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黄精丸同名异方之文献分析与关键内容考证.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083214 上传时间:2024-05-1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8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精丸同名异方之文献分析与关键内容考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黄精丸同名异方之文献分析与关键内容考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黄精丸同名异方之文献分析与关键内容考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 第二十五卷 第五期 Vol.25 No.5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黄精丸同名异方之文献分析与关键内容考证肖移生,董琦,熊浩仲,侯吉华(江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南昌 330004)摘要:中医里黄精丸存在同名异方的现象,分别有黄精与白蜜及天冬蜜制之方、朱丹溪之方、黄精和当归蜜制之方,但各方方源等关键内容尚不明确。通过查找相关文献,对黄精丸各方方源、药材及辅料的基原与炮制、剂量配比、制法与用法、功效与主治等关键内容进行考证,以

2、助中医对其有较为全面的认识,亦期有利于黄精丸各方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关键词:黄精丸 同名异方 文献分析 考证doi:10.11842/wst.20220414013 中图分类号:R289.1 文献标识码:A笔者研究的古方黄精丸组方精炼,由黄精、当归经蜜制而成1,多次实验中均发现该丸有抗大鼠、小鼠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s disease,AD)作用2-3,临床实践中此丸治疗轻中度AD患者疗效较好4。最近有文献报道,由黄精、白蜜与天冬(天门冬)蜜制之丸亦称黄精丸5-6。这提示黄精丸存在同名异方现象,但其各方方源、药物基原、制法等关键内容及信息尚不明。此类问题如不及时梳理,极不利于中医对

3、黄精丸各方的认识、开发与应用。经10多年的蕴育和完善,国家出台了“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古方开发政策体系,已受行业广泛关注,如2020年国家制定了 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考证原则7。参考该考证原则,笔者查找相关资料,对黄精丸各方来源、方名与方义衍变、药材与辅料基原与炮制、剂量、制法用法及功效主治等关键内容进行考证,以助中医对其有较为全面的认识,亦期有利于黄精丸之各方研究、开发与应用。1 方源考证 中医方剂大辞典 为收录齐全的中医方剂学权威医籍,经查阅该书,得到黄精丸之名有三方,方一出自 圣惠 卷九十四、名见 圣济总录 卷一九八,方二出自 丹溪心法 卷四,方三出自 成方制剂 第一册8。1.1源自

4、太平圣惠方(方一)北宋王怀隐9主编的 太平圣惠方 中记载了三首神仙饵黄精方,其中一为黄精、白蜜与天门冬蜜制为丸,即“黄精十斤(净洗,蒸令烂熟)、白蜜三斤,天门冬三斤(去心,蒸令烂熟),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温酒下三十丸,日三服,久服神仙矣”,二为黄精、白蜜蜜制为丸,三为黄精、生地黄与白蜜蜜制为丸,书中记载此三方均有延年益寿之功、久服可成神仙矣,但每种丸之确切名称未能定义,只统称为黄精方;其后 圣济总录 中首次将黄精、白蜜及天门冬配伍蜜制之丸确切地称之为黄精丸,可延年补益、疗万病10。明朝的 普济方(约1390年)也收载此丸,并将其再称为黄精丸11;但之后的医家高濂在其著 遵生八笺(约159

5、1年)中明确地将此丸之名改为万病黄精丸12,几乎同时代的大家武之望在其著 济阴济阳纲目(约1626年)中再次将此丸称为万病黄精丸13。推测高濂、武之望等已注意到元代大家朱丹溪已创黄精丸之方,为避免出现同 收稿日期:2022-04-14 修回日期:2022-06-22 江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计划重点项目(2020Z006):黄精丸通过激活Wnt/-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学习记忆障碍小鼠海马神经发生的机制研究,负责人:肖移生;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GJJ190638):黄精丸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海马神经发生影响的研究,负责人:肖移生。通讯作者:肖移生,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

6、:中西医结合基础与临床、中药神经保护研究。1608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思路与方法名异方困扰,结合 圣济总录 记录此丸有疗万病之功效,故将其确切之名更为万病黄精丸。1.2源自 丹溪心法(方二)名医朱丹溪为治大风病特创方黄精丸。丹溪心法 中记载:“黄精丸,苍耳叶、紫背浮萍、大力子各等分,乌蛇肉中半(酒浸,去皮骨),黄精倍前三味(生捣汁,和四味研细焙干)(一方有炒柏、生地、甘草节);上为末,神曲糊丸如梧桐子

