯坦福大学的高科技力量为强大的后盾 , 拥有8所大学、9所社区大学、32所技工学校和4300多家企业公司。日本、英国、德国、新加坡、韩国等都有为数不少的科技工业园区.我国在北京(中关村)、天津、上海、武汉、广东、深圳、安徽、江苏等地建立起高科技开发区. 目前, 世界发达国家都重视产、学、研相结合, 以高校为龙头,组成“高科技工业园”。(3)教育可

30、以控制人口增长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文档为个人收集整理,来源于网络 控制人口增长的手段很多,发展教育是其中之一,而且被认,为是长远起作用的手段。经一些人口学家研究后得出的结论是:全体国民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与人口出生率的高低成反比。有人在拉丁美洲作过的有关调查表明:有工作的妇女生育率低于家庭妇女;有专业知识的妇女生育率低于一般农村妇女;受过中等程度教育的妇女的婴儿死亡率低于文盲妇女.(二)教育与社会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1、社会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美国教育家克拉默和布朗都承认:“教育周围的政治环境是影响教育发展的一种最强有力的力量。(1)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在阶级社会里“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

31、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的资料”。任何一个统治阶级都是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经济的力量和思想上占优势的力量来控制教育。国家政权力量是指通过颁布政策和法令,规定办学宗旨和方针, 通过组织手段任免教育机构领导人和教师;经济力量指国家用拨款、捐献教育经费来控制;思想优势力量指通过教科书的编定和各种读物的发行以及对教师思想上的影响,在实际上左右着教育工作的发展方向。所以,各个社会的统治阶级都重视控制教育的支配权,以更好地培养它们所需的人才。在我国西周奴隶社会里,奴隶主国家直接掌握教育事业,这就是所谓的“学在官府”。到了封建社会,官学系统是由各级封建政权机构所直接控制的这类学校从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师队伍

32、的任用以及学生的选拔,都由封建朝廷作出严格规定。当时的私学如宋代的书院、清代的私塾,很大程度上听命于统治阶级。而国家所实行的科举考试制度则更是完全支配了各类学校的办学方向。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各国文化传统的不同, 它们的教育行政模式也不尽相同,有的实行中央集权制, 有的实行地方分权制,但不管采取何种模式,其教育支配权都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里。 如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 实行中央教育集权制, 它与天皇制国家的政治制度相结合, 形成了日本独特的管理制度.文部省拥有巨大的教育行政权,不仅掌握着学校制度、学校设置、学校行政管理方面的决定权,而且还干预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科书,甚至直接管理教

33、师任免等人事制度.战后,把原文部省的主要权力交给了地方教育委员会。 但是1956年以后,又进一步加强了中央权限。美国教育行政实行地方分权制, 但在地方教育行政机关的委员以资本家和自由职业者占压倒优势.美国的各级教育都在不同程度上控制在资本家和各种政治团体手里。据美国教育家范斯科德介绍, 美国政界、财界许多团体都积极干预教育决策, 这些团体有:石油、运输、合成、电子与出版工业等大的企业公司;汽车工人联合会、劳联产联等大的工会组织等。(2)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和程度在一定社会里,谁有受教育的机会、权利和能受何种程度的教育,主要是由社会的政治制度所决定的.在阶级社会里,不同阶级的政治、经济

34、地位的差别,决定了不同阶级受教育机会何程度的差别。尽管这种差别随着社会民主化进程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而不断缩小,但在阶级社会里则始终存在。在原始社会,由于实行集体公有制,没有阶级差别,所以实行全民教育.只是由于男女分工不同,向男女儿童们施行的教育内容有所区别。在奴隶社会,学校专为奴隶主子弟开设.在古印度奴隶制国家里,就曾以法律规定,谁若让低贱的奴隶阶级接受文化知识教育,立即处以死刑。在封建社会,教育的阶级性与等级性十分明显,绝大多数劳动人民及其子弟被拒之学校门外.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现代生产的客观要求,扩大了学校教育的对象,各国也先后颁布了义务教育法令,但教育机会均等并未得到解决,不同

35、阶级子女接受教育的程度和等级有很大的差别。 英国至今还保留着教育的双轨制,“独立学校(即私立学校)和“公共教育”两大系统基本是泾渭分明。从预备学校(私立学校)私立大学(如牛津、剑桥大学等)这个独立系统,主要由英国社会的上层阶级所占据。 据统计,到20世纪70年代末,公学向牛津、剑桥大学分别输送50和60的新生,企业和商业的高级职位中约有三分之一、学术专业的高级职业中有三分之二被公学毕业生所占据。这个系统还是英国培养政治领导人,尤其是保守党领导人的重要基地。1951年, 32.5%的保守党议员上过伊顿和哈罗公学,80.5上过牛津、剑桥大学。在公共教育系统中,也存在等级区别。可见,在英国“几乎所有

