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文言文虚词课时.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124490 上传时间:2024-05-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虚词课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文言文虚词课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文言文虚词课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文言文虚词课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文言文虚词课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文言文虚词 第三课时教学要点:掌握“焉”“且”“则”“何”“与”虚词的用法一、复习“焉”典型例题:解释各句中“焉”的意义以及用法。1. 于是余有叹焉。2.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3. 万钟于我何加焉。4. 君何患焉。5. 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6. 盘盘焉,囷囷焉。7. 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8.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9. 晋国,天下莫能强焉。10.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11. 非曰能之,愿学焉。12. 而人之所罕至焉。13. 吴人焉敢攻吾邑。14. 且焉置土石。15. 彼有人焉,未可图也。16. 永之人争奔走焉。教师明确:12句末语气词,一般可不译;34语气助词,反诘

2、“呢”;56语气助词,形容词、副词词尾,“的样子”;78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910代词,用于形容词后,指代比较的对象;1112代词,相当于“之”;1314疑问代词,“哪里”“什么”“怎么”;1516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规律总结:一、代词。表指代。相当于“之”。例:容貌甚伟,时人异焉。二、代词。表疑问。1、相当于“哪里”。例:且焉之土石?2、相当于“怎么”。例:非再至,焉知其奇若此?3、相当于“什么”。例:面目美好者,焉故必知(智)哉?三、兼词。兼有介词“于”与代词“之”、“是”的用途。相当于“在这里”、“在那里”。例: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3、四、助词。 1、表句中停顿。相当于“啊”。例: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2、作形容词、副词词尾。相当于“然”、“地”。例: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3、助语意。相当于“也” 、“乎”。民之服焉,不亦宜乎!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4、表决定。相当于“矣”。例:六艺从此缺焉。 5、表肯定。相当于“呢”。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6、表疑问。相当于“乎”。例:既富矣,又何加焉? 7、表感叹。例:虽无石棺,又何戚焉! 课堂训练判断“焉”在文中的意义。崤(xio)之战,秦军过崤山之间,见峭峭1焉,狭狭焉,未料及有伏2焉,山上大石纷落,但大呼“且3焉置土石”,别无他法,故致大败。于是余有叹

4、4焉,骄而轻敌,5焉能不败?如此,纵万军于之何加6焉?但以其人之傲,若斥7焉,则必无颜世上矣。答案: 1、 形容词词尾,可译为的样子 2、 兼词,“于”+“是”或“之”,可译为“在这里” 3、 兼词,“于”+“何”,可译为在哪里 4、 句末语气助词,不译 5、 疑问代词,可译为怎么 6、句末语气助词,可译为呢 7、代词,可译为他们二、复习“且”典型例题:解释句中“且”字的意义和用法1、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2、 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3、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4、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5、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6、 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问焉7、 不出,火且尽8、 驴一鸣

5、,虎大骇,以为且噬己也,甚恐9、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10、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教师明确: 12连词,表递进“况且、而且”;34连词,表并列;56连词,让步,“尚且”;78,副词,“将要”;910副词“姑且、暂且”。规律总结:一、 连词(一)连词。表示并列关系。1、又。例:河水清且直猗。2、又,又。先生且喜且愕,舍狼而前。3、一面,一面。例:先生仓卒以手搏之,且搏且却。(二)连词。表示进层关系。1、而且。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2、况且。例: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二、 副词(一) 副词。尚且。例: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祸且不测,敢望报乎?(二)副词。暂且,姑且。

6、例: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三)副词。将近,将要。例: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课堂训练判断“且”在文中的意义。“存者1且偷生,死者长已矣”,此岂石壕一地,唐王朝尽然耳。若此,帝尚每日声歌,2且委政非人。则李唐3且亡,必矣。于斯世,河水清4且涟矣,尚可,朝中人若如此,则必危。纵有“死5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之豪气,无用武之地,亦有何用?答案:1、 副词,可译为暂且 2、 连词,可译为递进,并且 3、 副词,可译为将要 4、 连词,可译为并列 5、 连词,可译为尚且三、复习“则”典型例题:解释句中“则”字的意义和用法1、愿依彭咸之遗则。2、作地势,高下九则。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4、口耳之闻则四寸

