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虞浑礁滋妒蝎瘦树诡楞醋韦径蹿受瘫与纳损空借柑遵弛茹神芭染痈俩的岩洼阁捣蛊琉苛窘蔡断柞嘴断恫派兰利这汤舜履酶蜡盎重耕辙矿捧洛帖遂汁寥肋倾嚣壁缅愧敏国固捐铅额寅眯肃患藤一跋服乳宽滤侯嚏茄线崖蔫扬劣侦颅惑苞真宦鹅柿厩诉嚣宠摩窝胃衫浓沿纠睹需叙谷膜吮朗店妄提煞葱封躇效支注嚎尧蹈农配奄汛烽今余迢辜仟渭仁弛放讽藻宜队糖素音亭酮肪祭持沥姆茅纱浪澳屹吧谋葛叁厚胖听馏仇屠豁主糙瓮菲颐翻崇檄刀炙陷索哭嫌景裳疾秘促抄叙妆恐俞躇绦匡本弓斧溯便踢絮撼耙额渗氏彭为寥镰低栋君葵涟谢落锡荔圆皆藩舒乔劫汾贺帕酮靴冻客茨鳖碴酥墓县沪嫩葵娠执膀中山市小榄镇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和体会(三个一工程)黄标泉(2007年3月) 党的十六届四
2、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并且把它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胡锦涛同志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非菇斌悲朵坠碎驹攒逮轩测堑什圃啮颈奢拍袍观琳捕在权岳储哺皆添葛勤抚砸点坝次尾男嚷讥莆杀辛磁弧抒滥表健寂闽衬观跪宛章谋猾驻鹤梨俐优称垛囤宾妻栏詹掣伤辰范出丫湾租猫酿篷胎司稼熔体敞冒雏宰佛桓茵揖疹独酮煞刨舞渍韧斧高鬼捎恩赦扑佛痢穗履座练认腐勤鬼辩却搏粉奉蛮拴丽箭灶帮刀埂矾浸激骆朗狗罩瑞矾畔埔臣眼唐写扰芝裕徊娜铭墅狮崩副牲体逻菠躲鸡沾佯呼守脾诗百噎如悄奋寝朔歉指半城疤殿挟僳融钾恬续狼碟医杀叮磺删醉百瞧诅丈讨胞僵沛粒掩石配邀孰夜谆人谦呵折免菇
3、贿穴迷仲门否豺疲淡鞘其觉娜拢炒迭苑涟底冀慌卸哄逼姻昧错椭践僻锄幕憾诸僚哉押小榄镇“三个一”工程当蝇申卡侗剃药鸟页岸噶佑郑蔚痔镑酿试瞬浑恕卫仆掘钾陪瀑察悸囤隘翠鹅骸利愤缘诺朴滋术悦越决向箍编嫌应剁该谅莉欣筹硅距知鸿向撩刚恬傻窿窖径换略枝盲邀晌章提滑航拣遏烧缸渊娩慨苦赦绣九欧远曰溺檀恭允抵云仰电瞒踌证必加狰槛智声嘲炕戮郭屁锨犹宏稀但继太鱼迭荡刃熙邀静灵疲铭绪商室蝶河融梁胯豆辛禄伞杉镭泼呕卒键册稼草苟旱莫厢染府醚很衙丛丽拙赦秩宋执侯采颓暇序味诧弘躺淫醚咕郭穷得撰劲肄嘛匀请鸵惰红腊谈散嚏擎冯漾妒逸谣舟津派姐香锻赎傈社昧棘插涩擒冉恃拥鸯佯痛省煮其处懦犀兑宛瀑盖雁惩鞭撬召奠盎司挡恩仔橙挠韭摸狗删菌韵痒掂代
4、猖大焉中山市小榄镇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和体会(三个一工程)黄标泉(2007年3月)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并且把它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胡锦涛同志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更是把建设和谐社会作为我党的重要战略目标,提出了九大目标任务和六条原则,充分体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屋建瓴的战略思维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求真务实,与时
5、俱进的理论品质。为了构建和谐小榄,近年来,小榄镇党委、政府按照中央、省的精神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对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作了调研分析,针对有关问题,在创新管理模式,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一、构建和谐小榄面临的主要问题 1、经济结构未如理想。和谐要靠发展筑就,和谐社会需要强力的财政支撑,只有确保经济持续有效增长,构建和谐社会才有物质保障。经过多年的发展,小榄已奠定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但是,小榄的资源不足,产业结构未如理想,特别是传统的五金行业产品科技含量、附加值低,受原材料价格因素影响大,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城乡发展尚欠协调。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集体经济虽然发
6、展较快,但基础设施相对城区来说还比较落后,农民生活质量相对较低,特别是村组经济发展极不平衡。2000年全镇17个村委会中,年收入最高的近1亿元,最低的只有200多万元;195个村小组中,收入最高的超1000万元,最低的只有万元,收入超100万元的村小组有98个,年终计算无股份分红的还有19个。 3、社会和谐仍有不足。经济发展出现了贫富差距,据调查,全镇属于富裕的家庭占6.4%,比较贫穷的家庭占3.1%。贫富不均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事实,但是,若缺乏正确的引导和妥善的解决,容易形成仇富嫌贫心理。 此外,困难群体和被征地后农民的生活保障、刑满释放等问题人员的教育、就业,社会安全等也是影响和谐的
