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每日一练每日一练)九年级物理内能重点易错题九年级物理内能重点易错题 单选题 1、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固体很难被压缩,表明固体分子间存在斥力 B小米与大豆放在一起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C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一定多 D一定量的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减小 答案:A 解析:A固体分子间有间隙,但是很难被压缩,表明固体分子间存在斥力,故 A 正确;B小米与大豆放在一起总体积变小,是因为物体间存在空隙,而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故 B 错误;C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故 C 错误;D一定量的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增加,故 D 错误。
2、故选 A。2、下列实例中与“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无关的是()A沿海地区的气温比内陆变化小 B汽车发动机用水作冷却液 C夜晚向稻田里放水以防冻坏秧苗 2 D发现人中暑时,常在额头上擦冷水降温 答案:D 解析:ABC由=可知,质量相同的水与其它物质相比,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所以当变化相同温度时,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更多,所以沿海地区的气温比内陆变化小;汽车发动机用水作冷却液;夜晚向稻田里放水以防冻坏秧苗。这些都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大的性质,故 ABC 不符合题意;D发现人中暑时,常在额头上擦冷水降温,是利用水蒸发吸热有制冷效果,与水的比热容特性无关,故 D 符合题意。故选 D。3、已知铝的比热容比
3、铜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铝和铜,吸收相同的热量,则()A铜升高的温度较高 B铝升高的温度较高 C铝和铜升高的温度相同 D无法比较升高的温度 答案:A 解析:已知铝的比热容比铜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铝和铜,吸收了相同的热量,根据=可知,铝的温度变化小,铜的温度变化大,即铜上升的温度较高,故 A 符合题意,BCD 不符合题意。故选 A。4、下列实例中,用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两手相互摩擦,手的温度升高 B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升高 C将冰块放入饮料中,饮料的温度降低 D给自行车胎打气,气筒内气体温度升高 3 答案:C 解析:两手相互摩擦、用锯条锯木板、给自行车胎打气都是通过做功的方
4、式改变物体内能;将冰块放入饮料中,饮料的温度降低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故 ABD 不符合题意,C 符合题意。故选 C。5、两只相同的集气瓶中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用玻璃板隔开后按图示放量,抽去玻璃板,保持两瓶口紧贴静置较长时间后,两瓶中气体颜色变得相同。已知瓶中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现象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B此现象与“扫地时灰尘飞扬”的成因相同 C颜色变得相同后,瓶中气体分子停止运动 D颜色变得相同后,上方瓶中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答案:D 解析:A图示中,抽去玻璃板后,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和空气最后会混合在一起,两个瓶中气体
5、的颜色变得相同,这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而不能说明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故 A 错误;B扫地时灰尘飞扬,是颗粒在做机械运动,而不是分子的热运动,故 B 错误;C分子的热运动是永不停息的,颜色相同后,气体分子仍然在做运动,故 C 错误;4 D原来上方瓶中为空气,现在两瓶颜色相同了,说明密度比空气大的二氧化氮气体与空气混在一起了,所以上方瓶中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故 D 正确。故选 D。6、有人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金片和铅片紧压在一起,放置 5 年后再将它们分开,可以看到它们相互进入约1mm,这个实验说明()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是运动的 C分子间存在引力 D分子间存在斥力 答
6、案:B 解析:金片和铅片紧压在一起,5 年后发现它们彼此进入了对方,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的热运动。故 B 正确;ACD 错误。故选 B。7、小东用相同的加热装置,分别给质量相同的a、b两种物质加热,记录了加热时间t和与之对应的两种物质的温度T。他根据记录数据绘制了a、b两种物质“”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升高相同的温度,a物质吸收热量多 B升高相同的温度,a、b物质吸收热量一样多 Ca物质的比热容比b物质的比热容大 Da物质的比热容比b物质的比热容小 答案:D 解析:5 AB由图可知,升高相同的温度,b物质加热时间较长,吸收的热量较多,故 AB 错误;CD由图可知,升高相同的温度,b物质加热时间较长,吸收的热量较多,说明b物质的吸热能力较强,它的比热容较大,故 D 正确,C 错误。故选 D。8、物体的内能增加了,则()A一定是其他物体对它做了功 B可能是物体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其他物体对它做了功 C物体一定吸收了热量 D物体的机械能一定增加 答案:B 解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物体的内能增加了,则可能是物体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其他物体对它做了功,故选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