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pdf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2128229 上传时间:2024-05-17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403.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选择题 1、根据语境,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诗经是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故乡。_。_,_;但诗经的传唱,使原本遥远的地域变得可以想象,可以亲切地感知。_,因此说,_。这当然不利于人们建立地理意义上“天下”的概念 春秋战国时期,乃至更早,诗经就为凝聚我们的民族精神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当时,由于相距遥远,交通不便,普通人的旅行范围都是非常有限的 诗经在当时各国之间,缔造了宝贵的文化亲缘 齐国的海,宋国的河,秦晋的高山,他乡丰富的物产、奇异的风情,都因诗经的描绘而进入人们视野 A B

2、 C D 答案:D 此题考查语句连贯的能力。连贯的题目应注意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问题,答题是先确定某几组句子肯定是挨着的,据此排除其它选项,然后总体审查。解答语句衔接题,要先将题目所给语段读懂,明白其语境;然后再仔细研究题中六句话内部的逻辑关联,弄清其先后顺序。本题,的“在当时”指代的是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这”指代的是的“相距遥远,交通不便,普通人的2 旅行范围都是非常有限的”。与比较,作为收束语,更恰当。分析可知正确的排序是:。故选 D。小提示:排序类试题要求考生在注意语言表达的整体性、连贯性原则以外,还要多角度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口。对语句排序试题一般应注意

3、以下几个问题:1.揣摩语段的整体意义,理清选项内容所提供的信息和表达内容的主旨。2.分析选项内容与整体语段的语境联系。3.进行对比分析,排除干扰项。该类试题几个选项在语句的数量或内容上基本相同,只是顺序不同,或者语句的语调点不同,选择时,找准选项的相异点,以此为突破口,选出最恰当的一项。4.通读语段,看看整个语段衔接是否紧凑合理。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红海行动这部电影,讲述了中国海军奉命执行撤侨任务的故事,展现并挖掘了中国军队的实力,获得高达 5 亿美元的票房。B“一个营业员服务态度不好,外地人会说你那个城市服务态度不好,港澳同胞会感到祖国不温暖”,张秉贵简单的话语彰显其胸怀全局

4、的大局观念。C作为 21 世纪的年轻人,我们渴望施展自身的意志和才华,做真正的自己,渴望比“服从工作需要”更自由和更深层次的表达。D作为一名中学教师,他坚持义务献血 18 年,累计献血量超过 11000 毫升,被评为全国无偿献血先进个人和山东省师德标兵称号。答案:B 本题考查对病句的理解、把握能力。常见病句六大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不合逻辑、结构混乱、表意不明。A 项,语序不当,改为“挖掘并展现”。C 项,搭配不当,“施展”和“意志”不搭配。D 项,结构混乱句式杂糅,改为“被评为”或者“荣获称号”。故选 B。小提示:解析病句的技巧:3 1.看动词 在一个句子里,动词是灵魂

5、,它既承接前面表示主语怎么样,又要支配后面的宾语来表示具体的句意,因而极易成为命题者设置误点的首选对象。审读句中的动词,不仅要看全句的谓语动词,还要关注分句或小成分里的动词。一般情况下,在动词上设置误点主要有动宾搭配不当和缺少宾语中心语等。2.看关联词 不同的关联词所运用的语义场是不同的,因此在遇到一个句子含有关联词时,首先要注意运用的关联词是否符合语境要求;其次,要注意关联词是否正确搭配或残缺不全;第三,特别要注意关联词与主语的位置是否得当。3.看数量词 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一般一眼就能分辨出数量词使用的正误。错误地使用数量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约数与语气副词合用所导致的语意重复或

