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知识点总结归纳.pdf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2129342 上传时间:2024-05-17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547.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知识点总结归纳.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知识点总结归纳.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知识点总结归纳.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知识点总结归纳.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知识点总结归纳.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20232023 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知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单选题 1、1762 年,清政府设立伊犁将军,其主要职责是统领当地驻军及屯田、巡边等。清政府在乌鲁木齐地区实行与内地一致的州县制;对天山南部的维吾尔族聚居区,基本保留其原有的伯克统治制度。这些举措()A有利于维护西北边疆的稳定 B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 C为新疆的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D表明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答案:A 解析:清政府在西北伊犁地区设置专门机构来管理,在乌鲁木齐设置州县,在维吾尔族聚居地区保留原来的伯克统治

2、制度,采取因地制宜、因俗而治的手段,目的是为了有效的管理西北地区,维护西北边疆的稳定,A 项正确;这些举措并不一定能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排除 B 项;材料涉及的是制度、机构设置,不属于物质范畴,排除 C项;军机处的设置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排除 D 项。故选 A 项。2、图 1、图 2 分别是中国古代唐宋时期、明清时期的丝织业中心分布示意图。对此变化解释合理的是 2 A棉纺织业发展的冲击 B受海禁政策的影响 C政府强化丝织业控制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答案:A 解析:材料体现唐朝时期丝织业中心分布更广,而到了明清时期明显分布更少,这说明棉纺织业发展的冲击,A 项正确;受海禁政策的影响,仅仅只是棉

3、纺织业发展的冲击的一个因素,排除 B 项;单纯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政府强化丝织业控制,这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排除 C 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排除 D 项。故选 A 项。3、17 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以南洋为中心的中荷贸易、以恰克图为中心的中俄贸易、以广州为中心的中英贸易已经取代与周边国家传统意义上的“朝贡贸易”,大量白银流人中国市场。这一现象反映了 A外贸逆差已经扭转 B传统经济仍具优势 C商战思潮广泛传播 D传统宗藩体制解体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 世纪八十年代后即清朝前期,中国与英荷等西方国家的贸易已经取代传统“朝贡贸易”,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市场等,反映了传统经济仍具优势,

4、B 项正确;17 世纪中国在外贸中处于顺差而非逆差,排除 A 项;直到 19 世纪中后期,中国才兴起“商战”思潮,排除 C 项;传统宗藩体制解体是在鸦片战争以后,排除D 项。故选 B 项。4、1776 年乾隆皇帝在大力表彰忠臣(即在明末清初因抗清遇难的明朝官员)的同时,将明朝降清之臣祖大寿、洪承畴等编入官修史书贰臣传,之后又将“降而复叛”的吴三桂等编入逆臣传。这表明清朝()A扩大政权的统治基础 B彰显封建的正统道德 C缓和满汉的民族矛盾 D重视前朝的史书修撰 答案:B 解析:3 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乾隆皇帝大力表彰忠臣(在明末清初因为抗清而遇难的明朝官员),对于明朝降清之臣则列为叛徒,将“

5、降而复叛”的吴三桂等列为逆臣,可见清朝旨在宣扬“忠君”的思想,也就是彰显封建的正统道德,B 项正确;题干反映出乾隆皇帝对明清官员的重新评价旨在强调“忠君”的伦理道德观念,并没有体现扩大政权的统治基础,扩大政治统治基础应该是指科举制这一选官制度的作用,排除 A 项;题干没有体现清朝旨在缓和满汉的民族矛盾,而是彰显“忠君”的正统道德,排除 C 项;重视前朝的史书修撰不是材料的主体,材料的主旨是乾隆皇帝通过对明清官员的重新评价来彰显封建正统道德,排除 D 项。故选 B 项。5、16 世纪中后期,明朝隆庆皇帝宣布废除海禁,允许泉州、漳州的民间商人出海。参与东西二洋的海上贸易,史称“隆庆开关”。这一事件