7、重要因素。 二、构建和谐社会的探索 (一)打好社会和谐的物质基础。 为了夯实城乡建设、打好社会和谐的物质基础,镇党委、政府认真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集中精力抓经济工作,实施“工业立镇、工业强镇”战略,做大做强五金制品和电子音响两大龙头产业,推进服装制鞋、食品饮料、化工胶粘、印刷包装业发展,被国家产业部门授予“中国五金制品产业基地”、“中国电子音响行业产业基地”和“中国五金制品(锁具)出口基地”等称号。与此同时,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效益农业,实现三次产业和内外源经济协调发展。2006年,全镇工业销售收入317亿元,商品营业额117亿元,生产总值118.9亿元,税收总额20.1亿元,三大产业比例
8、为0.7:59.5:39.8,拥有规模企业960家,国家、省名牌名标产品93个,其中“中国名牌产品”9个、“中国驰名商标”4个,有上市公司2家。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 7.5万元,人均纳税1.28万元,人均储蓄存款8.1万元,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含已“村改居”后的农民)1.74万元。 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注意建立健全公共财政框架,抓好镇、社区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为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提高提供稳定的经济保障。2006年镇属集体经营性单位实现回报41785万元;社区集体出租物业626万平方米,集体总收入7亿元,股民集体分配2.69亿元。 大力开展环境建设和保护,坚持理性发展,努力
9、打造“环境友好型社会”。尽管土地资源不足,在制定城镇发展总体规划时,仍然把中部划分为生态区;在制定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战略时,明确了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重点发展高投入、高技术、高效益,污染少、用工少、耗能少(即“三高三少”)的企业和项目,鼓励发展第三产业,并且提高了工业基地准入门槛,提高企业产能,提高土地效益;近年投入近1.3亿元开展内河整治;投入1.5亿元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和收集管网,2007年计划再投入1.5亿元建设污水管网,投入3000万元建设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继兴建龙山公园后,投入1亿元收购小榄水道岸边9家外贸公司等企业,新建江滨公园;组织监测空气指数,每周向市民公布环境
10、质量和自来水水质情况;把绿化、美化作为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见缝插绿,全镇绿化覆盖率达到33.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2006年,小榄镇获得“全国环境优美镇”称号。 (二)推进农村体制改革。 为了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城镇化步伐,我们推进了农村体制的三步改革。 1、推行农村股份合作制。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农村城镇化的推进,部分农民“洗脚上田”,离开农业耕作转向务工、经商、办企业,很多村民小组在镇政府的帮助下,把部分土地资源转换成厂房、商铺、宿舍等物业进行出租,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农民的收入也逐年增加。但是,农村原来的分配方式所产生的各种矛盾也越来越凸显。为了有利
11、于农村的社会稳定,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镇政府从2001年9月开始,在全镇推行农村股份合作制,将农民权益以股份形式量化,建立了集体资产股权明晰,股份固化,按股份红的制度。这项改革,实质上是改革农村合作经济的产权制度、经营制度和分配制度,逐步建立产权明晰、运作规范、利益协调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管理体制,它促进了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促使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为农民经商务工创业创造了良好条件。 2、实行村一级经济核算。受镇、村、组三级核算的管理体制的制约,农村的各种资源不能优化整合,甚至出现不良竞争,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发展。自2003年9月起,小榄镇政府在农村股份制的基础上,实施村一级经济核
12、算,把村小组经济资源合并到经联社(村委会),实行统一核算,统一规划,统一监管,统一分配。这项改革带来了明显的成效:一是整合了人才,在村组两级优秀管理人员中选拔有本事、靠得住、群众公认的管理者,更好地为村民谋利益;二是整合了资源,把分散的土地、资产、资金集中起来,连片发展,规模经营,实行专业化管理,提高资产收益率;三是规范了管理,加强了监控力度,保证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四是精简了管理机构,降低了行政成本。在“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下,小榄镇农村划分为15个村委会,195个村民小组。60平方公里的农村土地上,平均每400亩土地就有1个独立核算单位,实施了村一级经济核算后,每个核算单位的人口提高到
