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环境监控指挥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2106072 上传时间:2024-05-16 格式:DOC 页数:85 大小:11.5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监控指挥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环境监控指挥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环境监控指挥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环境监控指挥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环境监控指挥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广州市环境监控指挥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 录目 录第一章 概 述11.1项目背景11.2项目概况2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02.1 现状102.2 广州市环境监控指挥中心的功能102.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1第三章 建设场址及建设条件203.1 场址选择的原则203.2 拟建场址选择203.3 拟建场址概况203.4 拟建场址的建设条件23第四章 工程建设规模与方案294.1原环保宣教大楼现状294.2 大楼建筑综合评价364.3建设规模374.4 项目的功能分区374.5 建设方案40第五章 公用工程425.1给排水425.2消防435.3供电、照明及防雷接地455.4空调及通风系统4

2、8第六章 环境保护与节能节水措施506.1环境保护506.2 节能节水措施526.3绿化53第七章 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557.1 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分析557.2 劳动、安全卫生措施方案55第八章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588.1 组织机构588.2 人力资源59第九章 项目建设与实施进度619.1 项目建设安排与进度619.2 建设进度保证63第十章 项目招标与投标要求6410.1 招标范围6410.2 招标组织形式64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6611.1 投资估算6611.2 资金筹措与运用71第十二章 财务分析7212.1 编制说明7212.2 编制依据7212.3 支出费用分析72

3、第十三章 社会效益与风险分析7413.1 社会效益7413.2 风险分析7513.3 风险防范措施76第十四章 结论与建议7714.1 结论7714.2 建议77附件与附图79附件79附图79 6广州市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广州市环境监控指挥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概述第一章 概 述1.1项目背景1.1.1项目名称广州市环境监控指挥中心1.1.2主办单位单位名称:广州市环境保护局单位负责人:丁红都单位地址:广州市府前路1号市政府大院5#楼1.1.3项目提出的背景目前广州市环境保护的日常监督管理任务十分繁重。全市环境执法人员仅有190多人,执法车辆30多台,每位环保执法人员人均对应GDP是沈阳

4、的2.81倍、天津的2.3倍和大连的1.78倍。要进一步做好广州市几万家有一定规模的工业企业、饮食企业、店档、170万辆机动车、上千个施工工地的污染源的监控工作,如果不用现代化的监管手段来取代人查车巡的传统执法方式,将难以胜任日益繁重的环境污染控制任务。与此同时,全市因安全生产、交通事故等因素引发的环境污染和环境安全事故已进入高发期。2005年,广州市共发生了有一定影响的环境安全事故19起,2006年,上升至31起,环境安全形势十分严峻。2005年发生的松花江特大水污染事故和广东北江镉污染事件,给环境安全敲响了警钟。全国许多城市明显加快了环境应急指挥中心的建设,其中包括不少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省会

5、城市。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根据广州市市政府2005、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建设环境监控指挥中心,增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维护环境安全”的工作部署,以及市政府常务会议纪要“关于广州市环境监控中心业务大楼项目资金缺口问题由市发改委、财政局负责研究解决”的精神(穗府12届123次200629号),广州市环境保护局在对北京、大连、沈阳等城市进行专项调研后,决定筹建广州市环境监控指挥中心。为此,该局委托广州市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编制广州市环境监控指挥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2项目概况1.2.1项目建设地点广州市环境监控指挥中心项目拟建地点位于麓景路南坑东19

6、号,麓景路与环市中路交界处,原广州市环保宣教中心大楼工程所在地,该选址北面与广深铁路相邻,东面为居民住宅。详见图1-1、1-2、1-3。图1-1 广州市环境监控指挥中心建设项目区域位置图监控指挥中心项目选址图1-2 广州市环境监控指挥中心建设项目区域位置卫星图监控指挥中心项目选址图1-3 原环保宣教大楼 1.2.2报告编制依据和范围1.2.2.1编制依据广州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市环境监控指挥中心建设情况的报告(穗环保2006211号)文。广州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市发改委与市环保局就解决环境监控指挥中心业务用房建设问题有关事宜的备忘录(一)广州市环保培训中心综合楼工程地质勘察报告(1995年4月)关于广

