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 洛阳市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题型总结及解题方法洛阳市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题型总结及解题方法 选择题 1、对号归类 儒林外史用“物以类聚”的方法,将大致同类的人物集中在一个时空里展示,下列人物和类型归类正确的一项是()类型:a.文行出处榜样 b.痴迷功名读书人 c.假装无意功名假名士 d.纯儒真名士 人物:(1)周进 (2)杨执中 (3)虞育德 (4)王冕 Aa(3)b(1)c(4)d(2)Ba(4)b(1)c(3)b(2)Ca(4)b(1)c(2)d(3)Da(3)b(2)c(1)d(4)答案:C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中概括人物特点的能力。(1)周进:腐儒的典型,晚年中了举人进士,成了人上之人,利用八股这块敲门砖敲开了仕途的大门,终于从社会的底层挤进了统治者的行列。故对应 b;(2)杨执中:出现在儒林外史第九回至第十三回中,是小说中性格鲜明的人物之一。论者似乎从来都把他归入假名士权勿用及骗子张铁臂一流,看作作者否定批判的人物。故对应 c;(3)虞育德:儒林外史中的经典人物之一。如果说杜少卿是贤人群体中的得力战将,那么虞育德就是这个贤人群体的领袖。故对应 d;(4)王冕:王冕出身贫寒,七岁丧父,十岁便辍学给人放牛。王冕天性聪明,不满二十岁,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学贯古今。但也性情孤傲,蔑视权贵,远离富贵功名。知县来请,王冕也不赴约;朝廷征聘王冕做官,他连夜逃到会稽山,在此隐居终老。王冕是作者在作品中树立的一个标杆,设置的一面镜子,与书中那些被科举制度引入歧途的追名逐利、迂腐固陋之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寄托了作者的理想。故对应 a。故选 C。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题。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2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下列对这首词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A“聊”,姑且,暂且;“骑”,一人一马的合称;“天狼”,星名,传说天狼星“主侵掠”(晋书天文志),喻指侵扰西北边境的西夏军队。B词的上片以记叙为主,记叙了身为太守的词人一次带领全城兵民激情出猎的情景;下片以抒情为主,抒发了词人对即将领兵出征西北为国御敌立功的热切期盼。C本词气势豪迈。一个发狂出猎亲射虎的太守,一个开怀畅饮意气风发的老夫,词人年老而轻狂的表象中充满了渴望出征杀敌报效国家的激情与豪迈。D本词善用典抒情。“孙郎”是词人以孙权自喻,表示勇武可用。同是用典,辛弃疾在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的“生子当如孙仲谋”,表示自己有孙权一样的雄心壮志。答案:B B.“抒发了词人对即将领兵出征西北为国御敌立功的热切期盼”表述不准确。此时词人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自请外任。作者倾诉了自己的雄心壮志:年事虽高,鬓发虽白,却仍希望朝廷能像汉文帝派冯唐持节赦免魏尚一样,对自己委以重任,赴边疆抗敌。故选 B。3、下面对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A词人通过追忆年轻时雄壮豪迈的军旅生活和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抒发了渴望杀敌立功、统一祖国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也表达了年老而壮志难酬的悲壮情怀。B全词虚实结合。首尾写实,“梦回吹角连营”一句即写梦境,打破了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常规写法,创作艺术独具特色。C“八百里”出自世说新语,用典贴切,写出战前的准备充分,“塞外声”指悲壮粗犷的军乐,衬托出军容的威严和气氛的肃穆。D“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两句字里行间洋溢着爱国激情和建功立业的豪情。“可怜白发生!”却使整首词的风格在雄壮的基础上又添上哀婉、悲凉的元素。答案:D 3 D.词中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抒发了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怀。结句以沉痛的慨叹,抒发壮志不酬的悲愤。“可怜”一词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故而 D 项中的“哀婉、悲凉”是不正确的,故选 D。4、下列对文学名著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艾青诗选中最常见的两个意象是“太阳”和“土地”。B水浒传中杨志押送生辰纲被吴用等人设计智取,走投无路,之后到二龙山落草。C儒林外史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批判和嘲讽了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一方面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D水浒传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遗憾的是未能揭示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答案:D D.水浒传它真实地描写了宋代农民起义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它以杰出的艺术描写手段,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过程的一些本质方面,说明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梁山起义的失败,充分暴露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出于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及对自身出路的绝望,众好汉聚义梁山。然而他们的“革命目的”并不明确。他们的起义宗旨也只不过是“劫富济贫”“替天行道”等最初级的反抗思想。由于农民阶级小生产者的意识和自身文化水平的低下,使得他们不能够形成一种“合力”。