6、的影响是 A对外开放局面逐渐形成 B民间贸易超过官方贸易 C突破了朝贡贸易的局限 D消除了沿海倭寇的隐患 答案:C 解析:隆庆开海废除了海禁政策,促进了民间海外贸易的发展,突破了朝贡贸易的限制,C 项正确;隆庆开海是临时性政策,并未长期实行,也没有形成对外开放的局面,排除 A 项;材料没有提供贸易额,无法得出民间贸易超过官方贸易,排除 B 项;D 项错在“消除”,排除 D 项。故选 C 项。6、黄宗義认为,设立学校,不仅是为了养士,更不是为了科举,而是“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政有缺失,祭酒直言无讳”,才能使“君安而国可保也。”黄宗義的目的是 A从根本上否定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通过分权来

7、制衡君主的权力 C加强对学校的管控以统一思想 D利用学校掌控舆论限制君权 答案:D 解析:黄宗羲认为学校应当是养士议政的场所,这样可以维护政权稳定,由此可知,黄宗羲希望利用学校掌控舆论来限制君权,D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彻底反对君主专制,排除 A 项;分权制衡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 B 项;黄宗羲的目的不是为了统一思想,排除 C 项。故选 D 项。4 7、1741 年,全国人口达到 1.4 亿,到 1840 年已增至 4.1 亿、人口急剧增长使得资源危机日益显露,加上政治腐败和贫富矛盾的积累,乱象逐渐萌生。针对人口增长带来的统治危机,下列应对举措中,符合当时清政府选择的是 A取消闭关自守,扩大对

8、外贸易 B发展资本主义,调整经济结构 C改变抑商政策,实行工商皆本 D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全国统计人口达到 1.4 亿,到 1840 年增至 4.1 亿。人口急剧增长使得资源危机日益显露”可知,18 世纪清代出现人口膨胀现象,人地矛盾日益突出,为解决人地矛盾,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是政府的必要措施,D 项正确;清政府厉行资闭关锁国政策,排除 A 项;清政府并不会主动发展资本主义,调整经济结构,排除 B 项;清政府不会改变改变抑商政策,实行工商皆本,排除 C 项。故选 D 项。小提示:8、如表为学者整理的 14-17 世纪中国米价的变化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9、 期间 每公石平均价格(公分银)每公斤银所能购得之米(公石)14 世纪后半期 17.19 58.17 16 世纪前半期 20.19 49.52 16 世纪后半期 23.00 43.48 17 世纪前半期 32.19 31.07 A大米产量持续上升 B农业的多种经营兴盛 C白银的购买力下降 D长途和大额贸易发展 答案:C 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从 14 世纪后半期到 17 世纪前半期,每公石粮价越来越高,每公斤银购买的粮食越来越少,说明白银的购买力下降,C 项正确;表格内容不能体现大米产量的持续上升和农业的多种经营兴盛,更无法体现长途和大额贸易发展,排除 ABD 项。故选 C 项。9、清朝

10、把全国划分为如下图所示的 18 个省、5 个将军辖区、2 个办事大臣辖区,共 25 个省级行政区域和蒙古蒙旗等。据此可知,清朝 5 A地方管理比元代行省更先进 B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C推动了传统朝贡体系的发展 D国家的地方治理方式灵活多元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清朝时期国家对地方治理在继承明督抚制度的同时,还设置了 5 个将军辖区和 2 个办事大臣辖区,这说明国家对地方治理的方式是因地制宜、灵活多样的,D 项正确;清朝对地方治理的主体仍然是明朝时期的督抚制度,其实际上是行省的发展,但材料反映的是清朝在省制之外补充了将军辖区和盟旗,所以不能说比行省制更先进,排除 A 项;将军辖区和盟

11、旗都是清朝对地方的因俗而治,不属于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排除 B项;朝贡体系指的是以古代中国为中心的政治等级秩序,是宗主国与藩属国的关系,而将军辖区和盟旗都是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方式,排除 C 项。故选 D 项。10、据史料记载,17 世纪初,“我吴(苏州)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这反映出当地 A社会矛盾尖锐 B农耕经济衰退 C手工经营废弃 D雇佣劳动兴起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小户.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计”,可见,大户与小户之间是雇佣关系,D 项正确;社会矛盾尖锐,在6 材料中无法找到依据,排除 A 项;农耕

