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录摘 要- 1 -第一章 总 说 明- 3 -1 设计标准- 3 -2 设计资料- 3 -3 主要工程规模- 4 -4 建设条件- 4 -4.1 地理位置及气象- 4 -4.2 地形地貌- 5 -4.3 水文地质- 5 -4.3.1 地表水类型及水文地质特征- 5 -4.3.2 地下水类型及水文地质特征- 5 -4.4 地质构造- 6 -4.5 不良地质- 6 -5 沿线筑路材料、水、电等建设条件及与公路建设的关系- 6 -5.1 筑路材料- 6 -5.2 水、电- 6 -5.3 钢材、木材、沥青- 7 -5.4 交通条件- 7 -6 与周边环境和自然景观相协调情况- 7 -6.1 设计原则
2、- 7 -6.2 总体设计与路线- 7 -6.3 取土、弃土场设计- 8 -6.4 地表耕植土、腐质土的保护和利用- 8 -7 路线方案- 8 - 9 -8 路线设计- 9 -8.1 平面设计- 9 -8.2 纵面设计- 9 -9 路基、路面及排水- 10 -9.1 对初步设计预审查、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 10 -9.1.1 软基路段- 10 -9.1.2 高边坡路段- 10 -9.1.3 高液限粘土- 10 -9.1.4 路基路面排水- 10 -9.1.5 边坡防护- 11 -9.1.6 潮湿和地下水丰富路段- 11 -9.2 对施工图设计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 11 -9.2.1 软基处理设
3、计- 11 -9.2.2 水塘防护设计- 11 -9.2.3 填挖交界处设计- 11 -9.2.4 高边坡- 11 -9.2.5 挡土墙- 11 -10 桥梁、涵洞- 12 -11 新技术、新材料等的采用情况和计算机应用情况- 12 -12 与有关部门协调情况- 12 -第二章 路线设计- 13 -1 线形设计一般原则- 13 -2 平面线形要素的组合类型- 13 -3 平面设计方法- 14 -4 平曲线设计- 14 -4.1 平曲线要素计算- 14 -5 纵断面设计- 16 -5.1 竖曲线设计- 16 -5.2 计算设计高程- 17 -6 横断面设计- 17 -6.1 路基横断面布置- 1
4、8 -6.2 路堤和路堑边坡坡度的确定- 18 -6.3 路基加宽- 18 -6.4 超高方案- 18 -6.5 路拱坡度- 19 -1 设计原始资料和依据- 20 -2 路面结构层厚度设计- 20 -2.1 土基回弹模量的确定- 20 -2.2 路面设计参数的确定- 20 -2.3路面结构层厚度计算- 22 -3 方案的确定- 29 -4 路面排水设计- 29 -1、 涵洞选用原则- 31 -2 涵洞水文计算- 31 -2.1 确定汇水面积- 31 -2.2 确定设计流量- 31 -3 涵洞水力计算(确定涵洞孔径)- 31 -4 涵洞结构计算- 32 -4.1 涵洞长度计算- 32 -4.2
5、 外力计算- 32 -4.2.1 永久作用- 32 -4.2.2 由车辆荷载引起的垂直压力(可变作用)- 33 -4.3 内力计算及荷载组合- 34 -5 基底应力验算- 35 -第五章 工程概预算- 37 -1 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及调配- 37 -1.1 横断面面积计算- 37 -1.2 土石方数量计算- 37 -1.3 路基土石方调配- 38 -1.3.1 土石方调配原则- 38 -1.3.2土石方调配方法- 39 -2 本工程预算项目主要内容- 40 -2.1 直接工程费- 40 -2.2 其他工程费- 41 -2.3 直接费- 42 -2.4 间接费- 42 -2.5 利润- 42 -
6、2.6 税金- 43 -2.7建筑安装工程费- 43 -2.8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43 -2.9 预备费- 43 -2.10建设项目总费用- 43 -参考文献- 45 -致谢- 46 - 摘 要本设计是山岭微丘区高速公路工程设计,根据给定的交通量确定道路的等级,进行设计。主要的设计内容为:第一,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和主要控制点进行选线工作;第二,进行设计工作,其中包括: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路基设计(确定路基标准横断面图,绘制一般路堤,半填半挖路基设计图)、路基排水设计、路面结构层设计、涵洞的设计(选择一处涵洞进行水文、受力计算、进行合理的配筋)、进行工程预算(选择路段上1km,对其中土石方量的