7、州市环保局综合业务大楼工程重新启动的评估报告(广州市建银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广州市环保局综合业务大楼工程重新启动项目造价预算书(广州市建银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1.2.2.2编制范围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对广州市环境监控指挥中心建设项目工程建设的必要性、拟建内容、建设方案、建设规模、建设条件、投资估算及财务分析等方面进行论述。广州市环境监控指挥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概述1.2.3项目建设的目标广州市环境监控指挥中心在功能上由12369联动指挥平台、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重点区域视频监控系统、卫星GPS定位调度系统、环境监控指挥辅助系统和环境仿真模拟系统六大模块组成,可以实现环境污染“预

8、警、应急、指挥、处理”的有序协调和高效运转,切实解决日常环境监控、突发环境安全事件处置及社会经济发展科学决策辅助等难题。广州市环境监控指挥中心建设项目是为实现广州市环境监控中心的以上功能提供现实的物质基础。1.2.4项目的投资与资金筹措表1-1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序号项目名称合 计2007年2008年投资比例(万元) 617.102468.421.总投资(万元)3085.521.1 固定资产投资(万元)3085.52617.102468.421.2 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1.3 建设期利息1.4 流动资金2.资金筹措2.1 政府财政拨款(万元)3085.52617.102468.422.2 自筹

9、资金2.3 借款广州市环境监控指挥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概述1.2.5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广州市环境监控指挥中心建设项目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详见表1-2。表1-2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一览表序号指 标 项 目单 位指 标1总投资万元3085.521.1工程费用万元2503.391.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301.63 1.3预备费万元280.502总占地面积m21920.773总建筑面积m2147233.10.00以上建筑面积m211577.43.20.00以下建筑面积m23145.64容积率7.75项目建设期月206正常平均用水量m3/年328507正常平均用电量kW.h/年2880000

10、8中心定员人388 7广州市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广州市环境监控指挥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概述1.2.6 历史沿革原环保大楼的历史沿革详见表1-4。表1-4 原环保大楼的历史沿革一览表序号时间项目情况基建资金其他情况11993市规划局和国土局批地大楼位于麓景路南坑东19号,麓景路与环市路交界处,北与广深铁路相邻,东南为民居。21994市计委批准立项,暂名是环保培训大楼立项总投资3500万元预算未考虑建设周期拖长,人防工程、固定资产调节税、城市建设配套费等费用。31995大楼奠基41998大楼封顶51999下半年工程停工市财政局核定大楼建设资金5411万元。因工程停工,尚未进行工程结算和财务

11、决算,项目的建设资金使用情况还待清理。 8广州市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广州市环境监控指挥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概述1.2.7 问题与建议本项目是通过对原广州市环保局未完成的环保培训大楼的重新启用,并按环境保护监控指挥中心功能用房的需求进行改建的工程项目,从整体看本项目的建设实施会具有诸多的有利条件。但同时也应注意由于与原工程相距时间较长,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不利的因素,因此在启动本项目时要引起重视,特别是要妥善处理好与原工程项目相关的遗留问题。 9广州市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广州市环境监控指挥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1 现状拟建的广州市环境监控

12、中心须整合广州市环境监察支队、广州市固体废物管理中心和广州市环境信息中心等部门的资源。目前这些部门不但自身存在着很多迫切需要解决的客观问题,并且由于散落在广州市区不同的区域,而无法有效地形成广州市环境监控的整体功能:(1)广州市环境监察支队的办公地点位于光塔路仙邻巷内,进出须经过一条30多米长、2米宽的胡同,胡同两侧为密集的住户和商业网点,只有小型汽车才能进出支队,支队也没有其他停车场地,极不利于环境应急事故的快速反应和处理;(2)广州市固体废物管理中心现租用金安大夏写字楼办公,没有独立的停车场,每年需交纳几十万元的办公场地租金;(3)广州市环境信息中心因房屋产权纠纷,被起诉,并被要求搬出现所