6、矛盾,二是用倍数来表示降低或减少,三是数量词与中心语搭配不当,四是“数量词+名词+名词”这一结构产生歧义。4.看否定词 在病句题中,因错误运用否定词而导致句子不合逻辑的情况时有出现。在辨别时,尤其不能忽视像“防止、否认、杜绝、禁止、避免”等含有否定义的词语,当它们与否定词连用时,务必要审查该句语意是否符合逻辑。5.看并列项 并列项在句子里是常见的,任何一个句子成分都可以用并列项来表示。并列项之间一般有顿号或表并列关系的连词作标志,它可以是名词与名词的并列,也可以是动词或形容词之间的并列。并列项如果有误,主要存在三个方面:一是并列项之间类属关系不当,存在包含或交叉关系;二是并列项在句中与同其发生

7、关系的另一成分不能完全搭配或一一照应;三是并列项之间语意重复或抵触,导致句子成分赘余或逻辑有误。6.看“是”和“和”4 “是”和“和”是造句时常用的两个字,但运用时稍有不慎,就会产生语病,因而也很容易成为命题者的设置点。一般来讲,“是”字句较常见的语病是主宾搭配不当、句式杂糅和成分赘余等;“和”字句较常见的语病是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和搭配不当等。3、下列选项中,有关新闻知识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新闻要用最吸引人的信息来抓住受众,所以,在写作时,要求把含金量最大的信息首先交代出来,把有关背景放在最后,按“倒金字塔式”组织材料。B新闻语言的特点就是简洁、准确、生动、通俗,用最少的语言表达最充分的

8、信息。C新闻是经新闻媒介传播的,为广大受众所关心的,新近发生的事实或情况信息。“真实性”是新闻的基本前提,可见,新闻就是事实。D新闻评论是新闻媒体对当前重大的新闻事件或重要的社会问题发议论、讲道理、明是非的一种议论文体。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一文正是对社会热点“工匠精神”所蕴含的时代意义的评论。答案:C 本题考查对有关新闻知识的理解的能力。C 项,“可见,新闻就是事实”错。真实性是新闻的前提,但并不是说新闻完全没有倾向性,新闻不是百分之百的客观记录,也并不是完全没有想象性。新闻是新闻工作者的倾向性与事实表现的倾向性的某种一致性。纯粹的客观、真实是不存在的。所以,选项说“新闻就是事实”错误。故选

9、 C。4、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全世界的博物馆几乎都是金字塔形的藏品结构,塔尖上是镇馆之宝、珍贵文物,腰身上是量大面广的一般文物,底层是待研究、待定级的资料。B为进一步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决定对匹多莫德制剂说明书进行修订,降低了适应症范围,并明确指出 3 岁以下儿童禁用。C大多数市民坦言,放鞭炮虽然是中国千百年来的传统习俗,但是如果在环境和鞭炮之间做出选择,绝大多5 数市民会选择前者。D人们把高空坠物称为“悬在城市上空的痛”,带来的危害是难以估量的,像不定时的炸弹,困扰着市民,严重威胁着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答案: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

10、,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B 项,搭配不当,“降低”“范围”搭配不当,应为“缩小范围”。C 项,语序不当,“虽然”放到“放鞭炮”前面。D 项,结构混乱,“带来的危害是难以估量的”偷换主语,应改为补出“它带来的危害是难以估量的”或者“高空坠物带来的危害是难以估量的”。故选 A。小提示: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

11、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这是钟扬为 2016 年刚刚峻工的上海自然博物馆(以下简称“自博馆”)参与写作的 500 多块图文展板之一。B换言之,先锋者为成功者垫定了基础,它们在生命的高度上应该是一致的。C钟扬曾经这样回忆自己高考的经历,他就读的是如今鼎鼎大名的黄冈中学。D因为学科跨度大、文字要求高,她先后联系的几家高校都因这个项目难度太大而

12、惋拒。答案:C 本题考查的是识记现代汉语常见字字形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常见的字形的识记方式。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6 A 项,“峻工”应改为“竣工”;B 项,“垫定”应改为“奠定”;D 项,“惋拒”应改为“婉拒”。故选 C。6、下面各项中加点词与例句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A儿已薄禄相 B不宜妄自菲薄 C日薄西山 D薄肖有之 答案:D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答题的方法