7、挖填、运输,路基路面用料进行计算)。最后整理出各部分内容相关的计算书、表格与图纸。关键词:高速公路;路线;路基;路面;涵洞ABSTRACTThis design is mountainous hilly area expressway engineering design, according to the volume of traffic to determine the grade of the road, for the design.The main design content is :First, according to the landform, geological con
8、dition and main control points were selected line of work; second, design work, including: graphic design, profile design, roadbed design ( determining roadbed standard sectional drawing, drawing of the embankment, Semi-excavating subgrades design ), subgrade drainage design, pavement structure desi
9、gn, culvert design ( the choice of a culvert hydrology, stress calculation, reasonable reinforcement ), project budget ( select sections of1km, on which the earthwork digging and filling, transportation, materials used for the calculation of subgrade and pavement ). Finally sorted out some of the co
10、ntent of the calculations, tables and drawings.Keywords: The highway ;The route ;Roadbed; Pavement; Culvert第一章 总 说 明 1 设计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0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 D20-200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 018-9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J D50-2006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 D60-200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
11、3-2007公路涵洞设计细则 JTG/T D65-04-2007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2004公路设计手册-路面 交通部第二公路勘察设计院 2001公路工程预算定额 JTG/T B06-02-2007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 JTG B06-20072 设计资料 根据工可、初步设计文件及初步设计审查意见,本项目采用全封闭、全立交高速公路标准建设,主要技术标准见表2-1:表2-1 主要技术标准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技术标准1公路等级高速公路2设计速度Km/h803路基宽度m整体式:32.0分离式:16.04汽车荷载等级级公路-级5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g0.056设计洪
12、水频率%特大桥1/300,大、中、小桥、涵洞及路基1/1003 主要工程规模 四会至广宁段起点于四会市西北侧的谢桥村接三水至四会段终点,路线由此向西北方向延伸,经四会市的石狗镇、黄田镇,广宁县的宾亨镇、横山镇,于广宁县横山镇的肖仔 岗接广宁至怀集段起点。本段路线全长42.170km。 路线主要控制点为:路线起点、下布隧道、都崀迳、S263、黄田互通、西岸隧道、带洞、S264、宾亨互通、广宁互通、路线终点。路线跨越的主要河流有绥江。 第10标段起点桩号K52+730,终点桩号K58+180,路线长度5.450km,主要包括主线桥3座、主线涵洞11道、主线通道7道、天桥2处,本标段主要工程规模见下