13、在的工作地点;(4)广州市环保系统各中心比较分散,资源正和相对较弱,协调能力差,业务扩展的空间受到极大限制,难以适应环境保护工作形势。2.2 广州市环境监控指挥中心的功能广州市环境监控指挥中心是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将环境保护执法系统、审批系统、信访系统、在线监测系统、排污收费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一系列环境保护工作系统有机整合起来,实现对环境污染“应急、预警、指挥、处理”相互统一、协调有序、高效运转的现代化环境保护工作保障系统,是进一步提高我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预警和应急处理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该系统共有六大功能(见图2-1)。 54广州市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图2-1 广

14、州市环境监控指挥中心基本功能示意图 2.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3.1本项目是适应城市发展的重要举措城市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教育的中心,经济活动和人口高度密集,面临巨大的资源与环境压力。中国城市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并且长期以来延续的是一种“高投入、高消耗和高排放”的粗放式增长模式,这带来污染物的高排放,使得城市赖以存在的自然生态环境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威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升级,都给原本趋紧的城市资源、环境供给带来更大的压力。在许多传统的城市环境问题还没有得到基本解决的同时,许多新的城市环境问题又接踵而来。城市环境污染边缘化问题日益显现。

15、城市周边地区更多地承担着来自中心城区生产、生活所产生的污水、垃圾、工业废气等污染,影响了城市区域和城乡的协调发展。机动车污染问题更为严峻,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汽车第四大生产国和第三大消费国,机动车保有量的高速增长导致的空气污染是城市发展面临的严峻问题。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破坏,“城市热岛”、“城市荒漠”等问题突出。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退化,进一步降低了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环境承载力,加剧了资源环境供给和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 广州市是我国在经济大潮中得到迅速发展的城市之一,城市成长中所面临的问题,特别是环保问题,在广州市也逐步地凸现出来。如何在发展中保护环境,在保护中发展城市也摆在了全市人民的

16、面前。建设广州市环境监控中心是广州市政府发挥政府对环境基础设施投入的主导作用,也是完善本市环境监测网络的重要举措。2.3.2适应了城市环境监管形势发展的需要目前,广州市市、区两级仅有一支不足200人的执法队伍,执法车辆30多台,面对全市1.8万家工业企业和饮食企业、1000多个重点污染源、180多万辆机动车,环保日常监督管理任务日益繁重,环保执法人员人均对应GDP数高于国内多数城市,是沈阳的2倍、天津的2.4倍和大连的1.7倍(详见表2-1)。但目前广州的日常环境监测仍主要采用人查车巡的日常监管方式,环境监管力量分散,整体协同能力不强,环境信息传递不灵,环境监管效率不高、效果不好。对比厦门、成

17、都和沈阳等城市在环境监控基础设施的建设的情况(见表2-2),一方面,可以看到全国各地特别是一些大城市的政府在实施环境保护方面的决心和建设力度,同时也进一步清楚地看到了广州市的差距。因此,尽快建立一个统一、实时、科学、高效的广州市环境监控指挥中心,对于有机整合本地环境监管资源、实现环境日常监管能力上一个新的台阶,适应城市环境监管形势发展的需要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广州市环境监控指挥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序号1234城市广州大连天津沈阳GDP(亿元)5115.75 2290.00 3621.17 2240.00 常住人口(万人)949.70 273.23 752.21