他们既不知道“跟谁走”,也不知道“怎样走”,这就使得具有一定理论水平的地主阶级能够“趁虚而入”,占据起义军的领导地位,并将他们一步步地带向了“招安”的不归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D 项中“遗憾的是未能揭示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的表述错误。故选 D。5、下列语句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B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C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D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答案:D D正确的朗读停顿应为: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故选 D。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不错意也(在意)B岂直五百里哉(只,仅仅)C天下缟素(白色的丝织品)D休祲降于天(吉凶的征兆,这里偏指凶兆)答案:C 4 C“缟素”在这里应为“穿白色丧服”之意;故选 C。7、下面对诗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A“塞下秋来风景异”用一“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了塞下风景与中原风景的大不相同,勾勒出西北边境肃杀凄凉的秋景。B“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四方边声、起伏不断的号角声写动,千嶂、长烟、落日、孤城写静,动静结合,生动展现了一幅充满祥和之气的战地画面。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词人在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不能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D整首词意境苍凉悲壮,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词中描写的是词人身临目见的景物,表达的是词人和他所理解的征夫们的感情,读来真切动人。答案:B B.错误,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写所见;边声、号角声,这是写所闻。把所见所闻诸现象连缀起来,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故选 B。8、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儒林外史,作者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是揭露封建科举制度弊端的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B王冕是辞却功名富贵而成中流砥柱者。他蔑视权贵,以卖画为生,为了不与危素等权贵结交,多次推辞见面,甚至远走他乡。C周进皓首穷经,迷信经典,靠教私塾谋生。他生活穷愁潦倒,不得不忍受着士林人物的羞辱和市井小民的轻蔑,却始终坚信科举是自己唯一的救命稻草。D牛布衣是心系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他偷了牛浦郎的诗稿,盗用了牛浦郎的名号,一心想通过结交权贵改变自己的命运。5 答案:D D.牛浦郎心系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不是牛布衣;是牛浦郞偷了牛布衣的诗稿,盗用了牛布衣的名号;故选 D。9、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蹴尔而与之(一起)B此之谓失其本心(本性。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C万钟于我何加焉(有什么益处)D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侍奉)答案:A A 句的意思是“用脚踢着给他”,所以“与”的意思是“给”。故选 A。10、下列有关儒林外史的内容,哪一项与名著内容不符合()A严贡生是以一个巧取豪夺、横行乡里的奸诈、卑鄙小人的形象出现的。B科举时代,选各府县学行俱优的学员进入太学者,称为贡生。C严监生临死前竖起两根手指头,是因为放心不下家人。D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见胡屠户的趋炎附势。答案:C C.“严监生临死前竖起两根手指头,是因为放心不下家人”表述错误。严监生竖起两个指头是因为他看到灯盏里点着两茎灯草,怕费油,因而放心不下。故选 C。11、下列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B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C二者不可得兼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D故患有所不辟也 故不为苟得也 答案:D A为了/做;6 B比/对;C得到/同“德”,感恩、感激;D都是“所以”的意思;故选 D。12、下面的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满江红中的“青衫湿”指因感叹无知音而落泪。语出白居易诗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B渔家傲 秋思的作者是范仲淹,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岳阳楼记是他的代表作之一。C江城子 密州出猎是苏轼的代表作,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首创豪放词派。D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代表作。答案:B B 项,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故选 B。13、以下文言语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译文: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B德隆望尊。译文:道德高尚,名望很大。C援疑质理。译文:提出疑难,询问道理。D负箧曳屣。译文:背着衣被,拖着书箱。答案:D D“负箧曳屣”应翻译为“背着书箱,拖着鞋子”。故选 D。14、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A无从致书以观 B以衾拥覆 C人多以书假余 D以中有足乐者 答案:A 例句:以(来)A来;B用;C把;7 D因为;故选 A。