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pdf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144978 上传时间:2024-05-20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632.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基础知识点归纳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总结 单选题 1、新青年杂志在封面人物的选取上体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如图第一卷第 5 期人物反映了新青年杂志创刊者积极呼唤的时代主题是 A实业救国 B君主立宪 C科学民主 D自由平等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新青年”“闪电、民权”和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民主科学,C 项正确;实业救国、君主立宪及自由平等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 ABD 项。故选 C 项。小提示:2、如图反映了 1902 年至 1926 年荣氏企业申新、茂新,福新各厂

2、设备数量的变化情况。这一时期,荣氏企业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 2 A西方列强对华侵略的放松 B封建专制统治的终结 C北洋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持 D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12 年后,荣氏企业发展速度迅速提高,这主要得益于当时北洋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民族企业发展,C 项正确;1918 年一战结束后列强卷土重来,加紧了对华的经济侵略,排除 A 项;1912 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没有结束封建专制统治,排除 B 项;实业救国运动在甲午中日战争后就已经兴起,但当时并没有促进民族企业的快速发展,所以实业救国思潮虽然是民族企业发展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D

3、项。故选 C 项。3、1904 年,张謇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后,又创立通海垦牧公司,专门用于收购苏北海滨的盐场荒地。1914 年以来,通海垦牧公司从淮南垦务局贱价买到许多土地。此外,大生纱厂所得到的借款,也大量用来兼并土地。张謇的做法 A受到“实业救国”思潮影响 B缓解了民族资本的资金压力 C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壮大 D有助于抵制列强的经济侵略 答案:C 3 解析:题干中张謇将企业积累的或筹集而来的资金大量用于购买土地,没有用来经营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影响了企业的扩大再生产,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壮大,C 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张謇兼并土地的做法是受“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排除 A 项;大量资金用于购

4、买土地,会使企业资金周转不灵,大生纱厂破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如此,排除 B 项;张謇的做法并不会壮大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就无法得出抵制列强经济侵略的结论,排除 D 项。故选 C 项。4、1914 年,胡适撰文指出:“绝不能希望以任何官方的崇拜仪式来复兴儒学,也不可能用宪法或法律来复兴(应探讨)怎样能使孔子的教海适合现代需要或现代变化。”可见,当时胡适 A形成了系统的民主科学思想 B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具折中性 C认识到建立共和制度的紧迫性 D已意识到思想统一的重要性 答案:B 解析:胡适反对通过官方手段来复兴儒学,更注重让儒学自身走向现代化或者让儒学适应现代化的发展,这说明胡适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具

5、有折中性,即不反对也不鼓励,B 项正确;材料内容与民主科学无关,排除 A 项;材料主旨是儒学的走向而非民主共和,排除 C 项;思想统一与材料中胡适的观点不符,排除 D 项。故选 B 项。5、蔡元培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总序中指出:文学是传导思想的工具。欧洲文艺复兴时“把各民族的方言利用为新文学的工具,在意大利有但丁、朴伽邱(薄伽丘)、马基亚弗利等”。与此相类,“我们的复兴,以白话文为文学革命的条件,正与但丁等同一见解”。蔡元培意在表明()A章回体白话小说的复兴 B白话文是新文化运动的旗帜 C文学革命的形式与价值 D革命文化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答案:C 解析:材料“文学是传导思想的工具。”说明文学改革具

6、有解放思想的作用,C 项正确;材料说的是“我们的复兴,以白4 话文为文学革命的条件,”体现不出章回体白话小说,排除 A 项;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民主”与“科学”,排除 B项;革命文化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开始”表述错误,排除 D 项。故选 C 项。6、八国联军在北方横行之时,南方各省督抚相继声明不尊奉慈禧对列强的宣战诏书,纷纷坐视朝廷危机,不发兵勤王。这实质上反映了 A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B东南互保运动进行 C中央权威极大下降 D地方已实行了自治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东南互保情形的出现,说明清末地方势力强大,中央权威下降,C 项正确;武昌起义后清朝统治土崩瓦解,时间不符合,排除 A 项;

