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论汉语思维方式在英文写作中的负迁移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2105014 上传时间:2024-05-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汉语思维方式在英文写作中的负迁移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论汉语思维方式在英文写作中的负迁移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论汉语思维方式在英文写作中的负迁移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论汉语思维方式在英文写作中的负迁移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论汉语思维方式在英文写作中的负迁移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论汉语思维方式在英文写作中的负迁移On the negative transfer of Chinese thinking modes to English writing摘要本次拟对中国式的思维方式在英语写作中的负迁移作用进行探讨。东方讲究感性思维,西方注重理性思维。反映在写作上,中国人的主题思想犹抱琵琶半遮面,而西方人往往直抒胸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表现在英文写作上往往成为学习过程中的负迁移。本文作者收集了大量的中国学生的英文写作语料,整理分析后,确实发现了很多由于思维方式的差异所引起的问题。首先感性思维方式导致文章重点不明确,直觉顿悟和推理的前提隐含造成文章连贯性差,结构松散。而且,这种负

2、迁移还表现在词汇、句法、以及词语搭配等方面。本文将详细阐述中英写作中东西思维方式的各种差异,包括中国的意合,西方的形合等,以期在英文写作中可以有意识地避免汉语的干扰作用。最后,作者给出了培养英文思维方式的一些方法。关键词: 思维方式, 负迁移, 意合, 形合 AbstractThe present paper aims to conduct a tentative research into the negative transfer of Chinese thinking modes to English writing. The Asians embrace a holistic appr

3、oach, whereas the westerners hold an analytical one. With the differences reflected on writing, Chinese imply something between the lines, while western people tend to directly and clearly present their opinions in a strongly logical order. The paper firstly explores a lot of writing corpus colleted

4、 by the author, in an attempt to trace the impact of Chinese way of thinking on English writing. By examining thoroughly the writing samples, it can be found that holistic approach of Chinese produces the problem of being unfocused, and intuitive perception and implicitness of the premise of reasoni

5、ng causes the writing to be lacking coherence and loose in structure. The negative transfer of Chinese thinking modes is also reflected on lexical, syntactic and collocation levels. Then, the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Chinese thinking modes and western ones and that between Chinese writing and English

6、 writing including oriental parataxis and western hypotaxis are presented in detail. Finally, to foster a way of thinking closer to that of English some possible solutions are located and evaluated. Key words: thinking mode, negative transfer, hypotaxis, parataxis 论汉语思维方式在英文写作中的负迁移目前,很多中国学生在英文写作中使用汉

7、语构思和谋篇布局,而且,在措辞、句法等方面,随处可见汉语思维方式的影子,结果导致语言晦涩难懂。不少哲学家和语言学家认为,语言只是表情达意的一种手段,这种观点无形中抬高了思维的地位,也让我们英语教师开始思考语言背后思维的力量。要写出符合英文习惯的文章,中国学生需要了解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并有效地避免母语对于目标语的负面作用,从支配语言的思维入手来解决问题。已经有很多的研究证实,语言和思维相互作用,在很大的程度上,思维决定语言。语言不仅是思维的传播载体也是其表现内容。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大致确定了他使用语言的方法。 英语和汉语分属印欧和汉藏语系,东西方截然不同的思维模式自然映射到了语言上。结果就是,中国

8、学生常常写出中式思维的文章。本文旨在探讨中式思维带给英文写作的负迁移现象,并尝试提出避免和消除汉语负迁移的一些方法。一、文献综述曾有文章表明(Knowles, 1990),只有全部大脑投入到学习的过程当中,学习才真正有效果。荷尔曼坚持认为,教学活动中内部学习非常重要,这是一个洞察、明视和合成数据信息,综合或直观理解概念的过程(Ann-Louise De Boer, 2001)。有研究表明,超过半数的学生在英文写作中主题隐含或文末点题,这无疑说明,中文写作中的思维定式在影响着英文文章(李杰,2005)许多类似研究也证明,中国学生的英文写作中母语的负迁移迹象明显(Kobayashi & Rinne

