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35∕T 2071-2022 科研事业单位绩效评估准则(福建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212391 上传时间:2023-01-19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4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5∕T 2071-2022 科研事业单位绩效评估准则(福建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DB35∕T 2071-2022 科研事业单位绩效评估准则(福建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DB35∕T 2071-2022 科研事业单位绩效评估准则(福建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DB35∕T 2071-2022 科研事业单位绩效评估准则(福建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DB35∕T 2071-2022 科研事业单位绩效评估准则(福建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03.080.99CCS A 2035福建省地方标准DB35/T 20712022科研事业单位绩效评估准则Criteria for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n scientific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2022-10-27 发布2023-01-27 实施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35/T 20712022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总体原则和要求.15评估指标体系.26评估与改进.3附录 A(规范性)科研事业单位绩效评估指标体系.4参考文献.6DB35/T 20712022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

2、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福建海峡技术转移中心提出。本文件由福建省科学技术厅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福建海峡技术转移中心、福建省标准化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兰良程、陈桂云、施频、彭林芳、王荃、杨爱军、陈丽辉、文芳、刘淑金、池敏青、陈体强、兰春伟、李嘉亮、陈亭、郑玲燕、魏群、徐彩军。DB35/T 207120221科研事业单位绩效评估准则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科研事业单位绩效评估的总体原则和要求、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指标、评估与改进。本文件适用于省属自然科学和技术领

3、域科研事业单位的绩效评估工作,市属自然科学和技术领域科研事业单位的绩效评估工作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科研事业单位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由省委、市委编办批复成立,政府直属、政府各部门或直属机构所属的主要从事自然科学、社会公益事业、技术基础和农业科学等研究以及提供公益科技服务的非营利机构。3.2绩效评估performance evaluation按照一定的标准,采用科学的方法检查和评定组织内部对其职位所规定的职责和目标的履行程度,以确定其工作成绩的管理方法。3.3评估体系evalu

4、ation system以对评估对象进行评估为目的建立指标体系,依据评估原则、评估程序和评估方法等要素构成的整体系统。3.4科技创新活动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ctivities从事创造和应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新服务过程的活动。4总体原则和要求4.1评估原则开展科研事业单位科技创新绩效评估,是运用一定的评估方法、量化指标,并遵照评估程序,对科研事业单位所确定的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所投入的各方资源和执行结果所进行的综合评估。科技创新绩效评估活动的开展遵循

5、以下原则。DB35/T 207120222a)导向性原则:应选择能够体现科研事业单位的研究项目、绩效目标等相关指标作为绩效评估的基本指标,以权重促导向。b)科学性原则:绩效评估应为涵盖科研事业单位职责定位、科技产出、创新效益等方面的全面评估,各指标所蕴含的含义、口径范围、计算方法应统一、规范,既能系统地、科学地反映科研事业单位的基本状况,又能促进其自身发展。c)可操作性原则:绩效评估应设立三级指标,通过区分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适应不同单位类型,并立足科研事业单位的基础、条件、特色,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计算方法科学、指标清晰、操作简单、数据资料应易采集。d)可比性原则:应根据科研事业单位不同类型,确

6、定不同的绩效评估目标、内容和标准,采用具有针对性的、合理的评估方法和指标体系,客观公正地评判各科研事业单位,保证评估结果的可比性。e)可溯源原则:绩效评估结论中的信息来源应可溯源。4.2评估要求评估要求如下。a)应以客观事实的定性定量判断为准则,以提升科研事业单位绩效实现为目标,为确保评估工作的独立性、公正性、公平性,可委托专业评估机构或组织专家小组开展绩效评估。b)应以相应的证明材料为依据,证明材料宜为科研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出具的、科研事业单位公开发布的或第三方机构出具的书面材料。c)应采用科研事业单位自评、主管部门审核、绩效考核部门综合评估的评估程序。d)应设置三级指标,一级指标与二级指标及

7、其权重应由绩效考核部门统一设定;三级指标、权重及指标说明通过区分共性指标、个性指标以适应不同的评估需求。5评估指标体系5.1评估指标涵盖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两大类。共性指标由绩效考核部门统一设定,个性指标由科研事业单位依据章程规定的职能,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指导意见设定,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绩效考核部门核定。5.2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权重占比分别为 60和 40。5.3评估指标体系应包括职责定位、科技产出、创新效益 3 个一级指标;职责相符性、需求一致性、管理规范性、绩效完成情况、绩效完成效率、创新能力、创新环境、创新贡献 8 个二级指标;并提出33 个三级指标供绩效考核部门