18、 488.66 环保执法人员数(人)197.00 157.00 320.00 243.00 每名环保执法人员对应GDP(亿元/人)25.96 14.58 11.31 9.21 每名环保执法人员对应常住人口数(万人)4.82 1.73 2.35 2.00 表2-1 部分城市国内生产总值与环保执法人属对比表注:以上为2005年的数据表2-2 三城市环境监控中心建设情况比较一览表项目名称城市名称厦门沈阳成都建设情况监控中心于1988年提出,1989年试点,2002年6月开始建设,2004年12月5日竣工验收。建设遵循4个原则:(1)由于外资企业多,故采用进口仪器(2)采用西安交大长天的软件(3)设定

19、前台监测设备集成商(4)设定运营商进行设备维护管理。分为3期建设:(1)污水处理厂及各行业重点企业(2)非典时医院(3)重金属行业。到目前为止,监控点有52家企业(以水为主)。临时成立工程指挥部,管理、技术相结合,监理及局有关处室参与,国际招标流程繁琐,需时8个月,最终由南京的一家公司中标。系统包含污染源在线、感官视频、GPS车定位、12369等功能,并加入管理信息系统的内容,并不断进行建设。到目前为止已监控8个大气自动监测点位,5个污水厂(COD、流量)。2002年筹备,2003年开始进行建设,目的是(1)改变监控手段,采用GIS、GPS、无线通信等技术;(2)展现工作成果,整合各种数据;(

20、3)12369调度指挥、排污费增收、办公自动化系统结合起来。建设完成已在网上进行发布,公众可通过网络查询开放的数据。项目建设设立领导小组、专家组和开发组。到目前为止,建设水污染源监测点100多个,指标包括COD、流量,个别还包括氨氮。以GIS、RS及GPS为基础平台监控中心无GIS功能,指挥中心现有GIS部分目前主要以遥感图像处理为主,其中查询部分是在ARCINFO公司的IMS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的,其移动数据采集部分硬件部分是使用PDA加GPS设备,软件部分直接使用ARCINFO公司的ARCPAD软件,数据采集自动化程度低,必须人工操作,而且步骤繁琐,不利于实时精确定位。GIS部分软件为购买车

21、载GPS赠送的软件,目前未有矢量电子地图,使用的只是栅格地图,主要用于示意性的标记,由于没有地理基础图层和环保专业图层,无法进行空间分析,该系统内置GPS车载定位系统可示意性显示车辆位置,方便进行车辆调度。已实现13台执法车辆的卫星定位。查询部分是在ARCINFO公司的IMS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的,功能较简单,未根据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加入专用的空间分析功能,基本未采用移动办公设备,不利于机动执法及应急事故处理。(原先安装的GPS车载定位系统目前因故卸装不用。)基于Oracle及Websphere的跨平台WEB应用系统监控系统未与其它系统进行整合,采用客户机、服务器模式,无WEB应用模块,执法稽查

22、系统采用了WEB方式,正处于测试阶段。监控系统主体采用基于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的iFIX软件。大部分系统采用传统的客户机、服务器的模式进行开发,但污染源在线监控和12369投诉的部分内容实现了WEB模式,能够较好的进行分布应用及对公众公开。实现各种子系统的有机集成(界面集成及数据集成)单纯的污染源监控,未进行12369等其它系统建设及集成。具有污染源监控、大气质量监控、GIS和GPS系统、视频监控以及12369等系统,但由于各系统在不同时间进行开发,尚未进行数据集成,只能通过多台计算机进行访问实现“共享”。具有污染源监控、GIS和GPS系统、视频监控以及12369等系统,但由于各系统在不同时间进

23、行开发,无法进行数据共享和集成,只能统一开发集成进入界面,进行链接。采用多种通讯方式(无线网络、光纤网络、城域网络、卫星网络)第一、二期采用电话拨号的方式进行数据的传输。第三期使用GPRS进行数据传输。无视频监控点。前端监测仪器使用GPRS线路进行传输,视频监控点使用2MB的微波线路进行传输。前端监测仪器使用GPRS线路进行传输,视频监控点使用微波线路进行传输。支持多种操作终端(台式计算机、笔记本、PDA、手机)及前端监测设备监察稽查系统可以实现对PDA终端的支持,但由于监察稽查系统未与指挥中心进行集成,故无法实现监控指挥中心的个人集成。不支持PDA等手持设备。不支持PDA等手持设备。具有一定