12、经济衰退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 B 项;手工经营废弃与材料信息相悖,排除 C 项。故选 D 项。11、1471 年,明巡按直隶御史梁防上言:“涿州、良乡等县,密迩京师。其民迫于饥寒,困于徭役,往往隐下税粮,虚卖田地,产业已尽,征赋犹存,是以田野多流亡之民,里甲有代偿之扰。“据此可知,流民增多的原因有 土地兼并激烈 赋役日趋繁重 人地矛盾突出 集镇日益兴盛 ABCD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其民迫于饥寒,困于徭役,往往隐下税粮,虚卖田地,产业已尽,征赋犹存”得出,流民增多的原因是因为土地兼并日益激烈,赋役日趋繁重,正确,A 项正确;人地矛盾是指由于农业人口与农业用地面积不成正比,人口不断增加,粮

13、食需求量不断增加,导致土地资源不足以满足人口需求,与材料不符,错误;材料反映土地兼并、赋税沉重导致流民增加,集镇日益兴盛不会导致流民增加,错误;排除 BCD 项。故选 A 项。12、下表是不同时期的作品对木兰形象的描写,影响木兰形象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木兰形象描写 出处“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北朝民歌木兰诗 增加了“放小脚”、“练武艺”、“劝爹娘”、“擒贼首”、“配因缘”等情节;“休女身拼,缇萦命判,这都是裙钗伴。立地撑天,说什么男儿汉!”明朝徐渭杂剧雌木兰替父从军 A科学技术的进步 B阳明心学的影响 C自然经济的主导

14、D君主专制的强化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战乱频繁,人民渴望社会安定;儒家思想的不断发展,影响着人们的忠孝观念,木兰忠勇孝女形象是这一时期社会现实的反映。明朝君主专制强化,理学束缚人性,则出现了反对束缚,寻求女性解放的思想。这反映在文艺作品中,出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木兰形象,D 项正确;科技进步与花木兰形象变化无关,排除 A 项;阳明心学主张探究天理,重视纲常伦理,与材料中花木兰形象的7 变化趋势不符,排除 B 项;北朝和明朝都是以自然经济为主导,排除 C 项。故选 D 项。13、明初,朱元璋规定:“内庭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但是明朝中后期,宦官负责提督东

15、厂,控制锦衣卫,甚至协助皇帝“批红”。这一变化的背景是()A君主专制逐渐衰落 B朱元璋失去影响力 C宦官专权操弄朝纲 D皇权独揽亲政懈怠 答案:D 解析:材料表明明朝中后期出现宦官专权现象,这是君主专制强化的表现,皇帝大权独揽,防范外朝,但事务繁多不堪,从而重用宦官,D 项正确,A 项错误。“失去”不可能,表述错误,排除 B 项;题目问的是背景而非材料表现的本身,排除 C 项。故选 D 项。14、乾隆帝给英国国王的敕谕:“天朝疆界严明,从不许外藩人等稍有越境搀杂天朝尺土俱归版籍,疆址森然,及岛屿沙洲,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这体现了 A主张中英两国平等交往 B开始具有近代外交意识 C奉行传统

16、的“宗藩”外交 D清晰完整的领土边界意识 答案:D 解析:乾隆帝强调中国“疆界严明”“不许外藩人等稍有越境搀杂”,“尺土俱归版籍”,岛屿和沙洲等也“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反映出清朝统治者对疆域、边界、界定与认识,是非常清晰的,D 项正确;乾隆帝“敕谕”英国国王不能说明清朝统治者主张中英两国“平等交往”,排除 A 项;清朝统治者具有近代外交意识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故 B项错误;清朝与英国没有传统的宗藩关系,故没有宗藩外交,排除 C 项。15、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提出圣人之学就是致良知而已,并且良知是圣众智愚都具有的,只要能够发现自己的良知,就可以称谓圣人。这一主张()A使心学成为正统思想 B推动了理

