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每日一练每日一练)高考地理必修二环境与发展解题方法技巧高考地理必修二环境与发展解题方法技巧 选择题 1、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项重大国家战略。读京津冀产业联系图,完成下面小题。(1)与京津相比,河北区域发展的优势条件是()A.技术先进 B.水源充足 C.资源丰富 D.气候优越(2)京津冀协同发展,对北京的影响是()A.加大了北京人口、交通和教育等压力 B.分散北京首都功能,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C.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加重了环境污染 D.加快周边城镇化进程,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答案:C D【提示】2 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概况 解析:(1)考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概况。(2)考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概况。【解答】
2、(1)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河北区域是资源型区域,因此其发展的优势条件是资源丰富,C 正确。北京是知识型区域,北京技术先进,A 错误。京津冀水源缺乏,B 错误。京津冀气候差异不大,D 错误。故选 C。(2)京津冀协同发展,对北京的影响是:疏散北京非首都功能,减小了北京人口、交通和教育等压力,A 错误;分散北京非首都功能,优化城市空间结构,B 错误;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减轻了环境污染,C 错误;加快周边城镇化进程,促进区域协同发展,D 正确。故选 D。2、下图为“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这一结构被文化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
3、态系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能维持这一生态系统实现“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关键是()A.江河 B.森林 C.村寨 D.梯田(2)哈尼族人的村寨建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这样做()A.可以减轻劳动强度 B.为了避免洪涝灾害 3 C.可以获得清洁的水源 D.为了观赏梯田美景 (3)我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困境是()人口增长趋向零,老龄人口比重大,就业人口日益不足农业资源日趋紧张,接近资源承载极限环境污染基本得到控制,自然生态日趋改善粮食需求迅速增加,土地后备资源不足 A.B.C.D.答案:B C C【提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概况 区域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解析:(1)维持
4、这生态系统“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关键是森林,有森林的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作用,该地水 土流失少,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少,生活、生产的水源充足,村寨、梯田才能安全的发展,江河洪涝灾害少。如果森林被 破坏,将会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此处的农田、村寨、河流等都会受到严重影响。B 正确。故选 B。(2)哈尼族人的村寨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可以获得清洁的水源。梯田需要灌溉,施肥,布局在下方水源差,C对。减轻劳动强度、观 赏梯田美景不是主要目的,A、D 错。与避免洪涝灾害关系不大,B 错。4 故选 C.(3)目前我国人口仍为正增长,因人口基数大,每年增加人口仍然较多,错误。随着城
5、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耕地减少,农业 资源日趋紧张,接近资源承载极限,正确。环境污染治理较为滞后,污染没有得到有效治理,如生活垃圾、水污染等,环境 污染严重,错误。随着人口总量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粮食需求增加,但土地后备资源不足,正确。C 正确。故选 C.【解答】此题暂无解答 3、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下图为陕西省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流程图。完成下列小题。(1)下列垃圾适合填埋的是()A.废旧金属 B.废旧电池 C.建筑余土 D.厨房垃圾(2)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适合用作垃圾专业填埋场的是()A.弃耕地 B.弃矿坑 C.山谷 D.山顶 答案:5 C B【提示】环
6、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途径 解析:(1)本题考查垃圾的处理方式。(2)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途径。【解答】(1)废旧金属可回收重复利用,A 错误;废旧电池污染较大,不适合填埋,B 错误;建筑余土适合填埋,C 正确;厨房垃圾可堆肥生产有机肥,D 错误。故选 C。(2)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弃矿坑适合用作垃圾专业填埋场,B 正确;弃耕地离人类居住地较近,且地形较平坦,不适合用作垃圾专业填埋场,A 错误;山谷为集水区域,易造成水污染,不适合用作垃圾专业填埋场,C 错误;山顶海拔较高,运输不便,且面积相对较小,不适合用作垃圾专业填埋场,D 错误。故选 B。4、据中国环境报报道:在新
7、西兰测得太阳紫外线辐射比 10 年前所测的数据要大 12%。据此回答各题(1)数据表明 A.大气比 10 年前清洁了,紫外线容易穿过大气 B.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仍在扩大 C.人类向大气中排放过多的二氧化碳,导致臭氧减少,紫外线增多 D.对流层中的臭氧吸收紫外线的能力增强 6 (2)下列现象中与紫外线增多直接有关的是 A.土壤酸性增强,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受腐蚀 B.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 C.患白内障和皮肤病的人数明显增加 D.季风区的洪涝灾害增多 答案:B C【提示】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大气的组成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解析:(1)本题考查全球性环境问题
