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36∕T 1717-2022 菜用甘薯栽培技术规程(江西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211739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60.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6∕T 1717-2022 菜用甘薯栽培技术规程(江西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DB36∕T 1717-2022 菜用甘薯栽培技术规程(江西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DB36∕T 1717-2022 菜用甘薯栽培技术规程(江西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DB36∕T 1717-2022 菜用甘薯栽培技术规程(江西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DB36∕T 1717-2022 菜用甘薯栽培技术规程(江西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65.020.20 CCS B 30 DB36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36/T 17172022 菜用甘薯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 sweetpotato 2022-12-13 发布 2023-06-01 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6/T 17172022 I 目 次 前言.I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品种选择.1 5 育苗.1 6 移栽前准备.2 7 移栽.2 8 肥水管理.3 9 打顶与温度调控.3 10 病虫害防治.3 11 茎叶采收.4

2、 12 薯块留种.4 DB36/T 17172022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江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江西兴安种业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兰孟焦、吴问胜、孙明珠、肖满秋、潘皓、侯隆英、葛瑞华、陈先茂、徐小明。DB36/T 17172022 1 菜用甘薯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菜用甘薯的术语和定义、

3、品种选择、育苗移栽、水肥管理、打顶与温度调控、病虫害防治、茎叶采收、薯块留种等方面的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菜用甘薯栽培种植。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准则 GB 7413 甘薯种苗产地检疫规程 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DB36/T 949 甘薯种苗繁育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

4、义适用于本文件。3.1 菜用甘薯 vegetable sweetpotato 茎尖生长点以下长度15cm左右的鲜嫩茎叶作蔬菜用,并具有质地脆嫩、食用口感润滑,无苦涩味,粗纤维少、生长速度快、再生能力强、茎叶基本无茸毛、营养丰富等特点的一类甘薯品种。4 品种选择 选择经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审定或登记的、适宜本区域栽培、抗病虫能力强、耐高温高湿、符合当地消费习惯的菜用甘薯品种。5 育苗 5.1 薯块育苗 5.1.1 时间 DB36/T 17172022 2 2月至4月。5.1.2 方法 同普通甘薯育苗方式,具体参照DB36/T 949规定。5.2 越冬保苗育苗 5.2.1 时间 11月至翌年3月。

5、5.2.2 方法 露地栽培,霜冻来临前在薯苗上方架设小拱棚,覆盖薄膜和草帘。保持小拱棚内气温10以上,晴天揭开草帘晒苗,当小拱棚内气温高于25时,中午可揭开小拱棚两端通风。保护地栽培,霜冻来临前在大棚内架设内拱棚,大棚与内拱棚两层膜间距80左右。保持内拱棚气温1825。当日平均气温低于18时,停止采收;当内膜气温高于25时,适当揭开内外膜通风换气。6 移栽前准备 6.1 产地选择 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排灌方便、交通运输条件较好的地块,产地环境质量应符合NY/T 391要求。6.2 整地作畦 生产地块冬季深耕晒垡,清除杂草根茬,四周挖排灌沟渠。移栽前整碎耙平,按南北向作畦,畦宽

6、100cm120cm,畦高25cm,畦沟宽30cm40cm。6.3 种苗选择 选择有56个节或长15cm左右、苗子粗壮、节间短、叶片肥厚、无气生根、无病虫害的健康种苗。7 移栽 7.1 时间 露地:4月上旬至6月下旬。保护地:提前到3月中下旬,越冬育苗宜在9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7.2 规格 株行距20cm15cm。7.3 方法 薯苗垂直栽插,入土23个节。8 肥水管理 DB36/T 17172022 3 8.1 施肥 8.1.1 施肥原则 按NY/T 496规定执行。8.1.2 施肥方法 整地时施足基肥,每667均匀撒施腐熟有机肥2000kg2500kg或45%优质三元复合肥50kg。栽后7

7、d15d,薯苗活棵后,追施速效氮肥,每667施尿素3kg5kg。每次采收后,结合大田水分管理,及时补肥,每667施尿素5kg。8.2 水分管理 8.2.1 移栽后 立即浇水,保持田间湿度100%。8.2.2 采收后 采收后,间隔1d2d再浇水,保持田间相对湿度90%以上。灌溉采用喷雾或沟灌方式:喷雾时间和用水量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宜;沟灌,则灌水深度为达到畦高1/2为宜,即灌即排。9 打顶与温度调控 9.1 打顶 栽后10d15d,摘心打顶,促进腋芽形成侧枝。9.2 温度调控 35以上高温时,通过喷雾或沟灌降温;温度低于18时,盖膜保温。10 病虫害防治 10.1 主要病虫害 主要虫害有斜纹夜蛾、

8、甘薯麦蛾、甘薯天蛾、蚜虫、白粉虱,主要病害包括甘薯蔓割病、疮痂病、根腐病。10.2 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坚持“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绿色防控原则。10.3 防治方法 10.3.1 农业防治 选择抗病品种,使用健康种薯、种苗,种植地块实行水旱轮作,冬耕晒垡。经常清洁田园,发现病株及时销毁。DB36/T 17172022 4 10.3.2 物理防治 采用频振式杀虫灯、防虫网、糖醋液、黄板、性诱剂捕虫装置、人工捕杀等方式。10.3.3 生物防治 选用白僵菌、苏云金杆菌或阿维菌素、印楝素、苦参碱、藜芦碱等生物农药。10.3.4 化学防治 选用高效、

9、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按照GB 4285、GB/T 8321规定执行。防治斜纹夜蛾、甘薯天蛾、甘薯麦蛾,选用1%甲维盐乳油3000倍液或2.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防治蚜虫和白粉虱,可选用3%啶虫脒乳油15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型粉剂2000倍液或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病害以预防为主,按照DB36/T 949规定执行。11 茎叶采收 11.1 采收标准 当田间60%以上植株主茎长20或侧枝长1215、生长点以下茎段带有5片6片展开叶、脆嫩、易折断时,符合采收标准。11.2 采收方法 栽插后25d30d,采收主茎茎叶,宜少量采收。以后采收侧枝茎叶,每隔7d10d采收1次。每次采收宜在上午10:00前完成。采收后及时修剪植株:首次修剪保留主茎基部2个3个节;第3次及以后,保留每棵植株有侧枝5个6个。12 薯块留种 12.1 留种田管理 留种田植株,仅宜采收3次5次,7月中旬后停止采收。12.2 收获 霜降前收获种薯,须“轻挖、轻装、轻卸”,减少薯块种皮损伤。12.3 入窖贮藏 种薯收获当天即可入窖,前期注意通风换气。当气温降至15以下时,封闭贮藏窖门窗,保持窖温1015、相对湿度85%90%。_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业/农作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