17、学的世俗化 8 C强化了封建等级秩序 D体现了经世致用思想 答案:B 解析:材料“良知是圣众智愚都具有的,只要能够发现自己的良知,就可以称谓圣人”体现了只要把握自己的良知,普通人也可以成为“圣人”,激发了普通大众对理学的学习,推动了理学的世俗化,B 项正确;明代正统思想是程朱理学,排除 A 项;材料强调普通人可以把握自己的良知从而成为“圣人”,这并不能强化封建等级秩序,排除 C 项;经世致用指的是学问必须有益于国家和社会,这和材料中“致良知”的思想无关,排除 D 项。故选 B 项。小提示:填空题 16、废除宰相后,_需要直接领导六部等具体职能部门,工作压力成倍增加。答案:皇帝 解析:结合明朝加

18、强君主专制的内容可知,明朝废除宰相后,皇帝直接领导六部等具体职能部门,工作压力成倍增加。为缓解皇帝的压力,后来设置了内阁,作为皇帝的侍从机构。17、徐弘祖的_是一部地理和地质学名著。答案:徐霞客游记 解析:略 18、清朝建立(1)16、17 世纪之交,女真建州部首领_逐步统一各部。(2)1616 年,_称汗,国号大金。(3)1636 年,_称帝,改国号为“_”。9 (4)明朝灭亡:明末农民起义中,_建立_政权,攻占北京,明朝灭亡。(5)1644 年,清朝_统军入关,打败_,迁都_,逐步统一全国。答案: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 皇太极 大清 李自成 大顺 多尔衮 李自成 北京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16、17 世纪之交,女真建州部首领努尔哈赤逐步统一各部。1616 年,努尔哈赤称汗,国号大金。1636 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在清朝崛起之际,明朝政治黑暗,天灾不断,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在明末农民起义中,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攻占北京,明朝灭亡。1644 年,清朝多尔衮统军入关,打败李自成,迁都北京,逐步统一全国。故是努尔哈赤,是努尔哈赤,是皇太极,是大清,是李自成,是大顺,是多尔衮,是李自成,是北京。19、明清时期,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阶段,以四大名著最为著名。此外,文言短篇小说集_和讽刺小说_也是脍炙人口的名作。答案:聊斋志异 儒林外史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的文言短篇

20、小说集聊斋志异和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也是脍炙人口的名作。20、在经济繁荣、国土开发的背景下,清朝_膨胀迅速。人口急剧增长使得_危机日益显露,加上_和_的积累,乱象逐渐萌生。从乾隆后期起,农民起义屡屡爆发,大部分是由民间秘密宗教_领导的。四川、湖北、陕西等省爆发的白莲教大起义持续了十年。嘉庆后期,白莲教支派_发动的一次起义还攻入了北京皇官。答案:人口 资源 政治腐败 贫富矛盾 白莲教 天理教 10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经济繁荣、国土开发的背景下,清朝人口膨胀迅速。人口急剧增长使得资源危机日益显露,加上政治腐败和贫富矛盾的积累,乱象逐渐萌生。从乾隆后期起,农民起义屡屡爆发,大部分是由民间秘密宗教

21、白莲教领导的。四川、湖北、陕西等省爆发的白莲教大起义持续了十年。嘉庆后期,白莲教支派天理教发动的一次起义还攻入了北京皇官。21、治理边疆(1)东南:经略台湾。1662 年,_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3 年,清军渡海远征,郑氏后裔战败投降。1684 年,清朝在台湾设_,隶属福建省。(2)东北:反击沙俄17 世纪中叶,沙皇俄国的势力侵入我国_。康熙前期,清军围攻侵占_的俄军,迫使其同意谈判。1689 年,中俄签订_,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和_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3)西北:平定叛乱,加强管理。1757 年,清朝平定漠西蒙古_部叛乱。平定天山南路维吾尔贵族_叛乱。清朝在蒙古