24、的辅助决策及应急指挥能力目前未考虑此部分内容。目前未考虑此部分内容。建立了水区域的流量模型,并确立了应急处理系统的雏形,在突发紧急事故发生时能够较快的形成处理方案及寻找、联系相应的专家。重点污染源排放情况的在线监管后台数据库为SQL server ,数据传递方式以GPRS与电话拨号方式相结合,数据独立,未与其它系统结合,用户必须使用专用的客户端软件进行查询,报警功能也只是屏幕报警。目前主要进行状态监控,正准备逐步改为数据监控,后台数据库为SQL server ,数据传递方式以GPRS与电话拨号方式相结合,数据独立,未与其它系统结合,用户必须使用制定的客户端软件进行查询,报警功能也只是屏幕报警。

25、采用WEB方式实现了此部分功能,能够实现异常数据的报警。空气质量和噪声的实时监管无此部分功能直接将监测设备的数据传送到监控中心,然后在一副栅格图片上加以做区域示意性显示。噪声数据则未进行集成。无此部分功能。重点区域视频图像实时监控没有建设视频图像实时监控。目前安装了4个放大倍数为30倍的摄像头,配有全套摄像头控制硬件及软件系统,可分别使用软硬件控制上下左右移动、焦距调节、亮度调节、信号切换功能,并内置烟色辅助分析模块,监控人员发现异常后可使用该模块进行辅助分析,视频信号通过微波传输,是本次调研所到地区中视频监控最完善的一个。目前安装了2个放大倍数为30倍的摄像头,配有摄像头控制软件,可控制摄像

26、头的上下左右移动、焦距调节等基本功能,但未有烟色辅助分析模块。12369投诉的调度指挥12369电话投诉系统是使用国家信访局的软件改造而成,功能单一,与其它系统未进行数据共享。12369电话投诉系统也是直接使用国家环保总局推荐的北京长城公司的软件,功能单一,与其它系统未进行数据共享。但后来增加了3方通信的功能。除使用西安长天公司的软件外,还在门户网站中加入了网上投诉功能。环保执法的实时互动有此部分功能,但由于未与监控指挥中心系统进行集成,导致功能有限。无此部分功能。无此部分功能。宏观的辅助决策功能无此部分功能。无此部分功能。水污染仿生系统,通过对水文数据及污染指标的模型化计算,初步预测污染的水

27、系、污染的影响等情况,但由于需要的参数过多,目前仿生用到的原始数据不太完整,因此系统实用价值偏低。应急处理预案的自动生成无此部分功能。无此部分功能。已建立相关系统雏形,能够在紧急事件发生时根据有关资料迅速形成相关处理方案,推荐、联系有关专家,并能够进一步跟踪事件处理的进展情况。能够集中访问环保相关的各种法律法规、业务数据资源具有IISM元数据管理系统,能够查询各种类型的环保业务数据,但一方面数据量的数量和种类较为单位,另一方面未与监控指挥中心进行集成。无此部分功能。无此部分功能2.3.3 有利于及时应对环境安全事件与全国各地一样,我市环境安全事件上升势头迅猛正进入环境安全事件,特别是因安全生产