7、大;每服五七十丸,温酒下”14。此丹溪之黄精丸晚于 圣济总录 之黄精丸,产生同名之异方。1.3源自 清内廷法制丸散膏丹各药配本(方三)清朝宫廷太医院曾经编辑了手抄本医书 清内廷法制丸散膏丹各药配本,书中所载方药均为皇家御用药品,其中收录了九转黄精丹,为黄精、当归蜜制成丸之品,其名已演变为现代中医的黄精丸。中医历代名方集成15及 中医补益全书16均收载此丸:“九转黄精丹出自清 清内廷法制丸散膏丹各药配本,由黄精、当归各三百二十两,用黄酒三百二十两入罐内,浸透加热,蒸黑为度;晒干共研为细粉,炼蜜为丸,重三钱,每服一丸,日服二次,温开水送下”,这可确证该丸之原始出处。该丸“九转”之名原因有二:一、古

8、代“九”为尊贵、适度、长久之寓意,为阳数之极,多用来附会帝王皇室处于上升之极、富贵长久、健康长寿;二、“九转”为古代炼丹术语,丹炼制次数越多,其药力越足,而以九转为贵,服后成仙越速,如 抱朴子内篇 金丹 就有“九转之丹者,其转数多,药力盛,故服之用日少,而得仙速也”之说17。故清廷御医们将该丸称之为“九转黄精丹”最恰当不过,特供宫廷防痴抗衰、保健养生之密丸使用,为补益之佳品,受到推崇,可见其在皇室药用中地位之高。中医里丹即丸,故九转黄精丹也作九转黄精丸。新中国成立后,为推广九转黄精丹的保健养生应用,北京市公共卫生局、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分别出版的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18及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

9、集19中圴收录了该丸,名为黄精丹,经方原名九转黄精丹。此后,一些医籍在收录该丸时又以此二医籍为出处参考,如 中医临床处方手册20写道:“黄精丹又名九转黄精丹,出自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1989年国家药典委员会在编印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 中药成方制剂21中将该丸称作“黄精丸”。中医方剂大辞典 再收录该丸(方三)时,则以中药成方制剂 为参考。由此可见,现代中医已将九转黄精丹简称为黄精丸,此丸多个别名衍变与中医文化密切相关,不属于异名同方现象。目前,国家已批准该丸作中成药生产、使用。2 药材、辅料的基原与炮制 上述三方中黄精、天门冬、当归均为中医临床常用药材,有关其基原的本草考证及炮制

10、已有较多相关报道,并已取得共识(相关信息见表1);需考证的有苍耳叶、紫背浮萍、大力子、乌蛇肉、酒、白蜜、神曲。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为菊科苍耳属植物,其叶称苍耳叶,果实称苍耳子,药典 收录了该品种之苍耳子,未收录苍耳叶22169。但苍耳叶入药亦颇具历史,始载于 名医别录,谓叶味苦辛、微寒、有小毒、主膝痛及溪毒,此后 千金食治、新修本草 等多部医籍均有收载苍耳叶药用,具有驱风散热、解毒杀虫等功效23-24。医林篡要探源 对苍耳本草之记载较为详细,“叶初生如鼠耳,茎既高大,叶又略似麻桌,色苍白,花紫五出,实如鼠矢,坚硬多刺,仁白色”25,经对比发现此即为 药典 之收录

11、品种。另外,中华本草 还收录蒙古苍耳Xanthium mongolicum Kitag.植物亦可作药用品种来源26。古代中医有用苍耳鲜叶之记录,如“苍耳叶绞取汁以渍之,治热毒”、“生捣苍耳根叶和小儿尿绞取汁,用于中风伤寒并疗疔肿困重”23。现代中医药则用苍耳叶干燥品,其加工炮制方法为洗净、去杂、晒干。我国苍耳分布广泛,多地盛产。浮萍Lemna minor L.是浮萍科浮萍属水草飘浮植物,中医历史上早在 神农本草经 就有浮萍之记载,原名水萍;此后 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等医籍将浮萍区分为大浮萍、中浮萍、小浮萍(紫萍、青萍)三类型;李时珍对浮萍药用类型及功用描述较为详尽:“小浮萍一种背面皆绿