9、r, 1992; 王文宇、文秋芳,2002,刘宽平、周业芳,2004)。即使语言学家认为目标语写作和母语写作过程大致相同,汉语在构思阶段对于英文写作也不无裨益,但是汉语的负迁移作用不可小觑,要远大于其他任何欧洲语言在英文中的负迁移(滕延江,2005)。另有研究表明,用目标语构思创作在限时写作的情况下最有效(Cohen, A. D., Brooks-Carson, A. W., & Jacobs-Cassuto,2000)。因此,中国学生的英文写作需要作者运用英文的思维模式。本文作者正是基于以上各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力图探究汉语负迁移的语言学解释和文化思维背景,并为英语教师和学生找到行之有效的解

10、决方法。二、汉语思维方式在英文写作中的负迁移调查本文作者分析了32篇限时写作作文。在文中,学生要就孩子在当今社会是应该学习竞争还是合作发表自己的见解。调查发现,大量作文中存在诸如重点不突出和连贯性差等问题(见表1)。事实上,这些学生绝大多数已经通过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可以算是中级或高级英语学习者了, 他们不应该出现类似的问题。而事实是他们不仅没有注意到英文写作中的汉语干扰,而且往往运用中式文章的标准来衡量英文写作。这也就难怪,学生会使用中式的思维方式来组织篇章和遣词造句。由于中英思维模式迥然不同,结果导致写出来的文章不地道,英语本族语者在语言解码方面,即理解语篇方面存在很大难度。 表1 中国学生

11、在英文写作上存在的问题重点不突出连贯性差阐述不充分论证不成比例学生人数r1321158百分比41%66%47%25%教师评分8.57.997.2注:此次作文满分为15分。1圆道综合思维导致的重点不突出在英文写作中,中国学生习惯面面俱到,各个观点都围绕中心思想兜圈子(Harris,1986)。在英语本族语者看来,这基本就是堆砌事实和观点。王墨希(1993)做过一项调查,考证了英文写作当中的中式思维的存在。他发现,未经过英文写作系统训练的被试者中,有四分之三采用隐含式主题,即在文中不使用主题句。论证过程中,他们绝大多数从个别到一般,由原因到结果或按照时间顺序来展开。这一特点与汉语作文很相似,后者通

12、常文末点题或者意在言外。所有的意象、观点和事件的铺排都只为烘托一种氛围,其中意味交由读者来推断,来品味。布局贵曲忌直和主题隐含可以说是是优秀的汉语文章最突出的特点。汉英思维方式的不相容导致中国的英语学习者的英文写作出现种种问题, 这也不能说明他们不会思考和写作。莫克和米兹(Mauk and Metz,2004)认为写作中最大的问题是构思方式的问题。美国语言学家罗伯特.卡普兰 (Kaplan,1972)给出如下图示来说明中英思维方式之巨大差异。英语思维 东方思维图1 英汉思维方式西方人习惯线性思维,而东方人常用迂回思维,后者最基本的就是中国传统的圆道综合观。它讲究从整体和大局出发,辩证地看问题,

13、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下,要把某个事物认识清楚,需要把该事物在循环运动过程中各阶段的情况以及其他相关事物结合起来考虑,揭示该事物的本质特性(吕长竑, 2005)。可以说,圆道观本身就蕴含着整体、综合的思想。而西方的传统思维是用分析的方法,向物质的纵深方向,对事物的最后根据和原因,做直线形的探索。从认知角度来看,西方传统思维是从关注的对象(局部)到背景(整体)的过程,东方人则正相反。思维方式折射到写作手法上,则是,中国人往往对文章主题“犹抱琵琶半遮面”,中心思想渗透在字里行间,就是不言明。文章之妙正是贵在曲折错落,言而不尽,欲说还休。但是英语的文章脉络取决于西方的思维方式,通常呈直线形展开,开篇直奔主

14、题, 继而向纵深阐述(缪 敏,2005、屈鸣,2004、 滕延江,2005)。基于思维方式的巨大差异,英语本族语者往往不能发现和认可中国学生在英文写作中独具匠心的欲扬先抑和回环跌宕,而误认为是主题不突出。具体来讲,中国人在文中往往由个别到一般,从原因到结果,按时间顺序展开讨论;英美人则由一般到个别演绎,由结果寻根朔源。斯考伦(Scollon,1991)归纳说,亚洲人延迟阐明主题,多用归纳法论证;而西方人文首点题,彰显写作目的,多用演绎法展开。后者认为文中或文末点题为写作技巧不成熟的表现。而且,中国人由果到因,例如一名中国学生写道:“hardships were overcome, my wor