28、、交通事故引发的环境安全事件的高发期。2005年我市共发生有一定影响的环境安全事件19起,而到2006年已升至31起。据统计分析,这些事故90%是因安全生产问题或交通事故引发的环境安全事件,且点多面广、防不胜防,给我市的大气环境和水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安全压力,给群众的安全和健康带来威胁。面对严峻的形势,我市目前的环境安全应急力量分散、应急能力不强、应急效率不高等问题急需解决。环境监控指挥中心的建成,将通过高速的信息传输和处理,将现场监控、技术支持、后续处置等力量进行协同整合,迅速、规范、妥善地处理好环境安全事件。2.3.4 补充和完善城市管理决策体系建设数字化城市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9、“数字化城市”广义上讲,是指城市的信息化。它既是城市信息化的概述,又是城市信息化的目标。是用数字化的手段来处理、分析和管理整个城市,促进城市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交通流的通畅、协调。“数字城市”为调控城市、预测城市、监管城市提供了革命性的手段,是对城市发展方向本质性的一种描述。狭义概念的数字化城市,就是要依托信息和网络技术,通过政府的组织行为,对城市各类信息资源进行有序、有效地整合,建设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城市信息体系;建设具有统一信息平台和完善的各类信息数据库;开发地理信息、专业应用、社区服务等一系列应用工程,形成整个城市发展、管理、服务功能的信息数字化并为调控城市、预测城市、监管城市提

30、供革命性的手段,使城市建设和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环境监控指挥中心将通过建立环境容量模型,对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方案进行科学、快速的环境影响仿真模拟,分析和预测区域环境容量,为科学决策提供辅助手段,是建设数字化广州的重要内容。2.3.5有利于解决城建过程中遗留的历史问题本项目规划重新启用位于麓湖路的原环保宣教业务大楼烂尾楼,作为环境监控指挥中心的场地。该大楼于1994年经市计委批准立项,市财政局核定建设资金5411万元,1995年奠基,1997年正式动工,1998年大楼封顶,共完成拨款投资2930万元,后因多方原因于1999年停工,成为历史遗留问题。该大楼总建筑面积13491m2,实用面积达9

31、000多m2,各方面均能够满足环境监控指挥中心及其配套系统的用房需求。利用环保局原有的烂尾楼,改建为新的环境监控指挥中心,即解决了广州市城建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又节省了本项目的工程投资,同时,问题的解决是在同一部门中,是实现本项目的一个十分优越的和重要的外部条件。广州市环境监控指挥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三章 建设场址与建设条件第三章 建设场址及建设条件3.1 场址选择的原则场址比选根据下列的原则进行:(1)选址场地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市政规划的要求,场址有发展余地;(2)合理选择建设地点,充分利用地形,不浪费土地资源,尽量减少拆迁;(3)选择地势平坦位置,以便减少土方,但不得位于可能

32、发生积水或受洪水威胁的地段。(3)场址具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5)建楼工程费用节省,投资合理。(6)交通便利,其他水、电、排污等公用工程条件容易满足。3.2 拟建场址选择建设项目选址位于麓景路南坑东19号,麓景路与环市路交界处,东临麓湖路,南面连接环市中路,北与广深铁路相邻。该地点东南为民居,西北面有越秀公园,雕塑公园及麓湖公园环绕,此处交通便利,具有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3.3 拟建场址概况广州市是广东省省会,是广东省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中心,也是华南地区的中心城市。广州市位于广东省中部,濒临南海,毗邻港澳,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北依绿色屏障白云山,南向狮子洋,东南和西南分别与深圳、珠

33、海经济特区相邻;东江、西江和北江汇成珠江穿越市区而过。广州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自古以来,广州是中国通向太平洋、印度洋和北欧的主要门户之一,以祖国“南大门”著称。广州现辖荔湾、越秀、海珠、天河、白云、黄埔、番禺、花都、萝岗、南沙等十个区和增城、从化等两个县级市,总面积7434.4平方公里,人口990万人,与国内的大城市相比,广州市的经济增长速度属于较高的水平。为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000年广州率先全国编制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提出了“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发展战略,建设以“山”、“城”、“田”、“海”为自然生态特征的适宜创业发展、