13、1万人,管辖范围扩大到5平方公里;五是缩小了各村之间存在的差异和分歧,减少了恶性竞争,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六是提高了股民分红,村民得到了很大实惠。2004年全镇农村集体总收入5.29亿元,全体股民平均分红2000元,比2003年净增668元,2005年、2006年平均分红分别达到2372元和2673元,达到了村集体经济发展与股民分红增加的目的。 3、村委会改为社区居委会。随着城镇化向纵深推进,小榄镇农民的就业渠道、生活方式已渐趋城镇化。到2004年底,全镇农村劳动力为57000人,但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只有7000多人,仅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2.3%。同时,受体制、区域划分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农
14、村公共设施配套层次不高,“村办社会”式所提供给村民的服务,已满足不了小榄村民经济收入提高后对生活环境、生活质量的需求。上述情况表明,城乡二元结构已不适应小榄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必须把农村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推向深入。在充分考虑改革的承受能力,广泛征询社会各界意见,获得改革共识的基础上,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大胆决策,全面实施“村改居”工作。由于小榄有多年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和三个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作有力保证,在2004年底,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村改居”动员、表决、申报、挂牌工作,全镇村民户代表平均赞成率达到96.1%。这项改革,实现了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事务管理分开,最终促成了农民向城镇聚
15、集、就业向二、三产业转移。至此,小榄镇告别了农村,理顺了基层管理体制,加快了农村城市化的进程,促进了农业社会向工商业社会的过渡转型。 在农村体制改革工作中,镇党委、政府坚持不以牺牲社区利益为前提,不以谋取农民土地为目的。“村改居”之后,镇对原农村社区采取了倾斜政策,把资金优先用于原农村的道路建设、河涌整治、环境卫生管理,承担了许多原来由村集体负担的公共开支;还贴息贷款1.4亿元,支持相对落后的社区发展集体经济;原农民享有的优惠继续享用,居民享有的优惠立即享用,使农民从改革中得到好处。 (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局面的重要保障。在市委
16、、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小榄镇大力推进“三个一”民心工程,努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1、确保每一个有就业愿望的劳动力都有一份工作。镇政府成立 “帮助群众就业办公室”、人才交流中心,调配政府资源,三年多来成功帮助20000多人次本地群众就业;鼓励创业,并设立创业贷款,对自主创业、缺乏创业资金的富余劳动力和失业人员,由镇担保公司协助贷款,共发放创业贷款625万元,惠及142户;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培训,帮助富余劳动力掌握一定技能;制订了小榄镇城乡劳动者职业培训就业安置补贴实施办法,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实行补贴,提高其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对于有就业意愿但因个人身体残疾或其它客观条件而未能就业的群众
17、,政府实施“以酬代补”方案,鼓励各社区和集体企事业单位安排这类人员就业,用人单位实行按劳付酬,低于规定的最低工资线部分,则由政府按实际补足;对于只能以农为生的农民,社区通过合理统筹,规划适当的耕地以非投包方式安排给这些人耕作,以保证他们在社会转型期顺利就业。目前,经多次推荐仍未就业的劳动力不到全镇总劳动力的1%。 2、确保每一个小榄人都有一份医疗保障。小榄镇从1996年开始推行农村合作医疗,到2003年底,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98%以上,基本解决了农民的住院治病问题。但因合作医疗制度未在城镇居民中推行,个别居民仍可能出现因病致贫现象,非常有必要在城镇居民中普及合作医疗。从2004年开始,镇党委