22、族地区设立盟、_两级单位进行统治。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1762 年,在新疆设立_,总领军政事务。(4)西南:加强对西藏的管理。册封宗教领袖:清政府以“_”册封五世达赖。康熙以“班禅额尔德尼”的尊号赐予五世班禅。1727 年,设_,代表中央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11 1793 年,颁布_29 条,以法律形式明确中央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设立_,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对边疆地区采取_的政策。推行“_”政策,强化对西南地方各民族的管理。答案:郑成功 府 黑龙江流域 雅克萨 尼布楚条约 乌苏里江 准噶尔 大小和卓 旗 伊犁将军 达赖喇嘛 驻藏大臣 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理藩院 因地制宜 改土

23、归流 解析:(1)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1661 年,在东南沿海一带坚持抗清的郑成功率领战舰数百艘,从金门出发横渡台湾海峡到达台湾西海岸,在当地人民支持下,经过激烈战斗,终于在 1662 年初打败了荷兰殖民者,使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1684 年,清政府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台湾府的设立,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2)17 世纪中期,沙皇俄国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中国的领土上,烧杀抢掠。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命令清军围攻雅克萨的侵略军,最终迫使沙皇政府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

24、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1689 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3)17 世纪,漠西蒙古准噶尔部的噶尔丹勾结沙俄,大搞分裂,发动叛乱。康熙帝三次率军亲征,大败噶尔丹。18 世纪,回部首领大、小和卓发动叛乱,搜刮各族人民,激起人民的强烈不满。乾隆帝派兵讨伐,在维吾尔等族人民的支持下平定了叛乱。后设置伊犁将军。清朝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管辖,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1759 年乾隆帝平定了维吾尔贵族大小和卓兄弟的叛乱。1762 年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4

25、)顺治帝接见达赖五世,并赐予“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又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并规定以12 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的制度。1727 年,清政府设置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1793 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 条,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从 1727 年起,清朝开始派遣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并颁布法律,明确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清朝还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对边疆地区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长期以来,中原王朝在我国西南各民族聚居区实行土司制度,但自雍正时期开始,清政府在西南大规模推

26、行改土归流政策,一方面强化了清政府对西南地区各民族的管理,另一方面也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22、16 世纪中期,_人以晾晒货物为由,贿赂香山县地方官获得了在_的租住权。答案:葡萄牙 澳门 解析:结合明朝的对外关系可知,明朝中后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者在中国沿海的活动日益频繁。16 世纪中期,葡萄牙人以晾晒货物为由,贿赂香山县地方官获得了在濠镜澳(澳门)的租住权。稍晚来的荷兰和西班牙,分别占据了台湾岛的南部和北部。明朝末年,西班牙被荷兰击败,退出台湾。23、澳门:16 世纪中期葡萄牙人窃取了_。答案:豪镜澳(今澳门)解析:略 24、明末清初社会的剧烈动荡,促进了思想界的活跃。(

27、1)思想家_严厉抨击_制度,称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他还反对重农抑商观念,提出“_”。(2)_、_也对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进行了批判。他们还有一些重要的见解,如_认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后人概括为“_,_”。13 答案:黄宗羲 君主专制 工商皆本 顾炎武 王夫之 顾炎武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称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他还反对重农抑商观念,提出“工商皆本”。(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顾炎武、王夫之对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进行了批判。他们还有一些重要的见解,如顾炎武认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后人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8、”。25、清朝摄政王多尔衮统军进入_,打败_,进占并迁都于北京。此后又经过 20 多年的激烈战斗,清朝将农民军余部和南方的明朝残余势力逐一击败,确立了在_的统治。答案:山海关 李自成 全国 解析:结合明清易代的内容可知,1644 年农民军首领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随即攻占北京,明思宗自缢,明朝灭亡。清朝摄政王多尔衮统军进入山海关,打败李自成,进占并迁都于北京。此后又经过 20 多年的激烈战斗,清朝将农民军余部和南方的明朝残余势力逐一击败,确立了在全国的统治。材料分析题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明后期到清初和晚清时期书籍翻译对比 时期 明后期到清初 晚清时期(1840 年后)翻译