36、学校,尤其各自的范围内,都强调权力的等级制度,培养青年成为领导者和随从者,担负起互有差别而又互为补充的任务”。美国曾进行过的“河滨城乡”调查表明, 上层社会阶级的男女青年中有80入了大学,而在下层阶级的男女青年中,上大学的只占4.在依阿华州中学毕业生中的另一次调查也表明:出生上层、中层家庭的毕业生上大学的占80%, 而出生于工人家庭的仅占18%。这种阶级之间教育机会和程度的不平等,在资本主义国家都有类似的现象存在.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本文为互联网收集,请勿用作商业用途(3)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教育内容体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在一定社会中培养具有什么样的政治方向、思想意识

37、的人。这是由社会的政治制度所决定的。在原始社会里的教育目的是培养从事生产劳动,及平等相处又合作互助的氏族成员。这一教育目的是由当时的民主政治和集体公有制的经济制度所决定的。奴隶社会产生了阶级和剥削制度,其教育目的是培养统治奴隶和管理国家的人才.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教育目的主要是把地主阶级子弟培养成为为国家政权服务的官吏。在欧洲,中世纪的教育目的主要是培养僧侣和骑士。在资本主义社会,学校教育一方面要把资产阶级的子女培养成为政府官吏、律师、经理、学者等社会上层人物;另一方面也把工人阶级子女训练成熟练劳动者,“使之既能替资产阶级创造利润,又不会惊扰资产阶级的安宁和悠闲”.在某个特定时期的某些国家

38、,政治因素对教育目的的影响至关重要。在我国,当前则强调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内容是为实现教育目的服务的。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也必然影响和支配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编制,决定教育内容的体系.一定时期的教育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是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特别受到人类认识发展水平和各门学科发展所能提供的知识限制。但是,在知识数量范围和程度已经确定的条件下,选择哪些知识作为学校教育内容,在这些教育内容中选择什么为重点,渗透或突出什么样的思想观点,必然要符合社会的经济制度和统治阶级的阶级利益及其意识形态。因此,社会科学中政治色彩比较浓厚,而自然科学中虽然政治色彩比较淡化,但其

39、哲学思想的阐释及其学科编排渗透着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在奴隶社会,我国的“礼”、“乐”,欧洲的音乐、文学、政治、哲学等内容;在封建社会,我国的“四书、“五经”,欧洲国家的僧侣教育的“七艺”、骑士教育的“七技”,都贯穿着统治阶级的意志,服从和服务于当时的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现在也不例外。2、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是早为人们所认识的教育社会功能.从历史发展来看,历代统治阶级都非常重视教育,重视教育在稳定社会秩序中的作用。教育的政治功能主要是通过传播思想意识和培养人才来实现的。(1)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在阶级社会中, 任何一种教育总是要向受教育者传播一定的

40、政治、哲学、道德等方面的思想体系,形成他们一定的阶级意识和行为品质,其目的是使人们从思想上去自觉维护和巩固某种经济关系,以及建立在这种经济关系上的政治、伦理道德关系等。事实上,人们对社会政治的任何一种活动和任何一种变化和发展,都会用自己心目中的一套政治标准体系加以衡量并加以褒贬,进而决定采用何种行动,教育的重要作用恰恰在于帮助青年一代形成这种评判的标准体系.所以,受过不同教育的人对同一事物往往会有不同的看法。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在建设宏大的民众政治意识形态过程中,教育是一定的社会政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正因为如此,当今世界各国仍然十分重视对青年一代的政治教育。许多西方学者把这种运用教育的力量

41、培养青年一代具有某种政治意识形态的过程称之为“政治社会化”的过程。政治社会化是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社会成员在形成一定的政治观点的同时,参与和隶属于一定的政治共同体, 承担相应的政治角色的过程.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实质上也就意味着进入了政治化时代。在政治化时代,不管一个人自觉不自觉、喜欢不喜欢,都隶属于一定的阶级,置身于一定的政治共同体之中,成为社会政治体系中的一分子。从政治学的角度看,社会成员加入并隶属于一定的政治共同体,是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一个国家、政党为了稳定政治秩序,巩固政治制度,发展政治力量,扩大政治影响, 必然需要大批的社会成员加入并隶属于自己的政治共同体

42、。人的政治社会化是在多种社会条件的制约下实现的,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工作单位和大众传播媒介等,都是影响社会成员政治化的重要因素。其中,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制约因素,它是一种专门自觉的、系统深刻的促进人们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学校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就具有强烈的政治规定性,并通过开设各种政治课、思想品德课,以及开展各种政治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政治团体,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去促进学生的政治社会化。(2)教育通过选拔和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促进社会政治的稳定、完善和发展任何一个社会政治秩序的稳定,除了全体人民的政治社会化之外,还需要一批专门的政治人才。学校教育从它一产生起就担负起为社会培养国家所需要的政治人才、管