34、适宜生活居住的现代化中心城市。至2010年,广州将建设成为空间布局合理、生态环境良好、基础设施完善、工作和生活条件方便舒适、城市风貌体现岭南特色的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2005年9月,广州市内行政区划调整,原东山区并入越秀区。越秀区东起广州大道,与天河区接壤;南临珠江,与海珠区隔江相望;西至人民路,与荔湾区毗邻;北面到白云山山脚,与白云区、天河区相邻。2005年,越秀区总面积为33.80平方公里,下辖流花、东风、洪桥、六榕、广卫、光塔、诗书、北京、大新、人民、东湖、农林、黄花岗、大东、大塘、白云、珠光、建设、华乐、梅花村、矿泉、登峰22条行政街道,总户籍人口为115万人,人口密度34024人/

35、平方公里。其在广州市的地理位置详见图3-2。广州市环境监控指挥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三章 建设场址与建设条件图3-2 越秀区在广州市的地理位置图越秀区调整后新成立的越秀区位于广州的市中心,是政治文化中心、商业中心和金融中心,是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区、教育强区和文化名区,有着前所未有的独特发展优势。辖区内环境优美,百业兴旺,省、市党政军机关及中央驻穗单位高度集中,各国领事馆、商会众多。是目前广州市政治活动最频繁、文化教育气氛最浓厚、服务机构密度最大、从业人员最集中的城区。区内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金融、证券、科技、信息、通信和会展发展均处先发地位,各种服务业态齐头并进,形成了集聚互动发展的良好态势

36、。以“智力服务区”著名的东风路现代服务产业区正蓄势待发,沿线云集的甲级写字楼,可提供近130万平方米的办公场所。流花展贸区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会展业蓬勃发展,承办春秋两季的商品交易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参展商数十万人,为全市的服务业带来了数十亿元的巨大商机。区内黄花岗科技园被国家授予国家信息服务业示范园区,是高科技企业发展的乐园。环市东国际中央商务区(CBD),流花国际会展区,东风路现代服务产业区,北京路国际商贸区、沿江和中山路等高级商务区的建设,为总部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和无限商机。区域内广播电视、文化艺术、新闻出版、信息网络服务、教育、旅游、体育、广告业等发达的文化产业,提供了浓

37、厚的文化氛围。同时,区内还拥有广州市最成熟的国际中央商务片区、环市东中央商务区、五羊新城金融区和近100座星级酒店,高级写字楼宇200多座,商务配套完善,区域性金融及商务中心的地位已不可动摇。3.4 拟建场址的建设条件3.4.1 地形地貌项目建设场地原为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后缘、白云山的山前地带,原麓湖冲沟东侧。多年前在场址北侧约400m处建有一小水库,即现在的麓湖,场区也都衍变成繁华的街区,建筑用地红线外仅数米已耸立着众多的高楼大厦。但整个地表仍有从北向南,由东向西缓倾的趋势。3.4.2 水文地质拟建场址地下水主要是第四系孔隙性潜水和少量的基岩裂隙水,两者是互为连通的。其补给源主要是大气降水

38、和人类活动的排放水。珠江河是本区地下水最低的排泄基面。地下水总体流向由北向南。含水层主要是粘粒为主的粘性土,即使是其中砂层,也含较多的粘粒,因而地下水的渗透性较差。但基岩中的构造破碎带则是地下水良好的渗透通道。场址地下水埋深较浅,在0.601.00m之间。地下水属重碳酸硫酸钙水,对砼无侵蚀性。3.4.3工程地质场址地层有第四系杂填土(Qml),冲积土(Qal)和残积土(Qcl),基岩即为白垩系上统大朗山组三元里段K2d1粉砂岩与砾岩。现将场地地基各层岩土的工程特性有上到下分述如下:杂填土(Qml)该层上部多为砖、砼块等,松散状,下部则为粘性土混以垃圾等,湿、可塑状。该层分布近整个场址,仅东北角