13、表2-3:表2-3 主要工程规模表 指标名称单位工程数量备注路线长度km5.450计价土石方m31045687桥梁特大、大中桥m/座322.93/1小桥m/座34.0/1涵洞道11隧道m/座284.94/1路线交叉互通式立体交叉处/分离式立体交叉处/通道道7天桥座2其中一处为渡槽征用土地亩502.3拆迁拆迁房屋m27000拆迁电力电讯杆根864 建设条件4.1 地理位置及气象 四会至广宁段位于广东省西北部,南端与三水至四会段相接,沿北西方向延伸经四会、广宁。在公路自然区划上属于6区(武夷南岭山地过湿区),地貌属中低山、丘陵地貌,南东部为珠江三角洲平原。 区域内多年平均降雨量1832mm,多年最
14、大降雨量2428.5mm,多年最小降水量1128.7mm;每年49月为雨季,平均降水量1377.7mm,6月份降雨量最大,暴雨较多,月平均降雨量314.7mm,由于暴雨集中,对新开挖地表易造成破坏,而且勘察区内局部地势较为低洼,雨季时有洪涝现象。 区域内年平均风速1.7m/s,强风向主要为东北到东南风,约占35%,平均风速2.4m/s,极大风速26m/s;次为西到西北风,占18%,平均风速2.3m/s,极大风速12m/s,静风占28%,其余风向偏少。台风是本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每年4月至11月都受到影响。台风盛行期在79月,台风过境最大风速28m/s,瞬时风速高达35m/s,破坏力很强,伴随台
15、风而来的是暴雨,甚至引发山洪暴发、山体滑塌等灾害。4.2 地形地貌四会至广宁段地处广东西部偏北,多属于丘陵低山区,地势高差较大,地形地貌复杂;根据地貌的成因、形态及组合特征,地貌单元可划分为山前冲积盆地、构造剥蚀丘陵、山间冲洪积小盆地三大单元;地势北西高南东低,由北西向南东呈倾斜状;地貌类型以丘陵及丘陵间冲洪积盆地为特征,沿线农田、村庄分布较为密集,植被发育,多以农作物、果树、经济林为主,鱼塘、灌溉沟渠遍布勘察区域,沿线河流主要有绥江及其支流。本路段沿线为微丘、丘陵间冲洪积盆地地貌,路线跨越绥江后沿河床阶地、丘陵间沟谷、盆地展布,河谷呈开阔的“U”字型,绥江河床宽约100300m,水深26m,
16、四季通航,属于国家六级航道;线路沿线地表多为第四纪冲积层所覆盖,其厚度大小不等,变化较大,层位变化较复杂;区内多为农田、鱼塘,山丘多已开发种植有果树、竹木等经济林。4.3 水文地质4.3.1 地表水类型及水文地质特征区内地处构造剥蚀丘陵区,区内地表水系较发育,主要有绥江及支流遍布全区。4.3.2 地下水类型及水文地质特征根据本路段含水介质类型、特征及其地下水的赋存及运移条件,将本区含水岩组划分二种地下水类型:1)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潜水主要分布在绥江一、二级阶地,开阔低缓谷地且有较厚的堆积地段,含水层为第四系冲积的砂、砾、卵石层,赋水条件较好;淤泥及淤泥质土层中含有少量的毛细管水,补给源主要为大气
17、降水和邻近河流的地表水,地形平坦开阔,补给条件及排泄条件均较好,地下水位受季节性变化影响不太明显,一般以下降泉出露,泉流量小于1升/秒,局部具承压性。2)碎屑岩基岩裂隙水碎屑岩区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岩石风化裂隙、构造裂隙、层面空隙、断裂带内,如花岗岩、石英砂岩、页岩、片岩中风化裂隙、构造裂隙发育等。裂隙水常以下降泉的形式出露地表,局部丘陵间沟谷内会汇集成小溪流,常见流量0.21.2L/s。4.4 地质构造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勘察线路处于华南褶皱系粤中坳陷和粤西隆起的交接部位,勘察区内的构造变形强烈,基底构造、盖层构造及大陆边缘活动带的构造形迹在区内均有表现;由于断裂及岩浆活动较为强烈,致使区内褶
18、皱构造发育不甚完整。4.5 不良地质 据本次勘察的结果,场区内的不良地质主要为软土、坍塌及滑坡、路基开挖引起的高边坡失稳及顺层滑坡、构造破碎带、地震液化、煤系地层、高液限土等。5 沿线筑路材料、水、电等建设条件及与公路建设的关系5.1 筑路材料本路段位于平原微丘区,项目沿线周边地区筑路材料供应充分,储量大,质量好,多为经营性料场,运输条件较为便利,能满足工程要求。1 石料项目区位于珠江三角洲边缘地带,为平原微丘区至山岭重丘区过渡地带,周边地区石料储量丰富,产地较多,供应充分。主要有四会市城中区的振兴石场、四会市贞山区的白坟前石场、四会市迳口石场等。2 砂料因防洪需要,西江流域目前已经禁止在采砂
19、,项目区沿线砂料主要来源为绥江砂,砂源储量丰富。但目前产量较低,施工前应提前组织协调,扩大生产,以保证工程需要。3 石灰料场位于三水市迳口镇与四会市迳口镇交界处,现有灰窑三处,石灰产量较大,石灰质量高。4 水泥项目区域水泥生产厂家众多,所生产各种标号水泥可满足路用要求。5.2 水、电项目区沿线沟渠密布,水网发育,水资源较为丰富,水质纯净,可满足工程用水需要。项目区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带,沿线经济发达,电网密布,工程用电较为方便。考虑到今年来国家电力较为紧张,施工前应提前与电力部门进行协调,落实工程用电,保证工程进度。5.3 钢材、木材、沥青钢材、木材、沥青等均可在肇庆、广州等地市场上购买。沥青应采