7、“东南互保运动进行”是表面现象,不是实质,排除 B 项;东南互保不等同于地方自治,排除 D 项。故选 C 项。7、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共同主题是 海国图志百卷本 资政新篇书影 孔子改制考书影 革命军书影 A新兴力量的崛起 B政治民主化的尝试 C国家出路的探索 D清政府权威的丧失 答案:C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不同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而进行的努力,C 项正确;海国图志反映的是鸦片战争之后,一部分开眼看世界的仁人志士向西方学习的探索,他们称不上是新兴力量,农民阶级也不是新兴力量,排除 A 项;5 海国图志资政新篇均无法体现政治民主化尝试,排除 B 项;D 项表述内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选 C

8、项。8、如表是 1913 年和 1919 年中外纱厂纱锭、布机实数对照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年份 纱锭(枚)布机(台)华厂 外厂 华厂 外厂 1913 484192 338960 2016 1986 1919 658748 577010 2650 3839 A外资纱厂的市场竞争力逐渐下降 B外部环境改善推动民族纺织业发展 C实业救国思潮促进民族工业兴起 D政府放宽了民间资本限制允许办厂 答案:B 解析:据材料“1913 年和 1919 年中外纱厂纱锭、布机实数对照表”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期中外纱厂纱锭、布机实数虽然都有增长,但华厂数量增加相比之前较为显著,这是因为此时期的一战使西方列强暂时放

9、松了对中国的侵略,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B 项正确;据材料可知,此时是一战时期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而不是外资纱厂的市场竞争力逐渐下降,排除 A 项;实业救国是民族工业得以发展的原因,但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C 项;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而不是一战期间,排除 D 项;故选 B 项。小提示:9、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政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在近代中国最早认识到这种现状的是 A资产阶级维新派 B资产阶级革命派 C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 D地主阶级洋务派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近代中国人的思想没有觉悟,结

10、合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鉴于上述状况,倡导民主和科学,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解放,故 C 项正确;资产阶级维6 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实行民主共和,二者都是政治制度的变革,不能体现思想上改变“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排除 AB 项;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只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不主张改变中国传统的思想和制度,排除 D 项。故选 C 项。10、据同盟会会员居正回忆:“迨孙公解职,袁氏继任,中央政府须得解组,约法问题因之而起。孙公命胡汉民召集同志、参议院及我等讨论大体至中央则宜改总统制为内阁制。”这说明当时资

11、产阶级革命派()A反对袁世凯担任民国大总统 B在制度建设方面存在分歧 C力图通过立法维护民主共和 D借政党政治巩固革命成果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 年,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孙中山召集革命派,强调临时约法,希望改总统制为内阁制,说明当时资产阶级革命派力图通过立法维护民主共和,C 项正确;革命派主张“改总统制为内阁制”,认可南北和谈的结果,不反对袁世凯担任民国大总统,排除 A 项;材料并未体现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制度建设方面存在分歧,排除 B 项;材料反映出革命派要用临时约法而非政党政治巩固革命成果,排除 D 项。故选 C项。11、1905 年 7 月,慈禧太后在召见大臣时表示

12、:“立宪一事,可使我满洲朝基永久确固,而在外革命党亦可因此消灭,侯调查结果后,若果无妨碍,则必决意实行”。1906 年 9 月慈禧颁布上谕,宣布“预备立宪”。晚清朝廷的这一举措 A反映了晚清官僚队伍政治上的诉求 B顺应了中国社会民主化的趋势 C表达了科举废除后知识分子的呼声 D体现出革命与改良思想的交锋 答案:B 解析:7 慈禧太后认为立宪有助于巩固满族统治,因此计划实行立宪,这说明当时的清政府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当时社会民主化的趋势,B 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慈禧太后的主张而非官僚阶层,排除 A 项;1905 年 9 月 2 日,清政府发布“上谕”,宣布“自丙午(1906 年)科为始,所有乡会试