29、者 西方传教士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中国士大夫徐光启、李之藻等 林则徐(钦差大臣),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上海同文馆(均为清政府所办),大同译书局(梁启超自办)译书出版社(留日学生自办)等 内容 涉及宗教、天文学、数学、物理学、机械工程学、军事技术、奥地学、生物学、医学、文学等领域。代表作有坤舆万国全图、欧几里德几何、几何原本(利玛窦、徐光启合译)泰西水法、奇器图说、万国全图等等。中国的老子、易经也有了第一批欧洲泽本。涉及工程、农学、矿学、工艺、商学、格致、算学、电学、化学、声学、光学、天学、地学、医学类即有70 多种。其中万国公法、星招指掌、公法便览、公法会通、国际法公法类书籍达 40部以上

30、。还包括天演论(赫胥黎著)原富(亚当斯密著),万法精理(孟德斯鸠著),卢梭民约论。比较上述两个时期书籍翻译情况,就其中一处不同,自拟题目,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4 答案:示例(1)不同:明末清初主要翻译西方科技书籍。晚清时期主要为外国法学著作、西方政治制度书籍;原因: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及殖民扩张,西方传教士积极传播基督教与推介欧洲先进科技知识和人文知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与发展;统治者的需要和重视;明末清初时知识分子注重经世致用,提倡实学。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日益严峻,先进中国人积极学习西方;鸦片战争后,随着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清政

31、府面临大量的国际交涉;洋务运动及戊戌变法的推动;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西方启蒙运动的发展和影响。示例(2)不同:明末清初译书具有双向性交流的特点;晚清时期,则主要是国人翻译西方书籍。原因:传教士在中国为推广教义,宣传介绍西方,同时向西方介绍中国;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危机加深,先进中国人积极学习西方。示例(3)不同:明末清初时,以西方传教士为主,他们与中国士大夫合作译书;晚清以来,以知识分子为主体,官方和民间译书结合。原因:传教士在中国为推广教义,进行殖民扩张;统治者的需要和重视;明末清初时知识分子注重经世致用,提倡实学。鸦片战争以后,民族危机加深,晚清知识分子为救亡图存、强国御侮;洋务运动及

32、戊戌变法的推动;晚清知识分子爱国心的驱使。解析:本题为论述题,考查不同时期中西文化交流。根据材料可以看出明末清初时期和晚清以来书籍翻译的不同,体现在翻译内容上的差异、译书交流由双向到单向的差异、译者群体的差异。具体论证过程应当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论证。本解析以翻译内容上的差异为例进行解析。差异:根据表格中译书内容一栏可知,明末清初时期翻译的著作“涉及宗教、天文学、数学、物理学、机械工程学、军事技术、舆地学、生物学、医学、文学等领域”,主要是西方科技书籍。晚清时期,翻译的著作有 70 多种,但是“公法类书籍达 40 部以上。还包括天演论(赫胥黎著)原富(亚当 斯密著),万法精理(孟德斯鸠著),

33、卢梭民约论”,可见晚清时期主要为外国法学著作、西方政治制度书籍。原因:结合当时时代特征进行说明。明末清初,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西方传教士积极传播基督教与推介欧洲先进科技知识和人文知识,而且当时正值自然科学产生和发展时期。清朝初期的统治者较为重视西方科技,而且明末清初的学者注重经世致用,提倡学术研究要务实。晚清时期,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国人积极向西方学习。晚清译书中涉及公法类书籍较多,原因在于鸦片战争后,随着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清政府面临大量的国际交涉。从当时的社会环境来看,鸦片战争后,洋务运动及戊戌变法的推动,促进了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从西方来看,当时近代自然科学蓬勃。从译

34、书来看,孟德斯鸠、卢梭等著作出现在译书名单中,显然体现了中国受到西方启蒙运动的发展和影响。15 27、在人类文明史上,以制度为重要内容的政治文明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盖武帝决事禁中,希见卿相。明于慎行读史漫录(明成祖)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儒