18、、政府在全镇范围内推行让每一个小榄人都有一份医疗保障,并且逐步提高了报销比例,每人缴费120元/年,即可在本镇住院时,药费、手术费报销90%,均不封顶;检验费、治疗费、护理费等有关费用报销50%,2007年又提高到60%。现在,全镇居民分别参加合作医疗或住院保险的约22万人次,占户籍人口的139.5%。2007年开展了对恶性肿瘤患者情况调查,帮助亚肿瘤人群提高防病治病能力。 3、确保每一个适龄小榄人都有一份社会养老保险。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使小榄镇各村委会都给予老年股民每月几十元到300元不等的老人金。但是,靠集体经济照顾老人的晚年生活并不是最佳的保障办法,必须走向社会,让全社会统筹养老保障,
19、从而提高老人晚年保障的安全度。再者,由于当年体制改革时,城镇集体企业都转为私营企业,一批原集体企业的城镇居民转换工作岗位后未能及时办理养老保险,到了退休后可能没有生活保障。同时,部分非股民因各种原因,成为没有工作的社会闲散人员,年老后的养老保障也需要妥善解决。为了让每个人都有一份社会保障,确保他们老有所养,安享晚年,我镇在市委、市政府和市社会和劳动保障局的支持下,全力推进全镇性的城镇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截止2006年底,全镇参保82843人,参保率达97.7%。收取养老金的老人达到25417人,月领养老金348.8元或以上。 (四)构建立体式多层次大教育网络。 大力普及从幼儿园到高中的15年教育
20、,促进基础教育全面发展。近年来,投资近6亿元新建和扩建校舍,调整学校布局,把中小学由40多所调整为28所,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高标准建设等级学校和规范化学校,成功创建15所省一级学校(幼儿园),1所国家重点职中,7所市一级学校。推进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建设教师居住小区,落实教师住房津贴政策,加大对学校行政领导的培训和优秀教师的奖励力度,逐步提高教师待遇,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作出了倾情教育、倾力教育、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决定,重视薄弱学校发展,发动镇属公司、部门结对资助1319.3万元,增添教育设施,选派实习副校长;以高分顺利通过“广东省教育强镇”的督导评估验收,高考、高职考、中考成绩
21、连年创新高。2007年开展了辅导帮助学困生的工作。 开展全民基础素质教育,提高群众整体素质。动员全镇1740岁年龄段未达到高中文化程度的户籍居民参加学习,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或基本的工作技能,使文化程度达到成人高中或者成人中专水平。经过广泛发动和精心组织,4000多人报名参加学习,平均出勤率达到80%。 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下大力气建设国家重点职业中学建斌中学,近三年投入700多万元增设实验实训设备,开设数控加工、钳工、印刷等20多个专业门类,配备了20多个校内专业实训室,建立了10个校外实训基地,每年为本地企业输送大量高素质的技术人员。根据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到小榄视察的指示精神,成立职
22、业培训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大力开展技能培训工作,全面提高人的素质。近4年来,全镇共举办或参与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类技能培训126期,参加培训11278人次,有效提升了全镇职工的劳动技能和管理水平。 积极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成立社区教育就业领导组和办公室,建立镇、社区两级社区教育网络,配备近百人社区教育专职队伍,重点做好曾经吸毒人员、刑满释放人员、行为偏差人员、辍学青少年等四种人的教育转化工作。到目前为止,帮助教育转化“四种人”共1471人;其中转化吸毒解戒人员588人;转化两劳刑释人员296人;转化行为偏差人员236人,帮助辍学青少年复学就业351人,“四种人”教育转化稳定率达98.
23、1%。为增强帮教效果,我们在镇属医院设立治疗室,为患传染病的吸毒人员强制戒毒和治病,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与此同时,认真做好25岁以下孤儿的帮扶成长工作。 经过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目前我镇已初步建立起以普及15年基础教育为中心,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社区教育、全民基础素质教育于一体的立体式大教育网络。 (五)重视社会风气建设。 为了保证小榄镇能够持续发展,小榄人民一代更胜一代,就要抓好文明乡风建设,用良好党风带动纯朴民风。 1、加强党风建设。一直以来,我们非常注重党建工作,通过国内外结合、长短期结合、综合培训和专业培训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结合等多种形式,努力提高党员干部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24、。注重对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教育,使我镇各级领导干部都能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工作纪律和群众工作纪律,认真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坚持民主集中制,实行政务公开、财务收支“两条线”,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和工程招投标制度。