13、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平时注意积累文言实词的意思,注重和现代汉语的比较,然后审清题干,逐项对比。作答本题时要注意结合上下文理解实词的意义,或者是用代入法将加点的实词带入句中去理解,或者以字形推断字的词性和意思。本题中,例句和 D 项均属语助词,无实义,主要起补充音节的作用。A 项,形容词,微,少;我已经没有做高官、享厚禄的貌相。B 项,动词,轻视;不应该看轻自己。C 项,动词,迫近。指太阳快要落山。故选 D。7、下列选项中,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袁隆平把讲义夹(ji)放在田埂上,走下稻田一行行地观察起来。突然,他

14、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上。B生命诞生以来,从原核到真核,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海洋到陆地,简单与复杂并存,繁盛与灭绝交替,7 奏响了一篇篇跌宕起伏的演化乐章,其间洋溢着生命诞生与繁盛的欢颂,伴随着物种灭绝与衰落的悲怆(chung)。C张秉贵为革命站柜台的先进事迹广为传诵,多年来受到全国各地人民群众的赞扬,1977 年以来就收到 200多封热情洋溢(y)的信件。D只有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打造产品,企业才有金字招牌,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t)眼光的检验。答案:B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解答字音和字形题,考

15、生要结合课内所学和语境分析来辨析。A 项,“讲义夹”的“夹”应读 ji;C 项,“广为传诵”的“诵”应为“颂”,“颂”是指颂扬;D 项,“挑剔”的“剔”应读 t。故选 B。8、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芣苢(f y)阴霪(y n)掇之(du)B场圃(p)襭之(ji)捋之(lu)C村酤(h)饥乏(f)袺之(ji)D闭廪(bn)赋诗(f)余音袅袅(nio)答案:A 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及理解其含义的能力。该题每一个选项中加点的字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本题考查读音及含义,与所

16、学的教材贴近。复习字音和字形字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本题中,8 B 项,“襭之”的“襭”应读“xi”。C 项,“村酤”的“酤”应读“g”。D 项,“闭廪”的“廪”应读“ln”。故选 A。9、下列句子中,书名号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功,除了精良的制作,关键还是胜在“新瓶装旧酒”。B修正案坚持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落实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正确处理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的平衡关系,使刑事诉讼制度进一步法治化、民主化和科学化。C“高山探险”和“山地户外”等体育项目,已被列入全民健身条例,因此,把户外探险一律看作是个人不负责任的行为,实在有失公允。D我长久地

17、凝视清明上河图,想象着宋朝时春天的汴京城,在疏林薄雾中,掩映着几家柳荫茅舍、木桥流水、老树和扁舟。答案:B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积累常见的标点符号用法,考生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语言表达中的停顿和特殊的语气语义。注意熟记分号、冒号、引号、括号、叹号、问号的用法,重点注意句子中分层时逗号、顿号、分号的综合运用,以及引号和冒号的综合应用。B 项,此处的“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宪法原则”,“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是修饰平衡关系的定语,它们都不是书名或文件名,应该采用特指表强调的双引号。故选 B。10、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辍学/阔绰 纯粹/

18、猝然 地壳/脑壳 B伺候/整饬 拘泥/忸怩 拗断/执拗 9 C悭吝/纤维 炮制/庖厨 偏裨/裨益 D缉拿/汲取 狙击/诅咒 屏气/屏除 答案:B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汉字字音的能力。做此类题目要注意平时多积累,还要掌握做题的技巧,常见字注音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审清题干,用排除法是较好的方法。A 项,chu,cu/c,qio/k;B 项,c/ch,n/n,o/ni;C 项,qin/xin,po,p/b;D 项,j/j,j/z,bng。故选 B。课内阅读 11、前人说此诗,“自然生其气象”。那么,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答案:诗中没有直接写采芣苢的人,但读来却让人眼前出现了三三两两

19、、三五成群的女子,她们于平原旷野、你追我赶、群歌互答的欢快劳动的场景。几个动词,把她们欢快的心情、收获的喜悦伴着音乐节奏传达了出来。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前人说此诗,自然生其气象。那么,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是针对全篇设题,然后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以及形式上的特点来理解诗歌的内容。芣苢这首诗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同时,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又生动地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所以本诗中虽然没有直接写人,但是这些动词却能让人眼前出现三三两两、三五成群的女子,并且