20、用符合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的优质沥青。5.4 交通条件区内各等级道路纵横交错,河流水系发达,航运便利,为本项目施工期的交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各种筑路材料和施工机械均可顺畅的到达工地各工点。6 与周边环境和自然景观相协调情况6.1 设计原则公路建设不可避免地对沿线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环境保护设计贯穿于项目各阶段和主体工程设计的各个组成部分,使公路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本工程环保对策是“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因地制宜合理使用土地,增加植被,保护自然环境,加强管理与监测,防止污染。因此本项目设计中,我们提出如下公路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的设计原则:选线时注意顺应地形、地貌,减少高填深挖,尽
21、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以“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为设计宗旨;公路建设尽可能保证原有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尽量绕避自然保护区、文化名胜区和水资源保护区;施工期间注意保护自然水流形态,施工结束后必须清理河道中的工程废弃物;尽量维持路域生态系统的稳定,系统内的绿化因地制宜,尽可能选用乡土物种,并尽量淡化界域概念,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破坏;保护公路沿线的动植物,以求生态系统稳态发展,加强施工管理减少植被破坏;尽量进行生态环境恢复,包括公路用地范围内的绿化、水土流失防治,和沿线环境整治。6.2 总体设计与路线在公路布设与方案比较时,全面考虑沿线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尽量节约国土资源,绕避重要的村镇、学
22、校、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点,尽量减少对植被的破坏,顾及与水利设施、电力电讯的位置关系,减少拆迁和占地,尽可能降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环境敏感点附近路段,采用较高平、纵线形技术指标,避免设置急弯和陡坡。设计本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平、纵、横设计方面,灵活运用技术指标,使路线尽可能顺应地形、地貌布设,避免大填大挖,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节约国土资源。6.3 取土、弃土场设计根据沿线地形特点,合理设置取、弃土场。对于取土场形成的裸露边坡,在工程防护的基础上,尽可能创造条件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控制水土流失。对取土场坡脚易遭受水流冲刷的地方采取工程护坡。在取土结束后,需进行植被恢复和覆土造田。
23、对于弃土场,为防止水土流失,需对弃土场进行碾压、拦渣、排水和护坡处理,达到设计标高后,对其进行整治利用和恢复植被、绿化。在设计中力求填挖平衡,减少取土坑和弃土场的数量,最大限度地利用路堑开挖土石方进行纵向调配。6.4 地表耕植土、腐质土的保护和利用设计中将地表耕植土、腐质土作为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进行保护和利用。任何永久或临时用地都不得填埋或碾压地表耕植土、腐质土。施工时,应将地表耕植土、腐质土集中堆放,以备用来地表回填,土地复耕、造地、恢复植被等。设计中地表耕植土、腐质土临时堆放点按12公里考虑。 7 路线方案本路段基本采用工可推荐方案,根据现场地形、地物控制情况对线形进行了必要的优化调整。K
24、58+180K61+000段初测阶段先后进行了三个方案的测设研究。第一次测设方案在调查中发现该线位需要搬迁广宁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农会旧址,地方群众反映比较强烈,且距离村庄较近,占用农田也较多,为了保护文物,尽量减少拆迁扰民,将该段线位作了修改。为减少占用农田在本路段又研究了傍山线,傍山线主要存在三个问题:a、需拆迁110KV线路铁塔一座、且经实测高压线净空不能满足规范要求,需要升高铁塔,经向电力部门了解,该高压线即将增压至220KV。b、临山脚为带洞小学,学校需要搬迁。c、带洞村位于山边,线位从带洞村中穿过,把带洞村一分为二,需拆迁大量房屋(有较多二层以上楼房)。d、经线位计算,傍山线较初测线