13、一律停止,排除 C 项;材料中体现的是统治者的意图而非当时革命派和改良派的主张,排除 D 项。故选 B 项。12、清末新政时期,民间传言四起,“新政乃清政府奉列强旨意为洋化中国而举办”“新政是专与人民为难的害人之举”等言论传播尤其广泛。这种现象反映出 A辛亥革命爆发的条件已经成熟 B国人有强烈的排外落后意识 C清政府的政治威信在逐步丧失 D新政不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 答案:C 解析:民间传言“新政乃清政府奉列强旨意为洋化中国而举办”“新政是专与人民为难的害人之举”,说明民众不认为新政是为了国家发展和民生幸福,可见清政府失去了在民众中的政治威信,故 C 项正确;关于清末新政的民间传言不能说明辛亥革

14、命爆发的条件成熟,排除 A 项;材料反映了清政府失去威信,并非强调国人的排外落后意识,排除 B 项;清末新政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中国近代化,排除 D 项。故选 C 项。小提示:13、民国建立后,中国知识界兴起了改良宴会之风,仆人迎门、侍役拉座、设摆台、置餐具、插牙签、放餐巾乃至送沙滤水(也有以茶代替的)等一系列西方饮食礼仪,也开始普见于中式菜肴的饮食场所。这反映了民国时期 A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升 B社会风气得到明显改善 C西方饮食礼仪被普遍接受 D传统饮食观念受到冲击 答案:D 解析:材料“一系列西方饮食礼仪,也开始普见于中式菜肴的饮食场所”体现的是西方饮食风格对中国传统饮食

15、习惯的冲8 击,D 项正确;材料中的现象仅局限于大城市或通商口岸,不能说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排除 A 项;材料与社会风气改善的说法无关,排除 B 项;C 项错在“普遍”,排除。故选 D 项。小提示:14、1912 年,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颁布国会组织法,如表为南京临时参议院与清朝谘议局对选举国会议员的规定,据此可知民国初年 居住年限 不动产 教育程度 选民年龄 南京临时参议院 居住选区两年以上 500 元 小学毕业 21 岁 清朝月谘议局 居住选区十年 5000 元 中学毕业 25 岁 A政治参与主体扩大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重视进行法制建设 D封建专制思想十分浓厚 答案:A 解析:根据

16、材料可知民国初年对选民的资格限制比清朝宽松,居住地年限和不动产限制条件降低,教育程度要求降低,选民年龄限制下调,这样可以吸纳更多的人参选,扩大政治参与主体,A 项正确;仅从材料中参与选举主体范围扩大,不能推断出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排除 B 项;材料侧重于辛亥革命后政治参与度的变化,法制建设只是片面的一个点,排除 C 项;国会组织法的颁布说明社会存在一定的民主,且“十分”无法体现,排除 D 项。故选 A 项。15、1920 年 5 月,北京公正周报一评论写道:“自新青年杂志以新文化号召以来,一时风靡全国故胡适之、陈独秀等辈出,登高一呼,全国遂群起响应之。”此评论可用来佐证 A胡适之是最先开展新

17、文化者 B新文化对思想界影响巨大 C新青年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D旧文化已被知识界所抛弃 答案:B 解析:材料中的“一时风靡全国”“群起响应”说明,新文化给思想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并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因而可用来佐证新文化对思想界的影响巨大,B 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胡适之最先开展新文化,且新青年是陈独秀创刊9 的,排除 A 项;材料没有涉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排除 C 项;材料只能说明新文化冲击了旧文化,但不能证明旧文化已被抛弃,排除 D 项。故选 B 项。填空题 16、为防止袁世凯专权,3 月 11 日,_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临时参议院制定的_ 答案:孙中山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为