20、把她们欢快的心情、收获的喜悦表达出来。12、你觉得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要表达一个什么主题?答案:这是一首集体劳动的赞歌,描写了人们集体采摘芣苢的过程,表达了劳动者喜悦的心情。开始是泛言采10 摘,最后是满载而归,欢乐之情也从这一过程表现出来。诗歌反复地描写劳动的过程,形象地表现了劳动成果的由少至多,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你觉得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要表达一个什么主题”,这是针对全篇设题,然后要抓住诗歌的标题、注释、诗中的意象以及直接流露情感的词语来分析。本诗在形式上具有重章叠句的特

21、点,通过诗中的动词可以看出,这是描写人们采芣苢的过程。并且在不断的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回环反复的音乐感,传达出全诗欢快的节奏。同时六个动词的变化,又生动地表现了越采越多直至满载而归的过程。所以这是一首劳动的欢歌,表达了劳动者喜悦的心情。小提示:古典诗歌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直白张扬(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的少,含蓄隐晦(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因此,正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多管齐下,准确理解、仔细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抓情感的关键词,首先,熟悉形象的符号意义。众所周知,古典诗歌乃至各类文学作品都是借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品

22、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诗歌中塑造的形象,除了人物形象(叙事主人公、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景物形象: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这些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被称作“意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意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然后,把握诗中的显性信息,古典诗歌中,除了含蓄隐晦的隐性信息,也有一些显性信息,鉴赏时要注意把握。这些显性信息,一般出现在诗歌的标题或由命题者提供的注释中。第三,了解典故的关联比照。典故辞约意丰,常为古人在诗词中使用,以与所反映的时、事、人形成关联比照。典故的含义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对诗歌内容的分析鉴赏有时可以从所用典故的联想比照意义着手。第四,分析

23、运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的运用,是为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服务的。不仅是在解答“表达技巧”类题目时,而且在解答“思想情感”类题目时,也需要对诗歌中所采用的表达技巧进行分析,通过对表达技巧的分析来把握诗意诗情。五,捕捉蕴含的情感理趣。古诗词大都采用两种表达方式,一为描写,一为抒情。结构上,往往描写在前,抒情在后;描写是为抒情作铺垫,抒情是描写的升华。诗中的抒情句,情感充实饱满,意蕴很深。13、芣苢一诗在形式上有什么鲜明的特点?有什么艺术效果?答案:(1)这首诗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动词(“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11 (2)

24、这种看起来很单调的重叠,有它特殊的效果。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同时,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又生动地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审清题干,如本题“芣苢一诗在形式上有什么鲜明的特点?有什么艺术效果”,然后对诗歌进行整体阅读,指出形式上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并且分析这样的表达技巧所产生的艺术效果。芣苢,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在关键部位,即动词部分有所变化,其余全是重叠,所以运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重章叠句因为大部分是重叠,在回环反复中更富有音乐感,而动词的变化也更生动地表现了采芣苢的过程。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25、“她只能活七小时”【注】美保罗 舍恩斯坦 本市新闻编辑台上电话机的指示灯闪烁着微弱的白光,时间是下午 3 点 40 分。本市新闻主编接了电话,他听到这些内容:“我的小女儿在路德医院。医生说她只能活 7 小时,除非得到新药青霉素。这是她唯一的希望。医生已经使用了磺胺以及其他每一种药。我必须找到某个有足够能力的人帮她。你能帮我吗?”打电话的人通报了他的身份,他叫劳伦斯 马隆,职员,家住杰克逊海茨,第 34 大道第 83 号。濒于死亡的小孩是他的女儿,叫帕特丽夏,两岁,现就诊于路德医院,在曼哈顿,第 144 街和康文特大道交会处。找到青霉素并非易事。因为这个被医学界誉为“创造奇迹”的奇药是如此的稀少

