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提纲(可编辑修改word版).pdf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2079534 上传时间:2024-05-15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26.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提纲(可编辑修改word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提纲(可编辑修改word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乐在其中,学有所成!乐在其中,学有所成!乐在其中,学有所成!罗老师第 1 页七上第一单元七上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生物和生物圈第 1 章 认识生物第 1 节 生物的特征2.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1)植物获取营养的方式;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2)动物获取营养的方式:动物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人体排出废物的主要途径有出汗、呼吸和排尿等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第二节 调查周边的生物1.调查

2、法(1)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出合理的调查方案(2)如果调查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个调查时,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进行调查,这就是抽样调查(3)调查过程要如实记录(4)对调查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候要用数字方法进行统计2.生物的归类(1)按照形态结构,将生物归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种(2)可以按照生活环境,将生物划分为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3)还可以按照用途,将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1)非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除了阳光、空气和水分外,还有温度、土壤等(2)生物因素

3、: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的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2)科学探究(1)一般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2)对照实验:概念: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变量:一组实验只有一个不同的条件,即为单一变量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生物都有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乐在其中,学有所成!乐在其中,学有所成!乐在其中,学有所成!罗老师第 2 页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在不断改变,生物就不断进化,生物

4、适应环境,生物又改变环境第 2 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就叫生态系统2.生态系统的组成:(1)生物部分: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真菌、细菌 (2)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温度、水等3.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顺序。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然后箭头指向依次下去,直到最高营养级别 A.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食物网的功能:生物系统中物质、能量流动的渠道4.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1)生态平衡的概念: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数量虽然在

5、不断变化着,但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2)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第 3 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1.生物圈:(1)生物圈的概念: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只有地球表层的一薄层,即地球表层生物以及它们生存环境构成了生物圈(2)生物圈的范围:范围:以海平面为准,向上可达 10 千米,向下可深入 10 千米 分布: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2.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1)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地球之肾)、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绿色水库、地球之肺)、淡水生态系统等 人工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2)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多种生态系统相互联系,形成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生物圈是生物生存的唯一家园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