18、防止袁世凯专权,3 月 11 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临时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中包括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等,以此来限制袁世凯。17、袁世凯死后,_在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中出任掌握实权的国务总理。为了使权力合法化,段祺瑞重新召开被袁世凯解散的国会,但这次会议的进展并不顺利 答案:段祺瑞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死后,段祺瑞在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中出任掌握实权的国务总理。为了使权力合法化,段祺瑞重新召开被袁世凯解散的国会,但这次会议的进展并不顺利。因此,空白处为段祺瑞。18、社会生活的新气象南京临时政府致力于社会生活方面的废旧布新,改用_颁布_的法律,革除大人老爷等称号,革除

19、_,接受_的新习俗、新风尚 答案:阳历 剪发辫、易服饰和废纸缠足 陈规陋习 文明开化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生活的新气象南京临时政府致力于社会生活方面的废旧布新,改用阳历,颁布剪发辫、易服饰和废纸缠足的法律,革除大人老爷等称号,革除陈规陋习,接受文明开化的新习俗、新风尚。19、新文化运动的概况(1)1917 年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随即聘请陈独秀为文科学长,并延揽许多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来北大任教。10 (2)北京大学和迁往北京的新青年杂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_,胡适、李大钊、鲁迅、钱玄同等成为_,共同推进新文化运动。答案:主要阵地 代表人物 解析:北京大学和迁往北京的新青年杂志,成为新文化

20、运动的主要阵地,胡适、李大钊、鲁迅、钱玄同等成为主要代表人物,共同推进新文化运动。20、1917 年初,_就任北京大学校长,随即聘请_为文科学长,并延揽许多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来北大任教 答案:蔡元培 陈独秀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7 年初,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随即聘请陈独秀为文科学长,并延揽许多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来北大任教 21、_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_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答案:辛亥革命 封建君主专制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1、,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22、_随后又以南方革命党的共和要求,对已束手无策的清政府施压 答案:袁世凯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面对武昌起义后革命势力的发展,袁世凯随后又以南方革命党的共和要求,对已束手无策11 的清政府施压 23、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为争取国际地位,抑制日本_的发展,1917 年,中国向德、奥两国宣战,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_。(2)中国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的租界,撤销两国_。十几万名中国劳工远渡重洋前往_。中国劳工的巨大付出,为协约国一方取得胜利作出了贡献。答案:在华势力 协约国方面 领事裁判权 欧洲前线 解析:

22、根据所学,(1)为争取国际地位,抑制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1917 年,中国向德、奥两国宣战,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协约国方面。(2)中国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的租界,撤销两国欧洲前线。十几万名中国劳工远渡重洋前往领事裁判权。中国劳工的巨大付出,为协约国一方取得胜利作出了贡献。24、预备立宪(1)背景:革命运动高涨。(2)历程 1906 年 9 月,清政府宣布_。立宪派成立了预备立宪公会,积极推进立宪运动 1908 年 8 月,清政府颁布_,作为制定“宪法”的准备。1911 年 5 月,清政府组织“_”。12 (3)结果:清政府无诚意推行立宪,资产阶级立宪派转而支持革命。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

23、立 答案:预备立宪 钦定宪法大纲 皇族内阁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6 年 9 月,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立宪派成立了预备立宪公会,积极推进立宪运动;1908 年 8 月,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作为制定“宪法”的准备;1911 年 5 月,清政府组织“皇族内阁”。25、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1)“德先生”和“赛先生”要拥护“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_、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 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_、旧宗教 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2)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1917 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_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得到广泛呼

24、应。经过新文化运动的倡导,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答案:孔教 旧艺术 文学改良刍议 解析:根据所学,(1)“德先生”和“赛先生”要拥护“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2)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1917 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得到广泛呼应。经过新文化运动的倡导,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材料分析题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 材料一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皇帝高度专制集权的体制之下,各省地的总督、巡抚等地方大员,虽号称为坐镇