26、,以致几乎不能得到它。即使是军方,也只能得到他们所需的一小部分。然而,这位父亲恳求帮助两分钟之后,本市新闻编辑台决定开始投入这项援助工作。这是一场残酷的斗争。“只能活 7 小时,除非”电话打到路德医院,证实了那个小孩几乎不能活了,她患的是一种罕见的血液病,即葡萄球菌引起的败血症,一种血液中毒。磺胺制剂已用过了,输了两次血,都无济于事。有人提出青霉素是唯一的希望。12 通过电话向华盛顿的美国公共卫生局局长托马斯 帕伦请示,并详细调查了纽约的药品公司后得知,施贵宝公司生产青霉素。打给帕伦博士的电话被 AN.理查兹博士听到了,他在华盛顿负责科学发展局的研究工作。“新泽西州新布伦瑞克的施贵宝实验室能提

27、供青霉素。”理查兹博士说,“我将打电报,请他们立即定量发放。”与此同时,人们获悉斯特 基弗博士这位波士顿外科医生和战时生产委员会委员有权直接命令发放民用珍贵药物。他是由路德医院的外科医师丹特 柯利蒂大夫通过电话取得联系的。“你将得到青霉素。”基弗大夫向柯利蒂大夫许诺。那是下午 4 点钟。医生们对在红头文件的作用下找到青霉素的来源并被予以发放的速度感到惊异。现在,计划正在实施之中,由两个州的警察护送青霉素这个仁慈的东西从新布伦瑞克运到这个奄奄一息的女孩的床头。下午 6 点 30 分,柯利蒂大夫在霍兰隧道的入口处碰到了一群焦急的记者。当那辆仁慈之车停在施贵宝实验室前面时,时间是下午 7 点 30

28、分。3 个卫兵等在那里。其中一个走向汽车:“是柯利蒂大夫吗?给你青霉素。”柯利蒂大夫接过那硬纸匣,由冰裹着的青霉素放在里面。“现在,”他说,“我们有了一个战斗的机会。”最后一段路程是从霍兰隧道到路德医院,只用了 8 分钟,这是创纪录的速度。行驶在西区高速公路时,车速器始终指向 65 英里/小时。汽车就要停在医院门口之前,柯利蒂大夫说:“今天,你们做了一件世界上所有的医生都做不了的事。”“也许是,”一个记者说,“但是从现在起,大夫,靠你了。”此后,记者们踮着脚尖走进四楼那个失去知觉的孩子的房间。她费力地呼吸着,但在蓬乱的丝一般的棕发下面的小脸上,并没有痛苦的表情。“她是个可爱的病孩子。”一个护士

29、低声说。帕特丽夏 马隆的父母哭了。“谢天谢地。”凯瑟琳 马隆低语着,“至少,我的小丫头又有了一次机会。”(选自普利策新闻奖名篇快读,有删改)【注】这篇报道发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 1943 年 8 月,获 1944 年普利策新闻奖。13 这篇报道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请结合文本和新闻背景谈谈你的理解。答案: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弘扬了一种“不抛弃,不放弃”的人道主义精神。歌颂了人与人之间友好互助、团结一致的精神。增强了当时(二战时期)美国人民终将赢得战争胜利的信心。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本题要求我们分析报道的社会价值,这就要着眼

30、全文。这篇报道叙述的是一个小女孩在众人的帮助下得救的故事,考虑到这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故更有其深远的社会意义。众人克服种种困难,运来青霉素,救治小女孩,这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体现了社会的大爱,当然也蕴含了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可以战胜一切的道理。在战争年代,人们看到的更多的是鲜血、死亡,这篇报道,让人们对人性、爱萌发了非同一般的渴盼,让人们透过鲜血、硝烟,死亡,看到了人性温情、伟大的一面,增强了当时的美国人民赢得战争胜利的信心。小提示:一般而言,文本一旦产生,就会对社会产生相应的影响,并呈现出一定的社会价值。所谓“价值”指的是文本的积极作用,指在过去、现在以至将来的社会上产生过的、正在产