12、者,谓之青萍;一种面青背紫赤若血者,谓之紫萍,入药为良,七月采之”、“紫萍其性轻浮,入肺经,达皮肤,所以能发扬邪汗”27-28。紫萍又名紫背浮萍,现 药典 收载入药的即是此紫萍Spirodela polyrrhiza(L.)Schleid的干燥全草,其加工炮制方法为6-9月采收鲜叶、洗净、去杂、晒干,此药性辛、寒,有散风热疹,利尿等功效,主治麻疹不透、风疹瘙痒、水肿尿少等症22308-309。全国大多数地区盛产紫萍,资源丰富。牛蒡Arctium lappa L.为菊科牛蒡属两年生的草本1609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13、Materia Medica-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3 第二十五卷 第五期 Vol.25 No.5 植物29。此植物素有“蔬菜之王”的美誉,全身是宝,其叶、花、实、根皆可药可食,亦为药食两用中药之一,其成熟果实称牛蒡子,又名恶实、大力子、鼠粘子30。许亮等31对牛蒡子本草考证发现,其始载于 名医别录,“恶实,久服轻身耐老”;本草图经 记载“恶实即牛蒡子也,生鲁山平泽,今处处有之,叶如芋而长,实似葡萄核而褐色,外壳如栗球,小而多刺,鼠过之则缀惹不可脱,故谓之鼠粘子”;本草纲目 曰:“恶实,其实状恶而多钩刺,故名,三月生苗起茎,高者三、四尺,四月开花成丛,

14、淡紫色,结实如枫梂而小,萼上细刺百表1黄精丸同名异方关键内容与信息基本内容与信息方源方 一:方 出太 平 圣 惠方(宋),名见圣 济 总录(宋)方二:丹溪心法(元)方三:清内廷法制丸散膏丹各药配本(清)处方黄精十斤(净洗,蒸令烂熟)、白蜜三斤,天门冬三斤(去 心,蒸 令 烂熟),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温酒下三十丸,日三服,久服。苍 耳 叶、紫 背 浮萍、大 力 子 各 等分,乌 蛇 肉 中 半(酒浸,去皮骨),黄精倍前三味(生捣汁,和四味研细焙干)(一方有炒柏、生 地、甘 草节);上为末,神曲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温酒下。黄精、当归各三百二十两,用黄酒三百二十两入罐内,浸透加热,蒸

15、黑为度;晒干共研为细粉,炼蜜为丸,重三钱,每服一丸,日服二次,温开水送下,久服。药味名称黄精蜜蜂天门冬苍耳叶紫萍牛蒡子乌蛇肉黄精黄精当归现代对应内容与信息基原与用药部位百合科黄精属植物的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 Coll.et Hemsl.、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 Red.三个品种的干燥根茎。为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Apis cerana Fabricius或意大利蜂Apis mellifera Linnaeus所酿之蜜。为百合科植物天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

16、lour.)Merr.的干燥块根。菊科苍耳属植物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叶子。浮萍科浮萍属紫萍Spirodela polyrrhiza(L.)Schleid的干燥全草。菊科植物牛蒡Arctium lappa L.的成熟干燥果实。游蛇科动物乌梢蛇Zaocys dhumnades(Cantor)干燥肉。同方一同方一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的干燥根茎。炮制规格酒制熬制蒸制干燥品干燥品干燥品酒炙酒制酒制酒炙药物配比黄精、白蜜、天冬以10 3 3配置。黄精、苍耳叶、紫萍、牛蒡子、酒乌蛇肉以6 1 1 1 0.5配置。黄精、当归以

17、1 1配置。丸剂制法黄精、天冬饮片加工成超微粉末,再蜜制成0.2 g的药丸。将五药混合并磨成药末,或者用同样量的鲜黄精捣碎取其汁与后四味药研成的粉末混合并焙干;再取适量神曲加水煮成糊,与焙干的药末 揉 制 成 0.2 g 的药丸。黄精、当归饮片加工成超微粉末,再蜜制成丸(具体参考国家生产工艺标准)。用法每次以适量温酒吞服本丸约6 g,每日3次,久服。每次以适量温温吞服 5-7 g、每日 2次,病 除 药止,不 宜长 期 服用。每次服9 g即1丸,日服2次,久服。功效与主治具有 滋 阴 润燥、清 肺 降 火等 功 效,可 延年 补 益、疗 万病。具 有 养 阴 益气、祛 风 解 毒之 功 效,主