25、一方的封疆大吏,但实际上他们仅仅是“开府”,设立有总督或巡抚衙门,仅仅代表皇帝监督地方上的行政而已但是,到了 19 世纪五六十年代,地方督抚的势力日渐增强。特别是清廷内部的汉族官僚利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之机,出任了各地的总督或巡抚之职,取得了地方上的军事、财政两大权力,开始打破了原有的中央一统高度集权的局势,“自是督抚权力得发舒矣”。摘编自王开玺晚清政治史 材料二 在清廷的预备立宪过程中,地方督抚势力的政治影响力虽有所发展与加强,但同时也为清廷恢复加强中央集权提供了堂皇的借口与机会。清廷颁谕称:“军机处为行政总汇一切规制,著照旧行”。清廷又制定了地方官制改革方案。在三权分立的名义下,规定在各省地

26、方,以各省的总督或巡抚衙门为最高行政机构,此外另设独立于总督、巡抚衙门的司法与立法机构。与此同时,清廷还命将原地方督抚所握有的部分外交、军事、财政、邮电路航等权力,分别收归中央的外务部、陆军部、度支部、邮传部,继续加强其中央集权的官僚体制。摘编自郑师渠中国近代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地方督抚势力壮大的过程。(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末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答案:(1)过程:利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之机,地方督抚掌握了地方军事、财政大权;洋务运动期间,在地方创办洋务,势力发展;1900 年,南方督抚私自与列强发起“东南互保”,地方势力进一步扩张。(2)简评:是为了维护封

27、建统治而采取的应急措施;使地方督抚权力有所削弱;加深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加速了清廷的土崩瓦解。解析:(1)过程:根据“特别是清廷内部的汉族官僚利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之机,出任了各地的总督或巡抚之职,取得了地方上的军事、财政两大权力”得出利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之机,地方督抚掌握了地方军事、财政大权;根据所学可得出洋务运动期间,在地方创办洋务,势力发展;1900 年,南方督抚私自与列强发起“东南互保”,地方势力进一步扩张。14 (2)简评:根据“但同时也为清廷恢复加强中央集权提供了堂皇的借口与机会。”得出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而采取的应急措施;根据“在三权分立的名义下,规定在各省地方,以各省的总督或巡抚衙

28、门为最高行政机构,此外另设独立于总督、巡抚衙门的司法与立法机构。”得出使地方督抚权力有所削弱;根据材料可得出加深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加速了清廷的土崩瓦解。27、不同的历史时代有各自时代的核心价值,深刻地影响着不同时代社会历史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明理学重建了人的哲学。不以鄙随之心看人类,而以其价值理想看人类,人类的真正价值便显现出来。理学的根本精神可以用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不朽格言为代表,强调人的历史使命感。宋明理学对培养气节操守、重视品德、自我节制、发奋立志等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自由主义是资

29、本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在资本主义社会,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是等价交换,交换的主体双方必须作为平等的商品所有者出现在市场上,否则市场不可能发展起来,于是人生而平等就成为最基本的观念。近代以来,由洛克、卢梭、康德、斯密等资产阶级先驱思想家建立了自由主义思想体系。他们认为,第一,人生而自由,这是人不可剥夺的天赋权利,也就是人具有同样的平等的自由权利。第二,在社会实践中,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具有平等的法律权利。第三,自由首先是个人的自由,个人是自由的本位,个人主义是自由主义的优先原则。摘编自关晓丽两种历史文化背景下的中西核心价值观差异探祈 材料三:辛亥革命后,共和国建立起来了,但是中国社会并未发生实质性

30、的变革与进步。具有民主革命思想的知识分子“于失望之余,继续探求救国之道,终于获得了新的觉悟,深感以往努力的方向,过子偏重西方形式的模仿,未曾触及西方立国的根本精神。变革政治,首须变革社会,变革社会,首须变革人心“,(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亦即必须清算阻碍社会进步的传统价值观。(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明理学作为一种主流的价值体系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2)依据材料二,概括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涵。分析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主要经济政治背景。15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文化运动是如何“变革人心”、弥补此前历史缺陷的?答案:(1)积极影响:有利于肯定人的价值;有利于