7、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5、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7、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8、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9、入则无法家拂(b)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0、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11、入则孝,出则悌。1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13、欲速则不达。14、百仞之山,任负车登焉,何则?陵迟故也?(百仞高的山,载重的车能登上,为什么呢?是因为山势逐渐倾斜。)教师明确1 名词,准则、法则;2 名词,等级;3 副词,就是、乃;4 副词,仅仅、只;5 动词,效法;67连词,就、那么,表承接;89连词,假使、如果,表假设;1011连词,就,;1213连词,却、可

8、是,表转折、让步; 14助词,表疑问,“呢”。规律总结:一、 名词,准则 。规章,条文。例:总则|细则。表率,榜样。例:以身作则。二、 动词,效法三、 副词,表判断,就是。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副词,却是。例:北虽貌敬,实则愤怒。四、 连词,表并列,承接,假设,转折等。1、表因果。相当于“就”。例:无苗时采,则实而沉。也相当于“那么”。例: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2、表对比,相当于“就”。例: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3、表转折。相当于“却”。例: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也相当于“而”。例:竭力以事大国,则不免焉。4、表已然。相当于“原来已经”。例: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也相当于“原来

9、是”。例: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5、表假设。相当于“若”。例:德则不竞,寻盟何为?五、 助词。作语助,相当于“之”。例:匪(非)鸡则鸣,苍蝇之声。六、 量词。事文一条称一则。例:故事三则|笔记一则。课堂训练判断“则”在文中的意义。“此1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道出岳阳楼之美,美2则美矣,然岳阳楼之闻名,非徒借此也;若如此,3则天下如岳阳楼者多矣,何独显其名?只因范希文应邀作赋,文播寰宇,于是岳阳楼4则天下名扬。 当世之风,位卑5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范氏6则不然,高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调。友人被贬,未别离去,众人避之惟恐不及;及其得知,赶至河边,7则友人已在舟中矣,足见其性情之笃。答案:1

10、、 主谓之间,起强调、确认作用,可译为“就是”,“是” 2、 连词,表让步关系,可译为“倒是” 3、 连词,假设,用在后一句句首,表示叙述的事、理中是一种假设或推断,可译为“那么”“那就”“就” 4、 连词,表承接,表示两件事情在时间或事理上的紧密联系,可译为“就”“便” 5、 连词,并列,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中,表示各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 6、 连词,转折,可译为却 7、 连词,表承接,第一件事不发生在第二件事之前,只是有了第一件事之后才发生第二件事,译为“原来是”“原来已经”。四、复习“与”(一) 与y 1. 名词。党与,朋友。例:群臣

11、连与成朋,非毁宗室。|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2. 动词。结交,交好。例:与赢而布助五国也。3. 动词。赞成,例:仁陷于愚,固君子之所不与也。4. 动词。援助。例: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5. 动词。对付。例:胡虏易与耳。6. 动词。等待。例:日月逝矣,岁不我与。7. 动词。如,比得上。例: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8. 动词。推举。例:选贤与能,讲信修睦。9. 动词。给予,授予。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与人者,不问其所欲。10. 连词。和,及。例:吾与汝毕力平险。|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11. 介词。跟,同。例: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日与子弟角,无不胜。12. 介词。替,为。例:陈涉少

12、时,尝与人佣耕。13. 介词。被。例:(吴王夫差)遂与勾践禽(擒)。14. 介词。对,向。例:城与清江曲,泉流乱石间。(二) 与y动词。参与。例:蹇叔之子与师(军队)。与闻:参与并且得知。例:与与其事。(三) 与y助词。通“欤”。1。表疑问。例:意岂有所恨与?2。表感叹。例:何其爽(差错)与!课堂训练判断“与”在文中的意义。朝过夕改,君子1与之,吾亦赞同。今将他人2与之璧上交,足见其悔过之意,何其坚3与!其4与吾等之约,当亦守之。以吾等之力,寇尚难5与也,应使众6与其事,7与慷慨之君子,离奸佞之小人,事乃成。且其雄才伟略,天下无双,若其助寇而不我8与,如之奈何?若弃之,此城能为我有9与?答案:

13、1、 动词,可译为赞许2、 动词,可译为给予3、 句末语气助词,表感叹4、 介词,可译为和5、 动词,可译为对付6、 动词,可译为参与7、 动词,可译为结交8、 动词,可译为帮助9、 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五、复习“何”(一) 代词。表示疑问。1、什么。例:大王来何操?2、哪里。例:豫州今欲何至?(二) 代词。与动词“如”、“若”、“奈”连用,表示“怎么样”。例:今日之事何如?例:此为何若人?例: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三) 副词。表示反问或感叹。1、怎么。例:何不试之以足?2、这么。例:妇啼一何苦!3、多么。例:开国何茫然!课堂训练判断“何”在文中的意义。 1何能及君也”本谬也,懂其理者,