25、位长65m。仍占用部分农田。鉴于以上原因,傍山线在两次踏勘后,没有进行初步测量,最终确定的初测线位(施工图设计方案)位于第一次初测线位和傍山线研究线位之间,为节约用地,该路段适当增大纵面指标,以减少路基填方。 带洞村路段路线方案图 8 路线设计8.1 平面设计(1)根据初步设计预审查意见“分离式隧道(如石门隧道、文坑隧道)在满足技术标准的前提下宜尽早将左、右线并线,以节约用地,降低工程造价。”对石门隧道及文坑隧道路段平面线位进行了优化,减少了分离式路基的长度,减少了占用农田数量,降低了工程造价。(2)下布隧道、西岸隧道初步设计厅预审意见建议调整为分离式或小间距隧道,西岸隧道应适当移动洞口位置,
26、以避开不良地质。定测阶段根据初步设计审查意见,下布隧道调整为变间距的小净距隧道,西岸隧道调整为小净距隧道,同时路线平面向左平移约12米,以避开怀集段洞口段不良地质。8.2 纵面设计本路段纵坡设计主要受地形、隧道、跨线分离和路基设计洪水位等因素的控制。定测阶段根据厅审查意见结合初步设计咨询意见,对初步设计纵面进行了认真研究和优化。(1)挖方较深、边坡较高的路段对于全线挖方较深路段,结合咨询报告意见,在充分考虑路线纵面控制因素的前提下,通过对平面的局部调整,对纵面进行适当优化调整,尽量减少挖方高度和长度,减少土石方数量,降低路基高边坡。(2)竖曲线偏小路段根据初步设计审查意见对竖曲线半径进行核查,
27、在增加工程量不大的情况下,适当加大了竖曲线半径,尽可能采用不小于满足视觉所需的竖曲线为主。比如黄田绥江大桥路段、 YK54+090等。(3)平、纵组合的优化,根据定测验收专家意见,对个别平、纵配合欠佳的位置进行了进一步优化,比如K56+120、K61+850等。(4)本次修编根据施工图审查意见,结合咨询报告及专家意见对全线纵坡设计进行了进一步检查优化。9 路基、路面及排水9.1 对初步设计预审查、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9.1.1 软基路段根据初步审计预审意见要求,施工图定测阶段对软土段进一步加强了地质勘察工作,采用地质钻探,结合原位测试的勘探方法,加密静力触探测试和十字板剪切试验,查清了软土的地质
28、特征,取得了详实的地质资料。同时因沿线局部路段位于冲沟路段,存在软基倾斜面,在定测过程中沿线有针对性的布设山涧洼地、路基横向上的勘察,查明软基倾斜面分布情况,在设计过程中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防止路堤滑塌。9.1.2 高边坡路段根据初步审计预审意见要求,施工图设计时对高边坡进一步加强了地质勘察工作,对每个高边坡进行了一个断面至少有两个勘探点的勘察,为下一步合理确定路堑边坡坡率、边坡稳定分析等提供详细的地质资料。高边坡采用“一坡一图”的形式进行设计。高边坡采取了“减载、固脚,强腰、排水”的原则进行处理。9.1.3 高液限粘土根据初步设计预审意见要求,施工图设计时对高液限粘土段进一步加强了地质勘
29、察工作,增加了土工试验内容,并参考了广东省内高速公路其它项目的成功经验。9.1.4 路基路面排水根据初步审计预审意见及定测调查,对于边沟断面尺寸根据集水路段长度、汇水面积等通过计算合理确定边沟断面尺寸。同时对路基、路面及排水方案进行了完善,个别路段进行了特别设计以保证排水系统的完整、顺畅。本工程地处多为山区,降雨强度大,冲沟纵多,在定测阶段加强了路基外一定范围的测量和调查。在设计过程注意了涵洞进出口与现有冲沟的连接和防护。超高路段排水及防护借鉴了广东省已建高速公路的成功经验,采用生态排水系统,将中央排水沟设在中央分隔带内。9.1.5 边坡防护根据初步审计预审意见,结合交通部典型示范工程新的设计
30、理念,路基防护方案以绿色植被为主,在保证路堤稳定安全的前提下,主要采用植草或铺草皮、三维网植草、坦拱植草等绿色防护。路堑边坡路段根据地质条件和边坡高度采用植草或铺草皮、三维网植草、TBS植草、拱形植草、钢筋砼框格植草等坡面防护和加固形式。9.1.6 潮湿和地下水丰富路段根据初设评审意见,在定测过程中,对沿线潮湿和地下水丰富及低填路段进行重点调查,在设计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增设砂砾垫层等措施进行处理。9.2 对施工图设计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9.2.1 软基处理设计根据审查意见,在施工过程中加强软基处理的动态设计,对于处理部分软土性质较差,填土较高的搅拌桩和袋装砂井进行了优化。 9.2.2 水塘防护设计