43、理人才的责任。我国古代社会的学校典型的“养士”教育在培养政治人才方面具有十分突出的功能。现代社会学校教育的功能增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第一次提出既培养管理人才又培养具有一定知识的劳动者的双重目的, 但是通过教育培养政治人才的功能依然存在, 尤其某些著名学校的和某些类型的学校如党校、司法学校、军事院校等,在这方面承担着特殊的任务.英国的“公学”和牛津、剑桥大学培养了一大批英国最高层的政治人才。美国也有类似的情况,据美国报道:“看一下我国最上层掌权人物所受的大学前教育的情况表明, 企业领导人物中大约18和政府领导人物的10%,上过私立学校。 也许更使人惊奇的是, 企业领导人物的11%和政府领导人

44、物的6 , 都曾在美国30所名牌预科学校之一上过学给人以更深刻印象的是,企业领导人物的55和政界领导人物的44%,都是12所得到大量捐款的名牌私立大学的毕业生美国的掌权人物都是引人注意地是从名牌大学出来的”。而且,由于社会政治、经济的日趋复杂,科技向领导和管理部门等各个社会领域的全面渗透,国家在政治人才选拔标准上趋向于高学历,对政治人才和管理人才的要求更高了,为此通过教育选拔、培养政治人才、管理人才就愈显得重要。许多国家为了适应这种变化,设立了专门培养国家管理人才的学校、系科,以满足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文档为个人收集整理,来源于网络本文为互联网收集,请勿用作商业用途(3)教育通过形成舆论、思

45、潮,对社会政治产生影响学校是青少年和知识分子比较集中的场所,具有活跃思想的氛围,尤其是高等院校中的知识分子和青年,文化理性层次较高,对社会现实总带有文化理性的思考,即以一种理性的批判态度来思考社会现实。青年学生一方面努力吸纳知识、探求真理,一方面积极传播知识和真理去影响社会,从而形成一种社会舆论力量.所以,学校必定是研究、探讨、传播各种思想,形成各种思潮的地方,也是对社会最敏感的地方,社会的各种现实问题都会在这里引起人们的关注,也会在这里找到反应。这种思想舆论对社会政治的巩固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我国明朝的东林书院,曾一度是当时政治和学术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书院.书院既开展学术交流,又讽议朝

46、政.“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对联道出了东林书院知识分子的政治抱负,也开了朝野议论时政、关心国家安危的风气。此后,全国各地前来问学议事者络绎不绝。这一行为引起封建朝廷反动势力的嫉恨,于是, 查封了书院,残酷迫害了300余名知识分子。再如, 我国现代的“五四青年运动、“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都对当时的政治产生过巨大影响。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其作用往往有两个方面,即巩固或动摇一定社会的政治秩序, 关键是看这种思潮、舆论与社会认可的政治意识是否方向一致。因此,要重视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对社会政治的直接作用,充分利用教育传播有利社会政治巩固和发展的思想与舆论,避免消极影响.

47、所以, 历来的统治阶级对学校这个思想阵地都给予极大的关注,总是通过学校及其出版物来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和政治主张,同时加强控制敌对阶级思想意识的传播。同样,先进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也力图利用学校阵地和出版物传播先进的政治思想,为其阶级制造思想舆论。文档为个人收集整理,来源于网络本文为互联网收集,请勿用作商业用途当我们看到教育的政治功能的同时,也要认识到教育对社会政治的作用有两个不同的结果.当教育反应的是先进阶级的利益时,教育就对社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当教育反应的是落后阶级的利益时,教育就对社会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当教育服务与某阶级时,就对某阶级的政治具有巩固和促进作用,对对立的阶级起破坏作用。

48、因此,要正确的认识教育的政治功能。(三)教育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1、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专指精神财富方面,即与人类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有关的方面, 文化的作用主要是直接影响人的精神风貌和精神创造的能力,影响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这里主要指狭义的文化.文化的内容较为宽泛, 有物质形态的文化,观念形态的文化,制度形态的文化,习俗、心理形态的文化.因此,科学、文学艺术、道德、价值观、信仰、准则规范和民俗、习惯、思维方式、精神风貌、人际交往礼貌等都属于文化范畴。从文化群体的大小可划分为“主文化”(即主流文化)和“亚文化。一般而言,主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民族占主导地位的文化,亚文化是指国家、民族内部不同群体的文化.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是广泛而直接的。因为,每一个社会成员都生活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其价值观的形成,受一定的文化传统中价值取向的影响。(1) 社会文化规范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文化规范指在各种文化领域中人们所共同遵守的规则。学校是社会的子系统。它所培养的人是服务于社会的,因而学校教育就一定要反映当时社会的文化规范,以便能培养出符合社会文化发展要求的人才。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儒家文化传统的国家,儒家文化的价值取向一直对我国的教育、对年轻一代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团结友爱;尊师爱生;注重集体利益,反对个人扩张;注重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