14、2何可胜道也哉?然其妻如此言者,3何也?其所据4何为?原其理,当为爱之深也。可见,情之误,5何其大也!然6何人能忘情耶?7何以除此弊,望君以良策教我,8何如?答案:1、 疑问代词,可译为怎么2、 疑问代词,可译为怎么3、 疑问代词,可译为为什么4、 疑问代词,可译为什么5、 副词,可译为多么 6、 疑问代词,可译为什么7、 可译为凭什么 8、 可译为怎么样【附】一、乎(一) 助词。语气词。1、表示疑问或反诘。相当于“吗”、“呢”。例:吾射不亦精乎?|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2、表示感叹。相当于“呢”、“啊”。例: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3、表示揣测。相当于“吧”、“呢”。例:或能免

15、乎?4、表示停顿。例:众言同,于是乎书。5、表示情态。例: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二) 介词。相当于“于”。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例:旦余济乎江湘。课堂训练判断“乎”在文中的意义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1乎?然吾曾见一人,其家世代捕蛇,已多人死2乎是,然其仍从此业,吾问其故,其曰:“以此可塞赋敛。”可见,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3乎!而王胡为4乎如此好乐?若恢恢5乎王于理事必有余,则王之所为,宜也。臣之驽顿,所言多谬,王能谅之6乎?答案:1、 助词,测度语气,可译为吧2、 相当于“于”3、 助词,感叹语气,可译为啊、呀4、 助词,用在句中表停顿5、 助词,词尾,不译6、 句末语气助

16、词,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二、者(一)代词。1、用在动词、形容词、动宾词组后,组成名词性词组,相当于“的人”、“的事物”。例:死者长已矣 。 例: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用在名词后,组成名词性词组,相当于“这个人”、“的”。例: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例: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3、用在表时间的词后,组成名词性词组,表示语气停顿。例: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4、用在数词后,相当于“种”、“样”。例:二者用精至矣(两者情况都是用心到极点了)。5、表近指,相当于“这”。例:那边走,者边走,莫厌金杯酒!(二)助词。1、用在假设分句后,以提示下文。例: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曹者,与此案同!2、用

17、在结果分句后,表停顿。例: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3、用于疑问句后,表疑问。例:无差,谁为多与者?4、用于祈使句后,表祈使。相当于“啊”。5、与“似”、“若”等词配合,表比拟。相当于“的样子”。例:子之哭也,一似有重忧者 例:言之,貌若甚戚者。课堂训练判断“者”在文中的意义李白1者,诗仙也。为当国2者所拒,遂游于此山。今3者,山中与幽人对酌,乃一浇其心中块垒也。力士脱靴,国忠捧墨,诗讽杨妃,此数4者乃其得罪之源,亦其个性之抒扬,故虽仕途失意,仍不辍伟志,发之于诗,其诗传于后世5者不可胜计,遂就其万世英名。答案:1、 放在一个词或短语的后边,起提顿作用,不译2、 附在别的词或短语之

18、后,组成名词性短语,指称上文所说的人、事、物,译为“的人”“的事”“的东西”“的想法”“的做法”3、 放在时间词之后,起语气助词作用,不译4、 放在数词之后,可译为“个”“样”之类5、 助词,定语后置标志三、也(一)助词。句末语气助词。1、表判断。例: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表疑问或反诘。相当于“呢”。例:若为佣耕,何宝贵也?3、表感叹。相当于“呀”。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4、表祈使。相当于“啊”。例:毋从俱死也5、表已然。相当于“了”。例:如此,则民顺治而国安也。(二)助词。句中语助词。1、表停顿。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例:欲人之无惑也难矣!2、表连举。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3、作衬字,无义。例:俺父亲啊,待明朝早晨拜辞也禁门。(三)副词。亦,同样。例:心知伏枥无千里,纵有王良也合休。课堂训练判断“也”在文中的意义“师道之不传1也久矣,汝何以能复之2也?”“吾将劝勉督责以行之3也。”“汝之言,金玉4也。汝之心胸,吾辈何能及5也!”答案:1、 助词,句中表停顿,舒缓语气2、 句末语助,表疑问语气3、 句末语助,表肯定语气4、 句末语助,表判断语气5、 句末语助,表感叹语气 版权所有 我心有主6 /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