15、k got done and everything is okay”.其实,正确的英语应为“everything is okay, since I have finished my work after overcoming hardships.”由以上阐述,不难看出圆到综合思维方式与西方的分析思维方式确实存在冲突矛盾的地方。圆道综合思维在英文写作中不恰当,很难接受,在外语习得的过程中扮演着负迁移的角色。因此,本文建议中国学生快速切入主题,开章明义,采纳英美的论证顺序来写作。2. 直觉思维方式导致的不合逻辑和不连贯有专家称,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的作文虽然没有太多的语法错误,但是重点不突出,

16、连贯性差,文章不能成功地表情达意,没有说服力。这个问题和汉语的语言习惯密切相关。因为汉语重在意合,动词没有曲折形式,句与句以及段与段之间不用显性的衔接手段。看似毫无关联的事物意义相通,作者通过语义搭配保持主题的鲜明,通过文中各处语义的照应贯穿中心思想(顾嘉祖、陆升,1990)。汉语中,语义的衔接靠意会,篇章理解使用直觉思维,即使找不到关联词语,读者也能依靠上下文和各种意象参透作者意图。读者若与作者有过共同经历,便更容易引起共鸣。直觉思维强调意念的流畅,着重内容或意义的完整,要求放宽语境,挖掘各意象的深层共性。例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勾勒出一幅静谧的图画,引人遐思(吕长竑, 200

17、5)。中文篇章从感情上取胜。可是无论如何,西方人很难理解这其中的意境和韵味。现代的科学技术和实证性研究使得他们更注重形式的逻辑性,他们讲究的是形合,强调结构的完整和形态的严谨(屈鸣,2004)。英语是形式语言,句子结构为主谓结构,句子成分靠关联词衔接。衔接手段包括使用if, because, although, while等功能词汇的语法手段以及语义照应等语义手段。换句话说,英语需要形式的完整统一来实现逻辑的严密。语言学上将意合与形合的差异视为英汉最显著的区别。英文写作中,篇章有中心句,段落有主题句,句子依次推导而来,遵从严密的逻辑顺序。西方人长期以来行动之前缜密筹划,英文写作的严谨也可能源于

18、此。中国学生在英文写作中照搬中式思维,在英美人士看来,则是衔接手段缺乏,逻辑松散,意义不连贯。如“People learn English to use it. Some learn it to study or work abroad. Others learn it to read books and magazines in English.”这个句子可改为:“People learn English for practical purposes: some learn it to study or work abroad, while others learn it to read i

19、n English.”介词“for”和连词“while”使句子更通顺,更具逻辑性。3中庸思想的造成立场不明确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英文写作中常常立场不鲜明。仍以本文篇首的调查为例,学生按要求应就我们是要教会孩子们竞争还是合作提出自己的观点。超过半数的被试,有的在文首有的在观点论证完毕后为相反观点辩护。一个学生这样结束自己的文章,“All in all, children must learn to compete in such a highly competitive society,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y should not forget to cooperate

20、 in team work.”这个结论无疑破坏了前面的论证成果。中国传统的中庸思想要求考虑问题不偏不倚,不能走极端,中国人也就故此故彼,万事讲求全面。在论证过程中,中国人受传统文化中“中庸”思想的影响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正反两个方面,都有两重性,总要搞平衡,同时指出事物的利弊。然而,西方的线性思维方式表现在写作立场上则是直抒胸臆,表达明确。因此,中国的顾全大局式的写作风格经常使英语本族人迷惑,不知道作者究竟想表达什么。4. 主体客体的融合导致的主观表达方式中国学生的习作中,通常是人或者有生命的物体做主语。文中充斥着“I think”, “we must”, “Someone says”, “yo

21、u should”, “lets”之类的表达方式。句式单一,主观性强,论证力度被减弱。文末学生也常用“We must”, “You should”, “It is absolutely wrong”一类的句式,或者发出呼吁,“Friends, we cant wait.”语气强烈,有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的意味,不能以理服人,在客观的英语语体中令人不舒服。可以说,这种口号式语言在英文写作中成了典型的汉语负迁移(滕延江,2005)。如上文所述,英文写作逻辑性强,感情色彩弱。本族人倾向于使用被动态如“It can be argued that”, “It is estimated that”来力求客