18、 治疠风之病。具 有 补 肾 益气、气 血 双 补等 功 效,用 于精 血 亏 虚、气血 两 亏、血 瘀络 滞 诸 症,可防痴抗衰等。1610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思路与方法十攒簇之,一梂有子数十颗,其根大者如臂,长者近尺”。中国植物志 关于牛蒡的形态描述与这些医籍记载相符29。药典 收录的牛蒡子为牛蒡 Arctium lappa L.干燥成熟果实,该饮片炮制方法为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果序、晒干,打下果实

19、,去杂后再晒;此药味辛苦,性寒,具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等功效2273-74。牛蒡子产地全国分布广泛,可分为四大源流,四川产区的称川大力,浙江桐乡产区的称杜大力,湖北产区的称汉大力或泽大力,东北产区的称关大力32。乌蛇又称乌梢蛇,为名贵的动物类中药材之一,其性味甘平,具有祛风、通络、止痉等功效33。朱春晓等34对乌蛇本草考证发现,其首载于 雷公炮炙论,有“乌蛇,头上有逆毛二寸一路,可长半分已来头尾相对,使之入药如神,只重一两以下,彼处得此多留进用”之言,此后多部本草亦有记录,本草纲目 记载亦较为详细:“乌蛇,释名乌梢蛇,色如黑漆,背有三棱,如剑脊者尤良,尾细尖长,能穿百钱者妙,眼光不陷

20、”。药典 收录的游蛇科动物乌梢蛇 Zaocys dhumnades(Cantor)形态与这些古籍相关记载一致,其饮片炮制有乌梢蛇肉和酒乌梢蛇,方法为去蛇头及鳞片,切寸段,用黄酒闷透,去除皮骨,干燥即得乌梢蛇肉;取净乌梢蛇段,每 100 kg 乌梢蛇用黄酒 20 kg 照酒炙法(通则0213)炒干,得酒乌梢蛇2280-81。乌蛇多分布于我国西南、华南、华东等大部分地区34,但现在各地野生乌蛇数量锐减,急需对其资源进行保护,建议使用乌鲤鱼代替乌蛇药用,如 丹溪心法 道:“如无乌蛇用乌鲤鱼亦可”。酒属中医药中常用之剂,然而鲜有现代文献对其基原进行考证。中医认为酒温通血脉、益脾暖胃、开结化瘀、御寒祛湿

21、,以酒服药,可助药力,引药势35。名医张仲景将中医运用的酒分为酒、清酒、白酒、苦酒;酒与清酒同为一物,为现代黄酒或米酒中质地纯净者;白酒即米酒之初熟者,将初熟之米酒过滤即得,为乳白色液体,气味芳香可口;苦酒即醋36。名医李时珍指出入药之酒酿造需“专用糯米,以清水白面曲所造为正”,其功用显著,品味纯正37。十四五规划教材 中药炮制学 中指出药用之酒应选用糯米经曲酿之正品,即为中医记载之“黄酒”3846。我国酒文化历史渊源流长,自古全国各地民间酿造氛围浓厚,盛产黄酒,故药材炮制用酒及服丸之酒可不拘产地。制作方三药丸时,需“用黄酒浸透黄精、当归两药”,此黄酒作重要的辅料用,以炮制药材。服用方一、方二

22、药丸时,需“以温酒下”,这提醒服药之酒需温热,以助行药势,且其服量适当,不可醉,此两处酒虽不是辅料,但却能辅以药物治疗。对于药丸蜜制用蜜,少有现代文献对其进行考证,值得考究。药典 规定本品为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Apis cerana Fabricius或意大利蜂Apis mellifera Linnaeus所酿的蜜22374-375。中药炮制学 中将蜂蜜作为药材炮制、成药制作的常用辅料之一,其品种较复杂,以枣花蜜、山白蜜、荔枝蜜等质量为佳,荞麦蜜色深有异臭,质差3847。本草纲目 记载:“白蜜之名出 药性论,其为蜂蜜之白色至淡黄色者,为百花之花蜜,香甜洁静之佳品”39。可见蜜制药丸要求白色至淡黄