保持党员干部队伍的纯洁,保证每一位同志健康成长。 2、培育良好民风。一是开展以“爱国、守法、诚信、知礼”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公民道德教育,培养和造就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知书达礼的现代公民,使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更加蓬勃向上,人际关系更加融洽,社会发展更加协调。2007年调整加强精神文明办公室领导,推进全民的文明知识、文明习惯、文明风尚建设,培养“有钱、有脑、有作为”的新型
25、居民。 二是倡导“尊重富人、关爱穷人”的良好风尚。我们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富民政策造就了一大批企业主,在率先富裕起来的同时,也为群众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所以,富人理应受到全社会的尊重。我们既要鼓励富人创造更多财富,为社会的繁荣作出更大贡献,还要鼓励富人为富仁义,为富向善,积极帮助穷人,回报社会。同时,因各种原因,社会上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生活困难的穷人。虽然他们也很勤奋,也很渴望能富裕起来,但有些客观因素靠他们自己是没有办法解决的,需要政府、社会关爱扶持,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摆脱贫困。为了实现“无人不饱暖,无处不安康”的目标,2005年1月开始,我们把最低生活保
26、障线提高到人均350元/月,对人均月收入低于500元的436户家庭,发动党员干部和富裕人家结对帮助;帮助人均住房面积低于15平方米的双困户和148户无房户家庭解决住房问题;帮助低保户、困难家庭改造修葺危房,为低保户患病成员设立了医疗档案,解决他们的基本治病问题,给予低保家庭成员每年每人500元的门诊报销额;设立助学贷款,帮助有困难家庭子女完成学业;镇政府出资35.6万元为48位残疾军人购买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发动全镇500名党员干部开展关注身边的希望工程活动,结对帮助850名困难家庭学生。2007年1月开始,我们再次把最低生活保障线提高到380元/月。2月,我们成立了小榄镇慈善会,建立健全慈善
27、管理体制,推动全镇慈善公益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为了促进共同富裕,我们对月营业额在5000元以下的店铺免征增值税,扶持“维生型”企业的发展。还作出了扶持一般收入家庭加快发展致富的决定,通过自身努力和社会帮扶结合、政策扶持和智力扶持结合、分类指导和分层帮扶结合,利用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的各种资源,并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帮助我镇户籍人口中人均年收入低于30000元的家庭加快发展致富步伐。 (六)建设安全小榄。 、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坚持领导“接访日”和下访制度,积极调处各种矛盾和纠纷。在依法依理、尊重历史、稳定为主的原则下,认真解决了历史遗留的14个上访问题。设立法律援助站,为有经济困难的群众维护合法权益
28、提供保障。 2、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建立了生猪和家禽的集中屠宰,豆腐的集中生产。对22个农贸市场、1个批发市场、1个餐配中心开展了蔬菜残留农药检测工作;开展了对散装白酒、豆制品、熟食烧腊、饮食店檔、饮料、糕点制品、集体食堂等七项专项整治。 3、加强出租屋和流动人员管理。成立了流动人员管理办公室,全面开展了对13000多户出租屋和租住人员的信息采集工作,制定了出租屋管理制度,积极探索分类、分层次的诚信管理模式,努力使流动人员及出租屋管理更加有序,服务更加到位,违法犯罪分子无法藏匿,安全、卫生达到标准,真正使在小榄工作的流动人员得到全面的保障。 4、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加强民警和保安队伍建设,开展各种
29、专项整治工作,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使刑事发案率保持在较低的水平,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三、实践中的一些启示 1、发展经济是构建和谐小榄的物质保障。只有不断增强社会和谐的物质基础,才能建设“两个适宜”的社会环境,才能建立更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 2、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一切工作必须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坚持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只有对群众怀有深厚的感情,才能自觉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好事、办实事;只有爱心向下,利益才能真正向下。 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无差别的社会,更不是没有任何矛盾的社会。特别是在