31、提高人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社会的道德自律。消极影响:加强对人的束缚,维护专制统治。(2)内涵:自由主义、人权平等、个人主义。背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民主政治的形成与发展。(3)缺陷: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深刻批判了传统儒家思想。解析:(1)积极影响:根据材料“而以其价值理想看人类,人类的真正价值便显现出来”、“强调人的历史使命感”、“宋明理学对培养气节操守、重视品德、自我节制、发奋立志等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进行归纳即可。消极影响:需要突出维护封建统治的一面。(2)内涵:根据材料“自由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人生而自由,这是人不可剥夺的天赋权利,也就是人具有同样的平等的自由权利”

32、、“自由首先是个人的自由,个人是自由的本位,个人主义是自由主义的优先原则”进行归纳即可。背景:从当时的政治、经济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可。(3)缺陷:根据材料“变革政治,首须变革社会,变革社会,首须变革人心”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进行分析即可。【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宋明理学、中西方人文主义比较和新文化运动,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它们源于同一单词 modemization,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婴标志。在中国,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

33、会的转型,即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 材料二 民族工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都是空前的。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堪称民族资本发展的黄金时代”。在这种政治和经济背景下,海外华侨抓住这个时机,踊跃向国内投资。仅在 1912 一 1919 年间,华侨投资的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以及房地产业多达 1042 家,投资金额达 7100 万元。16 摘编自苏文菁主编商发展史 总论卷(近代部分)材料三 今革命之事毕矣,而革命之目的则尚未全达,是何也?不良之政府虽倒,而良政治之建设则未尝有也。故民国成立,己届年余,而政治之纷扰,无一定策划如故也,政治之污秽,无扫荡方法如故也。以若斯之政府,而欲求得良善之政治,既不可能

34、,亦不可望矣。宋教仁代草国民党之大政见(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对推动中国近代化所起到的作用。(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912-1919 年间,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到来的原因。(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答案:(1)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 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的权利和自由。经济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条件。思想上: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社会生活上:促使社会风俗发生了新的变化。

35、(2)民国的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南京临时政府鼓励民间兴办实业: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海外华侨回国投资实业。(3)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军阀割据混战,政局动荡;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加紧侵略:封建势力的压迫等。解析:(1)政治上: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的权利和自由。经济上: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条件。思想上: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

36、思想解放,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社会生活上: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促使社会风俗发生了新的变化。(2)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国的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京临时政17 府鼓励民间兴办实业;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根据材料“在这种政治和经济背景下,海外华侨抓住这个时机,踊跃向国内投资。仅在 1912 一 1919 年间,华侨投资的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以及房地产业多达1042 家,投资金额达 7100 万元。”可知,海外华侨回国投资实业。(3)因素:根据材料“政治之

37、纷扰,无一定策划如故也,政治之污秽,无扫荡方法如故也。以若斯之政府,而欲求得良善之政治,既不可能,亦不可望矣”可知,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军阀割据混战,政局动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加紧侵略;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封建势力的压迫等。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代时期,中国对“东西方碰撞交融”的积极应对,并不限于基层商人的层面。在文化知识的层面,同样呈现出比较开放与包容的态势。一方面,随着明代中后期社会经济特别是商品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的文化知识界出现了诸如泰州学派及李贽等进步的思想家,他们提倡人的个性,肯定人们的物质欲望,强调独立思考的精神。这些

38、思想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激烈变动中的下层平民的要求,特别是反映了那些从事工商业活动的城市市民的要求,在当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陈支平从世界发展史的视野重新认识明代历史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期间,李大钊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猛烈地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君学”,但他和很多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都没有全盘否定传统文化。李大钊主张“打倒孔家店”,但他并不是全盘否定孔子,他反对的是被历代封建帝王塑造成“专制政治之灵魂”。李大钊认为东方文明是“静”的文明,西方文明是“动”的文明,这是东西方文明的“根本不同之点”。在他看来,博大精深的东方文明能够融会注重物质的西方文明,“以创造新生命而演进于无疆”,对中华