23、色、质量上等之蜜,产地不拘。作为药丸蜜制辅料,蜂蜜的炮制方法采用熬炼法,即取纯净蜂蜜用文火熬炼,过滤去沫40。蜂蜜集淀粉、糖浆、糊精等百家粘合剂之长,且蜜制药丸操作简便,丸粒光洁、滋润、药效持久;此外,蜂蜜性味甘、平,具有补中缓急、滋阴清燥、补虚润肺、调和诸药的作用41。方一用蜜量较大,发挥药辅同源的作用,以蜜和之,可增强黄精、天冬两药补益之功效并使之持久,应为佐、使之药,其次为赋形之剂。方三白蜜应为辅料,兼具药用。神曲别名有六神曲、六曲等,作为传统曲剂之一,其由酒曲演变而来,已逾千年历史仍作为消导药广为应用。神曲之名始于 金匮要略,此后多部医籍均有记载42。中药炮制学 规定神曲为杏仁、赤小豆

24、碾成粉末,加入鲜青蒿、鲜辣蓼、鲜苍耳草药汁与面粉混匀,再经发酵而成的曲剂,其味甘、辛,性温,归脾、胃经,具有开胃健脾、消食止泻等功效,但现版药典尚未收载38346-347。何丹等43考证古代神曲道地产区为福建泉州,并冠以“建神曲”之称,现神曲全国均产,组方配比多有不同,工艺不一,其质量评价方法以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 为准。方二中神曲为辅料,有粘合药粉、利于药丸成型的作用,另外兼具药用。3 药物剂量配比与制法 方一由黄精十斤、白蜜三斤,天冬三斤组成9,可见此三味药以10 3 3比例配置,采用经典的药丸蜜制法,难度不大。但需注意的是,原方中黄精、天冬为鲜1611 Modern

25、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3 第二十五卷 第五期 Vol.25 No.5 药材,制丸前需充分洗净,采用蒸闷润方法至药材烂熟即熟透为度,并趁热去除天冬表皮及内部白心,再将三味混和并反复捣匀后制作药丸。现代中医制作时则取黄精、天冬饮片加工成超微粉末,再蜜制成梧桐子状之丸。方二由苍耳叶、紫背浮萍、大力子各等分,乌蛇肉中半,黄精倍前三味组成14,现代中医解析此方药味剂量关系为苍耳叶、紫萍、牛蒡子各等量,酒乌蛇肉半量,黄精为苍耳叶、紫萍与牛蒡子总量的

26、两倍,故方中黄精、苍耳叶、紫萍、牛蒡子、酒乌蛇肉应以6 1 1 1 0.5比例配置。药丸制作时将五味药混合并磨成药末,或者用同样量的鲜黄精捣碎取其汁与四味药研成的粉末混合并焙干;再取适量神曲加水煮成糊,与焙干的药末揉成梧桐子状之丸。朱氏认为也可用炒柏、生地、甘草节替换苍耳叶、紫萍、牛蒡子三味,亦可制作该丸,其方法不变。方三由黄精、当归各三百二十两,再用黄酒三百二十两入罐浸透加热,蒸黑为度,晒干共研为细粉,炼蜜为丸18-19,故此方中黄精、当归、黄酒以1 1 1比例配置。原方中黄精、当归均为生药,需临用前炮制;现本方已有国家生产工艺标准,且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1年将其作为非处方药(OTC)

27、使用44。4 用法、功效与主治 方一中每丸大小以“一梧桐子”参考,“每服以温酒下三十丸,日三服,久服神仙矣”9。据文献考证,一梧桐子体积为0.2 mL也45,故每丸重约0.2 g,每次以适量温酒吞服本丸量约6 g,每日服用3次,久服。本丸具有补气益肾、养阴生津、清燥润肺等功效,可“延年补益、疗万病”。方二中每丸大小亦以“一梧桐子”参考,“每服五七十丸,温酒下”14,即每日以适量温酒服药10-14 g。因苍耳叶有小毒,紫萍有小毒、亦能致皮肤过敏,故笔者建议本丸每日分两次服用,即每次5-7 g、每日2次,且不宜长期服用,以避免药丸的毒性和过敏反应。本丸有补气养阴、祛风解毒之功效,可疗大风诸症。方三