31、生的或将会产生的作用。而“影响”则既包括积极的影响,也包括消极的影响,它是具有两面性的。这就要求考生能够把文本放在更广泛的空间里去进行考查评判,尽可能多地挖掘出文本的积极意义,传播正能量。“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高考考查的一般以正面的为主。实用类文本的题材通常都是名人、大事,与当前整个社会或某些阶层息息相关,因此会产生较大的社会价值和影响。我们在阅读时,要将视野扩大,将该内容放到当时社会的大背景中,联系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主流思想文化、各阶层的关注程度来进行对照,然后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阐释。“评价”就是要有自己的见解,不能够一味地因袭他人成说,不能够人云亦云

32、,而是要尊重文本事实,要求考生具有正确的是非观念和浓厚的社会责任感,所以言论要做到不违法,不背离社会公德,并且能够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对文本内容进行认识和解读。“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就是能够把握各类作品所传达的立场、观点、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15、本文善于用事实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试加以分析。答案:文章表现钟扬的品质时,除了给以直接的评价赞颂外更多时候是在记叙,用事实说话,彰显理性与客观。如文章用他结婚的事来表现他质朴单纯、雷厉风行的性格,用他刚到学校的居住条件来表现他对生活品质的不讲究,用在小纸条上记录工作安排之多表现他的忙碌忘我作者主观性的评价极少,而且往往只用寥寥几个词语来概括评价,

33、比如钟扬对工作“不将就”,写图文展板“细腻而又富有文采等。文章写的更多的是钟扬做的事、说的话以及别人眼里的钟扬,作者让读者通过事实感受钟扬,通过自己对事件的判断得出对钟扬的评价。14 该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以人物为核心,抓住文中写人物事迹的内容,理解其精神品质。本文善于用事实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本题要求考生加以分析。也就是要求考生抓住文本中写事的地方进行分析。比如写他质朴单纯、雷厉风行的性格时,通过他妻子之口写他如何和自己结婚的,完全不征求自己的意见,直接告知。写他如何拼命工作,如何惜时,则借助他的日程安排和具体工作活动来表

34、现。读者感知到的钟扬形象,很少是通过作者评价得来的,而是通过一件件具体可感的,有生活气息的事情来感受他的热爱科学,甘于奉献,惜时如金,不计名利得失,培养学生,献身科学甚至将不顾惜生命的精神。16、阅读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三篇人物通讯,完成下表。姓名 职业 主要生活时代 劳动贡献 劳动精神 袁隆平 张秉贵 钟扬 答案:答案:姓名 职业 主 要 生 活 时代 劳动贡献 劳动精神 袁隆平 农业科学家 上世纪 60 年代-90 年代 发现杂交水稻,解决中国乃至世界的粮食问题。献身科学,勇于实践、创新,尊重事实,捍卫真理,不忘初心,为国分忧、争光。张秉贵 售货员 上 世 纪

35、 50-60 年代 把售货员的工作发挥到极致,温暖了顾客。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钟扬 大学教授 改革开放后 在植物学研究所工作,在科研、援藏、教育等方面贡献巨大。无私奉献,不断进取,献身科学,淡泊名利。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职业:作为研究水稻的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职业可以界定为农业科学家;张秉贵,本职工作就是售货员;钟扬,可能有很多身份,比如植物学家、科普达人、教育专家等等,但只有大学教授能够兼容以上身份。主要生活年代:类别表述为“主要生活年代”,要关注“主要”两字,同时要结合文本。袁隆平,文本基本从他 60 年代当老师开始到 90 年代成为“公认的杂

36、交水稻之父”,所以概括为“上世纪 60 年代-90 年代”。张秉贵,文本表述他是 1955 年到百货大楼工作,在 1957 年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因此概括为“上世纪 50-60 年代”。钟扬,生卒年月为1964-2017 年,但文本“英雄少年”开始表述时间就是 1978 年,他的主要生活年代概括为“改革开放后”比较合适。15 劳动贡献:这个可以结合人物的职业成就进行表述和评价。袁隆平,农业科学家,其职业成就主要就是发现了杂交水稻,其意义就是解决了“粮食问题”;张秉贵,一个普通的售货员能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足见其将这一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关键还在于他“温暖了众人心”;钟扬,植物学研究