22、观。无生命的物体即使不是施动者偶尔也可以做主语,例如“Words failed him.”英文文体常以客观的态度,令人信服的论据和严谨的推理来征服读者(周丽娜,2006)。然而,中国的传统思维强调人不仅可以改变自然,而且可以战胜自然,主张人与自然应和谐发展(申小龙,1992)。人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自信心得到极大的提升,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想问题。因此,人称通常在句首充当主题,受到关注。另一方面,西方的思维方式在主客关系上则走的是不同的道路。西方近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达,意识到客观世界的能量,能够理性地对待并尊重主体和客体的分离。英语中非人称主语很常见,西方人认为,这样陈述能更客观,不带个人偏见。

23、不巧的是,我们中国学生很少能注意到这一差别,在英文写作仍然秉承着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时常写出 “I have experienced many misfortunes”一类的句子。殊不知,地道的表达方式应是“Misfortunes accompanied me.”在英文中,主语即主题的变动意味着信息中心的转变,物体做句子主语,句子会更简洁明快。在非正式文体中更是如此。 5. 形象思维引发的词汇过于具体和泛化汉语习惯于使用具体、形象的词语来表达理性和抽象概念,例如“情人眼里出西施”里的“西施”;英语则常常使用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连淑能,1993)。在这种情况下,英语会用 “beauty

24、”。中国学生在写作中仅把具体词汇翻译成英语,西方人很可能无法理解词汇背后的深意。除了过于具体,中国学生使用的英语词汇还模棱两可,过于宽泛。为使文章更加生动,他们普遍使用副词和形容词,如“Walk quickly”, “walk slowly” or “walk heavily”。事实上,英语中表达走的含义的动词多的是,如“stalk, stroll, roam, plod, shuffle, trudge”,表达效果更生动,更形象,更具表现力。究其根源,中国的思维方式重在综合和归纳,在语言上表示种属的宽泛的词语居多。中国人又特别重视直接经验,由此开发出发达的形象思维,惯用类比、比喻和象征等修辞

25、手段;而西方人主张主客两分,侧重于抽象思维。思维过程表现为分析、抽象、概括等(连淑能,1993)。三、避免汉语负迁移的有效方法一组词语用一种语言表达可能顺畅自然,质朴地道,换成另一种语言却很可能不合规则,不地道,甚至含混不清抑或毫无意义。卡普兰(Kaplan,1966)坚持认为,外语习得者处在与本族语者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由于母语的负迁移作用,其写作风格定会有所不同。汉英两种思维方式迥异,篇章安排和语言特点等存在很大差别,因此汉英之间的对比研究应上升到最高阶段语言心理学的比较研究(潘文国, 1997)。只有中国学生充分了解了西方思维模式的特点,并学会有意识地使用英语思维,篇章、句法和词法等方面的

26、语码转换才能自如、有效和准确,才能写出地道的英文文章。下面本文作者将给出一些转换思维模式的方法。首先,外语教师应提高学生对这两种语言和思维方式的认识。在教学活动中,在分析语言的同时,比较比较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异同,让学生对英语思维敏感起来。具体来讲,教师应有效指导学生使用英语中可接受的方式构思和写作。) 指导学生理性思维,开宗明义,直接切入主题,确保文章重点突出。)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在作文中使用衔接手段来保证其连贯性。) 论证时遇到正反两方面,深思熟虑选其一,拿出明确的立场。) 理智地分清主体与客体,说理时不受个人感情因素支配。) 学会抽象思维,扩大词汇量,措词要精确。其次,教师应强化训练学

27、生的基础知识。英汉语差异之大,要求学生即使到了大学阶段,还应接受相应的机械训练。如前所述,英文的衔接主要依靠功能词和一些语法手段。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解释这些手段的用法,还要适当要求学生在写作中应用,以提高其语用能力。当然,要辅以及时和妥当的指导。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教师有责任让学生尽可能地接触目标语,根据克拉申的输入理论,只有语言输入充分,才能保证输出。教师要号召学生最大程度地泛读和精读,做好储备工作,并把写作同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李福祥(1997)早就建议把阅读和写作放在一起,他认为,阅读是提高写作水平最行之有效的途径。本文作者建议精读课上英语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关于文章的展开、结构、连贯