35、臣入直,备顾问而已。明史(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是矣。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清史稿(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朝政治制度的“大变动”指什么?具体的政治制度有哪些?隋唐政治制度的“大变动”又指的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朝中朝、明朝阁臣、清朝军机大臣的职权。其职权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什么趋势?答案:(1)秦朝政治制度的“大变动”: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制度:确立皇帝制度,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推行郡县制;隋唐政治制度的“大变动”:开创三省六部制,创立科举制。(2)职

36、权:汉朝中朝官员直接秉承皇帝的旨意,掌握实权,剥夺了以丞相为首的中央政府的决策权;明朝内阁是皇帝的咨政机构,阁臣无法律赋予的实权;清朝军机大臣秉承皇帝的旨意办事,跪受笔录。趋势:皇权逐渐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16 解析:(1)秦朝政治制度的“大变动”:由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政治制度的“大变动”是指秦朝统一中国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制度:由所学知识可知,秦朝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统治措施。首先是确立皇帝制度。嬴政兼采三皇、五帝名号,将新王朝的君主定名为皇帝,并通过许多具体规定和礼仪突出皇帝的独尊地位。皇帝对国家事务拥有至高无上的决定权。皇帝之下由三公九卿组成中央政府

37、,负责管理全国的政务。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主要辅佐大臣;九卿泛指分掌具体事务的诸卿。在地方彻底废除分封制,将战国时已经产生的郡县官僚制在全国推广,设立郡、县(道)两级行政机构,其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隋唐政治制度的“大变动”:由所学知识可知,隋朝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隋唐时期,三省的职权分工明确,又彼此制约。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长官共议国事,执宰相之职。隋朝建立后,废除九品中正制,同时把察举制度中的考试因素加以强化,科举制度开始形成。(2)职权:由材料“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盖武帝决事禁中,希见卿相”,汉朝中朝官员直接

38、秉承皇帝的旨意,掌握实权,剥夺了以丞相为首的中央政府的决策权;由材料“(明成祖)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务自此始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可知,明朝内阁是皇帝的咨政机构,阁臣无法律赋予的实权;由材料“(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是矣。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可知,清朝军机大臣秉承皇帝的旨意办事,跪受笔录;趋势: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从汉朝中朝、明朝阁臣、清朝军机大臣职权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皇权逐渐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小提示:28、阅读下列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春耕

39、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数不时,17 朝令而暮当具。材料二 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 ”“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1)材料一反映了古代的什么生产经营方式?结合材料概括这种生产经营方式的特点。(2)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依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3)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农

40、业、商业等的认识。答案:(1)生产经营方式:自耕农经济(个体小农经济)。特点: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封闭性分散性脆弱性。(2)现象:出现区域性商人群体,商业资本活跃。因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诚信为本的经营道德等。(3)正确处理好农、工、商的关系,重视商业的作用要遵循诚信为本的经商之道、要有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等。解析:(1)生产经营方式:根据材料“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及所学可得出,材料一反映了古代的自耕农经济(个体小农经济)。特点:根据材料“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及所学可得出,可以从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封闭性,分散性,脆弱性等角度作答。(

41、2)现象:根据材料“著名的(晋商)”可得出,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出现了区域性商人群体,商业资本活跃。因素:根据材料“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可得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诚信为本的经营道德等。(3)18 认识: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可以从正确处理好农、工、商的关系;重视商业的作用;要遵循诚信为本的经商之道;要有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等角度作答。小提示: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宋代商人群体的壮大对社会风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随着宋代社会重商理念的倡导以及贱商、抑商等传统商业价值观的裂变,宋代商人集中体现了其秉持践行义利合一、和衷为贵等价值观念。如宋

42、人笔记文献中就记载了京师某茶肆主人等的“义商”形象。宋代商人依靠多渠道的市场经营,为社会提供可靠的产品与服务,如以餐饮、租赁为主的服务市场。进行长途贩运的商人,发挥着调节余缺、联系城乡的作用。诸如两浙、江南等的稻米,闽广、两湖地区的甘蔗及其糖制品,多靠商人运销经营。宋代文化市场,如笔墨纸砚等文化用品买卖、书画收藏交易、曲艺伎乐、节假旅游等尤为繁荣,多姿多彩。许多富商大贾还远涉重洋,经营海外贸易,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总之,宋代商人的社会责任观引领时代潮流,为中国传统社会发展注入活力。摘编自张熙惟宋代: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高峰 材料二 明清时期,市场机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加强。政府对经济直接