37、是他的本职工作,但他职业经历还有援藏以及对年轻人的培养等等。劳动精神:表述为“劳动精神”,在于本单元的关键词就是“劳动”,对劳动的崇尚,对劳动精神的传承和发展。袁隆平、张秉贵、钟扬,他们身上都有爱国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作为科学家,袁隆平有“到中流击水”捍卫真理的勇气,有尊重事实勇于创新的坚持,而这一切都源于他为国奉献的初心。作为售货员的张秉贵,“心有一团火”,爱岗敬业则是他的本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他自己的坚持和原则,这个文本有直接的表述。作为一个大学教授,钟扬执著于科学研究是他的特点,但他还要到环境艰苦的西藏,可见他淡泊名利,献身科学。17、写人物通讯,可选的事例很多,但是作者围绕主

38、题,选取可以突出人物个性的事例,选材精,不庞杂。作者是用什么样的结构和手法将这些具体、典型事例贯穿起来的?答案:(1)小标题(布局谋篇精细、巧妙)。作者按人物的品质和事迹分类,列小标题组织材料。曾记否,到中流击水工作态度、方法 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学术品格 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道德操守 饥饿的威胁在退却理想志向 特点:条理清晰明白,重点突出;语句精妙、结构工整;内容深刻,形式灵动。(2)记叙为主,夹以描写、议论、说明。多种灵活的表达方式。如说明袁隆平是怎样发现真理时,采用了倒叙手法,追述了袁隆平科学实践的过程(那是 1961 年 7 月的一天发起挑战):发现特异稻(欣喜)护理特异稻(满怀希望

39、)一试种特异稻(失望)16 分析研究(自信)发现真理(收获)。本题考查对结构、手法等写作特色的分析理解能力。结构方面主要是概括行文思路,需要分层并归纳层意。首先总体说明结构特色,即使用小标题的结构模式。然后结合小标题分别说明大体意思。最后总结小标题结构模式的特色或者优点。概念诠释:标题式文章是一种较常见的写作模式,即围绕话题把一篇文章划分为几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再给它们加上一个简洁、恰当的小标题。使用小标题,便于将众多的材料分门别类地组织,从多个方面或多个角度来展示材料、表达主题,使行文条理清楚;能吸引读者;让读者在通读全文前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在阅读过程中更快更准确地理解文章内

40、容并了解写作意图;在阅读全文后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手法方面:首先明确使用了何种哪些表现手法或者表达方式,“记叙为主,夹以描写、议论、说明”;然后结合文本内容分别举例说明,最后点出表达效果。18、多角度塑造人物形象是本文的大特色,试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答案: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文中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对张秉贵这一人物进行刻画,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使人物形象丰满生动。如文中那个绷着脸的顾客说“不买,难道不能看看吗”,不善的语气一下子就让读者感受到她心中的怒气,而此时张秉贵仍然和颜悦色地说“最近从上海来了几种新糖果”,他的细心耐心由此可见一斑。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形象。文中描

41、写了张秉贵并不是一开始就如现在一样,他也是经过一番变化才坚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这样描写人物显得更真实可感。侧面描写塑造人物形象。文中多处写他人对张秉贵的态度和看法,从他人口中说出对人物的评价与看法,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立体。以张秉贵的事迹为主体,写了多个事例。这些事例为我们生动地展现了张秉贵的为人、他的精神以及他是如何用心中的一团火去温暖众人心的。这样的事实一次又一次地感染着读者,也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人物的难能可贵之处,人在事中,事中见人。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表达技巧。对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可以从下几方面去分析: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等角度。分析时,要结合具体的内容。答题