28、和衔接以及内在的逻辑要对比着汉语来分析。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英文原著,一旦潜意识的自主学习机制启动,思维方式必然适时转换(蒋晓芹, 2005)。有很多研究表明,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和篇章知识的掌握可以间接地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马广惠、文秋芳,1999)。另外还要注意,专业知识课上的无源文写作和不对应源文写作对于写作语言知识的获取帮助不显著,对应源文写作针对性强,效果明显(Leki & Carson, 1997)。因此,写要与读结合起来,语言输入充分,写作任务明朗,写作教学就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总而言之,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是直线、分析型的;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综合性的,呈螺旋式展开,两种思维模式

29、各有特色,没有优劣之分。文章所讨论的是语言与文化思维模式的内在联系,以及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如何进行有效思维变通的问题。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不同的写作风格映射着不同的思维方式。要写出地道的英美式文章,光掌握词汇和语法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深入了解英美文化及其思维模式,并洞悉中式思维中与之相抵触的地方,从而有效地避免汉语负迁移,是提高英文写作能力的必经之路。BibliographyCohen, A. D., Brooks-Carson, A. W., & Jacobs-Cassuto, M. 2000. Direct vs. translated writing: what studen

30、ts do and the strategies they use. Research report to the Center for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of Writing,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De Boer, A. Steyn, T. & Du Toit, P.H. 2001.Whole brain teaching for whole brain learnersJ. South African Journal for Higher Education 3 :188 193.Harris, M. 1986. Teachi

31、ng one-to-one: The Writing Conference M. Urbana IL: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English. Kaplan, R. B. 1966. Cultural thought patterns in inter-cultural education J. Language Learning 16:1-20.Kaplan, R. B. 1972. Argument translation networks as psychological models of sentence comprehensionJ. Ar

32、tificial Intelligence 3: 77-100.Knowles, M. 1990.The Adult Learner A Neglected Species (4th edition) M. USA: Gulf Publishing Company. Kobayashi, H. & Rinner, C. 1992. Effects of first language on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translation versus direct compositionJ. Language Learning 4: 256-273.Leki, B.&

33、Carson J.G. 1997.Completely diferent worlds : EAP and the writing experiences of ESL students in university coursesJl,TESOL Quarterly, Vol. 3:39一69.Mauk, J.& Metz J. 2004. The Composition of Everyday Life: A Guide to WritingM. Brief Edition. United States:Thomson/Wadsworth. Scollon, R. & Wong Scollo

34、n, S. 1991.Topic confusion in English-Asian discourseJ. World English,10 (2):113-126.顾嘉祖、陆升主编,1990,语言与文化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蒋晓芹, 2005,阅读在研究生英文写作教学中的作用J,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期:150-152。李福祥, 1997,精读课中的写作教学J,外语界第期:52一55,60。李杰, 2005日常生活写作指南: 解开英文写作的死结为中国师生推荐一本教科书J, 外语教育第期:63-65。连淑能,1993,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刘宽平、周业

35、芳,2004,英汉思维差异对中国学生EFL写作的影响J,外语学刊第期: 107-111。吕长竑,2005,圆道综合与直觉顿悟-从中国学生英文作文管窥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第期:333-336。马广惠、文秋芳,1999,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J,外语教学研究第期: 34-39。缪 敏,2005,从英汉思维的差异看大学英语写作教学途径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期:74-77。 潘文国,1997,汉英语对比纲要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屈鸣,2004,英汉不同的思维方式造成中英文写作法的差异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期:144-145。申小龙,1992,语

36、言的文化阐释M,上海:知识出版社。滕延江,2005,英汉思维差异对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关系J,基础英语教育,第10期:4-8。王墨希、李津,1993,中国学生英语语篇思维模式调查J,外语教学与研究第期: 59-64。王文宇、文秋芳,2002,母语思维与二语写作大学生英语写作过程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第期: 64-67,76。周丽娜,2006,英汉思维差异与大学英语写作J,大学英语(学术版)第3期:438-442。作者简介:第一作者,李静宇(1974-),女,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法、语用学及社会语言学。联系方式: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外语系110034, october7199, 024-82040751。第二作者,李丹莉(1965-),女,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和文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