31、根据业主意见,改临时围堰为永久围堰,取消浆砌片石满铺防护。 9.2.3 填挖交界处设计根据审查意见,路基填挖交界处的处理应结合施工阶段的实际情况,加强动态设计。同时优化横向渗沟设计。9.2.4 高边坡根据审查意见,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动态设计,完善监测措施,增加锚杆应力监测,确保高边坡安全可靠。根据审查意见,对于存在“剥山皮”的高边坡,进一步优化了横断面设计,加强了支挡,防陡边坡,同时减少了用地。9.2.5 挡土墙 根据审查意见,修编设计中对于贴原坡面浅薄填土且放坡较远的地段增设路肩挡墙。保证填土质量,减少用地。10 桥梁、涵洞(1)根据初设审查意见,在详细调查和勘测了沿线河流特点及交叉道路、规划
32、路的等级和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核查了桥梁净空;并结合纵断面设计和地质情况,尽量降低部分桥梁的设计高,适当提高桥台的填土高度,以有效控制桥梁长度。初步测量时委托了专业水利部门进行了项目区域绥江水文分析,同时收集了国家级水文站石狗站共54年的洪峰流量观测资料,定测时进一步进行了核查和洪痕调查(含2005年),以保证水文分析计算的可靠。(3)本标段为丘陵区高速公路,路线线形以平曲线为主,超高变化较大,而桥梁建筑高度一般不受限制,但交通条件不够便利。T梁与预制组合小箱梁、宽幅空心板比较,因其梁底设单支座、支座调平容易、更易适应平曲线变化;T梁与预制组合小箱梁比,单片梁重较小,施工工艺成熟、快速、工期短
33、、应用广泛,在山区高速公路施工中具有一定优势。经与建设单位商讨沟通,根据沿线运输条件,结合施工标段划分情况,为方便施工,上部构造多采用了先张PC空心板、后张PC T梁;单孔跨径20m的桥梁采用先简支后桥面连续结构,单孔跨径20m的桥梁采用结构连续,以增加行车舒适性。(8)进一步加强了沿线排灌系统及小桥涵的调查、勘测深度,适当增大了排水涵孔径;考虑到当地群众生产生活便利及未来经济发展,也适当加大通道净空。桥梁、涵通、立交的设置均与沿线乡村签订了书面协议。 11 新技术、新材料等的采用情况和计算机应用情况为实现将广贺高速公路建设成为一条“质量一流、管理先进、环境优美”的高速公路,本项目平面控制测量
34、全部采用GPS技术布设测区首级控制网和一级导线。在工程地形图测量上采用航测计算机电子成图技术,全部地形图均进行了三维数字化处理,大大提高了勘察设计的精度。路线、路基路面、桥梁及路线交叉等专业全部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所有设计图标均由计算机完成。12 与有关部门协调情况定测阶段,分别与四会市及广宁县政府、交通、规划、国土、水利、航道及沿线乡镇等部门就本项目的路线方案、桥涵通道的设置、取土、弃土方案以及排水措施等有关问题进行了商谈和协调,形成了一致意见,其协议签署到乡、镇和村。各级政府同意现在的路线总体走向,项目部根据地方政府意见,结合地方规划,通过实地调查对局部方案进行了优化。第二章 路线设计1
35、线形设计一般原则 (1) 平面线形应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在地势平坦的平原微丘区,路线以方向为主导,平面线形三要素中以直线为主;在地势起伏很大的山岭重丘区,路线以高程为主导,为适应地形,曲线所占比例较大。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的选用与合理组合取决于地形地物等具体条件,不要片面强调路线以直线为主或曲线为主。(2) 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贯长直线尽头不能接以小半径曲线。长直线和大半径曲线会导致较高的车速,若突然出现小半径曲线,会因减速不及而造成事故。高、低标准之间要有过渡。同一等级的道路由于地形的变化在指标的采用上会有变化,同一条道路按不同设计速度的各设计路段之间也会形成技术标准的
36、变化。(3)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 汽车在曲线路段上行驶,如果曲线过短,司机就必须很快的转动方向盘,这样在高速行驶的情况下是非常危险的。同时,如不设置足够长度的缓和曲线,使离心加速度变化率小于一定数值,从乘客的心理和生理感受来看也是不好的。当道路转角很小时,曲线长度就显得比实际短,容易引起曲线很小的错觉。因此,平曲线具有一定的长度是必要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最小平曲线长度一般应考率下述条件确定:汽车驾驶员在操纵方向盘时不感到困难一般按6 s的通过时间来设置最小平曲线长度,当设计车速为80km/h时,平曲线一般值取400m,最小值取140m。小偏角的平曲线长度 当路线转角7时称为小偏角。设计计算