43、干预的减弱,与生产直接相关的是从明代中叶开始一直到清代摊丁入地的一系列赋役制度的变革,力役折银和匠班制的废除以及最终的摊丁入地,使农民逐渐摆脱了官府的人身控制;赋税折银则使农业生产与田赋脱钩,有利于小农的自主经营。这一赋役制度的变革为各家各户、各地区因地制宜的发展解除了枷锁,提供了广泛的可能性。与流通相关的政策变化,例如:漕运制度中从允许漕船带货到雇商船海运到最终废除漕运;从明代的禁海到清初的开海;从乾隆二十二年的“独口通商”到鸦片战争后的开口通商等。这一系列的变化,为市场网络与市场机制的逐渐形成提供了条件。摘编自许檀关于明清时期经济发展和中国近代化过程的再思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44、概括宋代商人群体对社会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市场机制在经济发展中作用不断加强的原因。答案:(1)影响:传播了儒家义利思想;助推了读书入仕的社会风气;引领了社会大众的消费观念;推动了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答出三点即可)(2)原因:赋役制度的变革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利于小农的自主经营;流通政策的变化促进了市场交流;19 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有利于市场机制的增强。解析:(1)影响:根据材料一“随着宋代社会重商理念的倡导以及贱商、抑商等传统商业价值观的裂变,宋代商人集中体现了其秉持践行义利合一、和衷为贵等价值观念

45、”可归纳出传播了儒家义利思想;助推了读书入仕的社会风气;根据“宋代商人依靠多渠道的市场经营,为社会提供可靠的产品与服务,如以餐饮、租赁为主的服务市场。进行长途贩运的商人,发挥着调节余缺、联系城乡的作用”可归纳出引领了社会大众的消费观念;推动了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根据“诸如两浙、江南等的稻米,闽广、两湖地区的甘蔗及其糖制品,多靠商人运销经营。宋代文化市场,如笔墨纸砚等文化用品买卖、书画收藏交易、曲艺伎乐、节假旅游等尤为繁荣,多姿多彩”可归纳出丰富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根据“许多富商大贾还远涉重洋,经营海外贸易,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可归纳出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2)原因:根据材料二“府对经济

46、直接干预的减弱,与生产直接相关的是从明代中叶开始一直到清代摊丁入地的一系列赋役制度的变革,力役折银和匠班制的废除以及最终的摊丁入地,使农民逐渐摆脱了官府的人身控制”可归纳出赋役制度的变革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根据“赋税折银则使农业生产与田赋脱钩,有利于小农的自主经营”可归纳出有利于小农的自主经营;根据“与流通相关的政策变化,例如:漕运制度中从允许漕船带货到雇商船海运到最终废除漕运;从明代的禁海到清初的开海”可归纳出流通政策的变化促进了市场交流;根据“这一系列的变化,为市场网络与市场机制的逐渐形成提供了条件”可归纳出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有利于市场机制的增强。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47、一 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一物道理。”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材料二 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20 (1)依据材料二说明朱熹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2)结合材料三指出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其最突出的思想主张是什么?据材料概括指出这种思想主张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具体表现。答案:(1)差别:朱熹主张“格物致知”,即通过实践

48、、学习明事理;王守仁主张“致良知”,即通过自我反思,恢复良知。(2)主张:经世致用;表现: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学术上主张学以致用。解析:(1)差别:由材料“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一物道理”可知,朱熹主张格物致知,即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由材料“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可知,王守仁主张“致良知”,即通过自我反思获得真理。(2)主张:由材料二“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可知,明清时期活跃的儒学思想家们主张经世致用;表现:由材料二“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可知,黄宗羲在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由材料二“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可知,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学思想家们在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由材料二“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可知,在学术上他们主张学以致用。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