8、及科研事业单位选择,指标体系由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按附录 A规定执行。a)职责定位:反映科研事业单位内部科研管理制度建设的完善性,落实国家、省里最新的有关政策法规、科研管理与诚信制度情况,包括各类专项管理和资金使用情况以及激励机制的执行情况。b)科技产出:反映科研事业单位科研创新成果与水平,承担行业或产业领域科研任务,科技人才、科技团队等情况,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应用情况等。c)创新效益:对领域、行业或产业发展的支撑服务能力,创新投入和产出情况,创新产业转移与扩散对社会、经济效益以及人才培养情况。DB35/T 2071202236评估与改进6.1评估6.1.1科研事业单位绩效评估以每 5 年

9、为一个评估周期。6.1.2评估程序包括单位自评、综合评估、等级评定、结果公示。6.1.3综合评估应结合自评结果、绩效评估系统直接采集的数据分析,并可进行实地情况核查。6.1.4等级评定根据综合评估结果开展,绩效评估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4 个等级。6.1.5科研事业单位绩效等级评估结果宜向社会公开。6.2计算方法6.2.1采用功效系数法对不同科研事业单位绩效进行比较评估,对每一项评估指标确定一个满意值(最大值)和不允许值(最小值),将满意值(最大值)作为上限,不允许值(最小值)作为下限。在实际计算当中,将各指标基础分数设为 70。计算公式如式(1)所示:/30 70(1)式中:三级

10、指标i的得分;实际值;不允许值(最小值);满意值(最大值)。6.2.2计算过程如下:a)对科研事业单位单项指标进行排序,确定满意值(最大值)和不允许值(最小值);b)将实际值、满意值(最大值)、不允许值(最小值)代入公式(1),得出三级指标得分,最大不超过 100,最小不低于 70;c)根据各指标权重计算科研事业单位综合得分;d)按照综合得分从高到低排位次。6.3改进应对绩效评估中发现问题进行分析和整改,提升各科研事业单位的创新绩效。DB35/T 207120224AA附录A(规范性)科研事业单位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科研事业单位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见表A.1。表 A.1 科研事业单位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一

11、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要点职责定位职责相符性1.职责定位的科学性、合理性2.科技创新活动与职责定位的相符性需求一致性1.科技创新活动与国家、行业发展重大需求的一致性2.科技创新活动与同领域国际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的符合性管理规范性1.国家科技创新法规政策落实情况2.管理制度健全性3.制度执行有效性4.资金使用合规性科技产出绩效完成情况1.科研创新成果与水平。2.承担行业或产业领域科研任务情况3.人才团队与条件平台建设。国际、国内相关领域领军科学家,高水平学术带头人和科研骨干,开放共享的研发平台等4.持续观测、长期积累的基础性研究5.科研成果转化推广应用情况6.科学传播、科学普及和观摩培训情况7.科

12、研组织方式与管理机制创新8.其他绩效完成效率1.科技创新组织实施的有效性2.资源与条件优化配置的效率3.不确定因素对绩效目标完成的影响创新效益创新能力1.对领域、行业或产业发展的支撑服务能力。为领域、行业决策提供科学建议和系统解决方案,为领域、行业发展提供新理论、新方法、新标准,积累基础数据、资料等;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提供系统集成技术方案,形成新工艺、新产品、新标准,培育新企业、新产业等2.创新投入、产出情况3.国家重点研发任务完成情况4.其他DB35/T 207120225表A.1 科研事业单位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续)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要点创新效益创新环境1.创新文化与环境建设效果2.科

13、研诚信建设情况3.科研人员对组织管理满意度4.其他创新贡献1.对国家宏观决策的支撑作用及保障国家安全的作用2.行业科技发展、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带动作用3.创新成果转化、转移、扩散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与社会公众、新闻媒体交流互动,服务对象(合作对象)、社会公众满意程度等4.创新人才培养。包括培育产业技术研发、工程技术人才、农村优秀实用人才等5.科学价值及学术影响6.其他DB35/T 207120226参考文献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126号)2科技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央级科研事业单位绩效评价暂行办法(国科发创2017330号)3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山东省省属科研院所创新绩效分类评价办法(鲁科字202097号)4福建省科学技术厅、中共福建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级科研事业单位创新绩效评价实施方案(闽科政20218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财经 > 绩效管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