39、缺失。而西北角则为一高度近2m的防空洞。该层厚度一般在0.801.30m之间,欠固结,工程特性差。粘土、粉质粘土(Qal)以灰色为多、饱和,大部软可塑状,小部硬可塑状,成为淤泥质粘土。其孔隙比e1.000,塑性指数IP14.5,压缩指数v1002000.51MPa-1,属高缩性土。具偏低的力学特性,其天然快剪强度C5.37KPa,6.0。该层共作标贯8次,N值为2.76.4击,平均N4.2击。该层连续稳定分布于整个场址,顶板埋深02.00m,一般厚度2.005.00m。粉土、砂层(Qal)土黄或灰白色,主要由中粗砂粒组成,粘粒含量不均匀,含量多处为粉土甚至会是粉质粘土,粘粒含量少时则为砾性土。

40、该层采得非扰动土样,其孔隙比e0.604,IP11.7,IL0.21,压缩系数v0.24MPa-1,属中等压缩性土。有较高的力学特性,其抗剪强度C37.9KPa,17.9。该层共作13次标准贯入试验,平均值N9.2击,小值平均值N小6.7击。由上述指标看,粉土或粉质粘土是硬可塑状,而相变成砂层时,则为松散状,局部稍密状。该层基本连续分布,顶板埋深2.105.90m。一般厚度1.603.00m,厚度6.40m。残积含碎石粉质粘土和含碎石粘土棕红色,属砾质土,组成以石英粉细粒为主,次为母岩风化的碎石和角砾,少量粘粒,局部夹具大孤石。该层工作9组土工试验,其e0.620,IP11.7,IL0.26,

41、压缩系数v0.31MPa-1,属中等压缩性土,具较高的力学特性,抗剪强度C22.2KPa,22.3。该层共作17次标准贯入试验,范围值8.423.9击,平均值N13.8击。该层基本连续分布,但厚度变化大,层厚2.5017.70m,顶板埋深5.1210.10m。白垩系泥质粉砂岩和砾岩(K2d1)泥质粉砾岩棕红色,砾岩混以灰白色,主要由石英砂粒和各种成分复杂的砾石组成,钙质胶结为主,厚层块状构造,可见约2025的隐层理。场址基岩从总体看,上部多为泥质粉砾岩,局部细砾岩,向下过渡为砂粒岩、砾岩。风化程度有上向下逐渐减弱,岩石强度明显提高。但同一风化带的岩体,由岩性引起的岩石强度差异并不大,砾岩强度略

42、比砂岩的低些。由于场内出现构造破碎带,致使基岩在垂直方向上出现差异风化。这主要是岩体构造破碎后,地下水易于沿裂隙下渗而加剧了风化。各风化带岩体特性如下:强风化带岩体风化强烈,顶部岩石已显土化,其标准贯入试验击数N58.0击,岩石强度显著降低,泥质粉砾岩单抗强度Rc5.16MPa。该带厚度变化不大,由0.659.60m,顶板埋深12.1522.50m,亦即基岩面的起伏大,且多处确实该带岩石。中风化带岩石强度有所提高,泥质粉砾岩单抗强度Rc8.85MPa。但上部岩体完整性较差,由于沿破碎带造成岩石差异风化,所以该带厚度变化大,由0.708.20m。顶板埋深变化亦大,在14.0020.05m间。微风化带岩石强度显著提高,泥质粉砾岩单抗强度Rc30.65MPa,砾岩单抗强度Rc30.10MPa。该带岩石完整性好,空间展布也稳定,但其顶板起伏仍较大,埋深在17.0024.00m之间,该带未见底。3.4.4 气候条件广州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暖夏长,日照时间长。雨量充沛,雨季集中在49月。年平均气温 23.0最热月平均气温 28.5最冷月平均气温 9.5年平均日照时数 1875.11959.9h年平均相对湿度 77%年平均气压 0.10122MPa冬季平均气压 0.10194MPa夏季平均气压 0.10045MPa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