28、每丸重三钱,每服一丸,日服二次18-19。明清时期一钱大约3 g46,故三钱重约9 g。现在本丸药品使用说明书推荐用法用量为每次服 9 g即 1丸,日服2次。本丸具有益肾填精、补气养血、活血化瘀等功用,主治失聪健忘、体弱气短、面黄肌瘦等,精血亏虚、血瘀络滞之症用之可愈;又可用于强身健体、美容养颜等保健,作为宫廷养生秘方,极受推崇,可长期服用1。最近笔者临床及动物实验研究均发现该丸具有较好地抗AD作用,这表明其在防痴抗衰等方面具有挖掘、开发价值2-4。但目前黄精丸的市场销量极小,远低于六味地黄丸等常用中成药销量,这表明该丸价值远未得到挖掘与利用。5 讨论与展望 经查证相关文献,黄精丸有三方,均源

29、自有关古典医籍,笔者通过梳理古代及现代相关文献,结合 中国药典,并依据 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考证原则,总结出黄精丸各方的关键内容,见表1。中医认为万病与“气”密切相联。素问刺法论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47207,素问 评热论 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4766。故上述三方均重用黄精,以补气养阴,可针对多种疾病导致的气虚阴亏进行调治48。方一及方三功用较广且能长期服用,适合补益养生延年、抗衰防痴治呆等,可重点挖掘其防治各种老龄性疾病的价值。方二为朱丹溪创方治疗大风之丸,朱氏言道:“大风病为受得天地间杀物之风邪,古人谓之疠风者,以其酷烈暴悍可畏耳”,他认为风邪乃百病之长,邪之所凑,其气、阴必虚

30、,则血不荣肌腠,必有虚痒,重者血败肉腐14,此疾为现代医学中麻风病等传染病,故该丸中重用黄精以补气养阴、益肾填精以固其本为君,苍耳、浮萍、大力子疏风散热、解毒透疹为臣,乌蛇祛风通络、止痉消肿及神曲消食和中同为佐。朱氏为中医“滋阴派”之代表人物,其学术上力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强调“人体之阴精难成而易亏”,因此其在防病治病中处处顾护阴精,由该丸之配伍亦能体现丹溪临证之思想。此外,根据该丸方中药物功效特点,提示其在防疠防疫等方面值得挖掘、开发;近年流行的新冠疫情属寒、湿、温热、浊毒错杂之疫毒49,故推测该丸可能具有防治此疫之效,值得探讨。古代方药承载着几千年来中医灿烂文明的深厚积淀,为中医

31、药精华之处。研究、开发古代方药意义重大,符合国家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方向,能为现代中药复方的传承与创新带来新的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6月2日召开的有关专家学者座谈会上强调要加强古典医籍的梳理和挖掘,要大力促进中药新药1612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思路与方法研发和产业发展,随后 人民日报 报道了该讲话精神,并刊发专文以唤醒沉睡的古代方药50。黄精丸各方均源自古代巨著,但长期处于沉睡状态,急需唤醒,其各

32、方价值亟待挖掘。参考文献 21杨晶莹,肖移生,肖爱娇,等.黄精丸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可行性探析及研究进展.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1,27(1):46-52.2杨晶莹,肖移生,姜劼琳,等.黄精丸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大脑的抗氧化作用及 A1-42,APP蛋白表达的影响.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0,26(6):32-38.3杨晶莹,高萌,左爱仁,等.-catenin RNA干扰对黄精丸治疗学习记忆障碍小鼠的信号通路机制的影响.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1,27(1):53-62.4杨晶莹,肖移生,姜劼琳,等.黄精丸治疗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临床研究.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20,27(11):40-4

33、4.5陶雅婷,李凤娇,杨敏,等.基于网络药理学的黄精丸干预糖脂代谢紊乱机制研究.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5(1):83-92.6陶雅婷,薛咏梅,秦盼月,等.历代黄精古方的用药配伍分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21,30(6):4-10.7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发布 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考证原则 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表(7首方剂)的通知.(2020-10-15)2020-11-10.http:/ 第七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335.9宋 王怀隐.太平圣惠方:校点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2094.10 宋 赵佶.圣济总录(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