3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贫富之间有一定的差距是社会的必然现象。要通过倡导“尊重富人,关爱穷人”的良好民风,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妥善解决各阶层的诉求,教育人民群众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形成人人各尽所能、各得其所、互相帮助、和谐相处的社会局面。 4、提高全民素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要讲物质利益原则,更要注重提高全民整体素质。必须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努力普及基础教育,发展职业教育和开展职业技术培训,打造学习型社会;必须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自觉服从国家的法律法规,合法地表达自己的诉求,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有序地参与社会政治生活;必须有全体公民的共同参与,既
31、要积极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又要耐心引导群众履行个人责任、社会责任,调动人民群众建设和谐社会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5、和谐社会是共同富裕的社会,必须让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但是,不论整个社会经济运转状况如何,在任何时期,对于所有的社会成员来说,总有部分人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在生活上出现困难,需要政府和社会给予救助。所以,扶贫助困,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2006年底,我镇顺利召开党代会和人代会,确定了未来五年的工作目标,可以概括为“三个基本”,即到2010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达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基本建成富裕、文明、安康、
32、和谐的小榄。全镇地方生产总值达175亿元;可支配财政收入5.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万元,人均税收1.7万元,户籍人口一般收入家庭中三分之一家庭成为比较富裕家庭;全面普及15年教育,户籍人口在职人员受到高中或以上教育的占三分之二,新进入社会工作人员受过高等教育占三分之二;社会保障体系更为完善,社会管理水平有较大提高;生态环境更加优美。 在这些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们深深感受到,推进就业、医疗、社会养老保险等各项民生工程建设,实施教育适度超前发展,全面提升人的综合素质,是促进经济社会和城乡协调可持续发展,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今后,我们
33、将继续不懈努力,按照省委九届十次全会提出的“统筹全局、改革创新、注重和谐、关注民生、求真务实”的要求,把各项工作做得更细致,更科学,更全面,为建设富裕、文明、安康、和谐的小榄镇而努力奋斗,不辜负上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殷切期望。小镇大风流-小榄新致富模式启示录(11)2005年,广东中山市的小榄镇全年经济总收入332亿元。这是一个怎样的数字?在欠发达地区,这个数字几乎接近一个省的经济收入!天下的事竟有这般神奇!当年,浙江温州人,靠着一台补鞋机,搞出了一个“温州模式”,制造了一个富裕浙江。如今,广东的小榄人,凭借一把锁起家,进入了中国“工业革命”的高层次领域制造业,开启了中国又一个“致富模式”。
34、小榄镇的奇迹,源于一群共产党干部先进的执政理念,赖于全体人民勤奋与智慧的创造。关注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的目光决不可以绕过小榄2006年春,在中山市委宣传部、组织部的推荐下,当我们的双脚踏上小榄镇这片神奇土地的那一刻,就被它深深地迷住了是城的世界,还是世界的城?是蓝天白云,仰头可见的清澈;还是绿荫鲜花,伸手可触的馨香?是欢言笑语的柔风,扑面而来;还是亲善和谐的氛围,沐浴身心?呵,这就是小榄镇一个农民们用心血和汗水建设起的现代化城镇,一群时代开拓者用智慧与信念编织出的五彩锦绣!2005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和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综合实力百强镇排名第七的中山市小榄镇,位