37、时,当转角等于7时,平曲线按6 s行程考虑;当转角小于7时,曲线长度与成反比增加;当转角小于2时,按2计。2 平面线形要素的组合类型平面线形的几何要素为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这三种基本线形要素可以组合得到很多种平面线形的形式。就公路平面线形设计而言,主要有基本型、S型、卵型、凸型、C型和复合型六种。3 平面设计方法(1)平面设计的重点 公路平面设计的重点是选线和定线,在满足技术标准的前提下,路线距离短,挖方量少,土石方平衡时公路平面的主要内容。(2)平面设计的具体步骤和要求 资料收集 现场踏勘 选线与定线 校核与审核4 平曲线设计本路段主要技术指标表序号指 标 名 称规 范 值序号指 标 名
38、 称规 范 值1公路等级六车道高速公路8停车视距(m)1102路基宽度(m)32/169凸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m)120003设计行车速度(km/h)8010凹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m)80004平曲线极限最小半径(m)25011最短坡长(m)2005平曲线一般最小半径(m)40012设计洪水频率特大桥1/300;6不设超高最小平曲线半径(m)2500其他1/1007最大纵坡()513汽车荷载等级公路I级 根据本段路线所处路段,综合全路段的路线走向及线形要求,本路段共有五个交点。4.1 平曲线要素计算取JD15作为算例,具体计算如下:图 1-2 圆曲线几何要素JD20处:(K55+892.7
39、72)取圆曲线半径R=750m,缓和曲线长度确定如下:,R/9=83.33 Ls R=900 ; 取因此曲线的几何要素为:偏角493813.3,半径R750m,切线长曲线长外矢距校正数其中 主点桩里程推算设有缓和曲线的平曲线有五个主点桩位,分别是ZH、HY、QZ、YH、HZ,里程推算如下:(JD20桩号为K55+892.772) JD - T ZH + Ls HY - (L-2Ls) HZ - Ls YH - (L-2Ls)/2 QZ + D/2 JD结果如下:直缓点桩号:ZH=K55+427.006 缓圆点桩号:HY=K55+662.206曲中点桩号:QZ=K55+831.2575 圆缓点桩
40、号:YH=K56+076.753缓直点桩号:HZ=K56+311.953以此方法计算、 、,具体结果见设计图纸直线、曲线及转角表。5 纵断面设计沿着道路中线竖直剖开然后展开即为道路纵断面,它反映了道路中线地面高低起伏的情况及设计路线的纵向坡度情况,从而可以看出纵向土石方工程的挖填情况。把道路的纵断面图与平面图结合起来,就能完整的表达出道路的空间位置。 5.1 竖曲线设计竖曲线是设在纵断面上两个坡段的转折处,为了便于行车,起缓和作用的一段曲线。竖曲线的形式可采用抛物线或圆曲线,在使用范围二者几乎没有差别。 竖曲线诸要素的计算:(1) 计算竖曲线要素如图3-1所示,i1和i2分别为两相邻两纵坡坡度
41、,= i2- i1,为“+”时,表示凹形竖曲线;为“-”时,表示凸形竖曲线。图3-1 竖曲线要素示意图竖曲线长度L或竖曲线半径R: 或 (1-11)竖曲线切线长T: (1-12)竖曲线任意一点竖距h: (1-13)竖曲线外距E: 或 (1-14)以变坡点1(K52+870)为例计算如下: K52+870,高程为16.68m,i1=-2.00%,i2=2.35%,= i2-i1=2.35%-(-2.00%)=4.35%,为凹形。取竖曲线半径R=11000m。 曲线长=110004.35%=478.5m 切线长=239.25m 外距=2.602m5.2 计算设计高程竖曲线起点桩号=K52+870-
42、T=K52+630.75竖曲线起点高程=16.68+T2%=21.465m其他变坡点(共11个)按照同样方法计算,具体结果见纵坡、竖曲线表。6 横断面设计 公路的横断面,是指公路中线上各点的法向切面,它是由横断面设计线和地面线所构成的。其中横断面设计线包括行车道、路肩、分隔带、边沟边坡、截水沟、护坡道以及隔离栅、环境保护等设施。 公路横断面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尺寸要根据设计交通量、交通组成、设计车速、地形条件等因素。在保证必要的通行能力和交通安全与通畅前提下,尽量做到用地省、投资少,使道路发挥其最大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道路横断面的布置及几何尺寸应能满足交通、环境、城市面貌等要求,横断面设计应满足以下一些要求:(1)设计应符合公路建设的基本原则和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的具体要求。 (2)设计时应兼顾当地农田基本建设的需要,尽可能与之相配合,不得任意减、并农田排灌沟渠。 (3)路基穿过耕种地区,为了节约用地,如当地石料方便,可修建石砌边坡。 (4)沿河线的横断面设计,应注意路基不被洪水淹没或冲毁。6.1 路基横断面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