39、文化发展前途表现出极大的自信。摘自李大钊全集(1)明朝中后期,西方思想及科技日渐向外传播,原因是什么?依据材料一,面对西方文化的碰撞,中国有哪些积极应对?(2)依据材料二,分析新文化运动时期李大钊对东西方文化的态度。(3)综上,分析中华文化发展历程所呈现出的突出特点。18 答案:(1)原因:新航路的开辟;对外殖民扩张应对:明朝的士大夫们采取了开放包容的态度;进步思想家倡导与西方进行交流,提倡个性;下层平民和城市市民阶层对新事物保持着浓厚的兴趣。(2)辩证地看待东西方文化;提倡东西方文明能够相互融合;对中华文化前途充满信心。(3)特点:兼收并蓄,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在继承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解析:(

40、1)原因:结合时代特征分析。应对:根据材料一“呈现出比较开放与包容的态势”可知在面对西方文化碰撞时明朝的士大夫们采取了开放包容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徐光启与来华传教士利玛窦合作,促进了中西方思想文化交流,李贽等人主张独立个性,强调独立思考;从下层平民和城市市民方面,他们往往对西方事物保持着较为浓厚的兴趣。(2)根据材料二“但他和很多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都没有全盘否定传统文化”,可见李大钊对东西方文化能够辩证地看待;在他看来,博大精深的东方文明能够融会注重物质的西方文明,因此李大钊提倡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以创造新生命而演进于无疆”;从材料可知李大钊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表现出极大的信心。(3)从魏晋佛

41、教、晚明“西学东渐”以及近代李大钊对东西方文化的态度可以看出中华文化在发展历程中呈现出兼收并蓄的特点,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在继承中不断丰富和发展。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清朝前期的语文教育大体处于各民族“各语其语”的自发状态。虽独尊满文,但并未赋予任何一种语文以国家通用文字的地位。清末新政中,原有的多样化治理体制基本朝着一体化方向发展。1904 年清廷公布奏定学堂章程,语文学科由书面语的“国文科”和口语的“官话科”组成。“国文科”主要教授汉语言文字和文学,“注重读经以存圣教”“戒袭用外国无谓名词,以存国文”,这在晚清中西语文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无疑别有深意。“官话科”是语文教育史上的

42、一大变革,以京音和官话为基准,将语文教育从“书同文”扩展至“语同音”。面对英、俄列强对边疆地区的殖民扩张,边疆官员都很积极支持国家语文教育,清末新政期间,蒙古、西藏、新疆、川边地区的不少新式学堂均开始使用“国文教学”。摘编自湛晓白清末国家语文统一与满汉族群关系变化(1)根据材料,归纳清末新政中“国文教育”改革的主要特点。19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边疆地区推广“国文教育”的历史意义。答案:(1)确定统一的国家通用语言;重视口语教育;由中央政府统筹“国文教育”有明确的纲领性文件指导。(任答三点)(2)有利于边疆地区的文教近代化;便利了边疆与内地的交流;有利于增强国家民族认同;有利于抵

43、御列强对边疆的渗透和侵略。(任答三点)解析:(1)根据材料“清末新政中,原有的多样化治理体制基本朝着一体化方向发展。”得出确定统一的国家通用语言;根据材料“语文学科由书面语的国文科和口语的官话科组成。”得出重视口语教育;根据材料“官话科是语文教育史上的一大变革,以京音和官话为基准,将语文教育从书同文扩展至语同音”得出由中央政府统筹“国文教育”有明确的纲领性文件指导。(2)根据材料“面对英、俄列强对边疆地区的殖民扩张,边疆官员都很积极支持国家语文教育,清末新政期间,蒙古、西藏、新疆、川边地区的不少新式学堂均开始使用国文教学”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有利于边疆地区的文教近代化、便利了边疆与内地的交流、有利于增强国家民族认同、有利于抵御列强对边疆的渗透和侵略等方面回答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