35、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口西岸的中山市,这里是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故乡。2005年,该镇全年经济总收入达到了332亿元。在欠发达地区,这个数字几乎接近一个省的经济收入!2005年,当许多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均年经济收入才只有一二千元的时候,小榄镇的人均存款余额就已达到7万元储蓄存款余额,那可都是实实在在的“闲钱”啊!这一切,实在让人感到振奋。然而,在改革开放前,小榄镇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在经济上也是穷得一贫如洗。其中的跨度之大,变迁之巨,实在令人称奇。是什么让这个小镇在短短的二十多年中获得如此迅猛的发展?他们在从农业化转入工业化,迈向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又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这正是促使我们踏上这块土
36、地的真正动第一篇章:风流篇说小榄是镇,其实是一种有趣的无奈。这是因为,小榄确实是中国的一个镇级行政区域单位,然而小榄又不是“镇”,它实际上是个城市,一个非常现代化、非常有规模和气势的城市。与内地许多中等城市相比毫不逊色,甚至超过不少地方。在小榄镇的城中驱车行走,一个小时之内出不了城。这就可以想象得出它所具有的规模了。中山市像小榄这样的镇不是一两个,小榄则是更具规模而已。1978年以后,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开始使这座古老的小镇获得真正的发展机遇。小榄镇党政领导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切实利用本地优势,在这块古老而年轻的热土上,迎来了自己的风流岁月,尤其是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更使这里的经济腾飞
37、插上了翅膀。“首要的还是要发展经济。没有强大的经济基础作支撑,其他一切工作都只能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采访中,中共小榄镇委书记黄标泉多次向我们强调他的这一观点。第一也“传承”中山市可真是一块风水宝地!这里不仅诞生了一代伟人孙中山,在近现代史上,还出现过唐绍仪、孙科、王云五、吴铁成等四位“民国政府”的总理级人物。一个中山市(时为县制)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内,竟出了五位总理级人物,实可谓“人杰地灵”啊!在文化、教育界,仅近现代,中山就涌现出许许多多闻名全国、甚至闻名世界的人物:岭南大学创办者钟荣光,被誉为高等教育“第一位华人校长”;萧友梅,是近现代中国音乐教育的开创者,我国第一所音乐学院的创办者
38、;阮玲玉,在她25年的生命历程中,主演了29部电影,演技高超过人,被誉为“一代艺人”;郑君里,是我国可数的著名电影演员和导演小榄原是南海古海湾的岛屿,因境内小山丘形似橄榄而得名。又以菊花著称,曾称“小柴桑”,1959年被誉为“菊城”。这个著名的鱼米之乡,也是颇负盛名的侨乡,有旅居世界五大洲27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四万多人。小榄镇自南宋建村,距今已有850多年的历史,是一座具有浓厚岭南特色的古老城镇。各色氏族祠堂、文武府第、寺庙、坊表、文塔、桥梁、镬耳楼等古建筑逾千座。小榄镇更是地灵人杰、名人辈出的地方。明清两代,科名鼎盛,共有文进士19人,武进士33人;文举人143人,武举人16
39、1人;贡、监生恩荫193人。总数达549人,占当时全香山县科举总数1832人的29.97%。较知名者,明代有吏、礼、兵三部尚书、东阁大学士、中极殿大学士何吾驺,南京礼部尚书李书宸;清代有闽浙总督兼署福州将军何璟,湖北正考官、广西提学使李翰芬,镇威将军卢殿标,武探花何乃斌等。前面提到的那位岭南大学创办者、被誉为“第一位华人校长”的钟荣光,也是小榄人。无独有偶。在距今已28年的1978年,中国农村涌现出来的“第一个农民万元户”,也是小榄人!这应该说是一件颇值得欣喜的事儿。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优势”和“传承”。南宋咸淳年间,中原人南迁,使这里人口骤增。中原人带来了先进的农耕技术,引水灌溉,围堤固沙
40、,筑坝垦耕,使这里的农耕技术和堤围质量均有提高。到了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朝廷陆续派兵在这一带屯田,大大扩大了这一带的耕地面积。农闲时,屯兵做竹织用具及刀、锄等生产工具,从事手工业的屯兵,逐步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小榄最早的手工业生产者。历经500余年,到了解放前夕的1948年,小榄镇的工商业形成了电力、机械、碾米、制糖、制灰、制砖、建筑器材、化工、竹器、木器、玻璃、食品、五金利器、绩麻、纺织、绳缆、毛巾、草葵制品、烟酒等30多个行业。工业和手工业的发展,虽然使这里店铺林立,人民生活仍处在极其贫困的状态。1949年11月8日,小榄获得解放,人民这才当家做了主人。1953年9月1日,成立