42、前要仔细阅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本题要求分析本文是如何多角度塑造人物形象的。文中主人公是张秉贵。从直接描写人的角度分析,文中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比如,语言描写,张秉贵仍然和颜悦色地说“最近从上海来了几种新糖果”,他耐心回答心有怒气的顾客。动作描写,他从称好的糖果中拿出一块放回货柜里,又拿出几块包好准备给这位妈妈路上给孩子吃。17 比如侧面描写,通过群众对他的评价,学生、诗人、路人对人的赞扬来表现他的形象。写人物时,突出其长成的过程,通过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写其改变其工作原则,人物显得具有生活气息,更真实。写张秉贵时,不以一时一事来表现其人,而是通过他面对不同的顾客的事情,写其如何耐心服务顾

43、客的。19、插秧歌是怎样描绘江南农家紧张忙碌而又秩序井然的插秧情景的?答案:通过插秧时的动作描写,如“抛”“接”“拔”“插”等动作描写了一家人齐心协力、分工合作的劳动场面。通过比喻,将“蓑笠”比喻为战士的铠甲和头盔,暗示农田劳作像战场作战一样紧张。通过环境描写侧面烘托,如用雨势大烘托劳作的辛苦。通过语言描写,透露出农民种植庄稼的尽心和不易。本题考查学生赏识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诗的头两句,以极其通俗的语言,展示了插秧的繁忙景象:全家老少齐上阵,一家其乐融融的干农活,丈夫把秧苗扔给妻子,小儿子拔秧苗,大儿子插下,有抛有接有拔有插,忙个不停。诗人通过插秧时的动作描

44、写,如“抛”“接”“拔”“插”等动作描写了一家人齐心协力、分工合作的劳动场面。“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句写天公发威,大雨滂沱,而诗人别出心裁地把雨具“斗笠”比作头盔,蓑衣比作铁甲,不仅新鲜独特,且暗示:插秧就是一场紧张的战斗,农家儿女全副武装与天斗,与地斗,与雨斗;而“雨从头上湿到胛”又极写雨势之猛,通过环境描写侧面烘托插秧之急迫与艰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巧妙地插入了画外音:农妇招呼农夫暂憩片刻且用早餐,可是农夫照样低头弯腰劳作,这就意味着劳动紧张到了极点,分秒不能停。更妙的是农夫还用别的话岔开: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这是说,秧苗刚种下,尚未挺拔,况且也没有

45、种完,我怎么能歇得下?然后话题一转嘱咐妻子要管好小鹅小鸭,免得它们到田里糟蹋庄稼。诗人通过语言描写,透露出农民种植庄稼的尽心和不易。20、篇好的通讯,通过对人物一言一行的描写,会产生令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效果。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的作者是怎样使袁隆平“立”在我们面前的?答案: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丰富通讯信息、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把来龙去脉交代清楚的重要手段。如:“袁隆平眯起双眼翻看着土壤”中,几个动词突出了人物细心严谨、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这段文字描写了一个平凡的“农民”形象,正是这平凡的外貌与伟大的贡献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更突出了袁隆平的不平凡。选取18 具体、典

46、型的事例。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写作技巧的能力。本文要求考生分析作者是如何使袁隆平“立”在我们面前的,也就是问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或技巧去全方位塑造袁隆平这一形象。仔细阅读文本,不难发现,作者写这位科学家时常常会抓住细节进行描写,比如,写他观察植株有新的发现时,“袁隆平把讲义夹放在田埂上,连裤腿都没挽,就走下稻田一行行地观察起来”,“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上。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来”,这一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一个普通的“农民”形象,也表现了他作为农业科学家有新的发现和收获时的激动之情,植株上的小发现意味着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这种平凡普通和伟大卓绝的贡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另外,本文在写袁隆平时不是单纯的介绍其工作过程、方法和成就,而是选择能表现他进田间进行科学研究的具体事情,比如写他 1960 年 7 月的一天,下课铃声响过之后,他去田间观察,发现一株与众不同的植株后的激动与喜悦。作者善于选取具体、典型的事例来表现袁隆平的科研精神和突出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