15、下列对相关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傅雷家书一书中傅雷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周到,遭到困难不气馁,获得大奖不骄傲。B儒林外史中既有对儒林丑恶的揭露和讽刺,也有对正面人物的肯定和歌颂,王冕和杜少卿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在车站食堂这个微缩的小社会里,保尔窥见了人性的黑暗与世道的艰难,庆幸的是,还有零星的光亮温暖着少年保尔的心灵。D简 爱采用的第三人称叙述方式,塑造了一个坚强、朴实、独立自主、积极进取的女性形象。答案:D D.简 爱采用的是第一人称叙述方式,以主人公“我”的口吻讲述故事,并非第三人称;故选 D。填空题 16、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答案:舍生取义;嗟来之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根据所学所记,理解文章内容,判断成语即可。再根据成语的含义联想孟子所说的意义相关的语句,注意不要把“嗟”“贱”字写错。【点睛】本题要求学生将课内与课外知识相结合,运用发散思维考虑问题,学习时多做此类的训练。17、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余幼时即嗜学 嗜: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假借:弗之怠 怠:走送之 走:不敢稍逾约 逾约:无硕师名人与游 硕师:游:8 援疑质理 援:质:色愈恭,礼愈至 至:负箧曳屣 屣:以衾拥覆 衾:烨然若神人 烨然:答案:爱好,喜爱;借;懈怠,放松;跑;超过约定期限;学问渊博的老师;交往;引、提出;询问;周到;鞋子;被子;光彩照人的样子(1)句意为: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嗜:爱好,喜爱;句意为: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假借:借;句意为:也不敢懈怠。怠:懈怠,放松 句意为:便马上跑去还书。走:跑;句意为: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逾约:超过约定期限;句意为: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人同我来往。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交往;句意为: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质:提出;句意为:(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至:周到;句意为:背着书箱,拖着鞋子;屣:鞋子;句意为: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衾:被子;句意为:光鲜亮丽好像神仙一样。烨然:彩照人的样子。故答案为:爱好,喜爱;借;懈怠,放松;跑;超过约定期限;学问渊博的老师;交往;引、提出;询问;周到;鞋子;被子;光彩照人的样子。【点睛】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18、渔家傲 秋思通过对 的生动描写,表现了戍边将士 的真挚情怀和渴望 的愿望,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腐败、不修边务、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江城子 密州出猎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 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了作者 的雄心壮志,并委婉地表达了企盼得到 的愿望。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作者通过对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他 、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 、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满江红这首词是秋瑾在中秋节的 ,反映了她在封建 和 的束缚中,走向 前夕的 和 的开阔胸怀。答案:秋季边塞景象;忧国思家;建功立业;出猎;杀敌为国;朝廷重用;杀敌报国;壮志难酬;述怀之作;婚姻家庭;旧教礼;革命道路;苦闷彷徨;雄心壮志 本题考查的是词的思想内容和作家思想情感。渔家傲秋思以秋季边塞景色表达将士忧国思家、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感;江城子密州出猎则通过出猎场景表达作者杀敌报国,希望为朝廷重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9 词以寄之抒发作者壮志难酬之情;秋瑾的满江红是述怀之作,反映作者冲破封建家庭和旧礼教走向革命的雄心壮志。故答案为:秋季边塞景象;忧国思家;建功立业;出猎;杀敌为国;朝廷重用;杀敌报国;壮志难酬|述怀之作;婚姻家庭;旧教礼;革命道路;苦闷彷徨;雄心壮志【点睛】考生在平时学习时要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注意诗词的内容,要联系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写作背景,正确理解诗词。19、辨析下面句子中划线词的含义和用法。轻寡人与 与臣而将四矣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安陵君因使唐且使于秦 以头抢地耳 以君为长者 答案:表示询问的句末语气助词,通“欤”;连词,和;动词,派遣;名词,出使;介词,用;介词,把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注意“与”通假的用法。故答案为:表示询问的句末语气助词,通“欤”;连词,和;动词,派遣;名词,出使;介词,用;介词,把【点睛】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课文注释中提到的文言字词,考到的频率相当高,不可不记,做题时一定要按照注释中的字词解释答题。20、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死亦我所恶 万钟于我何加焉 二者不可得兼 呼尔而与之 答案:讨厌,憎恨;有什么益处;同时得到;助词,用作后缀 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何加”属于古今异义词,这里是有什么益处的意思。故答案为:讨厌,憎恨;有什么益处;同时得到;助词,用作后缀【点睛】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