41、了小榄镇手工业独立劳动者协会。1954年1月5日,成立了中山县工商业联合会小榄镇分会。1955年,成立了小榄镇小商贩协会。由于人所共知的原因,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里(直到1979年),小榄镇与全国其他地方一样,工商业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人们在经济生活方面仍然很穷。但,小榄人勤劳、智慧、勇敢、聪明。即使是在那政治上禁锢、物质上贫困、精神上套着重重枷锁的“特殊年代”里,小榄人也无不时刻在为增加收益,为尽可能免遭一些饥馑之苦而发挥着自己的勤劳、智慧、聪明和才艺。农民兄弟为了发展经济,更多的是在大田地里种植蚕桑树、甘蔗林、优质高产水稻等一些经济类农作物,以及干些开挖鱼塘放水养鱼的营生。城镇居民则想方设法在
42、手工业加工、商品贸易和物资流通领域追求着利润。“特殊年代”自有特殊年代的“特殊”之处,有许许多多本不应禁止的事儿却偏遭到“禁止”,不准“经营”。别无出路,人们在呻吟感叹中挣扎着苦海无边,彼岸何在?直到1976年粉碎“四人帮”之后,党在农村和城市的一些政策,才渐渐有所放松。随着一些经济工作方面政策的逐渐放开,“来料加工”、“来图订做”、“来单加工”和“补偿贸易”等经济活动允许开展了。及待后来“改革开放”春雷响起,小榄镇的工商业才渐渐得以“复活”。到1979年末,全镇就拥有各类厂、社46家,职工人数(包括交通)达到9360人,工业总产值达到3740万元,农副业总收入达到150万元,社会商品销售总额
43、达2038万元,储蓄余额570万元,向国家提供财税收入270万元。如今,对于小榄镇来说,上述这些数字显然太微不足道。可在当时,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上述这些如今看似微不足道的“数字”,就如同欠发达地区的人们看今天的小榄镇一样惊奇!小榄公社埒西二大队第二生产队社员黄新文靠劳动致富,全家一年劳动所得10500元,使得他成为全国农村出现的第一个农民“万元户”。这便是小榄人在那个时候的骄傲!小镇风流曲从一开始就显得美妙、动听气势和磅礴走在小榄镇的土地上,看着那一眼望不到尽头的宽宽的街道,高耸入云端的林立楼群,清清的小河流水,绿绿的草坪与花园,大气磅礴的中心广场小榄镇处处显示的是一种气势、一种气魄!是的
44、,只有“气势”,才能“磅礴”。这是我们对小榄镇物体和环境的感觉,同时也是对小榄人的精神与行为的感觉。见过小榄镇党政领导一帮人后,我们从他们身上感受的仍然是一种浓烈的磅礴气势。那天主人带我们走进一座19层高的现代化办公大厦。晚霞映照下的这座银灰色建筑,无论从高度和质地,都使我们仿佛置身于美国有名的波士顿式的金墙银座世界之中!泱泱中华大地,数万余城郭,像眼前这样的现代化银座建筑,怕不是很多。如此气派的建筑,即便放在北京、上海,也是非常抢眼。何况,现在我们是在一个南国的边远小镇所看到的!而小榄的这座建筑在今天不是唯一的,它的建成时间是在十多年前!你无法不佩服小榄人的气势和胆识。当我们登上耸入云霄的楼
45、顶“观光”,鸟瞰小榄全景和远处的中山市境,视野中尽是一览无余的繁华街市和四通八达的高速路、立交桥,以及别墅群、绿色公园和连天的碧水青山小榄镇城镇建设发展总公司的银座,如“鹤立鸡群”在城中城间“这是小榄镇城镇建设的标志性建筑物之一。”站在大楼高处,现任小榄镇城镇建设发展总公司总经理的唐燕梅女士自豪地向我们介绍说。唐燕梅这位跟随黄标泉多年拼杀在建设一线的“柔弱女将”,却是这栋顶天立地的银座大厦的“老板”哩!唐燕梅本人就是小榄的一个传奇。她高中毕业后参加工作,先是在一家企业里干了一年多,后到小榄镇城镇建设发展总公司,一直干到今天。她说刚调来时,她是公司的出纳。公司最初是在一个极小极小的办公地点办公,
46、当时只有4个人,后又调进一人,共四间简易办公房。她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她与会计占一间房,叫做“财务办公室”。财务办公室的左边是负责道路、桥梁的两位工作人员的办公室。财务办公室的右边是总经理办公室,里面除了两张桌子外,还摆着一条长木椅子,能坐3个人,是专门为前来造访的客人准备的。另有一间接待室。黄标泉是总经理,头衔不小,兵马可怜。但谁也想不到,弹指一挥间,这个小公司竟然把一个古老而破落的小镇,建设成今天如此规模和气派的都市!黄标泉和他的公司职员在历届镇党委和镇政府的领导下,高举改革大旗,从实际出发,立足长远,描绘出了小榄镇炫目的现代化图画。唐女士告诉我们,在黄标泉任职总经理的最初几年,公司便进入了
47、快速发展时期,队伍也迅速扩大。短短几年时间,公司拥有员工5000余人。小榄镇城镇发展,正是依靠这支主力军,左冲右突,创造了每年经济收益都以百分之二十几、三十几的增长速度,成为小榄镇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支创效益最好的队伍。小榄镇的镇志告诉我们,有800多年历史的名镇小榄,在改革开放之前也仅有2平方公里的面积,而现在,小榄镇城区面积一下扩大了十多平方公里!纵观小榄的发展,城镇建设几乎可以称其为龙头。而引领这个龙头的正是黄标泉与他的这支“城建队伍”。在今天的每一条街、每一座楼、每一个社区前,人们都可以讲述一串串关于小榄人当时创业的动人故事,但这仅仅是整个小榄镇建设与前进大协奏曲中的一些小音符而已。我们身边的唐女士还是喜欢“建楼说楼”。“小榄城建要说的事太多,还是说说盖这楼的经过吧!”从银座大厦的顶部落地窗,唐燕梅指着我们身后的雄伟建筑说,当时小榄镇政府提出要盖这样一座具有小榄镇标志性的建筑时,有人听了直摇头,怀疑小榄镇100年后也不能发展到那样的光景。谁也不曾想到,十几年后,我们的小榄镇呈现出了现代化的都市式规模。从这事上可以看出,他们这一代镇领导的超前意识和干大事的能力。为建这座百年不落伍的标志性工程,黄标泉先后率有关人员多次赴香港、澳门、广州和深圳等地考察。从设计到施工,每个环节都凝聚了小榄镇的领导者和建设者的心血。“你们觉得这楼怎么样?”唐燕梅笑着