8、。大气中平流层中的臭氧能够吸收紫外线,但是由于人类制冷工业排放的氟氯烃导致臭氧数量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所以本题选择 B 选项。(2)本题考查臭氧层空洞对地球的影响。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会导致患白内障和皮肤病的人数明显增加。土壤酸性增强,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受腐蚀是酸雨的危害;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所以本题选择 C 选项。【解答】此题暂无解答 5、下图是人类不同发展阶段就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7 (1)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先后顺序的是()A.B.C.D.(2)图中阶段人地关系的特点表现为()A.人类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共进的伙伴关系 B.人类认
9、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 C.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 D.人类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成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和开发的对象 答案:A D【提示】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解析:(1)本题考查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2)本题考查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解答】(1)该题重点考查学生对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的主要内容掌握,是采猎文明时期,是工业文明时期,8 是环境文明时期,是农业文明时期。因此,先后顺序为。故选 A。(2)该题重点考查学生对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的主要内容掌握,是工业文明时期,此时的人地关系是人类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成是人类活动的场所
10、和开发的对象,人地关系思想是征服自然。故选 D。综合题 6、读下图,回答问题。(1)B 海域近年来在夏季经常出现一种海洋污染现象,这种污染现象是什么?试分析其出现的原因。(2)C 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简述 20 世纪 70 年代以前影响这一地区工业的区位因素。(3)简述近年 C 地区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答案:(1)赤潮。大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未经处理排入海洋,海水养殖业的扩大等。(2)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有:丰富的铁、煤等矿产资源,便利的水陆交通,水源充足,劳动力丰富,(辽河平原的)农业基础好。(3)煤炭资源逐渐枯竭,交通运输的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加大科技投入,改革开放和引进外资等都。解
11、析:本题以辽宁省及周边地区的区域图为载体,考查渤海的污染,辽中南工业基地的区位及区位的发展变化。考查9 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基本技能。(1)B 海域为我国的渤海,题目强调是夏季经常出现一种海洋污染现象,所以是赤潮。海水富营养化是赤潮发生的物质基础和首要条件 由于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大量排入海中,还有过度的海水养殖。使营养物质在近海中富集,造成海域富营养化。海水的温度是赤潮发生的重要环境因子,2030是赤潮发生的适宜温度范围。夏季海水温度高,所以常发生。(2)C 地区是我国的辽中南工业基地,以重工业为主,20 世纪 70 年代以前它的发展是建立在丰富的煤铁资源的基础上的
12、,属于资源导向型工业。辽河提供较为充足的淡水资源,陆地上发达的铁路公路交通网,沿海有众多港口,海运便利;辽河平原为我国的商品粮基地,农业基础好。(3)近年 C 地区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辽中南工业基地原来为资源导向型工业,随着煤铁资源的逐渐枯竭,国家进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加大了科技和资金的投入,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完善了铁路网,修建了多条高速公路,加强港口建设,交通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小提示: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睑虎是昼伏夜出的夜行性爬行动物,凭借其美丽而奇异的大眼成为国际宠物贸易市场的新宠。睑虎多栖息在热带、亚热带丘陵地区,它们喜欢多石头、石缝的生境,活动范围狭窄,一条较大的河流、山
13、沟,就能切断它们的自然扩散路线。1999 年至今,我国被发现的睑虎属物种从 1 种增加到 10 种,但野外却难得一见,神秘的睑虎们正悄然走向濒危。分析睑虎在野外难得一见的原因。答案:属夜行性动物,不便寻找;分布区域狭窄,种群数量较少;被大量抓捕贩卖,数量日渐稀少;工矿、交通建设,栖息地被破坏;发现时期较晚,其保护缺乏法律依据。解析:10 本题以睑虎的相关资料为背景,考查睑虎在野外难得一见的原因,要求考生准确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回答问题。由材料可知,睑虎是昼伏夜出的夜行性爬行动物,不便寻找;睑虎多栖息在热带、亚热带丘陵地区,它们喜欢多石头、石缝的生境,活动范围狭窄,种群数量较少
14、;凭借其美丽而奇异的大眼成为国际宠物贸易市场的新宠,被大量抓捕贩卖,数量日渐稀少;一条较大的河流、山沟,就能切断它们的自然扩散路线,人类活动增多,工矿、交通建设等,栖息地被破坏;1999 年至今,我国被发现的睑虎属物种从 1 种增加到 10 种,发现时期较晚,其保护缺乏法律依据。小提示:8、【环境保护】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特大城市 20022008 年降水 pH 平均值和酸雨频率。(1)简析该市在图示时段内酸雨的变化特征。(2)指出防治酸雨采取的措施。答案:(1)特征:酸雨频率上升;降水 pH 平均值下降(酸性增强)。(2)加强环境立法、执法和监测的力度;加强宣传
15、教育,提高企业、公众的参与意识;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减少高耗能产业的比重;积极发展清洁煤燃烧技术和煤炭脱硫技术。11 解析:本题考查了变化特征描述、酸雨防治措施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1)从图中可以看出,降水 PH 平均值呈下降趋势,酸雨频率逐年上升。(2)多酸雨的原因是:酸性土壤使凝结核偏酸性,南方多使用含酸性物质的煤炭,有色金属冶炼,南方多雨。从原因入手思考防治措施,针对有色金属冶炼排放大量酸性气体,可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减少有色金属冶炼的比重,也可以投入资金、研发技术,减少酸性气体排放。针对南方多使用含酸性物质的煤炭,可通过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减少高耗能产业的比重,积极发展清洁煤燃烧技术和煤炭脱硫技术等措施减少酸性气体。针对企业、个人排放酸性气体,可加强环境立法、执法和监测的力度,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企业、公众的参与意识。同时还可以植树造林、改善植被,增强对酸性物质的吸附。小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