34、版社,1992:2263.11 明 朱橚.普济方-第六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0:4484.12 明 高濂.遵生八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421.13 明 武之望撰.济阴济阳纲目.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914.14 元 朱震亨.丹溪心法.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241-243.15 裘沛然.中医历代名方集成.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63.16 瞿岳云.中医补益全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174.17 晋 葛洪撰.宋本抱朴子内篇.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7:31.18 北京市公共卫生局.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35、1961:109.19 冉小峰,胡长鸿.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2:73.20 段苦寒.中医临床处方手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188.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 中药成方制剂(第1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138.2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23 吴志瑰,褚小兰,范崔生.苍耳的本草考证.中药材,2002,25(10):745-748.24 王俊,刘霞,张雅琴,等.苍耳子药材及其混伪品ITS2序列鉴定研究.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4,16(2):

36、329-334.25 清 汪绂.医林纂要探源.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422.26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华本草 编委会.中华本草-7.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010-1013.27 陈桂荣,罗集鹏.浮萍的本草考证与紫外光谱法鉴别.中药材,2005,28(6):459-461.28 郭永胜,黄书婷,渠景连.浮萍在温病中的运用探析.中医药信息,2019,36(6):47-49.29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57-58.30 胡献国.药食两用说牛蒡.中国中医药报,2010,2013-02-25(5).31 许亮,窦德强,康廷国.

37、牛蒡子本草考证及道地变迁.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0,24(1):24-26.32 许亮,窦德强,康廷国,等.关牛蒡不同居群植物生物多样性及主要伴生种分析.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9):1860-1862.33 岳跃兵,沈杰,唐小蓉,等.乌梢蛇祛风片治疗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9,21(7):1512-1517.34 朱春晓,谢明,李昶,等.乌梢蛇的本草考证研究.中国现代中药,2018,20(12):1573-1578.35 刘利娟,周德生,胡华,等.五十二病方 液体辅料研究.环球中医药,2021,14(8):1411-1415.36 常佳怡,候

38、晓宇,黄欢,等.张仲景用“酒”探析.江苏中医药,2017,49(5):8-10.37 王明军,鲍红娟,王青.评析 本草纲目 之酒论.时珍国医国药,2019,30(5):1281-1282.38 钟凌云.中药炮制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39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2217-2221.40 苗明三,孙玉信,王晓田.中药大辞典.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834-836.41 郝博,曹欢,鹿扩建,等.蜂蜜作为药用辅料应用及质量控制的研究概述.中医药学报,2020,48(10):69-74.42 胡林锋,王家葵,杨敏,等.曲的历史沿革.中药与临床,

39、2016,7(2):69-71.43 何丹,王乐,杨成梓,等.神曲的考证.中国现代中药,2021,23(8):1456-1462.44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非处方药目录的通知.国药监安2001254号.45 徐凤凯,吴汇天,曹灵勇.伤寒杂病论 特殊计量药物换算考证.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9):4159-4162.46 施铮,陈仁寿,李陆杰,等.经典名方研发的几个关键问题刍议.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5(4):366-369.47 田代华.黄帝内经素问.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8 钱红月,肖移生.黄精防治神经系统类疾病的研究进展.中药药理与临床,20

40、21,37(6):236-240.49 董琦,肖移生,任玉玺,等.江西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思想1613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3 第二十五卷 第五期 Vol.25 No.5 及特色方法概述.亚太传统医药,2022,18(5):203-207.50 王君平.唤醒沉睡的中药经典名方.人民日报,2020-7-31(19).Literature Analysis and Key Contents Textual Researc

41、h of Huangjing pill with the Same Name and Different PrescriptionsXiao Yisheng,Dong Qi,Xiong Haozhong,Hou Jihua(College of Chinese Medicine,Ji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Nanchang 330004,China)Abstract:There have different prescriptions with the same name of Huangjing pill in Traditional Chi

42、nese Medicine(TCM),including the honey pill made of Polygonatum,Honey and Asparagus,the pill created by Zhu Danxi,the honey pill made of Polygonatum,Angelica and Honey,but the key contents such as the source of each party is not clear.In this paper,we have made a textual research on the key contents

43、 of all prescriptions of Huangjing pill,such as the prescription source,the origin and processing of medicinal materials and excipients,dose ratio of each medicine,the preparation method and usage,efficacy and major functions,etc,so as to help TCM to have a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about all prescriptions,to facilitate the research,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all prescriptions of Huangjing pill.Keywords:Huangjing pill,Same name and different prescriptions,Literature analysis,Textual research(责任编辑:李青)16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